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式电动工具和移动电气设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手持电动工具的使用注意事项
1、使用前应辨认铭牌,是否与使用环境相适应 2、检查工具的外壳、机械防护装置、插座、插头、电源 线有无损坏 3、电源开关灵活、牢固,接线无松动 4、电源线必须采用三芯或四芯多股铜芯橡套软线;电缆 中间不得有接头,电缆不得有破损或者龟裂。
5、Ⅰ类设备应良好的接地或 接零措施机械防护装置无损 伤、变形、松动绝缘电阻合格 6、使用Ⅰ类设备手持电动工具应配备绝缘工具。
常用的手持电动工具
手 电 钻
常用的手持电动工具
电 动 砂 轮 机
常用的手持电动工具
电 动 圆 锯
来自百度文库
一、手持电动工具分类
1、按防触电的程度分类 绝缘+接地(或接零)——Ⅰ类 双重(加强)或绝缘——Ⅱ类 靠安全电压进行保护——Ⅲ类 2、按防潮可分为 普通工具 防溅工具 水密工具
不同类别的手持电动工具的特点
配电装置在使用时应符合以下安全技术要求:
(1)各级配电装置的箱(柜)门处均应有名称、用途、 分路标记,及内部电气统接线图,以防误操作。
(2)各级配电装置均应配锁,并由专人负责开启和关 闭上锁。 (3)电工和用电人员工作时,必须按规定穿戴绝缘、 防护用品,使用绝缘工具。
送电操作顺序为: 总配电箱(配电柜) 分配电箱 停电操作顺序为: 用电设备 开关箱


建立安全技术管理档案
使用说明书、合格证、工具台帐、检验和维修记录、 使用记录
案例:持电动工具使用前未做检查导致触电事故
一、事故经过 某厂外线工刘某等三人在厂区院内墙上安装水银灯,刘 某负责用电钻在墙上打眼,装刀闸。刘某使用的单相电钻, 由于电源线不够长,与刘某同时作业的倪某就接了一根二芯 胶皮线引到屋内电源板上,这时刘某已手握电钻站到1m高 的凳子上准备打眼。闸合上后,刘某发现电钻不转,检查电 钻时,一只手扶在墙上后,突然触电坠落地面,去医院抢救 无效死亡。 原来刘某使用的手电钻事前曾被职工借回家中, 这把电钻是I类手持电动工具,该职工将电钻的三芯插头拆下 使用,用完电钻又将电源的三芯插头安上,但误把保护零线 接在插头相线接线柱上,留下了事故隐患。 刘某等人使用前,又没有对手电钻进行检查,合闸后, 刘某发现电钻不转,检查电钻时,右手握手电钻左手扶墙, 使电流通过双手形成回路,导致触电后坠地死亡。
(2)、在潮湿场所或金属构架上等导电良好的作业 场所,
必须使用Ⅱ类或Ⅲ类工具。
若选Ⅰ类,必须装设漏电动作电流在30mA以下、 动作时间在0.1秒以内的漏电保护器
(3)、在锅炉、金属容器、管道等狭窄且导电良好 的场所,应使用Ⅲ类。
若选Ⅱ类,必须装设漏电动作电流在15mA以下、 动作时间在0.1秒以内的漏电保护器。 且安全变压器、漏电保护器必须放在外面,同时 有人在外监护。
开关箱
用电设备
分配电箱
总配电箱(配电柜)
如遇紧急情况(发生人员触电或电气火灾 ) 可以就地、就近迅速切断电源。
(5)施工现场下班停止工作时,必须将班后不用的配 电装置分闸断电并上锁。班中停止作业一小时及 以上时,相关动力开关箱应断电上锁。暂时不用 的配电装置也断电上锁。
(6)配电装置必须按其正常工作位置安装牢固、稳定、 端正。固定式配电箱、开关箱的中心点与地面的 垂直距离应为1.4~1.6m;移动式配电箱、开关箱 的中心点与地面的垂直距离宜为0.8~1.6m。 (7)配电箱、开关箱内的电气配置和接线严禁随意改 动,并不得随意挂接其它用电设备。 (8)配电装置的漏电保护器应于每次使用时用试验按 钮试跳一次,只有试跳正常才可继续使用。
2.电缆及插座开关选用要求
(1) Ⅰ类工具电源线必须采用三芯或四芯多 股铜芯橡套软线;其中,绿/黄双色线在任何 情况下只能用做保护线,不得挪作他用。
2)防水线、软电缆或者软导线及其配套的插头 不得任意加长或拆换。使用完毕后 不得手提电 源线移动电动工具。
(3)电动工具的插头、插座必须与之匹配,并 与工具的额定电流相适应,同时应符合国家有 关电工工具的标准。

开关箱
每台用电设备必须有各自专用的开关 箱,严禁用同一个开关箱直接控制2台及2 台以上的用电设备(含插座)。 动、照分离 动力配电箱与照明配电箱宜分别设置。 当合并设置为同一配电箱时,动力和照明 应分路配电;动力开关箱与照明开关箱必 须分设。(防止动力停电影响照明)


3)开关箱 分配电箱和开关箱距离不超过30m。 开关箱和设备不超过3m. 配电箱、开关箱中导线进出口应设在 箱体下面,进出线应用橡皮绝缘电缆,开 关箱与地面距离为1.3—1.5m,移动式为 0.6—1.5m.开关箱、配电箱的金属外壳接 PE线,在总配电箱、供电末端处做重复接 地,接地电阻小于10欧姆。
4、实行以“一机一闸一漏一箱” 开关箱必须实行一机、一闸、一漏、 一箱、一锁、一人制度,即一台设备设一 个配电箱,箱内设一个闸刀,一只漏电保 护器
第八章 手持式电动工具和移动电气设备
第一节 手持式电工工具 第二节 移动式电动工具 第三节 临时用电

第一节、手持电动工具
手持电动工具包括手电钻、手砂轮、 冲击电钻、电锤、手电锯等。在使用时必 须用手握持手柄不断移动,并且在工作时 由于振动较大,其内部绝缘容易损坏。所 以危险性比其他电器较大,更容易发生触 电事故,所以在安全方面有更高的要求。

总配电箱(一级配电箱)
总配电箱(一级配电箱)
总配电箱(一级配电箱)
分配电箱的电器配置 在采用二级漏电保护的配电系统中,分配 电箱中不要求设置漏电保护器,分配电箱的电 器配置应符合下述原则: 1)总路设置总隔离开关,以及总断路器或总熔 断器。 2)分路设置分路隔离开关,以及分路断路器或 分路熔断器。 3)隔离开关设置于电源进线端。
3.手持电动工具的使用注意事项


7、长期不用的工具,使用前检查转动部分 是否灵活,然后测试绝缘电阻是否合格, 绝缘电阻合格,带电部分与可触及导体之 间的绝缘电阻Ⅰ类不低于2兆欧, Ⅱ类不 低于7兆欧、Ⅲ类不低于1兆欧. 8、根据需要加装漏电保护装置 9、用完立即切断电源,妥善保管。
手持电动工具导致触电的原因
3、三级配电二级防护
临时用电设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开关箱。 二级防护指的是总配电箱为一级 开关箱为二级保护。 1)总配电箱 设总隔离开关、分隔离开关、总熔断器和分熔断 器和漏电保护器 以及电压表、电流表 电度表

总配电箱的电器配置

(1)当总路设置总漏电保护器时,还应装设总隔离开关、 分路隔离开关以及总断路器、分路断路器或总熔断器、分 路熔断器,若总漏电保护器是同时具备短路、过载、漏电 保护功能的漏电断路器,则可不设总断路器或总熔断器。
第三节
临时用电
一、建筑施工临时用电 1、建筑施工临时用电要有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内容包括变电所位置、 线路走向、配电箱、开关柜安装位置等临 时用电平面图,进行负荷计算并选择变压 器容量、导线截面和电气类型规格,列出 电气设备种类及容量明细表、用电安全安 全措施。

2、配电室与配电线路要求 1)配电室 设在靠近电源、无灰尘、无蒸汽、无腐蚀介质及 振动的地方、耐火等级不低低于3级。配电屏表计要齐 全。 2)配电线路 电缆线:室外埋地不低于0.7m,上方铺0.5m后的细砂。 穿越管道从2m到0.2m处设防护管。 架空线路 :杆档距不得大约35m,线距不得小于0.3m, 铝线截面不得小于16mm2,铜线不得小于10mm2

(2)当各分路设置分路漏电保护器时,还应装设总隔离 开关、分路隔离开头以及总断路器、分断路器或总熔断器、 分路熔断器。若分路所设漏电保护器是同时具备短路、过 载、漏电保护功能的漏电断路器,则可不设分路断路器或 分路熔断器。
(3)隔离开关应设置于电源进线端,应采用分断时具有 可见分断点并能同时断开电源所有极或彼此靠近的单极隔 离电器,不得采用分断时不具有可见分断点的电器,当采 用分断时具有可见分断点的断路器时,可兼作隔离开关。
二、原因分析 违反了《手持电动工具管理、检查、维修的安全技术 规程》 (GB3787——93)规定。 按规程要求:工具在发出或收回时,保管人员必须进 行一次日常检查;在使用前,使用者必须进行日常检查。 工具电源线上的插头不得任意拆除或调换,使用I类工 具时还应采取漏电保护器,隔离变压器等保护措施。工 具电源线不得接长或拆换,需加长时应采用耦合器进行 联接。刘某使用的电钻插头被拆换过,送回来后也没检 查,使用时又没有安装漏电保护器。电源线又被用两芯 胶皮线接长,电源插头接地端被接到相线上,一系列的 错误行为导致触电事故的发生。
类别 安全性 方便性 生产及使用情况
Ⅰ类 较差 Ⅱ类 较好 Ⅲ类 最好
差 好 差 不允许生产 但仍在使用 大量 较少
金属壳体
保护绝缘 工作绝缘
双 重 绝 缘 结 构 示 意 图
带电体
二、手持电动工具的使用要求
1、手持电动工具的合理选用
(1)、一般场所,为保证安全,应选Ⅱ类工具 若选Ⅰ类,除应正确进行接地或接零外,还 应另外采取防护措施: a.使用绝缘用具(手套、鞋、垫、台) b. 装设漏电保护器 c. 安全隔离变压器
接触电阻小、难以摆脱 经常移动、设备和电源线容易漏电 环境变动、恶劣 保护零线接错

Ⅰ类设备的电源插头
通过黄绿双色线与设 备外壳连接
手持电动工具的管理
工具必须由具备电气技术和安全知识的人员管理

工具在发出及收回时必须进行日常检查,定期进 行全面检查和试验
制定安全操作规程
使用范围和方法、注意事项、检查项目、防护措施、 存放保养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