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汀类药物抗炎作用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他汀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及应用研究进展

他汀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及应用研究进展

他汀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及应用研究进展他汀药物是一类强有效的调脂药物,尤其是降低体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来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还具有众多非降脂的药理效果,这使得他汀类药物的应用更加受到关注。

本文将对近年有关他汀类药物的治疗多效性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Abstract] Statin have a effective function of lipid regulating,especially to reduce the 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evels,which play a important role in prevention of 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 Many recent researchs have reinforced that there have a number of non-pharmacological lipid-lowering effect for statins,and have expected clinical potentials. The treatment pleiotropic and advance research of statin a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Key words] Statin; Mechanism;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esearch progress他汀类药物通过抑制体内胆固醇合成过程中的限速酶,同时促进低密度脂蛋白(LDL)的代谢和增加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浓度,在调节脂类代谢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有学者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能有效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发生,降低冠心病死亡率,减少脑卒中发生的危险[1]。

他汀类药物的作用与研究进展

他汀类药物的作用与研究进展

他汀类药物的作用与研究进展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主要健康威胁之一。

其中,高血脂症作为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他汀类药物作为一类非常重要的药物,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治疗高血脂症和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本文将对他汀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和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他汀类药物的起源和发展。

他汀类药物最早是源于发酵产生的黄霉菌产的黄霉素(Lovastatin),而现在常见的他汀类药物包括:辛伐他汀(Simvastatin)、普伐他汀(Pravastatin)、氟伐他汀(Fluvastatin)、罗伐他汀(Rosuvastatin)以及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等。

这些药物都属于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可以通过抑制胆固醇的合成来降低血浆中的胆固醇水平。

那么,他汀类药物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首先,他汀类药物通过抑制脱酸胆固醇(HMG-CoA)还原酶的活性,阻断了胆固醇合成的代谢途径,从而降低了胆固醇的合成。

此外,这些药物还可以通过增加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的活性,促使血液中的胆固醇被肝脏摄取,进而降低血浆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浓度。

此外,他汀类药物还可以通过降低炎症反应、改善内皮功能和抑制血小板聚集等多种途径,发挥保护心血管的作用。

除了治疗高血脂症和预防心血管疾病外,他汀类药物在其他领域的研究也有很大的突破。

首先,研究人员发现,他汀类药物不仅可以降低胆固醇水平,还具有抗炎和抗氧化的作用,可以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过程。

此外,他汀类药物还被发现可以通过调节血管收缩、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增强内皮功能等途径,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功能。

此外,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也可能对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和肿瘤等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但是这些领域的研究还需要更多的验证和深入的研究。

在他汀类药物的研究进展方面,近年来取得了很多重要的突破。

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他汀类药物与抗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他汀类药物非调脂作用的研究进展

他汀类药物非调脂作用的研究进展
的使 用 有关 。他 汀 类 药 物 可 明 显 降 低 Ⅶ因子 的 活 性 和 质 量 , 并 且 通 过 抑 制 V因 子 的激 活 及促 进 Va因 子 失 活 而 抑 制 凝 血 酶 原
的激活和活性 。因此 , 他汀 类药 物对 v、 Ⅶ因子 的影 响 在抑 制
血 栓 形 成 方 面 具 有 协 同作 用 。
合 王 用药 2 1 单 0 0年 5月 第 3卷 第 9期
C i fCii R t nl rgUs, Y2 1 L hnJo l c ai a D u eMa_0 n g o o,
: 1

1 37 ・
3 4 用法用量 .
5 m / 。由小 剂量 开始 , 0 g片 每次 2 r , 天 1 5 g每 a
( 稿 日期 :00— 2— 7) 收 21 0 2

疗 初期痛风是不会发作 的 , 但如 果发作 , 议将所 用药 物减 量 建
或 隔 日服 用 。还 可 以根 据 需 要 用 秋 水 仙 碱 或 消 炎 药 去 缓 解 疼
痛 。( ) 2 服药过程 中应 多饮水 , 尤其 是在 开始 治疗 时 , 天饮 每
结核药 吡嗪酰胺( 主要 经 肾小 球 滤 过 排 泄 ) 抵 消 。 所
4 结 论
适 等。在极其个别 的病例 中 , 如果 出现顽 固性 或经常性腹泻 应
立 即停 药。极少数有皮疹 、 发热 、 肾结 石和 肾绞痛 及激 发急 性 关节炎发作 。诱发关节炎 急性 发作 。罕见发热 、 皮疹和肝或 肾 功能损 害。 中、 度 肾 功 能 损 害 者 ( 重 肾小 球 滤 过率 <2 r / O l a mn 及 患有 肾结 石 的 患 者 禁 用 。虽 然 动 物 实 验 中 无 预 示 导 致 i) 畸胎的作用 , 仍应 避免用于孕妇及 哺乳期妇 女。儿童用药不 但

他汀类药物作用机制

他汀类药物作用机制

辛伐他汀
总结词
辛伐他汀是一种早期的他汀类药物,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的活性降低血脂。
详细描述
辛伐他汀主要作用于肝脏,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总胆固醇水平,同时轻度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 固醇水平。该药物起效较快,但药效较短,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不适、肌肉疼痛和头痛等。
04
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与效果
他汀类药物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降 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抗炎作用
他汀类药物具有抗炎作用,有助于缓 解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管炎症。
他汀类药物的应用领域
冠心病预防
他汀类药物广泛应用于冠心病的预防和治疗,降低心肌梗塞和心 绞痛的发生率。
脑血管疾病预防
他汀类药物对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也有积极作用,降低脑梗塞和脑出 血的风险。
他汀类药物通过抑制胆固醇合成过程 中的关键酶,降低细胞内胆固醇的合 成。
降低胆固醇合成有助于降低血液中低密 度脂蛋白(LDL)和总胆固醇的水平。
增加低密度脂蛋白受体活性
他汀类药物能够增加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受体)的活性,促进低密度脂蛋白 的摄取和代谢。
增加低密度脂蛋白受体活性是他汀类药物降低血浆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的重要机制 之一。
临床试验是评估新药疗效和安全性的重要手段,通过严谨 的科学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个体化用药与精准医疗
随着精准医疗的发展,个体化用药成 为趋势,他汀类药物的个体化使用也 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根据患者的基因型、病情等因素,制 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提高药物的 疗效和安全性。
他汀类药物与其他药物的联合应用
他汀类药物作用机制
• 引言 • 他汀类药物的作用机制 • 他汀类药物的种类与特点 • 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与效果 • 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 • 他汀类药物的研究进展与未来展望

他汀类药物临床多效性研究进展

他汀类药物临床多效性研究进展

他汀类药物是3-羟基-3-二酰辅酶A 还原酶抑制剂(A 3-hydroxy -3-methyl glutaryl coenzyme A reductasem,HMG -CoA),能够发挥限制人体肝脏甾醇生物合成步骤达到增加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表达,最终降低其水平,缓解动脉粥样硬化症状的作用。

他汀类药物最早由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在1987年批准,上市并得到广泛应用后证实其降低血脂水平的作用,也就此奠定他汀类药物对于心血管疾病一、二级预防的地位。

但在最新的研究报告中提出,他汀类药物除了会影响人类脂类水平外,还有多效性的特点,通过抗氧化应激和抗炎发挥抗血栓、改善内皮功能等效果,作用发挥的机制在于抑制甲羟戊酸参与细胞信号转导、细胞分化增殖等关键生物学内容。

另外,他汀类药物还在白细胞介素、转化生长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受体等当中发挥重要作用。

他汀类药物通常分为亲脂性他汀和亲水性他汀,前者包括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洛伐他汀或西立伐他汀,后者如普伐他汀、瑞舒罚他汀等等,他汀类药物应用后主要抑制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 ,待其转化甲羟戊酸,下游胆固醇生物合成和胆固醇合成减少,于是肝细胞中胆固醇水平下降,导致肝细胞表面低密度脂蛋白受体表达增加,于是在血液中摄取的低密度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进一步增多,形成循环,水平下降。

他汀类药物会抑制胆固醇合成,也会使得胆固醇合成的途径中异戊二烯的产生减少,于是蛋白质活性降低,细胞不断生长、增殖、凋亡,功能发生变化。

他汀类在抑制蛋白活性后,人体血管内皮功能改善,减轻氧化应急,也抑制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1 心血管系统疾病中应用他汀类药物的效果1.1 他汀类药物发挥降压及保护心肌的效果 临床应用中,他汀类药物能够对小三磷酸鸟苷进行调节,与蛋白结合从而降低血管紧张素Ⅱ和Ⅰ型受体表达,进而与ACEI 联合表现较高降压效果。

此外,因为酶Ras 相关C3肉毒毒素底物1(Rac1)参与介导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氧化多元复合酶的激活,应用他汀类药物抑制Rac1,减少Ang Ⅱ诱导心肌细胞与血管平滑肌细胞过氧化物产生的作用,发挥抗氧化应激功效。

他汀类药物在心脏围术期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进展

他汀类药物在心脏围术期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进展

T 、 RP等 , 且 可 升 高 体 外 循 环 术 后 抗 炎 因 子 I 一o的 水 NF C 而 L1 平 _ ] 鼠 的动 物 实 验 中发 现 , 伐 他 汀 可 通 过 降低 心 肌 梗 死 1。 。 普
后 炎 症 因 子 血 清 I- ̄ T L I 、 NF 水 平 , 善 心 室 重 构 、 护 心 功 改 保
症 和 恶 性 心 血 管 事 件 的 发 生 , 低 围 术 期 及 术 后 远 期 死 亡 降 率 l 。回顾 性 研 究 26 7例 C G 的患 者 中 13 2例 接 受 他 1 6 AB 5 汀 类 药 物 治 疗 , 13 4例 作 为 对 照 组 。 结 果 表 明 , 照 组 术 余 1 对 后 远 期 的 死 亡 率 显 著 增 加 。 术 前 他 汀 类 药 物 治 疗 是 减 少 C B A G术 后 早 期 心血 管 意 外 死 亡 的 独 立 相 关 因 素 。他 汀 类 药 物 还 可 与 肌 钙 蛋 白 T 相 互 作 用 , 使 肌 钙 蛋 白 T 阳性 ( O 0 并 > .1 n / ) C B 患 者 恶 性 心 血 管 事 件 发 生 率 降 低 。前 瞻 性 g mL 的 A G
果 , 用 机 制 可 能 是 通 过 降低 血 脂 作 用 、 低 心 脏 移 植 血 管 病 作 降
能 l 。随 机 对 照 研 究 表 明 , 状 动 脉 旁 路 移 植 术 ( AB 患 者 2 ] 冠 c G) 接 受 术 前 3周 (0 / ) 伐 他 汀 降 脂 治 疗 , 显 著 降 低 体 外 4 mg d 辛 可 循 环 术 后 I 一、L 8的 水 平 , 少 体 内 炎 症 因 子 , 制 白 细 胞 L6I- 减 抑
功 能 , 速 白细 胞 凋 亡 , 而 减 轻 全 身 炎 症 反 应 。 这 种 减 轻 炎 加 从

阿托伐他汀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进展

阿托伐他汀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进展

Ch inese Journal of New Drugs 2010, 19 ( 18)
CRP 作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 PC I) 后心脏事件的 独立预测因子, 对 70例住院冠心病患者标准组服用 阿托伐他汀 10m g d- 1, 对 70例住院冠心病患者加 强组服用阿托伐他汀 20 m g d- 1, 24周治疗期, CRP 检测结果显示, 与接受阿托伐他汀治疗前相比, 两组 治疗后 CRP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同时随着治疗时间 延长, 下降更为显著。 PC I前后比较, 两组 CRP 水平 下降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组间比较, 加强 组 CRP水平较标准组下降更明显, 具有显著统计学 意义 ( P < 0. 01) 。说明阿托伐他汀具有很强的抗炎 作用。
[ Abstract] A torvastat in is a nove,l fully synthetic HMG CoA reductase inh ib itor. It can sign if icantly reduce low density lipopro te in cholestero l( LDL C ), triglycerides( TG ), and also increase h 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 tero l( HDL C ). Th is drug is w ell tolerated and safe. It has no t only poten t cholestero l low ering effects, but also an ti atherosclerot ic, ang iogenesis prom ot ing and anti inflamm atory effects by se lect ive ly acting on liver cells. In th is paper, w e rev iew ed pharm aco logy, pharm aco therapy and adverse reactions of ato rvastat in.

他汀类药物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他汀类药物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他汀类药物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研究进展他汀类药物(statins)为一大类英文词尾为statin(他汀)的药物的统称,是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

大量的临床试验及流行病学研究证实他汀类药物具有降血脂作用及对冠心病的预防作用。

在国际医药市场上畅销的形形色色的降血脂药物中,他汀类居于领先地位,成为20世纪90年代开发最成功的医药产品之一。

他汀类药物分为天然化合物(如洛伐他丁、辛伐他汀、普伐他汀、美伐他汀)和完全人工合成化合物(如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西立伐他汀、罗伐他汀、pitavastatin)是最为经典和有效的降脂药物,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

他汀类药物除了在治疗高血脂症方面有良好的疗效外,其在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治疗中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1、2]。

本文就其在治疗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1 他汀类药物抑制血小板聚集近些年,相关研究结果显示[3],内皮衍生的NO除了调节血压、增加局部血流外,还能减轻白细胞的激活和抑制血小板聚集。

而他汀类则间接通过增加内皮NO的产生和生物利用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不依赖于血浆胆固醉水平。

Pedrono E等[4]报道,阿托伐他汀治疗14d后急性脑梗死小鼠的PF4和β2TG的水平显著下降,但是停药2d后两者的水平分别上调2.9和3.1倍,同时阿伐他汀治疗使主动脉和脑血管的eNOS上调2.3和1.7倍,但同样仅在停约2d以后,上述二处的eNOS分别下调严重,由此说明急性撤退他汀类药物,2d后即丧失对小鼠脑缺血和血栓形成的保护功能。

他汀类除了抗血小板的作用以外还通过影响疑血系统发挥着抗血栓形成的功能。

2 他汀类药物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粥样硬化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syndrome,ACS)的基础原因,是一种可隐匿进展许多年的慢性疾病[5]。

ACS急性期在抗凝、抗栓、抗心肌缺血治疗的同时积极进行调脂治疗,并通过他汀类药物的“多效性”,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少脂质过氧化,增加高密度胆固醇(HDL-C)水平,抑制其炎症反应,使粥样硬化斑块稳定,并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凝血因子,增加纤溶抗血栓形成,可有效降低ACS患者急性期病死率和改善心肌缺血症状,明显改善ACS患者预后[6]。

他汀类药物临床应用研究现状及进展

他汀类药物临床应用研究现状及进展

其 抗炎作 用 机制包 括减 弱炎 症细胞 向斑 块 内趋 化和 聚集 、 抑制 巨噬细胞 可溶 性 细 胞 间粘 附分 子及 金 属 蛋 白酶的表 达等 , 中减 少 巨噬 细胞 和 白细胞 介 素一 其 6 成是 主要机 制 。他汀类 药 物 的抗 炎作 用 也是 发 合
的限速酶( 羟甲基戍二酸单酰辅酸 A还原 酶) 抑制 剂, 可抑制 肝脏 c h的合 成 , 除有 降低 c h和低 密度 脂
血脂水平 , 而且具有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 改善 内
皮功 能 , 制细胞 增殖 、 炎 、 抑 抗 促进 骨质 形成 , 防治糖 尿病 肾病及 抗肿 瘤等 多 向、 多效 的非调 脂作 用 ; 证 循 医学 表 明 , 汀类 药 物 还 可显 著 降低 冠 心 病 事 件 的 他
发 生率和死 亡率 。 1 对 内皮细胞 的影 响
维普资讯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 年第 2 卷第 1 08 1 期
J d ho & P a o 2 , o 1J n20 er Me T rc 1 1 N ,a 0 8 V .
・综述与讲座・
他 汀 类 药 物 临床 应 用研 究 现 状 及 进 展
合成 显著 减少 , 增加 心血 管 事件 的发 生 率 。这 可能 与他 汀类 药物 能上调 血小板 和 内皮源 性一 氧化氮合 酶 mRNA表 达 , 著增加 一 氧化氮 释放有 关 显 _ 1 。
4 防治糖 尿病及 糖 尿病 肾病
高胆 固醇血症 、 血压 、 尿病 等可 造成 内皮 结 高 糖 构与 功能 的损害 , 使 血管损 伤 。研究 发现 , 促 对于 那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 , 稳定性的维持, 以及 冠脉综合征的发生均与凝血机制的改变有关 。经他 汀类药物治疗可降低血中纤维蛋 白原含量 , 抑制二 磷 酸腺苷 诱 导 的血 小 板 聚集 , 少血 栓 素 A 前 减 及 列腺素 F 的产生 , 2 降低血液纤维蛋 白原 , 血栓调 节 素, 纤溶酶原活性化物抑制剂一 以及血栓素一 1 抗栓素 复合物等 。邢燕等 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 _ 9 ] 发现, 他汀类药物治疗期间突然停药可使一氧化氮

3种他汀类药物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

3种他汀类药物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
[ Key words ] lovastatin ; simvastatin ; pravastatin ; anti2inflammatory activity
他汀类药物是抑制 32羟基232甲基戊二酰辅酶 A (HMA2CoA) 还原酶的一类药物 ,可通过对胆固醇代 谢的影响以及下调低密度脂蛋白的合成而减少动脉 降脂作用外 ,还具有免疫 调节作用 ,从而在炎性疾病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本 实验观察 3 种他汀类药物洛伐他汀 、辛伐他汀和普 伐他汀的抗炎作用 ,旨在为发掘新的抗炎药物提供 理论依据 。
Chinese Journal of New Drugs 2005 ,Vol . 14 No. 12
表 5。
表 5 各组病理积分与 DOB, SOD , ALT 相关性分析
正常对照 脂肪肝模型 单纯普食干预 普食加硫普罗宁干预
参数 R P R P R P R P
DOB 0. 911 < 0. 01 0. 822 < 0. 01 0. 774 < 0. 05 0. 757 < 0. 05
— 1422 —
抑制率Π%
=
NS
组肿胀度 - 用药组肿胀度 NS 组肿胀度
×100
312 对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的影响[2] 64 只大
鼠 ,随机分为 8 组 ,NS 对照组 (10 mL·kg- 1 ) ,布洛芬
阳性对照组 (30 mg·kg- 1 ) , 洛伐他汀高 、低剂量组
(316 ,118 mg·kg- 1 ,辛伐他汀高 、低剂量组 (316 ,118
[ 中图分类号 ] R97216 ;R36415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003 - 3734 (2005) 12 - 1421 - 03

他汀类药物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抗炎作用的研究进展

他汀类药物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抗炎作用的研究进展
理程序 为框架 的疼 痛控 制程 序是无 痛 病房 护理工 作 程序化 的科 学手 段 。 我科 自开 展 “ 无痛病房” 护 理
评 估工 具 提 高 了评 估 准 确 性 , 缩 短 了疼 痛 管 理 过 程 ; 依 据每位 患者 的具 体 情况 制 订 有 效 的个体 化 镇痛方 案 , 帮助 患者及 家属 明确 疼痛程 度控 制 目标 , 可 以提 高疼 痛控 制 质量 和患 者 的生 活质 量 , 促 进 患
Re s e a r c h p r o g r e s s o n t h e a n t i - i n l f a mm a t o r y e fe c t s o f s t a t i n s i n a c u t e c o r o n a y r s y n d r o me s L OU We i — ui r n g,
[ 摘要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 A C S ) 是常见 的冠状动 脉粥样硬化性 心脏病 的急症 , 炎症 在动脉 一 : 化过程 中起重要作 用。3 . 羟基- 3 . 甲基戊 二酰辅 酶 A还原 酶抑制剂 他汀类 药物 现已广 泛应用 于冠 心病 的一
级、 二级预 防, 越来越 多的证 据显示他 汀类 药物具有显著抗炎作用 。该文对他汀类药 物在 A C S中的抗炎作用
T A N Y i .D e p a r t m e n t o fC a r d i o v a s c u l a r D i s e se a , t h e G e n e r a l H o s p i t a l fO o i l ie f l d fP o u y a n g , H e n a n 4 5 7 0 0 1 , C h i n a
无痛 病房 护理工 作模 式 建 立 前 后 护 士在 药 物 镇 痛 、

他汀类药物的作用与研究进展

他汀类药物的作用与研究进展
抑制胆固醇合成
他汀类药物通过抑制胆固醇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从而减少 胆固醇的合成。
他汀类药物对炎症的抑制作用
抗炎作用
他汀类药物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炎症对身体的损害。
抑制炎症介质
他汀类药物可以抑制炎症介质的生产和释放,从而减轻炎症反应。
他汀类药物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改善内皮功能
他汀类药物可以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提高内皮细胞的抗动脉粥样硬化能力。
二级预防
他汀类药物在二级预防中的作用也已经得到证实。在一项涉及近2万例患者的 荟萃分析中,他汀类药物使既往心肌梗死患者的总死亡率降低了27%。
他汀类药物在其他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代谢综合征
他汀类药物可以改善血脂异常和胰岛素抵抗等代谢综合征的主要成分,有望用于 治疗代谢综合征。
脑卒中
他汀类药物可能通过稳定斑块、抗炎、抗氧化应激等机制降低脑卒中的风险。
2023
他汀类药物的作用与研究 进展
目录
• 他汀类药物概述 • 他汀类药物的作用机制 • 他汀类药物的研究进展 • 他汀类药物的未来展望 • 结论
01
他汀类药物概述
他汀类药物的定义与分类
他汀类药物是一类降血脂药物,主要通过抑制胆固醇合成酶 的活性来发挥作用。
他汀类药物分为天然化合物(如洛伐他汀、普伐他汀和辛伐 他汀)和完全人工合成的化合物(如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 汀)。
他汀类药物与其他药 物的相互作用
他汀类药物与某些药物(如环孢素、 华法林等)合用时,可能发生药物相 互作用,影响药效。因此,需要研究 如何避免或减少这些相互作用。
他汀类药物在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中的作用
一级预防
他汀类药物在一级预防中的地位已经得到证实。在一项大型随机对照试验中 ,他汀类药物使没有冠心病但具有多重危险因素的人群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降低了21%。

中药他汀类药物的研究进展

中药他汀类药物的研究进展
跳等 副作 用仍是 困扰 临床 的难题 , 且有 研究 提示 其 副作 用随着 剂量 的增 加 更 为 显 著 。在 祖 国 医学 宝 库中, 调脂 方药众 多 , 医药 治疗 高脂 血 症 积 累 了 中 不少经 验 , 其是 血 脂 康 、 必 泰等 中药 他 汀类 药 尤 脂
2 降脂 机 制
降脂 成分 即活 性物质莫 奈 可林 ( n cl 又称 Mo aoi K, n lv sai o a tt n洛伐他 汀 ) 系他 汀 同系物[ 。近年 来诸 , 2 ] 多研 究表 明 , 具有 显 著 的 调脂 作 用 及 抗 炎 、 氧 其 抗 化 、 动脉粥 样 硬化 等 作 用 , 化学 合 成 的 他 汀类 抗 与 药物 如氟伐他 汀 、 阿托伐 他 汀等相 比有综 合 降脂作
必泰 胶囊 等 , 近年 来 尤 以对 血 脂 康 、 必 泰 的研 究 脂
为多 。
种 全身脂 代谢 异 常 , 是动 脉粥样 硬 化相关 疾病 的主 要危 险 因素 。 目前 公 认 的 西药 他 汀类 对 血 脂 异 常 疗效 确切 , 能 够 有 效 降低 T 稳 定 和逆 转 动 脉 它 C, 粥样 硬化 斑块 , 减少 冠心病 及脑 卒 中的发生 r 。但 1 ] 长期 用药所 引起 的肝 肾损 害 、 横纹 肌 溶 解 、 药 反 停
中药 他 汀以红 曲为 主要成 分 , 中含 有 十余 种 其
他 汀 类 似 物 ( n cl Mo aoi K、M 、 等 ) 又 以 n X , Mo a oi 的活性 最强 L 。Mo a oi ncl K n 2 ] n c l K有 酸式 n
物 , 得 了较大 进 展 。多项 研 究 表 明 , 取 中药 他 汀用
的专 一性抑 制剂 , 能 竞 争 性 地 与 HMG C A 还 它 -o 原 酶进 行结合 , 其 活 性 降 低 , 而 抑制 TC的合 使 从

他汀类药物抗炎作用稳定斑块机制的研究进展

他汀类药物抗炎作用稳定斑块机制的研究进展

他汀类药物抗炎作用稳定斑块机制的研究进展王志刚;关瑞锦【摘要】动脉粥样硬化最具特征性的病变是粥样斑块的形成,粥样斑块可因内膜表面破溃而形成所谓粥样溃疡,破溃后的粥样物质进入血流形成栓子,溃疡表面粗糙易产生血栓,附壁血栓形成又加重管腔的狭窄甚至使之闭塞,形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这种容易破裂的斑块临床上称为不稳定斑块或易损斑块.易损斑块中的巨噬细胞浸润、炎症性反应T细胞的堆积、血小板活性增强、细胞因子的活化等是触发斑块破裂的因素.他汀类药物除了降低血浆胆固醇外,其还具有抗炎、抑制细胞因子释放等作用,起到稳定易损斑块的作用,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2(010)008【总页数】3页(P57-59)【关键词】他汀类药物;抗炎;稳定斑块;研究进展【作者】王志刚;关瑞锦【作者单位】福建医科大学省立临床医学院,福建福州,350004;福建医科大学省立临床医学院,福建福州,350004;福建省立医院心内科,福建福州,3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4;R972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长期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炎性反应始终贯穿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发展过程,各种应激致血管内皮损伤引起大量的炎症因子释放而加剧斑块的不稳定。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是血栓形成的最主要机制之一,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生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临床上预防急性心脏事件的发生主要是防止易损斑块的破裂,炎症过程比较复杂而且其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临床实验和基础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不但具有降低血浆胆固醇的主要作用,而且还具有不依赖于其降血脂特性的多效应作用[1]如促进斑块稳定及抑制血小板聚集、抗炎性反应、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与迁移、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改善内皮功能等,基于上述作用机制,目前他汀类药物已成为心血管病治疗的基石,下面我们就他汀类药物抗炎作用稳定斑块的机制进行综述。

1 非特异性抗炎1.1 抑制内皮的活化机体对组织损伤和感染的非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基础是内皮的活化,这会触发小血管的白细胞黏附、迁徙及毛细血管外的血浆蛋白的活动。

普伐他汀研究报告

普伐他汀研究报告

普伐他汀研究报告
普伐他汀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治疗的药物,属于他汀类药物。

以下是普伐他汀研究的一些报告概述:
1. 普伐他汀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多项临床试验表明,普伐他汀能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胆固醇水平,并减少心脏病发作、心脏衰竭、中风等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2. 普伐他汀的副作用研究:一些研究报告指出,普伐他汀可能导致肌肉痛、肌肉损伤和肝功能异常等副作用。

但大多数研究认为,普伐他汀的益处远大于副作用。

3. 普伐他汀的药理学研究:普伐他汀通过抑制胆固醇生成酶,降低胆固醇合成,从而降低血液中的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

此外,它还具有抗炎、抗氧化和改善内皮功能的作用。

4. 普伐他汀与其他药物的联合应用研究:有研究发现,普伐他汀与其他药物如阿司匹林、抗凝药物、降血糖药物等联合应用,可以进一步提高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效果。

总体来说,普伐他汀作为一种常用的心血管疾病治疗药物,研究表明它在预防心血管事件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并且相对安全可靠。

然而,具体的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指导进行确定。

心房颤动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及他汀类药物抗炎作用的临床研究

心房颤动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及他汀类药物抗炎作用的临床研究
关键词 : 房颤动 ; 血性脑卒 中; 心 缺 炎症 因 子
A I 组 患者较 A FS F组 患者有更 高的炎症水
平 , 炎症 因子水平与病情轻 重及 梗死面积 的大小有关 , 其 他汀类药物对此治疗有效 。
中图分类 号 :5 7 R 4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6 2— 6 9 2 1 )3— 0 — 3 17 2 3 (0 2 0 0 9 0

0。给予 阿托伐他 汀钙片 2 每 日一 次 口服 , 【 0mg 连用两周后 再次进行上述 指标 检测 。结果
子 H C P I 6 T F—O水平均 明显高 于 A sR , L一 ,N t F组患 者 , FS患者 炎症 因子水 平与病 情轻 重及 梗死 面积 的大C P I 6 T F— 水平明显降低 。结论 sR , L一 ,N
The c n e o nfa m a o y f c o s l v l fa r a br l to p te s wih ha g f i l m t r a t r e e s o t i lf i a i n a int t i l ic m i t o n he a i. i fa m a o y e e t fs a i u s s he c s r ke a d t nt . n m l t r f c s o t tns dr g
a he sz ft e if r tsz . e i fa nd t ie o h n a c ie Th n mma o a tr e e si c u i g Hs l tr fc o slv l n l d n CRP,L一6, y I TNF 一仅 wee sg i c nt r i n f a l i y r d c d a tr te t n n pai n s e u e fe r ame t i te t.Co l so he AF S g o p pain s h v g e e es f i f mmain t a nc u i n t I r u te t a e hih r lv l o n a l to h n t s ft e AF g o p p t n s a d t i n a ho eo h u ai t , n heri f mma o a tr e e r ea e o t e e t nd t e sz ft ei — r e l tr fc o slv lwe er l td t y he s v r y a ie o n i h h f r tsz I d iin, ttn d u s wee ef cie frt s te t n . a c ie. n a d t o S ai r g r fe tv o hi r ame t Ke r s: t a b l to y wo d ar lf r l in;ic e c sr k i ii a s h mi to e;i fa n mmao a tr l t r fco s y

3种他汀类药物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

3种他汀类药物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

3种他汀类药物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
赵征;王炎焱;黄烽;任建平
【期刊名称】《中国新药杂志》
【年(卷),期】2005(14)12
【摘要】目的:研究3种他汀类药物的抗炎作用.方法:急性抗炎模型采用巴豆油致小鼠耳肿胀模型和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模型,慢性抗炎模型采用棉球植入小鼠腹腔致肉芽肿模型.以布洛芬作为阳性对照,观察洛伐他汀、辛伐他汀和普伐他汀的抗炎作用.结果:他汀类药物对巴豆油致小鼠耳肿胀、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和棉球致小鼠腹腔肉芽肿形成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结论:他汀类药物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总页数】3页(P1421-1423)
【作者】赵征;王炎焱;黄烽;任建平
【作者单位】解放军总医院风湿科,北京,100853;解放军总医院风湿科,北
京,100853;解放军总医院风湿科,北京,100853;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北京,10085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72.6;R364.5
【相关文献】
1.他汀类药物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抗炎作用的研究进展 [J], 娄唯鸣
2.他汀类药物在治疗急性脑梗死中的抗炎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J], 刘彤;王景涛;郭艳丽;赵然;殷文晗;卢宏
3.依折麦布联合他汀类药物对冠心病患者的调脂及抗炎作用 [J], 汪玉君;宋巧凤;王希柱;张立杰;王小玲;闫玉敏;周文华
4.他汀类药物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抗炎作用 [J], 杨建
5.他汀类药物抗炎作用稳定斑块机制的研究进展 [J], 王志刚;关瑞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他汀类药物在心血管病中的不良反应研究进展

他汀类药物在心血管病中的不良反应研究进展

他汀类药物在心血管病中的不良反应研究进展他汀类药物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降脂药,在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在临床应用中也存在一些不良反应,影响药物疗效的发挥,本文着重就临床上服用他汀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进行总结和梳理。

标签: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他汀类药物作为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抑制胆固醇合成的限速酶——HMG-CoA还原酶,减少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同时刺激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的合成,加强对低密度脂蛋白的摄取。

此外他汀类药物具有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抗炎、抗血栓、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改善心肌重构、抗肿瘤、抗骨质疏松等多效性,并且被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中[1]。

最近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的使用可以减少15%的心梗住院患者合并肺炎的风险。

但随着他汀类药物的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的发生也受到广泛关注。

1 肝毒性肝脏损害通常在用药2周以上会出现。

美国脂质协会(National Lipid Association,NLA)专家指出,其肝毒性主要表现为:转氨酶升高(超过正常值3倍)同时伴有肝肿大、黄疸、直接胆红素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2-3],严重时可出现爆发性肝功能衰竭、自身免疫性肝炎。

其引起肝损伤机制可能为:细胞毒型肝损伤:药物使肝细胞代谢结构发生改变。

胆汁淤积型肝损伤:胆汁酸与其他有害产物在肝脏中蓄积[4]。

当他汀类药物与乙酰氨基酚、醇、烟酸、贝特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抗真菌药物、环孢素A等联合应用时会增加其肝脏毒性。

然而相关研究表明,已有肝功能障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肝硬化、慢性肝病的患者并非他汀类药物使用的禁忌。

2 肌肉毒性该药物可以降低线粒体功能,减少能量的产生,致细胞钙离子超载,使肌肉蛋白的降解从而造成肌肉损伤。

包括横纹肌溶解和肌病两大类。

轻度的肌病主要表现为肌肉疼痛;较为严重的即横纹肌溶解症,主要表现为弥漫性肌肉疼痛、触痛或无力,并伴有全身不适、发热、明显的肌酸激酶升高(高于正常10倍以上)、发生胞溶现象、肌红蛋白尿,甚至出现肾衰竭[5-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o ll Cardi o l ,1995,25:1105-1110.[24]H am a N ,Itoh H ,Sh irakam i G ,et al.R ap id ventricularinducti on of brain natriuretic pep tide gene exp ressi on in experi m ental acute m yocardial infarcti on [J ].C irculati on ,1995,92:1558.[25]K ikuta K ,Yasue H ,Yo sh i m ura M ,et al .Increased p las m alevels of B 2type natriuretic pep tide in patieats w ith unstable angina [J ].Am H eart J ,1996,132:101-107.[26]M arumo to K ,H am ada M ,H i w ada K .Increased secreti on ofatrial and brain natriuretic pep tides during acute m yocardial ischaem ia induced by dynam ic exercise in patients w ith angina pecto ris [J ].C lin Sci (Co lch ),1995,88:551-556.[27]T al w ar S,Squire I B,Dow nie PF,et al.P las m a N ter m inal p ro 2brain natriuretic pep tide and cardi o troph in I are raised in unstable angina [J ].H eart ,2000,84:421-424.[28]Om land T ,delemo s JA ,M o rrow DA ,et al .P rogno stic value ofN -ter m inal p ro 2atrial and p ro 2brain natriuretic pep tide in patienis w ith acute co ronary syndrom es [J ].Am J Cardi o l ,2002,89:463.[29]GalvaniM ,O ttani F ,M urena E ,et al .N -ter m inal p ro 2brainnatriuretic pep tide on adm issi on has p rogno stic value acro ss the w ho le spectrum of acute co ronary syndrom es [J ].J Am Co ll Cardi o l ,2003,41:402.[30]Tom as J ,Stefan J ,Bertil L ,et al .N T 2p ro BN P in unstableco ronny artery disease 2experiences from the FA ST ,GU STO I V and FR ISC trials [J ].Eur J H eart Fail ,2004,6:319-325.[31]Cheng V ,Kazanagra R ,Garcia A ,et al .A rap id bedside test fo rB 2type pep tide p redicts treatm ent outcom es in patients adm itted fo r decompensated heart failure :a p ilo t study [J ].J Am Co ll Carodi o l ,2001,37:386-391.[32]FR ISC -2investigato rs .Invasive compared w ith non 2invasivetreatm ent in unstable co ronary artery disease :FR ISCp ro spective random ized m ulticentre study [J ].L ancet ,1999,354:708.(收稿日期:2005-09-14)他汀类药物抗炎作用研究进展作者单位:11武警总医院心内科,北京市 100039;21武警宁夏总队医院,银川市 750004作者简介:杨胜利(1965-),博士后,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主要从事心血管病临床和介入治疗。

E 2m ail :yangshengli @m edm ail.com .cn 杨胜利1,薛爱英2,刘惠亮1关键词:洛伐他汀,辛伐他汀,西斯伐他汀类;降血脂药;抗炎剂文章编号:100820074(2006)0420409204中图分类号:R 97216文献标识码:A 3-羟-3-甲基戊二酰辅酶A (3-hydroxy -3-m ethyl glutaryl coenzym e A ,HM G -CoA )还原酶抑制剂,常称为他汀类(statins ),是临床最常用的调血脂药物。

胆固醇合成主要在过氧化物酶体(peroxisom es )和内质网(endop las m ic reticulum ,ER )进行,规律性的在每天晨3∶00~5∶00达高峰[1]。

他汀类通过抑制胆固醇合成的关键性限速酶HM G -CoA 还原酶,从而阻断肝细胞的内源性胆固醇合成。

具体作用机制是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 )受体表达增加。

近年研究他汀类具有抗栓作用[2],除此之外,也能影响其它许多具有代谢作用的化合物合成。

人们逐渐认识到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炎症疾病,而临床他汀类应用获得了极大益处,提示其具有抗炎(anti -inflamm ato ry )作用[3]。

下面阐明他汀类抗炎作用的最新进展。

1 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中独立作用的证据高胆固醇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也可通过组织因子表达增加引起血栓形成[4,5]。

氟伐他汀可减少组织因子从而减少血栓形成,除了降血脂作用之外,还有其它作用如减少R ho 蛋白Cdc 42的异戊(间)二烯基化(p renylati on )[6]。

血液循环中急性相蛋白C -反应蛋白(C -reactive p ro tein ,CR P )和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等可预测血管事件的发生[7,8]。

2 他汀类抗炎作用的实验和临床证据他汀类可改善高胆固醇血症病人的内皮功能,使用辛伐他汀一月后可明显提高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说明来自于内皮的一氧化氮生物利用度是增加的。

同样,用洛伐他汀5月后可改善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 ronary interventi on ,PC I )病人的冠脉内皮功能。

他汀类可产生使斑块稳定的组织学改变。

从经动脉内膜切除术获得的颈动脉粥样斑块分析,普伐他汀具有增加胶原和降低血脂、炎症细胞侵润、金属蛋白酶(m etallop ro teinase enzym es )和细胞死亡的作用。

CR P 是一种炎性标记物并且有一种潜在的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9,10],普伐他汀可使CR P 水平降低[11]。

211 心脏移植在97例心脏移植中用普伐他汀,使血管病变减少,1年存活率提高到94%(对照组是78%)。

提示他汀类也有免疫抑制作用。

212 动物和体外模型的证据辛伐他汀可减少小鼠足趾炎症反应肿胀度。

但是他汀类抗炎的程度仍有争议。

他汀类可抑制在体白细胞-内皮细胞的交互作用。

这可能是一种重要的抗炎机制,因为白细胞-内皮细胞的交互作用是炎症发生的一个重要阶段,并且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限速因子。

辛伐他汀能抑制在体大鼠白细胞在活化的肠系膜内皮上滚动及其随后的静态粘附和迁移。

同样,罗苏伐他汀(ro suvastatin)也有相似的抗粘附作用,在敲除3型一氧化氮合酶(NO synthase type3,NO S3)基因小鼠就会缺乏此种作用。

说明至少在这些啮齿动物中,他汀类对血管壁作用时,NO产物的调节和NO S3表达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正如人们期待的那样,他汀类能有效的减少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

阿托伐他汀能减少高脂饮食和内皮损伤所致的兔股动脉动脉粥样硬化,巨噬细胞浸润消失,单核细胞化学趋化因子-1(M CP-1)和炎症转导因子核转录因子(N F)-ϑB减少,病变范围减轻。

其中巨噬细胞炎性成分完全抑制是一个重大发现。

在灵长类动物也被证实[12],在弥猴实验中,虽然病变大小没有区别,但巨噬细胞含量在普伐他汀组降低214倍,在辛伐他汀组降低113倍,血管粘附分子(vascular cell adhesi on mo lecule,V CAM)-1、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 L)-1和组织因子表达均减少,而病变部位的平滑肌细胞和胶原量增加。

这些证据说明他汀类选择性的减少炎症反应与降胆固醇无关。

这些作用在脑缺血损伤中再一次被证明,他汀类可增加血流、减少梗塞范围和改善脑功能,如果NO S3基因敲除则作用消失。

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中,辛伐他汀和普伐他汀能改善冠脉血流和左室功能,这可能是中性粒细胞浸润减少、内皮P-选择素(P-selectin)和中性粒细胞Β2整联蛋白(Β2integrins)表达降低所致粘附减少的缘故。

同样,辛伐他汀也可使梗塞范围减少51%。

在多发性硬化和实验性过敏性脑脊髓炎模型中,他汀类(洛伐他汀)具有改善病情和预防作用[13,14]。

他汀类可抑制免疫反应介导的周围血细胞增殖,因此具有一种免疫抑制和抗炎作用(比如T-淋巴细胞金属基质蛋白酶-9是减少的),然而,在人类,它们对T-淋巴细胞具有免疫调节效应如T h1-促进巨噬细胞因子(T h1-p romo ting m acrophage cytok ine) I L-12和T h1细胞因子干扰素-Χ(T h1cytok ine interferon (IFN)-Χ)是增加的,T h1 T h2平衡被打破,但在大鼠则无此作用[15]。

氟伐他汀降低单核细胞粘附,减弱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 FA-1)和细胞间粘附分子(I CAM)-1的表达,这种作用可被甲基戊酸(m evalonate)所逆转。

洛伐他汀也可轻度减少单核细胞的M A C-1表达,并且M A C-1依赖的单核细胞对内皮细胞的粘附降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