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的常见病
针灸适应症
![针灸适应症](https://img.taocdn.com/s3/m/3c3d6dcf0c22590102029d4f.png)
针灸的适应症发表者:刘璇 (访问人次:1924)针灸在中国有2000多年的历史,对许多疾病都有较好的疗效。
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 提出并建议在全世界推广应用针灸治疗43种病症。
2002年又将这43种针灸治疗适应症更新为4类107种病症。
近些年,中国学者对针灸病谱的研究结果表明,针灸对16类461种病症可发挥治疗作用。
在中国,针灸临床较为常见并有较好疗效的疾病为:神经及精神系统病症:中风、偏头痛、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神经衰弱、癔病、癫痫、肋间神经痛、精神分裂症、外伤性截瘫、臂丛神经痛、外周性神经损伤、头痛。
呼吸系统病症:支气管哮喘、急慢性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
消化系统病症:胃下垂、消化性溃疡、腹泻、急慢性胃炎、神经性呕吐、便秘、胃肠神经官能症、膈肌痉挛、胃酸过多症、急性肠胃炎、慢性肠炎、贲门痉挛、细菌性痢疾。
妇科病症:痛经、闭经、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脱垂、子宫肌瘤、不孕症、盆腔炎。
循环系统病症:高血压病、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心脏神经官能症。
皮肤科病症:荨麻疹、带状疱疹、神经性皮炎。
内分泌系统病症:单纯性甲状腺肿、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
骨关节和肌肉结缔组织病症:颈椎病、类风湿关节炎、肩关节周围炎、腰痛、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急性腰扭伤。
五官科病症:慢性鼻炎、咽炎、结膜炎、鼻出血、牙痛、神经性耳聋、神经性耳鸣、耳源性眩晕、视神经萎缩。
泌尿生殖系统病症:阳萎、前列腺炎、慢性肾炎。
儿科病症:小儿遗尿病、脊髓灰质炎后遗症。
外科病症:胆石症、肠梗阻。
在全世界,针灸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世界各国针灸临床疗效较好的病症包括: 卡他性鼻炎(花粉过敏) 等过敏性疾病, 忧郁症、失眠等精神心理疾病, 偏头痛、面瘫、面肌痉挛、多发性神经炎、椎间盘综合征、震颤麻痹、癫痫、瘫痪等神经科疾病, 各种痛证, 月经失调、痛经、不孕症、更年期综合征等妇科疾病, 遗精、阳萎等男性性功能障碍, 腹痛、腹泻、眩晕、感冒、咳嗽、哮喘、耳鸣、耳聋、咽喉肿痛、呃逆、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甲状腺机能减退等内科疾病, 白癜风、牛皮癣、湿疹、带状疱疹等皮肤科疾病, 颈肩腰腿痛等骨伤科疾病, 老年性白内障、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眼疲劳、屈光不正等眼科疾病, 以及针灸戒烟、戒毒、减肥、美容等。
针灸治症汇总
![针灸治症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fea2183d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c2.png)
针灸治症汇总“ 概要:治头症(全头痛、头顶痛、偏头痛、⽿后痛、印堂痛、眉棱⾻痛、后脑痛、脑瘤、脑病诊断),治眼症(⾚红肿痛、⽣翳、⽩内障、近视眼),治⿐症(息⾁、⿐炎、⿐⾎、⿐癌、⿐⼦久病),治⽿症(⽿虚症、⽿鸣、⽿实症、⽿痛、麝⾹矾⽯散),新⽣⼉倒提打屁股。
”本篇针灸治症汇总,从⼈体头部⾄脚部,依次介绍各个部位病症的针灸治疗⽅法。
01—治头症头痛:针法可以治疗世界上任何头痛,不管多严重。
全头痛:整个头痛,下针百会,近取⽳。
若不能解决,下针涌泉,⼈马上头上清凉下来。
(百会下针:百会前5分,向后平刺⾄百会)头顶痛:百会处头痛,如撞击、磕碰到头顶(百会位置),也是⽤百会、涌泉法。
偏头痛:胆经循⾏区域痛,胆经治疗。
先下针偏头痛对侧⼿的合⾕,然后下针偏头痛侧太阳透率⾕。
若偏头痛兼恶⼼,可加针中脘、内关、⾜三⾥、公孙(下中脘恶⼼⽌,就不⽤继续下后⾯的⽳道)。
太阳透率⾕⽿后痛:三焦经经过⽿后,三焦经取⽳。
初痛,下针⼦⽳天井,久痛下母⽳中渚⽳(夏⾄⾄冬⾄),冬⾄以后⼦⽳中渚、母⽳天井。
印堂痛:额头痛,下针中脘。
(额头痛与胃有关)⽴竿见影。
眉棱⾻痛:下对侧奇⽳眉棱点(也叫肾关⽳),阴陵泉下⼀⼨。
双侧痛下双侧。
(阴陵泉下1⼨)后脑痛:脑后⾯,或者颈项的地⽅痛。
近取⽳同侧天柱下针。
膀胱经上取⽳,初痛实症下⼦⽳束⾻,久痛虚症下母⽳委中。
(天柱,两⼤筋外侧脑⾻下缘)脑瘤:不⼀定会头痛,会全⾝抖动、颤动,眼睛上吊。
处⽅:全蝎、蜈蚣等量烤⼲打粉,胶囊服⽤,熄风⽌痉。
下针:百会、涌泉,百会消导,头部六阳交汇涌泉在管,下针就是⽴标杆,涌泉往下引导,组合起来消导。
脑病诊断:脑萎缩(⽼年痴呆)、脑⾥长东西,绝⾻⽳(⼜名悬钟)会有压痛点(很痛),属于胆经,外踝裸上3⼨。
脑萎缩为虚症,脑瘤为实症,区别在于,脑瘤14椎命门同时会有压痛(旁开1.5⼨为肾俞,肾主脑)。
第⼗三椎旁开3.5⼨,为痞根⽳,脑瘤也可以找到压痛点,痞根就是肿瘤吸收营养的地⽅,下针痞根如斩断肿瘤的根。
针灸治疗常见病穴位大全
![针灸治疗常见病穴位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bcfbfa60eff9aef8951e0637.png)
针灸治疗常见病穴位大全-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降压歌高血压病不可怕,三个穴位搞定它;太溪太冲加曲池,每穴不少二百下。
坚持按摩两月余,终生抛弃降压药。
若添杞菊地黄丸,降压明目祛肝火。
感冒歌感冒发烧司空见,吃药打针家常饭;肺俞拔罐按风池,降服感冒弹指间。
耳鸣歌两耳嗡嗡听力降,肝火肾虚两堵墙;太冲行间和听会,三穴联扑肝火旺。
若因肾虚耳鸣响,太溪耳门威力强;坚持按揉六七天,肾气充盈消症状。
哮喘歌哮喘本是外邪侵,好发三夏与冬春;预防为主抓关键,补气防感防过敏。
哮喘痛苦在复发,治本重在补气血;刺激合谷和肺俞,补足气血哮喘傻。
冬春哮喘由风寒,注重温阳即了然;艾灸关元足三里,脾俞拔罐太溪按。
夏季哮喘因暑湿,按揉合谷足三里;肺俞印堂阴陵泉,按摩一季哮喘离。
性福歌人体自有威而刚,性福何须求药方;肾俞关元阴陵泉,坚持按摩就壮阳。
阳萎早泄羞难言,气血不足是关键;关元气海足三里,按摩令尔挺而坚。
心绞痛歌老年最怕心绞痛,稍有不慎就丧命;电话呼救很必要,按摩郄门奏神功。
排毒歌人体排毒膀胱经,殷门委中要畅通。
坚持按摩促宣泄,毒素排出一身轻。
舒肝排气歌郁闷焦虑莫担心,太冲行间为功深。
每晚按摩五分钟,冲天怒气不伤身。
减肥歌心脑肝胆糖尿病,肥胖开路是先锋;人身自有减肥药,别听广告瞎折腾。
中脘天枢两穴位,饭后按摩三分钟。
睡后起前勤摩腹,腰身苗条赛明星。
惹上肥胖莫心耽,穴位刺激功效显;吃点自制二陈散,疗效巩固不反弹。
注:二陈散配方:半夏、橘红各15克,白茯苓9克,甘草5克。
按此比例,磨细混合,或制成胶囊即可。
糖尿病歌得了糖尿不可怕,云苓泡水当茶喝;再配四个天敌穴,消渴顽症定能克。
上消燥热伤肺腑,口渴多饮小便多;按摩鱼际和太溪,胰俞拔罐十分钟。
中消胃燥津液伤,口渴尿多便秘常;调理中消补胃阴,胰俞内廷太溪强。
祛除热邪内廷功,一天两次按摩通;上午起就未经旺,迎头痛击效最明。
颈椎好了歌何因导致颈椎痛骨骼肌肉不平衡;刺激风府手三里,一朝疼痛无踪影。
中医针灸疗法有哪些常见适应症
![中医针灸疗法有哪些常见适应症](https://img.taocdn.com/s3/m/8c82d111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19.png)
中医针灸疗法有哪些常见适应症中医针灸疗法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历经数千年的实践与发展,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显著的疗效,为人类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
针灸疗法包括针刺和艾灸两种主要手段,通过刺激人体经络穴位,调节气血、平衡阴阳,从而达到治疗疾病、预防保健的目的。
那么,针灸疗法究竟有哪些常见的适应症呢?首先,针灸在疼痛性疾病的治疗中表现出色。
比如常见的头痛,无论是偏头痛、紧张性头痛还是丛集性头痛,针灸都能发挥一定的缓解作用。
其原理在于通过刺激穴位,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改善头部的血液循环,放松紧张的肌肉,从而减轻疼痛。
颈椎病也是现代人常见的疾病之一,长期伏案工作、不良的坐姿等都可能导致颈椎病变。
针灸可以疏通颈部经络,缓解肌肉痉挛,减轻神经根受压,从而改善颈部疼痛、僵硬、上肢麻木等症状。
肩周炎患者同样能从针灸治疗中获益。
肩周炎常导致肩部疼痛、活动受限,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针灸能够促进肩部气血运行,松解粘连的组织,增加关节活动度,缓解疼痛。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腰痛、下肢放射痛,针灸也有较好的疗效。
通过刺激腰部及相关穴位,调整脊柱的力学平衡,减轻椎间盘对神经根的压迫,缓解疼痛和麻木症状。
其次,针灸在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面瘫,也就是面神经麻痹,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
针灸可以刺激面神经,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面部肌肉的运动功能,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面部表情。
中风后遗症也是针灸的适应症之一。
中风后患者可能出现偏瘫、失语、吞咽困难等问题。
针灸能够促进脑部血液循环,激发神经细胞的再生和修复,提高肢体运动功能和语言能力,改善吞咽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失眠是困扰很多人的问题,针灸通过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平衡阴阳,宁心安神,从而改善睡眠质量,延长睡眠时间,减少多梦、易醒等症状。
再者,针灸对于消化系统疾病也有不错的疗效。
比如胃痛,可能由于饮食不当、情志不畅等原因引起。
针灸可以调节胃肠蠕动,缓解胃部痉挛,减轻疼痛,促进消化。
针灸推拿科住院患者常见病协定处方
![针灸推拿科住院患者常见病协定处方](https://img.taocdn.com/s3/m/8bfcecda80eb6294dd886cfd.png)
针灸推拿科住院患者常见病理疗处方一、腰痛1.普通针刺治疗主穴:肾俞、腰夹脊、委中、阿是穴。
随证配穴:风寒湿阻滞证配关元、腰阳关;气滞血瘀证者配血海;肝肾亏虚证配命门、三阴交、太溪。
随症配穴:大腿、小腿的前侧痛配伏兔、足三里;外侧痛配环跳、阳陵泉、悬钟;后外侧配承扶、委中、承山、昆仑。
操作:患者取俯卧位或侧卧位,依据病情采用补泻手法。
每日针1次,7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2日。
留针:留针40分钟,TDP照射。
2.平衡针疗法主穴:腰痛穴、臀痛穴、膝痛穴、踝痛穴操作:强刺激、不留针、嘱患者卧床休息。
(二)艾灸疗法取穴:病变压痛点(阿是穴)、肾俞、腰阳关、环跳、秩边、承扶、风市、委中、阳陵泉、足三里、承山、昆仑、绝骨、足临泣。
操作:每次选用5个穴位,连续施灸20分钟,至局部皮肤发红为止,每日灸1次,7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2日。
(三)推拿疗法:操作:①患者取俯卧位,术者先立于患者的一侧,双手拇指自胸腰段开始自上而下挤压华佗夹脊穴至腰骶部为一遍,往复做3~5遍.;后沿竖脊肌用滚法,手法轻柔有渗透性,约3~5min,再于对侧用同样手法。
②掌压法。
③局部取肾俞、关元俞、大肠俞、上髎、次髎、环跳、承扶、委中、阳陵泉等穴上分别用一指禅推法和拿法,约5~7min。
④脊柱微调法。
⑤患者取俯卧位,再两侧腰骶段竖脊肌行擦法,以透热为度。
以上手法一日一次,7次为一疗程。
注意事项:中央型突出较大者,有明显的骨质疏松者,突出物有钙化者,伴有严重的椎管狭窄者、椎弓根骨折或伴有脊椎滑脱症者、脊柱有器质性病变者禁用此法。
二、颈椎病(一)针灸疗法1、针刺法:局部取穴为主,远部取穴为辅,可选用运动针灸、平衡针、腹针、头针、手针、火针、铍针等特色针刺疗法。
体针选穴:大椎、天柱、后溪、颈椎夹脊穴。
加减:风寒畀阻者加风门、风府祛风通络;劳损血瘀者加膈俞、合谷、太冲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肝肾亏虚加肝俞、肾腧、足三里补益肝肾、生血养筋;根据压痛点所在取肩井、天宗疏通经气、活络止痛;上肢及手指麻痛甚者加曲池、合谷、外关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头晕、头痛、目眩者加百会、风池、太阳祛风醒脑、明目止痛;恶心、呕吐加天突、内关调理胃肠。
针灸治疗常见病穴位大全
![针灸治疗常见病穴位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fcfb4a51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bb.png)
针灸治疗常见病穴位大全针灸治疗常见病穴位大全1、感冒:合谷、列缺、尺泽,头痛加印堂,咽喉疼痛加少商点刺出血。
2、咳嗽:列缺、尺泽、丰隆。
3、胃痛:中脘、内关、足三里。
4、上腹部胀满、消化不良:内关、足三里。
5、下腹部胀满、消化不良:天枢、足三里。
6、恶心、呕吐:内关、足三里。
7、腹泻、痢疾:天枢、足三里、上巨虚。
8、便秘:天枢、支沟、上巨虚。
9、胁肋疼痛、岔气:外关、支沟、阳陵泉(腓骨小头的前下方处)、阿是穴。
10、头痛:印堂、太阳、合谷、列缺。
、11、牙痛:颊车、下关、合谷、内庭(足第2、3趾缝纹头处)12、肩周炎:肩隅、肩liao、阿是穴。
13、膝关节炎:犊鼻(外膝眼)、内膝眼、阳陵泉、阴陵泉(胫骨内侧髁的下方凹陷处)。
14、心痛、心悸:内关、神门、足三里。
15、神经衰弱、失眠:内关、神门、足三里、三阴交、印堂。
16、眩晕:太溪(内踝与跟腱之间的中点)、太冲、足三里、三阴交、印堂、百会。
17、高血压:曲池、足三里、涌泉、百会。
18、上肢麻木、疼痛、瘫痪:肩隅、肩liao、曲池、外关、神门、内关、合谷。
19、下肢麻木、疼痛、瘫痪:环跳、风市、委中、阳陵泉、足三里、承山、三阴交。
20、月经不调:三阴交、血海(髌骨内上缘上2寸)。
21、痛经:合谷、三阴交、关元。
22、面神经麻痹(口眼歪斜):地仓、颊车、下关、阳白、合谷、列缺、足三里、太冲、医风(耳垂后方凹陷处)、鱼头、鱼尾。
23、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颊车、下关、阳白、四白、头维(额角发际上0、5寸)、太阳、合谷、足三里、太冲。
24、呃逆:内关、足三里、膻中(两乳头连线的中点),25、耳鸣、耳聋:听宫、听会(屏下切迹前、张口凹陷处)、医风、外关、合谷、足三里、太冲。
26、急救:人中、内关、合谷、涌泉、十宣(手十指的尖端)、百会。
27、小儿惊风:人中、四缝、中冲(中指的尖端)、十宣点血。
28、腰痛:肾俞、大肠俞(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委中、阿是穴。
中医针灸治疗肌肉痛症
![中医针灸治疗肌肉痛症](https://img.taocdn.com/s3/m/3cec5b4c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da.png)
中医针灸治疗肌肉痛症概述中医针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通过在特定穴位上刺激,调整人体气血运行,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肌肉痛症是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症状是局部肌肉酸痛、肌肉痉挛等。
本文将介绍中医针灸治疗肌肉痛症的原理、方法和效果。
原理中医针灸治疗肌肉痛症的原理是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整人体气血的流通,增强组织的营养供给,缓解肌肉痉挛和酸痛症状。
根据中医理论,肌肉痛症主要是由于气血不畅所致,针灸可以促进经络的畅通,调整气血的平衡。
方法在治疗肌肉痛症时,中医针灸使用的主要方法是经络穴位刺激。
通过使用细针刺激准确的穴位,可以调整经络的气血流通,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常用的穴位包括肌肉所在经络的穴位、相应经络的穴位等。
刺激穴位时,针灸师会根据病情的不同,选择相应的穴位,并采用旋转、插拔等不同的刺激手法。
效果中医针灸治疗肌肉痛症的效果较为显著。
经过针灸治疗后,患者往往可以明显感觉到疼痛的缓解和肌肉的放松。
针灸刺激可以改善局部气血循环,增加氧气和营养物质的供应,加速肌肉的修复和恢复。
此外,针灸还可以调整神经系统的功能,缓解肌肉痉挛引起的不适感。
注意事项在进行中医针灸治疗肌肉痛症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寻找合适的针灸师进行治疗,确保操作技术和经验的可靠性。
- 严格控制针灸的深度和力度,避免损伤神经和血管。
- 针灸过程中注意卫生,避免感染的发生。
- 注意针灸后的护理,避免出现不适和感染。
总结中医针灸是一种有效治疗肌肉痛症的方法,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整气血循环,缓解疼痛和痉挛症状。
针灸治疗肌肉痛症的效果明显,但在进行治疗时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针灸师、控制治疗的深度和力度,以及注意卫生和护理的问题。
以上是关于中医针灸治疗肌肉痛症的简要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200针灸科常见病及优势病种的诊疗方案
![200针灸科常见病及优势病种的诊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53a928f0029bd64793e2c13.png)
项痹病中医诊疗方案(2010年)一、中西医病名中医病名:项痹病(TCD编码:BGS000)西医病名:颈椎病(ICD-10编码:M47.221)二、诊断(一)疾病诊断参照2009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1.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或有颈椎先天畸型,颈椎退行性变。
2.多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成习惯于长时间看电视、录像者,往往呈慢性发病(近年有年轻化趋势)。
3.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
4.颈部活动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或肌肉萎缩,臂丛牵拉实验阳性,压顶试验阳性。
5.X线片正位显示气构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反弓,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片可见椎间孔变小,CT及磁共振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二)证候诊断:1.风寒痹阻型:颈痛伴上肢放射痛,颈后伸时加重,受压神经根皮肤节段分布感觉减弱,腱反射异常,肌肉萎缩,肌力减退,颈活动受限,牵拉试验及压顶实验阳性,颈椎X片示椎体增生,构椎关节增生明显,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CT可见椎体后赘生物及神经根管变窄。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血瘀气滞型:枕颈部疼痛,颈活动受限,颈肌僵硬,有相应压痛点,X线摄片,示颈椎生理弧度,在病变阶段改变。
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型:早期下肢发紧,行走不稳,如履沙滩,晚期成四肢瘫痪,二便失禁或尿潴留,受压脊髓节段以下感觉障碍,肌胀力增高,反射亢进,椎体束征阳性。
X线片示椎间隙狭窄,椎体后缘增生较严重,并突入椎管。
CT、MRI检查示椎管变窄,椎体后缘增生物或椎间盘彭出,压迫脊髓。
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不足型:头痛、眩晕、耳鸣耳聋,视物不清,有体位性猝倒,颈椎侧弯后伸时症状加重,X线片示横突间距变小,钩椎关节增生,CT检查可显示左右横突孔大小不对称,一侧相对狭窄,椎动脉造影见椎动脉迂曲,变细或完全梗阻。
针灸的作用和功能主治
![针灸的作用和功能主治](https://img.taocdn.com/s3/m/fb4f58e4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5a.png)
针灸的作用和功能主治1. 针灸的作用在中医理论中,针灸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具有以下作用:1.1 调整阴阳平衡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增强体内阳气或阴气的活动,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1.2 促进气血循环针灸可以刺激穴位,增加局部的血液循环,促进气血的运行,达到调节身体机能的效果。
1.3 缓解疼痛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释放内啡肽等物质,从而缓解疼痛感。
1.4 提高免疫力针灸可以调节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机体抵抗病原体攻击的能力,提高免疫力。
2. 针灸的功能主治针灸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功能主治,常用于以下疾病的治疗:2.1 内科疾病•针灸可以调节肠胃功能,治疗消化不良、胃痛、便秘等疾病。
•针灸可以调节心血管系统,治疗高血压、心悸、冠心病等疾病。
•针灸可以调节呼吸系统,治疗哮喘、咳嗽、鼻窦炎等疾病。
•针灸可以调节内分泌系统,治疗糖尿病、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症等疾病。
2.2 外科疾病•针灸可以促进创伤愈合,加快伤口愈合速度。
•针灸可以缓解疼痛,治疗骨折、关节疼痛、脊柱问题等。
2.3 神经系统疾病•针灸可以调节神经系统功能,治疗头痛、神经衰弱、焦虑症等疾病。
•针灸可以通过神经调节,缓解睡眠问题、抑郁等疾病。
2.4 妇科疾病•针灸可以调节女性生理周期,治疗月经不调、痛经、更年期综合症等疾病。
•针灸可以调节孕期症状,缓解孕吐、胎动不安等不适症状。
2.5 皮肤病•针灸可以调节皮肤湿热,治疗湿疹、瘙痒等皮肤病。
以上列举的只是针灸的一部分功能主治,它还可以用于其他很多疾病的治疗。
针灸作为中医的重要疗法,逐渐受到世界范围的认可和应用。
但在使用针灸治疗时,仍需谨慎选择合适的穴位和治疗技术,以确保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中医外科如何运用针灸治疗外科疾病
![中医外科如何运用针灸治疗外科疾病](https://img.taocdn.com/s3/m/790ccc10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ef.png)
中医外科如何运用针灸治疗外科疾病中医外科历史悠久,疗法丰富多样,其中针灸在治疗外科疾病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和显著的疗效。
针灸通过刺激人体穴位,调节气血、疏通经络、调和阴阳,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接下来,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中医外科如何运用针灸来治疗外科疾病。
针灸治疗外科疾病的原理主要基于中医的经络学说。
经络是人体内气血运行的通道,将人体各个脏腑、组织、器官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当人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导致经络气血阻滞、失调时,就会引发各种疾病。
针灸通过针刺或艾灸穴位,激发经络的调节功能,促进气血的流通,恢复机体的平衡状态。
在中医外科中,常见的疾病如疮疡、痈疽、跌打损伤、乳腺疾病等,都可以运用针灸进行治疗。
对于疮疡类疾病,针灸可以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加速炎症的消退和脓液的排出。
例如,对于初期的红肿热痛,可以选取阿是穴(即病变部位)以及周围的穴位进行针刺,以疏通经络、清热解毒。
艾灸则常用于疮疡后期,以扶正祛邪、生肌敛疮。
痈疽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外科感染性疾病。
针灸治疗痈疽时,根据病情的不同阶段和症状,选取相应的穴位。
在痈疽初起时,可针刺曲池、合谷等穴位,以疏风清热、消肿止痛;成脓期可配合刺络拔罐,以排出脓液;溃后期则艾灸足三里、关元等穴位,以扶助正气、促进愈合。
跌打损伤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如扭伤、拉伤等。
针灸能够迅速缓解疼痛、消肿散瘀。
在损伤后的 24 小时内,一般采用冷敷和针刺远端穴位,如养老、悬钟等,以疏通经络、止痛消肿。
24 小时后,可配合艾灸和局部穴位针刺,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损伤组织的修复。
乳腺疾病如乳腺增生、乳腺炎等,也是中医外科针灸治疗的常见病症。
对于乳腺增生,可针刺膻中、乳根、期门等穴位,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乳腺炎初期,可艾灸肩井、少泽等穴位,通乳散结。
除了上述疾病,针灸还在治疗皮肤病、肛肠疾病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针灸治疗外科疾病时,选穴是关键。
医生需要根据疾病的部位、病因、病机以及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精准选穴。
中医针灸治疗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中医针灸治疗的适应症与禁忌症](https://img.taocdn.com/s3/m/d7eab636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11.png)
中医针灸治疗的适应症与禁忌症中医针灸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医疗技术,凭借其在治疗各种疾病方面的独特优势,备受人们的关注。
然而,在进行中医针灸治疗时,医生和病人需要充分了解适应症和禁忌症,以确保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医针灸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一、中医针灸的适应症1. 针灸对于疼痛症状的缓解:中医针灸在疼痛治疗中有着显著的效果。
例如,对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和关节炎等慢性疼痛症状,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缓解疼痛。
2. 针灸对于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医针灸在消化系统疾病方面也具有独特的疗效。
例如,对于胃炎、溃疡和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病症,针灸可以调节胃肠蠕动,改善消化功能。
3. 针灸对于神经系统疾病的改善:中医针灸在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广泛应用。
例如,针灸可以改善失眠症状,减轻焦虑和抑郁等精神疾病的症状,甚至对于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也有一定的帮助。
4. 针灸对于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针对呼吸系统疾病,针灸能够有效改善病症。
例如,对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和支气管扩张等疾病,针灸可以通过调节气道平滑肌张力,减轻症状。
5. 针灸对于妇科疾病的缓解:中医针灸在妇科疾病治疗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对于痛经、月经不调和更年期综合症等妇科疾病,针灸可以调节内分泌系统,缓解相关的不适症状。
二、中医针灸的禁忌症1. 孕妇禁忌:孕妇是中医针灸的禁忌对象之一。
由于针灸可能对胎儿造成不利影响,孕妇应该避免接受针灸治疗。
2. 高热禁忌:对于有高热症状的患者,中医针灸也是禁忌的。
因为针灸会刺激身体的气血循环,可能加重发热症状,对患者的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3. 出血倾向禁忌:对于有出血倾向的患者,中医针灸也要慎重使用。
由于针灸可能会增加出血风险,可能导致出血量过大。
4. 心脏病禁忌:中医针灸也不适用于严重心脏病患者。
针灸会刺激心脏,可能对心脏功能造成负面影响。
5. 癫痫患者禁忌:对于有癫痫病史的患者,中医针灸也应该避免使用。
针灸科常见病诊疗方案
![针灸科常见病诊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31f08e3d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50.png)
针灸科常见病诊疗方案针灸科是中医学的一门重要学科,主要运用针灸手段来治疗病症。
下面将介绍针灸科常见病的诊疗方案。
一、头痛针刺穴位:百会穴、风池穴、太阳穴、巅顶穴、昆仑穴、足三里穴、阳陵泉穴等。
常用疗法:按揉、捻转、拔罐、针刺等。
二、颈椎病针刺穴位:风池穴、天柱穴、大椎穴、肩井穴、肩髃穴、四白穴、肩外俞穴、孔最穴等。
常用疗法:针刺、拨叩、按揉、捻转等。
三、肩周炎针刺穴位:肩井穴、肩中俞穴、中渚穴、昆仑穴、睛明穴、翳风穴、天宗穴、曲池穴等。
常用疗法:针刺、点刺、按揉、揉捻等。
四、腰椎间盘突出症针刺穴位:筋缩穴、阳关穴、中脘穴、委中穴、委阳穴、髂疏穴、承山穴、委中穴、白马穴、腰阳关穴等。
常用疗法:针刺、灸疗、按揉、推拿等。
五、膝关节炎针刺穴位:伏兔穴、阳陵泉穴、委阳穴、阴陵泉穴、忌兔穴、阳陵泉穴、阳陵泉穴、阴陵泉穴等。
常用疗法:针刺、灸疗、按揉、推拿等。
六、失眠针刺穴位:百会穴、神庭穴、心窗穴、三阴交穴、内关穴、太渊穴等。
常用疗法:针刺、灸疗、按揉、推拿等。
七、月经不调针刺穴位:关元穴、中脘穴、三阴交穴、足三里穴、四川穴等。
常用疗法:针刺、灸疗、按揉、推拿等。
八、冠心病针刺穴位:曲池穴、内关穴、神门穴、内关穴、阴陵泉穴等。
常用疗法:针刺、灸疗、按揉、推拿等。
九、高血压针刺穴位:翳风穴、关元穴、内关穴、昆仑穴、神门穴、四白穴等。
常用疗法:针刺、按揉、推拿等。
十、面瘫针刺穴位:阳白穴、迎香穴、颊车穴、太阳穴、印堂穴、四神聪穴等。
常用疗法:针刺、按揉、推拿等。
以上是针灸科常见病的诊疗方案,采用不同的穴位和疗法来治疗不同的疾病。
针灸科的治疗方法相对安全、有效,且没有明显的副作用,因此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但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体质和病情都可能有所不同,因此在接受针灸治疗时,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针灸方案的选择和调整。
同时,针灸治疗应该由专业的中医师进行,以确保治疗的安全和疗效。
中医针灸的疗效及应用范围
![中医针灸的疗效及应用范围](https://img.taocdn.com/s3/m/86136ec6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05.png)
中医针灸的疗效及应用范围针灸作为中医传统疗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
它以刺激人体特定穴位,调整气血运行、平衡阴阳,达到治疗疾病的功效。
本文将探讨中医针灸的疗效以及其在医学应用范围的探索。
一、中医针灸的疗效针灸治疗作为中医疗法的代表,有着广泛的应用和疗效。
以下是一些常见疾病及其治疗效果:1.疼痛症状:针灸在缓解疼痛方面有显著疗效。
通过刺激特定穴位,可以调节神经系统,增加内源性镇痛物质的释放,从而减轻疼痛症状。
2.消化系统疾病:针灸在胃肠道疾病的治疗中应用广泛。
例如,使用针灸可以缓解胃痛、胃酸过多、胃炎等症状,还可以改善食欲,促进消化。
3.神经系统疾病:中医针灸在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中也有良好的效果。
例如,治疗中风、帕金森病等疾病时,针灸可以调整大脑神经功能,减缓病情发展。
4.呼吸系统疾病:针灸在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方面也有很好的效果。
例如,使用针灸可以缓解哮喘、支气管炎等疾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呼吸功能。
5.辅助治疗作用:除了治疗疾病本身,针灸还可以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帮助患者改善免疫功能、调节情绪、减轻身体疲劳等。
二、中医针灸的应用范围中医针灸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内科疾病:需要强调的是,针灸并不只是针对某个特定的疾病进行治疗,而是通过调整整个人体的气血平衡,以促进疾病的康复。
因此,中医针灸在内科疾病的治疗中广泛应用,如心脑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等。
2.外科疾病:针灸在外科手术前后的应用也逐渐被接受。
通过针灸治疗可以促进伤口愈合、减轻手术疼痛等。
3.妇科疾病:中医妇科针灸已经应用了数千年,具有较好的疗效。
例如,通过调理月经周期、缓解经痛、调节内分泌等可有效改善妇科疾病。
4.康复治疗:针灸在疾病康复治疗中也有重要作用。
例如,在骨折康复、中风后遗症康复等方面,针灸可以促进神经重建、加速康复过程。
总之,中医针灸作为一种古老而有效的治疗方法,有着广泛的应用范围和疗效。
针灸—常见病信息穴一针疗法
![针灸—常见病信息穴一针疗法](https://img.taocdn.com/s3/m/c6192130ee06eff9aef807e3.png)
针灸—常见病信息穴一针疗法1、感冒穴:大椎。
操作:刺血后拔罐,炙法。
用于感冒、流感或预防。
2、止咳穴:孔最。
操作:快速提插捻转,1-1.5寸。
主治:咳嗽、咳血、支气管哮喘。
3、咯血穴:孔最。
操作:同上,泻法为主,1-1.2寸。
主治:咳嗽、咳血。
4、气管炎穴:肺穴(俞)。
操作:1寸。
斜向各脊椎刺,捻转。
主治:支气管炎、咳嗽、咳血、肺结核。
5、哮喘穴:鱼际。
操作:1寸。
向劳宫方向刺,捻转。
主治:哮喘、支气管炎。
6、退热穴:曲池。
操作:1.5寸。
提插,5分钟行1次针,留30分钟。
不退热加大椎刺血。
主治:发热、感冒发热、高热惊厥。
7、胸闷穴:膻中。
操作:1.5寸。
沿胸骨刺,伴心慌气短加内关。
主治:胸闷、胸痛、气喘、肝气郁结。
8、肺炎穴:列缺。
向上斜刺0.4-0.8寸,捻转,5分钟行1次针,伴胸痛发热等,加肺俞、曲池等。
主治:肺炎、肺结核、肺气肿、哮喘。
9、调心穴:内关。
操作:1寸。
直刺,捻转,5分钟行1次针。
主治:陈发性心动过速、心动过缓、胸闷、应急综合征及心绞痛等。
10、冠心穴:解溪穴直下2.5寸,脚面第2、3趾骨之间。
操作:1寸。
直刺0.5-0.8寸,捻转,2-3分钟行1次针。
主治:冠心病、胸闷、心绞痛及心肌梗死等。
11、急救穴:人中。
操作:0.5寸,斜向上刺,泻法,醒后留5-10分钟。
主治:昏迷、休克、晕厥、小儿抽风、失语、中暑等。
12、虚脱穴:人中。
操作:刺2-3分,捻转,留15-20分钟。
主治:虚脱、昏迷、晕厥、癫狂、休克等。
13、中暑穴:少商。
操作:刺0.3-0.5分,捻转,泻法,留10-15分钟,发热大汗可放血2-3滴。
主治:中暑、中风昏迷。
14、神衰穴:神阙。
操作:直刺0.5—1寸,平补平泻法,捻转,留20分钟,起针后拔罐10分钟。
15、神官穴:承山。
操作:刺2.5寸,平法,伴心慌气短等加内关、膻中。
主治:神经官能症。
16、精神病穴:百会。
操作:斜刺0.5-0.8寸,泻法。
主治:功能性精神病。
针灸封包治疗
![针灸封包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ab22d6fb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15.png)
针灸封包治疗
基本原理
针灸封包治疗是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应用自然材料制成的封包,经过一定时间逐渐渗透药效,以达到调理人体机能、恢复健康的目的。
适用范围
针灸封包治疗广泛应用于以下疾病的治疗中:
1. 风湿病:如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
2. 肌肉骨骼疾病:如腰肌劳损、颈椎病、骨质增生等。
3. 神经系统疾病:如面瘫、坐骨神经痛等。
4. 内科疾病:如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
5. 妇科疾病:如痛经、不孕症等。
常见效果
针灸封包治疗能够有效缓解疼痛、促进血液循环、调理身体机能,从而达到以下常见效果:
1. 缓解疼痛:针灸封包治疗能够刺激穴位,释放身体内的疼痛感,减轻患者的痛苦。
2. 改善血液循环:通过刺激穴位,针灸封包治疗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增加氧气和营养物质的供应,提高组织修复和抗病能力。
3. 调理身体机能:针灸封包治疗能够平衡身体的阴阳,调理脏腑功能,增强免疫力,提高身体的整体健康水平。
注意事项
在进行针灸封包治疗前,患者应咨询专业的中医师,并按照医师的指导进行治疗。
此外,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避免在疾病急性期进行针灸封包治疗。
2. 避免在皮肤出现过敏反应或感染时进行治疗。
3. 避免在孕妇、心脏病患者、出血倾向患者等特殊人群中进行治疗。
结论
针灸封包治疗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中医疗法,适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中。
通过了解针灸封包治疗的基本原理、适用范围以及常见效果,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和选择这种疗法。
然而,在使用针灸封包治疗时,患者还是需要遵循专业医师的指导,并注意相应的注意事项。
WHO承认针灸能治的病
![WHO承认针灸能治的病](https://img.taocdn.com/s3/m/ae31ecca8bd63186bdebbc01.png)
世界卫生组织将已通过临床对照研究证明可用针灸治疗的疾病和症状,根据证据的强弱分为四级:1:已通过临床对照试验,证明针灸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的疾病,症状:放疗和/或化疗的不良反应过敏性鼻炎(包括花粉病)胆绞痛抑郁症(包括抑郁性神经症和中风后的抑郁症)痢疾,急性细菌性痢疾痛经,原发性胃脘痛,急性(消化性溃疡,急性和慢性胃炎,及胃痉挛)面部疼痛(包括颅颌功能紊乱)头痛原发性高血压原发性低血压引产膝关节疼痛白细胞减少症腰痛胎位不正妊娠呕吐恶心和呕吐颈部疼痛口腔疼痛(包括牙齿疼痛和颞颌关节功能障碍)肩周炎术后疼痛肾绞痛类风湿关节炎坐骨神经痛扭伤撞击网球肘2、已初步证明针灸有效,但仍需进一步研究的疾病与症状有:腹痛(在急性胃肠炎或因胃肠痉挛)寻常痤疮酒精依赖和解毒贝尔氏麻痹(面瘫)支气管哮喘癌症疼痛心脏神经官能症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胆石症竞争压力症候群闭合性颅脑损伤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耳痛流行性出血热流鼻血,狭义(不含广义或原发性疾病)结膜下注射引起的眼痛女性不孕面肌痉挛女性尿道综合征纤维肌痛和筋膜炎胃动力功能障碍痛风性关节炎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状态带状疱疹(人(阿尔法)疱疹病毒3 )高脂血症卵巢功能减退失眠分娩痛哺乳不足非器质性男性性功能障碍梅尼埃病神经痛,带状疱疹后神经性皮炎肥胖鸦片,可卡因和海洛因依赖骨性关节炎内视镜检查引起的疼痛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疼痛多囊卵巢综合征(斯坦-综合征)儿童气管拨管后术后恢复期经前期综合征慢性前列腺炎瘙痒症神经根疼痛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原发性雷诺氏综合征下泌尿道复发性感染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尿潴留,外伤精神分裂症药物性唾腺分泌过多干燥综合征喉咙痛(包括扁桃体炎)急性脊椎疼痛颈部僵硬颞下颌关节功能障碍肋软骨炎烟草依赖抽动—秽语综合征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尿路结石血管性痴呆百日咳3、其它传统疗法难以凑效,且个别针灸临床对照试验报告有效,因此针灸值得一试。
这样的疾病与症状有:黄褐斑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病变色盲耳聋弱智肠易激综合征脊髓损伤导致的神经性膀胱慢性肺心病小呼吸道阻塞4在提供了特殊的现代医学知识和足够的监测设备的条件下,可以让针灸医生尝试的疾病与症状有:呼吸困难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昏迷婴儿惊厥冠心病心绞痛腹泻婴幼儿儿童病毒性脑炎后后遗症渐进的和假性延髓麻痹。
中医针灸治疗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中医针灸治疗的适应症与禁忌症](https://img.taocdn.com/s3/m/c7e88929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14.png)
中医针灸治疗的适应症与禁忌症中医针灸疗法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数千年的实践与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临床经验。
它以针刺和刺激经络穴位为主要手段,通过调节人体的气血、阴阳平衡来治疗疾病。
然而,在使用中医针灸治疗时,我们需要了解其中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以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
本文将就中医针灸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进行探讨,以便更好地了解和应用此疗法。
一、中医针灸治疗的适应症1. 疼痛症状:中医针灸在缓解各种疼痛症状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
例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关节炎、神经痛等都可以通过针灸来减轻疼痛并恢复功能。
2. 内科疾病:中医针灸还可以治疗一些内科疾病,如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
例如,针灸可以调节消化功能,缓解胃痛、消化不良等症状;也可以辅助治疗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
3. 神经系统疾病:针灸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有着独特的地位。
中风后的瘫痪、帕金森病、面瘫等疾病都可以通过针灸来改善患者症状,增加肌肉力量和运动功能。
4. 妇科疾病:中医针灸对妇科疾病的治疗也有较好的疗效。
例如,经前期综合征、月经不调、痛经、更年期综合征等可以通过针灸来缓解症状,并调节激素水平和月经周期。
5. 精神心理疾病:中医针灸可以辅助治疗一些心理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失眠等。
针灸刺激特定的穴位,能够调节神经系统,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症状,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二、中医针灸治疗的禁忌症1. 重要脏器疾病:中医针灸是有刺激作用的,因此在患有重要脏器疾病的情况下,针灸可能加重疾病症状,甚至导致并发症。
例如,心脏病、肝硬化、肾病等脏器病变的患者不宜接受针灸治疗。
2. 皮肤病变与感染:针灸是通过刺激穴位来调理身体,而皮肤病变和感染可能会影响穴位的刺激效果,甚至会引起感染的扩散。
因此,在患有皮肤病变或感染的区域不宜进行针灸治疗。
3. 孕妇和产妇:针灸对于孕妇和产妇来说有一定的禁忌症。
孕妇在妊娠早期和晚期,以及易产生流产的情况下不宜接受针灸治疗。
中医适宜技术应用-针灸治疗学
![中医适宜技术应用-针灸治疗学](https://img.taocdn.com/s3/m/0700176a84254b35eefd34cc.png)
v 方法:每次选用6~8穴,病情轻者,用轻或中度 刺激,留针20~30分钟,中间行针1次。亦可用温 针灸,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重者适当 延长留针时间,每隔3~5分钟行针1次,每日1~2 次,20次为l疗程。
v 2耳针疗法
v 取穴:神门、降压沟、耳尖、肝、肾、缘中、 交感、皮质下。
v 方法:每次选用3~5穴,毫针用中等刺激, 留针30分钟,每隔5~10分钟行针1次,
v (七)肺肾两虚
v 咳喘反复发作,呼多吸少,动则愈甚,痰稀色白, 畏寒肢冷,苔白而滑,脉沉细无力。
【治疗】
v (一)治疗原则 v 发作时宜祛邪豁痰、利气降逆;平时宜扶正固本,
益肺健脾益肾。 v 针刺疗法 v 取穴:肺俞、列缺、天突、太渊。可随证加减. v 方法:每次选用5~7穴,各穴施以中等或较强刺
v 热哮:复方马兜铃涂法——取马兜铃等药为末调 糊,涂定喘、肺俞、膏肓俞穴。方法同上。
v 6. 穴注:取定喘、中府、膻中、肺俞、膏肓俞等 穴,用胎盘组织液4毫升,或0.1%肾上腺素1毫升 或地龙注射液4毫升穴注,各注入0.1~0.2毫升/穴。
v 7. 挑治:①实证:取胸区点、椎环点、背区点以 及压痛点、痧点挑治止喘。②虚证:喘平后,常 灸背区点、足三里、三阴交
v (四)阴阳两虚
v 头昏目眩,畏寒肢冷,下肢酸软,或虚烦、口干、颧红,舌 质光而淡红,脉沉细。
v 【治疗】
v 治疗原则: v 肝阳亢盛-----清肝泻火,平肝潜阳; v 痰浊上扰-----化痰降浊; v 阴虚阳亢-----滋阴潜阳,平肝降火; v 阴阳两虚-----滋肝养肾,补阴壮阳。
中医针灸治疗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中医针灸治疗的适应症与禁忌症](https://img.taocdn.com/s3/m/17c30725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06.png)
中医针灸治疗的适应症与禁忌症中医针灸作为一种古老而有效的治疗方法,在中医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针灸疗法通过刺激人体的特定穴位来调理身体,有效缓解病痛并改善健康状况。
然而,针灸并不适用于所有疾病和病情。
在选择针灸治疗时,了解适应症和禁忌症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中医针灸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一、适应症1. 疼痛症状中医针灸在缓解疼痛方面具有显著疗效。
它可以用来治疗各种部位的疼痛,例如头痛、颈痛、腰痛、关节炎等。
针灸通过刺激神经末梢,促进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的恢复,从而减轻疼痛。
2. 消化系统疾病针灸可以有效缓解胃肠道疾病,如消化不良、胃痛、恶心、呕吐等。
针灸对平衡胃肠功能,促进食物消化和吸收具有积极作用。
3. 神经系统疾病针灸可用于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如头痛、面瘫、周围神经炎等。
通过刺激穴位,它可以改善神经传导,缓解神经炎症状。
4. 内分泌系统疾病由于针灸对神经和血液循环具有调节作用,它也可以用于治疗内分泌系统疾病,例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症等。
针灸可以调整机体的内分泌平衡,改善激素分泌。
5. 心理疾病针灸在缓解焦虑、抑郁和睡眠障碍方面具有显著疗效。
刺激特定穴位可以调节神经系统,使人放松、改善情绪和睡眠质量。
二、禁忌症1. 感染性疾病针灸涉及刺破皮肤进入体内,因此,在患有感染性疾病时禁止进行针灸治疗。
这些疾病包括感冒、流感、皮肤感染等。
针灸可能会加重感染并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2. 出血倾向或使用抗凝药物如果患有出血倾向或正在服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肝素等,应避免进行针灸治疗。
针刺可能导致出血或淤血加重,增加出血风险。
3. 肿瘤或其他肿块在肿瘤或体内其他肿块存在的情况下,针灸治疗是禁忌的。
针刺可能会促使肿瘤扩散或导致出血。
4. 怀孕虽然针灸在一些妇科问题中应用广泛,但在怀孕过程中,特别是妊娠早期,针灸应谨慎使用。
针刺可能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
5. 心脏疾病患有心脏疾病的患者应避免进行针灸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12-09
针灸治疗的常见病
10
针灸取穴
配穴:肝胃不和——阳陵泉、太冲等。 脾胃虚寒——脾俞、胃俞、三阴交、 天枢等。
2020-12-09
针灸治疗的常见病
11
针灸方法
• 毫针 • 电针 • 艾灸 • 耳针
2020-12-09
针灸治疗的常见病
12
2020-12-09
针灸治疗的常见病
13
作用机理
嗽,痰黄,舌红,苔薄白,脉浮数。
2020-12-09
针灸治疗的常见病
5
针灸取穴
• 主穴:风池、迎香、合谷、列缺。
• 配穴:发热重——曲池、大椎。
•
咽喉疼痛——少商。
•
咳嗽重——肺俞。
•Hale Waihona Puke 背痛——背俞穴。2020-12-09
针灸治疗的常见病
6
刺灸方法
• 毫针 • 刺血 • 走罐
2020-12-09
针灸治疗的常见病
• 笼统的说,可以治疗除部分外科和皮肤科外的所有疾病和症 状。特别是对神经和运动系统病症疗效非凡,对绝大多数内 科和妇科症状有相对较好的疗效。
2020-12-09
针灸治疗的常见病
4
感冒
• 现代医学:上呼吸道感染。 • 中医: • 风寒感冒:恶寒重,发热轻,头身痛,鼻流清涕,咳嗽咽干,
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 • 风热感冒:发热恶风,头身疼痛,咽干,鼻干,流黄涕,咳
2020-12-09
针灸治疗的常见病
15
针刺取穴
• 内关:强刺激使患者产生极酸胀的感觉,并尽力屏住呼吸。 • 攒竹:针尖朝眶上孔刺入,用力捻转,使患者有强烈的针感。也
可用手指点按。 • 配穴:中脘、膈腧、足三里等。
2020-12-09
针灸治疗的常见病
16
头痛
现代医学:紧张性头痛 血管紧张性头痛 高血压头痛 偏头痛 生理机能性头痛(经前期头痛) 脑震荡后遗性头痛 颅内压增高
2020-12-09
针灸治疗的常见病
22
只能在同一条经脉上取穴吗?
• 辨经取穴,根据经穴的近治作用特点通常还要选 取局部的其他经脉的穴位和阿是穴。
2020-12-09
针灸治疗的常见病
23
太阳后头痛
• 百会 • 风池 • 天柱 • 后溪
2020-12-09
针灸治疗的常见病
24
阳明前头痛
• 攒竹 • 合谷
2020-12-09
针灸治疗的常见病
17
• 中医:头风或偏头风
外感头痛:是由于风寒湿热邪侵袭头部,使气血不畅,经络 痹阻而成。
内伤头痛:多由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常导致头部气血逆乱或 瘀滞而成。
2020-12-09
针灸治疗的常见病
18
头痛的中医辨证分型
• 外感头痛:风寒
•
风热
•
风湿
• 内伤头痛:肝阳上亢
• 内伤头痛:
• 肝阳上亢——风池、太冲、阳陵泉等。
• 痰浊上犯——风池、丰隆、中脘等。
• 淤血阻络——阿是穴、膈腧、三阴交等。
• 气血不足——风池、足三里、膈腧、气
•
海等。
2020-12-09
针灸治疗的常见病
21
辨经取穴
• 痛在后枕部——太阳经——天柱、后溪 • 痛在前额及眉棱骨——阳明经——合谷 • 痛在头侧部——少阳经——风池、外关 • 痛在巅顶部——厥阴经——太冲。
32
针刺方法
• 毫针、电针、耳针。
2020-12-09
针灸治疗的常见病
33
面瘫
• 现代医学: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指由于茎乳突孔内面神经的急性 非化脓性炎症所导致的以一侧面肌完全或不完全瘫痪为主要特征,
并排除其他如中耳炎、带状疱疹、听神经瘤、外伤等原因造成的 继发性面瘫。
• 针灸对消化系统的运动和吸收功能有不通程度的调整作用: • 调节胃酸 • 促进胃肠蠕动 • 松弛痉挛
2020-12-09
针灸治疗的常见病
14
呃逆
• 现代医学:膈肌痉挛。 • 中医:气逆上冲,出于咽喉,呃呃做声,有声无物,声短而频,
不能自止。常由于饮食不当,过食生冷油腻,情志不舒或脾胃虚 弱等因素导致胃失和降,上逆动膈而成。
针灸治疗的常见病
感谢您的阅览
针灸取穴的基本原则
• 1.局部取穴 • 2.远端取穴 • 3.随症取穴 • 4.选取经验穴
2020-12-09
针灸治疗的常见病
2
2020-12-09
针灸治疗的常见病
3
针灸可以治疗哪些疾病?
• 内外妇儿都可以使用针灸。正所谓: “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 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 司命之所属。” 现在的针灸,应用最多的是一些软伤类疾病, 同时如面瘫,偏瘫的恢复,风湿,类风湿等很多慢性病都可 以治。
2020-12-09
针灸治疗的常见病
25
少阳侧头痛
• 风池 • 太阳 • 外关
2020-12-09
针灸治疗的常见病
26
巅顶头痛
• 百会 • 太冲
2020-12-09
针灸治疗的常见病
27
偏头痛
2020-12-09
针灸治疗的常见病
28
刺灸法
• 毫针刺法——各种头痛 • 电针——各种头痛且头痛较剧烈者 • 点刺放血——淤血头痛 • 梅花针叩刺——各种头痛 • 灸法——虚性头痛
7
作用机理
• 研究表明针灸可以抗炎、退热。
2020-12-09
针灸治疗的常见病
8
胃痛
现代医学:急慢性胃炎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胃肠功能紊乱等。
中医:肝气犯胃 寒邪犯胃 饮食积滞 脾胃虚寒
气机不畅、停滞不通为胃痛主要的发病机制。
2020-12-09
针灸治疗的常见病
9
针灸取穴
主穴:中脘、内关、足三里。
•
有密切关系。
2020-12-09
针灸治疗的常见病
31
针灸取穴
• 主穴:安眠、内关、神门、三阴交。
• 配穴:肝火上炎——肝俞、心俞、太冲等。
•
心肾不交——太溪、肾俞、心俞、
•
百会等。
•
心脾两虚——脾俞、心俞、足三里。
•
胃腑失和——中枢、天枢、足三里。
•
心胆虚怯——心俞、胆俞。
2020-12-09
针灸治疗的常见病
•
痰浊上犯
•
淤血阻络
•
气血不足
2020-12-09
针灸治疗的常见病
19
头痛的特点和性质
• 头痛兼恶风——外感引起。 • 胀痛——肝阳上亢,肝火上攻。 • 重痛——痰浊上犯,阻滞经络。 • 刺痛——淤血阻络。 • 隐痛、空痛——气血亏虚。
2020-12-09
针灸治疗的常见病
20
辨证分型取穴
外感头痛:风池、大椎、列缺、曲池、合谷。
2020-12-09
针灸治疗的常见病
29
现代研究针刺阵痛的基本原理
• 与内源性阿片样物质、内啡肽、多巴胺的释放有关。
2020-12-09
针灸治疗的常见病
30
失眠
• 现代医学:神经衰弱、焦虑抑郁状态、高血压病、动脉硬化症、 更年期、贫血。
• 中医:脏腑功能失调导致机体阴阳不平衡
•
而发病。
•
其病位在心,但与肝脾肾胆等脏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