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教案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354ab49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90.png)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化学方程式计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1. 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及步骤。
3. 化学方程式计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表示方法及计算步骤。
2. 难点:化学方程式计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表示方法及计算步骤。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化学方程式计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2. 讲解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表示方法及计算步骤。
3. 分析实际问题,示范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4. 学生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5. 小组讨论:学生相互交流解题心得,讨论解决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6. 总结与评价:对学生的练习结果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7. 布置作业:布置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情况进行总结,反思教学方法,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讲解过程中,观察学生对化学方程式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通过练习题,评估学生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能力。
3. 小组讨论环节,观察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七、教学资源:1. PPT课件:展示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表示方法及计算步骤。
2. 练习题:提供多种难度的练习题,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3.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实际问题,供学生分析和讨论。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周:讲解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
2. 第2周:讲解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步骤和技巧。
九年级化学上册《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上册《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086ff2b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d3.png)
1.教学方法:
(1)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自主发现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规律;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动画、图示等,直观展示化学反应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守恒定律;
(3)采用任务驱动法,设计不同难度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化学计算方法;
(4)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共同解决化学计算问题。
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守恒定律的理解、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
2.难点:守恒定律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公式的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时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会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讲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强调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符号表示、系数的确定等;
2.阐述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
3.介绍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包括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物质的量、质量及质量分数的计算;
4.通过实例分析,讲解解题思路,使学生了解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应用。
1.强化学生对守恒定律的理解,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明确化学反应中物质的量关系;
2.采用生动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化学计算公式,提高解题技巧;
3.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灵活应变能力;
4.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使他们在化学学习上取得更好的成绩。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用以下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最新-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优秀7篇
![最新-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优秀7篇](https://img.taocdn.com/s3/m/bbdc7b57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03.png)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优秀7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1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化学方程式的概念。
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和书写方法。
3.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和读法。
(二)能力训练点通过对具体化学反应的分析,使学生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配平,培养学生按照化学含义去理解和读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严密性。
(三)德育渗透点通过对化学方程式书写原则和配平方法的讨论,对学生进行尊重客观事实,遵从客观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1)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2)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2.难点: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具准备坩埚钳,酒精灯,集气瓶,幻灯,木炭,氧气,澄清石灰水。
五、学生活动设计1.教师演示“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并检验二氧化碳生成的实验。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组织讨论。
(1)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吗?(2)怎样用文字表达式表示此化学反应?[目的]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兴趣。
2.引导学生在文字表达式基础上,用化学式表示该化学反应,并观察该式能否体现质量守恒定律(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判断)?[目的]进一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以客观规律考虑问题,建立化学方程式的概念。
3.教师提问(1)书写化学方程式必须遵守哪些原则?(2)具体书写方程式的步骤是怎样的`?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有关内容,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并指定学生说出书写原则。
并以氯酸钾受热分解为例,说明具体书写步骤。
[目的]使学生明确书写原则及步骤,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4.教师以“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为例,讲清书写步骤及配平原则和方法后,组织学生练习,并分析讨论。
(1)什么是化学方程式的配平?(2)用最小公倍数法配平的步骤是什么?(3)为什么说质量守恒定律是书写化学方程式的理论基础?[目的]在练习中加深体会,逐步熟练,培养思维的有序性和严密性。
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的教案设计
![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的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a0c99e5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5e.png)
教案设计: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一、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方程式的基本结构和含义。
2.掌握如何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定量计算。
3.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化学方程式的基本结构和含义。
2.化学计算的基本原理。
3.化学计算的实例分析。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通过简单的例子引出本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如:氢气和氯气可以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盐酸,反应方程式为:H2(g) + Cl2(g) → 2HCl(g)请问:当100mL的氢气和100mL的氯气反应时,生成了多少 mL的HCl气体?2.呈现环节:介绍化学方程式的基本结构和含义。
化学方程式是描述化学反应过程的工具,它由反应物、产物和反应条件三部分组成,例如:“H2(g) + Cl2(g) → 2HCl(g)”就是一个完整的化学方程式。
其中,H2和Cl2是反应物,2HCl是产物,→表示转化,g表示气态。
反应条件可以加在化学方程式的箭头上方。
3.讲解环节:讲解如何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定量计算。
例如:已知氢气和氯气的体积分别为100mL,求生成的盐酸气体的体积。
步骤一:编写化学方程式。
H2(g) + Cl2(g) → 2HCl(g)步骤二: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根据公式,1mol气体的体积为22.4 L,在标准温度和标准压力下,这相当于1L气体中的分子数。
因此,我们可以使用下面的公式来计算:n = V / 22.4其中,n是气体的摩尔数,V是气体的体积。
根据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易知生成1mol HCl需要1mol H2和1mol Cl2反应。
因此,反应完毕后生成的HCl气体的摩尔数应当与H2或Cl2的摩尔数相等。
根据理论计算,氢气和氯气所占的体积分别为0.004464mol和0.004464mol,两者中较小的值就是生成的HCl气体的摩尔数。
再根据n = V / 22.4的公式,我们可以算出生成的HCl气体的体积:V(HCl) = n(HCl) × 22.4 = 0.1L因此,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的盐酸气体的体积为0.1 L。
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
![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82956ea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fc.png)
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2)学会简单的化学方程式计算方法;(3)能够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实际问题计算。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认识化学方程式的基本要素;(2)运用比例、代数等数学方法进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化学方程式的基本要素;(2)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1)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比例运用;(2)解决实际问题时化学方程式的运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教学课件或黑板;(2)化学方程式计算实例;(3)实际问题案例。
2. 学生准备:(1)预习化学方程式相关知识;(2)准备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2)引出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
2. 知识讲解:(1)讲解化学方程式的基本要素(反应物、物、反应条件等);(2)介绍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方法(比例、代数等)。
3. 实例演示:(1)展示化学方程式计算实例;(2)引导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计算,讲解计算过程。
4. 练习与讨论:(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2)分组讨论,互相讲解解题思路。
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2)强调化学方程式计算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3. 选择一个实际问题,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化学方程式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2. 举例说明化学方程式计算在工业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3. 引导学生关注化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4篇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4篇](https://img.taocdn.com/s3/m/8236df04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93.png)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4篇《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4篇《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1 教学目的1.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根底上,使学生掌握有关反响物、生成物的计算。
2.进一步认识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3.掌握解题格式,培养解计算题的才能。
教学重难点1.由一种反响物或生成物的质量计算另一种反响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2.解题的格式标准化。
教学过程学习内容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和方法【学习指导】阅读课本第102-103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以下填空。
1.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根据是质量守恒定律,计算的关键是根据客观事实和质量守恒定律准确地写出化学方程式。
2.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步骤:(1)设未知量;(2)正确地写出化学方程式;(3)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与相对分子质量的乘积以及量、未知量;(4)列出比例式;(5)求解;(6)简明地写出答案。
简记为“设、写、算、列、求、答”。
【讨论交流】1.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时,列比例式的根据是什么?2.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温馨点拨】1.列比例式,实际表达了参加反响的各物质实际质量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的各物质相对质量之比。
2.(1)化学式必须书写正确;(2)化学方程式必须配平;(3)找准题意中的量和未知量。
【名师归纳】1.利用化学方程式进展计算,所用量和待求的未知量都是纯洁物的质量。
2.所设的未知量不要带单位。
在解题过程中涉及的详细质量都要带上单位,不管在列比例式时或最后的计算结果都不要漏掉单位。
另外单位要一致,不一致的要进展单位换算。
3.有关物质的量要写在对应物质的下面,相对分子质量一定要注意乘上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假如遗漏,必然导致计算结果的错误。
4.求解时要先约分,结果除不尽的可保存两位小数,带单位。
【反响练习】1.在M+RO22N的反响中,RO2为氧化物,相对分子质量是44。
1.2gM完全反响生成5.6gN。
以下有关说法中错误的选项是(D)A.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B.N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8C.参加反响的RO2质量为4.4gD.2.4g M与5g RO2反响生成7.4gN2.在化学反响2A+B2===2AB中,A与B2反响的质量关系如下图,现将6 g A和8 g B2充分反响,那么生成AB的质量是(C)A.9gB.11gC.12gD.14g3.电解36克水,可得到氧气多少克?32克4.6 g铁跟足量的稀硫酸起反响,可制得氢气多少克?(Fe+H2SO4===FeSO4+H2↑)0.21克5.反响:2A+B===C+D,A与B反响的质量比为4∶3,假设A与B恰好完全反响后生成的C和D共2.8g,那么消耗的反响物B为1.2g。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a1f8495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fd57055.png)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2)掌握化学方程式中的物质守恒定律;(3)学会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步骤;(2)培养学生运用化学方程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2)物质守恒定律的应用;(3)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1)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比例运算;(2)实际问题中化学方程式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2)准备相关实例和练习题。
2. 学生准备:(1)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2)了解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化学方程式的概念;(2)讲解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2. 知识讲解:(1)讲解化学方程式中的物质守恒定律;(2)介绍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方法。
3. 实例分析:(1)分析实例中的化学方程式;(2)引导学生运用物质守恒定律进行计算。
4. 练习巩固:(1)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2)讲解练习题中的关键步骤。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2)强调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注意事项。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2.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深刻理解物质守恒定律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3.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练习题评价:通过学生完成的练习题,评估学生对化学方程式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3.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化学方程式计算教案11篇
![化学方程式计算教案11篇](https://img.taocdn.com/s3/m/e1e1e031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c1.png)
化学方程式计算教案11篇化学方程式计算教案1在初中,学生已经知道了化学中反映物和生物之间的质量关系,并学习了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质量的计算。
本节是在初中知识的根底上进一步揭示化学反响中反响物、生成物之间的粒子数关系,并学习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等应用于化学方式的计算。
将这局部内容安排在这一节,主要是为了分散前一章的难点,同时,在打好有关知识根底的前提下在来学习本内容,有利于学生对有关知识和技能的理解、掌握和记忆。
本节内容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中和滴定等知识的重要根底,在理论联系实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对于学生了解化学反响规律、形成正确的有关化学反响的观点也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这一节的内容在全书中有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应让学生在学好本节知识的根底上,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应用,稳固。
本节内容实际上是前面所学知识和技能和综合运用,涉及中学化学反响中许多有关的物理量及各物理量间的换算,综合性很强,这是这一节的特点,也是它的重、难点。
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引导、边讲边练的方法,在例题中,适当分解综合性,逐步提问,使综合性逐步增加,以题逐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为掌握好本节中的相关知识,可适当补充一些不同类型的题作课堂练习,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注意引导学生总结规律、理清思路。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和格式。
2.使学生加深对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等概念的理解,及对化学反响规律的认识。
3.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综合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教学难点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讲解、练习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用具投影仪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新课]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我们在初中就已经很熟悉了,知道化学反响中各反响物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符合一定的关系。
初中化学初三化学上册《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初三化学上册《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74a0080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fe.png)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通过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1.提问方式:以生活中常见的化学反应为例,如“为什么铁会生锈?”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反应的本质和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2.实验演示:进行一个简单的化学反应实验,如硫酸与锌的反应,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进而引出化学方程式的概念。
4.学会使用化学计量数进行化学反应的计算,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以下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1.通过实验演示和观察,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化学反应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
2.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和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将化学方程式计算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本规律;
-运用案例教学法,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化学问题,让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掌握计算方法;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问题引导:通过提问“化学方程式是如何表示化学反应的?”让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讲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强调化学计量数的重要性,使学生掌握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2.介绍化学反应中物质的量守恒定律,引导学生理解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本原理。
-选择几个典型的化学反应,要求学生自行设计问题,并使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写一篇小短文,介绍化学方程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化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教案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8af09d0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7e.png)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2.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难点: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
2. 利用实例分析,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应用。
3. 采用小组讨论与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化学实验器材和药品。
2. 准备一些典型的化学方程式计算题目。
3. 准备PPT或黑板,用于展示化学方程式。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化学实验,引导学生关注化学方程式。
2. 讲解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和组成:解释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物、物、反应条件等。
3. 讲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介绍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和注意事项。
4. 讲解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5. 实例分析:通过具体的化学方程式计算题目,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计算方法。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解题心得和方法。
7.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化学方程式计算的重点和难点。
8.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相关的化学方程式计算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9. 课后反思: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总结经验和教训。
10. 课后辅导:针对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和指导。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化学方程式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练习题目:布置一些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目,评估学生的计算能力。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化学专家或从业者,进行专题讲座或分享,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2. 组织学生参观化学实验室或化学企业,增强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认识。
化学九年级上册人教版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
![化学九年级上册人教版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aa2e264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1b.png)
针对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差异,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使每位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层面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3.设想三:小组合作,共同探究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探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课堂参与度。
4.设想四:案例教学,直观易懂
通过讲解典型例题,引导学生分析解题思路,掌握计算步骤,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针对教师给出的化学计算题目,进行讨论和交流。
2.共同解决问题:小组内成员相互协作,共同探讨解题方法,解决问题。
3.汇报成果:各小组汇报自己的小组的表现进行点评,总结优点,指出不足。
(四)课堂练习,500字
5.设想五:巩固练习,查漏补缺
在课堂教学中穿插巩固练习,让学生及时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发现并弥补知识漏洞。
6.设想六:课后拓展,提升能力
布置具有一定难度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深入思考,提升学生的化学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设想七:评价反馈,激励进步
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给予及时、积极的评价,鼓励学生发挥优势,改进不足,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化学九年级上册人教版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认识到化学方程式在化学反应中的重要性。
2.学会使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包括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质量、体积等方面的计算。
3.掌握化学计算中常用的计量单位及其换算关系,如摩尔、克、升等。
3.通过讲解、示范、练习等环节,使学生掌握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步骤,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3698080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86.png)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学会互相尊重、互相帮助。
5.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化学反应原理有了初步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化学方程式的学习将更加深入。然而,学生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方面仍存在一定困难,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关注和指导。此外,学生对化学反应的实际应用和化学计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因材施教,使学生在掌握化学方程式计算方法的同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和技巧,特别是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符号、系数的确定。
2.化学反应中物质的摩尔比例和质量守恒原理的应用。
3.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的过程,包括计算方法的选取和计算步骤的掌握。
4.将化学方程式计算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
7.反思与拓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学习方法和技巧,提高学习效率。
-组织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探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难点和解决策略,促进共同进步。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本节课的开始,我将通过一个生活实例来导入新课。我会向学生展示一个简单的化学反应视频,如碳酸饮料中的二氧化碳释放过程。通过这个例子,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为什么饮料中的二氧化碳会释放出来?”“这个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样的化学反应?”这样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对接下来的学习内容产生兴趣。
年级化学上册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人教版
![年级化学上册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2da8a673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2c.png)
年级化学上册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化学方程式计算,巩固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实际问题的计算。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简单计算方法及实例。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教学内容和练习。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化学方程式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2. 新课讲解:讲解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方法,包括反应物与物的摩尔比例、质量比例等。
结合实例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计算方法。
3. 课堂练习:布置几道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讲解和指导。
4. 拓展应用:给出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化学方程式计算方法进行解决,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课后作业1. 复习课堂内容,整理笔记。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了化学方程式在实际应用中的基本技巧。
在课堂练习环节,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练习题,并对实际问题进行计算。
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并在计算过程中遵循这一原则。
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要注重难度的适中,让学生在巩固知识的不断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化学方程式简单计算的掌握程度。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进行一个小测验,测试学生对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掌握情况。
3.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程度。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化学实验室技术人员或化学老师,给学生介绍化学方程式在实验室中的应用。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化学方程式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说课稿
![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21c6799c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77.png)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和作用《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课题3的内容,上承质量守恒定律及化学方程式,是化学中定量研究的真正体现和具体应用,也是化学计算的重要组成和基础,并能为后面有关含杂质等计算做好准备,故学好本节内容知识极为重要。
2、课标分析:学习利用质量关系、比例关系定量认识化学反应,认识定量研究对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3、核心素养目标:1.培养定量观、守恒观、元素观等化学观;2.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培养按照化学特点去进行思维的良好习惯和熟练的计算技能4.学情分析:化学计算始终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本课题研究的计算问题主要是两个方面,用一定量的反应物最多可得到多少生成物(例1)?要制取一定要生成物,最少需要多少反应物(例2)?无论是哪种计算问题,其关键点是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在本课题的学习中,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有:化学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特别是未将化学方程式最终配平。
只利用一个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而未计算几个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和。
计算过程中忘记带单位。
四、已知条件中同为反应物或同为生成物时,列比例式出现错误此外,学生在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时,往往容易忽视化学过程,不重视化学反应的实际意义,忽视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前提,只看重数学运算的结果,将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简化为数学比例式的简单计算,这一点在教学中应予以重视。
.5.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2)难点:物质之间量的关系。
二、说教法好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易于接受,乐于学习,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可达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
因此选择好的教法,是我们教师所追求的,本节课本人所采用的教法是:以学生的主动探究为主,教师的引导点拨为辅,让学生在对例题进行自我解答,经过讨论、对比、辨析、交流和小结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自己不知不觉地获取了新的知识和掌握了新的技能,并且利用多媒体展示出具体的真实情景素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再用学生竞赛形式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改变了“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的状态,符合新课改理念和要求,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果和教学质量。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教案设计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429578e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fb.png)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和意义。
2.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
3.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
4. 化学方程式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
2.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讲解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采用示范法,演示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过程。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方法。
4. 采用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化学方程式的实际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了解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和意义。
2. 讲解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和意义,让学生理解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
3. 讲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让学生掌握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方法。
4. 示范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过程,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完成练习。
5. 让学生分组练习,互相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7. 课后反思: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和反思。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化学方程式概念和意义的理解程度。
2. 通过书写和计算练习,评估学生对化学方程式书写规则和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3. 通过小组讨论和报告,评价学生对化学方程式实际应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案、PPT演示文稿。
2. 化学方程式的实例和练习题。
3. 分组讨论的指南和问题。
4. 作业布置和反馈表格。
八、教学环境:1. 教室内的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PPT和视频资料。
2. 足够的桌面和椅子,以便学生进行书写和练习。
3. 白板和标记笔,用于板书和解释化学方程式。
4. 安静的学习环境,以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
九、安全注意事项:1. 在进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时,提醒学生注意书写工具的安全使用,避免划伤。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5单元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5单元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dc53d55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c6.png)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够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2.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的方法,包括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计算。
3.能够运用化学方程式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反应物的消耗量、生成物的产量等。
b.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在计算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c.教师强调化学方程式在化学学习和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意图:通过总结归纳,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理解和应用,特布置以下作业:
1.基础知识巩固题:请学生完成课本第5单元课题3后的练习题,特别是涉及到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础题目。这些题目旨在帮助学生巩固质量守恒定律和物质的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以及化学计量转换的基本技巧。
5.课后巩固与反馈。
-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收集学生的作业和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
6.评价与激励。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对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表现和进步给予表扬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3.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运用多媒体课件和化学软件,生动展示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过程,帮助学生形象理解。
-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4.注重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组织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过程。
-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化学问题。
《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5篇范文]
![《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5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d2b42134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ca.png)
《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5篇范文]第一篇:《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从定量角度理解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质和量的关系。
(2)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的解题步骤格式。
2.过程与方法(3)通过具体例题的分析演练计算,培养提高审题能力。
(4)逐步养成用化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5)结合亲身体会,培养严谨求实、敢于实践科学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的思路和步骤。
难点:解题思路——化学反应中物质之间质量比关系。
教法学法本节课所采用的教学流程为:“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回顾反思,温故知新—→自主合作,探究例题—→交流共享,总结方法—→实际应用,巩固提高”。
媒体选择:运用多媒体展示台展演、练习,课件展示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温故知新——引入新课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常涉及到量的计算,例如,用一定量的原料最多可以生产出多少产品?制备一定量的产品最少需要多少原料?等等。
通过这些计算,可以加强生产的计划性。
并有利于合理地利用资源,而这些计算的进行都需要根据化学方程式。
在科研中也会用到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请看一段视频。
教师播放“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点火的视频。
它有三级推进器,在二子级推进器中,其上部是装有液氢的燃烧剂箱,下部是装有液氧的氧化剂箱。
当确定需要液氢燃烧剂为45t时,填充多少吨的液氧来满足这些液氢完全燃烧?1.写出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化学方程式,及各物质的质量比2.根据氢气、氧气、和水的质量比,设问40t的氢气要和多少吨的氧气完全反应? 45t的氢气要和多少吨的氧气完全反应?化学反应中各物质间的质量比且成正比例是我们计算的依据。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利用化学方程式简单计算的步骤1.小组活动:自学例题1,讨论、交流完成以下问题:(1)在例1中哪几种物质与计算有关?这些物质的质量比是多少?(2)请将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一般步骤补充完整① 设;②写出反应的;③ 写出的质量比④ 列出;⑤求解⑥简明的写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组合作解决困难,体验合作成功。
提高应变能力。
【巩固练习】再接再厉
(广东省2013)25.(9分)乙醇俗称酒精,可用作医用消毒,也常作燃料。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2H6O+3O2=2CO2+ 3H2O。
(1)23g乙醇完全燃烧需消耗多少克氧气
(4)计算格式要规范(已知量单位要带入计算);
(5)计算结果要准确(最后结果一般保留一位小数);
【讨论】更进一步
2、实验室常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某同学实验前称得过氧化氢溶液质量42.5g,加入1g二氧化锰,完全反应后称得剩余物质量为41.9g。计算:
(1)反应中放出氧气的质量。
(2)实验中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
2、通过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1、学会严谨求实的科学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2、培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增强信心;
3、让学生在练习计算的过程中,了解化学计算与生产、生活的广泛联系,了解学习化学的最终目标是为社会服务。
重点
1、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
3、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反应
4、木炭还原氧化铜氧化铜
5、氧化铜与稀硫酸的反应
1、学生代表在黑板上完成;
2、其余学生在作业本上完成;
3、相互评价,指出错误。
巩固常见化学方程式,为计算打好基础并激发兴趣。
【练习1】小试牛刀
(广东省2012)25.(10分)甲、乙两同学用氧化铜做了如下实验,请回答有关问题(节选)
专题复习化学计算之三
根据化学方程式基本计算教学设计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
技能
1、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相对质量关系能正确计算出反应物、生成物的质量。
2、建立对化学反应中各物质质量关系和认识方法,促进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认识。
3、掌握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本方法和格式。
过程
与
方法
1、通过创设问题能够在情境中运用化学计算的基本方法解决
甲同学:取40g氧化铜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得蓝色溶液。
(1)甲同学所得溶液中使溶液显蓝色的溶质的化学式少?
教师巡视指导,分析解题思路。
1、讨论分析所发生的化学反应。
2、学生代表在黑板上完成;
3、其余学生在作业本上完成;
4、学生相互评价,指出错误。
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规范的解题能力。
贴近生活,体现了化学学科的实用性。
与中考紧密相连,增强学生的应考能力和信心。
课题总结:关于化学方程式计算
1、增强信心,积极作答;
2、认真审题,细致答题;
3、格式完整,分步得分;
4、计算准确,争取高分。
【布置作业】巩固练习
学生情绪高涨,对化学方程式的基本计算信心备增,积极完成课后作业。
【小结】
注意:1、题目若同时给出已知质量有两个或以上,应考虑质量守恒定律;
2、代入方程式计算的必须是纯净物的质量。
讨论: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要注意哪几方面?
学生积极讨论,踊跃发言
分析讨论:
1、题目中发生什么化学反应?
2、已知哪些数据?这些数据包含哪些物质?
3、反应前后物质质量有什么变化?
4、理清思路,完成解题过程。
巩固学生的信心,为迎接中考做好准备!
20 4
36g x
20: 4 = 36g : x
解得:x= 7.2g
解法3:设氢气质量为x
2H2O ==2H2↑+O2↑
36 32
36g x
36: 32 = 36g : x
解得:x= 32g
【讨论】以电解水的计算题列出常见错误,突出化学方程式计算规范性和要点
【小结】
解法1:方程式没有配平,造成计算错误。
2、依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格式。
难点
1、有关不纯物的计算;
2、有关数据分析的计算。
教学方法
练习→讨论→分析→归纳→练习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课题导入:】
比一比,谁写的又快又好?
写出下列化学计算中常见的化学方程式:
1、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
2、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解法2:物质质量比计算错误,造成最后结果错误
解法3:没有看清楚所求物质,造成计算错误。
通过对计算过程的观察与分析,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比分析能力,从而加强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能力。
【小结】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化学方程式书写要准确(记得配平);
(2)质量比例要正确;
(3)计算步骤要完整;
巩固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本格式,鼓励学生积极作题,增强信心。
【讨论】看一看:下列两位同学的计算有哪些问题?
实验室电解水36克,最多可以产生氢气多少克?
解法1:设氢气质量为x
H2O == H2↑+ O2↑
18 2
36g x
18: 2 = 36g : x
解得:x= 4g
解法2:设氢气质量为x
2H2O ==2H2↑+ O2↑
(2)乙醇不完全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某实验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①表中a的值为______。
②该实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C2H6O+11O2== ___ CO2+ ___H2O + ___CO。
分析讨论,教师点拨。
学生:尝试练习,并很快顺利完成第(1)小题。
在老师指点下,大部分学生也能完成第(2)小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