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辅助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媒体辅助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听《历史与社会》有感
摘要:近年来,多媒体辅助教学成为中小学乃至高校教师授课的重要手段。而其因声情并茂的特点更受中学历史与社会教师的喜爱。本文结合历史与社会的课堂教学,从板书、教材内容在课件上的呈现以及视频素材等方面来论述多媒体课件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一些不足,并在其中给出一些意见和建议,望其发挥最大功效。
关键词:PPT课件;问题;建议
前言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它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的结构,使学生在最佳的学习条件下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1]。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手段已经愈来愈难以满足当下教学的要求,而能够通过强大的交互功能将历史文字、图片及历史过程等配以视频、音响和动画效果的多媒体课件越来越受教师和学生的欢迎。它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观,从而大大的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积极性,但是它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巨大的不足和隐患。
一.依赖课件,放弃粉笔
在现在的中小学教学中,教师只要有条件一般都会使用课件来教授本节课的内容,上课时只需点点PPT放映上课的内容,对于传统教学中的板书仿佛一致对它无视,甚至于数学这样需要当堂演练的学科,也可以在PPT上呈现步骤。一堂课下来,黑板空空如也。不可否认,多媒体辅助教学它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粉笔加黑板的单一表现形式,能够将抽象、生涩、陌生的知识直观、形象的呈现出来,但是这是不是就意味着粉笔和黑板就不再需要了呢?
首先,板书作为传统教学中的主要的教学手段,其存在必然是有意义的。一个教师通常可以通过板书来给学生呈现本节课甚至是本单元的一个内容框架,让学生有一个整体的概念,梳洗出一个脉络或者是一条线索,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它在整个知识框架中的地位和作用。而教师有意识的将一些知识点书写出来,就会让它们在学生的脑中烙下一定的印记,加深印象。另外,在传统的粉笔黑板式的教学中学生尚可在教师在黑板上写字的空档歇口气,而课件虽然可以完整地呈现教师上课的内容避免学生笔记不全或者词不达意,但也易使学生在课堂上忙于阅读密密麻麻的字或是抄笔记而忽略了教师的讲解,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说这是得不偿失的。其次,由于一些知识重点可能更侧重于理解而非形象的演示,所以在授课的时候对此采取板书会更好一些。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有时会有突然而至的灵感,而这些灵感又是课件所无法表达的,所以只能通过板书的方式来进
行讲解。除此之外,板书设计是一个师范生和教师必备的技能。在还是一个师范生的时候,我们要进行粉笔字的考核,作为师范技能的衡量标准之一;当我们成为老师,我们就要写教学设计,而且在教学设计中板书设计所占的比重并不轻。如果我们在上课时舍弃粉笔字,那么我们一直在练的技能就没有用武之地甚至还会生疏,我们的设计就会显得多余像是在浪费时间。所以,板书还不能成为历史的过去,成为教学的淘汰品。
其实,纵观中小学的课堂,课件的应用已经很广泛了,它不仅丰富了教学的手段,还能作为一种教学的提醒来减轻教师备课的负担。但是现在我们却因为它而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依赖课件。就好像小猴拣了芝麻丢了西瓜,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自从使用课件上课之后,对于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了。使用课件有课件的好处,板书有板书的好处,所以我们现在需要解决的就是如何来处理好课件和板书之间的关系。
通常,一个完整的课件必然就包括了本课时的各级标题和主要内容,而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又会把自己所要讲的东西都呈现在PPT上,所以老师们上课的时候就不太会去写板书,毕竟这样会重复课件上的内容。所以,教师应该把板书作为课件的补充和强调而不是课件的重复。那么,如何让板书显得即合理又合适这就需要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处理好课件上的内容。比如课件的页数不用太多,只需把一些比较重要的东西罗列上去不要面面俱到;课件的动画不要太过华丽不能喧宾夺主等等。当然,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风格,不过在多媒体课件外再加上漂亮的板书,那么这一堂课肯定是画龙点睛格外的精彩。
二.教材内容是否需要呈现
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有效地解决教学内容繁多和课堂教学时间严重不足的矛盾。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使教师语言描述的时间大幅减少,很短时间的多媒体演示,可以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加深学生的理解;很难讲清的概念,借助多媒体的演示可轻松解决;同时还可以学到一些相关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但这是不是就意味着在制作课件时就要把所有的东西都往上搬,甚至连课本上的内容也不遗落呢?
在见习期间,我听了不少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课,也从教师那里拿到了部分的课件,这些课件不尽相同。虽然说,一个年级是统一备课的,也有统一的课件,但是不同的教师因为上课风格的不同那么他在拿到课件后就会修改课件。我印象比较深的就是《历史与社会》第五单元第二课的两种风格迥然不同的课件。一位教师是把课件更加的简化了,只剩下一些大的条条框框和一些课外的材料,把教科书上有的内容都给删去了,只剩下相关的问题;而另一位相对年轻一点的教师则是增加了很多的内容,包括视频、图片,当然教科书上的内容在课件上也相对的有所呈现。其实,在没看到学生的反应时我是更倾向于稍年轻一点的教师的课件的,内容的完整即可以避免教师上课时会忽然忘记某个知识点也可以让学生把笔记都能够记下了。但是,真正上课后,我才发现两者对学生所产生的反应如此的不同。首先,前一位教师的课,学生上课的氛围其实并没有后一位那么热闹,
但是,学生偶尔抬头看看PPT,偶尔低头看看书,做做笔记,对着老师的话来阅读课本内容观察课本上的图片,对于这些知识在课本的哪个地方有一定的概念,课后复习的时候就方便许多。其次,后一位教师的课,学生上课的氛围真心不错,发言也很积极,但是整个上课的过程学生很少低头看书因为书上的内容在课件上都有呈现,虽然会低头做笔记但是对于教科书上的知识点的分布却不如前一个班的学生有清晰的概念。这直接可以从他们的课后习题中反映出来,他们完成课后作业的平均速度远不及前一个班。如果,学生的注意力绝大部分的时间都集中在课件上,那么这次的授课就成了课件的演示,忽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忽略了教材内容,使得整堂课看起来像单一地播放图片,让学生想看电影一样愉快地度过,却只是知识的收获不大。现在的课件,呈现的内容越来越多,学生像走马观花,前面还没看清楚想明白,后面又来了别的内容。被老师牵着鼻子走,没有思考的余地,学习效果甚微,从而加大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接受难度。所以,课件需精而简,教材内容没有必要呈现在课件上,不然不是学生忽略了教材就是教材的意义不大。
无论课件设计得多么精致,也根本不可能像教师一样通过他的感官,从学生的体态、表情、语言和声调中获得大量的信息并及时、合理、灵活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步骤[2]。教师和学生在这个层面上的交流,恰好是多媒体教学难以企及的。而在多媒体课件几乎普及的现在,我们却恨不得把所有的东西都往上搬,仿佛只要课件完善了,学生盯着课件更能够理解上课的内容。但这是要不得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多变的过程,它包含教师对教育思想的了解,教师的经验、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教学资源的合理使用以及实施过程中的师生沟通等等因素[3]。我们在授课过程中不仅要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更要让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而不只是把它作为课件的展示,所以在制作课件时少搬甚至是不搬教科书上的材料,让学生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课本上。
三.有关视频等素材的运用
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心理学研究也证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15%,通过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5%,而如果同时使用这两种信息传达工具则能接受知识的65%。又据美国的一项调查表明,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后,成功率比普通教学方法提高38%,而教学时间却节省了31%[4]。所以,近年来多媒体课件一直被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历史教学。
在中学的历史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往往通过图片、表格、动画、音频、视频等素材多方位展示历史问题,近年来视频、动画等素材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了。它以其直观性和图文并茂的特点,通过播放视频来再现历史,最大限度地让学生们掌握距离他们极其遥远的历史及考古知识,提高记忆效果。并且有些历史视频是比较枯燥的,一个人在家或许看不进,但是在课堂上大家一起看会比较有味道而且效率比较高,这就好比东西是要抢着吃才好吃。另外,视频等素材能够比较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新航路开辟”时,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