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浮床有哪些缺点
人工浮床
人工浮床又称人工浮岛、生态浮床(生态浮岛)。
是以水生植物为主体,运用无土栽培技术原理,以高分子材料等为载体和基质,应用物种间共生关系和充分利用水体空间生态位和营养生态位的原则,建立高效的人工生态系统,以削减水体中的污染负荷。
即:把特制的轻型生物载体按不同的设计要求,拼接、组合、搭建成所需要的面积或几何形状,放入受损水体中,将经过筛选、驯化的吸收水中有机污染物功能较强的水生(陆生)植物,植入预制好的漂浮载体种植槽内,让植物在类似无土栽培的环境下生长,植物根系自然延伸并悬浮于水体中,吸附、吸收水中的氨、氮、磷等有机污染物质,为水体中的鱼虾、昆虫和微生物提供生存和附着的条件,同时释放出抑制藻类生长的化合物。
在植物、动物、昆虫以及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下使环境水质得以净化,达到修复和重建水体生态系统的目的。
目录1简介2分类3结构▪植物栽培基▪大小和形状▪人工浮岛的水下固定设计4净化原理5生态浮床的优点1简介编辑人工浮床又称人工浮岛、生态浮床(生态浮岛)。
自20年前德国BESTMAN公司开发出第一个人工浮床之后,以日本为代表的国家和地区成功地将人工浮床应用于地表水体的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
近年来,我国的人工浮床技术开发及应用正好处于快速发展时期。
研究与应用结果表明,在藻化严重的富营养化水体致力于修复过程中,采用人工浮床作为先锋技术可以使得一部分水生动物得到自然恢复或在人工协助下恢复。
2分类编辑人工浮床类型多种多样,通常按其功能主要分为消浪形、水质净化性和提供栖息地型三类,浮床的外观形状有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圆形等多种。
其最大的优点就是直接利用水体水面面积,不另外占地。
各种各样人工浮床图集(14张)各种浮岛的制作过程和景观水体富营养化是全球性的水环境问题,我国现有湖泊2 700余个,总面积达9.1万km2.根据调查资料和国内外评价湖泊富营养化指标,我国比较典型的37个主要湖泊中,中营养型和中一富营养型的占55.8%,富营养型的占14.7%,重富营养型的占8.8%.中国90%以上的水域污染是因水体中的N、P含量过高而引起的富营养化造成的,而N、P则是植物生长最基本的必需营养元素。
生态浮床由什么组成
生态浮床由什么组成生态浮床的特点是经久耐用,需要抗老化、无污染,耐腐蚀;经济性,达到设计效果的同时减少投资成本;可扩展,便于运输易于拼接,可自由组合。
那么生态浮床由什么组成?生态浮岛是绿化技术与漂浮技术的结合体,一般由四个部分组成,即浮岛框架、植物浮床、水下固定装置以及水生植被。
1.植物:一般选择各类适宜的陆生植物和湿生植物。
2.浮床框体:框架可采用亲自然的材料如竹、木条、芦苇帘、藤条等,植物生长的浮体一般是由高分子轻质材料制成,质轻耐用。
现在材质选用成型环保PE材料。
考虑到浮床的单体形状必须容易组装,组装后需要便于植物的种植、收割,布设后要方便检修通行,单体与单体之间连接的便利性和组合后的组合单元的经济性。
3.栽培基质:植物栽培基盘用椰子树的纤维、鱼网之类的材料和土壤混合在一起使用的比较多,由于装入土壤会增加重量且促进水质恶化,目前使用的比较少,只有20%左右。
湿式浮岛上面通常栽植水生植物花卉,如荷花、芦苇、香蒲、茭白、水葱、美人蕉、千屈菜等等。
4.外形:一块浮岛的大小一般来说边长2~3m的比较多形状上四边形的居多,也有三角形、六角形或各种不同形状组合起来的。
施工时趋向各单元之间留一定的间隔,相互间用绳索连接。
这样做:①可防止由波浪引起的撞击破坏;②可为大面积的景观构造降低造价;③单元和单元之间会长出浮叶植物、沉水植物,丝状藻类等也生长茂盛,成为鱼类良好的产卵场所、生物的移动路径;④有水质净化作用。
5.固定:人工浮岛的水下固定,既要保证浮岛不被风浪带走,还要保证在水位剧烈变动的情况下,能够缓冲浮岛和浮岛之间的相互碰撞。
水下固定形式要视地基状况而定,常用的有重量式、锚固式、杭式等。
另外,为了缓解因水位变动引起的浮岛间的相互碰撞,一般在浮岛本体和水下固定端之间设置一个小型的浮子的做法比较多。
也可以通过木桩将其固定。
设计通过直径150毫米,长度为4米的木桩对浮床进行固定,木桩浮出水面10-20cm,其余部分打入水中,作为固定。
生态浮床对鱼塘水质的净化评价及管理
生态浮床对鱼塘水质的净化评价及管理生态浮床是一种利用植物生长和微生物降解有机物的原理,通过植物根系的吸收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将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和有害物质净化的方法。
在鱼塘养殖中,生态浮床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水质,减少水质污染,保证养殖水域的生态环境质量。
本文将就生态浮床对鱼塘水质的净化评价及管理进行探讨。
一、生态浮床的原理及特点1. 生态浮床原理生态浮床是一种生物净化系统,通过在水中种植有机物质吸收能力强、生长快速的水生植物,利用植物根系和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将水中的氨氮、亚硝酸盐、亚硝酸盐等有机物质进行吸收和降解,从而净化水体。
(1)净化效果好:生态浮床通过植物的吸收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能够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有害物质和营养物质,净化水体。
(2)生态环境友好:生态浮床通过生物净化的方式,不会产生二次污染,能够很好地保护水体生态环境。
(3)耐污染性强:生态浮床能够耐受一定程度的污染,对于鱼塘中的有机物质、氨氮等污染物具有一定的吸收能力。
1. 氨氮、亚硝酸盐净化效果显著2. 增氧效果明显生态浮床在水中种植大量水生植物,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产生氧气,增加水体的溶解氧含量,改善水质,促进鱼类生长。
3. 减少藻类生长鱼塘水体中如果富营养化,容易导致藻类过度生长,影响水质。
而生态浮床能够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减少藻类的生长,保持水质清澈。
4. 降解有机废弃物在鱼塘养殖过程中,饲料残渣等有机废弃物会大量积累在水中,影响水质。
而生态浮床的应用可以降解这些有机废弃物,净化水体。
1. 种植适量水生植物生态浮床的净化效果与种植的水生植物种类和数量有关,需要根据鱼塘的实际情况来选取适宜的水生植物进行种植,避免种植过量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2. 定期修剪水生植物水生植物生长快速,需要定期修剪,保持生态浮床的通风透光性,防止水生植物过密导致死亡和腐烂,同时促进新的水生植物生长。
3. 维护微生物群落生态浮床中的微生物对水质净化起着重要作用,需要通过适当的管理措施,如添加优质微生物制剂、维持适宜的水质环境等,保持微生物群落的稳定和多样性。
污水处理中的生态浮床原理与应用
01
生态浮床的效益与 影响
生态浮床的环境效益
净化水质
生态浮床通过吸收水中的营养物 质,促进植物生长,从而降低水 体中的氮、磷等污染物含量,改
善水质。
增加生物多样性
生态浮床为水生生物提供了栖息地 和繁殖场所,增加了水域的生物多 样性。
美化水景
通过种植各种植物,生态浮床能够 丰富水域景观,提升城市形象。
生态浮床的社会效益
提升公众环保意识
生态浮床作为一种生态友 好的污水处理方式,能够 提高公众对环保的关注度 和参与度。
促进生态旅游发展
优美的水域环境和丰富的 生物多样性有助于吸引游 客,促进生态旅游的发展 。
改善人居环境
清洁的水质和优美的水景 有助于提升居民的生活质 量,增强社区凝聚力。
生态浮床的经济效益
生态浮床在河道湖泊治理中的应用
总结词
生态浮床在河道湖泊治理中具有恢复水生态系统、提高水质和改善景观等多重效果。
详细描述
通过在河道湖泊中设置生态浮床,可以增加水体的生物多样性,促进水生生态系统的恢复。同时,生态浮床拦截 的悬浮物能够改善水质的透明度,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此外,生态浮床上的植物还能够美化河道湖泊景观,提 升城市形象。
节约土地资源
无需建设大型污水处理厂,可利 用闲置水域或池塘。
生态浮床的优缺点
• 生态修复:促进水生生态系统的恢复,提升生物多样性。
生态浮床的优缺点
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
如气候变化、季节性水位波动等,可能影响浮床的稳定性和 效果。
需要定期维护
如植物收割、更换受损部件等,以确保浮床的正常运行。
01
生态浮床在污水处 理中的应用
生态浮床的定义
01
生态浮床是一种利用植物根系或 载体上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去除 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以及有 机污染物的生态技术。
河道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解决方案
*
常用菌种:光合细菌、芽孢杆菌、枯草杆菌、放线菌、酵母菌等。 优点:见效快,针对性强。 缺点:适用范围狭窄,生境条件要求比较苛刻。
微生物净水技术是针对特定的水污染源投放微生物分解污染物质,达到削减污染负荷并保护水体的目的。
河道生态治理技术
微生物技术
*
综合技术的需求
污染反复 治标不治本 二次污染 成本昂贵 破坏水生态系统
河道为什么会污染?
当外界污染超过河流自净能力或污染负荷承载力时,就会发生的水污染现象。
河道治理的任务
(1)控制外源污染: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快雨污分流进度进程,提高污水收集处理能力,逐步增强缓冲区截污、纳污、消污功能。 (2)消除底泥污染:合理利用生态疏浚,底层曝气,微生物菌剂,水生植物修复,环境友好型药剂治理,消减底泥中的污染物。 (3)改善水质,消除黑臭:通过底泥理化调理技术、生态浮床构建技术、生态溢流坝构建技术、土著微生物消泥技术、超磁分离技术、水下森林打造技术等作用改善水质。 (4)打造生态驳岸,提高自然化率:在满足防洪的基础上,开展生态河岸建设,打通水陆的物质循环通道,提高生物生境多样性。 (5)加强水生态系统修复:恢复河道的自然形态、恢复水生动物栖息场所、恢复沿岸带湿地植物、逐步恢复全系列水生植物与生物多样性。
*
2、水动力学物理模型----流体动力学
*
*
3、环境-生物数据相关性分析
项目
轴
1
2
3
4
特征值
0.397
0.369
0.310
0.148
种类-环境相关性
1.000
0.998
0.998
1.000
物种数据累积变化百分率
28.4
水生植物种植施工方案
水生植物种植施工方案现行河道、湖泊采用的水生植物浮床主要特点、方式分析:1、泡沫板式浮床:优点:种植面积大,造价成本较低。
缺点:物理性能差,极易破损。
布局呆板,只局限于大型河道。
没有分流渠道,汛期会产生阻水情况。
2、竹制浮床:优点:取材容易,造价成本较低。
缺点:床体自重大,易吸水,易腐,汛期易阻水,景观布局呆板。
3、围堰式:优点:植物可选性强。
缺点:造价高,无水位调节功能。
挤占河道,行洪有障碍。
此法运用较少。
4、主要施工方法(1)水生植物种植浮床及相关技术特点:水生植物生态景观净化挺水浮床。
(2)主体结构由三部分组成:1)篮筐:浮床的主体,多功能设计采用耐候性强的高分子材料制成。
由两个组合而成,设计功用便于过繁茂植物的分株。
上部设计四个扇形种植槽,有添加其它景观植物的功用。
中部的圆形孔为水生植物种植筐。
2)浮球:采用耐候性强的高分子材料。
运用中空技术制作而成,具有浮力大、重量轻、无污染功用。
3)种植篮:采用耐候性强的高分子材料。
水生植物可以很方便的种植此筐内。
操作维护非常便利。
5、本工程采用浮床技术(1)优越的性能:1)物理性能:由于整体采用高分子材料加工,大大提升了其耐候,机械强度等性能,使其寿命长达5—8年。
从而大大降低了使用成本。
2)水位落差自动调节性能:采用锚链式固定方法,使其在水位变化时不受任何影响。
最大自动调节范围可达2米。
3)个性化布局的性能:由于采用的是组合式浮床技术,可根据水面的宽窄,个性化的需求组合成点状、片状、文字、花形等方式进行布局,彰显设计思想的独特性,前卫性。
4)灵活的挺、浮水结合性能:利用组合浮床的浮力,将浮水植物穿插于浮床之间,浮水植物随其自由升降,两者相得益彰,有画龙点睛之妙。
5)汛期不阻水性能:篮筐主体采用镂空网格式设计,从而降低其汛期阻水现象。
(2)种植植物选择的多样性,灵活性:可根据客户需求,气候及水面条件灵活制定种植植物品种及数量计划,做到配置效果最佳化。
生态浮床
费用 ; ④直接放 在水体表 面 , 不另 外 占地。近 年来 , 我
国人工浮床技术 的应用 处于快速 发展 时期 , 生 态浮 床 逐步被人们所认识 。
生 物学教 学 2 o 1 3 年( 第3 8 卷) 第6 期
量, 不要 浪费 ; ②取材 、 取试剂 、 试纸、 玻片等 也要 节约 , 可定量供给 ; ③及 时关住水龙头 、 关灯等 。实验 结束要 清理桌面 , 洗净 器具 , 对废 弃物要 妥善处 理 , 尤其 是一 些有毒 性的有机溶剂 , 要倒入废 液桶 , 实验结束后 要集
中处理 。若做微 生物接种 实验 , 实 验后 菌种要 灭 菌处 理才能倒掉。
1 生态浮床的类型
只有湿式浮床才 有 净化水 质 的功能 , 具 体表 现在 清污、 提高水 体透明度 。
一
方面, 污染 的水体富含大量的氮 和磷元 素 , 促进
浮床 的类型 , 根据外观形状 , 分 为正方 形 、 三角形 、 长方形 、 圆形和六边蜂 巢形 ; 根据用途 , 分 为抗波浪 型、 净化水质型和提供栖 息地型 ; 根据性质 , 分 为干式浮床
验等 ( 洋葱 叶 ) 。需 要用 显 微镜 的 实验 有① 观察 花 生
在保证实验 顺 利进行 的基 础上 , 还 须 注 意节 约 。 ①在购买鸡蛋、 猪肝 、 苹果 、 洋葱 等实验 材料 时注 意用
子 叶中的脂肪颗粒 ; ②观察 动植物 细胞 中 D N A与 R N A 分布 ; ③观察多种多样 的细胞 ; ④观 察叶绿体 、 线粒 体 ; ⑤观察 植物细 胞质壁 分离 与复原 ; ⑥ 观察根尖 细胞 有
生态浮床技术治理富营养化水体研究进展
引言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资源极其匮乏,且由于城市化进程加速、人口急剧膨胀、工农业快速发展等因素,造成目前我国江河湖泊的富营养化情况严重,紧张的水资源矛盾进一步加剧。
据2016年水资源调查报告显示,对全国开发利用程度较高和面积较大的主要湖泊(水库)进行了水质评价,其中评价湖泊118个,Ⅰ-Ⅲ类水质个数占23.7%,富营养个数占78.6%;因此,迫切需要对富营养化水体进行修复和有效控制。
针对水体水质恶化和富营养化问题,发展了许多污染控制和水体修复的方法,常见的主要为原位和异位修复技术,如污泥疏浚、生态护坡、人工湿地原位修复、生物膜异位修复、生态浮床等[1-2]。
但是这些方法又各自存有一定的优缺点。
从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等方面综合衡量,生态浮床技术已经成为治理富营养化水体的热点技术。
生态浮床在我国从80年代开始已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从传统人工生态浮床到组合式人工生态浮床等各种浮床形态,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缺陷;为了提高生态浮床的水质净化、修复效果,各种人工干预技术被应用其中。
本文主要阐述生态浮床技术应用于富营养化水体修复的作用机理、限制因素及存在问题;并讨论了如何提高生态浮床的修复效果,以期为生态浮床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1生态浮床技术对富营养化水体的修复机制及存在问题选择生态浮床的植物时一般会考虑绿化效果较好的,既可以控制水污染、美化水面环境,同时具有环境友好、清洁能源、改善水体生态环境等诸多优点[3],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国内外利用生态浮床技术进行污水处理和水体修复方面的研究和应用日益增多。
生态浮床技术净化和修复的机理主要是多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一是植物根系对水体中悬浮物有吸附过滤作用,同时生长过程中植物可以吸收利用水体中氮、磷等元素;二是植物根部附着的微生物可以分解水中污染物;三是植物根系周围存在一定的氧含量差异和“根圈效应”,其分泌的氧可以改善水质状况,为不同微生物繁殖创造适宜条件;四是一些植物分泌的代谢产物可以抑制其他浮游植物生长等。
生态浮床相关技术简介
生态浮床相关技术简介目录1概述 (3)1.1生态浮床概念 (3)1.2基本原理 (3)1.3分类 (4)2生态浮床结构 (4)3生态浮床设计 (8)3.1设计原则 (8)3.2准备工作 (9)3.2.1环境现状调查 (9)3.2.2工程目标 (9)3.2.3适应水质 (9)3.3已有设计及优缺点 (10)3.3.1传统型生态浮床 (10)3.3.2高科技型生态浮床 (11)3.4实用新型生态浮床 (12)生态浮床相关技术简介1概述1.1生态浮床概念生态浮床,又称生物浮岛、生物浮床、人工浮岛或浮床无土栽培等,是一种水环境治理与水生态修复相兼顾的技术,其内涵是运用无土栽培技术原理,以可漂浮材料为基质或载体,采用现代农艺和生态工程措施综合集成的水面无土种植技术。
1.2基本原理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生态浮床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关注,最早的人工浮床是1979年由德国建造的floating campus。
90年代中期,日本等国家也相继开展了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浮床净化技术在收获农产品、美化水域景观的同时,可有效去除水体中的N、P等元素,净化水质,保护水域环境。
生态浮床技术作为生物-生态修复的一项重要技术,其基本原理为:一方面,浮床植物可吸收、富集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和一些重金属等元素,同时植物通过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改善根系周围DO、pH等微观环境;另一方面,浮床植物庞大的根系为摄食藻类的大型浮游动物提供了庇护场所、分泌他感物质等抑制藻类生长繁殖,同时植物根系为微生物提供载体,改善微生物生存环境,提高水体微生物的活性,对净化污染水体,提高河流水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如图1.1-1所示。
图1.1-1 生态浮床净化原理示意图1.3分类一般根据浮床植物与水面是否直接接触将浮床主要分为2类,即干式浮床和湿式浮床。
干式浮床即浮床床体、植物与水体分离,相互较为独立的浮床类型。
湿式浮床可再分为有框和无框两种,其中湿式有框浮床一般用木材、毛竹、PVC管、不锈钢等材料作为框架,用于提高浮床结构稳定性,再在框架内部设置床体;湿式无框浮床用缝合椰子纤维、互相连接塑料板或泡沫板等材料直接作为床体,不单独加框,结构较湿式有框浮床简单。
人工浮床
人工生态浮床1 简介人工生态浮床又称人工浮床、人工浮岛、生物浮床、生态浮床等,是以高分子材料为载体和基质,采用现代农艺和生态工程措施的综合集成的水面无土种植技术,不仅能达到净化水质的效果,同时又能营造了优美的水上景观(逄勇,朱伟,王华,等,滨江水体水质改善、生态修复理论及应用[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人工生态浮床主要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对水体进行净化:(1)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吸收水体中的溶解性氮、磷等营养物质,到收获季节时通过收割达到去除氮磷的作用;(2)发达的植物根系在水体中形成浓密的网状结构能吸附水中悬浮颗粒物,而悬浮颗粒物本身又能吸附其他污染物,通过悬浮颗粒物的沉降将污染物移出水体;(3)在植物根区硝化菌和反硝化菌等微生物大量繁殖形成生物膜,从而提高对污染物的降解能力;(4)植物可通过根系向水体中释放大量氧气,提高水体溶解氧含量、促进污染物的快速净化;(5)人工生态浮床本身能够有效遮蔽阳光,进而影响水体中的浮游藻类的光合作用,加之接触沉淀作用,使得浮游藻类沉淀,水体透明度提高;(6)许多浮床植物如凤眼莲、狐尾藻、金鱼藻、芦苇、旱伞草等都能够分泌克制藻类生长的化学物质,从而抑制水体中的浮游藻类的生长繁殖。
(李锋民,胡洪营,芦苇抑藻化感物质的分离及其抑制蛋白核小球藻效果研究[J]. 环境科学,2004,25(5):89-92.)(黄民生.原来如此一赖以生存的环境[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杜,2005.)(潘晓颖,葛继稳,生态浮床技术治理污染水体的应用现状及其前景展望[J].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0:2984-2988.)2 类型和组成人工生态浮床类型多种多样,根据浮床的结构可将其分为有框型和无框型两种,无框型人工生态浮床虽然更加贴近自然而且景观上更好看,但由于有框型人工生态浮床在抗冲击和使用寿命等方面优于无框型,故有框型人工浮床则应用较多,约占70%。
有框型人工生态浮床主要由框体、载体、基质和植物等组成,对于这些组成部分的探索是人工生态浮床技术研究热点。
生态浮床对鱼塘水质的净化评价及管理
生态浮床对鱼塘水质的净化评价及管理【摘要】生态浮床是一种通过水生植物和微生物群落相互作用来净化水质的技术。
本文首先介绍了生态浮床的原理,然后探讨了生态浮床在鱼塘水质净化中的效果,并提出了管理方法。
研究表明,生态浮床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营养盐和有机物,提高水质。
在鱼塘水质管理中,生态浮床的应用具有显著效果,有助于改善鱼类生长环境。
未来,生态浮床将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在水质净化领域发挥更大作用。
结论指出,生态浮床对鱼塘水质的净化效果显著,管理是提高鱼塘水质的有效途径,未来的应用前景广阔。
生态浮床是一种可持续利用的技术,有助于保护水环境和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关键词】生态浮床、鱼塘水质、净化评价、管理方法、应用、发展、效果、途径、前景、水质净化。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生态浮床利用植物的吸收作用和微生物降解能力,通过植物的根系和水生微生物的附着,在浮床上构建一个生态系统,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相比传统的物理或化学处理方法,生态浮床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对自然环境友好等优点。
探究生态浮床在鱼塘水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对于提高鱼类养殖的生产效率、保护水环境、提升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评价生态浮床对鱼塘水质的净化效果,并探讨其管理方法和未来发展趋势。
1.2 研究意义研究生态浮床对鱼塘水质的净化效果,不仅可以为鱼塘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和科学依据,还有助于改善水质环境,减少养殖污染的程度,提高水产养殖的效益。
深入研究生态浮床的管理方法和应用技术,可以为水质管理工作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实现水质净化与环境保护的双重目标。
本研究对于探讨生态浮床在鱼塘水质管理中的作用和价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科学意义。
通过评价生态浮床的净化效果和管理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鱼塘水质管理的水平,保障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也为生态浮床在水质净化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2. 正文2.1 生态浮床的原理生态浮床是一种利用植物和微生物在水中循环生态系统中净化水质的装置。
生态浮床的应用及进展
生态浮床的应用及进展曹文平;王冰冰【摘要】生态浮床作为一种新型富营养化水体修复技术,因具有可操作性强、运行成本低、易维护、生态风险小、景观效果好等优点,已得到广泛研究和应用.但影响该技术的因素也较多,主要包括温度、浮床水生植物选型、水体污染程度等.目前该技术仍然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如被修复水体对浮床植物的选型要求、浮床植物的回收处理、浮床载体的选择等.%Ecological floating bed, as a new type of water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has widely been used in water purification because it is characterized by convenient operation, low cost, easy maintenance, low risk and good landscape effect. But many factors, such as temperature, selection of aquatic plants, pollution degree of the water body, etc., still have effects on this new technology.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to be solved urgently, such as the requirements of treated water body for the selection of aquatic plants, the recycling treatment of floating bed plants and selection of floating bed carriers.【期刊名称】《工业水处理》【年(卷),期】2013(033)002【总页数】5页(P5-9)【关键词】生态浮床;富营养化;水体修复【作者】曹文平;王冰冰【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环测学院,江苏徐州2210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703.1水体中的氮、磷超标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目前控制和修复水体富营养化的植物生态技术主要有人工湿地、植物塘、生态浮床等工艺〔1-5〕。
生态浮床技术的应用及研究新进展
参考内容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浮床的基本概念。浮床是一种漂浮在水面上的植物床, 它利用植物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而生态浮床,则是 在此基础上,通过巧妙的结构设计,增加了一些特殊功能,如净化水质、增加水 体氧气含量等。
接下来,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生态浮床的结构设计。在生态浮床的结构设计 中,首先要考虑的是材料选择。合适的材料能够保证浮床的稳定性、耐用性和环 保性。通常,生态浮床的材料选用的是高密度聚乙烯等环保型塑料材料,因为这 些材料不仅轻便耐用,而且还能有效地防止植物根系穿透,从而确保浮床的稳定 性。
1、浮床载体的优化设计:通过改进浮床载体的材料、结构和设计,提高浮 床的稳定性和抗风浪性能,同时增加其使用寿命。
2、植物品种的筛选与改良:继续筛选和培育适合不同水域环境的植物品种,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改良植物品种,提高其净化效率和适应性。
3、智能化管理:利用物联网、传感器等技术实现生态浮床的智能化管理, 实时监测水质和植物生长情况,为生态浮床的管理提供更加科学和便捷的手段。
展望未来,发酵床养殖新技术在生态循环农业中仍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然 而,要实现该技术的广泛应用,仍需解决一些问题,如发酵床菌种的选择与优化、 发酵床管理系统的智能化等。此外,有关发酵床养殖新技术的相关研究仍需不断 深入,以进一步明确其应用效果和经济效益。
总之,发酵床养殖新技术在生态循环农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通过微生 物分解畜禽粪便,将其转化为有机肥料,既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又可以提高畜禽 免疫力,改善畜禽生活质量。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发 酵床养殖新技术将为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与挑战。让我们共同并 积极参与这一领域的研究与应用,为推动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及处理方法
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及处理方法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及处理方法1农田尾水1.1农田退水的现状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导致人们对粮食的刚性需求与日俱增。
通过多施化肥来提高产量和收益已成为绝大多数农民的定式思维和习惯。
为了提高粮食单产,化肥、农药施用量逐年增加,但利用率却较低,未被利用的化肥和农药随地表径流、农田排水等流入地表水环境引起面源污染问题。
较之工业源污染实施清洁生产得到有效治理,过量施肥导致的农田面源污染已成为水体污染最大的污染源,农业面源污染不仅影响水体质量,而且也阻碍农业持续、健康地发展,成为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解决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面源污染与点源污染是相对的。
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溶解性或非溶解性的污染物,如泥沙、化肥、农药等,在降水或灌溉过程中,通过地表径流、农田排水等方式流入受纳水体而造成的面源污染。
氮、磷是农业面源污染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限制性因子。
据美国环保局调查,农业面源污染是导致美国40%的河流和湖泊水质不合格的主要污染源。
在瑞典,农业源占流域中氮的来源的60%~87%。
在荷兰,农业面源污染的总氮、总磷分别占流域污染总量的60%和40%~50%。
相比之下,我国作为化肥的生产和应用大国,氮肥的使用居世界之首,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亦不容乐观。
据估计,在我国水体污染中,来自农业源的氮占到了水体污染的81%,磷占到93%。
而农田生产中,又以水稻生产中不合理田间肥水管理方式导致的营养流失较大,其中氮肥的损失达30%~70%。
我国水稻种植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26.18%,种植区域广泛;而大面积的水稻种植区主要分布在秦岭黄河以南,占到70.19%。
因此,由稻田直渗、侧渗、地表径流(含人工排水)等方式所带来的水体污染不可忽视。
有研究表明,南方太湖流域稻季氮素环境排放总量与施氮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约占总施氮量的30%,其中径流和渗漏分别占到排放总量的25%和18%。
而宁夏引黄灌区作为我国西北内陆大型人工灌区,有大小排水沟200 多条,水稻生产上的大水大肥方式导致氮肥随农田沟渠退水流失进入黄河达到20%~65%;灌溉期排水沟水质总体为重度污染,劣吁类水质占70.0%。
生态浮床在改善农村涝池水质方面的作用
生态浮床在改善农村涝池水质方面的作用在我国北方干旱地区的农村,逐渐被人们废弃的涝池水体黑臭情况日趋严重,极大地制约了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生态文明体系的形成,涝池水质改善迫在眉睫。
生态浮床作为一种绿色生态的水体治理技术,在治理湖泊、河道等方面已有显著成效,因此本文简单介绍生态浮床治理技术并将生态浮床水体治理原理应用于涝池水質改善。
关键字:生态浮床涝池黑臭水体生态恢复1引言涝池是一种人造池塘,主要分布于我国水资源缺乏的北方农村,是充分利用地表径流而修筑的蓄水工程,以满足当地居民在用水上的需求,多用来储蓄雨水。
然而随着美丽乡村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涝池疏于管理,功能弱化。
为此,陕西省2016年启动实施了农村涝池水生态修复工程,计划“十三五”期间修(改)建涝池9070座。
由于内源治理与外源阻截以及构建材料方面存在欠缺的原因,截止2018年6月,关中已经实施的1500多座涝池,78.2%出现不同程度的水体黑臭现象。
水体黑臭的涝池不仅不能为当地居民提供日常使用水,而且已经成为制约美丽乡村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瓶颈,背离了生态文明建设和柔性治水的大背景。
因此,对涝池水质的改善迫在眉睫。
水体治理的方法一般包括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
传统的物理法和化学法在费用上较高、易造成二次污染且往往治标不治本。
因此,用生物法治理水体是当前水体治理的趋势,生态浮床生物防治技术又是当前水体治理的热点。
生态浮床工艺因具有可操作性强、运行成本低、易维护、生态风险小、景观效果好等优点,作为一种新型富营养化水体修复技术,已得到广泛研究和应用。
2生态浮床研究及应用生态浮床又称人工浮床、生态浮岛、人工生物浮床、无土栽培浮床等[1]。
它是人工浮岛的一种,针对富营养化的水质,利用生态工学原理,降解水中的COD、氮和磷的含量。
其原理为以水生植物为主体、高分子材料等为载体和基质,运用无土栽培技术、应用物种间共生关系,建立高效的人工生态系统,使水体中的污染负荷大幅降低,从而使水体透明度大幅度提高,同时水质指标也得到有效的改善,特别是对藻类有很好的抑制效果。
不同类型生态浮床对水质的净化效果
不同类型生态浮床对水质的净化效果【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类型生态浮床对水质的净化效果。
通过对垂直流生态漂浮床、水平流生态漂浮床、人工湿地生态漂浮床以及多级生态漂浮床的水质净化效果进行比较,发现它们在水体净化过程中的不同特点和优势。
研究还关注了植物种类对水质净化效果的影响,探讨了不同植物在水中的生长条件和水质改善效果。
本文总结了不同类型生态浮床在水质净化方面的总体效果,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研究结果对于水环境保护具有积极的意义,为改善水质、保护水生态系统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关键词】关键词:生态浮床、水质净化、垂直流、水平流、人工湿地、多级、植物种类、研究、意义、环境保护、未来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水质是一个影响人类生活和生态环境健康的重要因素。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工业化规模扩大,水质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传统的水污染治理方法往往成本高昂且效果有限,因此急需寻找一种更加经济高效且环保的水质净化方法。
生态浮床作为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水质净化技术,受到了广泛关注。
生态浮床是利用植物根系和微生物在浮动基质上形成的生态系统,通过植物吸收、微生物降解和物理吸附等方式,可以有效去除水体中的营养盐、有机物和重金属等污染物质。
不同类型的生态浮床在水质净化效果上存在差异,有的适合于处理高浓度有机物废水,有的适合于处理富营养化水体,有的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深入研究不同类型生态浮床对水质的净化效果,对于提高水质净化效率、降低治理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不同类型生态浮床对水质的净化效果,旨在探讨不同生态浮床设计对水体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为水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目的包括:一是比较不同类型生态浮床在水质净化方面的差异,确定各种生态浮床的适用场景及效果;二是分析不同生态浮床对水体中污染物的去除机理,探讨优化设计方案;三是研究植物种类对生态浮床水质净化效果的影响,为植物选择提供指导;四是总结不同类型生态浮床的优缺点,为实际应用提供参考;五是探讨生态浮床在水环境保护中的潜在作用和意义,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生态浮床技术研究进展
生态浮床技术研究进展摘要:传统生态浮床可以有效处理污染水体,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些缺陷与不足。
因此,本文从生态浮床结构组成、净化机理入手,探讨生态浮床的优化设计方向,以期为污染水体修复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生态浮床;净化机理;改进方法1前言生态浮床是在传统人工湿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水体修复技术,具有绿色经济、操作相对简单、使用方便等优点[1]。
生态浮床的特点是在水体表面以水生植物或陆生植物为主,通过植物根部的吸收、吸附作用和物种竞争等,削减污染水体中的氮、磷及有机物质,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效果,同时又可营造良好的水上景观。
2生态浮床结构组成生态浮床主要由载体、植物和基质组成。
生态浮床系统中的载体可以为植物提供浮力,基质有着固定植物的作用。
2.1浮床载体载体主要为生态浮床提供浮力,保证植物在水面上生长,并使其适应不同水深,弥补人工湿地对水位变化适应性差的缺陷。
聚苯乙烯、聚氯乙烯、泡沫管等浮力载体,具有稳定性高、耐久性好、抗冲击负荷能力强、不溶解等优点常被应用[2]。
在实际应用中选择生态浮床载体时,应综合考虑价格低廉、疏水性好、稳定性高、无二次污染、易于生物膜富集等因素。
2.2植物种类植物作为生态浮床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在生长过程中吸收水体中的污染物,还能通过发达的植物根系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附着场所。
污染物的去除可以通过根表面生物膜中各种微生物的同化和转化来实现[3]。
此外,植物在美化环境、为水生动物和鸟类提供栖息地方面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不同植物种类具有不同的生长习性。
生态浮床关于植物种类的选择研究较多,适合生态浮床的植物种类有52科160余种,分为3大类:挺水植物、漂浮植物和沉水植物[4]。
其中,美人蕉、菖蒲、灯心草和芦苇对养分吸收能力较强;浮萍、水芹、凤眼莲和浮萍适应性强、生长快;而角蒿、豆蔻、菱角、石斛抗染性较好。
植物生长得越好,每株植物所能获得的养分含量就越高,污染物在水中的吸收和去除能力也就越强[5]。
几种植物浮床+仿生植物系统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扶咏梅,刘 盼,郭一飞,等.几种植物浮床+仿生植物系统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J].江苏农业科学,2020,48(7):285-289.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20.07.055几种植物浮床+仿生植物系统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扶咏梅,刘 盼,郭一飞,顾效纲,刘 彪,郭 佳,贺 攀(河南城建学院/河南省水体污染防治与修复重点实验室,河南平顶山467036) 摘要:为了研究由不同水生植物与仿生植物构建的组合型生态浮床对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将风车草、再力花、美人蕉、梭鱼草、菖蒲与仿生植物组合构建成生态浮床,分析几种组合型生态浮床对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结果表明,各处理系统(5种水生植物+仿生植物)对水中氨态氮(NH+4-N)、硝态氮(NO-3-N)、亚硝态氮(NO-2-N)、总磷(TP)、高锰酸盐指数(CODMn)具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93.12%、88.10%、100.00%、95.00%、30 00%,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略优于仿生植物对照组,可见合理的植物+仿生植物组合系统可以实现对污染水体的强化净化,同时可以有效抵抗植物衰亡对系统带来的冲击,确保复合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
关键词:生态浮床;仿生植物;强化净化;去除效果 中图分类号:X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20)07-0285-05收稿日期:2019-04-1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编号:51509083)。
作者简介:扶咏梅(1991—),女,河南新县人,硕士,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为水污染控制及修复技术。
E-mail:524395591@qq.com。
通信作者:刘 彪,博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水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利用。
E-mail:30020707@hncj.edu.cn。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以水体黑臭和水体富营养化为代表的水环境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浮床有哪些缺点
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发展,国内、外生态浮岛技术得到极大完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生态浮岛技术然而其仍处于试验与示范阶段,并在使用中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1、栽培不易进行标准化推广应用
不同的湖泊河流,其富营养化水平不同,水流、温度、风速、水体波动等都各不相同,需要相应的浮岛设计组合和浮岛植物种类搭配,很难制定一个统一的标准予以推广应用。
2、难以推行机械化操作
生态浮岛漂浮在水面上,日常的管理均在水面上完成,目前其管理操作大多采用人工完成,管理养护成本大,在小面积的试验示范中尚可,若大面积推广,需要经常、及时采收,人工操作就不能满足需要,限制其发展。
3、制作施工周期长
从目前来看多数的生态浮岛都是采用现场制作及现场种植的模式,大面积制作施工周期较长。
4、难以过冬
生态浮岛上的植物大多数不能过冬,需要在第二年春天重新种植,尤其在冬季天气较冷的我国北方地区生态浮岛上的植物根本不能成活。
5、难抗风雨浪
多数采用大型水生植物及水生蔬菜,难以抵抗极端的大风、大雨及大浪。
6、使用范围受限
目前国内、外使用的生态浮岛单体面积较小,大多数是在小面积的河湖中使用,难以对较大的河湖进行生态修复,现需要有超大面积的生态浮岛。
接下来看下哪些方法对净化污水有作用?
管道处理工艺对净化污水有作用。
管道处理工艺是利用输送污水的挂表到加压作为处理设备,并在管内充痒,使污水在输送过程中进行生物处理,以减轻管道末端污水处理厂的负担。
生活污水处理厂只需建设沉淀池,不用活性污泥回流,管道处理能力可在较大范围内灵活变化,与普通活性污泥法比较,可节约投资40%,运转费用低,适用与污水输送距离较远的城市(管道长度需6km—l
0km)。
为了用水安全,建议大家撑握些水污染安全小知识,同时还可
以用水龙头净水器保证水的质量,更多相关儿童安全知识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