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动物学笔记-2

实验动物学笔记-2
实验动物学笔记-2

实验动物是指经人工培育的、遗传背景清楚、对其携带微生物和寄生虫实行控制、用于科学实验、教学、检定及药品、生物制品生产的动物。

实验动物五项基本福利

一,提供适当的清洁饮水和食物,使动物不受饥渴之苦

二,提供适当的栖息场所,能舒适地休息和睡眠,使动物不受困顿不适之苦

三,预防疾病和给患病动物及时诊治,使动物不受疼痛、伤病之苦

四,保证拥有良好的条件和处置(包括安乐死),使动物不受恐惧和精神上的痛苦

五,提供足够的空间、适当的设施以及与同类动物伙伴在一起,使动物能够自由表达正常的习性

“3 Rs”概念Reduction(减少)Replacement(替代)Refinement(优化)

人源化的小鼠模型:即对免疫缺陷小鼠品系进行人源细胞移植,在小鼠体内重建人的细胞和组织

生物体从外界摄取维持自身生命所必需的物质及其消化、吸收和排泄过程称为营养;动物自发地从外界寻求到的营养物质称为食物;人类饲喂给动物的营养物质称为饲料;食物或饲料中所包含的各种营养物质统称为营养素。

动物机体需要的营养素50余种,可以概括为七大类: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纤维素和水

小鼠营养需要的特点:

?18-20%的蛋白质可满足需要;

?喜食含糖量高的饲料,糖的比重可适当大些;

?泌乳期喜食含脂类高的饲料;

?对维生素A的过量很敏感,特别是妊娠小鼠,过量会造成胚胎畸形;

?对维生素A和D的需要量较高,应注意补充。

影响动物营养需要的主要因素

遗传和环境因素

不同品种动物营养需要明显不同;

各品系间营养需要有明显差异;

在隔离或屏障环境中饲养动物其营养需要和同品系在普通环境中饲养动物的营养需要差别明显

大鼠营养需要的特点

●18-20%的蛋白质即可;

●生长期的大鼠易发生脂肪酸缺乏,饲料中必需脂肪酸的需要量应占热能物质的

1.3%;

●对镁的需要量较高,应注意补充;

●对营养缺乏敏感,易产生营养缺乏症

实验动物饲料质量的一般要求

●各种原料和添加剂的营养指标应采用实测值

●营养指标均以90%干物质为基础

●配合饲料应混合均匀,新鲜、无杂质、无异味、无霉变、无发酵、无虫蛀及鼠咬

●各种实验动物配合饲料营养成分指标应符合国标要求

●需消毒灭菌饲料,应根据不同消毒灭菌方法,适当地提高相应营养成分的含量

●不得掺入抗生素、驱虫剂、防腐剂、色素、促生长剂以及激素等药物及添加剂

饲料的消毒:干热湿热辐照药物熏蒸

近交系定义:

经连续20代以上的全同胞兄妹交配或亲子交配,近交系数(inbreeding coefficient)达到99%,品系内所有个体都可追溯到第20代或以后代数的一对共同祖先。

近交系数:群体中某个体通过遗传携带两个同源等位基因的概率。

亚系定义:

由同一个近交系分离出来的有不同特性的分支,这些分支间有遗传差异,称为该品系的亚系。

亚系(Substrain)的形成

㈠在兄妹交配20-40代时形成的分支;主要原因是残留杂合(Residual heterozygosity);

㈡某分支与其它分支分开繁殖超过100代。主要原因是突变;

㈢发现一个分支与其它分支的差异。原因为残留杂合、突变或遗传污染(Genetic contamination

近交系的主要特点:1.基因位点的纯合性:近交系动物中任何一个基因位点上纯合子的概率高达99%,因而能繁殖出完全一致的纯合子,品系内个体相互交配不会出现性状分离。采用近交系动物进行实验时,不会因为隐性基因的暴露而影响实验结果。

2、遗传组成的同源性品系内所有动物个体都可追溯到一对共同祖先,也就是说同一个品系内每只动物的个体在遗传上都是同源的,基因型完全一致。在同一品系内的动物个体间进行皮肤或其他组织移植,植入物不会被当作异已而排斥。是组织细胞和肿瘤移植试验中最为理想的材料。

3、表型的一致性由于遗传上的同源性,近交品系内个体在表型上极为相同。近交系表型上的一致性使得使用较少量的动物即可达到统计学的精确程度。

4、长期遗传的稳定性近交系动物虽然在遗传上并不是绝对稳定不变,但是人为选择不会改变其基因型,个体遗传变异仅发生在少量残留杂合基因作用、基因突变和遗传污染三种情况下。

5、遗传特征的可分辨性近交系一旦培育成功,动物群体内几乎不再存在遗传多态性,即每个位点只有一种基因类型,而不会存在其它的等位基因。

6、背景资料的完整性由于近交系动物在培育和保种的过程中都有详细记录,加之这些动物分布广泛,经常使用,已有相当数量的文献记载着各个品系的生物学特征。这些基本数据为设计新的实验和解释实验结果提供了便利条件。

重组近交系定义:由两个近交系杂交后,经连续20代以上兄妹交配育成的近交系.

命名:由两个亲代近交系的缩写名称中间加大写英文字母X命名。

重组同类系定义:由两个近交系杂交后,子代与两个亲代中的一个进行数次回交(通常回交2次)而育成的近交系。

命名:两个亲代近交系的缩写名称中间加小写英文字母c

同源突变系定义:两个近交系,除了一个指明位点等位基因不同外,其它遗传基因全部相同的品系。

命名:由发生突变的近交系名称后加突变基因符号(用英文斜体印刷体),二者之间以连接号分开,如:DBA/Ha-D。

同源导入系定义:通过杂交、互交(Cross-intercross)或回交等方式将一个基因导入到近交系中,由此形成的一个新的近交系与原来的近交系只在一个很小的染色体片段上的基因不同,也称同类系。

命名: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a.接受导入近交系缩写名称;

b.提供导入基因的近交系缩写名

称并与a之间用英文句号分开;

c.导入基因符号(英文斜体),与b之间用连字符分开。如:B10.129-H-12b, 表示该同类系背景为C57BL/10,导入基因为H-12b,基因提供者为129。

封闭群定义:

以非近亲交配方式进行繁殖生产的实验动物种群,在不从外部引入新个体的条件下,至少连续繁殖4代以上,称为一个封闭群,或叫远交群。命名方法:

封闭群由2-4个大写英文字母命名,种群名称前标明保持者的英文缩写名称,第一个字母须大写,后面字母小写,一般不超过4个字母。保持者名称与种群名称之间用冒号分开。

封闭群特点:遗传组成具有很高的杂合性具有类似于人类群体遗传异质性的遗传组成

具有较强的繁殖力、生活力和抵抗力

杂交群定义:

杂交群:由不同品系或种群之间杂交产生的后代。

*杂交一代动物(F1代):两个不同近交系杂交所生的第一代动物。

选择近交系动物繁殖方法的原则是保持近交系动物的同基因性及其基因纯合性。

近交系动物的繁殖可分为

基础群(foundation stock)、

血缘扩大群(pedigree expansion stock)

生产群

选择封闭群动物繁殖方法的原则是尽量保持封闭群的动物的基因异质性及多态性

遗传监测的目的是为了证实各品系应具有的遗传特性,以及是否发生遗传突变和遗传污染等,以确保被监测的样品符合该品系的要求。毛色基因测试法生化标记基因检测法下颌骨测定法皮肤移植法

按微生物控制程度分级

? 1.普通级动物

(Conventional Animal, C.V)

? 2.清洁级动物除普通级动物应排除的病原体外,不携带对动物危害大和对科学研

究干扰大的病原体。

(Clean Animal,C.L)

? 3.无特殊病原体动物简称SPF级动物,除清洁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不携带主要潜

在感染或条件致病和对科学实验干扰大的病原的动物。在放射、烧伤等研究中具有特殊的价值。国际上公认SPF动物适用于所有科研实验,是目前国际标准级别的实验动物。各种疫苗生产所采用的动物应为SPF级动物。

(Specific Pathogen Free, SPF)

? 4.无菌动物(Germfree Animal, G.F)体内不存在任何可检测到的微生物及寄生虫。

包括悉生动物(gnotobiotes animals ,GN),也称为已知菌动物(Animal with known bacterial flora),是指动物携带或人工植入的确定生物体的一类实验动物。这类动物一般用于特殊科研性实验。1.形态学改变(1) 消化系统:无菌动物和普通动物外观和活动之间看不出有特别的差异,有时仅见有体重增加的差别。据报道,无菌动物的盲肠(包括内容物)的总重量有的可达到体重的25%,(2) 血液循环系统:心脏相对变小,白细胞数少,且数量波动范围小,与无病原体入侵有关。(3)免疫系统:胸腺网状上皮细胞体积较大,胞浆内泡状结构和溶酶体少。无菌兔胸腺以小淋巴细

胞为主,胸腺和淋巴结处于功能较不活跃状态,脾脏缩小,无二级滤泡,网状内皮细胞功能下降。2. 生理学改变(1)免疫功能:由于网状内皮系统、淋巴组织发育不良,淋巴小结内缺乏生发中心,产生丙种球蛋白的能力很弱,血清中IgM、IgG水平低,免疫功能处于原始状态.(2)生长率:无菌条件下对不同种属影响不同。无菌禽类生长率高于同种的普通禽类;无菌大小鼠与普通鼠差不多;无菌豚鼠和无菌兔生长率比普通者慢,可能因肠内无菌,不能帮助消化纤维素以提供机体所需要的营养所致。

(3)生殖:无菌条件对动物生殖影响不大。大鼠和小鼠因出生后无感染,身体较好。

其繁殖力高于普通大小鼠;无菌豚鼠及兔比普通者繁殖力低,可能因盲肠膨大之故。

(4)代谢:血中含氮量少,肠管对水的吸收率低,代谢周期比普通动物长。(5)营养:

无菌动物体内不能合成维生素B和K,故易产生这两种维生素的缺乏症。(6)抗辐射能力:抗辐射能力强,X射线照射无菌小鼠的存活时间较长,普通小鼠常因败血症而致死。这是由于受损细胞的寿命在无菌小鼠与普通小鼠之间存在差别的缘故。(7)寿命:无菌动物寿命普遍长于普通动物。

检测频率

——普通动物:每三个月至少检测动物一次;

——清洁动物:每三个月至少检测动物一次;

——无特定病原体动物:每三个月至少检测动物一次;

——无菌动物:每年至少检测动物一次。

每2~4周检测一次动物粪便标本。

基因打靶(gene targeting)是根据DNA同源重组的原理而设计的一项技术。在这一技术中,体内细胞基因组的某一段DNA序列被视为“靶子”,经精巧构建的欲导入的外源基因DNA 序列被视为“弹头”,这样导入的外源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后就不再是随机整合而是“弹头”锚准“靶子”进行准确的定点整合。通过DNA定点同源重组,改变基因组中的某一特定基因,从而在生物活体内研究此基因的功能。如何使外源基因能定点整合于靶基因上呢?根据DNA 同源重组的原理,导入的外源基因必须和靶基因有一定的同源序列。因此,外源基因导入前必须经过精巧的构建,经构建的外源基因称为打靶载体(targeting vector)。

基因打靶的结局有如下可能:(1)基因击入(gene knock-in)在受体细胞基因组中定点引入一个完全新的基因。(2)基因敲除(gene knock-out) 受体细胞内源靶基因被灭活,。(3)基因替代(gene replacement) 靶基因被导入的外源基因替代,可以是以正常基因替代突变的内源基因。

(二)基因打靶的方法:

进行基因打靶要经历以下步骤:

(1)构建打靶载体。基因打靶的关键在于构建打靶载体。在打靶载体中需要一个与靶基因同源的DNA片段,这一片段称为同源重组指导序(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directing sequences, HRDS)。外源基因插入这一同源序列之中。长度可从3kb至15kb。

(2)打靶载体导入受体细胞(常用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即ES细胞)。基因打靶所使用的受体细胞一般用胚胎干细胞(ES细胞),ES细胞是一种多潜能的干细胞,能在体外传代而不改变其多潜能性。小鼠胚胎干细胞是从着床前胚胎(孕3 -5天)内细胞群分离的细胞。1981年由英国剑桥大学的Evans和Kaufman首先分离培养成功。1.电穿孔法

2.逆转录病毒载体

3.脂质体包装法

4.磷酸钙沉淀法

正负选择法的原理

在构建打靶载体时,打靶载体含有一段与靶基因同源的序列,将新霉素抗性基因(neor)插入到该同源序列的第一个外显子中作为正选择标(或者是靶基因最关键的外显子中);neor 可以抵抗G418.在同源序列之外的末端接上单纯疱疹病毒胸腺嘧啶激酶(HSV-tk)基因序列作为负选择标志。HSV-tK可以利用GANC而导致细胞死亡

(3)打靶ES细胞导入囊胚。

(4)囊胚植入假孕母鼠子宫发育。

同源重组:如果导入的外源基因与靶基因发生同源重组,外源基因以及neor基因将整合于靶细胞基因组的同源序列位点上,而位于同源序列末端外的HSV - tk基因则在重组后丢失,此种情况下标志基因只有neor基因表达,则靶细胞同时具有G418和GANC双重抗性可在选择性培养基中存活下来。

打靶ES细胞的鉴定与扩增

筛选出G418R/GANCR的细胞克隆后再用PCR方法进一步鉴定,鉴定后的ES细胞克隆与囊胚体外共孵育或用显微注射的方法注入囊胚的胚泡中,再将囊胚植入假孕母鼠的子宫中发育。

用基因打靶的方法产生的第一代子鼠为嵌合体(chimera)小鼠,即小鼠由囊胚的细胞及经基因打靶的ES细胞共同发育而来。因此并非小鼠的全部细胞中都整合有导入的外源基因。为获得纯合子的转基因小鼠,还需要用打靶后出生的雄性小鼠与提供囊胚的正常雌鼠交配,即回交(back–cross)。回交后出生的子代鼠中有野生型的小鼠(-/-),即完全不携带有外源基因。也有杂合子的小鼠(-/+)。再用杂合子小鼠互交(intercross),从出生的子代鼠中可鉴定、筛选出纯合子的基因打靶小鼠。再经繁育可建立转基因小鼠品系,其实验流程见下图。

(三) 组织特异性基因打靶

应用ES细胞和同源重组原理而发展起来的基因打靶技术使转基因动物的研究又向前迈进了一步,但仍有其局限性。主要问题是虽然通过基因打靶实现了外源基因在受体细胞基因组中的定点整合,但这种整合是没有组织特异性的,因此尚不能使外源基因仅在特定的组织中表达。Cre/loxP系统的发现及应用实现了外源基因的组织特异性表达。

(四)外源基因的时间可控性表达:

实现了组织特异性基因打靶后,导入的外源基因表达时间仍是无法控制的,因而仍无法确定外源基因的表达在动物发育不同阶段中的作用。另外,由于外源基因表达的时间不能控制,有时可造成转基因动物在胚胎期死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Mentzger等人(1995)用编码Cre重组酶与人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融合蛋白的基因制备了Cre –ER 转基因小鼠,给这种转基因小鼠注射人雌激素,可诱导Cre –ER的大量表达。再用插入两个反向loxP序列之间的基因制备另一种基因打靶小鼠,并使该基因DNA序列与其上游的启动子方向相反,则该基因必须依赖Cre重组酶调转方向后方能表达。

转基因动物是指用实验的方法将外源基因导入早期胚胎细胞,使之整合于细胞基因组中而建立的动物品系。整合的外源基因称为转基因(transgene)

最早建立成功的转基因动物是转基因小鼠(transgenic mouse)。由于制备转基因小鼠比制备大的转基因动物要省时、省力得多,因此转基因小鼠技术作为生命科学研究的一个新的技术体系已经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基因功能的研究。

外源基因导入方法:1. 显微注射法2. 逆转录病毒载体法。3. 电脉冲法。

转基因动物的应用 1. 基因功能的研究 2. 建立转基因动物生物反应器 3. 异种器官移植

转基因小鼠制备的基本程序:1.选择小鼠品系,可以用远交系也可以用近交系。一般采用

两种近交系的杂交一代。2准备不育雄鼠和假孕母鼠。用输精管结扎的方法制备不育雄鼠,不育雄鼠与雌鼠交配可获得假孕母鼠。3. 收获受精卵-超排卵显微注射需要的受精卵可以通过小鼠自然交配得到,但数量常不能得到保证。因而需对雌鼠施以激素以获得足够数量的受精卵——即诱导超排卵。4-6周龄雌鼠在明暗循环的动物房内饲养3-5天,即可作超排卵。一般以孕马血清(PMS)模拟卵泡刺激素(FSH),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模拟黄体生成素(LH)。PMS和hCG注射间隔42-48小时,排卵发生于注射hCG后10-13小时。

4. 将导入外源基因的受精卵植入假孕母鼠的输卵管或子宫内发育。5 首建转基因鼠(founder)中转基因的检测。6. 通过繁育建立转基因小鼠品系。(1).互交得到转基因纯合子小鼠(2).回交至少10代建立纯系转基因小鼠

实验动物设施(Laboratory animal facility)

是从事饲养、育种、保种、生产、动物实验等的建筑物、设备以及运营管理在内的总和。它是由实验动物繁育、生产设施和动物实验设施两部分组成。

2.实验动物繁育、生产设施(Production Animal Facility)

指用于实验动物繁育、生产的建筑物、设备以及运营管理在内的总和。

3.动物实验设施(Animal experimental Facility)

指以研究、试验、教学、生物制品、药品生产等为目的进行实验动物饲育、试验的建筑物、设备以及运营管理在内的总和。

按照“实验动物环境与设施”GB14925-2001规定,实验动物环境设施分为三级,控制程度从低到高,依次为普通环境(open condition) 、屏障环境(barrier condition)和隔离环境(Isolation condition) 。

1 .普通环境(open condition):该环境设施符合动物居住的基本要求,不能完全控制传染因子,适用于饲养教学等用途的普通实验动物(conventional animal)。

2 .屏障环境(barrier condition):该环境设施适用于饲育清洁实验动物(Clean animal)及无特定病原体实验动物(SPF specific pathogen free animal),该环境严格控制人员、物品和环境空气的进出。

3. 隔离环境(Isolation condition):该环境设施采用无菌隔离装置以保存无菌或无外来污染动物。隔离装置内的空气、饲料、水、垫料和设备均为无菌,动物和物料的动态传递须经特殊的传递系统,该系统既能保证与环境的绝对隔离,又能满足转运动物时保持内环境一致。该环境设施适用于饲育无特定病原体(SPF)、悉生(Gnotobiotic animal)及无菌实验动物(germ free animal) 。

影响实验动物的环境因素很多,这里主要阐述实验动物饲养室内的环境因素对实验动物的影响,例如温度、湿度、气流和速度、噪声、光照度、空气中的微生物和颗粒物等。

实验动物学试题及答案

《实验动物学》复习题及答案 1、小鼠的给药途径有那些?请演示一下 答:灌胃(ig):左手将动物固定后,右手持装有灌胃针头的注射器,自口角进针,沿上腭向鼠口腔的后下方插入食管。 皮下注射(sc):常在背部皮下注射。一手固定动物,另一只手注射给药。 腹腔注射(ip):左手固定动物,右手持注射器,从下腹部外侧,呈45 度角刺入腹腔,进针约3~5mm。 肌内注射(im):多注射后肢股部肌肉,如一人单独操作,以左手拇指和食指抓住小鼠头部皮肤,小指、无名指和掌部夹住鼠尾及一侧后肢,右手持注射器刺入后肢肌肉给药 尾静脉注射(iv):将动物固定,鼠尾巴露在外面,用70%~75%的酒精棉球擦尾部,或将鼠尾浸入45~50℃温水中。待尾部左右静脉扩张后,左手拉着尾,右手进针 2、请演示一下大鼠、小鼠的捉持、固定及灌胃给药 答:(1)小鼠的捉持:捉拿时可先用右手抓住并提起鼠尾,置于实验台或鼠笼上,并稍向后拉;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抓住小鼠两耳后颈背部的皮肤,将鼠置于左手心中,拉直后肢,以无名指及小指按住鼠尾或小鼠的左后肢即可。 (2)大鼠的捉持:大鼠的捉拿时,可戴上手套。实验者可用右手捉住鼠尾,放在实验台或鼠笼上,并稍向后拉;左手掌面向鼠背,食指和中指压住鼠的头顶,拇指和无名指分别从鼠的两腋下插入,将鼠的两前肢卡住;或拽紧鼠后颈及后背皮肤即可。 (3)灌胃(ig):左手将动物固定后,右手持装有灌胃针头的注射器,自口角进针,沿上腭向鼠口腔的后下方插入食管。 3、大鼠的给药方法有那些?请演示一下常用的给药方法 答:灌胃(ig):左手将动物固定后,右手持装有灌胃针头的注射器,自口角进针,沿上腭向鼠口腔的后下方插入食管。 皮下注射(sc):常在背部皮下注射。一手固定动物,另一只手注射给药。 腹腔注射(ip):左手固定动物,右手持注射器,从下腹部外侧,呈45 度角刺入腹腔,进针约3~5mm。

小动物疾病学(笔记)

小动物疾病学(笔记) 小动物疾病学 兽医教学参考,兽医临床交流&P5W/F.K/P.}1[%N 诊断、内科、寄生虫病12学时兽医人技术联盟_中国专业兽医人的技术交流平台)I3~;E!u"q1\'N/u2o:C 专题一犬猫养殖与宠物经济(0.5) 3[#|+z:S*{4K/x动物医学论坛专题二犬猫的生物学特性(1) 4J-i'?8R)x3[#{转自https://www.360docs.net/doc/8d7920281.html, 动物医学论坛专题三兽医临床诊疗过程(1.5)兽医教学参考,兽医临床交流,犬病辅助诊断系统.U A"{;R3E 专题四犬猫的常见内科病防治(7) 5l#a0[1x+f%F/h,Y.[兽医教学参考,兽医临床交流,犬病辅助诊断系统专题五犬猫的常见寄生虫病防治(2) 3w,L7C0D q兽医教学参考,兽医临床交流,犬病辅助诊断系统 犬猫养殖与宠物经济 数据--我国是世界上养犬和养猫较早和较多的国家之一,据不完全统计,现全国养猫超过5000万只,中国宠物狗的数量已经达到1.5亿只。 用途--农村养犬:看家护院),养猫:捕鼠; 城市养犬猫多数作为宠物,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科研院所、医疗、环保、制药等单位饲养的犬猫,作为实验动物 军队和公安部门驯养的军警犬,则已成为他们在搜毒、搜爆、警戒、守卫、追踪、侦破等国防和公安作业中的特殊武器装备。 犬猫养殖与宠物经济 市场潜力巨大:我国宠物经济的市场潜力可以达到150亿元,如此庞大的市场分额孕育了不少的新兴职位。 待遇优厚:目前宠物医生初出茅庐者的薪资一般在1000元左右,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工

资在3000元以上,经验丰富者万元月薪也可轻易获得;宠物美容师只需通过1个月左右的培训学习便可获得初级资格,一些A级美容师的月薪可拿到7000——10000元之间。 专题二犬猫的生物学特性 一、犬的生活习性及解剖生理特点 二、犬的行为 三、猫的生活习性及解剖生理特点 四、猫的行为 一、狗的生活习性及解剖生理特点 一、狗的生活习性及解剖生理特点 1.狗(Dog;Canis familiaris)属哺乳纲、食肉目、犬科。 2.犬的消化道比草食动物短,为体长的3~4倍(马、兔为体长的12倍)。 3. 犬为肉食动物,习惯于啃咬肉、骨头,喜吃肉类及脂肪;但由于长期家畜化,也可杂食或素食,消化蔬菜能力差。 4.智力发达,反应灵敏,被科学家认为是地球上最聪明的动物之一。 5.犬具有许多美德。对主人忠贞,勇敢和勇于牺牲的献身精神及强烈的责任感(军犬),博得人类喜爱。 6. 狗的嗅脑、嗅觉器官和嗅神经极为发达。鼻长,鼻粘膜上布满嗅神经,能够嗅出稀释一千万分之一的有机酸,特别是对动物性脂肪酸更为敏感,狗嗅觉能力超过人的1200倍。

医学实验动物学考试重点总结

名词解释:实验动物(laboratory animal):指经人工培育,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寄生虫进行严格控制,遗传背景明确,可用于科学实验、药品、生物制品的生产和检定及其它科学研究的动物。 实验用动物:是指一切用于实验的动物,除了符合严格要求的实验动物外,还包括家畜和野生动物等。 实验动物与实验用动物:遗传控制不同,微生物控制等级不同,培育的形质和目标不同。 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是指医学研究中建立的具有人类疾病模拟表现的动物实验对象和相关材料。 实验动物标准化:遗传质量标准化微生物质量标准化环境标准化营养标准化 按遗传控制标准,实验动物分为:近交系(CH3),突变系(裸鼠),杂交系(F1),封闭群(远交系)(KM小鼠,wister大鼠) 按基因型分:1、同基因型动物(如近交系、F1代) 2、不同基因型动物(如封闭群) 按微生物控制程度分级:普通级,清洁级,SPF级,无菌级(2001年版的国家标准中,大小鼠取消普通级动物,犬、猴只分普通级和SPF级,豚鼠、地鼠和兔仍然分4级) SPF动物定义:除清洁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和对科学实验干扰大的病原。(屏障环境中饲养,种子群来源于无菌动物或剖腹产动物。饲养管理同清洁动物) 无菌动物的特点:形态学及生理学特点: ①形态学:盲肠肥大(增大5~6倍),肠壁薄,易发肠扭转。心脏、肝脏、脾脏相对较小。 ②生理学: 血中无抗体,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弱。体内不能合成维生素B和K。无菌鸡生长较快、无菌豚鼠和无菌兔生长较慢。无菌大小鼠与普通大小鼠生长速度相同。

(3)饲养要求:隔离环境中饲养,种子群来源于剖腹产动物或无菌卵的孵化。由于肠道无菌,饲养困难,应注意添加各种维生素。每2~4周检查一次动物的生活环境和粪便标本。 悉生动物:概念:悉生动物是指在无菌动物体内植入已知微生物的动物。又称已知菌动物。植入一种细菌的动物叫单菌动物;植入两种细菌的动物叫双菌动物;植入三种细菌的动物叫三菌动物;植入多种细菌的动物叫多菌动物。(由于肠道接种有利于消化吸收的细菌,故饲养较无菌动物容易,形态学和生理学方面与普通动物无异。) 近交系:经至少连续20代的全同胞兄妹交配培育而成,品系内所有个体都可追溯到起源于第20代或以后代数的一对共同祖先。 特点: 1、其基因纯合度达到98.6%,个体差异小,似同卵双生反应一致重复性好,用少量动物即可获得精确度很高的实验结果,个体相互之间可以接受皮肤、器官移植。 2、隐性基因纯合使许多病态性状得以暴露,可获得大量先天性畸形及先天性疾病的动物模型.如高血压、白内障、糖尿病.动物模型。 缺点:出现近交衰退。近交衰退是近交过程中动物群体由于基因分离与纯合发生一系列不利于个体或群体发育的变化和现象。 F1代动物:两个无关近交系杂交形成的第一代动物。 特点:虽然基因杂合,但个体之间基因杂合的一致,个体差异小。除具有近交系的优点,还具有生命力强耐受性强,可长期进行观察,具有杂交优势,个体相互之间可以接受皮肤、器官移植。 封闭群动物(远交系):以非近亲交配方式繁殖生产的一个实验动物种群,5年以上不从外部引新血缘或至少繁殖四代以上,在封闭条件下交配繁殖,保持了一定杂合性和群体遗传特征。每代近交系数增加量<1%。在人类遗传研究、药物筛选、毒物实验等方面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等。 突变系动物:指正常染色体的基因发生了变异,动物具有一种或多种遗传缺陷。例如:无胸腺裸鼠、严重联合免疫缺陷动物SCID小鼠。为肿瘤、免疫疾病的研究提供了理想的材料。

实验动物学理论考试题

第一章复习题 1、何谓实验动物?实验动物学的研究内容? 2、3R的含义及拼写? 3、何谓动物福利,动物的五大自由? 4、实验动物在医学生物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5、实验动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是什么? 6、我国实验动物法规建设如何? 第二章复习题 实验动物遗传学控制分类 近交系的定义、特点及命名法 亚系、重组近交系、同源突变近交系、同源导入近交系的定义和命名 封闭群动物实验动物的定义、特点及命名法 杂交群动物实验动物的定义、特点及命名法 第三章思考题 1、普通级动物、清洁动物、SPF动物、无菌动物的概念。 2、不同等级的实验动物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人兽共患病、动物烈性传染病主要病原体的名称。 3、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鼠痘、狂犬病、流行性出血热等疾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者和症状表现。 第四章复习题 1、实验动物营养学的概念。 2、实验动物饲料含的六大营养成分。 3、体内不能合成维生素C的实验动物有哪些。 4、啮齿类、兔、犬和猴的营养需要。 5、常用的实验动物饲料消毒灭菌方法 第五章复习题 1、实验动物的环境、外环境和内环境的概念? 2、以R=(A+B+C)×D+E说明环境控制的重要性。 3、影响实验动物的环境因素有哪些? 4、国标中对实验动物小鼠动物实验屏障设施的温度、湿度、噪声有哪些要求? 第六章复习题 1、屏障设施的概念? 2、屏障设施运行的四要素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3、常用的小型独立实验动物设备有哪些? 4、在无人协助的情况下你如何应用清洁级小鼠在实验动物屏障设施内进行动物试验? 第七章复习题 各种动物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及在医学生物学中的应用 第八章复习题 1、免疫缺陷动物 2、转基因动物(Transgenic animals) 3、克隆动物(cloning animal) 1、何谓实验动物和实验用动物? 实验动物(Laboratory animals)是指经人工饲育,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的,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

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笔记

普通生物学笔记(陈阅增) 普通生物学讲课文本 绪论 思考题:1.生物的分界系统有哪些?2.生物的基本特征是什么?3.什么是动物学?4.什么是细胞学说?其意义是什么?5.学习和研究动物学有哪些方法? 一、生物分界:物质世界是由生物和非生物二部分组成。 非生物界:所有无生命的物质,如:空气、阳光、岩石、土壤、水等。 生物界:一切有生命的生物。 非生物界组成了生物生存的环境。生物和它所居住的环境共同组成了生物圈。 生物的形式多样,种类繁多,各种生物在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及对环境的适应方式等方面有着千差万别,变化无穷,共同组成了五彩缤纷而又生机勃勃的生物界。 最小的生物为病毒,如细小病毒只有20nm纳米,它是一种只有1600对核苷酸的单一DNA链的二十面体,没有蛋白膜。最大的有20-30m长的蓝鲸,重达100多吨。 (一)生物的基本特征 1.除病毒以外的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2.生物都有新陈代谢作用。 同化作用或称合成代谢:是指生物体把从食物中摄取的养料加以改造,转换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并把能量储藏起来的过程。 异化作用或称分解代谢:是指生物体将自身的组成物质进行分解,并释放出能量和排出废物的过程。 3.生物都有有生长、发育和繁殖的现象。 任何生物体在其一生中都要经过从小到大的生长过程。在生长过程中,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都要经过一系列的变化,才能从幼体长成与亲代相似的

个体,然后逐渐衰老死亡。这种转变过程总称为发育。当生物体生长到一定阶段就能产生后代,使个体数目增多,种族得以绵延。这种现象称为繁殖。 4.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生物在繁殖时,通常都产生与自身相似的后代,这就是遗传。但两者之间不会完全一样,这种不同就是变异。生物具有遗传性才能保持物种的相对稳定和生物类型间的区别。生物的变异性才能导致物种的变化发展。 (二)动物的基本特征:动物自身不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只能通过摄取食物从外界获得自身建设所需的营养。这种营养方式称为异养。 (三)生物的分界:地球上生活着的生物约有200万种,但每年还有许多新种被发现,估计生物的总数可达2000万种以上。对这么庞大的生物类群,必须将它们分门别类进行系统的整理,这就是分类学的任务。 1.二界分类:公元前300多年,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将生物分为二界:植物界、动物界。 2.三界分类:1886年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E.Haeckel)提出三界分类法: 原生生物界:单细胞动物、细菌、真菌、多细胞藻类;植物界;动物界。 3.四界分类:由美国人科帕兰(Copeland)提出。 原核生物界:包括蓝藻和细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螺旋体、支原体等多种微生物。 原生生物界:包括原生动物和单细胞的藻类。动物界。植物界。 4.五界分类:1959年美国学者魏泰克(Whitaker)提出五界分类法: 原核生物界:细菌、立克次体、支原体、蓝藻。特点:环状DNA位于细胞质中,不具成形的细胞核,细胞器无膜,为原核生物。细胞进行无丝分裂。 原生生物界:单细胞的原生动物、藻类。特点:细胞核具核膜的单细胞生物,细胞内有膜结构的细胞器。细胞进行有丝分裂。

最新交大医学院实验动物学练习题

绪论实验动物科学管理练习题 1.我国第一部实验动物法规名称是《实验动物管理条例》;(P4) 2.动物福利法的核心可以概括为让动物在康乐的状态下生存(善待活着的动物)、在无痛苦的状态下死亡(减少死亡的痛苦);(P6/百度) 3.普通动物只能用于教学实验、某些科研工作的预实验,不适用于科学研究和研究生毕业论文等实验;(P27) 4.实验动物环境因素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和居住因素;(P47) 5.实验动物是指:其携带的微生物、遗传及营养环境因子实行控制,来源清楚,遗传背景明确;为满足科学研究,教学,药品,生物制品的生产和检定,及其他科学实验的需要而驯养,繁殖,育成的动物;(P2) 6.野生动物演变为实验动物的过程为:野生动物家畜化,家畜动物实验动物化和实验动物标准化;(P3) 7.《实验动物学》包含的内容可简述为: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两部分。(P1) 8.“3R”原则是指减少(Reduction)、优化(Refinement)、替代(Replacement);(P152) 9.实验用动物包括:实验动物、经济动物、野生动物和观赏动物;(P2) 第二章实验动物遗传质量及其对动物实验的影响练习题 1.下列近交系小鼠命名书写不正确的是(B)。(P9-P10) A. 615 BALB/C C. C57BL/6 D. A 2.某小鼠毛色基因型为:A_BBC_,该小鼠毛色是(C)。(P18) A.白色 B. 黑色 C.野生色 D.棕色 3.在遗传检测中,观察皮肤移植成功与否,需要:(B)。(P17) A.60天 B.100天 C.10天 D.1年 4.下列正确书写的封闭群实验小鼠应为(B)。(P12) A.SHJTU:KM B. Shjtu:KM C.SHJTU/KM D. Shjtu/KM 5.下列不属于封闭群实验动物的遗传特性是(B)。(P12-P13) A.基因库大 B.多基因之间丧失平衡 C.个体间差异程度主要取决于其祖代起源 D.群体基因频率基本保持稳定 6.实验动物遗传质量的控制,包括和。 7.近交系动物每代近交系数上升率为19%。封闭群动物每代近交系数上升率应控制在1%以下。(PPT2/46) 8.下列不属于近交系小鼠遗传特性的是(C)。(P10-P11) A. 基因纯合性高 B.个体间均一性好 C.基因库大 D.背景资料多 9.简述“近交系动物”。 答:经至少连续20代的全同胞兄妹交配培育而成,同品系内所有个体都可追溯到起源于第20代或以后代数的一对共同祖先,该品系称为近交系。经连续20代以上亲代与子代的交配,与全同胞兄妹的交配有同等效果。近交系的近交系数应大于99%。(P9) 10.简述“封闭群动物”。 答:以非近交交配方式进行繁殖生产的一个实验动物种群,在不从其外部引入新个体的条件下,至少连续繁殖4代以上,称为一个封闭群,或叫远交群。(P12) 11.用复隐性有色小鼠DBA(雄性,毛色基因型为:aabbCC)对某白化小鼠(雌性)进行毛色基因交配试验,它们的F1代全都是野生色小鼠: 1)用简图叙述测定过程。 2)该白化小鼠毛色基因是否纯合?

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笔记

普通生物学笔记(陈阅增) 普通生物学讲课文本 绪论 思考题:1.生物的分界系统有哪些?2.生物的基本特征是什么?3.什么是动物学?4.什么是细胞学说?其意义是什么?5.学习和研究动物学有哪些方法? 一、生物分界:物质世界是由生物和非生物二部分组成。 非生物界:所有无生命的物质,如:空气、阳光、岩石、土壤、水等。 生物界:一切有生命的生物。 非生物界组成了生物生存的环境。生物和它所居住的环境共同组成了生物圈。 生物的形式多样,种类繁多,各种生物在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及对环境的适应方式等方面有着千差万别,变化无穷,共同组成了五彩缤纷而又生机勃勃的生物界。 最小的生物为病毒,如细小病毒只有20nm纳米,它是一种只有1600对核苷酸的单一DNA链的二十面体,没有蛋白膜。最大的有20-30m长的蓝鲸,重达100多吨。 (一)生物的基本特征 1.除病毒以外的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2.生物都有新陈代谢作用。

同化作用或称合成代谢:是指生物体把从食物中摄取的养料加以改造,转换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并把能量储藏起来的过程。 异化作用或称分解代谢:是指生物体将自身的组成物质进行分解,并释放出能量和排出废物的过程。 3.生物都有有生长、发育和繁殖的现象。 任何生物体在其一生中都要经过从小到大的生长过程。在生长过程中,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都要经过一系列的变化,才能从幼体长成与亲代相似的 个体,然后逐渐衰老死亡。这种转变过程总称为发育。当生物体生长到一定阶段就能产生后代,使个体数目增多,种族得以绵延。这种现象称为繁殖。 4.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生物在繁殖时,通常都产生与自身相似的后代,这就是遗传。但两者之间不会完全一样,这种不同就是变异。生物具有遗传性才能保持物种的相对稳定和生物类型间的区别。生物的变异性才能导致物种的变化发展。 (二)动物的基本特征:动物自身不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只能通过摄取食物从外界获得自身建设所需的营养。这种营养方式称为异养。 (三)生物的分界:地球上生活着的生物约有200万种,但每年还有许多新种被发现,估计生物的总数可达2000万种以上。对这么庞大的生物类群,必须将它们分门别类进行系统的整理,这就是分类学的任务。 1.二界分类:公元前300多年,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将生物分为二界:植物界、动物界。 2.三界分类:1886年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E.Haeckel)提出三界分类法:

清华大学实验动物研究和使用计划(AnimalProtocol)(201312

清华大学实验动物研究及使用计划(Animal Protocol)(201312版) 此处供IACUC使用: 研究计划编号 批准日期 终止日期 1)为节省审批时间和节约纸张,请首先e-mail本申请书电子版至清华大学实验动物使用与管理委员会(IACUC)工 作邮箱(lac@https://www.360docs.net/doc/8d7920281.html,)。 2)接收后将由IACUC秘书进行格式审查,假如符合要求,将递交给IACUC委员会所有成员进行审阅。IACUC秘书将 收集修改意见反馈给申请者。时间间隔一般为2周。 3)研究计划被批准后,PI签字后正式生效。请递交一式一份纸质版到实验动物中心1182房间订购动物。 A.管理信息:□初次申请□3年复审,请填写已有的研究计划号:() 列出在本计划中所有动物实验操作人员: 注:职责可为:课题设计、主要操作、辅助操作、手术操作、小鼠管理等 列出每个人相对于职责,已有的实验经验和资格 B.研究或教学的目的: 以一般非生物医学背景人员为对象,简述研究目的,以及对人类或动物的健康与解决的科学问题。一般只需要以非科学术语描述做什么以及做这个实验的必要性。 C.危险试剂或感染性试剂: □本计划不使用任何有害物质 □本计划使用有害物质,假如使用 危险试剂的使用需要取得清华大学生物安全委员会的认可。危险试剂包括下列几个范畴: □1. 放射性性物质□2. 致癌物/致突变物□3. 感染物质□4. 重组DNA □5. 肿瘤等细胞系□6. 组织或抗血清□7.其他有害物质 1.请详细描述具体的试剂名称、拟使用剂量,以及给药或使用方式: 2. 请详细描述对人或动物的潜在毒性、并简述安全操作和处理受污染动物及材料的方法及程序:

动物临床诊断学笔记(畜牧专业)

1兽医临床诊断学:以畜禽为研究对象,从临床的角度判断疾病的性质的方法和程序的一门学科。 2.稽留热:高热持续3天以上,每日温差变动在1度以内,是因致热源在血液内持续存在,并不断的刺激体温调节中枢所致。见于猪瘟、大叶性肺炎、炭疽等。 3.弛张热:体温升高后,每天的温度变动常超过1度以上,但又不降至正常。见于败血症、化脓性疾病、支气管肺炎等。 3.间歇热:发热期交替出现,见于牛伊氏椎虫病、亚急性和慢性马传染性贫血、亚急性和慢性钩端 4.里急后重:屡呈排粪动作,而仅排出少量粪便或黏液,见于直肠炎或牛的子宫.阴道炎症 5.胸腹试呼吸:呼吸时,胸壁和服壁动作协调,强度一致,是健康动物呼吸方式。 6.胸试呼吸:呼吸活动中胸壁的起伏动作特别明显,而腹壁运动微弱。见于急性腹膜炎、瘤胃膨气、重度肠膨气等。 7.腹式呼吸:呼吸活动中腹壁的起伏动作特别明显,而胸壁活动微弱。见于肺气肿、胸膜 8干咳:呼吸道内有粘稠的分泌物或炎症初期,出现尖而短、声音清脆的干性咳嗽。见于喉、气管有异物,急性呼吸道炎症的初期。 9湿咳:呼吸道内积有多量稀薄的渗出物时呈湿而长、声音盾浊的咳嗽。见于咽喉炎、支气管炎及支气管肺炎等。 10.痛咳:咳嗽伴有疼痛,患畜伸颈摇头、前肢刨地。见于呼吸道有异物、急性喉炎及胸膜炎等。 11痉挛性咳嗽频繁而连续不断的咳嗽,常见与急性喉炎、猪霉形体病、猪巴氏杆菌病、幼畜肺炎和猪后圆线虫病等。 12.胸膜摩擦音:胸膜发炎时,胸膜表面变为粗糙,且有纤维素附着,呼吸时两层胸膜摩擦而产生的一种声音,类似两粗糙物的擦过声。见于牛肺疫.犬瘟热.马传染性胸膜肺炎等。 13.多尿:多尿表现为排尿次数增多,每次均有大量尿液排出,见于慢性肾病或渗出性胸膜炎的吸收期。 14.频尿:频尿则表现为时呈排尿动作,而每次仅有少量尿液排出,主要见于膀胱及尿道炎。 15.少尿:少尿表现为排尿次数和尿量的减少,见于热性病、急性肾炎、严重腹泻 16.啰音:为伴随呼吸而出现的附加音响,是一种重要的病理象征。 17.干啰音:当支气管分泌物粘稠或支气管黏膜肿胀.狭窄,气流通过时产生的音响,似蜂鸣.笛音.哨音。见于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等。 18.湿啰音:又称水泡音。当支气管分泌物稀薄,呼吸时气流冲击而发生,似含漱音,为水泡破裂声。见于支气管炎及支气管肺炎等。 19.无尿:真性无尿,是泌尿机能的严重障碍,如患急性肾炎;假设无尿,可见排尿动作,但无尿液排出,见于尿道完全阻塞(如公牛尿道结石)及膀胱破裂。 20.尿失禁:无排尿姿势与动作,而尿液自行流出,称尿失禁,见于脊髓挫伤、膀胱括约肌麻痹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21.精神抑制:是中枢神经系统机能障碍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根据程度不同可分为3种。 22.精神沉郁:病畜对周围事物注意力降低,离群呆立,低头耷耳,眼睛半闭,但对外界刺激尚能迅速发生反应。可见于各种热性病、缺氧等多种疾病过程中。 23阵发性痉挛个别肌肉或肌组织发生短而快的不随意收缩,间隔歇性。见于脑炎、脑脊髓炎、隔肌痉挛、中毒和低血钙症等。 24强直性痉挛肌肉长时间均等地持续性收缩。见于脑炎、脑脊髓炎、破伤风、有机磷农药及士的宁中毒等。25陈—施二氏呼吸:呼吸开始逐渐加强、加深、加快直达高峰,然后又逐渐变弱、变浅、变慢,最后呼吸中断,又以上述方式开始呼吸,如此反复交替,出现波浪式的呼吸节律, 26尿淋漓:是指排尿不畅,尿液呈点滴状或细流状排出。 1问诊的内容? ①现病史了解发病时间、地点、发病数量、病后表现、对发病原因的估计、病的经过及所采取的治疗措施与效果等。 ②既往病史了解病畜或畜群过去的患病情况。当有群发现象时,更要详细调查、了解当地疫病流行、防疫、检疫情况等。 ③饲养、管理、使役情况了解饲料的种类、数量、质量及配方、加工情况,饲喂制度,畜舍卫生及环境条件,

实验动物学试题及答案

实验动物学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实验动物学研究的对象实验动物、动物实验。 2、根据我国实际,实验动物被分为四级,分别是一级为普通动物、二级为清洁动物、三级为SPF动物、四级为无菌动物(包括悉生动物)。国际上公认的标准实验动物是SPF 动物,我国公认的标准实验动物是清洁动物。 3、通常称近交系动物为品系,称封闭群动物为品种。 4、实验动物的年龄通常根据体重来判断。 5、裸鼠除全身无毛外,还有裸体和无胸腺,并随年龄增加皮肤变薄,头颈部皮肤皱褶,发育迟缓等特征。 6、药物筛选实验首选动物为小鼠;过敏实验首选动物为豚鼠;发热研究首选动物为家兔;实验外科学首选动物为犬;人类脊髓灰质炎等病的研究最理想的实验动物是非人灵长类动物;做反射弧分析实验常用实验动物是青蛙。 7、实验动物常用给药途径有经口给药、注射给药等。 二、名词解释 1.实验动物:是指经人工饲养、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寄生虫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来源清楚的,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鉴定、及其他科学研究的动物。 2.近交系动物:是指至少经过20以上连续全同胞或亲子交配,品系内所有个体都可追溯到其源于第20代或以后代鼠的一对共同祖先的动物群。 3.杂交优势:杂种一代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对疾病的抵抗力强,寿命较长,容易饲养,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近交衰退现象的优越性。 4.封闭群动物:不以近交形式进行交配,也不引入任何外来血缘,在封闭条件下交配繁殖,从而保持群体的一般遗传特性,又具有杂合性的一个实验动物种群。我国制定的标准作如下定义:以非近亲交配方式进行繁殖生产的一个实验动物种群,在不从其外部引入新个体的条件下,至少连续繁殖4代以上,称为一个封闭群,或叫远交群。 5.诱发性动物模型:是指使用物理、化学、生物等致病因素作用于动物,造成动物组织、器官或全身一定的损害,出现某些类似人类疾病的功能、代谢或形态性结构方面的病变,即人为地诱发动物产生类似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

第二章 国内外实验动物管理机构及法规简介..

第二章国内外实验动物管理机构及法规简介 内容提要:本章主要介绍了欧洲、北美洲、澳洲和亚洲主要国家相关的实验动物 管理机构及法律、法规和条例,以及立法和监督机制,分析了各国在实验动物饲 养管理、使用和动物福利方面的差异;介绍了我国实验动物有关管理条例和管理 体制;最后简要介绍了我国在实验动物教育、培训的不同特点。目的在于树立爱 护和保护实验动物的意识,自觉在法规要求下开展动物实验。 关键词:实验动物;法规;条例;培训;教育。 第一节国外实验动物管理与法规 法规是以立法的形式管理实验动物,以确保实验动物质量和动物实验质量。 它带有强制性,是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随着国际间实验动物研究、检验和教学 相关的交流不断增加,必须加强了解和熟悉国际间普遍认可的实验动物相关标准 与法规。 一.国际实验动物科学协会 195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国际医学组织联合会(CIOMS)、国 际生物学协会(IUBS)共同发起成立了国际实验动物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Laboratory Animal Science, ICLA)。1961 年,ICLA 的活动得到WHO 的合作,并于1979年更名为国际实验动物科学协会(ICLAS)。ICLAS的组成包括国家会员、团体会员、科学家会员、学会会员和荣誉会员。ICLAS的决议由常务理事会和管 理委员会做出。常务理事会四年一届,管理委员会由常务理事会从国家会员、团 体会员和科学家会员中选出并对其负责,每年召开一次工作会议。 ICLAS提出了微生物学、寄生虫学、遗传质量控制的参考标准,并先后在日 本、韩国、泰国、西班牙和巴西设立了遗传、微生物检测中心,并依据有关标准 开展检测工作。1988年我国加入ICLAS,现有国家会员和科学家会员各1名,并在第十二届理事会担任常务理事。 二.欧共体实验动物法规 1876年英国政府颁布实行的“反虐待动物法”(Cruelty to Animal Act)是欧 洲第一部有关动物实验法规。法规颁布后引发了科学家和动物权益积极分子长期 的争论。在历史上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英国率先成为第一个立法保护动物用于科学 研究的国家。1985年,经过长期的争论,欧洲26国在法国斯特拉斯堡达成了“保护脊椎动物用于科学实验和其它科学研究公约”(Convention for The Protection of Vertebrate Animals Used for Experimental and Other Scientific Purposes),简称为 20 ETS123。起初这项公约并不是法规性文件,也不具有约束性具有宽松性。1986 年欧洲经济共同体议会在上述公约的基础上,颁布了“欧洲实验和科研用脊椎动 物保护公约”(86/609/EEC)。各个国家签约加入欧盟后,各成员国议会认可这项公约,并在国际法的框架下遵守这项协议。其目的旨在保证各个成员国所从事 的动物实验遵从相应的法规和条例,以避免影响已经建立的共同体体制运行,特 别是防止不正当竞争或贸易壁垒。

实验动物学习题与参考答案

实验动物学习题与参考答案 中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014 一、判断题(正确者划“√”,错误者划“×”。) 1.凡用于科学实验的动物称实验动物。( X) 2.实验动物都是哺乳动物。 ( X) 3.实验动物学是动物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4.实验动物学是20世纪50年代形成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性学科。(√ ) 5.近交系动物、免疫缺陷动物和悉生动物的培育成功为实验动物学独立于其他学科奠定了基础。(√) 6.1907年Little首次成功地培育出了世界上第一个近交系小鼠DBA。 ( X ) 7.动物在没有肠道菌参与条件下不能生存。 ( X ) 8.全国第一次实验动物工作会议于1982年在云南西双版纳召开。(√ ) 9.中国实验动物学会成立于1987年。 ( X ) 10.1988年,我国第一部实验动物管理法规《实验动物管理条例》,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科委颁布实施。(√) 11.无胸腺裸鼠属近交系动物。(X ) 12.悉生动物的内脏器官都比普通动物小。() 13.只有豚鼠体内不能合成维生素C,故豚鼠成为目前唯一用于实验性坏血栓病的动物。(X ) 14.封闭群动物不属于同基因型动物,故其群体内个体之间杂得不一样。(X ) 15.大鼠比小鼠更容易攻击人,同类之间的斗殴倾象也比小鼠严重,故不可将多只雄鼠同笼饲养。(X ) 16.家兔属于刺激性排卵动物,即雌免只有在交配后25~27小时才排卵。(X ) 17.使用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是将实验动物应用动物实验中去的最主要的方式。()18.下列实验动物中,妊娠期最长的是家兔:大鼠、小鼠、豚鼠、家兔。(X ) 19.同一杂交群内动物个体之间也可以进行细胞、组织、器官和肿瘤的移植。(√ )20.在实验动物的微生态模式中,无菌动物代表正常的健康无病模式。() 21.在多基因性问题的研究中,杂交群动物比封闭群动物更能较好地代表自然群体的实际情况。(X ) 22.近交系,杂交群和突变系动物都属于同基因型动物。() 23.杂交群属于同基因型动物。(√ ) 24.豚鼠是实验动物中血清补体含量最多的动物。(√ ) 25.小鼠骨髓为红髓,可终生造血。(√ ) 26.大鼠、家兔、豚鼠和小鼠中,妊娠期最长的动物是家兔。(X ) 27.清洁级动物是目前国际上通用的动物。(X ) 28.选择基因型一致或相似的实验动物做实验是保证实验结果具有较好的再现性的重要措施。(√ )

实验动物学试题及答案精编版

实验动物学试题及答案 精编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

《实验动物学》复习题及答案 1、小鼠的给药途径有那些?请演示一下 答:灌胃(ig):左手将动物固定后,右手持装有灌胃针头的注射器,自口角进针,沿上腭向鼠口腔的后下方插入食管。 皮下注射(sc):常在背部皮下注射。一手固定动物,另一只手注射给药。 腹腔注射(ip):左手固定动物,右手持注射器,从下腹部外侧,呈45度角刺入腹腔,进针约3~5mm。 肌内注射(im):多注射后肢股部肌肉,如一人单独操作,以左手拇指和食指抓住小鼠头部皮肤,小指、无名指和掌部夹住鼠尾及一侧后肢,右手持注射器刺入后肢肌肉给药 尾静脉注射(iv):将动物固定,鼠尾巴露在外面,用70%~75%的酒精棉球擦尾部,或将鼠尾浸入45~50℃温水中。待尾部左右静脉扩张后,左手拉着尾,右手进针 2、请演示一下大鼠、小鼠的捉持、固定及灌胃给药 答:(1)小鼠的捉持:捉拿时可先用右手抓住并提起鼠尾,置于实验台或鼠笼上,并稍向后拉;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抓住小鼠两耳后颈背部的皮肤,将鼠置于左手心中,拉直后肢,以无名指及小指按住鼠尾或小鼠的左后肢即可。 (2)大鼠的捉持:大鼠的捉拿时,可戴上手套。实验者可用右手捉住鼠尾,放在实验台或鼠笼上,并稍向后拉;左手掌面向鼠背,食指和中指压住鼠的头顶,拇指和无名指分别从鼠的两腋下插入,将鼠的两前肢卡住;或拽紧鼠后颈及后背皮肤即可。 (3)灌胃(ig):左手将动物固定后,右手持装有灌胃针头的注射器,自口角进针,沿上腭向鼠口腔的后下方插入食管。 3、大鼠的给药方法有那些?请演示一下常用的给药方法 答:灌胃(ig):左手将动物固定后,右手持装有灌胃针头的注射器,自口角进针,沿上腭向鼠口腔的后下方插入食管。 皮下注射(sc):常在背部皮下注射。一手固定动物,另一只手注射给药。 腹腔注射(ip):左手固定动物,右手持注射器,从下腹部外侧,呈45度角刺入腹腔,进针约3~5mm。

动物检疫笔记答案

动物检疫 1.病原微生物:自然界中极少数微生物对动植物有害,可引起疾病,称为致病微生物或病原微生物。 2.细菌:是一类具有细胞壁的单细胞原核型的微小生物。 3.病毒:目前所知道的微生物中体积最小的生物,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但却具有一般的生物学活性,不能单独进行新陈代谢,只能在一定的活细胞内生长繁殖,专营寄生生活。 4.寄生虫:暂时或永久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表或体内,夺取被寄居者(宿主)的营养物质并给被寄居者造成不同程度危害的动物。 5.检疫的作用: 1监督作用。 2防止染病动物及产品进入流通环节。 3消灭某些动物疫病的有效手段。 4维护动物及产品的对外贸易,保护人体健康。 6.检疫目的:在于防止动物传染病,寄生虫以及其他有害生物的传入,促进经济贸易,保护养殖业发展和人员身体健康。 7.动物疾病指动物机体在致病因素作用下而发生的损伤与抗损伤的复杂的相互斗争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机体表现出一系列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变化,这些变化使机体和外界环境之间的相对平衡发生紊乱,从而出现一系列的症状与体征,并造成动物机体生产与生殖性能下降和经济价值的降低。 8.疫病必须在一定条件、一定环境中病因作用于机体的结果。 9.疫病是完整机体的反应 :疾病的发生是机体内部器官之间和与之所处的外界环境之间的平衡发生紊乱,出现一系列的症状与体征。症状只是外部表现,任何变化都是完整机体的反应,并受到神经和体液因素的影响和调解。 9.疫病是一 种损伤与抗损伤的斗争过 程。生产性能的降低是动物 疫病的重要标志。 10.影响 流行病的因素1自然因素: 地理位置,气候,植被,土 壤等。可以作用于流行病的 各个环节,影响传播。 2饲 养管理:卫生,通风条件, 畜舍结构,饲养管理制度等。 3社会因素:重视程度和处 理措施。 11.流行过程中发 展的某些规律表现形式:散 发、地方流行、流行性、大 流行。季节性:在每年一定 季节发病率明显上升的现 象。周期性:某些传染病有 规律性地间隔一定时间发生 一次流行的现象。传染病发 展阶段根据发病过程一般分 为四个阶段潜伏期:又称 隐蔽期,指病因作用与机体 开始,只最早出现一般临床 症状为止的时间。前驱期: 又称先兆期或发病期,从出 现一般症状到出现主要症状 为止的时期。一般几小时或 1-2天。明显期:又称临 床经过期,特征症状充分暴 露出来的时期。转归期: 终结期,使疾病的结束阶段 (完全痊愈、不完全痊愈、 死亡)。 12.动物检疫:遵照 国家法律,用运强制性手段 和科学的技术和方法对于动 物产品和运输工具进行疫病 的检查,并且采取相应的措 施。防止疾病的发生。13. 检疫:内检产地检疫运输 检疫屠宰检疫外检动 物或动物产品出售或者调运 离开生产地由检疫部门到市 场或到制定地点检疫14.产 地检疫:集贸市场检疫(公 路铁路客运)收购15.国 境检疫:动物或动物产品输 入或输出国外的时候,由国 家检疫的部门实施的检疫 (进竟出境过境)16.检疫 处理:动物检疫部门经过有 关法律规定对经过检疫不合 格的动物或动产品所采取的 捕杀,焚烧,掩埋,化制的 一系列措施。17.检疫监督: 动物检疫监督机构依法对管 理相对遵守的动物检疫的法 律规章履行法定义务的检 查。18.管理相对人的方式验 证查物19..疫病的危害 性?答:某些疾病可以导致 大批动物死亡从而直接造成 巨大的经济损失。某些动 物的病死率虽然不高,但是 传播速度快,流行范围广, 可以导致动物的生产性能下 降和动物产品的质量下降, 从而间接造成动物的经济损 失某些动物疫病属于人兽 共患病范畴,不仅感染动物 还感染人可能影响人兽的健 康。对于动物疫病的检疫 和控制和捕杀是一个国家综 合国力的标尺,因此疫病的 防止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强大经济互动。动物疫病的 发生有可能回影响经济贸易 的开展甚至可引起国家地区 间的冲突,从而不利于国家 的安全20.感染病员微生物 进入动物机体或者在其集居 生长繁殖,并导致动物机体 产生一系列的病理反应过 程。21.易感性:动物机体对 某种传染病病原微生物缺乏 免疫力。22.传染病:是由一 定的病原微生物引起,具有 一定的潜伏期和临床症状并 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和流行性 的疾病。23.传染病:能够产 生免疫,耐过动物能够产生 一定的免疫力24.感染的类 型:典型感染和非典型感染 25.感染根据病原微生物的 种类:单纯感染和混合感染 26.感染根据先后顺序分:原 发性和寄发性及持续性感染 27.感染根据过程分为:慢性 感染和寻常感染及非寻常感 染。传染病的发展阶段:潜 伏期,前驱期,转归期。28. 流行病学调查:通过询问调 查,现场察看,查阅历史资 料,实验室检查;本地区最 近是否进口了动物或是动物 产品;本地区政治经济文化 以及生产活动的基本情况和 当地对疫情的看法和态度; 了解当地动物饲养管理和放 牧以及畜禽防疫检疫现状。 29.免疫学诊断方法:(血清 学试验)并料的采集与处理; 涂片染色和镜检;病原分离 以及培养鉴定;动物接种试 验;30.可用变态反应诊断的 疾病:结核病;副结核病; 鼻疽;布鲁氏杆菌。31.病畜 的处理方法:扑杀对严重 危害人畜健康得传染病进行 屠宰的;治疗治疗方法有: 特异性疗法和抗生素疗法以 及高免血清治疗。32.抗生素 诊断:掌握抗生素的适应症; 禁止赖用抗生素;掌握抗生 素的用法用量使用范围以及 副作用;注意不同抗生素的 配伍应用。33.封锁原则:早 严快小34.检疫检验样 品:为了实施检疫检验,而 采集的动物组织样品称为 -35.检疫处理:动物检疫部 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对经检 不合格的动物或者动物产品 进行扑杀焚烧,深埋掩埋化 制一系列措施。36.疫情报告 制度:在发生某种传染性疾 病时,依据有关动物法律法 规将动物的疫情,流行情况 向有关部门及时汇报的制 度。37.检疫:若确证为恶性 传染病的动物不许屠宰;对 于检验出患有恶性传染病的 动物不能用于食用职能销 毁;对患有结核病布鲁氏病 在指定地点销毁,38.动物检 疫的目的:保护动物安全生 产;保护人类健康;促进经 济贸易的开展;保障消费者 食用合格的动物产品。39. 预防接种:对传染病发生的 地区或者某个受传染病威 胁的地区的易感动物注射疫 苗或类毒素等生物制剂以提 高动物抵抗力的措施。40. 消毒方法有:机械消毒;化 学消毒;生物性消毒;紫外 线消毒。41.切断传播途径: 消毒;灭鼠;预防接种;42. 诊断方法:临床学诊断;流 行病学诊断;病原学诊断; 免疫学诊断;分子生物学诊 断。43.周期性:传染病的发 生是隔一定时间再次流行和 发生,耐过动物产生一定的 免疫力;传染病在流行过动 物群体中随着新生动物的个 体增多,群体整体抵抗力下 降,从而导致疫病的发生; 随着引进动物的个体增多, 动物群体抵抗力下降也有可 能导致疫病的发生。44.防 疫方法:确诊有疫情时及时 向上级汇报,采取相应的措 施;查清传染源;切断传播 途径;保护易感动物。45. 紧急接种:对传染病发生地 区对疫区类尚未发生的易 感动物所进行的免疫接种。 46.接种动物的特点:传染病 的特异性而制定的47.疫源 地:有传染源排出的病原微 生物地区。48.疫区:在疫病 发生的地区49.自然疫源性 疫病:某种传染病如果其存 在病原微生物50、什么是抽 检?答:是指动物、动物产 品的检疫证明在有效期内, 从动物、动物产品中抽取部 分样品进行查验的监督检查 活动。51、什么是补检?答: 是指对未经检疫进入流通领 域的动物、动物产品进行的 检疫。52、什么是重检?答: 是指动物、动物产品的检疫 证明过期或证物不符或发现 患病及疑似疫病动物、染疫 及疑似染疫动物产品时进行 53.口蹄疫的主要临床症状 有哪些?答:牛,体温升高 40℃-41℃,水疱破裂后,降 为为常温。口粘膜、舌面等 形成水疱或糜烂,大量流泡 沫样口涎,挂于口角或下唇。 蹄冠、蹄叉、乳房等部出现 局部发红,微热、敏感等症 状,不久逐渐形成米粒大到 蚕豆大的水疱,水疱破裂后 表面出血,形成糜烂。羊多 见烂蹄冠。猪与牛相似,但 鼻盘常出现水疱,轻者一周, 重者二周或更长时间才能愈 合,病畜跛行,重者蹄匣脱 落,多取良性经过。幼畜常 发生恶性口蹄疫,死亡率高, 主要表现为出血性肠炎和心 肌麻痹而死。54.、猪、牛、 羊、鸡的正常体温是多少? 答:猪38-39.5℃。牛 37.5-39.5℃。羊38-39.5℃ 鸡40-42℃55.、高致病性禽 流感的主要临床症状是什 么?答:表现为突然发病, 在短时间内可见食欲废绝, 体温骤升,精神高度沉郁, 鸡冠与肉垂水肿,发绀,腿 部鳞片有红色或紫黑色出 血。伴随着大批死亡,数天 内死亡率可达90%以上。 56.、慢性猪瘟的主要病理变 化是什么?答:在回肠和 结肠常有特征性的坏死和溃 疡变化,呈钮扣状,即通常 所说的"钮扣状溃疡"。的检 疫。1.牛瘟、口蹄疫、牛传 染性胸膜肺炎、炭疽病、羊 痘、狂犬病、马鼻疽、马媾 疫和猪瘟列为各成员国必须 申报的9种疫病。根据1999 年重新修订的《国际动物卫 生法典》,国际兽疫局将危害 畜牧业较严重、各成员国必 须通报的动物传染病和寄生 虫病分为A、B两类。A类疫 病15种传染病;B类疫病67 种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一、调 查方式和方法 1、现场调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