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大周龙保教授《内燃机学(第三版)》期末复习知识点整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效燃油消耗率 b e: 与bi 实际数值: 四冲程汽油机 0.25~0.32, 270~340 g/(kW*h); 四冲程柴油机: 0.30~0.42,
170~210 g/(kW*h)
2
4. 5.
机械损失与机械效率:活塞与活塞环间的摩擦(45- 65%) ;轴承与气门机构的摩擦(2 -3%) ;驱动附属机构(10- 20%) ;风阻;扫气泵及增压器( 10- 20%) 动力与经济性能提升措施:
,
4)
指示热效率
:指示功与所消耗的燃料热量的比值;
,
为得到指示功率
,
所消耗的热量
;
B (kg/h):燃油消耗量;Hu 所用燃料的低热值(kJ/kg) 5) 指示燃油消耗率 bi:单位指示功的耗油量(单位:g/(kW*h)) 。
6)
表示实际循环经济性能的
与 bi 之间的关系
与bi 理论数值: 四冲程汽油机 0.25~0.40, 210~340 g/(kW*h); 四冲程柴油机: 0.40~0.50,
2)
同转速下, 的增加不仅会使活塞与气缸之间的摩擦损失增加,也使得活塞、连杆 等运动件的质量及其惯性力增加, 轴承的承压面积加大, 从而进一步增加发动机的 摩擦损失,因此不加限制地提高 或 ,将导致机械效率 的下降,从有效性能指 标上看,使得由压缩比 和 提高而获得的收益得而复失。 3) 燃烧方面的限制:若压缩比过高,汽油机易产生爆燃、表面点火 等不正常燃烧后的 现象。对于柴油机而言,过高的压缩比将使压缩容积变得很小,燃烧室的设计和制 造难度增加,也不利于混合气的形成和燃烧的高效进行。单纯的增加供油量,将导 致燃料的不完全燃烧 ,发动机会出现动力性下降、热效率降低等现象。 排放方面的限制: 循环供油量的增加受实际吸入气缸内的空气量的限制 , 否则可能 会出现冒烟、HC 和 CO 排放激增等不良现象。同样,压缩比和压力升高比的增加, 会使最高燃烧温度和压力上升,发动机的 NOx 的排放物会增加。 3. 1) 实际循环: 工质改变损失(P43):
第三章 内燃机工作循环
内燃机通过排气过程排出已燃废气, 通过进气过程吸入新鲜空气或空气与燃料的混合气, 为 下一循环做好准备;通过活塞的压缩行程,将混合气的温度压力提高到一个合适的水平,然 后燃料以点燃或压燃的方式开始燃烧释放出热能。在燃料燃烧的过程中,缸内工质被加热, 温度和压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 在活塞通过上止点后的膨胀行程对外做功, 从而将燃料燃烧 所产生的热能转化为机械能。 1. 内燃机理论循环的比较: 1) 三种理论循环的热效率都与压缩比 有关,提高压缩比可以提高循环热效率。提高 压缩比 可以提高工质的最高燃烧温度,扩大循环的温度阶梯,从而使循环热效率 增加,但循环热效率 增加率随着压缩比 的提高而逐渐减小。
注:
为等熵指数,
为压缩比,
压力升高比,
为初始膨胀比,
为循环加热量, 为工质质量
2.
内燃机实际工作条件的限制: 1) 结构强度的限制:提高内燃机的压缩比 和压力升高比 对提高循环热效率 和平 均压力 均起着有利的作用,但 和 的增加将导致最高燃烧压力 和压力升高率 的升高,使发动机的 负荷水平、振动和噪声大大增加。 机械效率的限制: 内燃机的机械效率 与气缸中的最高燃烧压力 密切相关,相
, 增加循环供油量(gb, 即循环加热量)等措施, 均有利于循环平均压力 的
循环 名称 等容 加热 等压 加热 混合 加热
循环热效率
循环平均压力
循环特点
加热过程在等容条件下迅速完成,热效 率仅与压缩比有关( 对应于汽油机) 加热过程在等压条件下完成,负荷的增 加(初始膨胀比 )使循环热效率下降
介于上述两者之间
式中 m1、n1、V1 分别为实际进入气缸的新鲜空气的质量、物质的量、在进气管状态(Ps、 Ts)下所占有的体积;msh、 nsh、 Vs 分别为 在进气管状态下 能充满气缸工作容积的空气 质量、物质的量及气缸工作容积。 7) 过量空气系数 :燃烧 1kg 燃料的实际空气量与理论空气量之比;
式中,gb 为每循环燃料供给量(kg); l0 为单位质量燃料完全燃烧所需的理论空气质量, 即化学计量空燃比。 是反应混合气形成和燃烧完善程度 及整机性能的一个指标,应力求减小 着可以向气缸多喷油,吸入气缸的 空气的利用率高,发出的功率大) 8) 9) 有效热效率 : ; ( 小意味
170~210 g/(kW*h)
1
3.
有效性能指标: 1) 有效功率 Pe:Pe=Pi-Pm ;
2) 机械损失功率 Pm :运动件的摩擦功率以及驱动风扇、机油泵、燃油泵、发电机等 附件所消耗的功率; 3) 4) 机械效率 :有效功率/指示功率
平均有效压力 pme:
;
由式(1)与式(2)得:
即
5)
反应了发动机单位气功工作容积输出转矩的大小
升功率 PL:在额定工况下,发动机每升气缸工作容积所发出的有效功率。 由式
升功率 PL 是从发动机有效功率角度对其气缸工作容积的利用率做出的总评价, 它与 pme 与 n 的乘机成正比。PL 越大,发动机强化程度越高,发出一定有效功率的发动机尺寸 越小。PL 是评价一台发动机整机动力性能和强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升功率数值: 柴油机:20~60;四冲程汽油机: 40~90】 6) 充量系数 : 若把每循环吸入气缸的空气量换算成进气管状态(Ps、 Ts)下的体积 V1 , 其值一般要比活塞排量 Vs 小,两者的比值定义为充量系数 ;表征实际换气过程进行完善 程度的参数;
4)
二氧化碳、 水蒸气等三原子气体成分增加, 使工质的比热容增大, 且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导致实际气体温度下降。
4
由于工质的比热容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对于相同的热量( 燃料燃烧的放热量 ) ,实际循 环所能达到的最高燃烧温度和气缸压力均小于理论循环的, 使循环做功能力和热效率下降 (热量被气体吸走,变成废气排出,没有用来做工) 。 2) 传热、流动损失: 理论上:压缩膨胀为绝热过程、闭口系统没有气体流动损失 实际上:大量热通过气缸壁传给冷却水或空气;进、排气节流沿程损失,缸内进气、挤 压、燃烧涡流损失; 换气损失: 排气门提前开启造成的膨胀损失、 强制排气的推出功损失和吸气过程的吸气 功损失,统称为换气损失。 理论上:忽略进排气损失 实际上:进排气门提前开启延迟关闭,且有流动阻力 4) 燃烧损失(P45): 、 燃烧速度的有限性(时间损失) : a) b) 压缩负功增加 : 为了使燃烧能够在上止点附近完成, 燃料的燃烧在上止点前开 始,由此造成了压缩负功的增加; 最高压力的下降 : 由于燃烧速度的有限性, 等容加热部分达不到瞬时完成加热 的要求, 再加上活塞在上止点后的下行运动使工质体积膨胀, 实际循环的压力 升高率有限, 使得实际循环的最高压力下降, 循环的平均压力和做功能力下降。 膨胀功减少: 由于理论循环假设等容加热是瞬时完成的, 其余热量是在等压的 条件下于某一点前完全加入, 而后进入绝热膨胀过程, 而实际循环的燃烧持续 期长,部分热量是在膨胀行程的后期加入,这部分热量的做功能力低,循环获 得的膨胀功减少。 不完全燃烧损失:会有很少一部分燃油由于附着到燃烧室壁面、熄火等原因,没有 燃烧或没有完全燃烧,以未燃 HC、 CO 和碳烟颗粒等形式排出机外,此外还存在 一定的高温分解。 5) 泄漏损失: 理论上: 闭口系统,无泄漏。 实际上: 活塞气环不会 100% 严密密封,总会有些气体窜到曲轴箱中,造成损失。
3)
c)
4.
内燃机的燃料: 1) 柴油: 自燃性:十六烷值(十六烷值高,自然温度低,滞燃期短,有利于冷起动,过 高则容易裂解,增加碳烟) 低温流动性:凝点 汽油: 挥发性:10%馏出温度:起动性;50%馏出温度:平均蒸发性--暖车、加速 性、工作稳定性; 90%馏出温度:难以挥发的重质成分; 抗爆性:辛烷值;
2.
所以应是两部分面积相加。 平均指示压力平 pmi(单位:Pa/MPa)单位气缸容积一个循环做的指示功;平均不变 的力,作用在活塞顶,推动活塞移动一个行程所做的功等于 Wi;
一个工作循环的指示功 ; :气缸工作容积 pmi 范围:四冲程增压柴油机: 0.9~2.6MPa;四冲程汽油机: 0.8~1.5MPa 3) 指示功率 Pi:单位时间内做的指示功;
2)
5
第四章 内燃机的换气过程
1. 本章要求: 内燃机性能很大程度上依赖其换气过程的完善程度, 为提高动力性和经济性指标, 需要 研究减少排气流动阻力损失、提高充量系数和各缸均匀性的措施及方法。 理解:配气相位,充气效率和影响因素。 掌握:四冲程发动机的换气过程和换气损失。 2. 3. 换气过程的任务: 将缸内空气排出干净 ,并充入尽量多的新鲜充量; 换气过程进行的完善程度是提高发动机动力性的重要因素。 换气过程( 5 个阶段) 1) 自由排气阶段: 从排气门打开到气缸压力接近于排气管压力的这个时期, 称为自由 排气阶段(排出 60%~70%的废气) 排气门提前开,一般排气提前角设计为 30-80° CA 曲轴转角。超临界排期阶段 中排出的废气量与内燃机的转速无关,因此高速机中,应加大排气提前角(时 间相对减少) ;一般汽油机的排气提前角小些,柴油机的大些,增压柴油机的 更大一些。 2) 强制排气阶段:气缸内压力下降到接近排气管内压力时(下止点后 10~30° CA) , 压力差很小,废气需依靠活塞上行被强制推出。 进排气重叠阶段:由于排气门迟后关闭,进气门提前开启,因此存在进排气门同时 打开的现象,称为气门叠开,也称扫气阶段,清除残余废气,增加进气。 对于自然吸气发动机,若气门叠开角过大,会出现部分气体倒流的现象; 对于点燃式发动机, 由于采用节气门来调节发动机的功率, 进气管内压力总是 低于大气压力,在低负荷 节气门开度小时更是如此,若进气门提前角过大,高 温废气有可能倒流进入进气管, 引起进气管回火 , 故这类发动机的气门叠开角 一般都比较小; 无论点燃式还是压燃式, 转速高的发动机宜采用 较大的气门叠开角和气门开启 持续期,以提高发动机的充量系数。 增压柴油机,因其进气压力高,可采用较大的气门重叠角,一般为 80-160° 。 一方面可有利于扫除缸内的残余废气,增加进入气缸的新鲜充量;另一方面, 还可以用新鲜充量冷却燃烧室内汽缸盖、排气门、活塞顶、缸套等高温部件, 调节排气温度, 从而减小发动机及增压器受热严重且冷却困难的关键零部件的 热负荷,对提高发动机可靠性有显著的效果。 4) 进气阶段:排气门关闭后,活塞继续下行,新鲜气体被吸入气缸 气缸内的压力低于大气压力 (进气系统有一定的阻力) ; 温度高于大气温度 (受 到缸内残余废气的加热) ; 发动机高速运转时进气流速高惯性大, 进气门迟闭角应相应增大一些 , 一般在 20° ~60° CA 范围内;
3
2) 3) 4)
增大压力升高比 可以增加混合加热循环中等容部分的加热量, 是循环的最高温度 和压力增加,从而提高燃料热量的利用率,及循环热效率 。 增大初始膨胀比 , 使等压部分加热量增加, 将导致混合加热循环热效率 的降低, , 降低进 因为这部分热量是在活塞下行的膨胀过程中加入的,做功能力较低。 所有提高内燃机理论循环热效率的措施, 以及增加循环始点的进气压力 气温度 提高。
PL
pme n 1 i t H u 1 cm s n 30 30 a l0
K1c
i t 1 m s n a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be
3.6 106 K 2 it m H u it m
第二章 内燃机的工作指标
1. 内燃机工作性能指标:动力性能 【功率、转矩、转速】 ;经济性能 【燃料与润滑油消耗 率】 ;运转性能【冷起动性能、噪声和排放品质】 ;耐久可靠性能【大修间隔时间、无故 障长期工作能力】 【P19】指示性能指标:指以工质对活塞做功为基础的指标 。 【评价工作循环的质量】 1) 指示功 :气缸内完成一个工作循环所得到的有用功 Wi; D 和 S 分别为汽缸直径和活塞行程 2) 指示功大小由 p-V 图中闭合曲线所占有的面积求得; 增压发动机, 由于进气压力高于排气压力, 在换气过程中, 工质是对外做功的 ,
动力性: 经济性:
1) 增压:
;
由式(3)得,增加吸进空气的密度 可以使发动机功率按比例增长。此外,它是改 善柴油机经济性、降低比质量、降低废气有害排放、降低排烟、节约原材料的一项 最有效的技术措施; 汽油机由于受爆燃限制, 压缩行程终了时的压力和温度不宜过 高,这就限制了增压压力。增压后,功率提高仅在 30%~40%之间。 2) 合理组织燃烧,提高循环指示效率 : 同时改善动力性和经济性。 需要从研究内燃机工作循环入手, 深入分析在整个热工 转换过程中, 各种热力损失的大小及其分布, 掌握各种因素对热力损失的影响程度。 3) 改善换气过程,提高气缸的充量系数 : 同样大小的气缸容积, 在相同的进气状态下若能吸入更多的新鲜空气, 则可容许喷 入更多的燃料,在同样的燃烧条件下可以获得更多的有用功。措施:多气门、可变 气门正时与升程、可变进气管长度。 4) 提高发动机的转速 增加转速可以增加单位时间内每个气缸做功的次数,因而可提高发动机的功率输 出;与此同时,发动机的比质量也随之下降。 转速的增长不同程度上受燃烧恶化、充量系数 和机械效率 用寿命和可靠性降低以及发动机振动、噪声加剧等限制。 5) 提高机械效率 : 主要靠结构、 工艺上采取措施减少其摩擦损失及驱动水泵、 油泵等附属机构所消耗 的功率以及改善发动机的润滑、冷却来实现。 6) 采用二冲程 急剧降低,零件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