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散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草莓散文
篇一:草莓读后感
读《草莓》谈感想
波兰作者:伊瓦什凯维奇时值九月,但夏意正浓。天气反常地暖和,树上也见不到一片黄叶。葱茏茂密的枝柯之间,也许个别地方略见疏落,也许这儿或那儿有一片叶子颜色稍淡;但它并不起眼,不去仔细
寻找便难以发现。天空像蓝宝石一样晶莹璀璨,挺拔的槲树生意盎然,充满了对未来的信念。
农村到处是欢歌笑语。秋收已顺利结束,挖土豆的季节正碰上艳阳天。地里新翻得玫瑰红土
块,有如一堆堆深色的珠子,又如野果一般的妖艳。我们许多人一起去散步,兴味酣然。自
从我们五月来到乡下以来,一切基本上都没有变,依然是那碧绿的树,湛蓝的天,欢快的心
田。我们漫步田野。在林间草地上我意外地发现了一颗晚熟的硕大草莓。我把它含在嘴里,
它是那样的香,那样的甜,真是一种稀世的佳品!它那沁人心脾的气味,在我的嘴角唇边久久
地不曾流逝。这香甜把我的思绪引向了六月,那是草莓最盛的时光。此刻我才察觉到早已不是六月。每一月,每一周,甚至每一天都有它自己独特的色调。
我以为一切都没有变,其实只不过是一种幻觉!草莓的香味形象地使我想起,几个月前跟眼下
是多么不一般。那时,树木是另一种模样,我们的欢笑时另一翻滋味,太阳和天空也不同于
今天。就连空气也不一样,因为那时送来的是六月芬芳。而今已是九月,这一点无论如何也
不能隐瞒。树木是绿的,但只须吹第一阵寒风,顷刻之间就会枯黄;天空是蔚蓝的,但不久就
会变得灰惨惨;鸟儿尚没有飞走,只不过是由于天气异常的温暖。空气中已弥漫着一股秋的气
息,这是翻耕了的土地、马铃薯和向日葵散发出的芳香。还有一会儿,还有一天,也许两天??我们常以自己还是妙龄十八的青年,还像那时一样戴着桃色眼镜观察世界,还有着同那
时一样的爱好,一样的思想,一样的情感。一切都没有
发生任何的突变。简而言之,一切都
如花似锦,韶华灿烂。大凡已成为我们的禀赋的东西都经得起各种变化和时间的考验。但是,只须重读一下青年时代的书信,我们就会相信,这种想法是何其荒诞。从信得字里行间飘散出的青春时代呼吸的空气,与今天我们呼吸的已大不一般。直到那时我们才察觉
我们度过的每一天时光,都赋予我们不同的色彩和形态。每日朝霞变幻,越来越深刻地改变
着我们的心性和容颜;似水流年,彻底再造了我们的思
想和情感。有所剥夺,也有所增添。当
然,今天我们还很年轻——但只不过是“还很年轻”!
还有许多的事情在前面等着我们去办。
激动不安、若明若暗的青春岁月之后,到来的是成年期成熟的思虑,是从容不迫的有节奏的
生活,是日益丰富的经验,是一座内心的信仰和理性的大厦的落成。然而,六月的气息已经一去不返了。它虽然曾经使我们惴惴不安,却浸透了一种不可取
代的香味,真正的六月草莓的那种妙龄十八的馨香。作者伊瓦什凯维奇(jaroslawiwaszkiewicz,1894—1980),波兰诗人、小说家、剧作家。出
身于乌克兰农村一个爱国家庭,1912至1918年在基辅
一所大学学习法律和音乐。1919年发
表第一部诗集,同时在华沙和杜维姆、斯沃尼姆斯基等组织“斯卡曼德尔”诗社。1927至1932
年在外交部门工作,曾游历意大利、法国、西班牙等国。这期间发表的诗集《白天的书和黑夜的书》(1929)、《回到欧洲》(1931)、
《1932年的夏天》(1933)等记述了诗人游历国外的各种感受,同时表达了作者的艺术观。长
篇历史小说《红色的盾牌》(1934)以波兰11世纪社会为背景。剧本《诺汉特之夏》(1936)、
《假面舞会》(1939)分别写肖邦和普希金的生平。他战前的作品常表现出孤独感,以普通人
的遭遇来反映时代的面貌,有时流露出悲观主义情调。读后感:
第一次读到这篇散文的时间已经记不清了,但是“六月草莓的那种妙龄十八的馨香”一
直萦绕在我的心间。
前天上网,不经意间再次见到这篇久违了的文章,一位波兰的作家,能够在中年时期,
将青春少年的感触确切地表达出来,真是对生活有着自身独特的领悟。
九月的乡间,偶遇的草莓,使人不禁回顾六月当时的草莓来。那时的娇艳欲滴,那时主
流当时,生命以其别样的方式呈现出来。人们自然的享受由此带来的诸多益处,可生命的流
光容易把人抛,其间的人呢?有没有这种感觉?这让我想起朱自清先生的《匆匆》来,欲将
用手遮挡时光,从指缝间流走一样的无奈!九月的风景,仿佛与六月一般,只不过是仿佛。因为我们毕竟走过了那些时日,就是那
满树的绿叶,经一阵秋风,便泛黄;如若细辨,亦可见出时间的烙印。人常有一种错觉,自
己的年岁不有确切的认知,到了某个年月,过不了心理的坎似的,那种心理的滞留感特别强
烈。不愿面对,却不能不面对。“那种妙龄十八的青春年月”,“那种青春时代呼吸的气息”,
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站在中年的角度,应该建立起“信仰和理性的大厦”,应该有一种从容不迫的面对,但错
位的生命感受,却将这些东西给淹没了。现在,手中的时光,把持好,因为老年在不远的将
来,等着你前往。
生命在每个阶段有自己的使命,不能老是追着那过往的东西不放,手里的好东西一转眼
又丢掉。于是,一生都没个终了篇二:读《甜草莓的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