氮及其化合物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
第二节氮及其化合物-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2019版)教案
第二节氮及其化合物-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2019版)教案一、教学目的和要求1. 教学目的•了解氮及其化合物的基本性质;•掌握氮气的制备、性质及利用;•了解氨的制备、性质及利用;•了解氮的含量测定方法;•掌握硝酸、硫酸和盐酸的性质及常用反应;•了解硝酸盐、硫酸盐及氯化物的检验方法。
2. 教学要求•学生能够正确解释相关的化学术语;•学生能够理解化学反应机理;•学生能够掌握化学实验、仪器和操作基本技能;•学生能够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
二、教学内容和过程1.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包括:1.氮气的制备、性质及用途;2.氨的制备、性质及用途;3.气态氮化合物(一氧化二氮、三氮化二钙)的性质与用途;4.氮的含量测定方法;5.硝酸及硝酸盐的制备方法、性质及反应;6.硫酸及硫酸盐的制备方法、性质及反应;7.盐酸及氯化物的制备方法、性质及反应;8.盐酸、氢氯酸及氯化铵的检验方法。
2. 教学过程(1)氮气的制备、性质及用途氮气制备方法:通常通过空气经过压缩、冷却、干燥、吸附等处理后分离氮气得到。
氮气性质与用途:氮气无色、无味、无毒,不燃,不支持燃烧,是一种优良的灭火剂。
氮气在冷却、运输、保护食品、电子工业、珠宝加工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2)氨的制备、性质及用途氨的制备方法:•沸腾氨法:将氨水加热至沸腾并通入气体,通过水汽的输送实现氨的制备;•钙氰胺法:将氨水和氯化钙经过反应得到碳酸钙和氯化氨,再经过脱碳得到氨。
氨的性质:氨气味刺激,容易溶于水,在常压下易液化为无色透明液体。
不易燃烧,在空气中遇火源或高温会爆炸。
氨的用途:氨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原料,广泛应用于化工、农业、医药和制冷技术等方面。
(3)气态氮化合物(一氧化二氮、三氮化二钙)的性质与用途一氧化二氮代表性质:无色、无臭、味微甜,在高温下易自燃。
一氧化二氮用途:一氧化二氮主要用于肺部疾病的治疗,如支气管哮喘和慢阻肺等。
三氮化二钙的性质:三氮化二钙又称氮化钙,是一种白色、无定形的半导体材料,具有优良的导电、磁性、透明性等特性。
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 第二册(2019版)教案
第二节氮及其化合物-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2019版)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氮分子及其化合物的成键方式;2.了解氮分子在生物和工业上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1.氮的成键方式;2.氨、硝酸和氮肥的结构与应用。
三、教学难点1.硝酸的制备;2.氮肥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重点讲解氮和氮化合物的特点、结构和应用;2.示范法:对氮分子的结构、硝酸的制备和氮肥的应用进行演示;3.练习法: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氮及其化合物的理解和应用。
五、教学内容与步骤1. 氮的特点及成键方式氮是一个化学元素,原子序数为7,属于非金属元素。
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惰性气体,占空气中78%的比例。
氮分子由双原子氮原子(N2)组成,分子中的两个氮原子通过三重键相连。
2. 氨的结构与应用氨是一种无色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属于碱性物质。
氨分子的结构为三角形,氮原子和三个氢原子在平面内呈三角形分布。
氨在生产硝酸、合成尿素、制造人工纤维等工业上有广泛应用,在农业上也可作为优质肥料。
3. 硝酸的制备及结构硝酸是一种无色、强酸性液体,为无机化学中的重要化合物。
制备硝酸的常见方法是通过硝化反应,将硝酸盐和浓硫酸反应生成硝酸。
硝酸分子中含有1个氮原子、3个氧原子和1个氢原子。
其中,氮原子与3个氧原子连接形成一个亚硝酰基(NO2),与氢原子连接形成亚硝酸基团(NO3)。
4. 氮肥的应用氮肥是以氮化合物为主要成分的肥料,在农业中有重要的作用。
例如,尿素是一种含氮肥料,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和产量。
在工业上,丙烯腈是一种含氮化合物,可以用于制造丙烯腈纤维。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重点介绍了氮分子及其化合物的特点、结构和应用。
学生通过讲解、演示和练习的形式,理解了氮的成键方式、硝酸的制备和氮肥的应用,达到了教学目标。
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5.2.1氮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利用颜色和字体的大小来突出重点知识点和关键词,使板书更加生动和吸引人。
-引入相关的实际应用案例,如化肥工业中氨的合成和尿素的制备,让学生了解氮及其化合物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与总结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在教学方法、策略、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我在讲解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时,采用了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例如,我将氨气(NH3)比喻为“分子级的肥皂”,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其性质。其次,我通过组织课堂活动,如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学生通过动手实验,更加直观地了解了氮及其化合物的制备过程,增强了实践能力。然而,我也意识到在课堂管理方面仍有待改进。部分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纪律问题,如不遵守实验规则、不认真观察实验现象等。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制备方法,掌握实验技能。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根据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制备方法,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在行为习惯方面,部分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容易走神。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将在课堂上采取多种互动方式,如提问、小组讨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同时,教师将注重课堂纪律管理,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提高学习效果。
针对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影响,教师将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课堂学习。同时,教师将注重个性化辅导,针对学生的不同问题,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他们在氮及其化合物这一章节上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
5.2.3氮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2. 氨气(NH3)的制备、性质和用途,如哈柏-博施法制氨、氨水的制备等;
3. 硝酸(HNO3)的制备、性质和用途,如硝酸的工业制法、硝酸的化学性质等;
4. 氮的氧化物,如NO、NO2等,以及它们对环境的影响;
5. 含氮肥料的作用和种类,如尿素、氨水等。
在观察环节,我会关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思维活跃度。我会观察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是否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问题,是否能够与同学进行有效的互动和交流。通过观察,我可以了解学生的思维活跃度和课堂参与度,从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在测试环节,我会设计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测试题目,如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等。通过学生的答题情况,我可以了解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理解深度。
九.课堂
1. 课堂评价
课堂评价通过提问、观察、测试等方式进行。通过提问可以了解学生对氮及其化合物基本概念、制备方法和应用的理解程度,通过观察可以了解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思维活跃度,通过测试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在提问环节,我会提出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问题,如氮气的化学性质、氨气的制备方法、硝酸的制备方法、氮的氧化物和含氮肥料的作用等。通过学生的回答,我可以了解他们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5. 题目:含氮肥料的作用和种类有哪些?请简要说明。
答案:含氮肥料的主要作用是提供植物所需的氮元素,促进植物生长和发育。常见的含氮肥料有尿素(CO(NH2)2)、氨水(NH3·H2O)和硝酸盐肥料等。尿素是一种有机含氮化合物,通过微生物分解可以释放出氮元素供植物吸收;氨水是一种无机含氮化合物,通过水解可以生成氨气(NH3),供植物吸收;硝酸盐肥料如硝酸钾(KNO3)和硝酸铵(NH4NO3)等,可以直接提供植物所需的氮元素。
5.2氮及其化合物第1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详细介绍氮气、氮的氧化物、氨水和硝酸的组成部分或功能,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 氮及其化合物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 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氮及其化合物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氮及其化合物案例进行分析。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氮及其化合物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氮及其化合物解决实际问题。
4. 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氮及其化合物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 教学课件:教师需提前准备本节课的教学课件,涵盖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反应和实验操作等内容。课件应简洁明了,突出重点,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6. 作业与评估: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作业,用于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同时,设计评估方法,如课堂问答、实验报告、小组讨论等,以了解学生对氮及其化合物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实验器材:本节课涉及实验操作,需要准备实验器材,如试管、烧杯、滴定管、过滤纸等。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提前检查器材是否损坏或缺失,并及时补充。
4. 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如分组讨论区、实验操作台等。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配备实验器材和多媒体设备,以便于学生进行实验和讨论。
2. 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 让学生查找有关氮及其化合物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如氮气固定、氮肥使用等。
5.2氮及其化合物 第一课时(教案)
思考与讨论:
实验 5-5 中发生了哪些化学反应?如果要将注射器中的 NO 充分转化,可以采取什么措施?上述实验对工业生产硝酸 有什么启示?
4、①氮的氧化物溶于水的计算
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
3NO2+H2O===2HNO3+NO ①
2NO+O2 === 2NO2
②
所以①x2+②得 4NO2+O2+2H2O=4HNO3 ③
N2+ 3H2
高温高压 催化剂
2 NH3
N2+O2 放电 2NO ===
N2+3Mg 点燃 Mg3N2
2.氮的固定 自然界氮的固定三个主要途径、原理,分为生物固氮, 大气固氮和工业固氮。 3. 认识氮在自然界的循环
工业合成氨为农作物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必须的氮元
素,为其他化工产品(如炸药、农药、染料等)的生产提供
2NO+O2 放电 ===
③与 NH3 反应:
2NO2。
6NO + 4NH3
催化剂
加热
5N2 + 6H2O 表现氧化性.
④和 O2、H2O: 4NO + 3O2 + 2H2O = 4HNO3.
2. 二氧化氮(NO2)
①物理性质: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液化, 易溶于水。
②化学性质:
(1)难被氧化,易与水反应生成 HNO3 和 NO, 3NO2+H2O ==2HNO3+NO。
氮的结构和性质。氮及其化合物是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氮就是我们身边的元
素,通过对氮的深入了解,激发学生思考自然界中的含氮物质,通过自然界中的氮循环,
教材 分析
引出氮循环中的重要物质—氮气、NO、NO2 等,然后通过观察思考、实验探究认识这些 重要物质的性质、用途。在学习过程中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界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
20232024人教版新教材必修第二册第五章第二节氮及其化合物(第1课时)教案
课题:第二节氮及其化合物第1课时雷雨茂盛的庄稼课标要求能从物质类别和元素化合价的角度,预测氮气及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及转化教学目标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氮的氧化物的主要性质,结合真实情境认识氮的氧化物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主要性质及应用【情景导入】学习过程设计某山谷经常电闪雷鸣、雷雨交加,但树木、灌木、草等植被非常茂密,但很少有人敢进入这个山谷。
你能解释该山谷植被茂密的原因吗?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氮的氧化物。
【问题探究D1.No和NOz分别采用什么方法收集?说明原因。
提示:常温下NO能与O?反应,只能用排水法收集;NO,能与水反应生成N0,故只能用排空气法收集。
2.NO?转化为No的变化中,NO?只能作氧化剂吗?提示:NO?与水反应转化为No的同时生成HN(λ,NOz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
【问题探究2】某山谷经常电闪雷鸣、雷雨交加,但树木、灌木、草等植被非常茂密,但很少有人敢进入这个山谷。
你能解释该山谷植被茂密的原因吗?提示:雷雨天时在闪电的作用下,空气中氮气与氧气反应生成N0,然后发生NOfNO2fHNO3的反应,HNOs随雨水进入土壤,为植被提供了丰富的氮肥。
【问题探究3】1.要使充满N(λ和。
2混合气体的试管倒扣水槽中,让水充满试管,必须按什么样的体积比混合?提示:由3NO2+H2O===2HNO3+NO和2NO+O2==2NO2得4N02+02+2⅛0===4HN03,即当NOZ和。
2的体积比为4:1时可完全溶于水。
2.将IOmL充满NO?和O?的混合气体的试管,倒置在水槽中,反应停止后试管内剩余2mL的无色气体,则原混合气体中为多少毫升?提示:①若剩余的是N0,由反应3NO2+H2O=2HNO3+NO,得NO2体积为2mLX3=6mLo则原有。
2体积为(10mL-6mL)×^γ=0.8mL0②若剩余的是。
2,则有10mL-2InL=8mL叫和的混合气体按反应4NO2+O2+2HQ=4HNO3进4行。
高一化学(人教版)-第五章第二节氮及其化合物(2)-1教案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氮及其化合物(2)
学科 教材
化学
学段: 高中
年级 高一
书名:化学必修第二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 年 6 月
设计者 实施者 指导者 课件制作者 其他参与者
姓名
教学设计参与人员 单位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等性质,感受化学
巩固练习,复习提高。
然界中的转化与“雷雨肥田”有关的是( )
A.K
B.N
C.P
D.C
例2
例 2.在 NO2 与水的反应中,( ) A.氮元素的化合价不发生变化
B.NO2 只是氧化剂 C.NO2 只是还原剂 D.NO2 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其他略
通过 NO 和 NO2 的性 质学习,学会工业脱 硝方法,感受化学学
科的价值。
学生分析上述有关 NO 和 NO2 综合应用的四个问题, 深化理解 NO 和 NO2 的化学性质。 “雷雨肥田”的原因分析
三、NO 和 NO2 性质 的应用
放电
①N2+O2=2NO ②2NO+O2=2NO2 ③3NO2+H2O=2HNO3+NO
通过 NO 和 NO2 的应 用学习二者化学性质
四、NOX 的 来源、危害
变化的奇妙。 教学重点: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与相互转化。 教学难点:二氧化氮的化学性质。
教学环节 一、引入
二、NO 和 NO2 的性
质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
主要教学活动 1998 年诺贝尔医学奖获奖 NOX 在治疗疾病中的突出作用 【实验 1】NO 和 O2 反应: 学生分析该反应中的反应现象、氧化剂、还原剂、电子 转移,以及通过性质分析收集方法。 【实验 2】NO2 和水反应 学生分析该反应中的反应现象、氧化剂、还原剂、电子 转移,以及通过性质分析收集方法。突出该反应的歧化 反应特点。明确工业制硝酸的原理。 【实验 3】NO 和 NO2 性质综合探究 ①在一支 50ml 的注射器里充入 20ml NO,然后吸入 5ml
人教版必修第二册教案:5.2 氮及其化合物
第五章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5.2氮及其化合物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氮的固定及其类型;(2)掌握氮气、氨气、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及其应用;(3)了解氮的氧化物对大气污染与防治方法。
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2)在构建氮及其化合物等有关知识网络的过程中,学会提炼化学知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逐步培养勤于思考,勇于探究的科学品质,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能主动关心与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等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形成与环境和谐共处,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氨的性质及制备、氮的氧化物溶于水的计算2.教学难点氮的氧化物溶于水的计算二、教学过程2高温、高压催化剂2NH【师】以前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为什么雷雨天庄稼会长得好呢?这就涉及到氮的固定的知识了,我们一起来学习!PPT】2高温、高压催化剂2NH→硝酸盐,植物生长需要O NH3•H O NH4+ + OH+ HCl = NH4ClSO4= (NH SO44NO + 6H2O+ 5O2催化剂△【师】氨与水反应生成氢氧根,溶液显碱性,所以可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NH3。
氨与氯化氢气体反应产生大量白烟。
可用浓盐酸检验氨气。
氨气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氮是工业制硝酸的基础。
现象:烧杯中的溶液由玻璃管进入烧杯,形成喷泉,瓶内液体呈红色。
结论:氨极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
【师】除了氨还可以用哪些物质做喷泉实验?氯化氢气体与水或氢氧化钠溶液、氨气与水或盐酸、CO2(Cl2、H2S、或SO2)与氢氧化钠溶液、NO2和O2与水。
【师】氨有哪些用途?【学生】①氨是氮肥工业、有机合成工业、制造硝酸、铵盐和纯碱的原料。
②液氨可做制冷剂。
【板书】四、氨的制备【师】如何制备氨?我们有三种方法:【展示PPT】方法一铵盐与碱共热实验原理:2NH4Cl + Ca(OH)2 △CaCl2 + 2NH3↑ + 2H2OO NH四.板书设计5.2硫及其化合物第一课时一、氮气二、氮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溶于水的计算①NO2和O2混合气体溶于水的计算:4NO2 + O2 + 2H2O=4HNO3 V(NO2):V(O2)< 4:1 剩余O2V(NO2):V(O2)= 4:1 恰好完全反应V(NO2):V(O2)> 4:1 剩余NO②NO和O2同时通入水中的计算:4NO + 3O2 + 2H2O=4HNO3 V(NO):V(O2)< 4:3 剩余O2V(NO):V(O2)= 4:3 恰好完全反应V(NO):V(O2)> 4:3 剩余NO③NO、NO2、O2混合通入水中可先将NO和O2转化为NO2,在按上述分情况讨论。
【教案】第五章第二节氮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氮及其化合物》教案课题名称:氮及其化合物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NO和NO2的物理性质和常见的化学性质;2、初步学会研究物质化学性质的一般方法。
过程与方法:1、能从化合价角度猜想NO2形成硝酸的过程,并在实验过程中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推测出NO2与水反应的产物,进一步总结NO2的化学性质;2、通过对NO形成HNO3过程的分析,从化合价角度总结NO具有还原性,并能推测出NO还具有氧化性,提出验证NO氧化性的具体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依据NO和NO2的化学性质,提出常见的处理氮氧化物废气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认识到研究物质化学性质的一般方法对于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性,体会“化学不是问题,化学解决问题”这句话的涵义。
教学重点:研究物质化学性质的一般方法教学难点:NO2形成HNO3的过程猜想及对验证实验中现象的观察与分析教学方法启发讲授、创设情境、实验探究教学过程流程图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乐山大佛“闭眼流泪”事件介绍酸雨的危害及酸雨造成的经济损失从科学角度思考乐山大佛闭眼的真正原因通过新颖的事件让学生更快的进入到课堂的学习中,通过教师的讲解体会酸雨的危害酸雨的定义、成分及污染物介绍酸雨的定义及主要成分展示中国某天的空气质量日报中的一些常见污染物展示试管中的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气体思考造成硝酸型酸雨和硫酸型酸雨的污染物观察NO和NO2的颜色让学生通过氮氧化物推测可能形成硝酸,通过二氧化硫推测可能形成硫酸,进一步体会元素观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酸雨的形成原因问题1:NO2在大气中如何形成HNO3型酸雨?将学生提出的猜想汇总写在黑板上将实验现象汇总在黑板上教师实验:NO与O2的反应思考NO2形成HNO3的过程,通过小组讨论提出本组的猜想学生对上述猜想进行评价,选出合理的猜想进行实验验证学生实验1:NO2溶于水按照实验过程说明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分组进行汇报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相应结论:NO2与水反应生成无色液体和无色气体学生实验2:验证无色气体——向实验1中的试管中通O2观察实验现象,根据现象推测无色气体可能为NO并通过教师演示实验验证自己的推测通过让学生自己提出NO2形成硝酸型酸雨的猜想,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注意到NO2转化为HNO3过程中N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在评价环节让学生注意到NO2与CO2类别上的不同,为总结NO2的化学性质打下铺垫。
高中必修第二册《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氮及其化合物【教学目标】(1)掌握氮的重要性质,了解氮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用途。
(2)掌握氮的氧化物的性质,氮的重要化合物的用途及硝酸的相关注意事项。
(3)掌握氮族元素的性质,理解氮族元素原子结构与性质递变规律。
【教学重点】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及转化【教学难点】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及相关实验【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上节课学习了硫的相关性质,掌握非金属元素的学习方法,那我们又知道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氮气,这节课我们就带着已有的学习方法,对氮及其化合物知识展开学习!二、知识讲解使用建议说明:《氮及其化合物》知识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内容之一。
试题常以氮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为载体,考查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实验、计算等,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考点1氮气、氮的氧化物、硝酸使用建议说明:考纲要求了解氮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了解氮的氧化物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了解硝酸的主要性质;通过浓硫酸、硝酸分别与不活泼金属、非金属的反应,认识浓硫酸、硝酸的强氧化性;通过比较浓硫酸与稀硫酸,浓硝酸与稀硝酸性质的差异,认识浓度、反应条件对反应产物的影响。
一、氮气(N)2(1)分子结构:电子式为,结构式为N N,氮氮叁键键能大,分子结构稳定,化学性质不活泼。
(2)物理性质:纯净的氮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空气中约占总体积的78%。
(3)化学性质:常温下性质稳定,可作保护气;但在高温、放电、点燃等条件下能与2H 、2O 、II A 族的Mg 、Ca 等发生化学反应,即发生氮的固定(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变为含氮化合物的过程,有自然固氮和人工固氮两种形式)。
2N 中N 元素0价,为N 的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①与2H 反应:223N 3H 2NH +高温、高压催化剂②与2O 反应:22N O 2NO +放电③与活泼金属反应:232N 3Mg Mg N +点燃(4)氮气的用途:化工原料;液氮是火箭燃烧的推进剂;还可用作医疗、保护气等。
【教案】氮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氮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课题氮及其化合物单位执教教师教学目标1.通过分析氮的原子结构,推断含氮物质可能的化学特性,理解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等性质,感受化学变化的奇妙。
核心素养1.根据氮的原子结构知识,应用已经掌握的研究非金属单质性质的基本思路预测氮的化学性质,加强学生能从物质的微观层面理解其组成、结构和性质的联系,形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应用”的观念。
2.深刻理解化学、技术、社会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能运用已有知识和方法综合分析化学过程对自然可能带来的各种影响,和积极参与有关化学问题的社会决策。
教学关键教学重点根据氮的结构分析氮可能具有的性质教学难点NO、NO2的化学性质教学方法1+3+5教学手段希沃白板、板书、ppt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意图知识回顾一、氮原子的结构一、氮原子的结构【设问】画出氮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分析氮的原子结构,推断含氮物质可能的化学特性。
思考、交流、分析和书写。
加强学生能从物质的微新知讲授二、氮气三、氮的固定【讲解】氮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二周期、第VA族。
氮原子的最外电子层有5个电子,既不容易得到3个电子,也不容易失去5个电子。
因此,氮原子一般通过共用电子对与其他原子相互结合构成物质。
二、氮气【讲解】1.根据初中所学知识推测氮气的物理性质。
2.强调液氮沸点低。
关联液氮的用途。
【设问】为什么氮气的化学性质很稳定,通常情况下难以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画出氮气的电子式并分析?【讲解】由于氮分子内两个氮原子间以共价三键结合,断开该化学键需要较多的能量,所以氮气的化学性质很稳定,通常情况下难以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无法被大多数生物体直接吸收。
三、氮的固定【设问】思考、交流、分析和书写相关内容。
学生展示交流结果,教师评价和讲解。
【思考】氮是自然界各种生观层面理解其组成、结构和性质的联系,形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应用”的观念;能根据物质的微观结构预测物质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具有的性质和可能发生的变化。
5.2氮及其化合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根据“氮及其化合物”课题,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氮及其化合物”课题相关的拓展资源(如书籍、网站、视频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包括:
1.科学探究:培养学生对氮及其化合物性质和反应的探究能力,通过实验和问题解决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证据推理: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对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进行合理的推理和解释,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
3.模型认知:通过学习氮及其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反应,培养学生对化学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之间关系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模型思维能力。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作用与目的: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知识点。
-视频资源:推荐观看CCTV科教频道的《化学解密》系列节目中的“氮的奇迹”一集,了解氮及其化合物的神奇之处。
-视频资源:推荐观看YouTube上的“The Chemistry of Nitrogen”视频,由美国化学教育专家Karl Haushalter主讲,深入讲解氮及其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和应用。
2.拓展要求:
3.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对化学实验和科学研究的积极态度得到提升,对氮及其化合物的应用和环境影响产生兴趣。
5.2.3氮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氮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点。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知识,对原子结构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本节课将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氮元素在不同化合物中的性质和反应,从而丰富学生对元素化合物的认识。同时,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5.氮及其化合物的应用
-题型:请列举氮及其化合物的应用。
-答案:氮及其化合物的应用有:氮气在食品工业中用作保护气,防止食品氧化变质;氨气在农业上用作氮肥,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氮元素;硝酸在工业上用作制造炸药的原料,同时也是制造化肥、农药、染料等重要化工产品的基础;氮的氧化物在工业上用作催化剂,促进化学反应的进行。
-氨气: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碱性气体,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造氮肥、合成尿素等。
-硝酸:无色或淡黄色液体,强氧化性、腐蚀性,制造炸药、化肥等。
-氮的氧化物:不同化学性质的化合物,制造硝酸、催化剂等。
2.氮及其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氮气:液化空气法、膜分离法等。
-氨气:哈柏-博施法、合成氨工业等。
-硝酸:硝酸法、硝化法等。
-氮的氧化物:高温下氮气与氧气的反应等。
作用与目的: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氮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点和技能。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氮及其化合物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
(1)写出仪器 A 的名称:________。
(2)甲、乙两小组选择了不同的方法制取氨气,请将实验装置的字母编号
和制备原理填写在下表的空格中。
实验装置
实验药品
制备原理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甲小组
氢氧化钙、硫酸 为
A
铵
①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氢氧化钠溶于氨水
(4)氮气的用途:化工原料;液氮是火箭燃烧的推进剂;还可用作医疗、
保护气等。
二、氮的氧化物
(1)氮的氧化物简介:
氮元素有 1、 2 、 3 、 4 、 5 五种正价态,对应有六种氧化物
种类
色态
化学性质
N2O
无色气体
较不活泼
NO
无色气体
活泼,不溶于水
N2O3 (亚硝酸酐)
NO2 N2O4
蓝色液体( 20 ℃)
NH4Cl NH3 HCl ;
5/23
②与碱反应:
Ca
OH
2
2NH4Cl
CaCl2 2NH3 2H2O ,
铵盐与碱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NH
4
OH
NH3 H2O (该性质可用
于氨气的制取和铵根离子的检验)。
三、例题精析
使用建议说明:此处内容主要用于教师课堂的精讲,每个题目结合试题本
身、答案和解析部分,教师有的放矢的进行讲授或与学生互动练习。
例题
1
只用一种试剂就能将
NH4Cl
、
NH4
2
SO4
、
NaCl
、
Na
2SO4
四种溶液
区分开,这种试剂是( )
《氮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氮及其化合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新课导入展示几种氮肥的图片,通过氨态氮肥和硝态氮肥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如何将氮气转化为NH4+和NO3。
新课讲授一、氮气与氮的固定【PPT展示】展示氮元素的价类二维图,引导学生完成学案上的价类二维图【师】氮气的物理性质:氮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
【提问】决定氮气性质的原因是什么呢?引导学生完成学案上氮气的电子式结构式等信息的书写。
【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师】氮气的化学性质:氮气结构决定了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很难跟其他物质反应,常用作保护气,但在一定条件下,N2可以跟Mg、O2、H2等发生反应。
引导学生完成相应方程式:【学生】思考书写(1)N2与Mg反应:;(2)N 2与O 2反应:22N +O 2NO 放电或高温(3)N 2与H 2反应(工业合成氨的反应):(注意反应条件,通过氨气的合成历史对学生进行化学史教育)氮的固定(1) 定义:将大气中游离态的氮转化为氮的化合物的过程叫氮的固定,简称固氮。
(2)分类:自然固氮:豆科植物根瘤菌固氮雷雨天产生NO 气体 人工固氮:工业合成氨。
【PPT 展示】价类二维图,氮气如何转化为硝酸呢? 二、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师】物理性质: 颜色 状态 气味 毒性 水溶性 NO 无色 气体 无味 有毒 不溶于水 NO 2红棕色气体刺激性有毒易溶于水【PPT 展示】魔鬼谷的故事【视频展示】氮气和氧气在放电时的反应。
根据PPT 提供的NO ,NO 2相关性质引导学生写出氮气与氧气反应时的方程式【学生】思考书写,并展示部分学生书写的方程式(两种方程式对比展示)【PPT 展示】模拟演示氮气和氧气反应的数字化实验图,引导学生分析图像,得出氮气氧气放电情况下的反应方程式。
一氧化氮与氧气的反应:22N +O 2NO 放电或高温2NO+O 2=2NO 2【师】生成的NO 2也不是硝态氮肥,还需要发生怎样的反应?雷雨发一、氮气的性质氮的固定(1)含义:将大气中游离态的氮转化为氮的化合物的过程。
统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五章第二节《氮及其化合物》优质课教案
统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五章第二节《氮及其化合物》优质课教案【教材分析】《氮及其化合物》讲述了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本课以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为载体,以实验设计为核心,训练学生对已有知识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的思维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包括氮气与氮的固定、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铵和铵盐、硝酸、酸雨及防治。
教材以文字介绍氮原子导入,以文字叙述为主,辅以图片。
另外教材还提供了“资料卡片、科学史话”,以丰富拓展教学内容。
教材设置“思考与讨论”相关栏目,引导学生探究实践。
【教学目标】1.掌握氮的重要性质,了解氮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用途。
2.掌握氮的氧化物的性质,氮的重要化合物的用途及硝酸的相关注意事项。
3.掌握氮族元素的性质,理解氮族元素原子结构与性质递变规律。
【核心素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从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的视角研究氮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
能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能认识物质是运动和变化的,知道化学变化需要一定的条件,并遵循一定规律;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并伴有能量转化;认识化学变化有一定限度、速率,是可以调控的。
能多角度、动态地分析化学变化,运用化学反应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具有证据意识,能基于证据对物质组成、结构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通过分析推理加以证实或证伪;建立观点、结论和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
知道可以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建立认知模型,并能运用模型解释化学现象,揭示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运用化学实验、调查等方法进行实验探究;勤于实践,善于合作,敢于质疑,勇于创新。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具有安全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具有探索未知、崇尚真理的意识;具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意识,从自身做起,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5.2.2氮及其化合物课时2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力,通过学习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使学生能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升学生的实践意识与创新思维。同时,通过实验探究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能力,以及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让学生理解化学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中的重要作用。
4.请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氨气溶于水显碱性。
答案:将氨气通入装有酚酞溶液的试管中,溶液变为红色,表明氨气溶于水显碱性。
5.请根据以下化学反应方程式,计算生成1摩尔硝酸所需的氨气摩尔数。
答案:反应方程式为:4NH3 + 5O2 → 4NO + 6H2O;4NO + 3O2 + 2H2O → 4HNO3。
-实验演示(5分钟):演示氮的氧化物的制备和性质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引导学生参与(2分钟):询问学生对实验现象的理解,解释实验结果。
-讲解氨和铵盐(5分钟):介绍氨和铵盐的化学性质,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进行分析。
3.巩固练习(10分钟)
-分组讨论:学生分小组,根据所学内容,讨论氮的氧化物和氨、铵盐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2.2氮及其化合物课时2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氮及其化合物,具体包括氮的氧化物、氨和铵盐的性质及其应用。本节课将重点讲解氮的氧化物的制备、性质以及氨和铵盐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Nhomakorabea拓展与延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氮及其化合物【教学目标】(1)掌握氮的重要性质,了解氮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用途。
(2)掌握氮的氧化物的性质,氮的重要化合物的用途及硝酸的相关注意事项。
(3)掌握氮族元素的性质,理解氮族元素原子结构与性质递变规律。
【教学重点】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及转化【教学难点】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及相关实验【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上节课学习了硫的相关性质,掌握非金属元素的学习方法,那我们又知道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氮气,这节课我们就带着已有的学习方法,对氮及其化合物知识展开学习!二、知识讲解使用建议说明:《氮及其化合物》知识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内容之一。
试题常以氮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为载体,考查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实验、计算等,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考点1氮气、氮的氧化物、硝酸使用建议说明:考纲要求了解氮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了解氮的氧化物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了解硝酸的主要性质;通过浓硫酸、硝酸分别与不活泼金属、非金属的反应,认识浓硫酸、硝酸的强氧化性;通过比较浓硫酸与稀硫酸,浓硝酸与稀硝酸性质的差异,认识浓度、反应条件对反应产物的影响。
一、氮气(N)2(1)分子结构:电子式为,结构式为N N,氮氮叁键键能大,分子结构稳定,化学性质不活泼。
(2)物理性质:纯净的氮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空气中约占总体积的78%。
(3)化学性质:常温下性质稳定,可作保护气;但在高温、放电、点燃等条件下能与2H 、2O 、II A 族的Mg 、Ca 等发生化学反应,即发生氮的固定(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变为含氮化合物的过程,有自然固氮和人工固氮两种形式)。
2N 中N 元素0价,为N 的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①与2H 反应:223N 3H 2NH +高温、高压催化剂②与2O 反应:22N O 2NO +放电③与活泼金属反应:232N 3Mg Mg N +点燃(4)氮气的用途:化工原料;液氮是火箭燃烧的推进剂;还可用作医疗、保护气等。
二、氮的氧化物(1)氮的氧化物简介:(2)NO 和2NO 的重要性质和制法 ①性质:222NO O 2NO +(易被氧气氧化,无色气体转化为红棕色); ()224()2NO N O 无色红棕色(平衡体系);2233NO H O2HNO NO ++(工业制硝酸); 222NO NO 2NaOH2NANO H O +++(尾气吸收); 2NO 有较强的氧化性,能使湿润的KI 淀粉试纸变蓝。
②制法:NO :()()33223Cu 8HNO 3Cu NO 2NO 4H O +=+↑+稀(必须________法收集NO );2NO :()()33222Cu 4HNO Cu NO 2NO 2H O +=+↑+浓(必须___________法收集2NO )(3)氮的氧化物溶于水的计算①2NO 或2NO 与2N (非2O )的混合气体溶于水可依据2233NO H O2HNO NO ++利用气体体积变化差值进行计算。
②2NO 和O 2的混合气体溶于水时由22234NO O 2H O 4HNO ++进行计算,当体积比()()22V NO :V O 4:1=时,恰好反应;4: 1>时,2NO 过量,剩余NO ;4: 1<时,2O 过量,剩余2O 。
③NO 和2O 同时通入水中时,由22234NO O 2H O 4HNO ++进行计算,原理同②。
④NO 、2NO 、2O 的混合气体通入水中,先按①求出NO 的体积,再加上混合气体中NO 的体积再按③方法进行计算。
三、硝酸(3HNO ) (1)物理性质:无色、刺激性气味、易挥发液体,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常用浓硝酸的质量分数大约为69%。
(2)化学性质硝酸为强酸,具有以下性质: ①具有酸的通性; ②不稳定性:32224HNO 4NO O 2H O ↑+↑+光或热;③强氧化性:无论浓、稀硝酸均具有强氧化性,与金属反应时不放出氢气。
A 、与金属反应:()()33222Cu 4HNO Cu NO 2NO 2H O +=+↑+浓;()()332223Cu 8HNO 3Cu NO 2NO 4H O +=+↑+稀3;()3323Ag 4HNO 3AgNO NO 2H O ++↑+稀;常温下浓硝酸与铁、铝发生钝化。
B .与非金属反应:()3222C 4HNO CO 4NO 2H O +↑+↑+浓。
C .与其他还原剂反应,如H 2S 、SO 2、Fe 2+等。
D .与有机物反应:硝化反应、酯化反应、与蛋白质发生颜色反应等。
(3)制法①实验室制法:硝酸盐与浓硫酸微热,()()32443NaNO H SO NAHSO HNO ∆++↑固浓(不能用强热和稀硫酸); ②工业制法:氨的催化氧化法,3224NH 5O 4NO 6H O ++∆催化剂;222NO O 2NO +;2233NO H O 2HNO NO ++;尾气处理:222NO NO 2NaOH 2NaNO H O +++(4)用途:制硝酸盐、氮肥、炸药、染料等。
考点2 氨气和铵盐使用建议说明:氨气与铵盐部分是常考内容,考纲要求了解氨气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了解氨气的实验室制法,了解铵盐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所以此处内容大家再授课时务必要注重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把控。
1、氨气(3NH )(1)分子结构:由极性键形成的三角锥形的极性分子,N 原子有一孤对电子;N 为3-价,为N 元素的最低价态;(2)物理性质:无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能溶解700体积的氨气,易液化(可作致冷剂);(3)化学性质: ①与2H O 反应:32324NH H ONH H ONH OH+-+⋅+, 溶液呈弱碱性,氨水的成份为:3NH 、2H O 、32NH H O ⋅、4NH +、OH -、+H ,氨水易挥发;②与酸反应:34NH HCl NH Cl +,3343NH HNO NH NO +(有白烟生成); ③还原性(催化氧化):3224NH 5O 4NO 6H O ++∆催化剂(N 为3-价,最低价态,具有还原性); (4)实验室制法()42322Ca OH 2NH ClCaCl 2NH 2H O ∆++↑+;工业上采取2N 与2H 在高温高压催化剂条件下合成氨气; (5):化工原料,制硝酸、氮肥等,作致冷剂。
2、铵盐(1)物理性质:白色晶体,易溶于水; (2)化学性质: ①受热分解:43322NH HCO NH H O CO ∆↑++↑(30 ℃以上可分解),43NH ClNH HCl ↑+↑;②与碱反应:()42322Ca OH 2NH ClCaCl 2NH 2H O ∆++↑+,铵盐与碱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432NH OH NH H O +-+↑+(该性质可用于氨气的制取和铵根离子的检验)。
三、例题精析使用建议说明:此处内容主要用于教师课堂的精讲,每个题目结合试题本身、答案和解析部分,教师有的放矢的进行讲授或与学生互动练习。
例题1只用一种试剂就能将4NH Cl 、()442NH SO 、NaCl 、24Na SO 四种溶液区分开,这种试剂是( )A .NaOH 溶液B .3AgNO 溶液C .()2Ba OH 溶液D .2BaCl 溶液【答案】C【解析】分析四种盐溶液,两种铵盐,可以用碱液区分,两种硫酸盐都可用2Ba +区分,故选用()2Ba OH 即可区分。
例题2下列关系图中,A 是一种正盐,B 是气态氢化物,C 是单质,F 是强酸。
当X 无论是强酸还是强碱时都有如下转化关系(其他反应产物及反应所需条件均已略去),当X 是强碱时,过量的B 跟2Cl 反应除生成C 外,另一产物是盐酸盐。
A ――→XB ――→CL 2C ――→O 2D ――→O 2E ――→H 2O F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当X 是强酸时,A 、B 、C 、D 、E 、F 中均含同一种元素,F 可能是24H SO B .当X 是强碱时,A 、B 、C 、D 、E 、F 中均含同一种元素,F 是3HNO C .B 和2Cl 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D .当X 是强酸时,C 在常温下是气态单质 【答案】D【解析】A 是正盐,既可以与强酸反应又可以与强碱反应,并且生成产物B 都是氢化物,A 必须是铵盐,B 如果是酸根离子形成的氢化物能与2Cl 反应,说明其有还原性,有还原性的氢化物常见的是2H S ,故A 是()42NH S ,A 项,当X 是强酸时,B 就是2H S ,那么C 是S ,D 是2SO ,E 是3SO ,F 就是24H SO ,A 对;B 项,当X 是强碱时,B 就是3NH ,C 就是2N ,D 就是NO ,E 就是2NO 、F 就是3HNO ,故B 对;C 项,不管B 是2H S 还是3NH ,与氯气发生的都是氧化还原反应,C 对;D 项,当X 是强酸时C 是S ,是固态单质,D 错。
例题3物质的量之比为2: 5的锌与稀硝酸反应,若硝酸被还原的产物为2N O ,反应结束后锌没有剩余,则该反应中被还原的硝酸与未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 .1: 4B .1: 5C .2: 3D .2: 5【答案】A【解析】设2 mol n Z 参与反应,因Zn 无剩余,则最终生成了()322 mol n NO Z ,显然含有34 mol NO -,这部分是没有参与氧化还原反应的3HNO ;32HNO N O →过程中N 元素的化合价+5价→+1价,根据得失电子守恒有:()()32HNO 4n Zn n ⨯=⨯,则()3HNO 1 mol n =,即有1MOLHNO 3被还原。
例题4用如图装置制取、提纯并收集表中的4种气体(A 、B 、C 表示相应仪器中加入的试剂),其中可行的是( )【答案】C【解析】由装置图可知,制取气体采用固体与液体常温下反应,且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C 为净化提纯装置。
A 项不能用NaOH 溶液作干燥剂,因为NaOH 不仅与挥发出的3HNO 反应,也与2NO 发生反应;B 项Cu 与浓硫酸只能在加热条件下才能发生反应,且2SO 不能用酸性4KMNO 干燥;D 项不能用浓硫酸干燥3NH ,且收集3NH 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例题5甲、乙两个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测定氨分子中氮、氢原子个数比,设计如下实验流程:制取氮气→装有足量干燥剂的干燥管→装有氧化铜的硬质玻管→装有足量浓硫酸的洗气瓶→测定生成氮气的体积实验中,先用制得的氨气排尽洗气瓶前所有装置中的空气,再连接洗气瓶和气体收集装置,立即加热氧化铜。
反应完毕后,黑色的氧化铜转化为红色的铜(3222NH 3CuON 3Cu 3H O ∆+++)。
下图A 、B 、C 为甲、乙两小组制取氨气时可能用到的装置,D 为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