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三角函数、几何证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期中复习(一) 考点归纳: 一、三角函数

1、运用特殊三角函数值进行计算和化简

2、锐角三角函数间的转化

3、三角函数的实际应用

(一)锐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几种关系 1.平方和关系:

2.倒数关系:

;

3.商的关系:;

4.互余关系:

(二)锐角三角函数值的特殊性质 1.有界性:

2.增减性:若

反之亦然.

(三)坡度(坡比)、坡角、仰角、俯角、方位角等基本概念

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角中,视线在水平线上方的角叫做仰角,在水平线下方的角叫做

俯角

坡面的铅直高度(h)和水平宽度(l)的比叫做坡度(或坡比) 设坡角为α,坡度为i ,则i=h:l 坡度一般写成1∶m 的形式 坡度越大,则坡角越大,坡面就越陡

拓展:任意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对于△ABC ,已知两边b a ,及其夹角θ,

那么有θsin 2

1

⋅=

∆ab S ABC

二、几何证明及计算。

1、线段、角度之间的关系

2、周长及面积的计算

例题解析:

考点一、三角函数的计算

1、31

08330tan )60(sin )2010(+-︒-︒+--π

2、

12009

|3.14π| 3.1412cos 451)(1)-⎫-+÷-++-⎪⎪

⎝⎭°

3、

4、已知0°<α<45

°,sin cos αα⋅==αsin 5.已知的值.

-︒︒+︒60tan 45cot 30cot 45tan

6.计算:2sin 48°+2sin 42°—tan 44°·tan 45°·tan 46°

7、2sin 1°+2sin 2°+···+2sin 88°+2sin 89°。

考点二:锐角三角函数性质的应用 1.在下列不等式中,错误的是( )

A .sin45○>sin30○

B .cos60○<cos30○

C .tan45○>tan30○

D .cos30○<cos60○

2.已知

,则锐角A 的取值范围是 ( )

A .

B .

C .

D .

3.若∠A 为锐角,且2

3cos

(A ) 小于300 (B )大于300 (C )大于450且小于600 (D )大于600

4.若0°<α<90°,则α

α

αα22sin 1cos sin cos 1-+-的值为__________

30°

30°H M G

D

E F B A

C

B

A

考点三、三角函数的实际应用

6.如图,已知斜坡AB 长60米,坡角(即∠BAC )为30°,BC ⊥AC ,现计划在斜坡中点D 处

挖去部分坡体(用阴影表示)修建一个平行于水平线CA 的平台DE 和一条新的斜坡BE .

(请将下面2小题的结果都精确到0.1米,参考数据

).

⑴若修建的斜坡BE 的坡角(即∠BAC )不大于45°,则平台DE 的长最多为 米;

⑵一座建筑物GH 距离坡脚A 点27米远(即AG=27米),小明在D 点测得建筑物顶部H 的仰角(即

∠HDM )为30°.点B 、C 、A 、G 、H 在同一个平面上,点C 、A 、G 在同一条直线上,且HG ⊥CG ,问建筑物GH 高为多少米?

7. (2013四川内江,20,10分)如图,某校综合实践活动小组的同学欲测量公园内一棵树DE 的高度,他们在这棵树正前方一座楼亭前的台阶上A 点处测得树顶端D 的仰角为30°,朝着这棵树的方向走到台阶下的点C 处,测得树顶端D

的仰角为60°.已知A 点的高度AB 为3米.台阶AC

坡度为1(即AB :BC =1,且B 、C 、E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请根据以上条件求出树DE 的高度(测倾器的高度忽略不计).

考点四、几何证明及计算

【例1】 在△ABC 中,∠A=∠B=∠C ,点P 是三角形内的任意一点,PD ⊥BC

于D,PE ⊥AC 于E ,

PF ⊥AB 于F ,AB=a ,(1)求证:PD+PE+PF 为定值.(2)求出这个定值。

变式练习:1. 在△ABC中,AD平分∠BAC,DE⊥AB于E,DF⊥AC于F,若△ABC的面积为7,DE=2,AB=4,则AC= .

例2、两个全等的含300、600 角的三角板ADE和三角板ABC如图放置,E、A、C三点在同一直线上,连接BD,取BD的中点M,连接ME、MC,试判断△EMC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变式议练:1.已知△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900,点P、Q分别是AB、AC 上的一动点,且BP=AQ,D是BC的中点。⑴求证:△PDQ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⑵点P运动到什么位置时,四边形APDQ是正方形,并说明理由。

【例3】在△ABC 中,AB=AC ,∠BAC=1200,D 、F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DE ⊥AB ,FG ⊥AC,E 、G 在BC 上,BC=15cm ,求EG 的长。

【例4】已知∠A 的平分线与BC 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D ,过D 作DE ⊥AB 于E ,DF ⊥AC 于F ,求证:BE=CF.

【例5】△ABC 中,∠B 、∠C 的平分线交于点D ,过点D 作EF ∥BC,分别交AB 、AC 于点E 、F 两点,若AB=6,AC=5,求△AEF 的周长。

【例6】在四边形ABCD 中,BD>AB ,AD=DC ,BD 平分∠ABC ,求证: ∠A 与∠C 互补.

F

A

B

C

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