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章社会化与社会角色
第四章 人的社会化与社会角色的扮演心理学
第四章 人的社会化与社会角色的扮演
第一节 人的社会化
社会化又不可能造就完全相同的个性。这是 因为: (1)人们的遗传素质不同; (2)人们的社会生活条件不同; (3)人们的主观努力不同。 后面两个原因与社会化紧密相关。
所以,社会化既造就了人的社会共性,又塑造 了人的独特个性,是人的社会共性与独特个性 的有机统一过程。
第四章 人的社会化与社会角色的扮演
第一节 人的社会化
案 例
2004年2月23日中午1时20分,昆明市公安局接 报在云南某大学学生公寓一宿舍的柜子内共发 现4具被钝器击打致死的男性尸体。同时同宿 舍的学生马加爵也不见了,昆明一家银行的录 像资料显示,马曾于2月15日下午持其中两名死 者的存折到银行取走了4000元钱。 经公安机关 查明,该校学生马加爵有重大犯罪嫌疑 。 “没有理想,是我人生最大的失败” “我对自己都不重视,所以对他人的生命也不重视” ——马加爵如是说
《社会学》课件
主要是从微观的角度认识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角 色的内涵、类型;认识个体如何通过社会化的过程 而获得相应的社会角色;了解并掌握社会角色失调 的调适方法。
一、人的社会化 二、社会角色
第四章 人的社会化与社会角色的扮演
第一节 人的社会化
(一)含义:P90
狭义的理解: 青少年的成长
社会
广义的理解: “自然人”或“生物人”成长 为“社会人”的全部过程
湖南省株洲市二中 语文教师尹健庭
你认为尹老师的做法对学 生的健康成长有利吗?
第四章 人的社会化与社会角色的扮演
第一节 人的社会化
(一)内容:P90-92
1、掌握生活技能和职业技能,培养社会角色。 生活 技能
生活自理能力、社会认知与交往能力、学 习方面的、体育锻炼方面的、饮食营养方 面的、身体发育和卫生方面的、常见传染 病及其预防方面的、意外伤害处理方面的 技能。
社会心理学概论
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心理现象的科学,是从社会与个体相互作用的观点出发,研究特定社会生活条件下,个体与群体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个体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的研究社会交往心理和行为的研究群体心理的研究应用社会心理三、社会心理学的三种倾向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比较文化的社会心理学伦理问题:(p15)第二节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的历史与理论第三章1.社会化的定义社会化是个体在社会的影响下,通过学习,掌握社会经验、规范,形成与社会一致且有自己特色的态度、情感、行为习惯与品格,并取得社会成员资格的成长过程。
2.社会化的主体社会中未成年的个体,严格地说,是未完成社会化的个体。
3.社会化的执行者与社会化有关的人们。
4.社会化的内容政治社会化、道德社会化、性别角色社会化5.社会化的结果教化个人,使之取得社会成员的资格,成为符合社会规范要求的有一定个性的社会有效成员。
二、社会化的基本特性™ 社会强制性™ 个体能动性™ 终身持续性_第二节社会化的途径一、社会教化社会通过社会化的执行者实施社会化的过程。
社会教化的途径1、遗传因素的影响遗传因素是人社会化的潜在基础和自然前提。
2.社会环境因素1、社会文化因素,对不同的民族成员的共同人格与社会行为起着决定作用2、家庭:是个体社会化的起点。
宠爱性、放任型、专制型、民主性父母态度家庭气氛3.学校4、同辈集体的影响作用5.大众传播工具6、计算机网络二、个体内化1.观察学习2.认知加工3.角色扮演4.主观认同5.自我奖赏第四章社会角色“角色”一词最先是戏剧中的一个专有名词,指戏剧舞台上所扮演的剧中人物及其行为模式。
所谓角色集是指一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角色。
社会角色的定义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
社会角色的分类1从角色的获得方式上先赋角色自致角色(成就角色)2从角色行为规范化程度来区分规定性角色开放性角色3从社会角色所追求的目标上功利性角色表现性角色4从社会角色存在形态的不同理想角色领悟角色实践角色5根据角色和角色之间的权力和地位关系,分为支配角色和受支配角色第四节性别角色差异生理差异:人体、基因、性激素心理差异个性和行为方面的差异男性的侵犯性、支配性、自信心强于女性;而女性的交际能力强于男性智能方面:智力无明显差异;运动、空间、数学方面男性强于女性语言、知觉速度、艺术和音乐能力方面女性强于男性你心目中的男女两性形象讨论1:“超级女声”是对传统女性形象的颠覆吗?讨论2:你心目中的异性形象是怎样的?讨论3 :你对角色定位的理解如何?1. 第五章自我意识一、自我意识的概念1.自我意识的定义自我意识是个人对自己存在的意识、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意识。
社会学概论第4章
第四章个体社会化本章学习目标“社会化”是社会学对人类社会生活及社会行为本质的深刻说明,是社会学的重要概念,通过本章学习,应使学生对社会化的本质和特点有系统的了解,同时明确社会化的基本内容和主要途径、社会化的基本类型与主要过程,对不同社会和不同社会发展时期社会化的现实特点有所领悟。
本章重点难点:1.社会化的内容2.社会化的途径第一节社会化的涵义一、社会化的定义在社会化研究的初期,人们认为社会化就是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即使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取得社会成员资格的过程。
从本世纪50年代开始,社会化的研究范围逐渐扩大。
社会化不再局限于人的未成年阶段,而是贯穿人的一生。
由此形成了社会化的广义研究。
广义上,社会化是指个体适应社会、认识社会,从而达到改造社会,不断完善自己人格的过程。
适应社会,包括适应社会已有文化和适应社会发展变化两个方面。
广义社会化表明社会学对社会化这一过程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研究,即:社会结构的角度:认为社会化的本质就是角色学习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个人逐渐了解自己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领悟并遵守社会对这一地位的角色期待,从而达到维持和发展社会结构的功能。
文化的角度:是把社会化看成文化延续与传递的过程,认为社会化的实质是社会文化的内化。
个性发展的角度:是从心理学的意义上对社会化的理解,认为社会化是个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二、社会化的必要性社会化是每一个个体都必须经历的过程。
这一过程之所以必须发生,是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1、社会需要。
社会要发展、延续,就要不断地生产人口,同时社会还必须对新的人口实行社会化,使其具备知识、才能,从而取得社会成员资格,继承与发展。
2、个体需要。
人没有与生俱来的生存能力,或者说没有明显的遗传获得的生存能力和行为模式,因此个体出生后必须接受社会化;人类生存方式的复杂性和变动性也决定了个体必须不断适应变化的社会生活,不断接受社会化。
个体社会化过程,就是社会需要与个体需要的双向作用的过程。
社会学概论主要理论
社会学概论主要理论十分以上喔第一章社会学的创立与发展1.社会学创立时期代表(1)孔德(社会学之父)将社会学居于科学最高层次;“秩序”和“进步”是他的两个核心概念。
(2)卡尔·马克思;(3)斯宾塞2.社会学形成时期代表(1)涂尔干:①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事实。
②社会团结理论;③失范理论;④社会学研究方法准则;⑤功能分析和历史分析方法:系统的社会学功能分析。
(2)韦伯:①理解社会学--韦伯认为,研究对象是社会行动。
②社会行动类型。
合理性是韦伯社会学理论的核心概念。
3.芝加哥学派:社会学起源于欧洲,但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学系是在美国成立。
4.结构功能论关注焦点在于社会均衡是如何维持和不断修复的。
代表人物是帕森斯和默顿。
帕森斯:《社会行动的结构》和《社会系统》。
其AGIL功能分析图式是理解其结构功能理论的重要内容。
默顿:《社会理论与社会结构》,提出显功能与潜功能。
5.冲突理论(1)源于马克思的社会思想,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理论是最早、最深刻和最系统的冲突论;(2)辩证冲突论:德国达伦多夫--《工业社会的阶级和阶级矛盾》。
6.交换理论:霍曼斯提出,布劳修正--《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
7.符号互动论:源于美国社会学家米德,主要代表人物是布鲁默和戈夫曼。
8.社会批判理论:法兰克福学派所主张的理论道路。
9.艾尔弗雷德·舒茨--奥地利--创立现象学社会学。
11.“五脏六腑”--费孝通第二章社会学研究方法1.实证主义方法论遵循自然科学法则,用普遍因果律研究社会现象的方法理论,以孔德《实证哲学教程》为代表。
2.人文主义方法论反实证主义方法论,是对社会行动过程及结果予以主观意义理论的方法。
基本观点:(1)强调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区别;(2)研究的目的在于“理解”而非“说明”;(3)立足于微观层面,研究社会现象。
3.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方法论基本观点(1)承认客观的社会规律;(2)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进程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3)唯物史观,强调人类的历史实践活动,注重制约人的行动的社会物质环境。
第四章 社会角色
林顿:角色是“与特定地位有关的文化模式总和, 包括社会对于占据这一地位的所有人的一切态度、 价值观和行为。” 比德尔:角色是“一定背景中一个或多个人的行 为特点”。 我国学者指出社会角色包含了角色扮演者、社会 关系体系、社会地位、社会期望和行为模式五种 要素。 社会角色:个人在社会关系体系中处于特定社 会地位、并符合社会要素的一套个人行为模 式” 。
6、根据角色的参与程度分类
第二节 角色理论
一、角色理论的概念与来源 概念:角色理论(role theory)是一种试图从人 的社会角色属性解释社会心理和行为的产生、变 化的社会心理学理论取向。 来源:20世纪20—60年代逐步发展和确立起来。 从其发展渊源上看主要受到了来自于社会学中的 符号作用论的影响、来自于心理学的角色扮演技 术的影响和来自于人类学的结构功能论的影响。
角色理论强调社会环境对行为的定向作用,同时
也重视个人可能的角色创造,因而被认为是“社
会有限决定论”。
第三节 角色的行为模式
一、角色学习:
角色学习是角色扮演的基础和前提,它包括两个 方面,一是形成角色观念,一是学习角色技能。
1、角色观念 角色观念:个体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对自己所扮 演的角色的认识、态度和情感的总和。
最后,角色学习是随着个人的角色的改变而进行的学习。
二、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指人们按照其特定的地位和所处的情境 而表现出来的行为。 (一)社会学视角:互动与表演 米德的角色理论
个人具有的“扮演他人角色的能力”是与他人进行互
动的基本条件。通过角色扮演,产生暂时的自我形象, 逐渐定型,就会形成稳定的自我意识。 “斯坦福监狱”实验。
结构角色论强调了社会过程的既定的、结构化的 一面,即强调了围绕社会关系系统中的地位、代 表社会结构因素的期望对于角色扮演者的行动起 制约作用。
社会学 第四章 人的社会化
三种理解“社会化”的角度:
A、文化的角度:社会化被看做是一个文化传递和延续的 过程,社会化的实质是社会文化(核心是价值标准)的 内化。——社会化研究中的文化学派。 B、人格发展的角度:社会化被视为一个人的个性形成和 发展的过程,社会人就是经由社会化过程而形成有个性 的人。——社会化研究中的心理学派或社会心理学派。 C、社会结构的角度:社会化就是使得人变得具有社会性, 个人逐渐了解自己在群体或社会结构中的地位,领悟并 遵从群体和社会对这一地位的角色期待,并学会顺利地 完成角色义务。社会化的功能在于维持和发展社会结 构。——社会学结构功能主义及冲突论 以上三种研究视角互相联系、互为补充,成为社会学内部 研究社会化的研究工具。
幼儿期(3-6或7):游戏玩耍(学习社会角色)
学龄初期(6、7-12):重大转折时期,口头语言 向书面语言过度,抽象思维逐步形成 少年期(13-15):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道德观 形成的重要时期
青年初期(15-28):延长趋势,“心理上的断乳 期”,生活范围扩大,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
2、继续社会化(二级社会化)
第三节 社会化的过程和社会化的问题
一、早期社会化的困境 1、儿童社会化的问题
城市的儿童社会化问题主要表现在娇惯、过分容 忍一些行为,消费重心主要在儿童身上,众星捧 月,儿童肥胖和营养不良,养育方式导致发育缺 陷。 农村的留守儿童问题。 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流动儿童) “小留学生问题”
1、中年危机与自我校正的继续社会化
中年人年富力强,具有比较丰富的人生、工作经验,情绪相对稳定。 通常是工作中的骨干,有的还担负领导责任。从全社会来看,中年人 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力军,是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这 背后也隐藏着危机。表现在 (1)家庭和事业的矛盾。丈夫早出晚归,难以顾及配偶和子女关系, 由此引发夫妻情感危机;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压力大,由此 对身心的健康带来伤害。英年早逝是值得关注的现象。 (2)现代社会要求活到老学到老,知识更新和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 技能,但中年的成熟和老练又养成固执,对事物的心理定势不易纠正, 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和欲望减弱,使中年人更新知识的难度加大。社会 变迁带来的失业、下岗,再就业就非常困难。 (3)因婚姻导致的血缘关系和姻亲关系的扩展,使中年人要处理的 社会关系更加复杂化。各种关系都要谨慎处理,才不会引起家庭和亲 友之间的矛盾。中年男子面对婆媳矛盾往往两头不是人。人情世故的 处理不当往往是引发家庭冲突的原由。 因此,中年人的社会化的主要任务是正确处理协调好夫妻关系、父母 子女关系、职业行为及其关系,不断校正原来的目标,不断学习以跟 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弥合代沟,继续社会化。
自学考试。社会学概论 复习资料
自学考试。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社会学概论》是一本重要的教材,涵盖了社会学的各个方面。
本书共分为14章,内容包括社会学的创立与发展、社会学研究方法、社会与文化、社会化与社会角色、社会互动、家庭与婚姻、群体与组织、教育、劳动与消费、社区与社区发展、城镇化、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偏差行为与社会控制、社会问题以及社会变迁。
本书可以帮助读者全面了解社会学的理论和实践,对于研究社会学的人来说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参考书。
勤奋是成功的关键,而懒散则会导致失败。
这句名言告诉我们,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和思考才能取得成功,否则只会浪费时间。
因此,我们应该研究勤奋,不断努力,以实现自己的目标。
第一章介绍了社会学的创立和发展,讲述了社会学家们如何通过研究社会现象来理解社会。
社会学的诞生源于对社会问题的探究,它的发展历程也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
通过研究社会学的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学的本质和意义。
第二章介绍了社会学研究的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访谈、实验等。
社会学研究方法的选择取决于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
在研究社会现象时,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以便获得准确的研究结果。
第三章介绍了社会与文化的概念和关系。
社会和文化是相互依存的,它们相互作用,共同塑造了社会和文化的面貌。
社会和文化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和文化的本质和意义。
第四章介绍了社会化和社会角色的概念。
社会化是指个体在社会中接受社会文化的过程,而社会角色则是个体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
社会化和社会角色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个体在社会中的行为和作用。
第五章介绍了社会互动的概念和特点。
社会互动是指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它是社会交往的基础。
社会互动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交往的本质和规律。
第六章介绍了家庭和婚姻的概念和关系。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而婚姻则是家庭的基础。
家庭和婚姻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家庭和婚姻的本质和作用。
第七章介绍了群体和组织的概念和特点。
幼儿心理学第四章幼儿的社会化
幼儿心理学第四章幼儿的社会化
幼儿心理学第四章:幼儿的社会化
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社会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社会化是指通过
社会经验,使幼儿逐渐适应社会和掌握社会规范的过程。
幼儿的社会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家庭社会化:家庭是幼儿最早接触到的社会环境,也是最重
要的社会化场所之一。
在家庭中,幼儿学会了与家人相处、尊重他人、分享和合作等社会技能。
家庭对幼儿的社会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 幼儿园社会化:幼儿园是幼儿接触到更广泛社会环境的重要
场所。
在幼儿园中,幼儿通过与老师和同伴的互动,学会了与不同人
相处、协作和分享的能力。
幼儿园的社会化教育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独
立性和自信心。
3. 同伴关系:幼儿与同伴之间的相互影响对幼儿的社会化起着
重要作用。
通过与同伴的互动,幼儿学会了分享、合作和解决冲突的
能力。
同伴关系还有助于幼儿形成自我认同和社会角色。
4. 文化社会化:幼儿所处的社会和文化环境对其社会化有深远
影响。
幼儿通过参与社会文化活动、接受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的熏陶,逐渐形成自己的社会认知和行为准则。
文化社会化对幼儿的身份认同
和归属感具有重要意义。
幼儿的社会化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家庭、幼儿园和社会
多种力量的共同配合。
家长、教师和社会应为幼儿提供良好的社会化
环境和积极的引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社会习惯和行为方式。
这样,幼儿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与他人和谐相处,并为自己未来的发展打
下良好的基础。
第四章幼儿的社会化
02
社会技能掌握
社会化过程中,幼儿逐渐学会 与他人相处、沟通和合作,掌
握基本的社会技能。
03
价值观建立
幼儿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渐认 同和接受社会主流价值观,为 其一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奠定基础。
幼儿社会化的目标与任务
培养自我意识
引导幼儿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情绪、 需求和能力,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
幼儿园会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角色扮演、音乐律动、艺术创作等。这些活动为幼儿提供了实践和体验的 机会,有助于他们理解社会角色和规则,培养社交技能和创造力。同时,这些活动也有助于增强幼儿的自尊心和 自信心,促进他们积极的社会化进程。
04
社会文化对幼儿社会化的 影响
社会价值观念与道德规范
家庭、学校、社会对幼儿的价值观念传递
幼儿园教育
幼儿园是幼儿社会化的重要场所,教师应该通过游戏、活 动等方式,帮助幼儿建立社交技能、情感认知和行为规范 。同时,幼儿园应该提供丰富多彩的课程和活动,满足幼 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社会教育
社会是幼儿社会化的大环境,幼儿应该通过参与社会活动 、观察社会现象等方式,了解社会规则和文化,培养社会 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同时,社会应该为幼儿提供安全、健 康、积极的环境和氛围。
大众传媒与网络文化
01
大众传媒对幼儿的影响
大众传媒如电视、电影、广告等是幼儿接触社会的重要渠道,它们对幼
儿的社会认知、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产生深远影响。
02
网络文化对幼儿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文化对幼儿的影响日益显著,如网络语言、网
络社交等,它们改变了幼儿的信息获取方式和社交模式。
03
大众传媒与网络文化的监管与引导
社会学概论
第一章社会学的创立与发展(3/3)1.韦伯社会学理论的核心概念是()A.综合性B.合理性C.应用性D.阶级性参考答案:B2.社会对个人的欲望和行为的调节缺乏统一规范和足够制约力的社会状态指的是()A.失衡B.失效C.失范D.失调参考答案:C3.揭示特定社会现象给整个社会或局部运动带来什么结果的分析是()A.历史分析B.功能分析C.事实分析D.结构分析参考答案:B第二章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3/3)1.认为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的科学的社会学家是()A.孔德B.斯宾塞C.韦伯D.涂尔干参考答案:A2.研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一门社会科学指的是()A.社会学B.生物学C.物理学D.历史学参考答案:A3.在社会学的研究功能中,目的在于探明和详细描述社会事物与现象发生和变化的具体规律的是()A.解释性功能B.预测性功能C.描述性功能D.规范性功能参考答案:C第三章社会与文化(3/3)1.社会与自然之间进行交换的实际能力是()A.交换能力B.生产关系C.社会力量D.生产力参考答案:D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A.社会稳定B.生活富裕C.社会和谐D.经济增长参考答案:C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即()A.社会购买力B.上层建筑C.物质基础D.经济基础参考答案:D第四章社会化与社会角色(3/3)1.基本社会化是人的生命早期的社会化过程,也称为()A.一般社会化B.一级社会化C.特殊社会化D.二级社会化参考答案:B2.一个人为适应特定角色需要而进行的知识准备过程是()A.继续社会化B.基本社会化C.理想社会化D.预期社会化参考答案:D3.职业学校教育属于(A )A.基本社会化B.再社会化C.重新社会化D.反向社会化第五章社会互动(3/3)1.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行动周期的交换叫做()A.重复交换B.互动交换C.双重交换D.多重交换参考答案:A2.不同行为者之间彼此通过转让自己所有物而获得对方所有物的行动是()A.竞争 B.交换 C.付出 D.调适参考答案:B3.下列哪个不属于交换的构成要素?()A.目标B.付出C.效益D.结果参考答案:D第六章家庭与婚姻(3/3)1.得到最广泛研究的家庭替代性实验发生在()A.德国B.俄罗斯C.法国D.以色列参考答案:D2.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早期社会相比,现代家庭更为专门化,所提供的功能()A.更少 B.更多 C.和原先无差别 D.没有参考答案:A3.只有一个性别的成年人和孩子组成的家庭是()A.单亲家庭B.丁克家庭C.同性恋家庭D.核心家庭参考答案:A第七章群体与组织(3/3)1.个人社会活动领域拓展和活动能力增强的标志是()A.初级群体B.次级群体C.正式群体D.外群体参考答案:B2.家庭属于()A.首属群体B.次属群体C.正式群体D.非正式群体参考答案:A3.群体功能的具体体现及组织的灵魂是()A.成员关系B.行为准则C.社会成员D.群体目标参考答案:D第八章教育劳动与消费(3/3)1.从教育发生的场所来说,教育的类型不包括()A.家庭教育B.学校教育C.社会教育D.地位教育参考答案:D2.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其中狭义的教育专指()A.学校教育B.社会教育C.劳动教育D.科技教育参考答案:A3.不但是传播知识和科学技术的场所,也是知识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场所的是()A.家庭 B.社会 C.学校 D.教堂参考答案:C第九章社区与社区发展-第十章城镇化(3/3)1.以农业产业为主导,工业基础薄弱的城镇化类型是()A.逆城镇化B.低度城镇化C.超前城镇化D.滞后城镇化参考答案:B2.世界上率先实现了城镇化的国家是()A.德国B.法国C.美国D.英国参考答案:D3.在城市国际化进程中处于最高层次,能够在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发挥全球性影响的国际城市是()A.世界城市B.工业城市C.发达城市D.现代城市参考答案:A第十一章社区分层与社会流动(3/3)1.狭义的社会不平等指个人或群体间的()A.任何差异B.文化差异C.等级差异D.年龄差异参考答案:C2.韦伯主张从三个维度来进行社会分层,即()A.经济、政治和社会B.经济、政治和教育C.经济、政治和文化D.政治、文化和教育参考答案:A3.按经济地位和政治法律地位不同而互相区别的群体或社会集团是()A.种姓B.等级C.种族D.人种参考答案:B第十二章偏差行为与社会控制(3/3)1.能深入地影响行为者的内心,改变他们对生活的态度的是()A.制度化控制B.非制度化控制C.外在控制D.内在控制参考答案:B2.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就是对()予以控制和协调。
第 4 章:社会化与社会角色
第四章:社会化与社会角色第一节什么是社会化一、社会化概念(一)社会化的内涵社会化是社会对个人的文化教化和个人对社会主动选择与能动调适的统一过程。
社会化的内涵可从三个方面理解:(1)从时间方面理解,即个人社会化涉及到人生发展的全过程;(2)从内容方面理解,个人社会化关注到个人作为社会一员所应具有的全部文化遗产;(3)从关系方面理解,个人社会化注重个人与社会的交互作用以及个人社会化的结果。
(二)社会化的内容从个人与社会的交互作用的基本需求来说,社会化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生活技能社会化、价值观念社会化、政治社会化、行为社会化、角色社会化。
二、社会化的类型(一)基本社会化所谓基本社会化,就是"生物人"通过社会文化教化,获得人的社会性,获得社会生活资格的过程。
基本社会化的任务:一是生理性成熟;二是社会性成熟。
(二)继续社会化继续社会化是人在成年以后的社会化,或称为二级社会化。
继续社会化之所以必要,因为:其一,社会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其二,在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飞速发展。
其三,基本社会化时期的教育范围有较大的局限性。
其四,人不仅仅是学习社会文化,还肩负着发展社会文化的责任。
(三)再社会化再社会化是使个人改变以前的知识结构、价值标准和行为模式,建立新的、符合社会要求和新的形势需要的知识结构、价值标准和行为模式的过程。
再社会化有两种基本类型,一是主动再社会化;二是强制性再社会化。
(四)正向社会化和负向社会化所谓正向社会化,是指上代人对下代人的文化传递和教化过程。
所谓反向社会化,使年轻一代用新知识、新观念影响前辈的过程,这种社会化又称为文化反哺。
三、社会化的有关理论(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弗洛伊德的社会化理论基于对人格结构的分析。
1、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超我三个部分组成。
本我是人格的原始部分;超我是对从社会中习得的"应该如何"和"必须如何"的内化。
社会学概论教学辅导教案二(4-6章)
《社会学概论》教学辅导教案二(4-6章)第四章人的社会化目的要求:通过学习,重点掌握社会化的涵义,社会化的必要性及其基本内容。
一般掌握社会化的条件及过程、个性的形成与社会的关系等。
一、社会化的涵义及必要性1.人的社会化的涵义人的社会化,就是指一个个体,通过学习群体文化、学习承担社会角色,把自己一体化到群体中去的基本过程。
2.社会化是人的需要和环境、教育的矛盾辩证的统一,也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
个人的需要是个人积极活动的内因,环境和教育是个人发展的外因,个人需要与环境和教育的结合,内外因素矛盾辩证的统一,是人的社会化的实质。
3.从全社会观察,怎样进行好社会成员的社会化,乃是社会能否发展,能否前进的关键。
二、社会化的可能性——社会化的生物基础1.人有进行脑力劳动的条件2.人有较长的依赖生活期所谓依赖生活期是指人生下来后有一个较长的生理上、心理上不能独立生活的时期,在这段时期中,必须依赖父母或其他人抚养成人。
人类的依赖生活期,一般要在16年以上,跟其他动物相比,这段时期是较长的。
3.第二次诞生或心理上的断乳所谓第二次诞生或心理上的断乳,是心理学家把青年期社会化的重要性作一个比喻的说法。
因为青年期是指人的成长在生理上,心理上达到一定成熟的时期,也是社会化的成熟阶段,越过这个阶段,一个人就要走入社会,真正地成为广大社会中的一员。
因此把青年期称为“第二次诞生”或“心理上的断乳”,意思是指人脱离母体是第一次诞生,而人被培养成才,脱离家庭、父母、学校、老师等各方面的监护,自己要跨入社会生活的大门去独立营生,则无异于第二次诞生。
生理上的断乳,是指人出生到1岁左右,靠母乳成长,一岁以后,母乳数量、质量降低,就要实行断乳,让孩子多吃些饭菜饮食,才能更好的发育成长。
断乳是改变婴儿的生活习惯,是一次生理危机,而青年走入社会,独立去生活,也会带来生活和思想的重大转折,又一次形成危机,可以认为是“心理上”的而非“生理上”的断乳。
第四章 社会化
掌握基本的社会规范
所谓社会规范,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创造出来的, 用以调整、控制人们行为的文化手段的总和。社会规范 是指导人们行为的准则,它向人们昭示了处在一定社会 位置上的人,或者说扮演某种社会角色的人,在特定条 件下应该如何行动。
具体的社会规范难以历数,大的类别主要有习俗、 道德、宗教、法律、纪律、政治等。个体在社会化的过 程中,对这些方面的规范几乎都需要接受和适应,其中 最重要的是道德规范社会化、法律规范社会化、政治规 范社会化。
西;她感情麻木,表情呆滞,对人毫无兴趣。
——20世纪 70-80年代,我国江苏省南京铁路局工人马超由 于个人生活受过挫折,精神受过刺激,患有典型的强迫症。 他担心自己的 3 个孩子受人欺负,将他们一直关在家中。 1989年人们发现这一情况时,大女儿已19岁,二女儿15岁, 最小的儿子已有11岁,但他们的智力年龄经测试分别只有5岁、 3岁和1岁。
精品课件
三、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2、学习生活的基本技能
学习生活的基本技能即学习、 掌握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自理能力是 指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等 方面的自我料理能力。
这与个体生物机能和智力发展同
步发展。这些技能本质上是包含意义
的文化。
精品课件
三、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3、学习谋生的基本手段 4、逐步掌握社会行为规范
社会角色并形成独立人格的整个一生。
社会化就是将一个生物人逐步转变为 社会人的过程,是人的生物本能被消减,社 会性增强的过程。
精品课件
二、社会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社会化的必要性 从个体角度看社会化的必要性:从未成年到 成年,个人离不开社会化的过程。
从社会角度看社会化的必要性:社会有自我 维持和发展的倾向,社会的延续和传承需要 对成员的社会教化。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
第二章社会学研究方法1.社会学:是研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一门社会科学。
2.统计调查:是根据调查的目的与要求,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搜集数据信息资料的统计工作过程。
3.普遍调查:又称全面调查,简称普查。
是为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或周期性的总体调查。
4.抽样调查:是非全面调查的一种,它是从总体中按一定的方法抽选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对此做出估计和判断的一种调查方法。
5.统计报表:是按统一规定的表格形式,统一的报送程序和报表时间,自下而上提供基础统计资料,是一种具有法律性质的报表制度。
6.问卷调查:是以一组问题获得相关、有效信息的一种方法。
7.个案研究:是一种以某个社会单位或案例为一个整体,进行详细考察的方法。
8.访谈法:指研究者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与被研究者交谈,进行调查和收集资料的方法。
9.实验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假设,在有控制的条件下,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发现或证实社会现象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方法。
10.文献法:通过搜集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语音、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在不影响研究对象的情况下,分析和探讨个人与社会关系现象的方法。
11.实地研究:又称田野调查,它是一种深入研究对象内部,以参与观察和非结构访问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解释社会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
12.定性分析:是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分类、比较,进而对某类现象的性质和特征作出概括的一种分析方法。
13.定量分析:是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
第三章社会与文化1.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2.社会结构:是指社会诸要素之间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
3.人口:是指特定区域内,由一定社会关系联系起来的、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有生命的个人所组成的总体。
4.人口数量:是对人口的量的规定性,指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有生命的个体总和,通常人口数量指的是人口规模。
《社会化与社会角色》PPT课件
精选ppt
18
4.政治社会化
个体逐步学习和接受被现有政治制度所采用和肯定的政 治信念、思想体系、社会制度和政治态度的过程。
例如,儿童的国家意识: a.国家象征期 b.抽象国家观念期 c.国际组织系统期
精选ppt
19
5.民族社会化 民族社会化是指个体形成本民族大多数人共有的特性,
社会角色理论至少有四个重要来源: 芝加哥学派乔治·米德旨在说明在人们的交往中可以预见的互动行为模式
以及说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他认为角色是在互动中形成的,角色表演 并没有一个先定的剧本,文化只能为角色表演规定大致的范围。
精选ppt
37
林顿(1945):在任何特定场合作为文化构成部分提供给行为者 的一组规范,他区分了角色与地位,认为当地位所代表的权利与 义务发生效果时即为角色扮演。
文化是凝聚在一个民族的世世代代和全部财富中的生活 方式的总和。它包括衣食住行等生活方式,待人接物, 举止言谈等交际方式和态度,及哲学、宗教、道德、法 律、文学、艺术、风俗传统、科学中的思想方法等等。
可以说,人们一切活动都是文化的产物。
精选ppt
28
社会化
社会文化对个性的塑造功能
20世纪20年代本尼迪克特在北美不同部落的考察研究 M.米勒 新几内亚三个原始部落社会的考察研究
精选ppt
6
E·霍兰德在其《社会心理学:原理与方法》一书中的解 释:一个婴儿是带着 繁多的行为潜能来到人世间的, 这些行为的发展有赖于各种复杂的相互关系,包括与他 人的相互作用。儿童在人类社会成长的过程中,学会了 抑制某些冲动,并被鼓励获得在特定社会环境下的人所
具有的特征和价值,这个过程叫社会化。
《社会学概论》笔记四
第四章社会中的个人本章指导:一、本章目的:这一章包括地位与角色以及个人社会化的内容。
通过学习,使同学们了解与个人最接近的两个概念——地位与角色,它们在社会结构分析中的重要地位,明确它们,能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个人存在于社会中的状态。
地位与角色规范的学习是通过社会化进行的。
关于社会化的知识,使我们明确个体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从而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去。
二、课前准备:1、认真阅读本章纲目,了解本章的学习脉络;2、阅读参考教材郑杭生主编:《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中“社会角色和社会化”这两部分内容;3、观看电影:《Sleepers》、《刺激1995》、《人生屋檐下》、《小鞋子》、《浓情巧克力》。
三、学习建议:1、认真预习参考教材的相关内容,标示不理解的问题,以便上课或与老师互动时有针对性地听讲或发问;2、在观看影片时,要结合本章所学内容进行思考;3、阅读参考书目,了解一些人类学的知识;4、掌握本章的重要概念:①地位②角色③角色冲突④社会化⑤逆向社会化⑥同辈群体⑦再社会化⑧发展社会化四、学习重点:1、地位的类型;2、对角色和角色相关概念的理解;3、社会化的含义以及社会化的条件和主体;4、社会化的类型。
重要概念1、自我和社会是一对双胞胎。
——查尔斯·霍顿·库利2、两种主要的地位类型1、先赋地位(ascribed status)也叫归属地位,指某人所拥有的被指定的、并且通常不能被改变的社会地位。
包括种族、民族、年龄、性别和某些家庭内的地位那么,先赋地位有哪些特点呢?◇它与血缘、遗传等先天的或生理的因素有关,比如天生残疾或亲属关系。
◇被指定意味着天生授予我们或至少生来就已预定好的,不由选择、难以避开的。
我们可以挑选朋友,但无力选择亲戚;通常它也不能被改变,像我们的性别地位,是有人做了变性手术,但毕竟数量相当少。
◇先赋地位一般以出生为基础,孩子们继承了父亲或母亲的社会地位。
◇先赋地位还能以一个人出生的时间、地点和环境为基础。
社会化 读后感
第四章社会化读后感社会化就是由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过程,每个人必须经过社会化才能使外在于自己的社会行为规范、准则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标准,这是社会交往的基础,并且社会化是人类特有的行为,是只有在人类社会中才能实现的。
用弗洛伊德的话说,社会化就是个人学习控制天性的冲动,就是“把野兽关到笼子里”。
第四章明确地表述了社会化的定义,个体通过与社会的交互作用,适应并吸收社会文化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社会化包括的内容,道德社会化、政治社会化、法律社会化性别角色社会化等;社会化的方式,奖励与惩罚、模仿、认同;影响社会化的因素主要包括生物遗传因素、社会文化环境等;社会化理论的五大派系,精神分析学说、认识发展论、社会学习理论、符号互动理论、正常成熟论以及群体社会化理论等。
在认真阅读学习了本章内容后,我觉得特别有感慨的是大众传媒对现今社会化的影响。
大众传媒指的是传达于广大人群之中并对他们产生影响的传播方式,尤其是指报纸、杂志、电视和广播。
在现代社会大众传媒在社会化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大众传媒迅速地向人们提供有关社会事件和社会变革的信息,还向人们提供各种不同的角色模式、角色评价、角色标准、行为规范等,对个体社会化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像这次的“3·15”晚会又爆出了个堪比三聚氰胺毒牛奶的食品行业丑闻,河南的国内最大肉制品企业双汇集团,收购含违禁动物药品瘦肉精的猪肉。
之后各界反应很快,双汇冷鲜肉、火腿肠的销量大跌,超市纷纷下架,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会同公安部、监察部、农业部、商务部、卫生部等部委组成联合工作组赶赴河南实地督办,查看生猪养殖和屠宰环节,调查地方政府和监管部门履职情况。
各省也紧急下发通知,开展专项督导整治行动,确保广大消费者吃上“放心肉”。
无独有偶,上海最近又发生了一起“染色馒头”事件,上海盛禄食品有限公司分公司,涉嫌将白面染色制成的馒头在上海华联等多家超市销售。
染色馒头是通过回收馒头再加上着色剂而做出来的。
社会学概论复习内容
社会学概论复习内容第一章导论一、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概括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型:一是侧重于从社会整体出发,把社会现象作为研究对象,在西方,其古典时期的代表人物主要是孔德、斯宾塞、涂尔干,并由此开创了社会学中的实证主义社会学传统。
一般来说,在侧重以社会整体为对象的研究中,一般可以看到“秩序和进步”、“结构和过程”等方面。
二是侧重于以个人及其社会行动为研究对象,在西方,其古典时期的代表人物是韦伯,并由此开创了社会学中的人文主义社会学传统。
三是不属于上述两种的说法的,其中有些观点影响较大,但最终没有成为社会学发展的主流。
其中主要有“剩余说”、“学科说”、“调查说”、“问题说”等。
二、社会学的学科性质1、社会学不仅仅是低层次的调查工具;2、社会学给我们提供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3、也为我们理解社会、解释社会提供理论方法和视角。
三、社会学的概念界定: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出发,综合研究人类社会和人们社会行为变化发展规律的一门应用性社会科学。
四、社会学的学科特征整体性、广泛性、综合性和应用性。
五、社会学的学科地位1、总和论,即把社会学与各门社会科学的关系看成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综合论,即强调社会学是将各门社会科学的成果,从社会整体的角度来加以综合而得出的。
3、普适论,即认为社会学原理具有普遍性,适于一切社会生活,因而把社会学与其它各门社会科学的关系看作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4、中心论,即认为社会学居于各门社会科学的中心,它既对其它社会科学有指导作用,又吸收其它社会科学的成果。
5、平等论。
即认为社会学与其它各门社会科学处于平等的位置上。
六、社会学的学科功能1、社会学的认识功能:包括描述、解释、预测和规范;2、社会学的实践功能:包括教育、管理、咨询、监督。
七、社会学的诞生背景社会历史背景、思想渊源八、社会学的发展脉络社会学的三大传统:实证主义、人文主义、批判主义发展历程:古典社会学、现代社会学、当代社会学九、社会学的中国发展传入时期、中断和重建时期、本土化研究探索十、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方法体系的三个层次:方法论、研究方法、具体的技术工具主要的研究方法:问卷调查、田野调查、观察法、文献研究、历史比较方法、实验法第二章社会一、社会的涵义1、社会唯名论:认为社会并不是一个真实的存在,而仅仅是一个名称而已。
社会学概论 第四章 社会化与社会角色考点
第四章社会化与社会角色第一节什么是社会化一、社会化概述(一)社会化的内涵社会化是社会对个人的文化教化和个人对社会主动选择与能动调适的统一过程。
社会化的内涵:(1)从时间方面理解,是个人社会化设计人生发展的全过程;(2)内容方面理解,个人社会化关注个人作为社会一员所应具有的全部文化遗产;(3)从关系方面理解没,个人社会化注重个人与社会的交互作用以及个人社会化的结果。
(二)社会化的内容从个人与社会的交互作用的基本需求来说,社会化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生活技能社会化、价值观社会化、政治社会化、行为社会化、角色社会化等方面。
二、社会化的类型(一)基本社会化基本社会化,就是“生物人”通过社会文化教化,获得人的社会性,获得社会生活资格的过程。
基本社会化的任务可以简单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生理性成熟,即通过人的生理发育过程,形成完善健全的身心基础;二是社会性成年,即通过社会文化的教化与自我内化,成为具有独特个性行为能力的社会成员。
预期社会化:一个人为适应特定角色需要而进行的知识准备过程。
如职业学校教育、岗前培训和岗位培训等。
(二)继续社会化继续社会化是人在成年以后的社会化,或称二级社会化。
继续社会化是基本社会化的延续、完善和发展,是具有社会成员资格的成年人在自己的生活实践中,主动选择、学习和接受新的文化以及调适个人与社会的角色关系的过程。
继续社会化的一种特殊表现是发展社会化,这是一种为适应生活的变化、承担起新的角色而主动学习与调适的过程,它的突出表现为拓展知识基础、变更职业技能、改变角色能力等,例如成人教育。
(三)再社会化再社会化也称重新社会化,它是使个人改变以前的知识结构、价值标准和行为模式,建立起新的、符合社会要求和新的形势需要的知识结构、价值标准个行为模式的过小。
再社会化的两种基本类型:正向社会化和反向社会化。
正向社会化:指上代人对下代人的文化的传递和教化过程。
反向社会化:是年轻一代用新知识、新观念影响前辈的过程,这种社会化又称文化反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章、社会化与社会角色
1、社会化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生活技能社会化、价值观念社会化、政治社会化、行为社会化、角色社会化等方面
2、简述社会化的内涵:
(1)社会化是社会对个人的教化和个人对社会的主动选择与能动调适的统一过程;
(2)从时间方面理解,即个人社会化涉及人生发展的全过程;
(3)从内容方面理解,个人社会化关注个人作为社会一员所应具有的全部文化遗产;
(4)从关系方面理解,个人社会化注重个人与社会的交互作用以及个人社会化的结果;
(5)人的社会化作为个人与社会互动的成果,是强制性和能动性的统一。
3、简述基本社会化的任务:
(1)生理性成熟,即通过人的生理发育过程,形成完善健全的身心基础
(2)社会性成熟,即通过社会文化的教化与自我内化,成为具有独特个性行为能力的社会成员。
4、社会化的类型:基本社会化、继续社会化(二级社会化)、再社会化、正向社会化和反向社会化
5、影响社会化的条件:
(1)生物因素:指个人所带有的一种由上代为下代提供的、有利于人类从事社会活动的特殊遗传素质
(2)环境因素:指影响个人社会化过程的全部社会环境。
影响个人社会化的环
境因素,主要有:家庭、学校、伙伴群体、工作单位、社区和大众传媒
(3)互联网:①网络对青少年社会化产生的正面影响:A:为青少年的教育提供了选择权;B:开阔了青少年的视野;C:有助于青少年更好地了解社会规范;D:“虚拟环境”为青少年提供了很好的与人沟通的互动环境。
②网络对青少年社会化的负面影响:A:“网络环境”与“现实环境”有所不同,尤其他们在不同阶段、不同地点扮演不同角色,容易形成一种角色不清和角色中断的后果,会造成精神失控;B:网络法制的不健全,导致了网络犯罪大众化,严重损坏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C:网络中的文化冲突,给青少年带来了心理上的困惑及行为上的障碍;D:沉溺网游导致青少年更加喜欢利用虚拟的“人机交往”替代实体的“人际交往”,在家中与父母交流的时间越来越少,课外与同学之间的沟通也越来越少等(4)社会实践:是角色承担的实际过程或活动,是角色领域的发展;①社会实践是实现知识内化与积累,达到社会化目标的根本途径;②个人在社会实践中实现社会化主要表现:观察学习、角色扮演、知识积累。
6、简述实现社会化目标的根本途径:
(1)社会实践是实现知识内化与积累,达到社会化目标的根本途径;
(2)个人在社会实践中一般是通过观察学习、角色扮演、知识积累三个方面实现社会化;
(3)观察学习又称模仿学习,模仿需要榜样,模仿的榜样是在实践中产生的,模仿的过程也只有在实践中展开;
(4)角色扮演是亲自实践的具体化,表现为三种情况,即扮演真实角色、扮演假想较色、暂时充当某一角色;
(5)知识积累是知识内化的过程,是把他人的知识转化成自己的知识,把感性
的知识加工成理性方面的知识的过程。
7、社会角色:是由一定的社会地位所决定的、符合一定社会期望的行为模式
8、简述社会角色的类型:
(1)根据人们获得角色方式的不同,可以将角色划分为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2)根据角色规范化的程度,可以将角色划分为规定性角色和开放性角色(3)根据角色追求的目标,可以将社会角色划分为功利性角色和表现性角色。
9、简述社会角色的含义:
(1)社会角色是社会地位的外在表现
(2)社会角色是一整套行为规范和行为期待
(3)社会角色是人的多种社会属性和社会关系的反映
(4)社会角色是构成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的基础。
10、简述社会角色的扮演过程:社会角色扮演一般要经历角色期待——角色领悟——角色实践的过程。
(1)角色期待:指社会对某一角色的行为模式的期望和要求
(2)角色领悟:指角色承担者对其角色规范和角色要求的理解
(3)角色实践:是角色承担实际过程或活动,是角色领悟的发展。
11、角色失调的常见情况:
(1)角色紧张:个人在角色扮演的实际过程中时间和精力上的手足无措
(2)角色冲突:不同角色承担者之间的冲突
(3)角色不清:社会大众或角色扮演者对于某一角色的行为标准不清楚而引起的角色矛盾
(4)角色中断:指一个人所承担的前后相继的两种角色之间发生的矛盾(5)角
色失败:由于多种原因而使角色扮演者无法成功地扮演其角色,从而出现严重的角色失败现象。
12、人的全面发展:
(1)社会化的基本目标:①社会化的目标,从根本上说,就是培养社会合格成员;②中国人的社会化基本目标,就是培养适应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需要的新人
(2)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①人的全面发展,就是马克思主义为人的社会化提出的最高目标。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一切属性的全面发展;②在人与自然、社会的统一上,表现为在社会实践基础上人的自然素质、社会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发展,在人的各种素质综合作用的基础上人的个性的发展;③人的全面发展并不指单个人的发展,而指全社会每一个人的全面发展。
(3)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人的全面发展是每个人都能得到平等发展、完整发展、和谐发展和自由发展:①人的平等发展,指每个人都应得到平等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②人的完整发展,指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是核心,这是“人在本质内容上”的全面发展;③人的和谐发展,指人的社会关系的和谐发展,是“人在社会关系上”的全面发展;④人的自由发展,指人的个性的自由发展,这是“人在个性上”的全面发展。
13、再社会化:也称重新社会化,它是使个人改变以前的知识结构、价值标准和行为模式,建立起新的、符合社会要求和新的形式要求的知识结构、价值标准和行为模式的过程。
14、过渡社会化:是指社会化程度过高或速度过快,超过了个人社会化标准的畸形社会现象。
15、社会化不足:是指社会化程度过低或速度过慢,低于其所处年龄阶段所要求水平的社会现象。
16、社会化的有关理论:
(1)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基于对人格结构的分析;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超我三个部分组成;人格形成主要基于一个人的早期社会化。
(2)库利的自我理论:集中于“镜中之我”概念。
(3)米德的自我理论:米德将自我分成两个部分:“主我”和“客我”。
(4)科尔伯格的道德意识发展阶段论:认为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找到自己的道德价值观(他将道德发展分成三中水平六个阶段:①前常规水平:第一阶段为服从与惩罚阶段和第二阶段为相对功利阶段;②常规水平:第三阶段为好孩子阶段和第四阶段为法律秩序阶段;③后常规水平:第五阶段为社会契约合法性阶段和第六阶段为普遍伦理原则阶段)。
17、“角色”是美国心理学家米德较早用于社会心理学的一个概念,现在已成了社会学的基本概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