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5生态工程

合集下载

生态工程练习题

生态工程练习题

专题5 生态工程综合练习蓟县杨家楼中学1.下列不属于生态工程体系的特点是( )A.少消耗B.多效益C.可持续D.多投资2.下列不属于生态工程建设目的的是()A.防止环境污染B.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C.单纯追求粮食产量D.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3.生态经济主要是实行“()”的原则。

( )A.市场经济B.循环经济C.计划经济D.可持续发展4.实现循环经济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是( )A.大力发展”石油农业” B.生态工程C.清除污染物D.禁止产出污染物5.下列哪项叙述完全符合生态经济( )①建立“原料—产品—原料—产品”的无废料生产体系②在资源不增加甚至减少的条件下实现经济增长③在经济产出不变甚至增加的条件下,向环境排放的废弃物大大减少④先生产后治理,提高经济效益A.①②B.①②③C.②③D.②③④6.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是()①不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②没有考虑生态成本③往往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④注意了物质的分层多级利用A.①②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7.农业的发展已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现代农业虽然产量大大提高,但又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我国现在农村大力推广生态农业,下列关于生态农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态农业中食物链和营养级越多越好B.生态农业的抵抗力稳定性比现代农业高C.生态农业设计的指导原则是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再生D.生态农业属于人工生态系统,人的作用非常突出8.下列关于生态农业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生态农业是以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为前提的B.生态农业以保持生态系统内的生态平衡为主导思想C.以高投人获得农业的高产量D.生态农业开展多种经营9.生态农业比一般农业()A.投入多,产出少,污染少,可持续发展能力强B.投入少,产出多,污染少,可持续发展能力强C.投入一样,产出相当,污染少,可持续发展力弱D.投入和产出都较少,污染相同,可持续发展力强10.无废料生产体系是指()A.废料一产品B.原料一产品一废料C.原料一产品一产品一废料D.原料一产品一原料一产品11.“石油农业"是指大量施用化肥、农药,使用机械的农业生产方式.由于需要大量的石油、煤、天然气等作为原料或动力而得名.该生产模式的缺点不包括()A.高投入B.高污染C.不符合可持续发展D.高产出12.右图是“无废弃物农业”物质和能量流动图,该图所体现的主要生态工程原理是()A.物种多样性原理B.整体性原理C.物质循环再生原理D.协调与平衡原理13.下列哪个不是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A.物质循环再生原理B.物种多样性原理C.协调与平衡原理D.植物组织培养原理14.《四千年的农民》一书中记载了中国农民几千年来的耕作方法:积极种植能够固氮的豆科作物,以及收集一切可能的有机物质,包括人畜粪便、枯枝落叶、残羹剩饭、河泥、炕土、老墙土以及农产品加工过程中的废弃物等,采用堆肥和沤肥等多种方式,把它们转变为有机肥料,施用到农田中.这种做法的优点是()①改善了土壤结构②培育了土壤微生物③实现了土壤养分的循环利用④改变了土壤酸碱性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②③15.根据下图说明我国现有的生产模式严重违反了什么生态工程原理( )A.整体性原理B.协调与平衡原理C.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D.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16.单一的人工林比天然混合林的稳定性低,容易遭受害虫危害,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什么原理( ) A.物质循环再生原理B.协调与平衡原理C.物种多样性原理D.系统整体性原理17.下列有关物种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物种繁多而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B.生物多样性程度高,各类生物的生存机会多C.生物种类越繁多,引起病虫害的几率越大D.生物种类繁多,可以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提高系统的生产力18.在生态工程建设中,注重生物多样性原理的主要意义是()A.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为各类生物的生存提供多种机会和条件B.提高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为各类生物的生存提供多种机会和条件C.保持生态系统内各种群的密度固定不变D.单纯追求农业或林业的最大产量19.我国“三北防护林",虽然取得了巨大的生态和经济效益,但由于没有完全按照自然生态规律办事,产生了不少问题。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3·专题5 生态工程(高三复习课件)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3·专题5 生态工程(高三复习课件)
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
系统的整体性原理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物质能够在各类生态
无废弃物农业
系统中,进行区域小
循环和全球地质大循 环,循环往复,分层 分级利用,从而达到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的效果。
物种多样性原理
物种多而繁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 抵抗力稳定性。生物多样性程度高,可以 为种类生物的生存提供多种机会和条件。 众多的生物通过食物链关系互相依存,就 可以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产生或容纳更 多的生物量,提高系统生产力。
1.稻-鸭-萍共作是一种新兴的生态农业模式,其中,水生植物 红萍(满江红)适生于荫蔽环境,可作为鸭子的饲料,鸭子能 吃有害昆虫并供肥,促进水稻生长,对以此模式形成的生态系 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B.鸭子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 C.生物群落由水稻、红萍、鸭子和有害昆虫组成 D. 水稻和红萍分层分布,能提高光能利用率 2.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上的牧民以养羊为主业。近年来的过度 放牧致使草原退化,也使分布在这里的野生黄羊种群密度大幅 度下降,面临濒危。针对这一事实,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A.过度放牧降低了草原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B.家羊是草原生态系统的外来人侵物种 C.野生黄羊与家羊之间是竞争关系 D.草原生态保护与牧业发展之间产生了矛盾
“生物圈2号”生态工程
“生物圈2号”于1986年11月破土动工。1991年9月, 第一批8名实验者进入其中并开始实验。1993年2月,向 “生物圈2号”输氧,人员撤出。1994年2月第二批7名 实验者进入其中,几个月后撤出,实验失败。
“生物圈2号”的实验及启示
目的:
制造一个人工模拟的生命支持系统,以验证人 类在离开地球的情况下,利用人工生态工程, 仅仅依靠太阳能,能否维持生存。 温度失调;二氧化碳的含量猛增;氧气的含量 减少;动植物的死亡

最新精选人教版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专题5 生态工程5.2 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课后练习三十六

最新精选人教版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专题5 生态工程5.2 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课后练习三十六

最新精选人教版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专题5 生态工程5.2 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课后练习三十六第1题【单选题】下列关于我国生态工程与西方国家生态工程的比较,正确的是( )①西方国家的生态工程以治理环境污染和恢复破坏的生态系统为主要目标,我国的生态工程则以经济和社会效益为主要目标②西方国家的生态工程应用范围比我国小③我国的生态工程难以像西方那样,设计出标准化、易操作的生态工程样板A、①②③B、②C、③D、②③【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目前,在一些城市,科研人员采用“浮床生态工艺法”治理水体污染,这种浮床生态工艺法净化水体的机理不包括( )A、浮床上种植植物吸收水中的悬浮物,使水体透明度得到了提高B、浮床上种植植物吸收水中的NO3^﹣、PO4^3^﹣等,降低水中氮、磷等含量C、浮床遮光,抑制浮游藻类的生长繁殖,防止水华发生D、浮床生态工艺法能使水生生物得到自然恢复,使水域生态系统逐步达到相对稳定状态【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珊瑚礁当所处环境恶化时,失去了共生藻类的珊瑚虫会因为死亡而导致珊瑚礁逐渐“白化”,失去其鲜艳的色彩,那里生物多样性也锐减.这体现了生态工程什么原理( )A、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B、整体性原理C、系统整体性原理D、协调与平衡原理【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澳大利亚的大堡礁,有超过300中的珊瑚虫,1100多种鱼类,难以计数的海生物无脊椎和藻类,它们占据不同的位置,通过复杂营养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同时珊瑚虫和藻类依赖共生关系形成的高效植物——动物营养循环,保持高效生产力。

若失去共生藻类珊瑚虫会逐渐“白化”,最终导致生态系统的崩溃。

以上实例说明在生态工程建设中应该遵循的原理是A、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和物种多样性原理B、物种多样性原理和整体性原理C、协调和平衡原理和整体性原理D、物种多样性原理和系统整体性原理【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我国西北土地沙化和盐渍化非常严重,原因有多种,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超载放牧导致草地退化。

专题5 生态工程第1节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专题5 生态工程第1节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课后课时精练一、选择题1.下列选项的叙述完全符合生态经济的是()①建立“原料—产品—原料—产品”的无废料生产体系②在资源不增加甚至减少的条件下实现经济增长③在经济产出不变甚至增加的条件下,向环境排放的废弃物大大减少④先生产后治理,提高经济效益A.①②B.①②③C.②③D.②③④2.下图为我国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一带的桑基鱼塘模式图,该模式把很多单个生态系统通过优化组合,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新的高效生态系统,大大提高了系统的生产力。

这种模式所依赖的主要原理是()A.整体性原理B.协调与平衡原理C.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D.物种多样性原理3.[2014·益阳高二检测]某些地区出现“前面造林,后面砍林”的现象,是因为发展中哪一原理失调造成的()A.协调与平衡原理B.整体性原理C.系统结构决定功能原理D.系统整体性原理4.下列结构示意图能体现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的是()5.单一的人工林比天然混合林的稳定性低,容易遭受害虫危害,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什么原理()A.物质循环再生原理B.协调与平衡原理C.物种多样性原理D.系统整体性原理6.某地通过新建沼气池和植树造林,构建了新型农业生态系统(如图所示)。

下列关于该农业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流入该农业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该农业生态系统中植物所吸收的全部的太阳能B.该农业生态系统利用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实现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C.该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箭头只表示物质循环而不能表示能量流动D.该农业生态系统充分利用了废弃物中的能量,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7.下列不属于生态工程建设目的的是()A.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B.防止环境污染C.单纯追求粮食产量D.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8.实现循环经济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是()A.发展“石油农业”B.生态工程C.清除污染物D.禁止产出污染物9.下列措施中不符合城市生态工程建设基本原理的是()A.城市规划,分区建设工业区、居住区、生态绿地等B.大力推广“环境友好技术”和低污染清洁生产工艺C.采用浮床工艺法等手段治理环境污染D.用法律手段严禁汽车上路及造纸厂、酒厂生产,以断绝污染的源头10.人们为了解决某些在农、牧、渔业等生产中产生的生态问题而采取了下列各项措施,其中导致完全相反的结果是() A.更好的人口控制方法B.制造更强、更有效的农药C.合理地放养牲畜D.把科学的耕作技术运用于海洋11.我国西北地区土地沙化和盐渍化非常严重,原因有多种,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超载放牧,导致草地退化。

专题5 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专题5 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三、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1)含义:物质能够在各类生态系统中,进行
区域小循环 _________________和全球地质大循环,循环 往复,分层分级利用,从而达到取之不尽、用之 不竭的效果。 (2)实例:“无废弃物农业”。
2.物种多样性原理 (1)内容:物种繁多而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 抵抗力稳定性 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在有限的资源条 生物量 件下,产生或容纳更多的____________提高系统 生产力。 (2)实例 ①反面:辽宁西部章古台地区的樟子松林,由于 没有一条昆虫与其灭天敌相生相克的 食物链 ____________,使得松毛虫肆虐一时。 珊瑚虫 ②正面:由__________和某些藻类共生组成的珊 瑚礁区。物种繁多,系统稳定。
核心要点突破
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项目
理论基 础
意义 可避免环境污染 及其对系统稳定 和发展的影响
实例
物质循 物质循 环再生 环 原理 物种多 生态系 样性原 统的稳 理 定性
无废弃物农业
“三北”防护林建设 生物多样性程度 中的单纯林问题,珊 高,可提高系统 瑚礁生态系统的生物 的抵抗力稳定性 多样性问题
2.特点:与传统的工程相比,生态工程是一类 少消耗 可持续 ___________、多效益、__________的工程体系。
二、生态经济 循环经济”的 原则,使一个系统产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 统或另一个系统的_____________,从而实现 生产原料 废弃物 _____________资源化,而实现循环经济最重要
知能过关演练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点此进入课件目录
谢谢使用

高中生物选修三《专题五 生态工程》复习课件

高中生物选修三《专题五 生态工程》复习课件

• 某草原牧区,在进行草场建设时,既注重 不同牧草种类的搭配种植,又对单位面积 内的放牧量做了一定控制。这种做法体现 了 ( ) • A.实行“循环经济”的原则 • B.低消耗,多效益原则 • C.遵循物种多样性和协调与平衡原理 • D.建立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系统
【答案】 C
• (2008年高考广东卷)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 谐发展,下列措施最合理的是 • 【答案】 C ) ( • A.通过生物技术手段,转化淀粉生产可 再生能源 • B.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保证粮食 稳产 • C.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 级利用 • D.大力开垦湿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项目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理论基础 物质循环
意义 可避免环境污染及其对对 系统稳定和发展的影响 生物多样性程度高,可提
实例 “无废弃物农业” “三北防护林”建设中的
物种多样性原理
生态系统的稳定 性 生物与环境的协 调与平衡
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
性 生物数量不超过环境承载 力,可避免系统的失衡和 破坏。
(2)各种农产品的生产互相协调,互惠互利,实现 了能量和物质的多级利用 (3)50 2学.科.网 zxxk.
(1)生态农业设计的基本原理是①_______,②________。 (2)生态农业的优越性表现在________。 (3)在“农作物→猪→农户”这条食物链中,若农作物通 过光合作用产出300摩尔氧气,则农作物同时产出 ________摩尔葡萄糖,农户从猪中获取的最大能量相当 于________摩尔的葡萄糖。
2. 下列有关生态工程的原理和实例中,错误的是 【答案】D ( ) 选 有关事例 相关的生态工程原理 项 遵循物质循环再生原 A 无废弃物农业 理 在人工林中增加植被 B 遵循物种多样性原理 的层次 无锡太湖水体富营养 C 违反协调与平衡原理 化引起大面积水华 违反系统学和工程学 D 前面造林,后面砍林 原理

专题5生态工程综合训练

专题5生态工程综合训练

专题5 生态工程一、选择题:1.我国“三北防护林”,虽然取得了巨大的生态和经济效益,但由于没有完全按照自然生态规律办事,也产生了不少问题。

例如,辽宁西部的章古台地区,由于单一种植樟子松树,使松毛虫因为没有天敌而肆虐一时,使很多地方几乎成了不毛之地。

这个事实说明了()A.樟子松树的抗虫能力很差 B.松毛虫的危害性很强,并专一性的侵害樟子松树C.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D.由于植物种类达单一,导致松毛虫只能侵害樟子松树2.人类设计生态工程的根本目标是()A.促进自然界良性循环的前提下,达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B.促进自然界良性循环的前提下,防止环境污染,提高经济效益C.防治环境污染,达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D.促进自然界良性循环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3.在“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中,对废水净化起主要作用的是()A.微生物的分解和转化作用以及相关的物理、化学作用,如沉淀、吸附、过滤等B.微生物的分解和转化作用C.相关的物理、化学作用,如沉淀、吸附、过滤等D.微生物的分解和转化作用以及化学作用,如沉淀、吸附、过滤等4.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生态工程是生态学和工程学的结合B.生态工程追求经济和生态的双赢C.应用物种多样性原理和物质循环再生原理D.生态工程是无消耗、多效益的工程5.生态工程的调控机制是()A.人为调控 B.自我调控 C.人为辅助下的自我调节 D.不需要调控6.下列关于“人工湿地”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浮水植物、挺水植物可为根际提供氧化的微环境,促进好氧细菌对废水有机物的分解B.沉水植物的根际保持厌氧状态,利于厌氧细菌的活动C.“人工湿地”净化污水的作用是通过不同类型的水生植物和微生物的共同作用实现的D.水生植物能吸收、转化污水中的氮、磷、铜等物质7.在植被的恢复初期,不应选择的植物是()A.引进的新树种 B.固氮树种 C.先锋树种 D.适应性强的树种8.1998年长江下游发生特大洪灾,其中原因之一是()A.长江口热带风暴B.长江上游森林植被破坏严重 C.水库泻洪过快 D.北方风沙使河床变浅9.黄河是我国的母亲河,但如今黄河已经成为世界罕见的“悬河”。

高中生物课件- 生态工程实例

高中生物课件- 生态工程实例
专题5 生态工程
5. 2 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
一、生态工程的实例
...
1.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 2.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 3.大区域生态系统恢复工程 4.湿地生态恢复工程 5.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工程 6.城市环境生态工程
1、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
...
问题:农村中物质、能量的多 级利用问题
...
垃圾、大气、噪音等
污染问题
对策与案例:
城市绿化、污水净化和 废弃物处理等综合治理
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
整体性原理
环保模范城市——大连
二、生态工程发展的前景
“生物圈2号” 生态工程的实验及启示. . .
“生物圈2号”于1986年11月破土动工。1991年9月,第一批 8名实验者进入其中并开始实验。1993年2月,向“生物圈2 号”输氧,人员撤出。1994年2月第二批7名实验者进入其中 ,几个月后撤出,实验失败。
( C)
A.该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B.鸭子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 C.生物群落由水稻、红萍、鸭子和有害昆虫组成. D.水稻和红萍分层分布,能提高光能利用率.
... 2.海洋渔业生产中,合理使用网眼尺寸较大的网具进 行捕捞,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下列不正确的解
释是( D )
A.更多幼小的个体逃脱,得到生长和繁殖的机会 B.减少捕捞强度,保持足够的种群基数 C.维持良好的年龄结构,有利于种群数量的恢复 D.改变性别比例,提高种群出生率
3.稻-鸭-萍共作是一种新兴的生态农业. 模. . 式,其中, 水生植物红萍(满江红)适生于荫蔽环境,可作为鸭 子的饲料,鸭子能吃有害昆虫并供肥,促进水稻生长 ,对以此模式形成的生态系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生态工程课件

生态工程课件

二、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项目 物质 循环 再生 原理 物种 多样 性原 理 理论基础 意义 生态系 可避免环境 统的物质 污染及其对 循环 系统稳定和 发展的影响 实例 无废弃物 农业
生态系统 生物多样性 “三北” 的稳定性 程度高可提 防护林建 高系统的抵 设中的问 抗力稳定性, 题珊瑚礁 提高系统的 生态系统 生产力 的生物多 样性问题
小流域综合治 理生态工程
整体性原理、协调与 平衡原理
①“综合”表现在同时考虑 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②不同气候带、不同自然 条件和不同经济发展水平 的地区,生态工程模式应 各具特色
实例 大区 域生 态系 统恢 复工 程 湿地 生态 恢复 工程
原理 协调与 平衡原 理、整 体性原 理
重点注意问题
“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无废弃物农业”物质和能量流动图
三、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 (一)生态工程实例 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应当根据当地的实 际条件,因地制宜地进行。
实例 原理 重点注意问题 ①核心: 沼气工程为中心 农村综合发展型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整体 ②优点: 农、 林、 牧、 副、 生态工程 性原理、 物种多样性原理 渔全面发展; 开发可更新 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项目
理论基础


实例
系统的结 改善和 构决定功 优化系 能原理: 统的结 系统学 分布式优 构以改 善功能 和工程 于环式 学原理 系统的整 保持系 体性原理: 统很高 整体﹥部 的生产 分之和 力
桑基鱼 塘
珊瑚礁: 藻类和 珊瑚虫 的关系
注意:
①不同系统的生态工程建设遵循的基本原理可能不同。 ②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就是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 充 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生态效益同 步发展。

高中生物选修三专题5生态工程(含解析)

高中生物选修三专题5生态工程(含解析)

高中生物选修三专题5生态工程(含解析)一、单选题1.我国西北一些地区年降雨量小于450mm,只适宜种植灌木和草,但却被硬性准则种植属于乔木的杨树,以致随处都是“杨家将”。

生态的不适应使许多地方的杨树长成半死不活的“小老头”状,远不如本地树种那样有较高的生态适应性,终于防护林成为残败的“灰色长城”。

其失败的原因主要是违背了()A.物种多样性原理B.协调与均衡原理C.系统整体性原理D.物质循环再生原理2.被誉为“世界生态工程之最”的是()A.退耕还林还草生态工程B.三北防护林生态工程C.湿地生态净化工程D.草原植被恢复生态工程3.我国南方桑基鱼塘是低洼稻田挖深做塘,塘内养鱼,塘基上种桑,用桑养蚕,蚕粪养鱼,鱼粪肥塘,塘泥沃田、肥桑,从而获得稻、鱼、蚕三丰产,大猛进步了系统生产力,这种模式,主要应用了生态工程遵循的哪个原理()A.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B.整体性原理C.物种多样性原理D.物质循环再生原理4.根据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如图布局示意图表示的系统劳动最可靠的是()A. B. C.D.5.下面是一个天井生态工程的模式图,对该生态系统的剖析,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进步经济效益B.该生态系统遵循了物质与能量多级循环利用等原理C.饲养鸡鸭能进步生态系统中物质的利用效率,增加产量,但由于食物链延长,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会降低D.建沼气池和制作生态缸需要思虑的因素是一样的6.从根本上抵达造林和护林目的措施是()A.生态与社会习惯相连合B.生态与执法制度相连合C.生态与经济相连合D.经济与法则相连合7.当前我国农业的成长已由科技含量较低的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现代农业虽然产量大猛进步,但由于大量施用化肥、农药,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混浊,因此我国政府正大力推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联合的生态农业。

下列关于生态农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态农业系统中食物链和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中消耗的能量越少B.生态农业系统的抵抗力稳固性比现代农业的高C.生态农业系统设计的指导原则是实现生态系统的能量和物质的多级利用D.生态农业系统属于人工生态系统,人的作用特殊突出8.西部洞开辟是我国的一项重大决策,在洞开辟的同时,西部较为脆弱的生态环境也将受到影响.为了西部的可持续成长,下面运用生态学知识发起的合理建议是()①在害虫的防治方面,接纳生物防治措施,减少农药的用量②在自然资源的利用方面,阻止对自然资源的太过开辟及工农业成长的环境混浊③在农业方面,建立、推广生态农业,观察生态系统的布局,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④在防治土地水藻化方面,退耕还林还草,阻止采伐林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9.“1+1>2”表现生态工程的哪一基本原理()A.物种多样性原理B.整体性原理C.协调与均衡原理D.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10.如图为利用自然生态系统净化浑水的一种大面积、敞开式浑水处理池塘(即氧化塘)。

第五章 第一节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第五章 第一节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本节小结』
物质循环再生 原理:物质能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 1)_______________ 分层分级利用 _______________ 物种多样性 原理:物种繁多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 2)_______________ 高的_______________ 抵抗力稳定性 协调与平衡 原理:生态系统的生物数量不能超过 3)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环境承载力 (环境容纳量)的限度 4)_______________ 原理:生态系统建设要考虑自然、 整体性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经济 社会 的整体影响 功能 原理: 系统学和工程学 原理 系统的结构决定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 要通过改善和优化系统结构改善功能 比例关系 ,使得 系统整体性原理:系统各组分间要有适当的_________ 能量、物质、信息等的转换和流通顺利完成,并实现总体功 之和 的效果,即“1+1>2” 能大于各部分______
没有物质循环的系 统,就会产生废弃物, 造成环境污染,并最终 影响么系统的稳定和发 展。
三、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资料分析讨论
2、物种多样性原理
为什么樟子松林的松毛虫会肆虐,几十亿株杨树会毁于一旦? 而珊瑚礁区却能够在养分稀少的深海中,保持着很高的生物多样性? 纯樟子松林、杨树林的生物多样性低,食物链短而单调,缺少 松毛虫、天牛的天敌,而成片单一的林木又为其提供了丰富的食物 来源,因而会导致了树林的毁坏。 珊瑚礁区的生物多样性高,食物链复杂,不同的生物占据了不 同的时间位、空间位和资源位,因而充分利用了珊瑚礁生态系统的 环境。例如,氮、磷等养分就能够在该区生物体间充分地循环利用 而很少流出系统外。

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选修3专题五 生态工程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选修3专题五 生态工程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珊瑚礁藻类 保持很高的系
和珊瑚虫的 统生产力
关系
[共研探究]
1.生态经济 (1)原则: 循环经济 原则。 (2)做法:使一个系统产出的 污染物 ,能够成 为本系统或者另一个系统的 生产原料 。 (3)目标:实现废弃物的 资源化 。 (4)实现手段: 生态工程 。
2.传统农业的生产模式——石油农业 (1)含义:石油农业是指大量使用 化肥 、 农药 和 机械的农业生产方式。由于需要大量的石油、煤、天然 气等作为原料或动力而得名。 (2)弊端:不注重 生态环境 的保护,没有考虑环境 成本,经济的发展以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为代价。
解析:与传统的工程相比,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 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
答案:D
[共研探究] 生态工程是人类学习自然生态系统“智慧”的结 晶,是生态学、工程学、系统学、经济学等学科交叉而 产生的新兴学科。
1.填写下列生态工程所遵循的主要原理 (1)单一人工林比天然混合林稳定性低,易爆发虫害
—— 物种多样性原理 。
2.生态经济 (1)遵循的原则:“ 循环经济”。 (2)特点:使一个系统产出的 污染物 ,能够成为本 系统或者另一个系统的 生产原料 ,从而实现废弃物 的 资源化 。 (3)重要手段之一: 生态工程 。
二、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阅读教材 P109~113)
原理 理论基础
意义
实例
物质循环 再生原理
(4) 该 生 态 系 统 为 何 能 提 高 经 济 效 益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该县地处水乡这一资源优势,就该生态系统提出一条 合理化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目录 退出
1.生态工程五大基本原理的比较 Nhomakorabea原理
理论基础
意义
物质循 环再生 原理
物质循环
可避免环境污染及其对系 统稳定和发展的影响
物种多 样性 原理
生态系统的稳 定性
生物多样性程度可提高系 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系统的生产力
目录 退出
预习交流
“西部大开发”是国家为振兴西部提出的宏观决策,在我国西北地区 进行防护林建设时,在一片防护林中种植的植物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 有一定限度。
1.它遵循生态工程的什么原理? 提示:协调与平衡原理。 2.生态工程除上述原理外,还有哪些原理? 提示: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整体性原理、系统学 和工程学原理。
(2)山杏,主要指西伯利亚杏,它抗寒、耐旱,适应性强,是我国北方最 普遍的果树之一,是绿化荒山、水土保持、防治风沙的先锋树种。
(3)刺槐,属落叶乔木,适应性强,在年降水量 200 mm 左右、年平均 气温不低于 3 ℃的地区都能生长。它不仅生长快,且耐盐碱,有涵养水源 和保持水土的作用。
(4)锦鸡儿(又称拧条),豆科,多年生落叶灌木,根系发达,具根瘤,高 1.5~3 m;耐干旱和寒冷,喜生沙地或半固定的沙丘上,不怕沙压和风蚀。
目录 退出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021/9/72021/9/7Tuesday, September 07,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9/72021/9/72021/9/79/7/2021 4:16:13 A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9/72021/9/72021/9/7Sep-217-Sep-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9/72021/9/72021/9/7Tuesday, September 07, 2021

选修III专题5 生态工程

选修III专题5 生态工程

原理:
整体性原理和协调与平衡原理
在肯定生态工程的作用,特别是 对恢复和重建受损生态环境的重要作 用的同时,不要忘记大自然固有的强 大的生态恢复力量:更不能误认为只 要有了生态工程,就可以走发达国家 "先污染、破坏,后治理"的老路。
二、生态工程的发展的前景
1、“生物圈2号”的实验及启示
•目的: 制造一个人工模拟的生命支持系统。 •设计: 物质上与外界)湿地生态系统 概念:
水域和陆地的自然过渡形态;泛指暂时或长 期覆盖水深不超过2米的低地、土壤充水较多的草 甸、以及低潮时水深不过6米的沿海地区,包括各 种咸水淡水沼泽地、湿草甸、湖泊、河流、湖海 滩涂、河边洼地或漫滩、湿草原等。
功能:
地球的“肾脏”,为人类提供大量食物、原 料和水资源,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和 珍稀物种资源以及涵养水源、蓄洪防旱、调节区 域气候、控制土壤侵蚀、自然净化污水,为迂飞 的鸟类和多种动、植物提供栖息地。
专题5
生态工程
P128
人类应用生态学和工程学等学科的基 本原理和方法,通过系统设计、调控和技 术组装,对已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 重建,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 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追求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
概 念 理 解
1、生态工程的对象: 生态系统 2、涉及的学科知识: 生态学和系统学 3、运用到的技术手段或方法: 系统设计、调控和技术组装 4、生态工程的最终目的: 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追求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 5、生态工程的调控机制: 人为辅助下的自我调节
•案例: 甘肃陇南县”九子登科”模式 •原理:•整体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工程学原理
“九子登科”的治理模式: 山顶戴帽子: 封山育林 山腰系带子: 还林还草,减少径流; 坡地修台子: 梯田等高地种植作物; 地埂锁边子: 种植作物保护地埂; 埂上荒地荒沟栽苗子: 营造薪柴林; 山脚种果子: 种植果园; 沟底穿靴子: 各种拦截坝、堤,拦蓄 泥沙; 见缝插针钉扣子: 利用零星地种植林果; 秋田盖罩子: 覆盖地膜等保土耕作措 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决长江洪水泛滥的措施有:以生物措施为主, 结合工程措施,提高森林覆盖率;“退耕还湖”和 改革不合理耕作方式等。
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要考虑到怎样解决农 村(尤其是湖区或山区的迁出人员)的能源来源 问题以及如何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
专题5生态工程
2.洪灾的发生反映出经济发展模式存在什 么问题?
提示: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不注重生态环境 的保护,没有考虑生态成本,经济的发展以 巨大的生态环境破坏为代价。
1。从协调与平衡原理出发,想一想,在我国西 北地区进行防护林建设时,应选择哪些树种?如 果在该地区发展畜牧养殖业,你认为应该注意什 么问题?
几种西北地区特别适宜树种的介绍 (1)沙棘,俗称“酸柳”、“酸刺”、“黑刺 (2)山杏,主要指西伯利亚杏, (3)刺槐, (4)锦鸡儿(又称拧条), (5)杜梨 (6)沙枣 (7)合欢 (8)臭椿
例:林业工程 建设中的问题
一方面号召农民种树,另 一方面要考虑农民的生活 问题
专题5生态工程
5、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1)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
运用:改善和优化生态系统的结构 例:桑基鱼塘模式
专题5生态工程
(2)系统整体性原理
你能举出系统整体功能大于部分之和的例子吗?
豆科作物和固氮菌的共生
专题5生态工程
专题5生态工程
3.如何理解“污染物是放错地方的资源”这 句话?
提示:对环境造成危害的污染物,采用一定的 措施和技术,就能够进行回收和循环利用,这样 不但能够减少环境污染,而且提高了资源的利用 效率,减少了资源的浪费。例如,对废污水中的 重金属或氮、磷等养分就可以进行回收再利用。 因此说污染物是放错了地方没有被利用的资源。
专题5生态工程
2.从上面正面和反面的实例,你能得出怎样的结 论?你认为生物多样性的破坏有人为因素吗?
提示:只有保持生态系统较高的生物 多样性,才能保证生态系统的稳定和 平衡。生物多样性的破坏有人为因素, 而且往往作用巨大。
专题5生态工程
3、协调与平衡原理
----需要考虑环境承载力即环境容纳量
资料分析:
专题5生态工程
4.石油农业的生产模式应当怎样改进?
提示: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改进措施。例如, 在我国,人多地少,应该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实施的具体措施包括:可以根据田间作物的需 要适量施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多施 有机肥,提高作物对水、肥等资源的利用效率, 对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进行再利用,实现物质 的多级利用,等等。一方面要不断提高土地的 产出水平;另一方面要减少农业活动对环境的 污染,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专题5生态工程
专题5生态工程
西北畜牧养殖应该注意牲畜数量不能超过 草地的承载量。针对公共草地的过度放 牧问题,应该实行草地承包,调动个人 的管理积极性,减少过度放牧现象;另 外,可以在有条件的地方,人工种植牧 草,增加牧草产量。
专题5生态工程
4、整体性原理Leabharlann 整体指社会-经济-自然复合成的巨大系统
小流域 综合治 理生态 工程
专题5生态工程
关于生态经济:
专题5生态工程
二、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无废弃物农业是我国古代传统农业 的辉煌成就之一,也是生态工程最 早和最生动的一种模式。
专题5生态工程
专题5生态工程
2。物种多样性原理
物种越丰富,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
资料分析讨论: 1.为什么樟子松林的松毛虫会肆虐,几十亿株杨树会 毁于一旦?而珊瑚礁区却能够在养分稀少的深海中, 保持着很高的生物多样性?
专题5
生态工程是指人类应用生态学和系统学 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系统设计、调 控和技术组装,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 进行修复、重建,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 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 态系统的生产力,从而促进人类社会和 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专题5生态工程
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一 关注生态工程建设
专题5生态工程
专题5生态工程
专题5生态工程
5、2 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
一、生态工程的实例
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 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 大区域生态系统恢复工程 湿地生态恢复工程 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工程 城市环境生态工程
专题5生态工程
请阅读课文后总结
类型 内容
农村综 合发展 型生态 工程
小结:生态工程的原理
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2、物种多样性原理 3、协调与平衡原理 4、整体性原理 5、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1)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 (2)系统整体性原理
专题5生态工程
思考与探究
3.桑基鱼塘分布在我国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 洲一带的水乡,是一种典型的水陆物质和能量 交换型生态工程。试分析桑基鱼塘的物质和能 量流动途径。 提示:桑基鱼塘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是相 互联系的,能量的流动包含在物质的循环利用 过程中,随着食物链的延伸逐级递减。
专题5生态工程
1.你对“石油农业”是如何理解的?
提示:“石油农业”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和机械 的生产方式,因对石油等能源有高度的依赖 性而得名。它把农业生产这一复杂的生物过 程,变成了简单的机械过程和化学过程。由 于其投入高,产出也高,对粮食安全保障和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同 时它所产生的废弃物和有害物质的数量也很 庞大,大大削弱了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 持续生产力,并造成日益严重的农产品污染 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专题5生态工程
资料分析一:
1.导致1998年长江洪水泛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根本原因:长江上游乱砍滥伐森林, 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功能急剧降低,造成大量 泥沙淤积河道;中游围湖造田、乱占河道,造 成具有蓄洪作用的湖泊面积急剧减少。
直接原因:1998年度的罕见降雨。但这也与全球温室
气体排放量增加而导致的温度升高、气候异常有关。
专题5生态工程
提示:纯樟子松林、杨树林的生物多样性低,食物链 短而单调,缺少松毛虫、天牛的天敌,而成片单一的 林木又为其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因而会导致了树 林的毁坏。 珊瑚礁区的生物多样性高,食物链复杂,不同的生物 占据了不同的时间位、空间位和资源位,因而充分利 用了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环境。例如,氮、磷等养分就 能够在该区生物体间充分地循环利用而很少流出系统 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