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动学基础.ppt
第二章 波动力学基础
第二章波动力学基础§2.1波函数的统计解释按照德布罗意的观念,和每个粒子相联系的,都有一个波。
怎么理解粒子性和波动性之NJ 的联系,这是 量子力学首先碰到的一个根本问题。
能否认为波由粒子所组成?答案是否定的。
因为粒子束的单缝或双缝等实验表明,若减小入射粒子流的强度,让粒子近似地一个一个地从粒子源射出,实验发现,虽则开始时底片上的感光点是无规则的,但只要时间足够长,感光点足够多,底片上仍会出现衍射花样。
这说明,粒子的衍射现象与是否有其他粒子无关。
如果波由粒子组成,波的干涉、衍射等现象必然依赖于粒子间的相互作用。
这和上述实验结果矛盾。
实际上,单个粒子也有波动性。
那么,能否认为粒子由波所组成.比方,是否可以认为粒子就是波包?答案也是否定的。
以自由粒子为例。
对于自由粒子,由于不受外力场的作用,粒子的能量E 和动量P 均为常矢量。
按德布罗意关系(1.4.1)和(1.4. 2)式,和自由粒子相联系的波的频率。
,波矢k 均为常数及常矢量。
因此和自由粒子相联系的波是平面波。
即()()Et r p h i t r k i Ae Ae -∙-∙==ωϕ (2.1.1)其振幅A 与坐标无关。
因此它充满全空间。
若认为自由粒子由波组成,则一个自由粒子将占据整个空间,这当然是不合理的。
而且,自由粒子的德布罗意波的相速度是k 的函数,按§1.4,必然存在色散。
如果把自由粒子看成是个物质波包,即使在真空中,也会因为存在色散而使粒子自动解体。
这当然与实际情况不符。
在历史上,对波粒二象性和波函数的解释,一直是有争议的。
即使到现代,也仍然有不同观点。
而且持不同观点的人有些还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
但被物理学家们普遍接受的波函数的解释是玻恩(M. Barn)提出的统计解释。
他认为,粒子在衍射或干涉实验中所揭示的波动性质,既可以看成是大量粒子在同一个实验中的统计结果,也可以认为是单个粒子在许多次相同实验中显示的统计结果。
波动学基础
这些波行进的最前方的点组成的曲面
惠更斯原理的应用
t时刻波面 t+t时刻波面波的传播方向
t 时刻波面 t+t 时刻波面
t + t
波传播方向
·
ut
平面波
球面波
二 波的干涉
1、波的叠加原理
在几列波相遇处,任意质元的振动等于各列波 单独传播时在该处引起振动合成。
任意位置的 振动方程
2 y Acos(t 0 x1)
一横波,其波动方程为
y 0.2cos[ (200t 5x) / 2] (SI制)
•求振幅、波长、频率、周期、波速; •分别画出t=0, t=0.0025s, t=0.005s时刻的波形
解:(1)比较法
y
Acos(t 0
2
x)
上式与标准形式的波函数相比
横波—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
横波和纵波 纵波: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相同
任一波,例如,水波、地表波,都能分解为 横波与纵波来进行研究。
横波和纵波的不同点
不同点1,外形上 横波表现为凸起的波峰和凹下的波谷
纵波外形特征是具有稀疏和稠密的区域
不同点2,传播媒质上 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纵波可以在固体, 液体,气体中传播。
X处的振动方程:
y
Acos(t 0
2
x)
小结
O点的振动方程:
y
u
y A cos(t 0 ) p
p
xo x
x
波动方程(任意X处的振动方程):
y
Acos(t 0
2
x)
向X轴正方向传播为-,向X轴负方向传播为+
大学物理《波动》课件
t 1.0s
波形方程
y 1.0 cos( π - π x) 2
1.0 sin(π x)
y/m
1.0
o
2.0
x/m
-1.0
t 1.0 s 时刻波形图
第二节 波动学基础
3) x 0.5m 处质点的振动规律并做图 . y (1.0m) cos[2 π( t - x ) - π] 2.0s 2.0m 2
x 0.5m 处质点的振动方程
y (1.0m)cos(π t - π)
y
y/m
3
1.0
3*
2
4
4O
2
0 * 1.0 * 2.0 * t / s
1 -1.0*1
*
x 0.5 m 处质点的振动曲线
第二节 波动学基础
讨 论 1)给出下列波函数所表示的波的传播方向
和 x 0 点的初相位.
y -Acos2π ( t - x )
-
x)
2π T 2π
C
B
u B
TC
2π d dC
第二节 波动学基础
3 ) 如图简谐波 以余弦函数表示,
求 O、a、b、c 各
点振动初相位.
(-π ~ π )
t =0 A y
Oa
-A
A
O
y o π
O
A
O
y
a
π 2
O A
u
b c
A
y
y
t=T/4
x
b 0
c
-π 2
§8.5 波的干涉与衍射
波程差 r2 - r1
k k 0,1,2,
A A1 A2 振动始终加强
3 ) (k 1 2) k 0,1,2,
第8章 波动学基础
第八章波动学基础◆本章学习目标1.了解波的基本概念;2.掌握最基本的波动——平面间谐波的波动方程及运动规律;3.掌握波的能量特点;4.掌握波具有的基本现象——反射、折射、干涉和驻波;5.了解多普勒效应;6.了解声波、超声波和次声波。
◆本章教学内容1.机械波的产生及间谐波;2.波速、波长、周期和频率;3.波动方程;4.波的能量和能流;5.惠更斯原理波的反射和折射;6.波的叠加原理波的干涉;7.驻波;8.多普勒效应;9.声波、超声波、次声波◆本章教学重点1.间谐波方程及运动规律;2.波的叠加及驻波。
◆本章教学难点1.波方程的建立及其意义;2.驻波的运动特点;3.多普勒效应。
§8.1 机械波的产生和传播简谐波振动和波动是密切关联又相互区别的两种运动形式。
任何波动都是有振动引起的,激发波动的振动系统称为波源。
波动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机械振动在媒质中的传播,称机械波。
另一类是变化的电场和变化的磁场在空间的传播,称为电磁波。
一、机械波的产生机械振动在弹性媒质中的传播过程称为机械波。
就每一质点来说,只是做振动,就全部媒质来说,振动传播形成机械波。
产生机械波的条件是:具有波源和弹性媒质。
二、横波和纵波在波动中,如果质点的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相互垂直,这种波称为横波。
如果质点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相互平行,这种波称为纵波。
各种复杂的波都可分解为横波和纵波。
在波动中真正传播的是振动、波形和能量;波形传播是现象,振动传播是实质,能量传播是波动的量度。
如果产生波动的波源作简谐振动,在振动传播过程中,从波源所在位置开始,媒质中各质点相继开始做简谐振动,如果媒质是各向同性均匀且完全弹性的(即媒质不消耗能量),则媒质中各质点的振动频率和波源相同,且各质点具有相同的振幅。
这种波称为简谐波。
三、波振面和波射线把波振面为球面的波动称为球面波,点波源在均匀媒质中产生的波就是球面波。
把波振面为平面的波称为平面波。
波的传播方向称为波射线。
波动学基础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9. 1机械波的产生和传播
波动的传播既然与介质的弹性有密切的关系,因而波速必然与介 质的弹性模量有关。另外,波速也应该与介质的密度有关,因为密度 是描述介质惯性的物理量,它反映介质中任一部分在力的作用下,运 动改变的难易程度。理论证明横波和纵波在固态介质中的波速u可分 别用下列两式计算
下一页
返回
9. 1机械波的产生和传播
9.1.2横波与纵波
波在传播时,质元的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不一定相同。如 果质元的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相互垂直,这种波称为横波,如绳 中传播的波。其外形特征是具有凸起的波峰和凹下的波谷。如果质元 的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一致,这种波称为纵波,如空气中传播的 声波。纵波的外形特征是具有“稀疏”和“稠密”的区域。横波和纵 波是自然界中存在着的两种最简单的波,其他如水面波、地震波等, 情况就比较复杂。 如图9一1所示,绳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握在手中并不停地上下 抖动,使手拉的一端作垂直于绳索的振动,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接一个 的波形沿着绳索向固定端传播形成绳索上的横波。
第9章波动学基础
9. 1机械波的产生和传播 9. 2平面简谐波 9. 3波的能量 9. 4波的干涉
9. 1机械波的产生和传播
9.1.1机械波的形成
机械振动系统(如音叉)在介质中振动时可以影响周围的介质,使 它们也陆续地发生振动。这就是说,机械振动系统能够把振动向周围 介质传播出去,形成机械波。 机械波的产生,首先,要有作机械振动的物体,它称为机械波 的波源;其次,要有能够传播这种机械振动的介质。例如,音叉在振 动时,音叉就是波源,而空气就是传播声波的介质。 应当注意,波所传播的只是振动状态,而介质中的各质元仅在 它们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没有随波前进。例如,在漂浮着树 叶的静水里,当投入石子而引起水波时,树叶只在原位置附近上下振 动,并不移动到别处去。振动状态的传播速度称为波速。它与质元的 振动速度是不同的,不要把两者混淆起来。
第12章 波动学基础-1
u
t 0
O 2
x
思考: 对纵波,波形曲线是不是实际波形? 波形曲线如何反映纵波传播过程中介质质点的疏 密情况?疏部中心、密部中心各在何处?
P.4/33
wzy
波动学基础
u
x
形变最大
形变为零
O 密部中心
x
疏部中心
注意:波形曲线与振动曲线比较 (见下页表)
P.5/33
1
wzy
振动曲线
2
2
sin
2
பைடு நூலகம்
t
x u
(2) 介质元的动能、势能变化是同周期的,且相等.
(3) 机械能不守恒,因为不是孤立体系,有能量传播.
(4) 峰值处 Ek Ep 0 平衡位置处 y 0, E k E p E max
P.28/33
wzy
二、波的能量密度和能流密度
波动学基础
P.7/33
wzy
波动学基础
平面简谐波的波函数
波 自由振动(无能量补充) —— 波动不能长期维持 源 受迫振动(有能量补充) —— 波动才能长期维持
简谐振动
简谐波
P.8/33
wzy
一、波函数的建立
波动学基础
波函数(wave function): 描述波传播媒质中不同质点的
运动规律,又称波动表达式(或波动方程).
0
(2) t = t0 表示各质元的位移分布函数
y(x)
A
cos
t0
x u
0
大学物理_波动学基础
a T a Y
T:绳的张力
杆的纵向微振动波
杆的横向微振动波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 真空中的电磁波
Y:杨氏弹性模量
a G
G:切变弹性摸量 B:体变模量
a
B
a
0 0 0真空介电常数,0真空磁导率
1
《大学物理》课件
介质的几种典型模量
(1).杨氏模量 若在截面为S,长为l的细棒两端加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的轴向拉力F,使棒伸长l,实验证明:在弹性限度内,正应 力F/S与线性应变l/l成正比,即
y Acos( t
l
u
)
《大学物理》课件
例题2-4 波沿x轴正向传播,A=10cm, =7rad/s; 当t=1s时, ya=0, a<0, yb=5cm,b>0 。设>10cm, 求该波 的波动方程。 y x ) o ] (t 解 y Acos[ u u
o
3.波长 — 一个周期内波动传播的距离。
u
T
4.平面简谐波—波面为平面,媒质中各质点 都作同频率的简谐振动形成的波动。本章主要讨 论这种波。
《大学物理》课件
1 1 例题2-1 已知: y 0.5cos ( t x )(SI), 2 2 求:(1)波的传播方向,A、T、、u,原点 的初相; (2) x=2m处质点的振动方程,及t=1s时质点 的速度和加速度。 (3)x1=1m和x2=2m两点的相差。
· ·· · · · · t · · · ·· · ·
u t 平面波
球面波
惠更斯原理的不足:不能求出波的强度分布; 不能解释后退波问题等。
《大学物理》课件
§5.2 平面简谐行波的波动方程 !
高二物理竞赛波动学基础习题课件
2
相位差为 3 ,∴R点合振幅为 A1 A2 。
10-5 两相干波源分别在P,Q两处,它们相距 3 2,发
出频率为 、波长为 的相干波。R为PQ连线上的一
点,求下列两种情况下,两波在R点的合振幅。(1)设两
波源有相同的初相位;(2)两波源的初相位差为 。
(1)这四点与振源的振动相位差各位多少?
2,,32,2
(2)这四点的初相位各为多少?
0,2,,32
(3)这四点开始运动的时刻比振源落后多少?
T4,T2,3T4,T
10-4 两相干波源分别在P,Q两处,它们相距 3 2,发
出频率为 、波长为 的相干波。R为PQ连线上的一
点,求下列两种情况下,两波在R点的合振幅。(1)设两
10-9 一警笛发射频率为1500Hz的声波,并以22m/s的速度向某人运动,此人相对空气静止。
B
x
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内,大小
。
I sint 14 如图,两段导体AB和BC长度均为10m,在B处相b接成300度角0;
Φ BdS ldx m
a
2x S
aA
b
0I0lsint lnb
2
a
C
l
D
12 一无限长直导线通有交变电流 II0sint ,它旁边有
x 1 .2
2
∴x=1.2 处质元的振幅为 0.097
10-8 绳子上的驻波由下式表示
y0 .0c82 o xc s 5 ot0 s
求形成该驻波的两列波的振幅、波长和波速。
解:由上式可得,这两列波的振幅为 0.04 m,波长为 1m
频率为 50 25Hz 2
∴ 波速为 12 5 2m 5 /s
大学物理波动学基础
单位时间内振动状态(振动相位)的传 播速度,又称相速。
振动状态完全相同的相邻两质点 间的距离。 位相差为 2 ,一个完整波形长度
u
T
f
2、周期 T: 波传播一个波长所需要的时间 该时间内波源正好完成一次全振动,⑵ 波速由弹性介质性质决定,频率 波动周期=振动周期 (或周期)则由波源的振动特性决定。 T由波源决定,与介质无关。 §12-2 平面简谐波的波函数 或 f 3、频率 : ——定量地描述前进中的波动(行波) 单位时间内传播完整波的个数 一、波函数的建立 (等于波源的振动频率)
P.6/91
波动学基础
P点的振动表达式:
(3)若波源在 x=x0处,则
x yP A cos t 0 u
即t=x/u时,P点的振动状态与O点 t=0时的状态相同。 x P点的相位落后O点
x x0 y A cos t u
② “±”反应波传播方向: “-”:波向右传波(x 轴正方向) ③ x0为波源坐标。
2016/7/2
t x x0 y A cos 2π 0 “+”:波向左传波(x 轴负方向) T
P.8/91
波动学基础
二、波函数的物理意义
讨论: 由波动→振动:
x x0 t t t u
'
x y A cos t 0 u 平面简谐波波函数(波源在原点):
② “±”反应波传播方向: “-”:波向右传波(x 轴正方向)
“+”:波向左传波(x 轴负方向)
x y A cos t 0 u
机械波:机械振动在弹性介质中的 传播过程 电磁波:交变电磁场在空间的传播 过程 物质波:微观粒子的运动,其本身 具有的波粒二象性
第10章 波动学基础
3)振动状态传播的速度即为波速 u
x u t 2.5 0.5 1.25m
所以 t1 时刻 x1 处质元的振动状态在 t 2 时刻传到
x2 x1 x 1.45m
例2 一平面简谐波沿Ox轴正方向传播,已知振幅 A 1.0m ,
T 2.0s, 2.0m.在t 0 时坐标原点处的质点位于平衡位置
A A1 A2
振动始终加强
2)
(2k 1) π k 0,1,2,
A A1 A2
振动始终减弱
其他
A1 A2 A A1 A2
讨论
2 A A12 A2 2 A1 A2 cos
2 1 2 π
r2 r1
y A cos[ (t x0 ) ] u
初相位
0 2
x0
波线上各点的简谐振动图
x t x y A cos[ (t ) ] A cos[2 π( ) ] u T
2 当 t 一定时,波函数表示该时刻波线上各点相对其平衡位 置的位移,即此刻的波形.
球面波
平面波
惠更斯原理
介质中波动传播到的各点都可以看作是发射子波的波源, 而在其后的任意时刻,这些子波的包络就是新的波前.这就 是惠更斯原理.
平面波和球面波演示
§10-2 平面简谐波波函数
一 平面简谐波的波函数 介质中任一质点(坐标为x)相对其平衡位置的位移(坐 标为 y)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即 y( x, t ) 称为波函数.
三 描述波动过程的物理量
波长 :沿波的传播方向,两个相邻的、相位差为 2 π 的振动质点之间的距离, 即一个完整波形的长度.
第1章 波动光学基础 1-2 光波的函数表述 物理光学课件
•
它可以通过把确定该考察面的空间约束条件代入光波场的三维复振幅分
布函数的普遍表达式而得到。
•
例:传播方向平行于xoz平面,且与z轴夹角为θ的平面波在z=0平面上的
波前函数.
•
①依题意写出复振幅分布函数(关键是写 k r )
•
②将z=0代入复振幅分布函数
• 注意:波前函数是任意空间面上的复振幅,但不是复振幅在这个面上的投影.
• 光是特定波段的电磁波
光的电磁波动 E, H 遵从Maxwell方程
• D ρ,
• B 0,
•
E B ,
Maxwell微分方程
t
H
J
D
t
• •
其中:
i
j
k
x y z
• 变化的磁场可以产生电场;变化的电场也可以产生磁场.
• 电磁波——交变电磁场的空间传播。
1 波动光学基础
•
•
复振幅分量与波前函数的区别在于:波前函数与复振幅函数的振幅相同,
但相位不同.
1 波动光学基础
1.2 光波的函数表述
1.2.4.波前与波面
• 2.相位共轭波前
• E~(r) E0 (r)eikr
所谓相位共轭光波,是指两列同频率的光波,它们
的复振幅之间是复数共轭的关系.
~ ikr
即若某一波的复振幅为 E(r ) E (r )e E在0 (信r)息光学中,经常遇到相位共轭光波的概念。所谓相位共轭光波,是指两列同频率的光波,它们的复振0 幅之间是复数共轭的关系,即若某一波的复振幅为
波动光学基础121maxwell电磁波动方程12光波的函数表述121maxwell电磁波动方程波动光学基础12光波的函数表述1099792121maxwell电磁波动方程波动光学基础12光波的函数表述121maxwell电磁波动方程波动光学基础12光波的函数表述coscos和分别为波的空间角频率和时间角频率又称圆频率
大学物理学(上册)(第二版)(滕保华-吴明和)PPT模板全文
第7章统计物理初步
2
7.2理想气体的微观模型、压强和温度的统计意义
3
7.3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定理
1
7.1热力学系统与平衡态
6
*7.6量子统计分布简介
5
7.5玻尔兹曼分布定律
4
7.4麦克斯韦气体分子速率分布
第二篇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初步
第7章统计物理初步
人物小传玻尔兹曼(Boltzmann,1844~1906)
6.4相对论时空观
6.5相对论的速度合成
6.6相对论动力学基础
第一篇力学
第6章狭义相对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1
02
03
04
6.7广义相对论简介
人物小传爱因斯坦(AlbertEnsteini,1879~1955)
思考题
习题
03
第二篇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初步
第二篇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初步
第7章统计物理初步第8章热力学第9章气体和凝聚态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第一篇力学
第1章运动学
1.1参考系坐标系对称性
1.3描述一般曲线运动的线参量与角参量
阅读材料物理学中的简单性与对称性概述
1.2运动叠加原理理想模型化方法
1.4相对运动
人物小传牛顿(IsaacNewton,1642~1727)
第一篇力学
第1章运动学
习题
思考题
第一篇力学
第2章质点动力学
5.2平面简谐波的运动方程
5.3波动的动力学方程
02
04
05
06
5.4波的能量
5.5声波、超声波和次声波
5.6波的叠加
第一篇力学
高一物理章节内容课件 第五章波动学基础
线。
四、质点运动速度方向的判断 沿波的传播速度方向看: 波峰 波谷 质点运动速度 波谷 波峰 质点运动速度
本次课重点 1.机械波的产生和传播; 2. 波函数的推导方法、表达式及其物理 意义 3. 质点运动速度方向的判断
例二(3071)一平面简谐波以速度 沿X轴
正向传播,在
时波形曲线如图所
示。求坐标原点 的振动方程
二、机械波的产生和传播
结论:振动是产生波动的原因 波动是某一质点的振动状态由近而远 的传播过程
是质点1的位移值、速度值、加速度值逐渐传 到了质点2、再传到质点3、经过四分之一周 期传到了质点4、经过二分之一周期传到了质 点7这样一个所谓振动状态由近而远的传播过 程。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作为绳子上的 每一个质点它都会在各自的平衡位置上下来 回往复地运动起来,在同一个时刻,不同的 质点一般会有不同的位移。那么,在任意时 刻 ,平衡位置坐标为 的质点的位移 与所处的时刻、与平衡位置的坐标究竟存在 什么样的相互关系呢?这是波动学中,我们
无半波损失。 设入射波方程(波函数)
波密,反射波
此波在
处引起的振动方程
该振动即为反射波源
无半波损失时 有半波损失时 所以,本题反射波的波动方程为
与已知条件相比,可得
驻波方程
波节位置
例二( 3311 )在弦线上有一简谐波,其表达 式为
为了在此弦线上形成驻波,并且在 处为一波腹,此弦线上还应有一简谐 波,其表达式为 (A)
第五章 波动学基础
复习与自学安排(所有均为考试内容) 5月27日至6月2日 2.1 行波 2.2 简谐波 2. 3 物体的弹性形变 2. 4 波动方程与波速 2. 5 波的能量 2. 6 惠更斯原理与波的反射和折射 2. 7 波的叠加 驻波 2. 8 声波
第13章波动学基础资料
于拉伸或压缩变形的抵抗能力.
7
11.2 平面简谐波的表达式 波动微分方程
一、平面简谐波的表达式
设O点的简谐振动方程 0 Acos(t )
1.振动以速度u沿+x方向无衰减传播:
P点的振动比O落后
x u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u
Acos[(t x) ]
P
u
O
x 将 2 =2 和u
T
T
x
代入上式得波动方程的其它形式:
由度)
6.按振动规律:简谐波(也叫余弦波)、非简谐波
简谐波是最简单最重要的波,其他复杂的波是由
简谐波合成的
3
11.1 机械波的形成与传播
一.机械波的形成
1.产生: 波源和弹性介质是产生机械波的两个必 须具备的条件。
振源的振动
弹性媒质 振动、波形、能量
机械波
横波 纵波
2.特点:
(1)绳子上各质元在各自平衡位置往复振动, 而质元不沿波的传播方向移动
③在各向同性的介质中,波面
波前
⊥波线
波线
(b)平面波
5
三.简谐波的特征量
波速、波长和频率的关系: u v
T
机械波的波速由介质的弹性模量和密度决定。
固体中的波速:u G
(横波)
G为切变模量
u Y (纵波)
Y为杨氏模量
在液体或气体中只传播纵波,波速为:
u B
B为容变弹性模量
6
胡克(R. Hooke 1635-1702)于1678年从实
程,因为B点的相位比A点的相位超前 r0 ,得B点的
振动方程
yB
A cos(t
r0 u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体现波动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具有周期性
(2)用 x = x1(定值)代入,得 x1 点的振动表达式
y(x1, t)
Acos( 2
T
t
2
x1 )
y(x2 , t)
Acos( 2
T
t
2
x2 )
在波的传播方向上,各质点的振动相位依次
落后。两定点 x1 和 x2 振动的相位差为
x1
x2
T
波的周期和频率就是介质中各质点的 振动周期和频率,等于波源的振动周期和 频率。 周期和频率反映了波动在时间上的周期性
频率与传播介质有没有关系?
波速 u —— 振动相位的传播速度
u
T
波速和波长由介质的性质决定,而波的 频率与介质的性质无关,由波源决定。
二、 平面简谐波的波函数
平面简谐波 —— 波阵面为平面的简谐波
y(x,t) Acos(t 2 x ) 2
(2). t=0时波形曲线方程为:
y A cos( 2 x ) A sin 2 x
2
t=T时的波形与上式给出的应该相同
y
TC T+T/4
u
B
oA
D E F
I H
x
G
附(1): A, B, C, D, E, F, G, H, I在t=T时刻的运动方向? 根据波前进方向, 看t+dt时波形图则清楚!
x) u
A cos
(t
x u
)
沿 x 轴正方向传播的平面简谐波的波函数
y(x,t) Acos (t x )
u
y(x,t) Acos 2 (t x ) Acos 2 ( t x )
Tu
T
y(x,t) Acos 2 ( t x ) T
沿 x 轴负方向传播的平面简谐波的波函数
y(x,t) Acos (t x )
u
y(x,t) Acos 2 ( t x ) T
已知 x0 点的振动表达式为
y(x0 ,t ) Acos( t )
在 x 轴上传播的平面简谐波的波函数
y(x,t) Acos (t x x0 )
u
y u
P
O x0
t1
tx0 P
x x0 u
x
2、波函数的物理意义
y(x,t) Acos 2 ( t x ) T
机械波产生的条件 —— 波源和介质
声音在真空中能否传递?
波义耳通过实验做了回答:他用绳子把钟吊在密闭容器的 中间,这时候,在容器旁边能听到钟的滴嗒声。这说明容器里 有空气,声音就能传到外面。 然后,他从容器中抽出空气。 当空气一点点往外抽时,钟的滴嗒声越来越小,很快就听不到 了;再把空气逐渐放进容器时,声音又由无到有,由小到大, 响了起来。这说明声音靠空气传播,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横波与纵波
横波 —— 质点的振动方向和波动的传播方向垂直 横波波形特征:交替出现波峰和波谷
y u
x
纵波 —— 质点的振动方向和波动的传播方向平行 纵波波形特征:疏密相间
机械波的传播特征
(1)波动是振动状态的传播。介质中各质点在 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未“随波逐流”。
(2) 波动是相位的传播。在波的传播方向 上,各质点的振动相位依次落后。
试写出波函数,并画出t=T与5T/4时的波形图.
解: (1). 通常由某点的振动方程写出波动方程. 假设x轴上任意p点坐标为xp.
P点振动比x0要迟:
t
(xp
x0 )
/u
(xp
)/u
4
P点在t时刻振动振动方程则为:
y(xp , t)
A cos (t
xp
u
/4 )
A cos(t
2
xp
)
2
不失一般性: xp x
2
( x2
x1)
在波线上,对应一个波长的间距,相位差为 2π .
(3)用 t = t1(定值)代入,得 t1 时刻的波形图
y u
t1 t1+Δt
uΔt o
λ
x
总之,波的传播过程是整个波形不变形的以波速u沿传播 方向推进,所以这种波称为行波
例题 一平面简谐波在介质中以速度 u = 20 m/s 沿 x 轴负向传播。已知 A 点的振动表达式 y = 3cos4t , 求波函数。
附(2): 求最大振动速度, 并注意与波速比较
y A cos(t 2 x ) 2
vmax
|
dy dt
|max
A
例. 已知t = 0时的波形曲线为Ⅰ,波沿ox 方向传播,
经t =1/2s 后波形变为曲线Ⅱ。已知波的周期T > 1s,
试根据图中给出的条件求出波的表达式,并求A点的
振动方程。
解: A 0.01m
(3) 波动是能量的传播。
y
用声音能熄灭蜡烛吗?
t2
x
t1
波动性与粒子性
干涉和衍射现象是波动性区别于粒子性 的显著特征,是机械波、电磁波和物质波等 各类波所具有的共同性质。
简谐波 —— 介质中各质点都作简谐振动
波线 波阵面
波线 —— 表示波的传播方向的直线 波阵面 —— 振动相位相同的点组成的面
解 可先求 O 点的 振动表达式
y0
(
t
)
3
cos
4
(
t
5 20
)
y u
O
5m
Ax
y0 ( t ) 3cos(4 t ) 波函数 y(x,t) 3cos[4 ( t x ) ]
20
例. 一列平面简谐波以波速u沿x轴正向传播, 波长为. 已知在x0=/4处的质元的振动表达式为:yx0=Acost.
1、波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数的建立
y
同一波阵面上各点
u
振动状态相同
O
x
t 0
给出波线上任意 x 处质点的位移 y 随时间 t 的 变化规律 —— 波函数 y ( x , t )
y
u
P
O
x
t 0
设 O 点的振动表达式为 y0 ( t ) Acos t
振动从 O 点传波到 P 点需时 t x u
y( x, t )
y0 (t
0.04 m
y(cm)
波前 —— 某一时刻最前面的波阵面
波线
波线
波阵面
波阵面
波前
球面波
波前
平面波
2、描述波动的物理量(波 长、周期和 波速)
波长 —— 在同一波线上两个相邻的、相位差
为 2π 的振动质点之间的距离 y
x
t1
波长反映了波动在空间上的周期性
波的周期 T —— 波前进一个波长的距离
所需的时间
波的频率 —— 周期的倒数 1
波动学基础(一)
[ 基本内容 ] 一、 机械波的产生与传播
二、 平面简谐波的波函数
三、 波动方程 [ 重点 ]
* 机械波的产生条件及其传播机制。
* 建立平面简谐波波函数的方法,波函数的
物理意义
一、 机械波的产生与传播
1、机械波的形成
机械波与电磁波
波动 —— 振动状态的传播过程 机械波 —— 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 电磁波 —— 电磁振动在空间中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