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牡丹与两位唐朝皇帝

合集下载

洛阳种牡丹因为武则天?

洛阳种牡丹因为武则天?

洛阳种牡丹因为武则天?在一个大雪飘舞的日子,武则天在长安游御花园时,为了助兴,就下圣旨,让百花同时开放。

大家都知道,各种花不仅开花的季节不同,就是开花的时刻也不一致。

桃花在春天盛开、菊花争艳在深秋、梅花斗俏在严冬,还有不少花只会在深夜开放……但百花慑于武则天的权势,都违背习性开放了,唯牡丹仍干枝枯叶、傲然挺立。

武则天大怒,便把牡丹贬至洛阳。

谁知,牡丹到了洛阳,立即昂首怒放,花繁色艳,锦绣成堆,这更气坏了武则天,下令用火烧死牡丹。

不料,牡丹经火一烧,虽枝干已焦黑,但开出了红若烟云、亭亭玉立的花朵,十分壮观。

正是因为这个传说,唯一以洛阳命名的牡丹品种——洛阳红,又叫“焦骨牡丹”。

武则天贬牡丹到洛阳只是传说,其实早在唐朝之前,洛阳就已经流行种牡丹了。

隋朝时,隋炀帝杨广就曾专门在东都洛阳开辟一大片土地,用来种2牡丹。

牡丹真正“走红”,是在唐代,无论是种植面积、规模、品种、地位,均扶摇直上,从此奠定了“百花之王”的地位。

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写诗盛赞——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在宋代,牡丹仍然保持着“花王”的最高荣誉,共有191个品种。

牡丹的栽培中心从长安转移到洛阳,因此得名“洛阳牡丹甲天下”。

1982年,将牡丹花作为洛阳市“市花”与大家相见。

从1983年至今,官方筹办的牡丹文化节已连续成功举办了39届。

可以说,洛阳种牡丹,始于东晋,发展于隋,盛于唐,传承至今,已经历时1600余年。

黑色的花为啥这么稀有?最近,去洛阳“打卡”看牡丹火了。

有人在朋友圈发的“黑牡丹”引发围观——因为太稀有了。

那么,黑色的花为啥很少见?原来,花瓣太柔嫩了,很容易受到高温的伤害。

咱们夏天穿白T恤要比黑T恤凉快,就是因为黑色可以吸收全部的光波,所以,黑色的花瓣在太阳光下升温快,就很容易受到灼伤。

还有一点原因是,黑色花色彩不鲜艳,很难吸引蜜蜂、蝴蝶光顾传粉,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经过自然选择,黑色花的品种越来越少,所剩无几了。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看到的黑牡丹并不是纯黑,属于颜色最深的紫色牡丹花。

洛阳牡丹的传说故事

洛阳牡丹的传说故事

洛阳牡丹的传说故事关于洛阳牡丹,还有一个传说。

唐朝武则天登上了皇位后,自称圣神皇帝。

一年冬天,她突然兴致大发,带着妃嫔和宫女到花园饮酒赏雪。

此时大雪刚停,假山、亭台、小桥、长廊都银装素裹,各种花草树木虽然没有叶子,但一经白雪打扮,犹如银枝玉花,显得格外的美丽。

偶尔飞来两只小鸟,把枝条轻轻一压,撒下团团白絮,好似一只只飞舞的白蝴蝶。

武则天看得入了迷,没想到雪景这么美丽。

突然,她发现在那白皑皑的雪堆里,有星星点似跳跃的火苗。

上前仔细一看,原来是朵朵盛开的红梅。

武则天真是高兴极了!随同赏花的嫔妃们一看皇帝如此欢喜,都争相给她敬酒。

这时,有个妃嫔说:“皇上,梅花再好,毕竟是一花独放。

如果你能下道圣旨,让这满园百花齐放,岂不更好吗?”另一妃嫔摇摇头说:“如今严冬寒月,正是梅花开放的时令。

若让百花齐放,就需要等到来年春天。

”武则天听罢哈哈一阵大笑,说:“春时花开,不足为奇。

百花斗雪竞放,才合我的心意。

”妃嫔们看她已有几分醉意,劝说道:“时辰不早,请皇上快快回宫歇息吧。

若还想观赏,待明日一早再来。

”武则天便由宫女搀着回到宫里。

但她酒兴未消,仍想着让百花斗雪竞放的事。

于是,令宫女拿来文房四宝,蘸饱浓墨,在白绢上写了一首诗:“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

花须连夜放,莫待晓风吹。

”写罢,她叫宫女拿到上苑焚烧,以报花神知晓。

宫女把武则天的诏令拿到上苑焚烧以后,吓坏了百花仙子。

大家赶快聚集一起,共同商量对策。

桃花仙子胆最小,瑟瑟缩缩地说:“武则天心毒手狠,什么样的事都干得出来,咱们不敢违抗呀!”有几个小花仙子也怯生生地附和着说:“是呀!咱们还是早做准备,提前开放了吧!”但是牡丹仙子不同意她们的意见,气愤地说:“这百花开放,各有节令,开天辟地,四季循环。

岂容她逆天乱地?姐妹们,咱们不能听从她的话!”众花仙听牡丹仙子这么一说,都觉得句句在理。

可一想武则天的残暴,又都犹豫起来了。

桃花仙子哀求牡丹仙子说:“好姐姐,你听我的话,咱们还是顺从了吧。

牡丹遭贬至洛阳

牡丹遭贬至洛阳

牡丹遭贬至洛阳牡丹遭贬至洛阳传说:从前民间有个传说,说是公元690年武则天当了皇帝之后,隆冬时节大雪纷飞,长安城里一片洁白。

大臣们讨好地对武则天说:“万岁治国有方,威震四海,如今天下太平,瑞雪纷飞,明年一定五谷丰登,国泰民安。

”武则天听了这话,心里十分高兴,她命宫娥摆开宴席,准备饮酒赏雪。

不一会儿酒宴开始,武则天与大臣们有说有笑,一边喝酒,一边吟诗。

她乘着酒兴,走到院子里观赏雪景,只见后宫院内白雪皑皑,花草树木银装素裹,好一派清雅的雪景!可是,武则天突然觉得,这里到处都是白的,看上去未免单调,花草树木也凋零了,心里就有了几分不快。

这时她已有几分醉意,摇摇摆摆站立不稳。

宫女们劝道:“天色不早了,万岁起驾回宫吧。

如果还有兴致,明晨再来赏雪不迟。

”武则天也觉得难以支撑,就由宫女扶着回宫了。

但她的心里还是有一点儿遗憾,就叫宫女拿来文房四宝,写了一首诗: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写完,她就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第二天一大早,宫女们打开宫门,来到上苑一看:啊呀,只见满园花开,万紫千红,竟像是春天来了!她们兴奋地禀报:“启禀皇上,上苑的百花连夜开放了!”武则天觉得很奇怪:这大冬天的,百花怎能盛开呢?她走到案前一看自己写的诗歌,全明白了——百花奉旨开放,我的权力还是大呀!武则天心中大喜,就带着宫女们一阵风似的来到上苑。

再说上苑的百花,本来正在休养生息,准备来春献花,忽然接到武则天的圣旨,命她们连夜开放,一个个惊慌失措,说:这可怎么办?只有花王牡丹不予理睬,她说:“花儿开放自有规律,随时随季而开,岂能违背天时乱开?武则天也太霸道了,怎么下了这样的圣旨?众姐妹且自管休息,不要理她!”百花却有些担心,说:“姐姐您是花王,可以对抗女皇。

可我们是普通花木,道行尚浅,不敢与她抗争呀。

”牡丹仙子冷笑道:“武则天再厉害,也不过是人间凡王,我看她能把我这花中仙子怎么样!”说罢,牡丹仙子仍然在雪中静养,不做开花的准备。

关于牡丹的故事

关于牡丹的故事

关于牡丹的故事
牡丹是中国的传统花卉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以下是一些关于牡丹的故事:
1. 武则天与牡丹的故事:传说武则天在位时,曾下旨要求所有
的花都开放,惟独牡丹必须等到霜冻之后才能开放。

于是牡丹被贬到洛阳。

但洛阳的牡丹也争气,在寒冷冻僵了的情况下依然开放,因此洛阳成为了牡丹之都。

2. 牡丹与爱情的故事:唐代诗人元稹曾经写过一首《牡丹诗》,描述了一个女子与男子相爱,但因为男子要离开家乡而不能在一起,最后女子在男子的离去中悲痛欲绝,投身于池塘中的故事。

3. 牡丹与传说故事:牡丹也被融入了一些神话传说中。

例如,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仙女名叫白牡丹,她因为厌倦天宫的枯燥生活而来到人间。

她在一座山上居住,用自己的仙气孕育出了一朵最美丽的牡丹。

这朵牡丹被一位名叫李洪彦的书生所得,两人因此相遇并相爱。

然而,因为白牡丹是仙女,无法与凡人长久相处,所以她最终不得不回到天宫。

李洪彦不舍地送给白牡丹一个锦盒,里面装着他送给她的一对耳环。

白牡丹感动不已,在和李洪彦分别之后,她将锦盒和耳环放在了一块大石头上,然后跳下石头,以身殉情。

后来,那块大石头就成为了牡丹石,而白牡丹的耳环则变成了珍贵的绿松石。

这些故事和传说使得牡丹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重要花卉之一,也增添了牡丹的神秘色彩和魅力。

洛阳牡丹简介和历史

洛阳牡丹简介和历史

洛阳牡丹简介和历史说起洛阳牡丹,那可真是咱们中华大地上的一朵奇葩,美得让人心醉,艳得让人神往。

在河南洛阳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牡丹花绽放得那叫一个绚烂多彩,简直就像是大自然特意为这座城市精心绘制的一幅绝美画卷。

说起来,洛阳牡丹的历史,那可是源远流长,比咱们好多人的家谱都要长呢。

早在隋朝那会儿,洛阳就已经是牡丹花的乐园了。

隋炀帝那可是个爱花之人,他在洛阳建了个大西苑,里头种满了各种各样的牡丹,那场面,想想都让人觉得震撼。

到了唐朝,牡丹更是火得一塌糊涂,连皇帝老儿都爱不释手,白居易老先生还专门写了诗来赞美它:“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这诗一读,你就能感受到当时洛阳人对牡丹的那份痴迷和狂热。

为啥洛阳的牡丹能这么火?那还得说说洛阳这块地儿。

洛阳地处中原,气候温和,土质肥沃,雨水也恰到好处,简直就是为牡丹量身定制的生长环境。

再加上历代园艺大师们的精心培育,洛阳牡丹的品种越来越多,花色也越来越丰富。

红的、白的、粉的、黄的、紫的、蓝的、绿的、黑的,还有那些复色的,简直就像是个调色盘,把春天的颜色都聚到了一块儿。

走在洛阳的大街小巷,你随时都能遇到牡丹的身影。

特别是到了每年的四月份,那简直就是牡丹的盛宴。

整个城市都沉浸在一片花海之中,空气中弥漫着牡丹的香气,让人忍不住要深呼吸几口,想把这香气都吸进肺里,藏进心里。

这时候,你要是来洛阳旅游,那可真是来对地方了。

不管你走到哪里,都能看到人们在花丛中拍照留念,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牡丹不仅仅是一种花,它还代表着一种文化,一种精神。

在咱们中国人眼里,牡丹就是富贵、吉祥、美好的象征。

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为牡丹挥毫泼墨,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和画作。

这些作品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牡丹的美丽,更让我们体会到了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现在啊,洛阳牡丹已经不仅仅是一种观赏植物了,它还成了一种产业,一种文化符号。

每年牡丹盛开的时候,都会吸引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前来观赏。

这些游客不仅带动了洛阳的旅游业发展,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洛阳这座古城的魅力所在。

与洛阳牡丹相关的典故

与洛阳牡丹相关的典故

与牡丹相关的典故武则天与牡丹在一个隆冬大雪飘舞的日子,武则天在长安游后苑时,曾命百花同时开放,以助她的酒兴。

下旨曰:“明早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谁都知道,各种花不仅开花的季节不同,就是开花的时刻也不一致。

紫罗兰在春天盛开,玫瑰花在夏天怒放,菊花争艳在深秋,梅花斗俏在严冬;蔷薇、芍药开在早上,夜来香、昙花开在夜间。

所以,要使百花服从人的意志,在同一时刻一齐开放,是难以办到的。

但是百花慑于武后的权势,都违时开放了,唯牡丹仍干枝枯叶,傲然挺立。

武后大怒,便把牡丹贬至洛阳。

牡丹一到了洛阳,立即昂首怒放,花繁色艳,锦绣成堆。

这更气坏了武后,下令用火烧死牡丹,不料,牡丹经火一烧,反而开的更是红若烟云、亭亭玉立,十分壮观。

表现了牡丹不畏权势、英勇不屈的性格。

[2]隋炀帝与牡丹公元604年,隋炀帝杨广继位,于东都洛阳开辟西苑。

隋炀帝好奇花异石,曾三下江南搜寻。

并派人将各地收集到的牡丹种植在西苑中。

据唐人的记载:“炀帝辟地二百里为西苑,诏天下进花卉。

易州进二十牡丹,有飞来红、袁家红。

醉颜红、云红、天外红、一拂黄、延安黄、先春红、颤风娇等名贵品种。

”杨贵妃与牡丹唐朝开元年间,宫廷内开始重视牡丹,并在兴庆东沉香亭前、骊山行宫等处,栽植数种红、紫、浅红、通白等色牡丹。

花初开,杨贵妃带众宫女游赏花间,如醉如痴。

五代王仁裕载:“杨国忠初因贵妃专宠,上赐以木芍药(即牡丹)数本,植于家。

”据载,因贵妃专宠,喜爱牡丹,唐明皇也作为宠爱之物把牡丹赐给了她的哥哥。

欧阳修与牡丹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陵(今江西吉安市)人。

欧阳修在洛阳作推官时,发现“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皆插花。

花开时,士庶况为遨游”据载,当时的洛阳城,无论民家,还是官院,植满牡丹。

欧阳修遍访民间,将洛阳牡丹的历史、栽培、品种以及风俗民情做了详尽的考察,写成了中国第一部牡丹专著《洛阳牡丹记》。

蒲松龄与牡丹蒲松龄,清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

洛阳牡丹的神话故事

洛阳牡丹的神话故事

洛阳牡丹的神话故事都道牡丹为花中之王,国色天香,雍容华贵,象征着和平,幸福,繁华,富足。

可是这样一种极尽美好的花植缘何被武则天贬到了洛阳?这有一段饶有兴趣的神话故事……武则天,本是唐高宗李治皇后,唐中宗李显之母,后废中宗而登大宝。

她本是上天的神仙心月狐,因为思凡被贬下界,但是她请求投胎为唐家天子,错乱阴阳,以消罪业。

被贬下界之时,他来到广汉宫与嫦娥告别。

嫦娥却有一桩心事,希望能帮她了结。

所以暗暗地交代了心月狐,也就是凡间的武则天。

嫦娥告诉心月狐,你到下界为帝,吃的,喝的,用的,都没什么出奇的。

但如果能在一日内让天下名花儿都开放,万紫千红,锦绣乾坤,花团世界,那才显得你万世明君,通天手段!心月狐不明所以,说我既已为帝,拥有四海,莫令不从,这有何难,便答应了,于是下界作了周皇帝,就是武则天。

嫦娥为什么给武则天出这样一个主意?原来嫦娥和百花仙子有一点矛盾,想通过武则天,报复羞辱百花仙子。

前些日子三月初三是王母圣诞,嫦娥和百花仙子同去为王母娘娘祝寿。

在宴席上,嫦娥请求百鸟大仙和百兽大仙令鸟兽在宴席前歌舞。

嫦娥又请百花仙子让百花齐放,同来祝寿。

结果百花仙子说,百花开放都有一定的时序,只有奉玉帝的命令,才敢开放,也不敢延缓迟误,不比歌舞随时可以发令。

你这是戏言。

把嫦娥给憋回去了!嫦娥就和百花仙子赌约,如果将来有一天果真百花齐放,没有按玉帝旨意开放,你将怎样?百花仙子也来气,便道,第一这不可能,我绝对令行禁止,这千百年来从没差池。

第二,即使出错,小仙愿意承担责罚,不再担群芳之主,就此罢职。

当时气话,百花仙子也不想嫦娥小人之心,处处留心找嫌隙败坏自己。

这次嫦娥交待心月狐的就是这段公案始末。

武则天篡了李唐天下,改国号为周,大肆启用武氏子弟,封疆镇域,一时也算天下太平。

一天,武则天与女儿太平公主,女官上官婉儿等人在上林苑饮酒聊天,正逢雪后蜡梅盛开,清香扑鼻,武则天突然冥冥中想起嫦娥在天界交待自己的事情来,于是下旨让第二日百花齐放,诗曰: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

洛阳牡丹自唐宋开始兴盛,武则天为何怒贬牡丹?

洛阳牡丹自唐宋开始兴盛,武则天为何怒贬牡丹?

洛阳牡丹自唐宋开始兴盛,武则天为何怒贬牡丹?洛阳牡丹自唐宋开始兴盛,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自隋唐以来,洛阳牡丹甲天下。

每年四月牡丹花开,千万游人从各地赶来观赏牡丹,争睹国色天香。

牡丹和武则天有这样一段故事。

有一年隆冬大雪飘舞,武则天在长安游后苑时,曾命百花同时开放,以助她的酒兴。

百花慑于武后的权势,都违时开放了,唯牡丹仍干枝枯叶,傲然挺立。

武则天大怒,遂命纵火烧之,并将烧焦之牡丹弃于洛阳邙山沟壑中。

那些被烧焦的牡丹得洛阳邙山水土滋润,居然重生。

人们欣赏此花傲骨,称其为花中君子。

其实武则天非常喜欢牡丹,她当皇帝的24年在洛阳渡过,洛阳的水土培育的牡丹花大花艳,甲于天下。

这个故事里的牡丹就是洛阳红,以洛阳命名的牡丹,这个牡丹品种从唐代流传至今,适应洛阳环境,开花早,成片开花,在洛阳街边公园非常常见。

其实最早在洛阳广种牡丹的是隋炀帝。

隋炀帝杨广即位当年亲自来到洛阳,登上邙山,察看地形。

他认为邙山之南,伊阙之北,瀍水之西,涧河之东是绝好的军事要地,他决定在此营建东都城。

公元605年3月,他命尚书杨素为营建东都太监,纳言杨达为副监、宇文恺为将作大匠,每月“役丁二百万”人展开了大规模的营建东都洛阳的工程。

第二年的正月东都建成,洛阳遂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的中心,人口过百万,富商数万家,城西的西苑是全国最大最美的花园。

据王应麟《海山记》记载:“隋帝辟地二百为西苑,诏天下进花卉。

易州(今河北省易县)进二十箱牡丹,有赤页红、革呈红、飞来红、袁家红、醉颜红、云红、天外红、一拂黄、延安黄、先春红、颤凤矫等名贵品种。

”这是说隋炀帝为洛阳引进多个品种的牡丹,全部进入西苑。

西苑。

建于西元605年5月,是隋炀帝营建东都洛阳时所建的皇家园林。

是我国历史上最为华丽的园囿之一。

北至邙山,南抵伊阙,西边一直到今天新安境内,周围二百余里,如今在其旧址上的西苑公园和牡丹公园仅占其很小的一部分。

唐代和武周有高宗、武则天、中宗、玄宗、昭宗、哀宗六位皇帝先后移都洛阳。

隋炀帝与牡丹的历史典故

隋炀帝与牡丹的历史典故

隋炀帝与牡丹的历史典故隋炀帝与牡丹的历史典故604年隋炀帝杨广继位,于东都洛阳天辟西苑。

隋炀帝好奇花异石,曾三下江南搜寻。

并派人将各地收集到的牡丹种植在西苑中。

据唐人的<海山记>记载:炀帝辟地二百里为西苑,诏天下进花卉。

易州进二十牡丹,有飞来红、袁家红。

醉颜红、云红、天外红、一拂黄、延安黄、先春红、颤风娇等名贵品种。

在皇家园林中,大量地种植牡丹,这是历史上的第一次,可见隋炀帝对牡丹的爱好。

隋炀帝与洛阳牡丹隋炀帝给洛阳带来了两样东西:第一是牡丹,据王应麟《海山记》记载:“隋帝辟地二百为西苑,诏天下进花卉。

易州(今河北省易县)进二十箱牡丹,有赤页红、革呈红、飞来红、袁家红、醉颜红、云红、天外红、一拂黄、延安黄、先春红、颤凤矫等名贵品种。

”这是说隋炀帝为洛阳引进多个品种的牡丹,全部进入西苑。

第二是给伊阙起了个气派的名字——龙门。

伊河冲出伊川后,两岸远望如门阙,故称“伊阙”。

隋炀帝杨广即位后,欲迁都洛阳以控东方,他从长安来洛阳考察地形,登邙山南望伊阙,喜曰:“此非龙门耶?自古何不建都于此?”身旁大臣奉承道:“自古非不知,以俟陛下。

”意思是说,不是不知道,是等您来建都呢!隋炀帝金口一开,“伊阙”从此更名为“龙门”。

隋炀帝名声不太好,但他赠给洛阳的这两样东西,如今都成了旅游资源。

隋炀帝不是粗人。

他一生作过许多诗,可圈可点的有46首,其中写南国风光的较多,说明他喜欢江南,所以要向扬州跑。

他把南方的奇石花草通过水路送到中原,置于西苑之内。

艺术气质潜具,暴戾脾气外露,这是他的双重性格;抢皇位以夺父命,贪女色几成乱伦,这是他的历史定位。

他爱江南秀丽,也爱北方壮美,是一位融合南北文风的诗人和作家;他既写过《春江花月夜》,也写过《饮马长城窟》——既然关注北方,他就有从河北引进牡丹的可能。

隋炀帝引牡丹入西苑,是牡丹进入洛阳园林的第一朵春蕾,是观赏牡丹在洛阳的发,从此以后洛阳才有大量牡丹种植。

西苑是皇家园林,百姓难以涉足。

牡丹与武则天的典故

牡丹与武则天的典故

牡丹与武则天的典故洛阳牡丹出名也跟武则天有很大的关系,正是因为这个典故让牡丹花落至民间,为大众所接受,同时又赢得宁折不屈的名节,那么武则天与牡丹花到底有什么关系呢?现在传说有四个版本,但结局…洛阳牡丹出名也跟武则天有很大的关系,正是因为这个典故让牡丹花落至民间,为大众所接受,同时又赢得宁折不屈的名节,那么武则天与牡丹花到底有什么关系呢?现在传说有四个版本,但结局都是一样的。

牡丹与武则天的典故 1武则天称帝后给自己创了一个名叫圣神皇帝。

在某个冬天,武则天突然不知道为什么特想带着宫里的宫女还有一些爱妃们到上苑喝酒看雪。

突然雪停了,眼前一片洁白,那一座座假山,一条条长廊,还有小桥都被雪覆盖上了;那些花花草草虽然都凋零了,但是经过洁白的雪一打扮,这些景物都变得格外纯洁,让人看的赏心悦目的,是不是会飞来三两只小鸟在树上跳来跳去,把雪团都下来,像蝴蝶飞舞一样。

武则天看得那么美丽便入了迷,突然,她看见在那洁白的雪堆里,有一丝火红的斑点,可能因为都是洁白的雪,唯独这是红色就看的特别清晰,然后再仔细一看原来是梅花开了,武则天就乐开了!跟随着武则天赏花的妃嫔们一看武后如此高兴,都争相给她敬酒。

这时,有个妃嫔说:武后,梅花再美,但是也是一花独放。

如果你下令,让这里百花齐开,那不是更加美丽吗?另一妃嫔摇摇头说:今天搞好是寒霜腊月,梅花开花的时候。

如果想百花齐放,那不是要等明年春天。

武则天听了哈哈大笑,说:春天花开不足为奇,如果百花一起盛放的话,那一定符合我的心意啊。

妃嫔们看天色已晚,武则天又有了一些醉意,就让武则天,回宫休息。

随后武则天被宫女扶持的回到了房里。

但她酒还没清醒,一直想着让百花齐放的事。

于是,她叫宫女拿来纸和笔墨,她要写上一首诗,在白绢上写了一首五言诗。

她让宫女把这首诗,还有她的想法拿去上苑,让他们按着办。

某个早晨,宫女们开心地向武则天说上苑的百花全开放了!武则天听后,急匆匆走出皇宫,来到上苑。

一眼望过去,满园的桃花,梅花,兰花,梨花等等全部都盛放了,武则天面对大臣们,大步走向一片光秃秃的的牡丹前。

洛阳牡丹与两位唐朝皇帝

洛阳牡丹与两位唐朝皇帝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05
洛阳牡丹在唐朝的文化意义
洛阳牡丹在唐朝的文学价值
诗歌创作
唐朝诗人如白居易、刘禹锡等都 曾以牡丹为题材创作诗歌,表达
对牡丹的赞美和喜爱。
散文描绘
唐朝散文家如韩愈、柳宗元等也 在作品中描绘了牡丹的美丽和神
韵,丰富了牡丹的文化内涵。
故事传说
有关牡丹的传说和故事在唐朝广 泛流传,如“牡丹仙子”、“牡 丹花神”等传说,增加了牡丹的
唐太宗时期,洛阳牡丹开始广泛种植,成为当时重要的花卉之一。
保护措施
为了保护洛阳牡丹的品种和品质,唐太宗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限制采摘、设立保护区 和制定相关法规等。
唐玄宗对洛阳牡丹的喜爱与推崇
喜爱之情
唐玄宗对洛阳牡丹情有独钟,经常在宫 中种植和欣赏。
VS
推崇之举
为了表达对洛阳牡丹的喜爱,唐玄宗还将 其列为宫廷贡品,并举办牡丹花会等盛大 活动。
洛阳牡丹与两位唐朝皇帝
汇报人: 2023-12-16
目录
• 洛阳牡丹简介 • 唐朝皇帝与牡丹的渊源 • 洛阳牡丹在唐朝的盛况 • 唐朝皇帝对洛阳牡丹的影响 • 洛阳牡丹在唐朝的文化意义 • 总结:洛阳牡丹与两位唐朝皇
帝的传奇故事
01
洛阳牡丹简介
牡丹的起源与分布
起源
牡丹起源于中国,是中国的国花 之一,有着数千年的栽培历史。
文化象征
旅游产业
洛阳牡丹是中国文化的象征之一,被 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洛阳牡丹也是洛阳旅游产业的重要资 源之一,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赏 。
文学艺术
在古代文学和艺术作品中,牡丹经常 被用作描绘美丽、富贵和繁荣的象征 。
02

武则天贬牡丹的传说故事

武则天贬牡丹的传说故事

武则天贬牡丹的传说故事《武则天贬牡丹》话说唐朝的时候,有个女皇帝叫武则天。

这武则天呀,那可是相当有权力和威风!有一年冬天,京城长安的天气特别寒冷,大雪纷纷扬扬地下个不停。

武则天在皇宫里呆着觉得闷得慌,就想着出去走走。

她带着一群宫女和太监,在皇宫里到处溜达。

走着走着,武则天来到了一个花园。

这花园里的花草树木都被雪给盖住了,看上去一片白茫茫的。

武则天看着这景象,心里突然有了个想法。

她对身边的人说:“这冬天太冷清了,要是这花园里能有花开,那该多好啊!”宫女和太监们听了,都觉得皇帝这是在说胡话呢,冬天哪能有花开呀。

可武则天是谁呀?她是皇帝,她说的话就是圣旨。

她马上就下了一道命令,让百花在第二天全都开放。

这可把花神们给难坏了。

但是皇帝的命令谁敢不听呀?其他的花神没办法,只好都在第二天开放了。

可是,这牡丹就是有脾气。

它觉得武则天这命令太不讲道理了,冬天不是开花的季节,怎么能违背自然规律呢?所以呀,牡丹就是不开花。

武则天知道了这件事,那叫一个生气!她觉得牡丹不听话,是在挑战她的权威。

于是,她就下令把牡丹从长安贬到了洛阳。

这牡丹到了洛阳,反而开得更加鲜艳,更加美丽了。

老百姓们都特别喜欢牡丹,都说牡丹有骨气,不畏强权。

从那以后,洛阳的牡丹就越来越有名,成了天下闻名的花中之王。

《武则天与牡丹的纠葛》咱今天来讲讲武则天和牡丹的故事,这故事可有意思啦!武则天,那可是个厉害的角色,当了皇帝,权力大得很呢!有一回冬天,天寒地冻的,武则天在皇宫里转悠,心里就琢磨着:“这大冬天的,到处都是冷冰冰、白茫茫的,要是能有花儿开,那多好看呀!”她这想法一出来,就不管不顾地要让百花都在冬天开放。

其他的花呀,都被武则天的权势吓到了,乖乖地开了花。

但牡丹可不干!牡丹觉得,开花得按照时节来,不能乱了套。

所以,任凭武则天怎么下命令,牡丹就是不开。

武则天知道后,气得脸都红了。

她觉得牡丹这是故意跟她作对,不给她面子。

于是,她大手一挥,就把牡丹从长安赶到了洛阳。

牡丹花的花语及象征意义_武则天和洛阳牡丹的故事

牡丹花的花语及象征意义_武则天和洛阳牡丹的故事

牡丹花的花语及象征意义_武则天和洛阳牡丹的故事牡丹花颜色众多,是作为盆景观赏和送礼的不二之选。

而作为礼物,我们需要了解礼物所代表的寓意,不然就可能出现送错礼的尴尬场面。

而不同颜色的牡丹花又有不同的花语与寓意。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牡丹花的花语及象征意义,欢迎阅读。

目录牡丹花的花语牡丹花的花语:圆满、浓情、富贵 ;秋牡丹的花语:生命、期待、淡淡的爱;红牡丹的花语:花型宽厚的红花,被称为百花之王,花语是富贵,属性火;紫牡丹的花语:花瓣呈紫色的牡丹,花语是难为情,属性暗 ;白牡丹的花语:寓意高洁、端庄秀雅、仪态万千、国色天香,是对女人的最高赞美,是女人心中最心仪的礼物;粉牡丹的花语:雍容华贵;黄牡丹的花语:亮丽富有而华贵;绿牡丹的花语:生命、期待、淡淡的唉、用心付出;黑牡丹的花语:死了都要爱。

事实上,牡丹家族中没有纯粹的黑牡丹,人们习惯上把深红色、深紫色牡丹称为黑牡丹。

牡丹花的象征意义唐朝人更爱牡丹,曾在牡丹花开季节,举行牡丹盛会,长安人倾城而出,如醉似狂。

宫中亦爱重牡丹,诗人李正封赞它为“国色”、“天香”,唐皇极为赞赏。

“国色天香”亦从此成了牡丹的又一雅号。

牡丹以它特有的富丽、华贵和丰茂,在中国传统意识中被视为繁荣昌盛、幸福和平的象征。

牡丹花大而艳丽,一向被人们视为富贵昌盛的象征。

传说我国第一们女皇武则天洒后醉言,下令百花于降冬时节同时盛开,诸花不敢违抗,唯独牡丹抗旨未放,显示出坚贞的气节,武则天一怒之下,将牡丹贬谪洛阳。

牡丹却因此赢得更多人的喜爱与赞赏。

至今,洛阳的牡丹仍极富盛名。

牡丹花色丰富,喻意不尽相同:牡丹是我国特有的名贵花卉,雍容华贵、富丽端庄、芳香浓郁,素有“国色天香”之美称,被誉为富贵吉祥、繁荣昌盛的象征。

武则天和洛阳牡丹的故事传说,武则天做皇帝的时候,有一年冬天,天寒地冻。

武则天在殿内闲来无事,到后花园逛。

只见花园内一片凋零肃杀之状,毫无生机,心里十分苦恼。

她就像,要是一夜之间,百花齐放,岂不美哉。

拓展延伸:武则天贬牡丹

拓展延伸:武则天贬牡丹

拓展延伸:武则天贬牡丹洛阳在历史上园艺花卉业十分发达,被称作百花之城。

唐代诗人王维就写有"上阳花木不曾秋,洛水穿宫处处流"的诗句,宋代文人李格非也赞美"天下名园重洛阳"。

这都表明洛阳是一座花园冠天下,百花争娇艳的都市。

洛阳的百花之中,牡丹最为富丽。

每年的初夏时节,洛阳城中的各处园林,牡丹盛开,花朵丰满华贵,色彩艳丽娇美,把洛阳装点得十分迷人。

洛阳的牡丹,既多且艳,深受洛阳人的喜爱,成了洛阳的市花。

但说起牡丹花与洛阳城的这个缘分。

都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

唐代的女皇帝武则天即位之后,开科取士,整肃吏治,一时威仪天下。

她在朝政之余,也喜欢游山玩水,赏花踏春。

有一年腊月,武则天突然心血来潮,想去皇家花园游玩。

她把宫廷的近侍叫来,要他们作好准备第二天游园,同时手写一诏,叫他们设一司花神坛,把诏书拿去神坛宣读。

只见到那诏书写道: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

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这些近侍官员一时不知所措,又不敢违抗皇命。

只好照武则天说的话,把诏书拿到司花神坛前宣读。

据说司花之神听到武则天的诏令,虽然实在不愿意在这寒冬腊月开放百花,但因为此时的武则天是真命天子,其威仪之盛,神人都不敢违,也只好下令百花连夜开放。

然而,当百花仙子遵命连夜催花时,惟独牡丹仙子认为武则天太霸道,对这道命令不加理睬。

第二天,武则天率宫廷近侍游园的时候,见到百花在朔风之中开放,自己威压天神,非常自得。

突然,她发现牡丹园中仍是一片光溜溜的枝干,没开一朵花。

不禁大怒,立即下令把牡丹迁出皇家园林,贬到洛阳。

牡丹仙子不卑不亢,被贬到洛阳后,照正常时节开花,而且开得更加丰满艳丽,深受洛阳人的喜爱。

武则天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生气,又派人去洛阳用火把牡丹烤了一顿。

想不到牡丹的生命力极强,并没有被烤死,只是根被烤黑了,花却开得更艳。

当地的老百姓把这些牡丹称为"焦牡丹",同时更加喜欢牡丹了,家家户户都种植牡丹,各处园林都少不了牡丹。

洛阳牡丹竟有这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附常见品种介绍!

洛阳牡丹竟有这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附常见品种介绍!

洛阳牡丹竟有这么多不为⼈知的故事!附常见品种介绍!关注洛阳⽂化产业,竭诚为您服务政策落实 | 信息发布 | 项⽬投资 | 合作交流 | ⼈才培养 | 协调维权北宋诗⼈张⽾《漫成》诗云:“江南梅花凌雪霜,桃李开尽春⽆光。

谁知洛阳三⽉暮,千⾦⼀朵买姚黄。

”道出了牡丹花王姚黄的珍贵——南宋诗⼈范成⼤诗云——“⼀年春⾊摧残尽,更觅姚黄魏紫看。

”⼀代⼥皇武则天和牡丹的故事最早的牡丹传说是“武则天贬牡丹”。

相传,武则天有⼀次想游览上苑,便专门宣诏上苑,“明朝游上苑,⽕急报春知。

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当时正值寒冬,⾯对武则天甚为霸道的宣诏,“百花仙⼦”领命赶紧准备。

第⼆天,武则天游览花园时,看到园内众花竞开,却独有⼀⽚花圃中不见花开。

细问后得知是牡丹违命,武则天⼀怒之下便命⼈点⽕焚烧花⽊,并将牡丹从长安贬到洛阳。

谁知,这些已烧成焦⽊的花枝到了洛阳竟开出艳丽的花朵,众花仙佩服不已,便尊牡丹为“百花之⾸”。

“焦⾻牡丹”因此得名,也就是今天的“洛阳红”。

事实上,武则天是⼀个极富感情的⼈,并且尤好牡丹,就是她在洛阳⼤⼒倡导种植牡丹的!事实上,武则天是⼀个极富感情的⼈,并且尤好牡丹,就是她在洛阳⼤⼒倡导种植牡丹的!在传说故事之外,其实你不知道的洛阳牡丹事⼉,还多着嘞!牡丹与洛阳之缘牡丹是我国园艺⽐较早的观赏花卉之⼀。

在牡丹栽培演化过程伊始就与洛阳结下了不解之缘。

洛阳牡丹始于隋,盛于唐,“甲天下”于宋,唐朝中期牡丹被尊为“国⾊”“天⾹”“百花之王”,宋代将牡丹作为国家象征,清朝牡丹被推为国花,⾄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乎每个洛阳⼈⼩时候都去过的西苑公园据说,是牡丹在洛阳第⼀次被⼈⼯栽培的地⽅在洛阳城西,1400年前曾经是⼀座巨⼤的皇家园林——西苑。

当年隋炀帝杨⼴在洛阳辟地周200⾥为西苑,⽽牡丹也就是在那时起第⼀次被⼈⼯栽培。

西苑⾥边,当时⼴泛收集了全国各地的奇花异草,牡丹作为主打的⼀个品种,从全国各地征集过来,开辟了中国⼈⼯栽培牡丹的新纪元。

牡丹花与武则天的故事

牡丹花与武则天的故事

牡丹花与武则天的故事
武则天是唐朝的一位著名皇帝,她是一位非常有才华、有魄力的女性。

在她统治时期,唐朝变得更加繁荣强盛,成为了一个世界上最富有、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相传,武则天曾经在殿内无聊时到后花园散步。

她看到花园内的花已经凋零,毫无生机,感到非常苦恼。

突然,她想到了一个故事:据说有一位神人在东海沐浴后,留下了一束牡丹花,这束牡丹花有着神奇的力量,可以让任何枯萎的植物重新绽放。

武则天立即命令手下的人去寻找这束神奇的牡丹花,并将它们带回皇宫。

她命令花园内的花匠使用这些牡丹花重新种植,并要求他们在一夜之间将所有的花全部绽放。

于是,花匠们开始忙碌起来,他们使用神奇的牡丹花重新种植花园内的花。

在一夜之间,所有的花全部绽放了,花园内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武则天非常高兴,也将这个事件成为了唐朝历史上的一个传说。

虽然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无从考证,但是它反映了武则天作为一位女性皇帝所具有的强大魄力和智慧。

她也因为这个传说而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女性皇帝之一。

帝王与牡丹传说故事

帝王与牡丹传说故事

武则天与牡丹。

⼥皇帝诗云:明朝游上苑,⽕急报春知。

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该诗⽓势磅礴。

据《全唐诗》注,武则天利⽤《腊⽇宣诏幸上苑》挫败了⼀起政变。

该诗后来演绎成 “武则天贬牡丹”的故事,牡丹被赋予铮铮铁⾻的品格。

事实上,武则天尤好牡丹,曾将家乡的优良品种牡丹移植到长安,⼜带到“神都”洛阳,并⾮“贬”牡丹。

“⾃唐则天以后,洛阳牡丹始盛”(宋·欧阳修《洛阳牡丹记》),可见,武则天对牡丹发展有特殊贡献。

唐⽞宗与牡丹。

唐⽞宗李隆基喜爱牡丹,其贵妃杨⽟环宠爱牡丹,都城长安的沉⾹亭畔和⾏宫骊⼭等处均种植有名贵牡丹,这对牡丹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

唐⽞宗召洛阳花师宋单⽗在骊⼭种植牡丹万余株,⾊样各不同。

唐⽞宗和贵妃杨⽟环在沉⾹亭前赏牡丹,命李⽩进《清平调三⾸》,处处把牡丹和杨贵妃相喻,花即⼈,⼈即花,名花、美⼈相得益彰,“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唐⽞宗⼤喜。

有⼈据《姚黄传》考证,沉⾹亭畔种植有‘姚黄’牡丹。

唐⽞宗还把牡丹赐给宠⾂,以⽰皇恩浩荡。

《开元花本记》中载:杨国忠以贵妃专宠,上赐以⽊芍药(即牡丹)数本,植於家。

古代有⼀牡丹品种,花浅红⾊,花瓣上有深红的⼀点。

相传是杨贵妃在它的花瓣上⽤指头捻了⼀下,次年移于仙春馆栽植,开花后像是留下红指印迹,唐⽞宗取名‘⼀捻红’。

《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唐⽞宗与贵妃幸华清宫,唐⽞宗亲⾃折牡丹⼀枝递给杨贵妃,说:“不惟萱草忘忧,此花⾹艳,尤能醒酒”,从此,牡丹雅称“醒酒花”。

据《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帝(唐明皇)与妃⼦(杨贵妃)共赏太液池千叶莲时,⽐喻杨贵妃是“能听懂⼈语的花朵”,后⼈多⽤牡丹形容“解语倾国”的美⼈。

唐.罗隐《牡丹花》诗⽈:“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情也动⼈”。

意思是:牡丹若会说话,应像倾国倾城的美⼈;牡丹纵然不会说话,好像沉稳娴雅、含情脉脉的美⼈。

关于武则天与牡丹花王的故事

关于武则天与牡丹花王的故事

关于武则天与牡丹花王的故事牡丹是百花中的王,她的品种很多,生长在全国各地。

但是全国各地的牡丹要数洛阳牡丹最好。

洛阳牡丹为什么比其他地方都好呢?这里还有一个故事哩!武则天废了唐睿宗后,自己当了女皇,改国号为周,称号是圣神皇后。

武则天把反对她的人都给整垮了,最后打败了徐敬业、骆宾王的大军,取得了天下。

这年冬天,鹅毛大雪下个不停,长安城里一片洁白,嫔妃们讨好地对武则天说:“万岁治国有方,威震四海,如今天下太平,瑞雪纷飞,明年定然五谷丰登,国泰民安!”武则天赏牡丹武则天听了这话,心里十分高兴,命宫娥们摆宴,她要饮酒赏雪。

不一会酒宴摆上来了,武则天一边喝酒,一边吟诗,她一时高兴,就走到院里观赏起雪景来了。

她看到后宫院内白花花的一片,花草树木也都披上了银装,虽说瑞雪兆丰年,但总觉得颜色单调,草木凋零,心里就有几分不痛快。

这时她已经有点醉意,宫女劝说:“天色不早,万岁起驾回宫吧,明晨再来观赏。

”武则天也觉得难以支撑,就由宫女搀着回宫了。

但她心里还有点不高兴,就叫宫女拿来文房四宝,写下了一首诗: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

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写完,她就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第二天一清早,宫女们慌慌张张地禀报:“启禀万岁,上苑的'百花连夜开放了!”武则天觉得很奇怪,一看案上的诗,她就明白了,这是百花奉旨开放了。

武则天心中大喜,就带着宫女们到了上苑。

上苑的百花正在寒冬中休养生息,准备来献花。

忽然接到武则天的圣旨,命她们连夜开放,一个个惊慌失措。

只有花王牡丹全不理会,她劝大家说:“武则天太专横,她已经乱了人世,还想来乱花时,不要理她!”百花说:“姐姐法力高强,抵挡得住;我们道行浅薄,不敢抗争。

”牡丹仙子冷笑说:“武则天再厉害,也不过是人间凡王,我看她能把我怎样!”说罢,牡丹仙子仍然在雪中休养生息,其他百花不敢抗旨,只得仓皇开花了。

清晨,武则天带领宫女来到上苑,看到百花破雪绽开,万紫千红,满院生辉,武则天心里十分得意。

洛阳牡丹雍容华贵国色天香富丽堂皇课件

洛阳牡丹雍容华贵国色天香富丽堂皇课件
社会意义
洛阳牡丹作为城市名片和文化符号,有助于提升城市形象和知名度,促进文化交流和旅游发展。同时,牡丹文化 也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05 洛阳牡丹的欣赏与旅游
洛阳牡丹的观赏季节与最佳地点
观赏季节
洛阳牡丹的最佳观赏季节是春季,具体时间为4月至5月初。此时,牡丹盛开,色彩艳丽,形态各异, 香气四溢,是欣赏牡丹的最佳时期。
牡丹文化创新发展
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创新的方式, 如艺术展览、文化节庆等形式,将牡丹文化 与现代艺术、科技等元素相结合,推动牡丹 文化的创新发展。
洛阳牡丹的国际影响与交流
国际知名度高
洛阳牡丹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张名片,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通过举 办国际牡丹文化节等活动,可以加强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
鉴别方法
可通过观察花色、花形、叶片等特征来判断牡丹的品种和类型。同时,结合生长 环境和生长习性等特点进行综合鉴别。
03 洛阳牡丹的栽培与养护
洛阳牡丹的繁殖方法
01
02
03
种子繁殖
通过采集成熟的牡丹种子, 在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催芽、 播种,培育新植株。
分株繁殖
利用牡丹根系萌发新芽的 特点,将生长健壮的牡丹 植株分株,形成新的植株。
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等,可以创新 牡丹产业的发展模式和业态,提高产业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同时,也可以通过科技手段加强对牡丹品种的保护和研发, 推动牡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THANKS
豆绿
花色青绿,清新淡雅,花瓣薄 如蝉翼。
赵粉
花色粉红,花瓣柔嫩,花形娇 艳。
洛阳牡丹的特点与生长环境
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洛阳牡丹与两位唐朝皇帝
“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

”牡丹的国色天香从古至今,一直被人们颂赞不己。

牡丹的栽培历史早在魏晋南北朝时就已有记载,到了唐宋,牡丹的栽培技术己有很大的发展。

在唐朝,牡丹更是艳压群芳,被誉为“花王”。

洛阳牡丹在唐代被誉为“花王”,它在唐代广为栽培,与唐代的两位皇帝还结下了不解之缘。

洛阳牡丹与武则天的故事
首先要说的这位皇帝就是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武则天了,她的登基可让牡丹饱受了摧残。

传说,在天授二年冬天时,西京长安大雪纷飞,武则天兴致大发,带着妃嫔、宫女到上苑饮酒赏雪。

此时大雪刚停,只见
那假山、凉亭、小桥、长廊一切景物都穿上了洁白的素装;各种花草树木虽说枝叶凋零,但经雪一打扮,犹如银枝玉花,显得格外的美丽;偶而飞来两只小鸟,把枝条轻轻一掸,撒下团团白絮,好似一只只飞舞的蝴蝶。

武则天看得入了迷,没想到雪的景色竟是如此壮丽。

突然,她发现在那白皑皑的雪堆里,有点点燃烧跳跃的火苗。

仔细一看,原来是朵朵盛开的红梅。

武则天真是高兴极了!禁不住吟诗一首,抒发她的喜悦情怀。

随同赏花的纪嫔们一看太后如此欢喜,都争相给她敬酒,这时,有个妃嫔说:“武后,梅花再好,毕竟是一花独放。

如果你能下道圣旨,让这满园百花齐开,岂不更称心愿吗?
另一妃嫔摇摇头说:“如今严冬寒月,梅花开放正适时令。

若让百花齐放,需等来年春天。


武则天听罢哈哈一阵大笑,说:“春时花开,不足为奇。

百花斗雪竞放,方合我的心意。


武则天赏完花后由宫女搀着回到宫里。

但她酒兴未消,仍想着让百花斗雪竞放的事。

于是,令宫女拿来文房四宝,当即手握霜毫,蘸饱浓墨,在白绢上写了一首五言诗:
明朝游上苑, 火速报春知。

花须连夜放, 莫待晓风吹。

写罢,她叫宫女拿到上苑焚烧,以报花神知晓。

宫女把武则天的诏令拿到上苑焚烧以后,吓坏了百花仙子。

大家赶快聚集一起,共同商量对策。

桃花仙子胆最小,瑟瑟缩缩地说:“武则天心毒手狠,什么样的事都干得出来,咱们不敢违抗呀!”
有几个小花仙子也怯生生地附和着说:“是呀!咱们还是早作准备,提前开放了吧!”
牡丹仙子不同意她们的意见,有几分气愤地说:“武则天也太霸道了。

你管人间的事,如今竟又管起我们来了。

这百花开放,各有节令,开天辟地,四季循从。

岂容你逆天乱地?姐妹们,咱们不能从!”
众花仙听牡丹仙子这么一说,都觉得句句在理。

可一想武则天的残暴,又都犹豫起来了。

桃花仙子哀求牡丹仙子说:好姐姐,你听我的话,咱们还是顺从了吧。

武则天杀人如踩死个蚂蚁,何况咱们这些娇弱的花体呢?
不少仙子接着说:“姐姐,开也是这一次。

不然会大祸临头的。


牡丹仙子倔强地说:“违心的事一次也不能干。

只要咱们骨硬志坚,看她能耐我何?”
这时已鼓打四更,天色快亮。

众花仙看牡丹仙子的决心已下,只好匆匆散去,各自开花去了。

百鸟啾啾,晨曦初露。

武则天一觉醒来,醉意已经全消。

她穿衣起床,坐在镜前让丫环给她梳妆打扮。

正在
这时,宫女推门而入,欣喜地禀报:“万岁,上苑的百花
全开放了!”
武则天一听大喜,想想咋晚写出的诗,只不过是“酒后戏言”,没想到百花真的奉旨开放了。

她急忙走出皇宫,来到上苑。

举目一望,满园的桃花、李花、玉兰、海棠、芙蓉、丁香等全部怒放了,一丛丛,一簇族,绚丽多彩,争芳斗艳。

灿烂的朝霞映着花朵,皎洁的白雪衬着绿叶,随风摇曳,时俯时仰,婀娜多姿,妩媚动人。

这时,满
朝文武百官都纷纷跑来,观看稀罕。

武则天面对众卿,得意忘形,迈着大步朝一片光枝秃杈的牡丹走去。

她一看
花丛中唯有牡丹未放,一股怒火油然而升。

心想,这还了得!君言不从,我还如何临朝执政?况且对着这些文武
百官,岂不有失脸面?她越想越恼火,破口大骂:“大胆牡丹!竟敢如此放肆,抗旨不开。

放火焚烧,一株不留!”说罢,愤然而去。

武士们领旨后,马上点柴引火,扔入牡丹丛中。

霎时,浓烟滚滚,烈焰熊熊,只烧得牡丹噼噼啪啪乱响。

牡丹仙子看着一片牡丹将毁于一旦,禁不住滴滴泪垂,悲愤万分。

正当午时,大火燃尽,牡丹花圃化成一片焦灰。

内侍禀报武则天:启禀万岁,牡丹已焚烧成灰。

武则天怒气未消,恶恨恨地说:“连根铲除,贬出长安,扔到洛阳邙山,叫它断种绝代!”
武士们又马上挥起铁镢,把牡丹连根掘出,连夜装车送住洛阳,扔到了邙山岭上。

洛阳邙山上沟壑交错,偏僻凄凉,是有名的贫瘠之地。

武皇是想把牡丹扔到这儿让她饱受摧残,以解其心头之恨。

谁知牡丹来到这片贫瘠之地后,便又扎下了根。

来年春天,满山翠绿。

邙山的人很早就喜欢牡丹,家移种,户育植。

来城里人听说了,也纷纷跑来移栽。

牡丹
仙子看洛阳人这样喜爱牡丹,非常高兴。

一到谷雨,株株怒放,千姿百态。

观赏牡丹的人,扶老携幼,朝暮不断,人海花海,盛况非凡。

牡丹在洛阳繁植盛开了。

因为这种牡丹在武则天的烈火中骨焦心刚,矢志不移,人们赞它为“焦骨牡丹”。

众花仙也被牡丹不畏强权的风骨折服,纷纷尊称牡丹为“花王”。

洛阳牡丹与唐玄宗的故事
而另一位与牡丹有缘的唐代皇帝就是唐玄宗李隆基了,相传,唐玄宗李隆基有一次在后苑沉香亭畔,与杨贵妃一起观赏牡丹。

为记眼前美景遂召李白来赋诗,此时诗仙酒醉未醒,半梦半醒之间提笔作《清平调》三首。

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其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玄宗贵妃皆大喜赞叹,马上让李龟年谱成曲让梨园乐人演唱。

洛阳牡丹“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誉就更加广为人知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