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第9课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9课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9课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014aeef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9b.png)
七年级历史9课知识点随着历史学科的深入学习,许多学生不仅对历史学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自己的人文素质也受到了很多的提升。
而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历史学科将会是一个重要的阶段,下面将为大家详细介绍七年级历史9课知识点。
一、古代文明在这部分内容中,我们将学习到关于古代文明方面的知识点,了解各个古代文明的发展及其影响。
我们首先会介绍几个关于古代文明的概念,例如:“人类文明的起源及其发展过程”等等。
接下来介绍各个古代文明国家发展史,例如中国、埃及、希腊、罗马、印度、巴比伦等等。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还需要重点掌握各个文明之间的联系和互相影响。
二、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这一部分是关于民族诞生的历史过程和民族形成的文化特征以及该民族在地理环境、气象地理等方面的影响,可以学习到各民族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此外还要重点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特点并学习如何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
三、政治制度和文明进步政治制度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标志,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将学习到一些重要的政治制度并了解这些政治制度的特点。
同时,我们还要了解不同政治制度对文明进步的影响,包括政治制度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等方面的关系。
四、科技文化的进步与发展在这一部分内容中,我们将会学习到人类在不断追求科技进步和文化繁荣的过程中,取得的各种成就。
学习内容包括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文化传承的特殊意义以及它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意义等。
同时,我们还需要重点关注科技和文化对于社会进步、生产力水平、文化创新等方面的作用。
五、历史文献及其价值在历史文献中,包括各种形式的文件和抄本,包括书信、公文、协议、契约、政治宣言等等,而这些文献对于我们对历史发展了解和学习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这一部分内容中,我们将会学习到如何阅读、理解、分析历史文献,以及一些重要史料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问题。
六、历史名人及其事迹学习历史名人及其事迹,无疑是培养学生历史兴趣和爱好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这部分内容中,我们将会介绍一些重要历史人物和他们的代表作品,如孔子、墨子、孟子、荀子、李时中等等。
初中历史第9课知识点总结
![初中历史第9课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e530fed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c7.png)
初中历史第9课知识点总结一、丝绸之路的形成和作用1. 丝绸之路的形成丝绸之路是指古代中国和罗马帝国之间的贸易通道,主要贸易商品是丝绸。
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时期,当时中国的丝绸被引入西方,西方的黄金、珍珠、玛瑙等商品也被引入中国。
丝绸之路逐渐由中国向西方拓展,成为贯穿东西方的重要贸易通道。
2. 丝绸之路的作用丝绸之路的贸易不仅仅是商品的交换,更重要的是文化的交流。
通过丝绸之路,中西方的人民相互认识和了解,学习了对方的文明和科技。
这种文化交流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友好合作,也使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桥梁。
二、丝绸之路的阶段和特点1. 丝绸之路的主要阶段丝绸之路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阶段:早期的丝绸之路、中期的丝绸之路和晚期的丝绸之路。
早期的丝绸之路从汉代开始,主要贸易商品是丝绸、药材、珍珠等。
当时的丝绸之路贸易相对较少,交通不便,主要是通过陆路贸易。
中期的丝绸之路从魏晋南北朝开始,其贸易达到了巅峰,贸易范围扩大,交通更加便利。
这时期的丝绸之路不光是通过陆路贸易,也涉及到了海上贸易。
晚期的丝绸之路从唐宋时期开始,其贸易逐渐减少,贸易路线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这时期的丝绸之路贸易逐渐由陆路转向了海上,贸易范围也有所扩大。
2. 丝绸之路的主要特点丝绸之路的主要特点包括: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国际贸易发达,商品丰富;文化交流频繁,信息传播广泛。
丝绸之路地理位置优越,连接东西方的贸易通道。
这使得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
丝绸之路国际贸易发达,商品丰富。
中国的丝绸、药材,西方的黄金、珍珠等商品贸易频繁,使得东西方贸易关系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丝绸之路文化交流频繁,信息传播广泛。
通过丝绸之路,东西方的人民相互了解,文明交流,信息传播,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融合。
三、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和影响1. 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海上丝绸之路是指中国与印度、中东、非洲等国家之间的海上贸易通道。
随着唐宋时期中国海上贸易的发展,海上丝绸之路逐渐兴起,成为继陆上丝绸之路之后的重要贸易通道。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九课《宋代经济的发展》背诵内容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九课《宋代经济的发展》背诵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31ef0e6ae009581b6ad9eb2c.png)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一、农业的发展1.农业发展原因?(或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①南方战乱较少;②南迁的中原人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④统治者的措施;⑤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
2、农业耕作技术:耕作技术提高,宋朝南方出现秧马,复种技术。
3、粮食作物:(1)水稻:①品种:由越南传入的占城稻,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4、经济作物:①茶树: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
②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区已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二、手工业的兴盛1.纺织业:(1)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
(2)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2.制瓷业:河北定窑、河南汝窑、浙江哥窑等地的瓷器,给人别致的美感。
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的中心。
3.造船业: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有很高的水平,在当时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
南宋制造的海船,配备了指南针。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1都市贸易繁荣(1)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兴起了大量商业都市,其中最大的是开封和杭州(2)城市中街道以及窄巷之内都可开设店铺,经商时间不受限制,出现早市和夜市(3)都市商贸活动辐射到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草市2、纸币的出现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3.海外贸易繁荣(1)港口: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2)管理: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四、经济重心南移1.时间:到南宋时最后完成。
2.表现: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思考:1.宋朝海外贸易为何发达?(背)(1)宋朝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达为海外贸易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宋朝有发达的造船业,配备了先进的指南针,能够进行远洋航行。
七年级历史第9课笔记整理
![七年级历史第9课笔记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8d85e597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8d.png)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历史篇章
第9课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
一、隋朝的统一与开皇之治
隋朝的建立:隋朝(581-618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由隋文帝杨坚建立。
隋朝的统一:隋文帝通过战争统一了南北朝,结束了长达几百年的分裂局面。
开皇之治:隋文帝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使国家达到了繁荣和富强的局面,被称为“开皇之治”。
二、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唐朝的建立:唐朝(618-907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由唐高祖李渊建立。
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使国家达到了繁荣和富强的局面,被称为“贞观之治”。
武则天时期: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促进了唐朝的进一步发展。
三、开元盛世与安史之乱
开元盛世:唐玄宗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使国家达到了繁荣和富强的局面,被称为“开元盛世”。
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是唐朝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由于统治者的腐败和军民的不满,导致了长达八年的内战。
四、唐朝的对外交往与文化繁荣
唐朝的对外交往:唐朝时期,中国与世界各国进行了广泛的交往,包括贸易、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流。
唐朝的文化繁荣:唐朝时期,中国的文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和思想家。
五、盛唐气象与唐代社会的特点
盛唐气象:唐朝时期,中国的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被称为“盛唐气象”。
唐代社会的特点:唐朝时期的社会具有开放、包容、多元的特点,社会风气开明、宽容。
同时,唐朝也是一个民族团结、对外交往频繁的时代。
以上是一份简单的七年级历史第9课的笔记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第9课秦统一中国(学生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讲义
![第9课秦统一中国(学生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a834fa8c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89.png)
第9课 秦统一中国课程标准课标解读 1.知道秦灭六国及其意义;2.知道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
1.了解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的基本情况。
2.知道秦开创皇帝制度,推行郡县制,并建立一套官僚体制。
3.掌握秦始皇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修筑驰道,连接长城等加强和巩固统一的措施。
知识点01 秦灭六国1.秦灭六国:秦国经过 ,(秦完成统一的主要原因)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
秦王 为灭亡六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2.秦朝建立:公元前 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 ,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即学即练1】(2020·广东揭阳榕城区二模卷·3)关于中国封建专制的基本特征,史学家白钢认为:政治上的表现,一是有权就有一切,二是家长制,三是官僚政治;经济上的表现,一是以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其经济基础,二是以自然经济为基本面貌的封建生产方式;文化上推行蒙昧主义,一是天命观。
其中“有权就有一切”“官僚政治”“蒙昧主义”历史根源分别是( )A .三公制、中央集权制、道家思想B .皇权制、中央集权制、法家思想C .三公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D .皇权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知识精讲目标导航【即学即练2】(2020·湖北襄阳·12)秦朝建立的,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制度是()A.分封制B.中央集权制C.行省制D.科举制知识点02 确立中央集权制度1.中央: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
嬴政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
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治机构,由(行政)、(军事)<曾长期虚设其位军权掌握在皇帝手中>、(监察事务)统领,最后的决断权由掌控(君主专制、独裁)。
2.地方: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制。
全国分为36郡,郡下设县,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
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第9课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第9课](https://img.taocdn.com/s3/m/4f69a7c3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f8.png)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第9课
:中国古代科技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自古以来就有着丰富的科技技术。
在古代,中国的科技曾经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尤其是在造纸、火药、指南针、印刷等领域,成果惊人。
这些科技发明的诞生,不仅给中国自身带来了很大的改变,也被世界其他国家所借鉴并应用。
一、造纸术
造纸术是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纸张制造技术。
据考证,最早的纸张是西汉时期的纸张,到了东汉时期出现了麻质纸。
造纸术的出现,让书写成为了可能,奠定了丰富多彩的文字文化发展基础。
二、火药
除了造纸术之外,古代中国的火药也是非常有名。
火药是用硝酸钾、炭末和硫磺三种原材料制成的,它最初是做为一种药物存
在的。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火药被应用到了战争中,成为了一
种重要的战争武器。
同时作为一种商业商品,火药的出现也极大
的推动了中外贸易的发展。
三、指南针
在导航的领域,指南针也是中国的一项重要发明。
在唐朝时期,人们使用了磁石制成的指南针,可以指示方向。
从此以后,人类
在航海和航空方面的发明和发现得到了极大的推动。
四、印刷术
印刷术也是古代中国非常重要的发明之一,使得文化的传播和
交流变得更加容易。
在唐朝时期出现的雕版印刷术,是印刷术最
初的形式之一,其曾经被广泛应用于印刷《大藏经》等工作。
总之,中国的古代科技发明历经数千年的沉淀,这些科技的发
展不仅改变了中国自身的历史发展轨迹,同时也为世界其他国家
的科技进步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七年级上册历史9课知识点框架
![七年级上册历史9课知识点框架](https://img.taocdn.com/s3/m/4ed90d3e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3a.png)
七年级上册历史9课知识点框架第一课:人类的起源
1.了解人类的起源和演化;
2.掌握不同人类种类的特征;
3.理解人类智力发展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第二课:文明的起源
1.探究农业和手工业的起源;
2.认识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文明;
3.了解古代文明对现代世界的影响。
第三课:青铜时代
1.明白青铜时代的发展和变迁;
2.了解青铜文明所创造的文化遗产;
3.认识青铜铸造和商业交流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第四课:古代中国
1.掌握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
2.了解早期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制度;
3.认识传统文化和艺术的意义和价值。
第五课:古希腊
1.了解古希腊的政治、文化和社会制度;
2.掌握古希腊的艺术、哲学和科学成就;
3.理解古希腊对现代世界的影响。
第六课:古罗马
1.了解古罗马的政治、法律和社会制度;
2.掌握古罗马的艺术、建筑和科学成就;
3.认识古罗马对现代世界的重要影响。
第七课:中世纪
1.探究中世纪的文化和文明;
2.了解欧洲中世纪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发展;
3.认识中世纪对现代世界的影响。
第八课:文艺复兴
1.理解文艺复兴的概念和历史背景;
2.认识文艺复兴时期对艺术和文化的推动;
3.了解文艺复兴对现代世界的影响和启示。
第九课:宗教改革
1.了解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和基本内容;
2.认识宗教改革对欧洲政治和文化的影响;
3.理解宗教改革对人类社会的重要启示。
以上为七年级上册历史9课知识点框架,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的历史和文化,并对现代社会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七年级上册历史9课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历史9课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7feb5cd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96.png)
七年级上册历史9课知识点历史是一门阐明过去、理解现在、展望未来的学科,是学习人类经验和发展的过程。
对于初中生来说,历史课程对于了解和认知世界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梳理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九课的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历史,为未来发展积累经验。
1. 消失的都城——洛阳洛阳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座重要都城,也是中国历史文化的宝库。
在本课中,我们了解到洛阳的历史背景、地理位置、主要建筑和事件。
同时,我们需要注意了解洛阳在不同时期的时代背景和重要性。
2. 东汉末年的政治与经济危机东汉末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动荡时期。
在本课中,我们需要了解东汉末年的主要政治和经济危机,包括内乱、外患、经济不景气和社会动荡等因素。
同时,我们需要知道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到东汉朝政、百姓生活以及中国未来历史发展的。
3. 农民起义和黄巾起义农民起义在中国历史上是经常发生的一种形式。
本课讲授了两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即何进的农民起义和黄巾起义。
在学习时,我们需要透彻了解这两次起义的原因、历史背景、领袖、规模和性质等方面,并分析它们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和意义。
4. 曹操的政治措施曹操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
在本课中,我们需要对他的主要政治措施进行深入了解,包括削藩、联欢、贞观之治和三绝等方面。
同时,我们也要明确曹操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地位的形成过程。
5. 曹操和刘备的战争曹操与刘备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他们曾经为争霸而进行了多次战争。
在本课中,我们需要了解他们的历史背景、意图、兵力、战术和结果等方面,并探讨他们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和意义。
总之,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九课涉及到了中国古代历史、政治、军事和社会等方面的重要内容,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一步。
希望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认真理解,科学学习,并在未来的生活和学习中不断积累和应用历史知识。
七年级上册历史9课知识点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历史9课知识点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e9022567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d1.png)
七年级上册历史9课知识点人教版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九课的知识点,此课为人
教版。
一、煌煌帝国的建立
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建立了秦朝,使中国历
史进入了统一的封建王朝时代。
秦朝的建立打破了百家争鸣、诸
侯割据的局面,开启了中国的大一统之路。
秦朝虽然存在时间不长,却影响深远,被后人誉为“万世之基”。
二、帝国的繁荣与崩溃
秦朝灭亡后,中国历史进入了秦汉时期。
汉朝继承了秦朝的统
一制度,史称“汉武大帝时代”,这个时代的繁荣和强盛在中国历
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汉朝官员实行“三公九卿”,百姓按籍贯设为“乡、县、郡、州、郡”五级行政区划,制订了《汉律》和《汉赋》等法律和文学著作。
但到了汉朝末年,由于宦官专权、外族入侵、民变纷起等原因,汉帝国逐渐衰落。
三、东晋时期的变革
公元317年,东晋王朝建立。
这个时期,中央政府逐渐转变为以官僚制和科举制为主的体制,这使得这个时期的政治精英层出不穷。
晋代文化精华,出现了“世界大同”思想,注重文艺、教育和思想,这使得东晋成为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
四、中国古代王朝的发展
上述三个时期都是中国古代王朝中比较重要的时期,从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逐渐演变为以官僚制和科举制为主体的政府体系,中国古代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使得中国古代文明成为世界文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总结
以上对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九课的知识点进行了详细介绍,使得大家了解到中国古代王朝的发展过程、政治、经济和文化成就等方面的历史信息,这些信息对我们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第九课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第九课](https://img.taocdn.com/s3/m/dc32d4c4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ac.png)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第九课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九课的知识点主要包括秦朝的统一和焚书坑儒两个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详细内容:一、秦朝的统一1.背景:战国时期,各国都有统一中国的雄心,秦国在商鞅变法后逐渐强大起来,成为最有实力的国家。
2.统一过程: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国先后兼并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秦朝。
3.统一的意义:秦朝的统一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有利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
4.巩固统一的措施:a. 实行郡县制:将全国分为36个郡,每个郡下面又分若干县,实行地方官员任命制和考核制。
b. 实行土地制度改革:将土地收归国有,按照人口或者功绩分配给农民,并要求农民缴纳赋税。
c. 实行法律制度: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秦律》,对各项事务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d. 实行货币制度:统一了货币、度量衡和文字等,方便了商业和文化交流。
e. 修建了万里长城:为了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修建了长城,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建筑之一。
5.秦朝的灭亡:秦朝的暴政和苛捐杂税引起了农民的不满和反抗,加上官员的腐败和民不聊生的局面,导致了秦朝的灭亡。
二、焚书坑儒1.背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实行了一系列的政治和文化措施,其中包括焚书坑儒。
2.焚书:为了消除六国文化和思想的差异,秦始皇下令焚烧除秦国以外的所有经典著作和私藏书籍,史称“焚书”。
这一措施造成了大量文化瑰宝的损失。
3.坑儒:为了消除反对秦朝的思想和舆论,秦始皇下令坑杀了数百名儒生,史称“坑儒”。
这一事件引起了社会上的极大震动和反感。
4.影响:焚书坑儒事件对中国文化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和影响,摧毁了许多珍贵的文化瑰宝和知识传承。
同时,这一事件也标志着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一个转折点,从多元化向单一化的转变。
5.评价:焚书坑儒事件被视为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它反映了古代政治与文化的复杂关系,以及中央集权与文化专制的结合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2023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解读第三单元第9课秦统一中国
![2023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解读第三单元第9课秦统一中国](https://img.taocdn.com/s3/m/83ebf3af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6a.png)
第9课秦统一中国【素养导学】唯物史观:通过分析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的原因,认识秦的统一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和人民的愿望,是历史的进步。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通过识读图片和文字史料,掌握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影响。
时空观念:了解秦朝的疆域四至。
【知识构建】一、秦灭六国“秦王扫六合”指的是哪个历史事件?完成于哪一年?该事件完成有什么意义?1.事件:秦先后攻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统一全国。
2.时间:公元前221年。
3.意义: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思维导引】秦国是东周的一个诸侯国;它灭六国,统一全国后称为秦朝。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材料中“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主要是指什么制度?秦朝时该制度在地方上的具体表现及作用是什么?1.制度:中央集权制度。
2.地方:实行郡县制,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思维导引】秦国商鞅变法是确立县制;秦朝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文化统一文字,制定小篆作为通用文字经济统一货币,以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交通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开凿灵渠军事派蒙恬北击匈奴,修筑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四、秦朝的疆域【史料研习】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中国历史十五讲》一法度衡石丈尺。
车同轨。
书同文字。
——《史记·秦始皇本纪》秦朝是由战国时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其施行的许多措施对后世影响深远。
【任务一】【天降大任促统一】材料一秦国行新法十年,秦民大悦,路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成为第一强国。
——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材料二秦王嬴政任用许多能干的人……李斯原来是楚国一个小吏,被秦王拜为客卿……王翦是秦国名将,嬴政因为未采纳王翦的意见,用人失当,伐楚失败,就亲自赶到王翦家,当面检讨,再三请求他率兵伐楚。
七年级历史上册9-15课重点知识总结
![七年级历史上册9-15课重点知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984c50f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5b.png)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九课.秦统一中国一、秦灭六国1、(1)过程:公元前230—前221年,秦国先后兼并韩、赵、魏、楚、燕、齐。
(2)原因:①人民希望过上安定生活。
②秦经过商鞅变法后,实力超过东方六国。
③战国以来,统一成为大势所趋。
④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善于用人。
(3)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国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秦朝的建立(1)时间:公元前221年(2)建立者:嬴政(秦始皇)(3)都城:咸阳(今陕西咸阳)(4)地位: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进入封建社会)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1)国家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
(2)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
(3)在地方上,废分封,立郡县。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重点)(1)政治上: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采用皇帝称号,并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废分封,立郡县。
(2)思想文化上:统一文字,以小篆为标准文字,后来又推行一种新的字体——隶书(文化上);焚书坑儒(思想上)。
(3)经济上:统一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为标准货币;统一度量衡。
(4)交通上:统一车轨,修筑驰道,开凿灵渠。
(5)军事上: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丞相的职责:行政。
太尉的职责:军事。
御史大夫的职责:监察。
★秦朝的地方制度:郡县制。
★秦朝的标准文字是小篆,后推广隶书。
货币的标准样式是圆形方孔半两钱。
★经济文化措施的影响:促进了全国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焚书坑儒”目的:加强思想统治。
影响: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秦长城起至点:西起临洪,东至辽东。
★向秦始皇建议实行郡县制和焚书坑儒的是李斯。
★秦的疆域,东到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1)史学成就:《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成为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九课秦统一中国笔记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九课秦统一中国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9be3d377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a9.png)
以下是一份关于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九课《秦统一中国》的笔记,供参考:
一、秦朝的统一
1、秦朝的崛起
秦国在战国时期逐渐强大,采用法家思想进行改革,实行土地制度、军事制度等改革,使得国家实力大增。
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建立秦朝,结束了战国时期数百年的分裂状态。
2、统一措施
政治上:实行中央集权制度,设立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
推行郡县制,将全国分为36郡,由中央直接管辖。
经济上: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车轨等,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文化上:焚书坑儒,统一思想,加强了中央集权的控制。
3、统一的意义
结束了战国时期的分裂状态,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
二、秦始皇的统治
1、秦始皇的功绩
实行一系列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统治。
组织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如长城、秦始皇陵等。
发动战争,扩大了疆域。
2、秦始皇的暴政
焚书坑儒,限制了文化的发展和思想的自由。
实行苛捐杂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滥用民力,大规模征发劳役,导致人民生活困苦。
3、秦朝的覆灭
由于秦始皇的暴政和滥用民力,导致了人民的不满和反抗。
陈胜、吴广起义爆发,最终导致了秦朝的覆灭。
三、总结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它的统一结束了数百年的分裂状态,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但秦始皇的暴政也加速了秦朝的覆灭。
【最新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秦统一中国》重要知识点总结
![【最新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秦统一中国》重要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2b28586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62.png)
二、建立中央集权制度(重点)
目的 内容
加强对全国的有效统治 皇帝制 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 总揽全国的政治、军事、财政
度 等一切大权,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中央机 皇帝之下, 设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称为“三公”, 分别
构 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 地方机 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郡县制, 由中央直接管辖, 郡和县的长官
2
衡 监制
交通
车同轨 开灵渠
统一车轨和道路的宽度, 并 形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交通
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
网
开凿灵渠, 沟通了湘江和漓 促进了水路交通的发展
江
军事
修长城
派大将蒙恬北匈奴; 修建 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保护了中原
了西起临洮, 东到辽东的“万 地区发展生产
里长城”
秦朝的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是当时世界上 的大国之一。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 9 课 秦统一中国
必背重点 一、秦灭六国
①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在经济和军事上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的 条件 实力。
②秦王嬴政即位后, 积极筹划统一大计 结果 公元前221年, 秦朝建立, 定都咸阳
秦的统一, 结束了春秋战国长期分裂混乱的局面, 是历史发展的必 意义 然结果。统一后的秦朝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
构 都由朝廷直接任免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重点)
领域 文化 经济
统一 文字 统一 货币
措施
作用
将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 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
国
行, 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 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 促进
第9课《秦统一中国》课件精品
![第9课《秦统一中国》课件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eb10c71a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2b.png)
A.开凿灵渠
B.统一货币
C.规范交通
D.统一文字
目录
首页
上页
下页
10
6.右下图是秦朝的统一货币秦半两钱。下列对它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半两形制沿用至今 B.“半两”字体是草书 C.春秋战国各国通用 D.促进了各地经济交流 7.秦简《工律》载:“为器同物者,其小大、短长、广亦必等。”这主要是因为( D ) A.实行郡县制 B.统一货币 C.统一文字 D.统一度量衡
多民族 的封建国家。
目录
首页
上页
下页
2
知识点二: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目的 组成 影响
加强对全国的有效统治
特点
以 皇帝 为中心
皇帝 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 皇帝 ”,总揽全国的政治、军事、财
制度 政等一切大权,拥有 至高无上 的权威
三公九 卿制度
设 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 ,称为“三公”,分别掌管行政、 军事 和监察;三公之下,设置分别掌管财政、宫廷等事务的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秦王嬴政用人不分籍贯和出身,只重才能。如李斯原是楚国小吏,尉缭相传原 是魏国布衣,都得到重用。
——教育部组织编写《义务教育教科书 中国历史 七年级 上册》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秦朝实现“灭六国,一统天下”的原因。
目录
首页
上页
下页
9
4.下表是“郡”的金文,从字形结构的区别可知,秦朝郡县制的建立( B )
A.借鉴西周的管理 B.加强了中央集权 C.促进文字的统一
释义 为君主管理地方
D.导致农民起义爆发
5.(2023四川甘孜中考)秦始皇推行的巩固统一的措施中,有利于不同地区的人们打破方 言障碍,方便沟通交流的是( D )
七年级历史第9课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第9课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c3694274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eb.png)
七年级历史第9课知识点在七年级历史的第9课中,我们学习了两个重要的历史事件——汉武帝的改革和汉朝的疆域扩张。
本文将着重介绍这两个知识点。
一、汉武帝的改革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改革家。
在位期间,他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使汉朝逐步走向繁荣昌盛的时代。
1. 开疆拓土汉武帝推行的第一个重要措施是开疆拓土。
他大力发展军事力量,先后征服了南越和匈奴,将汉朝的疆域扩大到了今天的广东、广西、内蒙古和辽宁等地。
2. 改革官制汉武帝还采取了一系列的官制改革措施。
他设置了特殊的官职,如太尉、大司马等,加强了中央的权力。
此外,他还设立校尉、都尉等职位,加强了地方行政管理的能力。
3. 言官的设立汉武帝还设立了言官制度,用来监督官员的行为。
言官可以直接向皇帝上奏,对于贪污、官僚主义等不当行为进行揭发和谏诤。
二、汉朝的疆域扩张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王朝,其疆域从南至今天的越南北部,从北至今天的蒙古和西伯利亚,几乎涵盖了整个中国南北地区。
1. 斗争匈奴在汉武帝的时代,汉与匈奴之间展开了长达20年的战争。
汉武帝成功地击败了匈奴,使中国西北部的边疆得到了保障。
2. 对南越的征服南越是一个地理位置重要的国家,控制了中国南部和东南亚的重要交通路线。
汉武帝成功地征服了南越,并将其纳入到汉朝的版图之中。
3. 对西南地区的统治汉朝还统治了西南地区的各个部族,开辟了西南地区的贸易路线,促进了当地的繁荣与发展。
结论通过学习七年级历史的第9课,我们了解了汉武帝的改革和汉朝的疆域扩张。
这些历史事件对于我们了解历史,提高历史自觉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们应该以历史为镜,认真学习历史,传承中华文明的优秀传统,弘扬中国民族的精神。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课件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49e7f43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03.png)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秦统治机构示意图
郡守 县令
皇帝
大权独揽
任免官员
御史 丞
太
大夫 相
尉
监察 行 政 军事
秦
中央官制
郎卫 太 宗 廷 治 少 典 奉中将 中尉 仆 正 尉 粟 府 客 常尉作
令 宫 宫 皇 司 内 工商 民 祭 京 少 门 廷 室 法 史 税务 族 祀 畿 府
宫廷 卫 车 事 刑 农赋 皇室 外 礼 治 宫殿 警卫 戍 马 务 狱 财政 财务 交 教 安 营建
秦王嬴政在用人上不以出身高低取 人,不拘一格,广招人才;能够礼贤 下士,任人唯能;敢于向部下承认错 误。
这些人才文能治国安邦、武能克敌 制胜,对秦统一大业的完成做出重大贡 献。
动 脑 筋:
问题思考: 2.想一想,国家统一
对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
文化交流有什么好处?
统一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统一促进 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有利于各民族相互交往,团结合作; 有利于各民族间经济的相互联系和发 展;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社会安定, 经济才能发展,国家才能繁荣昌盛。 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⑶地方:事郡县南制南通灵渠平越疆
动 脑 筋:
课后活动一: 试比较周朝和秦朝 的有关制度,填写下表的空白处。
项目
周朝
秦朝
最高统治者的 称呼
王
皇帝
最高统治者的 权力
周天子在名义 上是天下共主
至高无上的权威, 总揽全国的一切军
政大权
统治地方的方 式
分封制
建立郡县制
动 脑 筋:
课后活动二:我国幅员辽阔,各地都有自己
皇帝
大权独揽
任免官员
御史 丞
七年级历史第9课的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第9课的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56157052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30.png)
七年级历史第9课的知识点在七年级历史的第9课中,我们学习了中国的古代国家和封建社会的基本概念、构成等知识点。
在本文中,我将对该课涉及的重点知识点进行详细的解释。
一、古代国家和封建社会的基本概念古代国家是指在古代,由一个或多个部落、氏族、部族、城邦等统一组成的政治实体,具有一定的领土、人口和财富。
这些国家往往是由于某些原因(如战争、同盟、商贸等)而形成的,属于非常发展初期的国家体系。
而封建社会是指在古代国家或城邦体系中,存在着地主和农民之间的等级制度。
地主阶级拥有土地和财富,而农民则要为地主阶级劳动,属于地主阶级的附庸。
封建制度最早出现在中国,此后从中国传到了欧洲。
二、古代国家的构成古代国家的构成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领土:古代国家的领土以山、河等自然界的界限为基础,而靠世袭或战争占领的领土称为国家的疆域。
2. 政权:政权即掌握国家权力的机构。
在古代国家中,政权一般是由统治者或王族来掌握的,而且通常都是世袭制的。
3. 人民:古代国家的人民通常分为贵族和平民两部分。
贵族多数拥有土地、财产等,而平民则多为世袭或战争所收编的,没有特殊权利。
4. 文化:由于古代国家文化基础不够稳固,而且传承的方式也十分有限,因此大部分古代国家的文化都十分贫乏。
三、封建社会的构成封建社会的构成包括以下方面:1. 封建制度:封建制度是封建社会存在的根本,其主要是由一系列的封建法律、政策所构成的。
在中国,封建制度是穿插在整个古代社会之中的,而且常常带有各种各样的地方色彩。
2. 统治者和统治阶级:统治者和统治阶级是封建社会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他们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拥有着几乎全部的权力和特权,因此也成为了整个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
3. 社会身份和阶级:封建社会的人们常常按照出身、身份和职业等各种因素来区分自己的社会阶层。
而依据这些因素来划分的社会阶层常常是非常不公平的,因此封建社会的阶级关系也经常非常紧张。
4. 经济制度:封建社会的经济制度通常是以农业为基础的,而且在封建制度下,土地、财富等资源都被地主或者皇室所控制,而百姓则没有自由。
2023年七上历史第9--12课知识点归纳
![2023年七上历史第9--12课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0e2b8554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31.png)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九课秦统一中国一、秦灭六国1、秦统一全国的原因(或条件):①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结束分裂、实现统一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②商鞅变法的成功为秦的统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③秦王嬴政雄才大略、任用贤人,积极策划统一大计。
2、秦灭六国:①时间: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②灭六国的先后顺序:韩、赵、魏、楚、燕、齐。
③灭六国过程的特点;由近及远(自西向东);各个击破。
3、秦朝的建立:①时间:公元前221年;②都城:咸阳;③开国皇帝:秦始皇嬴政;4、秦统一中国的意义:①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②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政治上: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①皇帝制:自称“始皇帝”,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国家的一切军政大权;②三公(九卿)制: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别掌管行政、军事、监察事务;③郡县制:在地方,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
(郡县制的意义或影响: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巩固了统一,也开创了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2、经济上:统一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统一度量衡;3、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4、交通上:统一车轨、修筑道路;5、军事上(边疆管理):南征越族开灵渠,北击匈奴修长城。
(东到辽东;西至临洮;)(注:影响:以上措施都巩固了统治(统一))重要提醒部分:1、列表归纳: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其影响:(实际上还有思想方面的措施★★:焚书坑儒;不利影响:禁锢了思想、摧残了文化,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但也有利于加强思想控制,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2、秦的疆域:东至东海,南到南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3、秦始皇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统一全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4、如何理解下面这幅图?(或如何理解:秦始皇创立的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图中:(1)皇帝高高在上,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国家的一切军政大权;(2)皇帝下面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公,分别掌管行政、军事、监察事务,属于皇帝下属的中央政府机构;(3)地方推行郡县制,自上而下依次是郡和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秦灭六国的背景(原因)是什么
(1)人民苦于战争渴望统一.
(2)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实力最强。
(3)秦王嬴政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2、秦灭六国的时间: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掉六国。
3、秦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是什么
时间:公元前221年
建立者:嬴政
都城:咸阳
4、秦朝建立的意义是什么
意义: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5、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是什么
政治上:建立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1)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2)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3)在地方上,建立郡县制。
郡的行政长官称郡守,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县以下设乡、亭、里等基层社会组织。
作用:确立了至高无上的皇权,加强了中央集权。
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
作用:有利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经济上: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钱)
作用: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
交通上: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开凿灵渠
作用:使秦朝的陆路交通四通八达,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军事上:北击匈奴,修万里长城。
作用:有利于北方的稳定,维护国家统一。
6、秦朝的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