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缸间隙密封流场下支承环的流固耦合分析(十一)

合集下载

流固耦合现象的力学分析

流固耦合现象的力学分析

流固耦合现象的力学分析流固耦合现象是指在流体与固体互相作用下产生的力学现象。

它在许多实际问题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例如河流冲刷、风力发电机叶片受到的风压力、飞机机翼与空气的相互作用等。

在物理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定律来分析流固耦合现象,并通过实验来验证我们的理论。

首先,流固耦合现象的分析离不开连续介质力学定律。

连续介质力学是物质运动的宏观力学理论,它假设物质是连续的,并考虑了宏观尺度上的平均效应。

其中最基本的定律是质量守恒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指出,在任何物理过程中,质量是守恒的。

具体到流固耦合现象中,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这一定律。

例如,我们可以设计一个容器,将含有某种流体的管道与固体结构相连接。

通过流体在管道中的流动,我们可以测量流体的质量,并与实验前后的质量进行比较。

如果质量守恒定律正确,那么我们应该得到相同的结果。

动量守恒定律则描述了物体上力的作用和物体运动之间的关系。

在流固耦合现象中,我们需要考虑流体和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建立一个闭合系统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设计一个装置,其中一个部分是由流体构成的,另一个部分是由固体构成的。

通过观察流体和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我们可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是否成立。

除了连续介质力学定律,流固耦合现象的分析还需要考虑流体力学和固体力学的相关定律。

在流体力学中,纳维-斯托克斯方程是最基本的定律之一。

该方程描述了流体在不同条件下的运动。

我们可以通过使用带有适当边界条件的纳维-斯托克斯方程来分析流固耦合现象。

例如,我们可以考虑一个水流经过一个固体结构的情况。

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观察水流的流速和固体结构上的压力分布,并将这些观察结果与纳维-斯托克斯方程的解进行比较,以验证该定律的准确性。

在固体力学中,弹性力学定律是重要的分析工具。

弹性力学定律描述了固体在受到外力作用下的变形行为。

对于流固耦合现象,我们需要考虑固体结构受到流体力作用引起的变形。

液力变矩器流体-固体耦合压力脉动分析

液力变矩器流体-固体耦合压力脉动分析

液力变矩器流体-固体耦合压力脉动分析闫清东;刘博深;魏巍【摘要】在冲焊型高功率密度液力变矩器的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在油液非定常流动下叶片所受压力载荷脉动,以及在载荷脉动激励下结构的振动响应.采用基于动网格的流体-固体耦合方法,沿叶片入口至出口方向设定监测点,分析对应位置压力载荷脉动与叶轮振动时域特性,对载荷脉动进行频率转换并对叶轮模态进行频域分析.分析表明:涡轮叶片所受压力载荷脉动幅值最大处位于叶片入口与外环连接处;压力载荷脉动与叶片振动的幅值沿叶片入口到出口逐渐减弱,且随着速比升高载荷脉动幅值与叶片振动响应明显减弱;涡轮脉动峰值频率在叶轮第2阶与第3阶模态之间,随速比升高,压力载荷脉动频域幅值明显减弱.【期刊名称】《兵工学报》【年(卷),期】2016(037)004【总页数】7页(P577-583)【关键词】兵器科学与技术;液力变矩器;流体-固体耦合;压力脉动;结构振动【作者】闫清东;刘博深;魏巍【作者单位】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北京100081;北京理工大学车辆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北京100081;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北京100081;北京理工大学车辆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H137.332液力变矩器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传动的液力元件,其叶轮内部流场压力脉动是引起叶轮工作不稳定的主要原因之一。

变矩器内流动复杂,尤其是在起动工况时泵轮、涡轮较大的转速差引起的非定常流动现象较为明显。

王玉川等[1]采用基于RNG和滑移网格的方法对不同工况下离心泵进行瞬态流场分析,分析了叶片压力脉动主频与叶轮转频的关系,认为叶轮出口处附近随时间变化的漩涡是内部流动不均匀的主要原因,这使得压力脉动强度增大。

田辉等[2]分析了单级单吸蜗壳式离心泵的叶轮蜗壳的非定常流动特性,认为蜗壳的几何不对称影响了动静干涉作用在泵内部的传播。

固流耦合模态

固流耦合模态

固流耦合模态
固流耦合模态是指结合了固体力学和流体力学的模态分析方法。

它可
以模拟流固耦合系统中的振动和波动现象,可以广泛应用于制造、力学、机械等领域。

固流耦合模态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将流体、结构和流体-结构相互作用的数学模型组合起来进行计算。

这种方法可以识别流体对结构的振
动响应产生的影响。

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高可靠性。

固流耦合模态分析考虑了结构和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更加准确及可靠。

2.高灵敏度和精度。

固流耦合模态分析考虑了流体质量和结构刚性等变量的影响,还考虑了流固相互作用,具有高灵敏度和精度。

3.多领域交叉应用。

固流耦合模态分析方法可应用于制造、机械、航空、水文、机电等多个领域,是一种交叉应用广泛的分析方法。

特别是在
气动声、地震、风力以及流体介质中的振动分析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4.使用方便。

与其他分析方法相比,固流耦合模态分析方法的使用越来越方便,其软件和算法也越加完善,有助于提升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固流耦合模态分析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在制造业领域,可以用来分
析枪口、叶轮、飞机翼等各种结构件的振动和波动问题。

在机械领域,可以用来分析钢铁设备、风机、汽车等的振动噪声问题。

在航空领域,可以用来分析飞机机翼的振动、噪声等问题。

在水文领域,可以用来
分析谷物筒仓等农业设备的振动噪声问题。

总的来说,固流耦合模态分析方法凭借其精确度高、应用广泛的优点,在工程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因此,未来固流耦合模态分析方法将
在制造、力学、机械等领域的精细化发展方面更为得到发展。

基于ANSYS Workbench的液压管道流固耦合振动分析

基于ANSYS Workbench的液压管道流固耦合振动分析

基于ANSYS Workbench的液压管道流固耦合振动分析夏永胜;张成龙【摘要】以噪声试验台液压系统的折弯式管道为例,采用ANSYS Workbench进行有限元联合仿真,研究了流固耦合作用对管道振动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流固耦合是引发管道振动的重要原因,在双向流固耦合作用下,管道的固有频率会明显降低.通过在合适位置增加卡箍约束管道,可以在不改变管系主要特征和管道结构的基础上,降低液压管道的流固耦合振动,最终实现减小管道的振动及降低噪声的目的.【期刊名称】《流体传动与控制》【年(卷),期】2017(000)003【总页数】5页(P38-41,57)【关键词】流固耦合;液压管道;ANSYS Workbench;振动【作者】夏永胜;张成龙【作者单位】合肥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安徽合肥230009;合肥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安徽合肥230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H137汽车驱动桥中的主减速器要求工作平稳、无噪声,对主减速器进行噪声检测是保证产品性能的重要手段,实现这项工作的检验装备是噪声检测试验台。

在用噪声试验台进行主减的噪声检测时,试验台本身的振动及噪声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这样测量的数据才能满足要求。

液压系统管道的振动会导致噪声污染,进而影响噪音试验台的整体性能。

因此液压管道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布置,并且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以此来减小液压管道的振动。

压力管道内流体的流动会诱发管道振动,而管道的振动又会影响流体的运动状态,即压力管道系统中存在流体与管道结构之间的耦合振动[1]。

较强的流固耦合作用会造成液压系统中管道的振动和噪声污染,可以说液压管道中元件与液压油的流固耦合,是导致管道振动的根源之一。

以主减噪声检测试验台液压系统的某一折弯式管道为研究对象,验证了流固耦合作用对液压管道振动的影响,分析了其在振荡流体载荷的作用下管道的耦合振动特性以及相应振动控制措施,从而有效地降低了噪声试验台液压管道的振动与噪声。

液压缸的结构11(1)

液压缸的结构11(1)

液压缸的结构·液压缸通常由后端盖、缸筒、活塞杆、活塞组件、前端盖等主要部分组成;为防止油液向液压缸外泄漏或由高压腔向低压腔泄漏,在缸筒与端盖、活塞与活塞杆、活塞与缸筒、活塞杆与前端盖之间均设置有密封装置,在前端盖外侧,还装有防尘装置;为防止活塞快速退回到行程终端时撞击缸盖,液压缸端部还设置缓冲装置;有时还需设置排气装置。

上图给出了双作用单活塞杆液压缸的结构图,该液压缸主要由缸底1、缸筒6、缸盖10、活塞4、活塞杆7 和导向套8 等组成;缸筒一端与缸底焊接,另一端与缸盖采用螺纹连接。

活塞与活塞杆采用卡键连接,为了保证液压缸的可靠密封,在相应位置设置了密封圈3、5、9、11 和防尘圈12。

下面对液压缸的结构具体分析。

3.2.1 缸体组件·缸体组件与活塞组件形成的密封容腔承受油压作用,因此,缸体组件要有足够的强度,较高的表面精度可靠的密封性。

缸筒与端盖的连接形式常见的缸体组件连接形式如图 3.10 所示。

(1)法兰式连接(见图 a ),结构简单,加工方便,连接可靠,但是要求缸筒端部有足够的壁厚,用以安装螺栓或旋入螺钉,它是常用的一种连接形式。

(2)半环式连接(见图 b ),分为外半环连接和内半环连接两种连接形式,半环连接工艺性好,连接可靠,结构紧凑,但削弱了缸筒强度。

半环连接应用十分普遍,常用于无缝钢管缸筒与端盖的连接中。

(3)螺纹式连接(见图 f 、c ),有外螺纹连接和内螺纹连接两种,其特点是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紧凑,但缸筒端部结构复杂,这种连接形式一般用于要求外形尺寸小、重量轻的场合。

·(4)拉杆式连接(见图d),结构简单,工艺性好,通用性强,但端盖的体积和重量较大,拉杆受力后会拉伸变长,影响效果。

只适用于长度不大的中、低压液压缸。

(5)焊接式连接(见图e),强度高,制造简单,但焊接时易引起缸筒变形。

·缸筒、端盖和导向套的基本要求·缸筒是液压缸的主体,其内孔一般采用镗削、绞孔、滚压或珩磨等精密加工工艺制造,要求表面粗糙度在0.1~0.4μm,使活塞及其密封件、支承件能顺利滑动,从而保证密封效果,减少磨损;缸筒要承受很大的液压力,因此,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基于流固耦合的长行程液压油缸强度仿真分析

基于流固耦合的长行程液压油缸强度仿真分析

doi:10.16576/ki.l007-4414.2021.01.008基于流固耦合的长行程液压油缸强度仿真分析郭峰(兰州理工大学,甘肃兰州730300)摘要:以某型长行程液压油缸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流固耦合(FSI)的方法,对缸筒和活塞杆进行强度、刚度计算。

在液压油缸设计工况下,首先通过采用有限体积法计算缸筒內部液压油的流场,获得液压油对缸筒筒壁的作用力;再通过有限元法,以缸筒內部流场的计算结果作为边界条件,同时添加工作阻力,对整个液压油缸进行了强度及刚度校核。

通过获得缸筒和活塞杆在设计工况下的应力和应变云图,判断液压油缸的设计合理性,且根据缸筒內液压油的压力分布情况,为设计者在缸体密封设计提供参考。

此方法在液压油缸设计过程中,全面考虑了缸筒內部液压油、外部工作阻力对液压油缸的作用力,为油缸整体结构、缸体密封设计及优化提供新的便捷手段。

关键词:液压油缸;流固耦合;仿真分析;强度中图分类号:TH137.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4414(2021)01-0027-03Simulation Analysis on Strength of Long-Stroke Hydraulic Cylinder Based on Fluid-Solid CouplingGUO Feng(Lanzho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Lanzhou Gansu730300,China)Abstract:In this paper,taking a certain type of long-stroke hydraulic cylinder as the research object,strength and stiffness of the cylinder and piston rod are calculated by using the fluid-solid coupling(FSI)method.Under the design condition of the hydraulic cylinder,firstly,the finite volume method is used to calculate the flow field of the hydraulic oil in the cylinder to get the force of hydraulic oil on the cylinder wall;Secondly,taking the calculated results of the flow field inside the cylinder and working resistance as boundary conditions,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is used to check the strength and stiffness of the whole hydraulic cylinder.Through obtaining the stress and strain nephogram of cylinder barrel and piston rod under the design condi­tion,the rationality of hydraulic cylinder design is judged;based on the pressure distribution of the hydraulic oil in the cylin­der,it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designer in the cylinder seal design.This method is used in the design process of hydraulic cylinder,and the force of internal hydraulic oil and external working resistance on the hydraulic cylinder are fully considered;it would provide a new convenient means for the design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overall structure of the oil cylinder and the seal­ing of the cylinder block.Key words:hydraulic cylinder;fluid-solid coupling;simulation analysis;strength0引言液压油缸广泛应用于工农业、冶金、机械等各行业,随着市场对机械产品要求的多样性,除以往常用的通用零部件以外,对各类定制化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液压油缸也不例外。

机械工程中的流固耦合问题分析与优化研究

机械工程中的流固耦合问题分析与优化研究

机械工程中的流固耦合问题分析与优化研究引言机械工程是现代工业中的重要学科,涉及到各种机械装置的设计和制造。

在机械装置中,流固耦合问题是一个关键的研究领域。

流固耦合问题指的是流体与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即流体对固体的力和固体对流体的边界情况。

这种相互作用对于机械装置的设计和性能优化都有重要影响。

流固耦合的原理流体与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牛顿第三定律而产生的。

流体对固体施加力,固体同时对流体施加力,这种相互作用会导致机械装置的振动、变形和损坏等问题。

因此,对流固耦合问题的研究和优化是机械工程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流固耦合问题的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流固耦合问题,我们需要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来观察和分析流固耦合现象。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使用流体力学实验设备,例如风洞或水槽,观察流体对固体的影响。

同时,数值模拟方法如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也可以提供对流固耦合问题的详细分析。

通过在计算机上建立数学模型,并使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进行模拟,我们可以观察和分析不同条件下流体与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分析流固耦合问题时,我们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材料的性质和结构的特点。

不同的材料对流体的响应和承受能力不同,因此在优化设计中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

此外,结构的特点也会影响流固耦合问题。

例如,在飞机设计中,机翼的形状和结构会对气流的流动产生影响,同时也会受到气流的作用力。

流固耦合问题的优化研究对于流固耦合问题的优化研究,我们可以考虑采用多种方法,并结合实验和数值模拟的结果。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改变机械装置的结构和材料,来减小流固耦合问题的发生。

例如,在风力发电机设计中,可以通过改变叶片的形状和材料来减小风对叶片的影响。

其次,我们可以利用优化算法,如遗传算法或粒子群算法,来寻找最佳设计方案。

通过优化算法,我们可以找到最佳材料和结构参数,以最小化流固耦合问题的发生。

仿真笔记——流固耦合问题研究概述及几类典型应用

仿真笔记——流固耦合问题研究概述及几类典型应用

仿真笔记——流固耦合问题研究概述及几类典型应用一、流固耦合概述历史上,人们对流固耦合现象的早期认识源于飞机工程中的气动弹性问题。

Wright兄弟和其它航空先驱者都曾遇到过气动弹性问题。

直到1939年二战前夕,由于飞机工业的迅猛发展,大量出现的飞机气动弹性问题的需要,有一大批科学家和工程师投入这一问题的研究。

从而,气动弹性力学开始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力学分支。

如果将与飞机颤振密切相关的气动弹性研究作为流固耦合的第一次高潮的话,则与风激振动及化工容器密切相关的研究可作为流固耦合研究的第二次高潮。

事实上,从美国ASME应用力学部召开的历次流固耦合研讨会上可以看出,流固耦合问题涉及到很多方面。

比如:空中爆炸及响应,噪声相互作用问题,气动弹性,水弹性问题,充液结构内的爆炸分析,管道中的水锤效应,充液容器的晃动及毛细流中血细胞的变形,沉浸结构的瞬态运动,流固相互冲击,板的颤振及流体引起的振动,圆柱由于热交换引起支持附件松动的非线性流固耦合系统,声音与结构的相互作用,涡流与结构的相互作用,机械工程中的机械气动弹性问题等等。

1. 流固耦合力学定义和特点流固耦合力学是流体力学与固体力学交叉而生成的力学分支。

顾名思义,它是研究变形固体在流场作用下的各种行为以及固体位形对流场影响这二者交互作用的一门科学。

流固耦合力学的重要特征是两相介质之间的交互作用(fluid-solid interaction)。

变形固体在流体载荷作用下会产生变形或运动,而变形或运动又反过来影响流场,从而改变流体载荷的分布和大小。

正是这种相互作用将在不同条件下产生形形色色的流固耦合现象。

流固耦合问题可由其耦合方程来定义,这组方程的定义域同时有流体域与固体域,而未知变量含有描述流体现象的变量及描述固体现象的变量,一般而言,具有以下两点特征:•流体域或固体域均不可能单独地求解;•无法显式地消去描述流体运动的独立变量或描述固体运动的独立变量。

2. 流固耦合力学涉及领域及分类流固耦合问题涉及到很多方面。

(完整版)流固耦合教学

(完整版)流固耦合教学

1、打开ANSYS Workbench, 拖动各模块到空白区,并照此连接各模块。

2 2、打开第一个模块当中的Geometry,建立几何模型:(1)在XY Plane内建立Ship Shell船长:0.4、船宽:0.14、型深0.11将第一个Solid重命名为Ship Solid在Concept中选择Surfaces From Faces,选中模型的六个面,然后Apply、Generate。

重命名第二个Ship Solid为Ship Shell右击Ship Solid, 选择Hide Body,显示Ship Shell, 然后对Ship Shell执行同样操作(即隐去)(2)在YZ Plane内建立液舱单击(New Plane),选择YZ plane,,Apply一下将YZ Plane 向X正方(图中为法向,即Z)向偏移0.02mGenerate一下,然后Show body 一下Ship Solid 与Ship Shell可以看到YZ Plane已平移到Body内了再将Ship Solid 与Ship Shell 都Hide,选择Plane 4,调为正视,Generate一下新建一个Sketch:单击,显示,在此Sketch中建立液舱模型草图单击约束(Constrains),将草图中的“水平线”调整为水平,“垂直线”调整为垂直:事实上仅用Horizontal(水平)和Vertical(垂直)就OK了。

以水平约束为例,先单击Horizontal,再依次单击草图中的水平线段。

调整后如下图所示:定义尺寸:左下角空缺的部分是预留贴“应变片”的部分,需要单独建模单击Extrude(拉伸),设置Operation(下拉列表中改选为Add Frozen)与拉伸尺寸(0.1m):然后Generate一下将第三个Solid重命名为Fluid,拉伸后的效果如下:再新建一个Sketch,显示,在空缺处画一个长方形,然后拉伸0.1m,(其中Operation属性同样选为Add Frozen),Generate一下,同样把第四个Solid重命名为Fluid建立舱壁:在Concept中选择Surfaces From Faces,选中除“应变片”外的其余9个面图中“应变片”显示为未着色,即不选中,然后Generate一下将第五个Fluid重命名为Fluid Shell再Surfaces From Faces一次,选中“应变片”,Apply,Generate,同样将其重命名为Fluid Shell选中Fluid(内流场),将其属性改为Fluid,(Fluent中默认均为Solid)选中“内流场”,右击,选择Form New part,并重命名为Fluid再选中舱壁(Fluid Shell)也组成一个part,并重命名为Fluid Shell到此,液舱(内流场与舱壁)就建完了,然后将二者都执行Hide body(3)在ZX Plane内建外流场选择,调整为正视,旋转坐标系先确定外部尺寸,再确定内部尺寸:外部流场关于坐标轴(横轴)对称,两边各距离横轴0.3m,前后距离纵轴距离分别为:0.3m、3.14m. 内部为船体位置,横向(船宽)为0.14m、纵向(型深)为0.11m拉伸(Extrude)一下,拉伸长度为船长,即0.4m ,其中Operation选择Add Frozen,Generate 一下图中显示外流场把船体的位置给空了出来,将重命名为Out Fluid,同时将属性改为Fluid接下来进行流场切分(Slice):在Tools中选择Freeze,产生透明效果单击Slice(或者在Create中单击Slice),在Slice Type中选择Slice by surface,点击Target Face,选中船体所在位置(即图中外流场所空出来的位置)内侧某一个面(以左侧面为第一个面为例),Appy一下。

流固耦合问题

流固耦合问题

流固耦合问题流固耦合问题是一种复杂的物理问题,它涉及到流体和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这种问题常常出现在工程设计和生物医学领域中,比如船舶设计、飞机设计、药物输送等。

本文将分步骤阐述流固耦合问题的相关知识。

第一步:理解流固耦合问题的概念流固耦合问题是指涉及到流动和固体材料之间相互作用的物理问题。

它通常发生在可变形固体与流体之间的边界面上,例如在弹性材料的表面或开放溶液表面。

由于流体和固体的相互作用,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会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可能会对流体运动状态产生影响,从而改变流体的速度和压力分布。

第二步:了解流固耦合问题的类别流固耦合问题可分为两类,一种是静态耦合,另一种是动态耦合。

静态耦合是指在瞬间时间内,固体形变速度远小于流体速度的情况下发生的耦合作用。

动态耦合是指在一段时间内,固体形变和流体运动是相互影响的耦合作用。

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由于心脏的收缩和血液的流动是相互影响的动态耦合,因此对这种耦合的研究极为重要。

第三步:分析流固耦合问题的数学模型流固耦合问题的数学模型通常由连续性、动量守恒和边值条件三个方程组成。

其中,连续性方程描述了流体的质量守恒,动量守恒方程描述了流体的运动状态,边值条件则用于描述固体表面的物理特性。

根据实际问题需要,可以采用不同的数值解法对模型进行求解,例如有限元法、有限体积法和边界元法等。

第四步:应用流固耦合问题的实际案例流固耦合问题在工程设计和生物医学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飞机设计中,需要考虑飞机表面的气流对于飞机结构的影响;在生物医学领域中,需要研究血流对心脏、大脑和肝脏等器官的作用。

此外,在船舶设计、岩土工程和涂料涂装等领域中也需要考虑流固耦合问题。

总之,流固耦合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问题,在工程设计和生物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深入研究流固耦合问题的数学模型和求解方法,能够为相关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柴油机气缸盖多场耦合分析及冷却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柴油机气缸盖多场耦合分析及冷却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柴油机气缸盖多场耦合分析及冷却性能影响因素分析贾延林;徐聪聪;刘娜【摘要】通过热流固耦合分析方法,对某柴油机缸盖的温度场、耦合应力场进行了分析,并通过试验对计算结果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对缸盖冷却性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入口质量流量在一定范围内变大,能够显著降低缸盖的最高温度,但质量流量继续增大时,冷却效果变化不明显;入口温度值的高低对缸盖最大温度影响效果较为明显;在大于层流层厚度范围内增大粗糙度,可降低缸盖的最高温度值,但效果不显著.【期刊名称】《汽车电器》【年(卷),期】2019(000)007【总页数】4页(P48-51)【关键词】柴油机;缸盖;流固耦合;冷却性能【作者】贾延林;徐聪聪;刘娜【作者单位】晋中职业技术学院,山西晋中 030600;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11研究所,上海201108;雷沃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潍坊2612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63.6缸盖内部结构和形状非常复杂,里面包括气道、燃烧室、气门、冷却水套等功能部件的布置。

工作过程中承受较大的高温高压燃气作用力,也承受着较大的螺栓预紧力。

随着内燃机向高功率密度发展,对缸盖的结构和性能有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其结构复杂,温度场分布严重不均匀,产生的热应力较大。

所以有必要对缸盖进行热流固耦合应力分析,进而分析研究缸盖冷却性能的影响因素,为缸盖设计提供参照。

1 热流固耦合传热计算1.1 耦合传热分析热流固耦合分析时,一种是采用分区求解边界耦合的方法,一种是整体求解法,本文中采用的是整体离散、整场求解的方法。

整体求解法是对热-流区域建立起通用的控制方程,热-流区域的控制方程仅在广义扩散系数、广义源项等方面不同,耦合界面成了求解区域的内部[1]。

首先分析冷却液与气缸盖之间的换热过程,得到气缸盖的温度场;然后通过表面效应单元,实现热流分析单元和结构分析单元之间的转换,进而保证温度场、燃气压力、螺栓预紧力等应力场的耦合求解。

液压管路流固耦合振动机理及控制研究现状与发展_权凌霄

液压管路流固耦合振动机理及控制研究现状与发展_权凌霄
(1. College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Yanshan University, Qinhuangdao 066004; 2.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Advanced Forging & Stamping Technology and Science Built by Central Government and Local Government, Yanshan University, Qinhuangdao 066004)
第 51 卷第 18 期 2015 Hale Waihona Puke 9 月机械工

学 报
Vol.51 Sep.
No.18 2015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DOI:10.3901/JME.2015.18.175
液压管路流固耦合振动机理及控制 研究现状与发展*
权凌霄 1, 2 孔祥东 1, 2 俞 滨1 白欢欢 1
3
液压管路振动模型研究现状
2
液压管路振动的复杂性
导致液压管路振动复杂的根源之一是液压泵 的复杂振动。首先,液压泵受其结构影响,必然会 产生复杂的宽频流量和压力脉动,二者相互影响, 在管路中形成多种耦合相互作用的流量脉动。 其次, 液压泵内产生的气穴气蚀会在系统中形成瞬时高频 脉冲振动,受流固耦合作用影响,进而衍生为宽频 域、随机性强的振动波。第三,液压泵工作过程中, 转子系统中各机械组件相互作用激发复杂的机械振 动, 激励泵内流体, 进而形成复杂的流固耦合振动。 导致液压管路振动复杂的根源之二是液压系 统中元件及介质的耦合作用。首先,系统中的液压 阀、液压缸、蓄能器、过滤器、管路等元件具有液 阻、液容及液感特性,会在系统中产生强烈的非线 性作用,相互耦合后进一步导致振动更为复杂;第 二,执行机构驱动机械设备运动受到其反向作用, 安装连接部分受到基础或减振支架的作用,均会将 机械振动以强迫激励的形式作用到液压管路及管内 流体中,其与管路振动耦合后,特性更为复杂。 导致液压管路振动复杂的根源之三是液压管 路中存在复杂耦合和演化作用。首先,管路振动往 往受到摩擦耦合、泊松耦合、结合部耦合、Bourdon 耦合等的综合作用,机理极为复杂;第二,液压管 路管壁振动和内部流体脉动都以振动波的形式传

用流固耦合方法对阀体进行应力分析.

用流固耦合方法对阀体进行应力分析.

作者简介:陈黎明(1968-,男,辽宁新民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阀门质量监督与检查验收工作。

文章编号:1002-5855(201601-0025-02用流固耦合方法对阀体进行应力分析陈黎明(海军驻沈阳地区舰船配套军事代表室,辽宁沈阳110168摘要通过Solidworks Flow Simulation 流场分析,并结合单项流固耦合的分析方法,对阀体进行应力分析,得出阀体的应力分布云图,实现阀门在流通状态下的应力求解。

关键词阀体;单项流固耦合;应力;Solidworks中图分类号:TH134文献标志码:AStress Analysis Applied on the ValveBody by Fluid -Solid Coupling MethodCHEN Li-ming(Navy Ship Fitting Military Agency Resident in Shenyang ,Shenyang 110168,ChinaAbstract :By Solidworks Flow Simulation Flow field analysis ,combined with individual fluid -struc-ture interaction analysis method ,stress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on the valve body ,the stress distributioncloud of the body was obtained and realized stress solution in circulation state of the valve.Key words :body ;individual fluid -structure coupling ;stress ;Solidworks1概述阀门在设计过程中,为保证其在工作条件下的安全性、可靠性及压力边界的完整性,需对阀门进行应力分析和力学计算,计算压力一般按照设计压力或工作压力选取。

基于动网格的液压缸双向流固耦合分析

基于动网格的液压缸双向流固耦合分析
究液压 缸 各 结 构 的 接 触 问 题 是 十 分 必 要 的. 据
此,本文拟采用 ANSYS 软件,结合动网格技术进
1 模型及设置
1.
1 流体模型及动网格
以 80 MN 快锻压机的主缸为研究对象,采用
So
l
i
dWo
rks自底向上的方法建立主缸结构模型.
如图 1 所示,工作缸采用双球铰连接,缸体内径为
设置为压力出口,柱 塞 端 部 区 域 设 置 为 流 固 耦 合
弹性模量(
GPa)
泊松比
密度(
kg/m3)
导向套
其他结构
110
200
8760
7850
0.

0.

1.
2 瞬态结构模型及设置
将上球铰与中 间 杆、下 球 铰 与 中 间 杆 设 置 为
面.柱塞与缸体 间 隙 流 域 末 端 横 截 面、流 域 周 向
耦合分析,给出了 不 同 压 力 下 最 佳 间 隙 密 封 的 间
隙厚度和支承环 厚 度,但 并 未 研 究 液 压 油 流 场 对
液压缸结 构 的 影 响. 王 勇 等 [18]采 用 有 限 元 软 件
ANSYS Wo
rkbench 对液压缸受到冲击荷载时冲
击瞬间液压缸内部流场压力的变化进行了流固耦
中国机械工程第 28 卷第 2 期 2017 年 1 月下半月
基于动网格的液压缸双向流固耦合分析
张 瑞1 姜 峰1 杨 晋2 胡天威1 王卫强1
兰州兰石能源装备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兰州,
1.
730314
兰州交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兰州,
2.
730070
摘要:针对液压缸偏载引起的结构磨损及液压油泄漏等问题,基 于 动 网 格 方 法,开 展 了 偏 载 工 况 下

流固耦合 - 基础知识

流固耦合 - 基础知识

流固耦合概念流固耦合,是研究可变形固体在流场作用下的各种行为以及固体变形对流场影响这二者相互作用的一门科学。

它是流体力学(CFD) 与固体力学(CSM) 交叉而生成的一门力学分支,同时也是多学科或多物理场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

流固耦合力学的重要特征是两相介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变形固体在流体载荷作用下会产生变形或运动。

变形或运动又反过来影响流体运动,从而改变流体载荷的分布和大小,正是这种相互作用将在不同条件下产生形形色色的流固耦合现象。

当你研究的问题,不仅涉及到了流场的分析,还涉及到了结构场的分析,而且二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互作用的时候,你就考虑进行流固耦合分析。

流固耦合求解方法流固耦合问题分析根据流体域和固体域之间物理场耦合程度的不同,可分为强耦合和弱耦合,对应的求解方法分别为直接解法和分离解法。

直接解法通过将流场和结构场的控制方程耦合到同一方程矩阵中求解,即在同一求解器中同时求解流固控制方程,理论上非常先进,适用于大固体变形、生物隔膜运动等。

但在实际应用中,直接法很难将现有的计算流体动力学和计算固体力学技术真正结合到一起。

另外,考虑到同步求解的收敛难度以及耗时问题,直接解法目前主要应用于模拟分析热-结构耦合和电磁-结构耦合等简单问题中,对于流体-结构耦合只进行了一些非常简单的研究,还难以应用在实际工程问题中。

而弱流固耦合的分离解法是分别求解流体和固体的控制方程,通过流固耦合交界面进行数据传递。

该方法对计算机性能的需求大幅降低,可用来求解实际的大规模问题。

目前的商业软件中,流固耦合分析基本都采用分离解法。

ANSYS很早便开始进行流固耦合的研究和应用,目前ANSYS中的流固耦合分析算法和功能已相当成熟,可以通过或者不通过第三方软件(如MPCCI)实现ANSYS Mechanical APDL + CFX、ANSYS Mechanical APDL + FLUENT、ANSYS Mechanical + CFX 的流固耦合分析。

液压缸间隙密封流场下支承环的流固耦合分析(七)

液压缸间隙密封流场下支承环的流固耦合分析(七)

图 4.5 对称面约束
图 4.6 端面约束

载荷施加: (1)非耦合面的载荷施加 在本课题中,除了支承环出口端面没有接触压力油外,其余部分均接触压力油。 在耦合面,支承环受到的压力载荷来源于缝隙流场域中流动的液压油,而其余非耦合 面受到的载荷则为液压缸工作腔压力(缝隙入口压力),本章中即:20MPa。 (2)耦合面的载荷导入 对于流固耦合来说,分析问题的关键便是耦合面的载荷确定与传递。可以说,前 一章所做的仿真与分析为的便是此时向耦合面施加载荷。在载荷导入前,要先选择载
4.2.1 前处理及求解设置 流固耦合对耦合面的数据传递要求比较高,如果能实现流场域耦合面网格与固场域耦 合面网格一一对应,那么对于压力载荷数据的传递无疑是非常好的[43~47]。但是流场域模型 网格划分较密(网格数 595560) ,如果固体域模型内表面划分跟流场域一样的话,那么网 格密度必然很大。对于 ANSYS 静力分析计算来说,其要求的计算机内存及计算时间远远比 FLUENT 要高。因此如此一对一划分在 ANSYS 里不具有太大可行性,所以根据计算机内存生 成一套独立的网格是较合适的方法。 本文 Workbench 下 ANSYS 仿真具体求解过程如下: � 定义材料属性:在结构静力分析中,材料的定义是重要的基础。跟经典版 ANSYS 不同, workbench 下的材料属性需要自己去新建材料库,在材料库里,根据你需要的参数去 选择定义材料,因此过程比较复杂。具体如下:双击 B 模块 B2 栏,弹出材料库列表 (Outline Filter),点击列表最后一行添加新材料库,命名为 00,并保存至源文件 里材料库所在位置。再在弹出的 00 新材料库(Outline of 00)里点击添加材料 001, 弹出材料属性列表(Properties of Outline Row3:001)。这时可以看到界面左侧出现 材料出现工具框,里面包含了几乎所有分析类型的材料的各种属性,双击一项,便可 自动添加到材料属性列表。本文定义的材料属性列表如图 4.3 所示:

冲击载荷下液压缸内压的流固耦合仿真与振动分析_王勇

冲击载荷下液压缸内压的流固耦合仿真与振动分析_王勇

2
计算流体力学流固耦合求解 耦合场分析是考虑两个或两个以上工程学科 ( 物
理场) 间相互作用的分析。 例如流体与固体的耦合分 即流固耦合 ( Fluid structure interaction ) , 流体流动 析, 的压力作用于固体, 固体将产生变形, 而固体的变形又 导致了流体的流道变化, 因此是相互作用的问题。 在 Cfx) 来实现单向 这里, 我们用 Ansys Workbench( Ansys流固耦合( FSI) 方法来分析。 Icemcfd 进行网 用 Workbench 对流体固体建模, 格划分, 并对边界层进行一定细化。 在流体和油缸之 间建 立 流 固 耦 合 面, 定 义 重 块 初 始 速 度 v m = 7 . 29 m / s, 时间间隔 0. 00003 s, 计算时间长度 0. 045 s。 由于径向压力变化很小, 我们主要研究轴向中心
Pa; M 为 下 落 岩 体 总 质 量, kg; g 为 重 力 加 速 度, 力, m / s2 。 初始状态的边界条件为:
2011 年第 10 期
27 液压与气动 x u( x, 0 ) = f( x) = Mg - p0 , ( 0 ≤ x ≤ l) E A 0, ( 0 ≤ x < l) t) u ( x , = g( x) = t vm , ( x = l) t =0 u( 0 , t) = 0 2 Mg M u( x, t) t) u ( x , = + 2 EA x EA t x=l
最大压力数值大小相差 3. 67% , 出现时间相隔 0. 007 s, 误差小, 在工程应用中可以忽略。 在仿真模 拟中, 用不同的方法得出彼此接近的结果可以作为两 种分析方法具有准确性的判断依据 。 5 结论 ( 1 ) 在分析最大压力的数值上讲, 两种方法的结 果差距可以接受, 其中 Ansys Workbench 流固耦合计 算出来结果偏大一些; ( 2 ) 在分析最大压力出现的时间时, 波动方程计 算出来的时间比较靠前, 时间间隔 0. 007 s, 在工程应 用中可以忽略;

流固耦合力学概述

流固耦合力学概述

第27卷 第1期力 学 进 展Vol .27 No .11997年2月25日ADVANCES IN M ECHAN ICS Feb.25, 1997流固耦合力学概述**本研究得到航空科学基金的资助.本文1995年在中国力学学会流固耦合力学专业委员会首届学术年会上宣读.邢景棠 周 盛 崔尔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100083 北京空气动力研究所,北京100074提要 本文简要介绍了流固耦合力学及其特点、研究分支、一些进展及进一步发展的趋势.关键词 流固耦合;气动弹性;水动弹性;非线性动力学;计算力学1 定义和特点流固耦合力学是流体力学与固体力学交叉而生成的一门力学分支.顾名思义,它是研究变形固体在流场作用下的各种行为以及固体位形对流场影响这二者交互作用的一门科学.流固耦合力学的重要特征是两相介质之间的交互作用(fluid-solidinteractio n):变形固体在流体载荷作用下会产生变形或运动,而变形或运动又反过来影响流场,从而改变流体载荷的分布和大小.正是这种相互作用将在不同条件下产生形形色色的流固耦合现象.流固耦合问题可由其耦合方程来定义[1].这组方程的定义域同时有流体域与固体域,而未知变量含有描述流体现象的变量及描述固体现象的变量,一般而言,具有以下两点特征:a )流体域或固体域均不可能单独地求解;b)无法显式地消去描述流体运动的独立变量或描述固体运动的独立变量.从总体上来看,流固耦合问题按其耦合机理可分为两大类.第一大类问题的特征是两相域部分或全部重叠在一起,难以明显地分开,使描述物理现象的方程,特别是本构方程需要针对具体的物理现象来建立,其耦合效应通过描述问题的微分方程而体现.图1给出的渗流问题是这类问题的典型例子,描述其现象的微分方程如下[2]:L T +b - u =0土壤骨架=D Lu -mp 本构关系T (k p )-n K fp -m T L u =0渗流流体・19・其中, 表示梯度算子,u 表示土壤骨架的位移矢量,p 为渗流压力, 是应力张量(用矢量式),L 是相应于应变的微分算子,D 是弹性矩阵,b 是体力矢量,k 是渗透率,K f 是流体的体积模量,n 是空隙率,m =[1,1,1,0,0,0]T.这里,由于耦合效应,固体的本构关系中出现了压力项.图1 土壤渗流相互作用第二大类问题的特征是耦合作用仅仅发生在两相交界面上,在方程上耦合是由两相耦合面的平衡及协调关系引入的.本文中,我们主要讨论这一类问题.对于第二大类问题,Zienkiew icz与其合作者Bettess 在文[3]中按两相间相对运动的大小及相互作用性质将其分为三小类.图2中示出了这三种问题.图2 三类流固耦合问题:a)流固之间有大相对运动的问题;b)有限流体运动的短期问题;c)有限流体位移的长期问题.图3 机翼颤振的方框图问题a )是流体与固体结构之间有大的相对运动的问题.其典型例子是机翼颤振或悬桥振荡中发生的气固相互作用,这被人们习惯称其为气动弹性力学问题.在这类问题中的基本物理关系和物理过程可用易于理解的所谓方块图加以描述,这种方法由著名力・20・学家冯元桢(Y. C.Fung)教授[4-5]引用到气动弹性力学中来,特别是对于气动弹性稳定问题中的反馈过程,用这种方法说明是很有启发性的.图3示出了机翼颤振的这一方框图.图中三个方框表示了机翼(结构)在这类问题中执行的三种不同功能:首先它产生空气动力,其次是产生惯性力,再就是它产生弹性变形.机翼按空气动力学规律产生升力A ,而机翼振动时则引起惯性力I .这两种力A +I 使弹性机翼产生变形 ,从而又产生新的作用力A 和I ,这样,以反馈过程的形式构成一条闭合回路,如果出现变形的振幅随时间不断增大的现象,则称为颤振.图4 流固耦合问题中各种力之间的相互关系图问题b )是具有流体有限位移的短期问题.这类问题由引起位形变化的流体中的爆炸或冲击引起.其特点是:人们极其关心的相互作用是在瞬间完成的,总位移是有限的,但流体的压缩性是十分重要的.问题c )是具有流体有限位移的长期问题,如近海结构对波或地震的响应、噪声振动的响应、充液容器的液固耦合振动、船水响应等都是这类问题的典型例子.对这类问题,人们主要关心的是耦合系统对外加动力载荷的动态响应.图4中示出了流固耦合中各种力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其中,两个虚线描绘的大圆周分别划出了流体与固体.在这两个圆周相切的地方,用一个小圆表示了两相耦合界面.通过耦合界面,流体动力影响固体运动,而固体的运动又影响流场.在耦合界面上,流体动力及固体的运动事先都不知道,只有在系统地求解了整个耦合系统后,才可给出它们的解答,这正是相互作用的特征所在.若没有这一特征,其问题将失去耦合作用的性质.例如,若给定流固交界面上的流体动力或交界面上固体结构的运动规律,耦合机理将会消失,原来的耦合系统将被解耦而成为单一固体在给定表面力下的动力问题及单一流体在给定边界条件下的流体力学边值或初边值问题.・21・在最一般情况下,流体与固体通过两相交界面的相互作用同时受流体及固体各自的弹性力和惯性力影响,这就是两个大圆周中间方框中表示的一般流固耦合问题.随着研究问题的目的不同,可将着眼点放在流场或固体结构上进行研究.流体力学工作者多着眼于流场,而固体力学工作者则注重结构.在工程实际问题中,可针对不同性质的问题,作相应的简化,从而便有简化后的耦合问题.例如,研究水同结构相互作用的非短期问题时,水的可压性可以不计,这就构成不可压流体同固体的耦合问题.类似地,若忽略结构的弹性变形,就有刚体同流体的相互作用问题.在航空中,独成一个学科的刚体飞机飞行力学问题就是重要的例子.也可以在某些问题中忽略流体或固体的惯性效应,从而有忽略流体惯性的耦合问题及忽略固体惯性的耦合问题.在空气弹性力学中的静力发散,舵面效率等问题即是重要的忽略结构惯性的流固耦合问题.至于忽略流体惯性时的耦合问题,其本质就是将流体(通常为气体)视为一弹簧,如空气弹簧,这在工程中也常常见到.所有这些简化后的耦合问题,包括非耦合性质的可压流体动力学及变形固体动力学问题,在图4中用虚线圆周上的方框表示出来.于是,每种流固耦合问题可以按该问题中诸力所处的相互关系而进行直观的区分.2 发展简史流固耦合问题由于其交叉性质,从学科上涉及流体力学、固体力学、动力学、计算力学等学科的知识;从技术上与不同工程领域,如土木、航空航天、船舶、动力、海洋、石化、机械、核动力、地震地质、生物工程等均有关系.其研究问题甚广,难以确定合适的研究分类,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其分类也在不停的变化,这里以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ASM E)出版的权威力学文摘刊物《应用力学评论》(AM R)为例说明如下.从1970年到1980年,AM R的分类目录中没有流固耦合这一词条,其有关文摘条目出现于气动弹性(aeroelasticity)、颤振(flutter)等子目中.从1981年到1983年,AM R的分类中出现了流体结构相互作用(fluid-structureinteractions)的目录,但并未在此目录下列出详细子目录.从全年统计来看,这三年期间出现于流体结构相互作用条目下的文摘条数依次为49,73和50条.从1984年起,AM R的分类目录中列出了固流相互作用(so lid fluid interactions)的目录,并在此目录下列出了细目.下面给出的细目,取自《应用力学评论》1990年第12期[6]: 166 SOLID FLUID INTERACTIONSA General theo ryB Nonlinear theo ryC External flowD Internal flow(Inc.Sloshing)E Vibr ation o f structures in fluidsF Inter actio ns o f wav es w ith flex ible structur esG Multicom po nent flo wH Flex ible tanks and co ntainers・・22I Pipes w ith flow ing fluidsJ T urbo machine blades ex citationK Ocean structuresL Contro l sur face flutter of w ing s and tailsM Panel flutterN Pr opeller and rotor flutterO Whole body vibration modesP Flutter control and suppressionQ Static aeroelasticity(diverg ence)R Buffeting,gusts,turbulence effectsS Aeroelastic effects o n flig ht loads and stabilityT Aero thermo elasticityY Computational techniquesZ Ex perimental techniques图5中给出了81—94年间每年收录于AM R中有关固流相互作用文摘条数的统计曲线.在此线上,84年有一大的跳跃上升,84年后仍一直呈平均上升趋势.图5 美国AS M E力学刊物AM R中有关固流相互作用文摘条数的统计曲线上述AM R分类中有关流固耦合的子目分法仅供读者参考.这种分类有时并不能明显地反映出学科特点,使读者一目了然的找出所关心的文献.例如工程中极其重要的流激振动及其控制等在AM R中多列入E类中.生物力学中血流同血管,组织液同细胞组织等耦合问题多列入D类中.飞行器等在水中坠落涉及的耦合问题放在D类中,有时也列入其它类.此外,在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许多涉及物相变化、化学变化的两相耦合问题[124],例如,宇宙飞行器在星际航行中接近周围有大气的星球时,其环境发生剧烈变化,强光、强热的影响、粒子侵蚀、表面烧蚀、催化等物理化学作用使结构的气动外形变化,出现更为复杂的气固耦合问题;高温、高热下液态金属的固化过程中,或高速冲击、穿甲过程中同一物质液态、固态・23・同时共存,且区域不停变化,其整个过程的研究遇到的液固耦合问题等;以及有关流固耦合振动的利用问题,如旋转叶片的气弹自适应弯矩、气弹变形制动等并没有明显地列入类中.所有这些问题请从事流固耦合问题研究的同行在利用这一检索工具时注意,同时也不要使自己的研究受这一分类方法的束缚.在《应用力学评论》的分类子目中,有三分之一多的子目与气动弹性问题有关,这说明了气动弹性研究的重要性.历史上,人们对流固耦合现象的早期认识正源于飞机工程中的气动弹性问题.据专著[4,5]记载,Wrig ht兄弟和其它航空先驱者都曾遇到过气动弹性问题,但他们主要由直观上来解决问题,并未对真实的物理关系有所认识.1903年Lang ley的单翼机首次有动力的飞行试验时因机翼断裂而坠入Potomac河中.10年后,Brew er[7]的研究指出这一事故是一典型的气动弹性静扭转发散问题.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Handley Page轰炸机的尾翼颤振坠毁导致了Lanchester[8]以及Bair stow与Fage[9]进行了第一批有目的的气动弹性颤振研究.T heodorsen[10]系统地建立了非定常气动力理论,为气动弹性不稳定及颤振机理的研究奠定了基础.直到1939年二战前夕,由于飞机工业的迅猛发展,大量出现的飞机气动弹性问题的需要,有一大批科学家和工程师投入这一问题的研究.从而,气动弹性力学开始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力学分支,并出现了一些在历史上有重要影响的专著及综述,如[11, 12—16].其中有重要贡献的科学家如T heordosen[10],Garrick[17],Bispling ho ff[12,13,16],Y.C. Fung[4]以及将随机概念引入气动弹性的Liepm an[18],Y.K.Lin[19],Davenport[20,21]等.在Bis-plinghoff的综述文章[16]中对有关开创性的工作作了仔细的评述.国内航空工业总公司著名飞机气动弹性力学专家冯仲越(已故)和一直从事飞机气动弹性力学研究的管德院士就是在我国较早致力于这一研究并为航空工业作出贡献的代表.在气动弹性的研究史上,发生过另一件划时代的事件,使气动弹性问题的重要性首次明显地表现于航空技术外的领域内.这就是1940年T aco ma悬桥在相当低的18米/秒风速下振动激励而倒塌[13].此后桥梁颤振问题得到了建筑工程师的高度重视.有关风对建筑结构影响的早期历史文献见[22,23].在土木工程中,一般认为Westerg aard是研究坝水耦合的创始人[25].他在1933年发表了他的著名论文[24],给出了刚性重力坝在水平地震载荷下的动水压力分布,其解至今仍为许多国家的坝工抗震设计规范所沿用.然而,由于Wester gaard解中,假定了刚性坝并给出了地面运动的规律,因而其解本质上并未计及两相的耦合作用,只是求解了一个给定边界条件的流体动力问题.至于对这类问题,考虑耦合作用的研究可见美加利福尼亚大学Chopra的论文[26].与坝水耦合问题类似的一类液固耦合问题是水中柱体的耦联振动问题.对这类问题,国内以著名力学家郑哲敏院士为代表的许多专家作了不少的研究,如[27—29].流体引起管道振动的研究源于横垮阿拉伯输油管道振动分析的需要[30].Feodo s'ev[31], Housner[32]及Nior dso n[33]是早期研究简支直输液管道稳定性的学者.应用不同的方法,他们得到了相同的基本运动方程并得出有关稳定性的相同结论.至于悬臂输流直管的开创性研究,可见Benjamin[34-35]及Gr eg ory和Paidoussis的论文[36-37].又有记载,早在1939年Bourrier es[38]就对悬臂输流管作了最早的著名研究,但由于计算工具的落后,他未能确定出不稳定的临界条件.有关流体引起管道振动的早期专著及综述文章可见[39—40],其中给出了各类问题的・・24详细历史评述.Blevins的著名专著[42]已译成汉语,对国内的研究有重要的影响.船水耦合动力学的早期研究,考虑船是一刚性浮体,探讨其由于船的刚体运动引起的扰动.Haskind[45-46]对这类问题作了深入理解的分析.他应用Green定理构造了由于船的存在及运动引起的速度位,并推导了点源Green函数的形式.沿着Haskind的开创性工作,人们开始致力于通过速度位表示的线性边界值问题的构造和求解,考虑船舶的存在及运动对流场的影响,进行船舶刚性摇荡运动与水相互作用的研究.在May s[47]的博士论文及New man[48]的影响甚大的综述文章中对有关历史作了详细叙述,并建立了船舶水动力学这类问题的统一理论.至于考虑船体弹性变形的水动弹性理论的创始性工作应归功于Bishop和他的学生Price,他们在其专著[49]中对其研究及理论作了详述.这一专著的出版对船水动力学的研究有深远的影响,已被译成俄文.储液容器的振荡问题的开创性研究归功于许多俄罗斯的专家.在M oiseev的两篇著名综述报告[50—51]中,详述了有关基本理论及文献.由于当时计算工具的落后,Mo iseev的研究主要局限于刚性不动容器或作简单运动刚体(如单摆)中液体的振荡,方程的导出应用了动力学的变分原理,求解采用了一些近似方法,如Ritz法.对于弹性结构与液体的耦合振荡,他指出这是一相当复杂的问题,仅仅讨论了梁中有液体腔的扭转及弯曲振荡问题.沉浸于液体中的结构对爆炸波的瞬态响应短期流固耦合问题似乎最早为T aylor于1941年所研究,他在文[52]中讨论了水中无穷大平板对一维爆炸波的响应问题.T aylor所讨论的问题虽然简单,但他的开创性研究给出了一个重要的一般性研究方法,这就是将总噪声速度位分解为入射、反射和幅射速度位.另一种极为重要的短期问题是变形固体的着水撞击问题.这一问题早期研究的开创性工作归功于von Karman,他于1929年提出了入水理论,在两相耦合面上引入基于试验结果的附加水质量,分析研究了水机降落过程中的冲击现象[53].1932年Wagner[54]对von Karman的方法作了修正,引入水波影响因子,使结果更符合实际.vo n Kar-man和Wagner的方法虽没有对流场进行仔细分析,但基于实验的假设使问题简单明了,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解释撞水现象的机理,因而这一方法仍为工程设计的初期用于估算撞水力.至于对这类问题的全场分析,则是有限元、边界元方法充分发展后的成果.3 现状与展望如果将与飞机颤振密切相关的气动弹性研究作为流固耦合的第一次高潮的话,则与风激振动及化工容器密切相关的研究可作为流固耦合研究的第二次高潮.这次高潮起始于1964年美国Alaska地震及1965年英国Ferry bridge八座冷却塔中的三座在不太高的风速下被摧毁.英国Ferrybridg e的事故使1940年Tacoma事件兴起的风工程研究更为活跃,因此,许多文献上把气弹的非航空应用作为发展的一个重大里程.Alaska地震引起许多石化容器在地震载荷下惨遭破坏,使国民经济受到极大损失.由于化工工业在现代工业中的地位,促使一部分科技工作者对化工容器在地震载荷下的破坏进行分析,以便避免其发生.研究发现,这些化工容器破坏多数是由动力屈曲引起,而引起这种屈曲的翻转力矩是由地震时容器内部流体的晃・・25动产生的.这便引起了力学工作者对流固耦合问题的注意.1967年,美国ASM E应用力学部发起召开了第一次流固耦合研讨会[55].会议论文被分为空中爆炸及响应,噪声相互作用问题,气动弹性与水弹性四组共11篇汇入文集.由于当时计算技术及工具还不发达,其论文研究集中于分析和试验技术.10年后,1977年ASM E应用力学部又召开了第二次有关流固耦合问题的研讨会[56].这次会议文集共9篇论文,全部讨论有关流固耦合问题的计算方法.论文涉及的内流问题有充液结构内的爆炸分析、管道中的水锤效应、充液容器的晃动及毛细流中血细胞的变形;而外流问题有沉浸结构的瞬态运动、流固相互冲击、板的颤振及流体引起的振动.文集编辑者在前言中明确指出:流固耦合问题的处理常常遇到在其它应用力学领域很少碰到的困难,如描述流体运动的欧氏系与描述固体运动的拉氏系之间的同时应用问题;无穷域的外流问题需要采用非寻常的技术以提高计算效率等.文献[57—79]列出了ASM E应用力学部从81年到92年冬季年会上有关流固耦合的会议文集.文献[80—97]列出了ASM E压力容器及管道夏季会议上有关流固耦合方面的文集,其中从1987年起出现了由流固耦合专业分会与地震工程分会联合召开的有关晃动、振动及各种流固耦合系统的地震响应等问题的会议文集,如[83,85,89,90,93,95]等.文献[98—104]列出一些涉及流固耦合的其它会议文集,如第11、12届全美应用力学大会文集[99,100],在英国、加拿大召开的会议文集[102—104].这些重要的系列性会议基本上反映了流固耦合研究的进展情况.以美国ASM E1992年冬季会议文集为例说明如下.文集[72]中多数文章研究圆柱由于热交换引起支持附件松动的非线性流固耦合系统.编者认为,问题的难点及不清楚之处仍处于1988年的水平,直到流动同圆柱相互作用的细节过程彻底弄清之前,这一问题将仍是一个有趣的研究课题.文集[73]虽仅列出14篇文章,但来自美、英、俄、日、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六国,从理论及实验两方面探讨声音与结构的相互作用.文集[74]中的文章多数涉及两相流动.文集[75]讨论涡流与结构的相互作用,涉及混沌等问题.文集[76]中出现了动力系统问题的研究者同工程工作者相结合的研究趋势,指出了动力系统的研究方法对流激振动的研究将提供一有力工具,更好地洞察问题的本质.文集[77]多数文章讨论管道在热交换下的声音共振问题,指出了预测其发生的方法等.文集[78]的多数文章涉及能源动力工业,指出流体引起振动常出现在不受设计规范约束的非主要部件上,往往被人们疏忽,但一旦这些部件失效,同样引起整个电厂停机.文集[79]涉及非圆截面流动、导线运动、振动悬挂等土木、机械工程中的问题,反映了现代物理、分析、数值计算等学科方法在处理这类问题上的成果.再如美国ASME压力容器及管道年会文集[84]列出20篇文章,来自4个国家,是首次有中国学者出席的会议;文集[89]中给出了自1964年美Alaska地震后25年来液箱晃动问题研究的进展.文献[105—112,131,134,197,204]列出了一些有代表性的综述报告.在这些综述文章中都给出了足够的参考文献,是希望从事有关研究的研究生必读的重要材料.文献[113—122]给出了一些有名的专著,书中给出了有关问题仔细的理论及应用描述.国内78年以来有关流固耦合问题研究的会议文章主要集中在不同学科召开的系列会议上.以第1次会议召开的时间先后为序,第1个系列会议是气动弹性力学方面的会议,首届会议78年于南宁召开,此后航空系统的7210气弹专业会议共召开8次[123].第2个是“全国振动理・・26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这一会议最早由中国力学学会、中国航空学会、中国宇航学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四大学会主办,中国振动工程学会成立后发展为五大学会主办,会议从80年以来共召开5次[126].与这个系列会议密切相关的国内召开的国际会议已有3次[127-129].在这些会议中有关流固耦合方面的文章大多数是国内振动界固体力学、结构工程工作者完成的,基本上代表了国内固体、结构力学界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情况.第3个国内系列会议是“流体弹性力学学术讨论会”.会议由中国力学学会、中国航空学会、中国水利学会、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会主办.从85年以来共召开了4届会议[130].这一会议是国内唯一的专门讨论流体弹性的学术会议,但会议论文多数由流体力学工作者提供,代表了国内流体力学界在流固耦合领域研究的情况.第4个系列会议由土木工程学会、水利学会、航空学会、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振动工程学会联合发起,1993年6月在洛阳召开了第1次结构与介质相互作用学术会议,共有论文150多篇,分为ABCDE5类.其中D类为固体结构与流体介质相互作用,共列入论文23篇[132].国内首次气弹、水弹国际会议在1993年10月于北京召开,会议代表来自11个国家或地区,文集[131]中列出了7个特邀报告,共约70篇学术论文,讨论了问题的进展及理论应用成果.此外,在我国召开的水工结构的国际地震与水坝会议(1987)、国际高坝水力学会议(1988)、第7届APD-IAHR 会议(1990)上大量的报道了我国在该领域有关水-结构耦合的研究成果,其详细评述可见[134].在海洋工程结构的水弹性、建筑物和工业结构的风效应及流固耦合的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国内许多单位也进行了大量的工作[136-138].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的课题总结文集[135]详细地报道了国内在海洋工程领域所取得的重要成果.在航空院校应用多年的气弹教材[195]等为航空工业培养了大量的气弹人才.叶轮机械气动弹性问题是流固耦合问题的一个重要分支.1976年在巴黎由IUT AM召开了名为叶轮机气动弹性力学的国际学术会议,此后便形成了以这一名称召开的系列国际会议. 1994年在日本福冈召开了第7届会议,第8届会议将于1997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1984年我国代表被选入该系列会议的科学委员会,并于1989年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召开了第5届叶轮机械气动弹性力学与非定常流动国际学术会议[133].有关文献[140—142]等反映了国内在这方面的部分研究工作,文[196]指出:“我国学者在该领域颇有建树,特别是初步解决了失速颤振这一国际性难题,受到国际学术界重视.”1994年中国力学学会批准,成立了流固耦合力学专业分会,将国内流体、固体两方面从事这一研究的同志从组织上联系起来,这对学科的发展将起到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概括有关流固耦合问题的文献,可以发现其进展有以下主要特点.1)线化理论日趋完善、程序化,业已提供工程应用. 由于流固耦合系统的复杂性,其求解主要立足于数值分析.起初人们自然想到的是用位移法结构分析的通用程序来求解耦合问题[143],不同的是只要将流体视为剪切刚度为零的固体即可.但实际计算发现,剪切刚度为零,计算中出现零能模式,方法无法推广应用.至于流体中采用压力、固体中采用位移的混合模式没有零能模态的困难,但其有限元方程中的系数矩阵是非对称的.早期,Iro ns[144]提出了一对称化方法,要求描述流体惯性的矩阵可逆.然而,当考虑自由面线性波时,通常这一矩阵是奇异的,因而一些有名的通用程序中不得不忽略自由面波,这就限制了方法的应用.文・・27。

基于流固耦合的缸盖温度场分析

基于流固耦合的缸盖温度场分析
Ke wo ds:c ln r he d;t r a und y;fui s ld c up i y r y de a i he m lbo ar l d-o i o lng;t mpe a ur e d e r t ef l i
和有 限元 软件对 某柴 油机 缸盖 进行 温度 场分析 。
( Y , ,)=T () 8
固体传出的热量应等于流体吸收的热量 。为此 , 采 用下面方程描述能量守恒 , 建立固体 的 F u e 热传 orr i 导方 程 和流体 的对 流换 热控 制方 程之 间 的联 系 。
,-
3 l T
K . l= h T— w c o d q”= (f T) 。
h r lb u d r o d t n r p e o F s e ,a d t e tmp r t r ed o yi e e d i a u ae y t e ma o n ay c n i o sa e ma p d t E me h s n h e e au e f l fc l d rh a sc c lt d b i i n l F n y i .T e r s l e n tae t a h ih s tmp r t r fc l d r h a s fr lw rt a h e is e E a a ss h e u t d mo sr t h t e h g e t e e au e o y i e e d i a o e h n t e p r si l s t n m v t mp r t r fmae a ,a d t e tmp r t r it b t n r t n l x li st e “ e t e e au e o t r i l n h e e au e d s u i a i al e p an i r o o y h h a ”wo kn n i n n fc l r i g e vr me to y — o id r h a . n e e 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2,1-2. [3] Suzuki M . Development of A New Mold Oscillation Mode for High Speed Continuous
Casting of Steel Slabs [J],ISIJ International, 1991,N03,245-261. [4] 黄智武,罗威,傅连东,赵振飞,湛从昌.轧机 AGC 液压缸性能测试机架分析[J].武
(1)由于计算机性能及时间的限制,本文没有进行双向流固耦合的仿真,即:流场作 用于固场,固场变形然后作用与流场,最后实现流固两场动态平衡。而客观实际的情况更 贴近与双向流固耦合的情况,所以在条件改善允许的情况下,可在这方面进行更加深入研 究。
(2)由于本文篇幅及其他客观与主观因素所限,没有推出两平板开有均衡槽下缝隙流 动的理论计算公式,因此可在下一步的研究中,对理论知识进行更深入的推导。
(1) 流场的外壁压力分布比较均匀,流场的泄漏量随着压差变大而逐渐增大; (2) 支承环的出口径向变形比进口变形总是要大; (3) 支承环的厚度及间隙流场的厚度取决于结晶器振动液压系统的工作压力;
6.1 本课题总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本文针对韶关液压结晶器振动液压缸活塞杆导向套处镀鉻层容易被磨损灼伤的情况, 设计了一款新型的带有间隙密封的支承环。采用了 Pro/E 及 Gambit 建立三维模型,并分 别划分流体域与固体域模型网格,在 Workbench 工作平台下,先在 Fluent 模块里导入流 体域模型进行求解分析,然后将求解出来的耦合面压力数据导入固体域模型(支承环 ), 在结构静力分析模块里实现流固单向耦合的最终分析——支承环的径向变形。通过输入不 同的压力,分析不同的流体域及固体域模型,比较各模型的结果参数,最终确定支承环的 结构及间隙厚度尺寸。
a) 支承环厚度一定,压力变化下,其进出口径向变形位移结果如图 5.21-5.24 所示
(µm)
武汉科技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第 2页
30
25
(µm)
25 20
20 15
15 10
10
5 5
0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MPa)
图 5.21— 18mm 厚度支承环变形图
武汉科技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第 5页
d) 缝隙越长,泄漏量越小。 e) 流体介质粘度越大,泄漏量越小。
(4)将支承环初步三维模型导入 Workbench 里静力结构分析模块,划分网格,定义约 束,施加载荷并导入 Fluent 分析的耦合面压力数据,然后进行计算分析,发现支承环最 大变形在出口处。
(5)定义多个流场域进出口条件及并建立多个支承环模型,进行多次流固耦合分析, 然后对比分析,得出: a) 支承环的出口径向变形比进口变形总是要大; b) 支承环的厚度及间隙流场的厚度取决于结晶器振动液压系统的工作压力; c) 系统工作压力≤15MPa 时,支承环厚度为 22mm,间隙厚度为 15um; d) 15MPa<系统工作压力在≤25MPa 时,支承环厚度为 25mm,间隙厚度 25um。
0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Mpa)
图 5.22—22mm 厚度支承环变形图
22
20
20
1816Biblioteka 1514(µm)
12
10
10
8
6
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Mpa)
图 5.23— 25mm 厚度支承环变形图
5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mm)
图 5.25—15MPa 下不同厚度支承环变形图
30
22
20
18
16
14
12
10
8
6
4
2
18
20
22
24
26
28
30
(mm)
图 5.26—20MPa 下不同厚度支承环变形图
25
20
15
10
5
18
20
22
24
26
28
30
(mm)
图 5.27—25MPa 下不同厚度支承环变形图
根据上表及数据拟合图可知,在出口端部的径向变形总比进口的要大,因此出口的变 形决定了间隙流场的厚度及支承环厚度的选择与确定。由于我们仿真的间隙厚度为 15um, 而 18mm 厚度的支承环在 15MPa 下径向变形就已经超过了 15um,所以对于结晶器振动缸来 说,此厚度支承环太薄;对于 30mm 厚度的支承环来说,其满足 20MPa 的工作压力要求, 但是由于青铜材料较为贵重,选择此厚度的支承环,无疑对整个液压缸的成本带来了提升, 所以初步选择 22 及 25mm 厚度支承环。
Technology[J].Lubrication Engineering.1990(4):213—217. [12] Kurokawa J , Matsmoto K , Matusi J and Imamura H .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and
武汉科技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汉科技大学学报,2011.12:17-19. [5] 徐灏.密封[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5. [6] E F Boon,On the Sealing Mechanism of Fluid Seal[C].第五届国际流体密封会议(ICFS)
文献 A6. [7] T G Doust , A Parmer . Hydrostatic Effects in a Mechanical Face Seal[J] . ASLE
对比 22 及 25mm 厚度支承环,可以看出 22mm 支承环变形比 25mm 大,在 20MPa 及 25MPa 时径向变形均超过 15um,所以可以看出高压情况下,15um 间隙厚度不足以满足设计要求。 这时我们要根据结晶器振动液压系统的工作压力来具体确定支承环的加工厚度及间隙厚 度。
武汉科技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武汉科技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第 1页
5.4 数据处理与分析
经前述对比,在支承环在厚度增加的情况下,其应力及变形逐渐下降;相同尺寸
的支承环环,在压力逐渐增大的情况下,其应力及变形逐渐加大。为了更清楚更详细
的记录个工作压力下支承环的 Y 方向变形与应力情况,将数据整理,如表 5.1 所示。
表 5.1 支承环变形及应力表
of 11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luid Sealing.1987:407-422. [10] Wasser , R James. Dry seal Technology for Rotating Equipment[J] . Lubrication
Engineering.1993.50(3). [11] S B Gordon,Dong Volden.Upstream Pumping: A New Concept in Mechanical sealing
本文主要工作及结果如下: (1)介绍流固耦合分析的基本定义及流固耦合控制方程,列出 Workbench 下流固单向 耦合几种常用模块组合流程。 (2)运用 Pro/E 初步绘出支承环三维结构图,并总结出能代表大多数间隙密封的间隙 厚度尺寸,在 Gambit 中建立间隙流场域的三维模型并划分网格,定义边界条件,尤其是 编辑好耦合面的设定,然后导入 Workbench 里 Fluent 模块进行流场分析。 (3)对缝隙流动泄漏量进行理论分析,并观察仿真分析泄漏量结果。综合理论及仿真 得出以下结论: a) 支承环与活塞杆间的泄漏量与缝隙的厚度、宽度、长度、流体介质的粘度及缝隙两端 的压差有关。 b) 压差越大,泄漏量越大。 c) 入、出口尺寸越大(厚度× 宽度),泄漏量越大。
第 4页
(1) 系统工作压力≤15MPa 时,支承环厚度为 22mm,间隙厚度 15um; (2) 15MPa<系统工作压力在≤25MPa 时,支承环厚度为 25mm,间隙厚度为 25um。
5.5 本章小结
在 Workbench 工作环境下,通过本章对间隙流场到固场的多种压力、不同厚度支承环 的单向耦合分析,我们得出了多组仿真数据,通过数据的横向与纵向比较,我们得出以下 结论:
(3)本文分析间隙流场与支承环后所得出的结论,并没有做客观的实验验证,也没有 在实际中生产应用,因此希望在以后条件允许下,对本文所分析的内容进行实际的试验操 作,对理论与仿真结果进行验证。
武汉科技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第 6页
参考文献.
[1] 李宪奎,张德明.连铸结晶器振动技术[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0. [2] 宋秉钧.结晶器振动技术的研究与分析[D],沈阳:东北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本文的创新在于将飞机制造业及水电行业常用的分析方法 ——流固耦合数值分析引 入了液压设计分析领域,用流固单向耦合的方法综合考虑了流场及支承环的相互作用,最 终确定了支承环的结构形状及间隙流场的厚度。
6.2 本课题展望
本课题针对生产使用的实际结果,用流固耦合分析方法研究分析了结晶器振动伺服液 压缸的活塞杆上支承环结构变形及流场变化规律。但要获得更好跟贴近于实际的设计参 数,还需继续深入研究,可从以下几方面开展:
(MPa)
图 5.24— 30mm 厚度支承环变形图
由于本文分析的流场模型只选取了三种进口压力,因此在进行数据拟合时,其图中曲
线变化较为突兀,不够圆滑,但是基本上可以反映出一定的变化规律。由图 5.21-5.24 可
以看出支承环厚度一定,在进口压力不断地增大时,支承环出口径向变形不断加剧;而其
进口的径向变形就有点特殊。可以发现 5.24 图出口位移变形曲线与其它三图曲线明显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