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胡同文化》教案 人教版第一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胡同文化》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北京胡同文化,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接受人类文化的濡染和熏陶,进行人文教化。

教学重点、难点:

1、胡同文化的特征及其精义“忍”。

2、人文教育的熏陶,促成文化的氛围。

课前准备:

1、引导学生广泛关注日常生活中的文化现象,如建筑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酒文化、茶文化等等,从外延方面认识文化,获取一些有关文化的初步印象。

2、引导学生重点了解本地最具民族特色的文化——“三月三”壮族文化。

教学构想: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活文中的“文化分子”,营造人文化的课堂情境,让学生设身体验,接受人类文化的濡染和熏陶,在文化的氛围中进行人文教化。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说起北京,你会想到什么?(学生回答:长城,故宫,天安门,烤鸭,2008奥运会……教师借势引到“胡同”上面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汪曾祺给摄影艺术集《胡同之没》写的序文——《胡同文化》吧!

二、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1998),江苏高邮人,著名作家。1939年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此后,当过教师,编辑等。他长期生活在北京的胡同里,有机会经常接触北京的普通市民,了解他们的日常生活以及表现出来的文化形态。他多年从事民间文艺工作。在他笔下,那一方水土中鲜明特色的生活,就像一幅幅立体感极强的油画,展现在读者面前,使人难以忘怀。代表作品有《受戒》、《大淖记事》等乡村风俗小说。他自称是一个中国式柔道的人道主义者。

三、解题

1、比较两个句子中“文化”的含义。

①现在这社会,没文化

..是不行的。

——知识

②北京大学比我们大化高中有浓厚得多的文化

..氛围。

——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科学等。(它的内涵非常广泛,可以包括人的一切生活方式和为

满足这些方式所创造的各种事物,以及基于这些方式所形成的心理和行为。如本文中“胡同文化”一词,既包括着胡同这种建筑样式,又包括这种建筑影响之下人们的生活习惯、思想特征,是对居住在胡同里的北京市民物质和精神的透视。近年来,对“文化”的研究日渐深入和扩展,出现了许多有关“文化”的概念,如茶文化、酒文化、饮食文化、旅游文化等等,这都是人们对于自身的生活环境、精神状况等财富的一种高度概括的研究。)

2、结合自己课前收集到的材料,谈谈自己对文化的认识。(如建筑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等)

●建筑文化

——提示:如南方的建筑与北方的建筑比较。南方雨水多,房子尖顶;北方风沙大,房子平矮。

其他参考材料:①万里长城盘缠万里,虽不算高大却连绵于群山峻岭之巅,像一条无尽的龙蛇在作永恒的飞舞,它在空间上的连续本身即展示了时间中的绵延,成了我们民族的伟大活力的象征。②“庭院深深深几许”。大概随着晚期封建社会中经济生活和意识形态的变化,园林艺术日益发展。显示威严庄重的宫殿建筑的严格的对称性被打破,迂回曲折、趣味盎然、以模拟和接近自然山林为目标的建筑美出现了。空间有畅通,有阻隔,变化无常,出人意料,可以引动更多的想象和情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种仍然是以整体有机布局为特点园林建筑,却表现着封建后期文人士大夫们更为自由的艺术观念和审美理想。与山水画的兴起大有关系,它希求人间的环境与自然界更进一步的联系,它追求人为的场所自然化,尽可能与自然合为一体。它通过各种巧妙的“借景”、“虚实”的种种方式、技巧,使建筑群被收进这人为的布局中,山光、云树、帆影、江波都可以收入建筑之中,更不用说其中真实的小桥、流水、“稻香村”了。它们的浪漫风味更浓了。

●饮食文化

——提示:东方人的饮食与西方人的饮食比较(中国简直就是一个美食王国,饮食讲究色、香、味,烹饪强调刀工火候,煎、炸、炒、蒸、煮、炖,方法多样。吃东西用筷子,轻挑慢夹。西方人牛排鲜奶,刀子,叉子,还有爪子一齐上。)其他参考材料:刘姥姥诧异道:“真是茄子?我白吃了这半日。姑奶奶再喂我些,这一口细嚼嚼。”凤姐儿果又搛了些放入口内。刘姥姥细嚼了半日,笑道:“虽有一点茄子香,只是还不像是茄子。告诉我是个什么法子弄的,我也弄着吃去。”凤姐儿笑道:“这也不难。你把才下来的茄子皮剥了,只要净肉,切成碎丁子,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脯子肉并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腐子,各色干果子,俱切成碎丁子,用鸡汤煨干,将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里封严,要吃时拿出来,用炒的鸡爪一拌就是。”刘姥姥听了,摇头吐舌说道:“我的佛祖!倒得十来只鸡来配他,怪道这个味儿!”(《红楼梦》)

●服饰文化

——提示:旗袍文化,胡服骑射

四、研读课文

1、“胡同”既作为一种建筑,它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

——欣赏“胡同”图片,结合课文讲解。

2、结合1—4自然段说说胡同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结合课文发言,教师视具体情况做适当的引导,然后归纳:

——方正,取名

.........

.....“.俗.”.,数量多,网络状。

3、提起“方正”,我们最容易想到“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个熟语。看来这“方正”与“循规蹈矩”不无关系,你能说明其中的缘由吗?

——提问学生,自由发挥,教师随机引导结合图片讲析:这种讲究“方正”的城市布局,是一种封闭的布局形式,必然导致居住格局的封闭性,进而导致人们思想意识的封闭,保守。另一方面,这种讲究“方正”的城市布局,其目的是为了突出皇权的尊严和至高无上,以及由此产生的尊卑长幼这种等级森严的社会制度。因此,讲究“方正”便是讲究等级,讲究“长幼有序,尊卑有别”。(解释到此,学生应该可以理解文中“这种方正不但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也影响了北京人的思想”这句话的意思了。)

3、就在这古老的街道里,就在这方正的四合院里,生活着成千上万的北京市民。胡同,四合院,就是北京市民的居住方式,也是北京市民的文化形态。自然的,北京市民文化就是胡同文化了。在这篇文章里,作者先后从文化形态、人际观念、物质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来揭示这种文化内涵的。

请阅读课文6—12自然段,抓住每个自然段的关键词

....,仔细体味

...或中心语句

胡同文化的内涵:

①文化形态

——封闭(学生结合课文讨论发言,教师视具体情况进行点拨)

②人际观念

——独门独院(提示学生注意,胡同里住的绝大部分是北京市的普通市民,这样就好理解“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这话的内涵了)

③物质生活

——易于满足(提示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虾米熬白菜”的认识)

④人际交往

——不爱管闲事,置身事外(提示学生形成这种人际关系网的原因:北京市民们长期以来生活在皇帝脚下,天子威严,朝廷权势,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⑤对以上四个方面内容作者挖掘出了它们的精义

——“忍”(安分守己,逆来顺受)

●听这部分文字的朗读磁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