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经济学研究范式分析

合集下载

空间计量经济学研究报告

空间计量经济学研究报告

空间计量经济学研究报告
空间计量经济学是应用空间分析方法和计量经济学工具来研究经济现象和问题的学科领域。

它旨在揭示空间关联和空间依赖关系对经济现象的影响,并探讨空间因素在经济决策中的作用。

本研究报告旨在综述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并结合具体案例来展示其实证研究成果。

首先,报告将介绍空间计量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如空间自相关、空间权重矩阵和空间面板数据等。

然后,报告将详细介绍常用的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如空间自回归模型、空间 Durbin 模型和空间面板模型等。


下来,报告将阐述空间计量经济学的实证研究方法,包括数据收集与处理、模型估计与检验等步骤。

最后,报告将引用一些典型的实证案例,展示空间计量经济学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城市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和环境经济学等。

通过本研究报告的阅读,读者将了解空间计量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并获得一些实证研究的启示。

空间计量经济学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和重要的政策意义,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报告希望为读者提供参考和指导,促进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研究和应用的进一步发展。

对空间经济计量学模型探究

对空间经济计量学模型探究

对空间经济计量学模型探究随着全球经济的日趋复杂和多变,经济学领域各种经济模型不断涌现。

而随着空间信息化的飞速发展,空间经济计量学模型也成为研究学者们关注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从什么是空间经济计量学模型、其发展历程、研究方法、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探究。

一、空间经济计量学模型简介空间经济计量学模型是指应用经济学和计量技术,对空间经济现象和特征进行研究的一种经济学模型。

它将空间分析和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相结合,以地理域为基础,研究空间经济现象,对经济市场、资源配置、环境和基础设施等进行分析。

二、空间经济计量学模型的发展历程空间经济计量学模型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初期。

当时,由于工业、农业、运输等方面的发展,地区之间的差异不断减少。

而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开始对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进行研究。

在这种情况下,空间经济计量学模型应运而生。

1962年,美国经济技术委员会(Economic Technical Committee)在其报告中首次提出了空间经济计量学模型的概念。

然而,当时该模型并未在学术界得到广泛应用。

1970年代,随着计量经济学和空间分析技术的发展,空间经济计量学模型逐渐成为经济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其中,1974年出版的“统计模拟法”一书是空间计量经济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在这本书中,作者提出了空间计量方法的核心思想,并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应用。

到了20世纪80年代,G. Anselin和L. Le Gallo等经济学家开发了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多种变形,如空间误差模型、地区误差模型、空间滞后模型等。

1990年代以来,随着GIS(地理信息系统)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空间经济计量学模型得以更好地应用于经济学分析。

三、空间经济计量学模型的研究方法空间经济计量学模型可以通过多种统计方法来进行研究,主要方法包括空间自相关性检验、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等。

(1)空间自相关性检验空间自相关性是指地理空间单元之间经济变量的相关程度。

对空间经济计量学模型研究

对空间经济计量学模型研究

对空间经济计量学模型研究空间经济计量学(Spatial Econometrics)是经济学中的一个分支领域,它研究了经济现象在空间维度上的相关性和影响。

空间经济计量学模型是用于衡量和分析经济现象的空间结构和空间效应的统计工具。

下面将介绍空间经济计量学模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空间经济计量学模型研究的核心思想是将空间上的相关性纳入到经济模型中。

在传统的计量经济学中,通常假设样本观测是独立同分布的,即观测之间没有相关性。

然而,现实中的经济现象往往存在空间相关性,即空间上相邻地区的经济现象可能相互影响。

因此,为了更准确地理解经济现象,空间经济计量学模型允许考虑空间邻近关系对经济现象的影响。

空间经济计量学模型通常基于空间自相关性(Spatial Autocorrelation)的概念,即地理上接近的经济现象之间存在相关性。

空间自相关性可以分为正相关和负相关两种。

正相关表示相邻地区经济现象之间的值趋于相似,即“物以类聚”;负相关表示相邻地区经济现象之间的值趋于相反,即“物恐相反”。

空间经济计量学模型的常见方法包括空间回归模型(Spatial Regression Model)和空间误差模型(Spatial Error Model)。

空间回归模型是传统的回归模型在空间上的扩展,它假设空间邻近关系可以通过引入空间权重矩阵来表示。

空间权重矩阵反映了地理上相邻观测之间的关系,它可以是二进制矩阵或基于距离的权重矩阵。

在空间回归模型中,除了传统的解释变量之外,还引入了空间滞后变量(Spatial Lag Variable),即引入了相邻地区因素的影响。

空间误差模型是另一种常见的空间经济计量学模型,它假设空间邻近关系可以通过引入空间误差项来表示。

空间误差项表示了除了传统误差项之外,还包含了相邻地区因素的影响。

空间误差模型的特点是对观测值和误差项进行同时建模,可以更准确地捕捉经济现象的空间相关性。

除了空间回归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空间经济计量学模型还包括其他的方法,如空间仪器变量法(Spatial Instrumental Variable)和空间矩阵误差模型(Spatial Matrix Error Model)。

对于空间经济理论的分析

对于空间经济理论的分析

对于空间经济理论的分析1产业集聚与产业转移:一个空间经济理论的分析框架(1)假设经济体由东部区域和中西部区域组成,每个区域分布着农业部门和制造业部门,每个区域在偏好、技术、开放度以及初始要素禀赋方面是均质的。

农业部门是完全竞争的,规模报酬不变;制造业部门是不完全竞争的,规模收益递增,产品具有多样性。

经济体中的劳动力为L=LA+LM,由农业劳动力和制造业劳动力组成,其中,LA为农业劳动力,LM制造业劳动力,适当选择单位可以得到LM=μ,LA=1-μ,μ为制造业劳动力份额。

w和ω分别为区域内制造业劳动者的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

(2)消费与生产①消费者行为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柯布-道格拉斯形式:u=MμA1-μ,其中,A为农业产品,M为制造业产品集合,μ是支付在制造业产品上的支付,即市场份额,01,则σ为制造业部门中不同制造业产品的替代系数,也是厂商的需求价格弹性。

由于空间成本或不同区域之间的交易成本的存在,1单位的制造业产品从r区域到达s区域,只有1/τ能到达s地,τ>1为区域之间的交易成本系数。

pMr表示制造业产品的离岸价格,则从r到s的到岸价格为pMrs=pMrτ.(3)暂时均衡如果农产品实行边际成本定价,不存在区际交易成本,各地区农产品价格相等,农业劳动力平均分配在两个区域,则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两个区域的暂时均衡可用一个方程组描述。

其中,下标为e表示东部区域,下标mw表示中西部区域。

各区域制造业劳动力的实际工资水平由制造业劳动份额、产品替代弹性、价格指数、区域之间的交易成本共同决定。

区域和部门之间平均真实工资差异导致的劳动力在区域和和部门之间流动。

(4)对称结构下的产业集聚长期均衡的中心问题是制造业部门劳动力LM在区域之间的空间分布。

LM=LeM+LmwM,其中LeM为东部区域的制造业部门劳动力数量,LmwM为中西部区域的制造业部门劳动力数量;东部区域制造业劳动力份额为λ=LeM/LM,其中0≤λ≤1。

经济学的方法论与研究范式

经济学的方法论与研究范式

经济学的方法论与研究范式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涉及到资源分配与利用、产出与收入、经济增长与发展等重要问题。

为了理解和解决这些问题,经济学家在研究中采用了不同的方法论和研究范式。

本文将探讨经济学的方法论以及常用的研究范式,并分析它们在实际研究中的应用。

一、经济学的方法论经济学的方法论是指研究者在进行经济学研究时所采用的一系列理论和方法。

其中,归纳法和演绎法是经济学中最常用的两种方法。

归纳法是从个别事实或具体案例出发,通过观察和实证,逐步总结出一般的规律和原理。

在经济学中,归纳法常常被运用于实证研究中,通过对各种真实数据的观察和分析,寻找经济规律。

演绎法是从已知的基本原理、规律或假设出发,通过逻辑推理得出结论。

在经济学中,演绎法通常运用于理论研究中,通过建立模型或构建理论框架,推导出经济现象的本质和内在联系。

除了归纳法和演绎法,经济学研究还常常采用比较法、历史法和实验法等其他方法。

比较法通过对不同国家、地区或群体的经济现象进行比较,寻找异同之处,从而得出结论。

历史法通过对历史事件和过程的研究,揭示经济现象的演变和发展规律。

实验法则是通过构建实验环境,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验证理论或检验政策效果。

二、常用的研究范式正统经济学范式是指应用传统的经济学思维和方法进行研究的范式。

它倾向于运用理性选择、均衡分析和市场假设等概念来研究经济问题。

正统经济学范式中运用最广泛的是新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增长理论。

新古典经济学强调个体的理性行为和资源的有限性,通过供求关系和效用理论来解释市场行为和价格形成。

新古典增长理论则着重分析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2. 行为经济学范式行为经济学范式强调个体的有限理性和行为偏差对经济决策的影响。

与正统经济学范式相比,它更加注重实证分析和实验研究,并结合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等学科的成果进行研究。

行为经济学范式中的典型代表是行为金融学和实验经济学。

行为金融学研究投资者的行为偏差和市场的非理性波动,实验经济学则通过构建实验环境,观察个体的经济行为,推断出人们的偏好和决策特点。

空间格局统计与空间经济分析

空间格局统计与空间经济分析

第六章 空间格局差异识别
• 空间格局差异识别(旨在确定两个空间格局在中心
性、展布范围、密集性与轴线等方面的总体差异)
• 空间格局差异分解(利用放大变换计算两个代表不
同空间格局的椭圆的空间差异性程度,然后通过算法 简化来鉴别椭圆各个特征对空间差异性的影响即差异 性效应)
• 空间格局差异识别实例-中国(平面、球面、网络
对象的空间格局进行多次随机试验,生成一系列空间 随机格局,然后依据空间格局在随机格局系列中的相 对位置判断它是否处于聚集状态,评估它的聚集水平


绝对空间聚集检验 足迹空间聚集检验 相对空间聚集检验 空间聚集计量(基于与均值椭圆相似性的聚集计量、
基于与均值椭圆、随机椭圆相似性的聚集计量)

相关研究
空间差异)

空间随机与空间聚集(完全、足迹、相对) 空间差异(绝对、足迹、相对:0偏离于完全空间、
足迹空间、相对空间)

状态表征(完全空间、足迹空间、相对空间3*2全
等、随机)

空间差异计量案例(美国大陆几何轮廓与美国大陆
人口的距离椭圆)

相关研究进展
第四章 空间格局概率与统计


空间格局概率(基于空间格局特征/相似性的概率) 空间随机格局变量的概率分布(基于距离椭圆的
第二章 空间格局的表征和计量

空间格局表征(一般表征+表征模型) 空间格局计量(计量方法:中心性指标、展布性指标、密
集型指标、方位指标、形状指标 + 计量尺度:顺序、比率、 间隔、分类)


案例 相关研究进展(空间表征+空间计量+经济学中的空间表征
与空间计量)

经济学方法论与研究范式的解析

经济学方法论与研究范式的解析

经济学方法论与研究范式的解析导言:经济学方法论与研究范式是经济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它对于经济学的发展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经济学方法论与研究范式进行解析,并探讨其在经济学理论和实践中的应用。

一、经济学方法论的概述在经济学研究中,方法论是指研究者在进行经济学研究时所运用的理论、方法和思维方式的总称。

经济学方法论主要包括实证主义、规范主义和历史主义等不同的研究方法和观点。

实证主义强调运用科学实证的方法,通过经验观察和实证分析来揭示经济现象的规律。

规范主义注重价值判断,强调运用规范性原则和价值标准来评价经济现象和政策。

历史主义认为经济现象具有历史发展过程,强调历史背景、文化和制度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不同的方法论对经济学研究的方式和结论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传统经济学方法论1. 马歇尔经济学方法论马歇尔经济学方法论强调运用归纳法进行经济学分析,通过对具体市场个体行为的观察和总结,来揭示市场运行的规律。

这一方法论注重运用均衡分析、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等工具,将经济学理论与实证研究相结合。

2. 瓦尔拉斯经济学方法论瓦尔拉斯经济学方法论强调运用数学模型进行经济学分析,通过建立供求模型和最优化模型等来研究经济问题。

这一方法论注重运用数理经济学方法,推导出一系列经济学原理和定理,对经济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现代经济学方法论的发展1. 新古典经济学方法论新古典经济学方法论强调运用边际分析的方法,关注个体的行为和选择。

这一方法论通过微观经济学理论的建立,构建了供求模型、效用函数和生产函数等经济学分析框架。

2. 行为经济学方法论行为经济学方法论强调运用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人们在经济决策中的行为模式和心理机制。

这一方法论突破了传统经济学中的理性经济人假设,运用实验经济学和行为实证研究方法,对经济行为和决策进行深入分析。

四、不同研究范式的应用1. 宏观经济学研究范式宏观经济学研究范式主要关注经济总体和基本经济变量的变化和相互关系。

空间经济学在经济学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空间经济学在经济学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空间经济学在经济学发展中的作用研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各国经济发展之间的紧密联系越来越明显。

而随之而来的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这也促进了空间经济学的发展。

空间经济学是以地理空间为研究对象,尤其是区域经济和城市经济为主要研究领域的经济学分支。

本文将就空间经济学在经济学发展中的作用进行研究。

一、经济发展中的地域差异在各国和地区的经济发展中,地域差异一直是不可避免的。

有些地区具有独特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适宜于某些产业的发展,而有些地区则相反。

此外,政府的政策也可能导致区域之间的差异,例如税收政策、财政政策、区域协调政策等等。

而在这种背景下,如何解决地域发展的不平衡问题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二、空间经济学的涵盖领域空间经济学是解决地域不平衡问题的重要学科,其涵盖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将地理数据与非地理数据相结合的技术,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地理信息。

在经济学中,GIS主要用于分析不同地区的经济特点和资源配置,从而找到经济发展的最优路径。

2、商业地产商业地产是与商业活动直接相关的地产,主要包括购物中心、办公楼、酒店、医院等。

空间经济学通过对商业地产的研究,可以分析某一地区的商业发展水平、人口流动情况等信息,从而为商业地产的投资提供科学依据。

3、城市经济学城市经济学研究的是城市内部各种经济活动的相互作用,以及城市间的经济联系。

这对于制定城市发展规划、优化城市产业结构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4、区域经济学区域经济学是研究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差异和发展趋势的学科。

空间经济学在此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深度分析某一地区的产业结构、人口构成、市场规模等方面。

三、空间经济学在经济学发展中的作用空间经济学的兴起和发展,对经济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首先,空间经济学的研究成果为区域经济合作提供了理论和经验基础。

由此可以扩大市场,充分发挥各地资源优势,促进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

空间计量经济学分析

空间计量经济学分析

环境政策对空气质量的空间影响评估
政策梳理
梳理相关环境政策,如排放标准、 环保税等。
模型建立
采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如空间回 归模型、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等,评估 环境政策对空气质量的空间影响。
结果解读
根据模型结果,解读环境政策对 空气质量的空间影响程度和作用 机制。
数据收集
收集各地区的空气质量数据,如 PM2.5、PM10等。
它结合了传统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和地 理空间分析的技术,以揭示空间因素 对经济行为和结果的影响。
空间计量经济学的重要性
揭示空间因素对经济行为和结果的影响
空间计量经济学能够揭示地理位置、邻近地区和区域发展等因素对经济行为和结果的影响,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经济现 象和预测未来趋势。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通过对区域经济发展中空间因素的深入分析,空间计量经济学可以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促进区域经济 的均衡和可持续发展。
都受到相邻区域观测值的影响,而局部性空间依赖则是指只有某些特定区域的观测值受到相邻区域观测值的影 响。 • 空间依赖性的存在会影响到模型的估计结果,因此在进行空间计量经济学分析时需要考虑空间依赖性的影响。
空间异质性
在空间计量经济学中,空间异质性可以通过引 入随机效应模型或固定效应模型来处理。
在进行空间计量经济学分析时,需要考虑空间异质性 的影响,以便更准确地估计模型参数。
推动学科交叉融合
空间计量经济学融合了经济学、地理学、统计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有助于推动相关学科的交叉 融合和创新发展。
空间计量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20世纪70年代
01
空间计量经济学初步形成,主要研究领域为区域科学和经济地
理学。
20世纪80年代

对空间经济计量学模型研究

对空间经济计量学模型研究

究》2023-10-29contents •空间经济计量学模型研究概述•空间经济计量学模型理论基础•空间经济计量学模型的构建与分析•空间经济计量学模型与其他模型的比较研究•空间经济计量学模型的实例应用研究•总结与展望目录01空间经济计量学模型研究概述空间经济计量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专门研究空间分布和空间依赖性,对于理解经济现象和制定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空间经济计量学的发展通过对空间经济计量学模型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和空间依赖性,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意义研究背景与意义本研究主要探讨了空间经济计量学模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模型的建立、估计和检验等。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文献综述、实证分析和模拟实验等方法,对空间经济计量学模型进行了深入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内容与方法VS研究目的通过对空间经济计量学模型的研究,旨在深入探讨空间经济现象的本质和规律,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经济政策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研究目标本研究旨在建立完善的空间经济计量学模型体系,实现对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和空间依赖性的准确描述和预测,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目的与目标02空间经济计量学模型理论基础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概念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用于描述空间经济现象和预测空间经济发展趋势的数学模型。

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的特点考虑了空间因素,能够更好地解释经济现象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关系。

研究空间经济现象和规律的科学,为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提供了理论基础。

传统计量经济学理论传统的计量经济学理论和方法为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参考。

空间经济学理论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的理论基础VS03经济发展预测用于预测未来经济发展趋势和变化,为政府和企业制定经济发展计划提供支持。

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应用范围01城市规划用于研究城市内部经济活动分布和空间结构的关系,为城市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02区域经济研究用于研究区域内部经济活动分布和空间结构的关系,为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经济学家的方法论与研究范式

经济学家的方法论与研究范式

经济学家的方法论与研究范式在经济学领域,经济学家们应用特定的方法论和研究范式来进行经济现象的研究和解释。

这些方法论和范式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更是经济学家在研究中的指导原则和思维模式。

本文将介绍几种经济学家常用的方法论和研究范式,并探讨它们的应用和优势。

一、微观经济学方法论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经济行为和市场机制的学科,其方法论主要包括洞察力法、假设检验法和实证分析法。

洞察力法是微观经济学中最基本的方法,它通过观察和理性推断来揭示经济行为背后的动机和逻辑。

假设检验法则通过建立经济模型和实证数据的对比,验证理论模型的可靠性和适用性。

实证分析法是基于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的方法,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寻找经济现象之间的相关性和因果关系。

二、宏观经济学方法论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体经济运行和政策调控的学科,其方法论主要包括总量观察法、模型分析法和计量经济学方法。

总量观察法通过对整体经济现象的观察和把握,从宏观层面解释经济波动和走势。

模型分析法则通过建立宏观经济模型,定量分析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和影响,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计量经济学方法则是通过收集和处理大规模的经济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计量测度,以验证和支持经济理论。

三、实证经济学方法论实证经济学是以数据和实证的研究方法为基础,推动经济学发展的重要领域。

实证经济学方法论主要包括实验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

实验经济学通过设计和进行经济实验,验证经济理论和模型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计量经济学则利用数学和统计工具,将经济理论转化为可量化的数学模型,以量化分析来研究经济现象。

应用经济学则将经济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为政策制定和经济管理提供支持和指导。

四、制度经济学研究范式制度经济学是研究经济制度对经济行为和经济发展的影响的学科,其研究范式主要包括契约理论和制度分析。

契约理论研究经济主体之间的契约关系,以及契约在经济交易中的作用和影响。

制度分析则关注经济制度在经济发展和变革中的作用和影响,通过对制度的解构和解释,揭示经济行为和制度之间的相互关系。

基于内生化视阈的空间经济学范式逻辑

基于内生化视阈的空间经济学范式逻辑

Spatial Economics Paradigm Logic on the Basis of
Endogenous Perspective
作者: 孙浩进
作者机构: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150018
出版物刊名: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页码: 64-71页
年卷期: 2015年 第4期
主题词: 空间经济学;空间经济学研究范式;外生因素;内生因素;自组织
摘要:西方主流经济学一直缺乏空间维度,空间因素分析也被忽略。

而在西方关于空间的经济学理论中,空间因素长期以来一直都被置于工具理性下的外生化分析之中,空间本身是静态不变的,只是被依靠亦或利用的工具。

但是,空间并不是仅有外生维度,而亦有其内生化逻辑,以其自身结构的变化而参与、影响和决定经济增长,该逻辑主要由空间结构演化的非对称效应、自组织效应、外部性效应三个方面构成,即空间经济学范式的内生逻辑是基于动态演化视阈中的空间,这是空间经济学内生化范式构建的理论基础。

这一范式必然要经历一个不断累积的渐进过程,才能突破阻力实现范式更替。

空间的内生化研究范式在逻辑基本明确的前提下,未来应选择更为适合的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进一步实现范式的机理与方法的融合。

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范式

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范式

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范式新经济地理学是一门研究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分布和相互联系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经济地理现象的发生和影响因素,以及经济活动对地区发展和城市竞争力的影响。

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范式包括空间结构、地区差异和地方发展等方面。

新经济地理学关注的一个重要范式是空间结构。

空间结构指的是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上的布局和分布。

根据新经济地理学的观点,地理空间上的经济活动呈现出一种集聚的趋势,即经济活动更倾向于集中在特定的地区或城市。

这种集聚现象可以通过空间集聚指数等指标来衡量。

空间结构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不同地区的经济特点和地区之间的联系,为区域发展和区域政策制定提供理论支持。

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范式还包括地区差异。

地区差异指的是不同地区在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和经济绩效等方面的差异。

新经济地理学通过研究地区差异,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一些地区相对较发达,而另一些地区相对较落后,并从经济地理的角度提出政策建议。

地区差异的研究还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从而更好地利用和优化资源配置。

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范式还关注地方发展。

地方发展指的是特定地方或城市的经济发展和改善生活质量的过程。

新经济地理学通过研究地方发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城市竞争力的形成机制,以及如何通过创新、产业升级和城市规划等手段促进地方发展。

地方发展的研究可以为地方政府提供决策支持,推动经济增长和改善居民生活水平。

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范式包括空间结构、地区差异和地方发展等方面。

通过研究这些范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和相互联系,为区域发展和城市竞争力提供理论基础和政策建议。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这些范式,提出更加完善的理论模型和实证研究方法,为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空间计量经济学分析共72页文档

空间计量经济学分析共72页文档
33、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 就永远 只能是 死水一 潭。 34、当你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 ,睁大 眼睛, 千万别 眨眼!你会看到 世界由 清晰变 模糊的 全过程 ,心会 在你泪 水落下 的那一 刻变得 清澈明 晰。盐 。注定 要融化 的,也 许是用 眼泪的 方式。
35、不要以为自己成功一次就可以了 ,也不 要以为 过去的 光荣可 以被永 远肯定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空间计量经济学分析
31、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 穿。(名 言网) 32、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 的牢骚 ,这是 羊群中 的瘟疫 ,我不 能被它 传染。 我要尽 量避免 绝望, 辛勤耕 耘,忍 受苦楚 。我一 试再试 ,争取 每天的 成功, 避免以 失败收 常在别 人停滞 不前时 ,我继 续拼搏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

空间计量经济学的分析

空间计量经济学的分析

空间计量经济学的分析空间计量经济学分析空间依赖、空间异质性传统的统计理论是⼀种建⽴在独⽴观测值假定基础上的理论。

然⽽,在现实世界中,特别是遇到空间数据问题时,独⽴观测值在现实⽣活中并不是普遍存在的(Getis, 1997)。

对于具有地理空间属性的数据,⼀般认为离的近的变量之间⽐在空间上离的远的变量之间具有更加密切的关系(Anselin & Getis,1992)。

正如著名的Tobler地理学第⼀定律所说:“任何事物之间均相关,⽽离的较近事物总⽐离的较远的事物相关性要⾼。

”(Tobler,1979)地区之间的经济地理⾏为之间⼀般都存在⼀定程度的Spatial Interaction,Spatial Effects):SpatialDependence and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般⽽⾔,分析中涉及的空间单元越⼩,离的近的单元越有可能在空间上密切关联(Anselin & Getis,1992)。

然⽽,在现实的经济地理研究中,许多涉及地理空间的数据,由于普遍忽视空间依赖性,其统计与计量分析的结果值得进⼀步深⼊探究(Anselin & Griffin, 1988)。

可喜的是,对于这种地理与经济现象中常常表现出的空间效应(特征)问题的识别估计,空间计量经济学提供了⼀系列有效的理论和实证分析⽅法。

⼀般⽽⾔,在经济研究中出现不恰当的模型识别和设定所忽略的空间效应主要有两个来源(Anselin,1988):空间依赖性(Spatial Dependence)和空间异质性(Spatial Heterogeneity)。

空间依赖性空间依赖性(也叫空间⾃相关性)是空间效应识别的第⼀个来源,它产⽣于空间组织观测单元之间缺乏依赖性的考察(Cliff & Ord, 1973)。

Anselin & Rey(1991)区别了真实(Substantial)空间依赖性和⼲扰(Nuisance)空间依赖性的不同。

经济学的理论范式和分析方法

经济学的理论范式和分析方法

经济学的理论范式和分析方法【摘要】本文通过对经济学的理论范式和分析方法进行深入探讨,从引言部分对研究目的和意义进行了介绍。

在分析了经济学理论范式的演变,主流经济学理论范式的特点,并介绍了实证分析方法、数理经济学方法和计量经济学方法的应用情况。

结论部分对文章进行了总结回顾,展望了未来发展的趋势,并提出了研究展望。

通过这篇文章可以更好地了解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历程和分析方法的应用情况,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关键词】经济学,理论范式,分析方法,演变,主流经济学,实证分析,数理经济学,计量经济学,总结,展望,研究展望1. 引言1.1 引言概述经济学作为社会科学的重要分支,研究的对象是人类社会中的经济活动。

经济学的理论范式和分析方法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对于揭示经济规律、指导经济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学科研究的深入,经济学理论范式经历了不断的演变和发展。

从古典经济学到新古典经济学,再到现代经济学,每一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主流经济学理论范式包括货币主义、凯恩斯主义、新古典经济学等,每种理论范式都对经济现象有不同的解释和分析。

在实证分析方法方面,数理经济学方法和计量经济学方法是经济学研究中常用的工具。

数理经济学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分析经济问题,提供了理论分析的框架;而计量经济学方法则通过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分析,验证经济理论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对经济学的理论范式和分析方法进行梳理和总结,旨在深入探讨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为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方法指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经济学的理论范式和分析方法,通过回顾和分析其演变过程,了解主流经济学理论范式的核心思想和方法论,从而为实证分析方法、数理经济学方法和计量经济学方法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导。

通过本研究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其对实践和政策的影响,为未来经济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推动经济学领域的创新和进步。

略论两个空间经济研究范式

略论两个空间经济研究范式

地 理背景 下的财富 增长问 � 题 以 杜 能 (V 济研 究 更是 彰 显出 其 理论 意 义与 实 际 应用 价 值
T C L
,1 826), 韦 伯 ,沃 尔 特 克 里 斯 泰 勒 ( W
� ,1 93 3 ) 与 奥古 斯 特 罗 西 基( A 这一 " 经济 学 最后 的 前沿 " 从 经 济学 的 角 度来 ,1 等为代� 表的 德国古 典区 位学 派对 经济 看, 空间 经 济的 研 究大 致 有两 个 思 路 93 9) 马 歇尔 着新 经 济地 理 的思 路 ,这 一思 路 主 要通 过 市 场关 联 的形 式 化 处 理 对 城 市 经 济 与 区 域 经 济 进 行 理 其 二 是马 歇 尔外 部 性 研究 思 路 , 马歇 尔 用知 识 溢出 ,专 业 化服 务 等 外部 性 来 分析 重从知 识溢出 ,人力 资本 外部 性, 企业 以及 劳动 集 聚外部 性等全 面阐 释空 间集 聚的 机理 , 并 对此进 而且 有迹 象表 明,近 年来 ,
2 00 6 年第 1 期 总第 2 期
� � 经济研究导刊 N . 1 2 006
� � � � � � E C ON OM IC RE S E A RC H G UID E S N . 2
经 济理 论
略论两个空间经济研究范式
柴志贤
(浙江财经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 12 )

要 自新经济地理革命以来 �空间经济日益受到主流经济学界的重视 � 他们的研究思路可以分为互补的新
二 �新经济地理范 式
新经 济地 理整 个框 架基 本上 是建 立 在几 个基 本假设之 上的� 这些假设 可以分 为两个层 次�外围 假设与内核 假设� 外 围假设主要 有两个� 一是企业 层次 上的 递增 报酬 � 若 不考 虑自 然资 源 禀赋 的差 异,如果 没有递增 报酬,不 考虑整个 经济将 会是"后 院式 资 本主 义 (B

空间经济学研究范式分析

空间经济学研究范式分析

空间经济学研究范式分析
邹璇
【期刊名称】《西部论坛》
【年(卷),期】2011(000)004
【摘要】目前空间经济学正处在群雄纷起时期,研究角度不同、形式千差万别,以至于学者们难以在研究方法上达成共识,给初学者带来很大困惑,不利于学科研究的深入推进和推广.本文意在简化前期文献繁杂的理论推导过程,从中抽出一些能为学者们共同接受的假说、理论、准则和方法,规范其研究方法,促使其广泛深入地融入主流经济学.空间经济学基本研究范式是:设定收益递增和初始区域对称等前提,基于效用最大化和收益最大化原则,遵循产品多样化理论和垄断竞争理论,在D-S框架下运用“冰山”技术分析要素、产业和贸易的空间动态演化过程.空间经济学研究范式可向有空间维度的传统经济学、空间实证经济学、空间福利经济学三个方向拓展.【总页数】6页(P1-6)
【作者】邹璇
【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经济贸易学院,重庆400067【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061.5
【相关文献】
1.“适当论”作为法经济学研究范式的可行性分析 [J], 关越
2.制度经济学研究范式之整体框架思维:主要内容和现实分析 [J], 朱富强
3.空间经济学研究范式分析 [J], 邹璇
4.城市双修导向下滨水空间更新发展与范式转变:苏州河与埃姆歇河的分析与启示[J], 王敏; 叶沁妍; 汪洁琼
5."提示-目标"视觉实验范式分析枕叶梗死偏盲患者的视觉空间注意障碍研究 [J], 郑宗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间经济学研究范式分析邹璇【摘要】目前空间经济学正处在群雄纷起时期,研究角度不同、形式千差万别,以至于学者们难以在研究方法上达成共识,给初学者带来很大困惑,不利于学科研究的深入推进和推广。

本文意在简化前期文献繁杂的理论推导过程,从中抽出一些能为学者们共同接受的假说、理论、准则和方法,规范其研究方法,促使其广泛深入地融入主流经济学。

空间经济学基本研究范式是:设定收益递增和初始区域对称等前提,基于效用最大化和收益最大化原则,遵循产品多样化理论和垄断竞争理论,在D-S框架下运用“冰山”技术分析要素、产业和贸易的空间动态演化过程。

空间经济学研究范式可向有空间維度的传统经济学、空间实证经济学、空间福利经济学三个方向拓展。

【关键词】空间经济学;主流经济学;研究范式;空间维度;传统经济学;空间实证经济学;空间福利经济学;核心—边缘模式;D-S分析框架空间经济学是20世纪90年代末诞生的一门新兴经济学科,主要解释地理空间中经济活动的集聚、扩散现象,揭示资源空间优化配置机制和探索经济活动的区位选择机制。

事实上,体现空间维度的经济学思想——区位理论创立已久(1826年),遗憾的是其一直没能成功地被纳入主流经济学。

目前空间经济学研究大有改造和提升传统的无空间维度经济学之势。

尽管之前空间经济学家克鲁格曼、藤田、维尔布斯、鲍德温等从不同侧面构建了一些精巧的空间经济学模型,然而这些模型个性有余、共性不足,以至于空间经济学至今没有形成具有共识性的假说、理论、准则和方法,也就是说没有自己的研究范式。

这显然不利于空间经济学的深入拓展和推广。

为了广泛、深入地把空间经济学推向主流经济学,空间经济学必须把个性化的研究模型规范化,形成具有共识性的研究范式。

而且其研究范式必须与传统主流经济学的研究范式兼容,否则难以实现拓展和推广的目的。

下文将对此作出尝试。

一、空间经济学思想渊源及研究范式演进最早的空间经济思想要追溯到传统的古典区位理论——农业区位论和工业区位论。

1826年德国农业学家杜能撰写了“The Isolated Republic”,其中明确提出了农业区位理论,其研究范式是孤立经济体系下的农业产出最大化区位选择。

大约在农业区位理论提出83年之后,空间经济思想从农业生产领域延伸到工业生产领域,也是德国的一位工业学家韦伯于1909年撰写了著名的“Industrial Location Theory”,其研究范式是从概念到工业区位选择原理,再到工业区划规则。

这种研究范式促使空间思想在经济学领域占据了重要地位。

使空间经济思想得到较大发展的是新古典区位范式的形成,其代表人物是克里斯塔勒和勒施。

前者于1933年著述了“Central Place in Southern Germany”,提出了中心地研究范式;后者于1939年著述了“Th e Economics of Location”,首次把一般均衡研究范式引入空间分析。

其实当时的贸易专家俄林也在思考如何将区位理论引入贸易分析,希望形成区位理论与贸易理论相结合的研究范式。

俄林于1933著述了“Interre-gional and International Trade”,提出了要素禀赋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理论是一个“多边市场理论”,多边市场必然涉及区位选择,因此区位理论比国际贸易理论更为广泛,贸易理论的一大部分可以看作是区位理论的一小部分(俄林,1966)。

显然俄林把空间成功地引入了贸易领域,建立了有空间维度的贸易研究范式。

首次试图建立空间经济分析范式的是艾萨德。

他于1956年将杜能、韦伯、克里斯塔勒、勒施等人的区位选择理论整合为一个易于操作的分析框架,著述了“Locat ion and Spacc Eeonomy”。

在艾萨德的研究范式下,区位选择仅仅是厂商对运输成本与生产成本的权衡——两者之间存在替代关系。

这种有意将空间问题带入经济理论核心的想法,是对空间经济研究范式的开创性思考。

遗憾的是,艾萨德没有建立空间经济分析范式,没有完成自己的心愿,但他开创了一个折中的应用领域——区域科学。

然而,将空间问题引入经济理论并没有因艾萨德的不如意而停止。

比如,阿朗索将区位理论引入城市经济,深入研究城市形成机制,他用“通勤者”替代农民,用中央商业区替代城市,于1964年著述了“Lo-cation and Land Use”,建立了一个比杜能的区位理论更令人满意的单中心城市形成理论,成功地建立了具有空间维度的城市经济学研究范式。

真正把空间成功嵌入传统主流经济学理论、创建与主流经济学研究范式对接的第一个空间经济学研究范式的是克鲁格曼。

他以规模报酬递增为前提,把空间嵌入到垄断竞争厂商理论中,规范化核心-边缘模型,于1991年发表“Increasing Return and Geography of Economics”一文,该文成为空间经济学开山之作。

值得一提的是,克鲁格曼的这篇空间经济学开山之作,是完全基于1977年迪克西特和斯蒂格利茨在《美国经济评论》上发表的“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and Optimum Product Diversity”一文中的精巧和独到的D-S分析框架的。

正是克鲁格曼巧妙地运用了D-S分析框架,才真正打开了空间经济学的研究大门。

当然,克鲁格曼的核心-边缘模型不是空间经济学的全部,只是众多空间经济学模型的基础。

目前空间经济学已经拥有了11大基本模型:(1)核心-边缘模型(CP),旧自由资本模型(FC),(3)自由企业家模型(FE),(4)资本创造模(CC),(5)全域溢出模型(GS),(6)局部溢出模型(LS),(7)中心-外围垂直联系模型(CPVL),(8)自由资本垂直联系模型(VCVL),(9)自由企业家垂直联系模型(FEV),(10)线性自由资本模型(LFC),(11)线性自由企业家模型(LFE)。

正是这11大基本模型构成了空间经济学的主体分析框架。

可喜的是,这11大空间经济学基本模型都具有与传统主流经济学相对接的共同研究基础。

二、空间经济学的基本研究范式既然研究范式是研究过程中提出的假说、理论、准则和方法的总和(库恩,1970),那么逐一分析这个总和中的各个部分,可能更易于找到不同空间经济学模型中的共性因素,从而形成更为规范的空间经济学研究范式。

1.假设前提空间经济学模型的基本假设包括:(1)两个区域、两个部门、两种要素,(2)规模收益递增,(3)初始区域具有对称性。

假设(1)中,两个区域,不妨称之为北部与南部;两个部门,即传统的农业部门和现代工业部门;两种生产要素,即可流动的生产要素(工业劳动力)和不可流动生产要素(农业劳动力)。

最初的空间经济学模型没有包括资本,认为不同产品是只通过劳动的投入而生产出来的。

但后来的模型中开始包括了资本,有的模型还讨论了技术的溢出问题。

空间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对称空间,即不存在外生差异的两个区域,经济活动空间分布的差异是经济系统的内生力量所导致的。

2.理论基础就像传统经济学研究一样,空间经济学研究需要基于一定的理论基础。

其最基本的理论基础是垄断竞争思想、产品多样性偏好和收益递增理论、核心-边缘理论。

(1)垄断竞争思想。

与新古典的规模收益递减(不变)和完全竞争不同,空间经济学以规模收益递增和垄断竞争为主要的理论基础。

(2)多样性偏好和规模报酬递增理论。

最终消费品的生产者对中间投入品的多样性偏好决定了中间投入品生产者的规模收益递增性(艾瑟尔,1982)。

(3)克鲁格曼的核心—边缘理论。

克鲁格曼(1991)把空间概念引入迪克希特—斯蒂格利兹的垄断竞争一般均衡分析框架中,完成了空间经济学的开山模型——C-P模型,简称CP模型。

3.行为准則空间经济学与传统主流经济学对接的基本研究范式是收益最大化原则和效用最大化原理。

(1)收益最大化原则。

作为生产要素的劳动力,总会试图找到收入最大化的空间从事生产;同样作为生产要素的资本,总是寻找资本回报率最大化的空间着手投资,因此作为生产要素的劳动力和资本必须遵循收益最大化原理。

(2)效用最大化原理。

劳动力具有双重身份——生产要素的主体和消费主体。

作为消费主体的劳动者,除了追求收益最大化空间外,还要寻找效用最大化(满足程度更高)的空间定居生活。

因此在空间经济学建模过程中也必须遵循效用最大化原理。

显然收益最大化原则和效用最大化原理是传统主流经济学的基本研究范式,这就使空间经济学研究范式直接对接了传统主流经济学研究范式。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劳动力和资本的空间流动受到区际壁垒的影响,并不一定是完全流动的。

即劳动力和资本的区际流动程度受到区际壁垒程度的影响,区际壁垒越低,劳动力和资本的区际流动量就越大,在规模报酬递增情形下,劳动力和资本的空间集聚程度也越高。

因此,交易成本最小化也是空间经济学的基本研究范式。

4.建模技巧空间经济学建模技巧可以归于四个方面:D-S框架、冰山技术、动态演化和计算机模拟。

空间经济学建模过程就是巧妙地有机组合这四个方面。

(1)D-S框架。

虽然早在1933年张伯伦就提出了垄断竞争思想(张伯伦,1933,1950),但是将垄断竞争思想、规模报酬递增及一般均衡建模技术结合在一起的,却始于1977年迪克希特和斯蒂格利兹的分析。

正是他们的工作构建了D-S分析框架,也正是D-S框架便利了空间经济学建模,空间经济学中的区域模型就是D-S框架的翻版。

(2)“冰山”技术。

萨缪尔森(1952)提出,可以把贸易中的运输成本设想成货物在运输途中像冰一样产生“融化”,最终到达目的地的只有一部分,而“融化”的那一部分便是运输成本。

这种思考成本的方法称为“冰山”技术,空间经济学中所考虑的运输成本都是采用该方式。

(3)动态演化。

空间经济的“演化”,指的是经济究竟是如何从一些(或许多)可能的地理结构中演进到客观存在的地理结构(均衡结构),最终的均衡地理结构可能是对称结构,也可能是核心—边缘结构。

(4)计算机动态模拟。

克鲁格曼等人建立的所有空间经济学模型,都是借助于数值方法来解决的。

现实中,空间经济学家发现,即便是最简单的空间模型,单纯运用解析法描述其特征都是不可能的,想给那些均衡方程组找到一个解析解非常困难。

那么,如果用数值方法,就肯定离不开计算机动态模拟。

5.基本范式(1)区域研究范式。

最典型的区域研究范式是核心—边缘(C-P)模型,此外还有垂直联系模型、自由资本模型、局域模型和全域模型等。

C-P模型考虑的是一个只有农业和制造业两个部门的经济,农业是完全竞争的,生产单一的同质产品,而制造业部门是垄断竞争的,供给大量的差异化产品,具有收益递增的特征;两个部门分别仅使用一种资源——劳动力;农业雇佣劳动力要素不可流动,而制造业工人可以自由流动;农产品无运输成本,而制造品则存在“冰山成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