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单元解释模型浅析
流动单元的划分方法
流动单元的划分方法1.定义流动单元是横向上和纵向上连续的,具有相似的渗透率、孔隙度和层理特征的储集带。
流动单元定义的提出为砂岩的储集层的划分及作图提出了比较量化的定义,同时为油藏动态的数值模拟提供了一个比较理想的基础。
并且,流动单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从宏观到微观的不同级次上的,影响流体流动的岩石特征和流体本身渗流特征相似的储集岩体,都可以称之为流动单元。
随着开发阶段的深入,根据油田实际地质开发条件的需要,流动单元的级次应该不断细化,一般分为以下4个级次:1)标志层法:用区域上稳定发育的泥岩或夹层进行划分,把泥岩或夹层纵向上分隔开的每一个层都称之为一个流动单元;2)沉积相法:用沉积相进行划分,把某几个相带或某几个相带的组合称之为流动单元;3)成因相法:把在沉积相带研究基础上进一步细分出的成因相或岩相作为流动单元;4)渗流单元划分:具有特定的影响流体流动的岩石物理特征,是一个成因砂体或砂体内部的次级要素,其外界与成因砂体和次级要素的边界相一致,不能穿相。
渗流单元分析的目的是建立符合油藏精细数值模拟所需的三维地质模型。
2.描述储层流动单元的参数分类描述储层流动单元的参数主要有以下几类:沉积特征参数、储层宏观参数、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参数、流体物性参数和综合参数。
表1-1 描述储层流动单元分类参数类型典型代表沉积特征参数层理构造、粒度中值、泥质含量、砂岩厚度、砂岩有效厚度、净毛比、夹层厚度储层宏观参数孔隙度、渗透率、渗透率变异系数、渗透率突进系数、渗透率极差系数、垂直渗透率与水平渗透率之比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参数孔隙结构类型、孔隙半径、平均渗流半径、流动带指数流体物性参数含油饱和度、原油粘度、原油密度、体积系数、胶质沥青质含量综合参数流动系数、存储系数流动单元参数的选取要紧密的和油藏地质和油藏工程,以及生产区的研究目的联系起来,选取流动单元参数尤其重要,一般,这些参数主要有孔隙度、渗透率、粒度中值、泥质含量、地层系数、饱和度、传导系数、存储系数、孔喉半径、孔喉比等。
流动镶嵌模型知识点总结
流动镶嵌模型知识点总结1. 流动镶嵌模型的概念流动镶嵌模型是一种将财务资本、人力资源和能源等生产要素根据其时间价值和稀缺性纳入评估的模型。
该模型的核心概念是资源流动的概念,即资源在不同时间和空间中的流动和配置。
通过流动镶嵌模型,可以更好地评估和优化资源的配置,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2. 流动镶嵌模型的特点流动镶嵌模型具有以下特点:首先,它是一种综合性的评估模型,能够将财务资本、人力资源、能源等生产要素进行整合评估;其次,它考虑了时间价值和稀缺性,能够更真实地反映资源的价值;再次,它是一种动态模型,能够模拟资源的流动和配置过程,更好地指导决策和规划。
3. 流动镶嵌模型的应用领域流动镶嵌模型可以应用于多个领域,如工程管理、财务管理、生产优化等。
在工程管理中,可以利用流动镶嵌模型评估不同资源的配置方案,提高工程的效率和经济效益;在财务管理中,可以利用流动镶嵌模型评估资金的使用效率,优化投资组合;在生产优化中,可以利用流动镶嵌模型评估不同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提高生产效率。
4. 流动镶嵌模型的构建流动镶嵌模型的构建包括如下步骤:首先,确定评估的对象和目标,明确评估的范围和要求;其次,搜集和整理需要评估的数据,包括财务资本、人力资源、能源等生产要素;再次,确定评估的方法和指标,如时间价值、稀缺性、效益等;最后,建立数学模型,进行模拟和评估。
5. 流动镶嵌模型的评价方法流动镶嵌模型的评价方法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定性评价主要通过对模型的合理性、切实性和可操作性进行评价,包括对模型的结构、假设、变量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定量评价主要通过对模型的模拟和预测结果进行评价,包括对模型的预测准确度、稳定性、可靠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
6. 流动镶嵌模型的发展趋势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发展,流动镶嵌模型将会更加重要。
未来,流动镶嵌模型将会在资源配置优化、生产效率提升、环境保护等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流动镶嵌模型将会更加智能化和精细化,为决策者提供更好的决策支持。
流体力学中的流体流动的动力学模型
流体力学中的流体流动的动力学模型在流体力学中,研究流体流动的动力学模型是非常重要的。
流体流动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流体中各个质点的运动以及流体整体的运动。
了解流体流动的动力学模型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预测流体流动的行为,对于工程设计、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流体流动的动力学模型主要包括质量守恒方程、动量守恒方程和能量守恒方程。
这三个方程是描述流体流动中各个物理量守恒的基本方程,也是构建流体流动的数学模型的基础。
首先是质量守恒方程,它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得到的。
质量守恒定律表明,在流体流动的过程中,系统内的质量是不会凭空消失或产生的。
因此,质量守恒方程可以用来描述流体中质点的质量变化情况。
通常情况下,质量守恒方程可以用连续性方程表示,即∂ρ/∂t + ∇·(ρv) = 0其中,ρ为流体的密度,v为流体的速度矢量,∂/∂t代表对时间的偏导数,∇·代表散度运算符。
这个方程说明了质量守恒的原则,即质量在流体中的传递不会断裂。
其次是动量守恒方程,它是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到的。
动量守恒定律表明,在流体流动的过程中,系统内的动量是保持不变的。
动量守恒方程可以用来描述流体中质点的动量变化情况。
通常情况下,动量守恒方程可以用Navier-Stokes方程组表示,即∂(ρv)/∂t + ∇·(ρvv) = -∇p + μ∇^2v + ρg其中,p为流体的压力,μ为流体的动力粘度,g为重力加速度。
这个方程组说明了动量守恒的原则,即动量在流体中的传递会受到压力、粘滞力和重力的影响。
最后是能量守恒方程,它是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得到的。
能量守恒定律表明,在流体流动的过程中,系统内的能量是保持不变的。
能量守恒方程可以用来描述流体中能量的变化情况。
通常情况下,能量守恒方程可以用能量方程表示,即∂(ρe)/∂t + ∇·(ρev) = -∇·(pv) + ∇·(κ∇T) + ρgv其中,e为单位质量的流体能量,T为流体的温度,κ为流体的热传导率。
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流动镶嵌模型是描述流体动力学问题的一种数学模型,它基于
流体的守恒方程和流体的运动规律,通过数学方法对流体的运动进
行描述和分析。
在流动镶嵌模型中,流体被看作是由许多微小的流
体微团组成的,每一个微团都有着自己的速度、密度和压力等属性。
通过对这些微团的运动状态进行描述,可以得到整个流体的运动规律。
流动镶嵌模型的特点之一是可以描述复杂的流体运动情况。
无
论是在自然界中的河流湍急、海浪汹涌,还是工程中的管道流体运动,流动镶嵌模型都可以对其进行有效描述。
另外,流动镶嵌模型
还可以考虑流体的非定常性、非均匀性和粘性等因素,使得模型更
加贴近实际情况。
流动镶嵌模型在工程和科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航空航天
领域,流动镶嵌模型可以用来研究飞机在空气中的飞行状态,对飞
机的气动性能进行分析和优化。
在环境工程领域,流动镶嵌模型可
以用来模拟湖泊和河流中的水流情况,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
保护起着重要作用。
在石油工程领域,流动镶嵌模型可以用来研究
油藏中的油水流动规律,指导油田的开发和生产。
除了以上提到的应用领域外,流动镶嵌模型还在许多其他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如地质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等。
可以说,流动镶嵌模型在工程和科学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总的来说,流动镶嵌模型是描述流体动力学问题的一种重要数学模型,它具有描述复杂流体运动情况、考虑流体非定常性和非均匀性、在工程和科学领域有着广泛应用等特点。
通过对流动镶嵌模型的研究和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流体的运动规律,为工程和科学领域的发展和进步提供重要支持。
流动镶嵌模型主要内容
流动镶嵌模型主要内容
流动镶嵌模型是一种用于描述和分析复杂系统的数学模型。
它被广泛应用于生态学、经济学、社会学和其他领域,用于揭示系统中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流动镶嵌模型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系统结构,流动镶嵌模型首先描述系统中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这些组成部分可以是生物种群、经济因素、社会群体等,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是竞争、合作、互惠等各种形式。
2. 流动过程,流动镶嵌模型强调系统中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信息、物质或能量的流动过程。
这些流动过程可以是单向的,也可以是双向的,它们对系统的稳定性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3. 镶嵌结构,流动镶嵌模型强调系统中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镶嵌结构,即它们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支持关系。
这种镶嵌结构使得系统具有韧性和适应性,能够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冲击。
4. 动态演化,流动镶嵌模型强调系统的动态演化过程,即系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和发展。
这种动态演化过程可以是周期
性的,也可以是非周期性的,它反映了系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总的来说,流动镶嵌模型是一种综合性的分析工具,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系统的运行规律和发展趋势。
通过对系统结构、流动过程、镶嵌结构和动态演化的分析,人们可以更好地预测系统的行为和做出相应的决策,从而实现系统的优化和改进。
反应器流动模型
上述是造成非理想流动的几种常见原因,对一个流 动系统可能全部存在,也可能是其中的几种,甚至有 其它的原因。
返混及其对反应过程的影响
返混含义:专指不同时刻进入反应器的物料之间的混合, 是逆向的混合,或者说是不同年龄质点之间的混合。
降低返混程度的措施
返混对反应器的意义 ➢ 对反应过程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在返混对反应不利的情况下,要使反应过程由间歇操作转 为连续操作时,应当考虑返混可能造成的危害。选择反应器的 型式时,应尽量避免选用可能造成返混的反应器,特别应当注 意有些反应器内的返混程度会随其几何尺寸的变化而显著增强。
➢ 连续操作的搅拌釜式反应器 为减少返混,工业上常采用多釜串联的操作。当串联釜 数足够多时,连续多釜串联的操作性能就很接近理想置 换反应器的性能。(横向纵向?)
➢ 流化床 由于气泡运动造成气相和固相都存在严重的返混。为了 限制返混,对高径比较大的,常在其内部装置横向挡板 以减少返混;而对高径比较小的流化床反应器,则可设 置垂直管作为内部构件(横向纵向?)
反应器内浓度变化
搅拌十分强烈的连续操作搅拌釜式反应器中的流体流动可视为 理想混合流动。
非理想流动
理想流动模型是二种极端状况下的流体流动,而实际的工 业反应器中的反应物料流动模型往往介于两者之间。对于所有 偏离理想置换和理想混合的流动模式统称为非理想流动。
实际反应器中流动状况偏离理想流动状况的原因
种,其中重要的是__________。 连续搅拌釜式反应器为减少返混,工业上常采用________的操作
这些流动特征影响反应速率和反应选择率,直接影响 反应结果。所以,研究反应器中的流体流动模型是反应器选 型、计算和优化的基础。流动模型是对反应器中流体流动与 返混状态的描述。
储层流动单元识别
储层流动单元识别在利用岩心资料划分流动单元的基础上,用岩心刻度测井资料建立了流动单元储层参数评价模型。
利用该模型对储层空间流动单元进行划分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根据流动单元的渗流特征、储层质量、渗流能力及沉积微相等方面的特征,可将流动单元划分为7种类型。
流动单元空间分布主要受沉积微相控制,剩余油主要分布于流动能力中等的7类流动单元中。
在开发过程中,由于不同流动单元的变化程度不同,使不同流动单元之间的渗流能力相差较大。
该研究结果揭示了在注水开发过程中高孔、高渗疏松砂岩储层不同流动单元的变化特征以及流动单元对微裂缝的形成、剩余油富集规律的控制作用,为高含水时期油田的控水稳油方案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流动单元是一个横向上和垂向上连续的储集带,在这个带内,影响流体流动的岩石物理性质在各处都相似,并且岩石的特点在各处也相似 1984年Hearn等在研究美国怀俄明州Hartog Draw油田Shannon储层时,发现不同部位储层的质量不同,从而对生产动态的控制作用也不尽相同,由此提出了流动单元(Flow unit)的概念。
目前在流动单元的概念、划分方法及控制因素等方面尚未完全达成共识,这里仅归纳以下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定义。
(1) 认为流动单元是指影响流体流动的岩相和岩石物理性质在内部相似的、垂向上和横向上连续的储集岩体。
这样在同一储集岩体(流动单元)内部,影响流体流动的地质参数相似,而不同的流动单元之间,岩相和岩石物理性质差异明显。
(2) 认为流动单元是指沉积体系内以隔挡层为边界按水动力条件划分的建造块(building blocks),它以隔挡层为边界,和构成单元(储层构型,或建筑结构,Reservoir architecture)应属类似概念。
该方法侧重于露头层次界面研究成果指导地下非均质性研究,为定性分析方法。
(3) 认为流动单元是总的油藏岩石体积中影响流体流动的油层物理性能恒定不变且可与其它岩石体积区分的有代表性的基本体积,并认为流动分层指标FZI是最好的划分参数。
模流分析解释结果全-中
一流动分析部分1 Fill time result填充时间填充时间显示了模腔填充时每隔一定间隔的料流前锋位置。
每个等高线描绘了模型各部分同一时刻的填充。
在填充开始时,显示为暗蓝色,最后填充的地方为红色。
如果制品短射,未填充部分没有颜色。
使用:制品的良好填充,其流型是平衡的。
一个平衡的填充结果:所有流程在同一时间结束,料流前锋在同一时间到达模型末端。
这个意味着每个流程应该以暗蓝色等高线结束。
等高线是均匀间隔,等高线的间隔指示了聚合物的流动速度。
宽的等高线指示快速的流动,而窄的等高线指示了缓慢的填充。
查看项目:确认填充行为的显示状况。
短射—在填充时间结果上,短射将显示为半透明的,查看流动路径的末端是否有半透明区域。
关于3D模型, 可以使用未填充的模穴(短射)结果来检查是否在制品的内部存在未充填的部分。
滞流—如果填充时间结果显示一些区域上的云图有很近的间隔,将产生滞流。
如果一个薄区域在制品完全填充之前冻结滞流会导致短射。
过保压—如果填充时间结果显示某个流程的流程之前完成,将显示过保压。
过保压会导致高的制品重量、翘曲和不均匀的密度分布。
熔接线和气穴—在填充时间结果上重叠熔接线结果可以确定其存在,熔接线会导致结构和视觉上的缺陷。
气穴—在填充时间结果上重叠气穴结果可以确认其存在,气穴会导致结构和视觉上的缺陷。
跑道效应—跑道效应会导致气穴和熔接线,查看气穴和熔接线的位置及数量。
2 Pressure at velocity/pressure switchover resultV/P切换时刻的压力该结果从流动分析产生,显示了通过模型内的流程在从速度到压力控制切换点的压力分布。
使用:在填充开始前,模腔内各处的压力为零(或者为大气压,绝对压力)。
熔料前沿到达的位置压力才会增加,当熔料前沿向前移动填充后面的区域时压力继续增加,此取决于该位置与熔料前沿的长度。
各个位置的压力不同促使聚合物熔料的填充流动,压力梯度是压力差除以两个位置间的距离。
流体力学中的流动行为分析与建模
流体力学中的流动行为分析与建模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运动规律的学科,涉及到各种流体的运动行为以及其在不同环境中的应用。
在实际应用中,分析和建模流体的流动行为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预测流体的运动规律。
本文将从流动行为的分析和建模两个方面来探讨流体力学的相关知识。
首先,我们来分析流体的流动行为。
流体的流动行为可以通过一些基本的物理量来描述,例如速度、压力和密度等。
在流体力学中,流体的流动可以分为层流和湍流两种不同的状态。
层流是指流体在管道或通道中以分层的方式流动,各层之间没有明显的扰动。
而湍流则是指流体以混乱的、无规则的方式流动,存在明显的涡旋和扰动。
分析流体的流动行为需要借助一些基本的方程和定律,其中最重要的是连续性方程、动量方程和能量方程。
连续性方程描述了流体在运动过程中质量守恒的原理,即单位时间内通过任意截面的流体质量是恒定的。
动量方程描述了流体在运动中受到的力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来计算流体的速度和压力分布。
能量方程则描述了流体在流动过程中能量守恒的原理,可以用来计算流体的温度和热传导等参数。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更好地分析和预测流体的流动行为,我们常常需要建立数学模型来描述流体的运动规律。
建模的过程通常包括选择适当的控制方程、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并通过数值方法求解这些方程。
例如,在研究空气动力学问题时,我们可以使用Navier-Stokes方程来描述空气的流动行为,并通过有限差分或有限元等方法求解这些方程。
在流体力学中,还有一些常用的模型,如雷诺平均Navier-Stokes方程和湍流模型等,用于描述湍流的流动行为。
除了建立数学模型,实验也是分析流体流动行为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实验可以直接观测和测量流体的运动状态,从而验证和修正理论模型。
例如,在研究河流水流行为时,可以通过在实验室中建立模型河道,利用流速计和压力计等仪器来测量水流的速度和压力分布。
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可以更准确地了解水流的行为,并对理论模型进行验证和改进。
流动单元概念
E、 冯晓宏等通过对河南双河油田非均质厚油层油藏的研究,
利用取芯井资料和流动层段指标FZI,将Ⅱ5层划分出5个 具有明显不同特征的可以复现的流动单元,每个流动单元都是 岩性、物性、含油性和水洗状况的综合反映。 F、 姚光庆等在研究新民油田低渗细粒储集砂岩时指出,岩石
物理相是流体流动单元的最基本岩石单位,并称从渗流特征角
2、流动单元类型
2)、结构单元研究方法
在 Miall 提出河流砂体构成单元概念及内部等级界面划分的 初期,其重要性尚未被完全认识,或被认为过于繁琐。随着油田 开发程度的不断提高和生产商对提高采收率的要求,研究人员逐 渐发现,由于砂体内部的非均质性使大量的可动油滞留于砂体内 部未被采出。复杂的内部构成影响了储集层内平均 30%的原油地 层 圈 闭 , 仅 美 国 的 可 动 原 油 就 可 达 1000*108bbl ( Tyler 等 , 1984 ),充分了解这些内部构成的复杂性将有助于提高初始产 量,也将提高强化开采工程的成功率(Miall,1990)。这一具 有重大经济意义的问题强有力地推动了这一领域的发展,并要求 对砂体内部不同级别的构成单元、各级界面和薄夹层类型做精细 的划分,以研究孔隙度和渗透性在砂体内部的分布和变化规律。 目前除了领先研究的河道砂体外,对潮汐砂体、海底扇水道砂体、 Miall,1987;穆龙新、 贾爱林, 1997 ),并提出了碎屑沉积构成单元研究级别的划分 方案。
沉积作用和埋藏成岩作用的影响,每个相带的岩石物性变化很大,
流动单元定义:为横向上和垂向上连续的具有相似的渗透率、
孔隙度和层理特征的储集层,在该单元的各部位岩性特点相似, 主要是指孔隙度和渗透率。
影响流体流动的岩石物理性质也相似,这里提到的岩石物理性质,
Chapter-9-粘性不可压缩流体流动解析
Chapter 9-1 粘性不可压缩流体流动§1概述一、粘性不可压缩流动模型1、关于粘性 粘性摩擦的存在必导致绕流阻力的存在,运动的衰减及涡量的扩散。
在大e R 数下,惯性力>>粘性力,采用理想流体模型,理想流体理论对不脱体绕流情况下的升力,压力分布和速度分布给出了符合实际的结果,但在阻力等与粘性效应相关的问题上却无能为力。
因而,在研究阻力等起源于粘性的现象时须抛弃理想流体假设。
在小e R 数和中e R 数情况下,粘性作用不可忽略。
2、关于不可压缩流动(流体的压缩性对流动的影响可略)液体压缩系数小,一般可认为不可压缩(极端情况如激波等除外)。
气体在低速运动(速度远小于声速)、非定常时速度变化缓慢,且重力方向上流场的尺度<10km 时,可略其压缩性。
(当研究对流层(~10km )内大气运动时,不能忽略重力场引起的压缩效应)。
3、基本方程组和边界条件均质不可压缩流体.const ρ=,且温度变化小,const μ=,故有20V dV pF V dt γρ⎫∇⋅=⎪⎬∇=-+∇⎪⎭求速度和压力场的完备方程组。
能量方程22:dUk T S S dtρμ=∇+ 用于求温度场 本构方程 2P pI S μ=-+ 用于求应力边界条件:在固壁表面上,流体的法向和切向速度分别等于固体表面的对应速度分量。
在自由表面上,0, 0nn n p p p τ=-=。
二、粘性流动分类,求解问题的几种途径层流:流体运动规则、稳定,各部分分层流动互不掺混,质点轨迹光滑。
脉线清晰 湍流:流体运动极不规则、极不稳定,伴有高频扰动,各部分激烈掺混,质点轨迹杂乱无章。
决定流动状态的参数是e R 数(Batchlor page255),e R <<2000 一定是层流,此时粘性力足以保持流动的稳定。
层流:极少有准确解(某些特殊的简单问题,非线性方程得以简化) 近似解法:大e R 数,边界层理论小e R 数,部分或全部忽略惯性力。
第三章(第二次课) 两相流动模型(均、分)
三、分相流模型
分相流模型是欧美国家的科学提出推崇的研究两相 流动的方法,它更接近于两相流动的真实情况,一 般适用范围比均相流模型大。 自1944年Martinelli与Lockhart发表气液两相流动推 导结果以来,分相流模型不断发展,出现了许多不 同的表达形式。常用的一些分相流模型彼此差异很 大,复杂程度也不相同。
总地来说,均相流模型的基本思想是用一等效的可 压缩流体代替两相流体。若一相均匀地弥散于另一 相中,两相间动量传递和能量传递足够快,两相的 当场平均速度和温度便基本相等。这时,若各参数 沿流道变化率不大,热力不平衡影响便可一忽略, 这样均相流模型就比较适用。比如,对于泡状流 型,均相模型比较适用;而对于分层流型,特别是 两相相向流动,均相流模型就不再适用了。
把两相流动按前述的各种基本流型区分开来再根据流型特征分析其流动特性并将基本方程组应用于这种经理想化的有代表性的流型从而求得方在气液两相流动研究中最普遍采用的简化假设是将三维流动简化为一维流动
第二课 两相流常用模型
上海交通大学 核工系
一、概述
两相流动建模的思想是:把两相流动按前述 的各种基本流型区分开来,再根据流型特征 分析其流动特性,并将基本方程组应用于这 种经理想化的有代表性的流型,从而求得方 程组的解。
均相流模型中采用的基本假设为: ① 认为两相混合得很好,气液两相具有相同 的流动线速度(ul=uv); ② 两相间处于热力平衡,对于汽液两相流 动,两相间热力平衡即蒸汽与液体具有相同 的温度且均处于饱和状态; ③ 使用合理确定的单相摩擦系数。
均相流模型适用的流型
在前面关于流型的叙述中我们知道,气液两 相的流速其实并不相等,只有在高含气率 (大量气体中含有少数液滴)或者很小含气 率(大量液体中仅含有少量气泡)时两相流 速才近似相等。因此,这一模型实际上只适 用于泡状流与雾状流。
基于流动单元的复杂断块油藏物性解释模型研究
・
14・ 9
石 油 天 然 气 学 报 * 石 油 天 然 气 地 质
21 0 2年 5月
一
z
= 一。删
4
√ 去
’
㈩
() 5
对 式 ( )等 式 两 边 取 对 数 , 得 : 4 可
lR I— l + lF gQ g g ZI
F J是把 岩石 矿 物特 征 、 喉特 征及 结构 特征 综合起 来 表征 孔 隙几何 特征 的参数 , 以比较准 确地 描 Z 孔 可 述储 层非 均质 性 。 F I值 相 同时 , 明储集 层孔 喉特 征相 同 ,属于 同一 流动 单元 。根 据上述 划 分方 法 , 当 Z 说 可 以将 王集 油 田 2 5口取 心井样 品划分 为 5类 流动 单 元 :A 类 、B类 、C类 、D类 和 E类 ,A 类 流动 单 元 物性 最好 ,E类流 动单 元物 性最 差 ,见表 1 。
定义 储 集层 质量 指数 ( QI 、 准 化孔 隙度 指标 ( )和流 动层段 指标 ( Z )分别 为 : R )标 FI
RQI 一 0 0 1 ^ . 3 4 () 2
[ 稿 日期 ] 2 1 收 0 2—0 3—2 2 [ 者 简 介 ] 李 德 儒 ( 9 4一 ,男 ,1 9 作 17 ) 9 7年 大 庆 石 油 学 院 毕 业 ,高 级 工 程 师 ,现 主 要 从 事 油 气 田 开 发 管 理 工 作 。
流动单 元划 分及其识别
1 1 流 动 单 元 的 划 分 .
流动 单元 受储 集 层矿 物成 分 和结 构 控 制 ,是具 有 相 同影 响流 体 参 数 和层 理 特 征 的储 集 单 元 体
。
根 据 渗流 力学 原理 ,利 用 平均 流 动单元 半 径 ,可 以把 流 动单 元 和 有 效孔 隙度 ( 、 透 率 ( )联 系 在一 西) 渗 志 起 ,Koe yC r n关 系式 给 出 了渗 透 率与有 效 孑 隙度 的关 系_ : ] zn - ame L g ]
储层流动单元的概念及研究方法评述
储层流动单元的概念及研究方法评述储层流动单元即储层中流体流动的最小单元。
储层中的流体流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孔隙结构、连通性、岩石性质等。
储层流动单元可以是不规则形状的孔隙,也可以是一系列相连的孔隙,其大小和形状取决于储层的岩性和成因。
研究储层流动单元可以揭示储层中流体流动的规律和特征,为油气开发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1.岩心分析方法:通过对采集的岩心进行孔隙结构、孔隙连通性、孔隙表面性质等方面的分析,可以获得储层中孔隙的形状、大小和分布规律等信息,从而推断储层流动单元的特征。
2.流体动力学模拟方法:利用计算流体力学模型,通过建立相应的模拟实验,模拟储层中流体的流动过程,可以研究储层流动单元的形状、大小与流体流动的关系。
3.水质地球化学方法:通过分析储层中流体的不同化学组分,如离子浓度、溶解气体等,可以揭示储层中流体流动的路径和速度,进而推断出储层流动单元的分布和特征。
4.应力监测方法:通过监测储层中不同位置的应力变化,可以推测储层中的流动通道和流动单元的分布情况,以及其对流体流动的影响。
5.人工注入实验方法:通过在储层中注入一定量的人工标记物质,如稳定同位素、示踪剂等,在储层流畅情况下,通过观察和分析注入物质在储层中的运移与分布,可以推断储层流动单元的形态与规模。
综上所述,储层流动单元的研究是油气开发和管理的基础,通过上述几种方法进行研究,可以揭示储层中流动单元的特征和分布规律,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对储层流动单
元的研究将更加精细化和深入化,为油气勘探和开发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和技术保障。
流体力学中的流动模型
流体力学中的流动模型流体力学是研究物质在液态和气态下的运动性质和规律的学科。
在这个领域中,流动模型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流体力学中常用的流动模型,包括理论模型和实验模型,并探讨它们在工程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一、理论模型理论模型是通过数学方程描述流体在不同条件下的运动规律。
在流体力学中,最著名的理论模型就是纳维-斯托克斯方程(Navier-Stokes equations),它是描述不可压缩流体运动的基本方程。
纳维-斯托克斯方程蕴含了质量守恒、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的物理原理,并且可以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求解,得到流体运动的具体情况。
除了纳维-斯托克斯方程外,还有一些常用的理论模型,如雷诺平均纳维-斯托克斯方程(Reynolds-Averaged Navier-Stokes equations)和湍流模型。
雷诺平均纳维-斯托克斯方程是纳维-斯托克斯方程的平均形式,它适用于湍流问题的研究。
湍流模型则是对湍流现象进行建模,通过简化湍流的复杂性,使得计算更加高效。
这些理论模型在工程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设计飞机、汽车和船舶时,需要对流体的流动进行模拟和分析,以优化流体的流线形状和减小流体的阻力。
通过应用理论模型,工程师可以预测流体的运动和流动特性,并进行相应的优化设计。
二、实验模型实验模型是在实验室或者实际环境中搭建的流体力学模型,用于观察和研究流体的流动行为。
实验模型可以是缩小比例的物理模型,也可以是真实尺寸的模拟装置。
在流体力学中,常见的实验模型包括水槽实验、风洞实验和管道模型等。
水槽实验是将流体装入一个封闭的容器中,通过改变容器底部的布置或者施加外力,观察流体的运动规律。
风洞实验则是通过模拟大气条件,观察空气的流动行为。
管道模型则是通过实际的管道系统,研究流体在管道中的流动特性。
实验模型在科学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实验模型,科学家可以观察和测量流体的各种参数,如速度、压力和流量等,以便对流动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
流体力学中的流体流动的物理模型与流动状态
流体力学中的流体流动的物理模型与流动状态引言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运动和流动行为的分支学科。
流体流动是指流体在外力驱使下的运动过程,包括了流体的速度、压力、密度等特性的变化。
流体流动的物理模型与流动状态的研究,对于理解各种工程问题和自然现象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流体力学中的流体流动的物理模型以及不同流动状态的特点与应用。
1. 流体流动的物理模型流体流动的物理模型是对流体流动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定量描述。
根据流体的性质和运动状态,可以建立不同的物理模型。
主要有以下几种:1.1. 理想流体模型理想流体模型是指忽略流体黏性和压缩性的假设,并通过连续介质力学的基本方程来描述流体的运动。
在理想流体模型中,流体可以看作是由无数微小粒子组成的连续介质,其速度场和压力场满足欧拉方程和连续方程。
1.2. 粘性流体模型粘性流体模型考虑了流体的黏性,即流体分子间相互作用引起的内摩擦力。
粘性流体模型可以通过把连续介质力学的基本方程加上黏性项来描述流体流动。
1.3. 可压缩流体模型可压缩流体模型考虑了流体的压缩性,即流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可以发生密度变化。
可压缩流体模型可以通过加上状态方程来描述流体流动。
1.4. 多相流模型多相流模型用于描述多种物质或多种相态的流体混合在一起的复杂流动过程。
多相流模型可以应用于研究气液两相流、气固两相流、液固两相流等多种多相流动。
2. 流动状态的分类与特点流体流动可以分为不同的状态,根据流动性质的不同可以进行分类。
常见的流动状态有以下几种:2.1. 局部稳定流动局部稳定流动指流体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稳定的流动状态。
在局部稳定流动中,流体的速度、压力等物理量可能随位置和时间的变化而发生改变,但整体上保持稳定。
局部稳定流动可以通过纳维-斯托克斯方程或雷诺平均-纳维-斯托克斯方程进行数值模拟和分析。
2.2. 局部非稳定流动局部非稳定流动指流体在一定范围内不保持稳定的流动状态。
在局部非稳定流动中,流体的速度、压力等物理量会出现大幅度变化或者产生涡流等现象。
利用储集层非均质性分维模型研究流动单元
业于话南 油学院 , 主要从 f {油气 储集层地质 、 测并 等油藏描
述 研 究 上作 。地 址 :7 0 2 甘 肃 省 兰 州市 中 国石 油 勘 抓 开 发 研 究 院 西北 分 院 , (3 00) 电话 :0 3 )6 6 4 。 (9 1 88 18
维普资讯
微观应 具有 层次性 , 田处 在一定 阶段 , 油 由某 一 层 次非 均 质性 引起 的矛 盾 为主 要 矛盾 , 时 此
可 以把下 一层次 的非 均质 性 看 成 是 均 质 的 , 即作 为 油水 运 动 的基 本 单 元 ( 流动 单 元 ) 。 一 在裘 怿楠 及穆龙 新 等学者研 究成 果 的基础 上 , 者 进一 步 用储 集 层 宏微 观 分维 分 别定 量层 随机建模 中的 分形随机模拟方法预测井间流动单元, 从而定量研
究 流 动 单 元 的 空 问展 布
关键 词 储 集 层 非均 质性 分形 分维 模 型 流 动 单 元
我 国陆相储 集层具 有非 均质性 强 、 体井 问 连通 率 低 、 砂 物性 横 向 变化 快 的性 质 , 为建 立
维普资讯
20 0 6年 9月
西 北 油 气 勘 探
第1 8卷 第 3期
利 用储 集 层 非 均质 性 分 维 模 型研 究 流动 单元
郑红军 赵 应 成 王 天琦
( 中目 油 勘探 开发 研 究 院 西 北 分 院 )
摘
要
本文 总结 出一套利用非均质性分 维模 型定量研 究陆相储 集层流动单 元的方 法和 流程: 利 用储 集层非均质性分维模型有效地划分储 集层 宏观流动 单元和徽观流动 单元 , 为储集层 宏微
精确反 映储 集层 非均质 性 的地质模 型 , 引入 了流动单 元 的研 究方 法 。 自 18 9 4年 C L H a . . em
流动镶嵌模型结构组成和特点
流动镶嵌模型结构组成和特点首先,节点是流动镶嵌模型中的基本组成单位,也是所有结构的关键连接点。
每个节点都有固定的坐标位置和自由度,用于表示结构的各个部分之间的相对位置和运动。
节点的自由度包括平动自由度和转动自由度,在有限元分析中通常用数值来表示。
其次,流动镶嵌模型中的单元是连接节点的基本构件,用于描述和模拟结构的性能和行为。
单元的类型多种多样,可以是线性单元、非线性单元、类似弹簧的单元等,每种类型的单元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单元的选择和布置直接影响整个模型的计算精度和效率。
最后,边界条件是流动镶嵌模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用于描述结构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边界条件包括约束和加载两个方面,约束用于限制结构的自由度,加载用于模拟外界对结构施加的力、压力或温度等作用。
边界条件的设定对模型的计算结果和分析结果具有重要影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置。
除了上述基本组成部分,流动镶嵌模型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可变性:流动镶嵌模型的节点和单元可以灵活调整和修改,以适应不同的结构形态和特性。
对于一个复杂的结构,可以根据需要增加或删除节点和单元,使模型更精细和准确。
2.多物理场耦合:流动镶嵌模型可以同时考虑多个物理场的耦合效应,例如结构力学、热传导、电磁场等。
通过合适的单元和边界条件设置,可以在一个模型中同时模拟多个物理过程,更全面地描述结构的行为。
3.高度可靠性:流动镶嵌模型在计算和分析过程中采用数值方法,可以得到非常精确和可靠的结果。
通过合理选择节点和单元的类型和参数,并结合适当的数值解算算法,可以获得与实际工程现象相吻合的模拟结果。
4.高效性:流动镶嵌模型的计算过程可以通过并行计算技术加速,提高计算效率。
同时,流动镶嵌模型适合于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优化方法,可以快速生成不同结构形态的模型,并通过分析和评估选择最优方案。
总体而言,流动镶嵌模型是一种有效的结构分析工具,能够对各种工程结构进行模拟和分析。
它的灵活性、可变性和高效性使得它在结构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达 西定律 与毛管 中流体 的泊肃 叶定律推 出孔隙 度与
渗 透率 的关 系式 ,得 出归 一化 的 K o z e n y — C a r e n方 程 :
第一作者简介 :侯全兰,女,1 9 8 5年生,助理工程师 ,2 0 0 7年毕业于西南石 油大学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目前在大庆油 田有 限责任公司测试技 术服务分公司第二大队从事测试资料解释工作。邮编 :1 6 4 0 0 0
பைடு நூலகம்
孔 隙 度和渗 透率 ;同时 He a r n还 强调 ,各流 动单 元并 不是孤 立 的带 ,而是互 相连通 的 ;同一流 动单元 中渗 透率 在纵 横 向上 是变 化 的 、不是均 质 的 , 说 明流 动单
元是 相对 的均 质体…。流 动单 元概念 为砂岩 储层 的划
分和作 图提供 了量 化 的定 义 , 同时 为油 藏 动态 的数值 模拟 提供 了 一个 较科 学 的基础 。
地 质特 征和 位置 , 也 取决 于其 岩石物 理特 征 , 尤 其是
数 据 自然 地 位 于 其他 的 、平 行 的 、斜 率 相 同 的 直线 上 。处 在 同一 条直线 上 的样点 具有 类似 的孔喉 特征 , 因此 ,构成 了一个 独立 的流 动单元 。每 一个直 线是 一
个 流动单 元¨ 3 J 。 1 . 1 F Z 1 分 类 法划分 流动 单元
( 1 )
0 引 言
流 动单元 ( l f o w u n i t ) ,又称水 力单 元 ( h y d r a u l i c
式中,
为油 藏 品质 系数 ; 为归 一化 的 孔 隙
度; F Z I 为定 义流 动层段 指标 。 理论 上 , 在 Q , 与4 5 z的双对数 坐标 轴 中 , 所 有 的
曲线 [ 4 ] 。在 正态 概率纸 上 ,正态分 布 函数 的图像 为 一 条直线 。 依据 该 方法 ,对 五 2克下 组 的 5 2 3 8 ,5 3 6 2两 口
以定性 探 讨 为主 ;第 二 阶段 ,1 9 9 6年 至今 ,从 定 性 描 述逐 步 向半 定量 化和 定量 化方 向发展 。
性 、物性 及微 观孔 喉特征 。应 用 F Z I( 流 动层段指 标)将 五 2西 克下 组划 分 出 四类 流动 单元 ,分流 动单 元建 立 了孔 隙度 和
渗 透率模 型 ,并 与未划 分建立 的解释模 型 进行对 此 , 发现 划 分流 动 单元后建 立 的解释模 型 的精度 更 高。
1 9 8 4年 至 1 9 9 5年 ,是 流动 单 元的提 出 、探索 阶段 ,
多个流 动单 元 ,总 的F Z 1 分布 函数 就是 单 个流 动单 元 分 布 函数 的叠 加 。在尺 和 z 的双 对 数 坐标 图 上 , 表 现 为 一组 平行 直 线 ,而 在 直 方 图上 则 表 现 为 多 峰
由 ( 1 )式 可知 ,一种类 型 的流 动 单元 应 当对 应 着 一个单 一 的 值 。 在R Q Z  ̄q , z的双对 数坐标 图 上 , 样 品将 落在 一条斜 率 为 1 的直线 上 , 在直 方 图上表 现 为 一条 直线 。但 由于 岩 心 分析 中存 在 着 随机 测 量 误
・
7 2・
石 油 仪 器 P E T Ro L E UM I N S T R UME N I S
2 01 3年 6月
・
方 法研究 ・
流动单元解释模型浅析
侯 全 兰
( 大庆油 田有 限责任公司测试技术服务分公司第二大 队 黑龙江 大庆 )
摘
要: 储 集层 流动 单元是 一个横 向和垂 向上连 续的储 集带 ,它作 为地下流 体渗 流 的基本 单元 ,综合 反 映 了 储 集层 的岩
差 ,导 致F Z I 围绕 其 真实 均值 有 一个分 布 。如 果存 在
从 国 内外 关于 流动 单元 研 究现状 和 发展 过程 看 ,
虽 然流动 单元 概念 的提 出至今 只有 短短 的十 多年 , 但 是可 以看 出 , 它 是储 层地质 研 究 中最 活跃 的研究 方 向 之 一 ,其 发 展 过 程 大 致 分 为 两 个 阶段 :第 一 阶 段 ,
1 流 动 单 元 划 分 数 学 原 理
Ama e l f e等在定 义 流动单 元 时考虑 了平 均水 力半 径, 并 且对 比 了岩心 数据 中 的渗 透率 。这个 方法基 本 上是 建立在 K o z e n y — C a r e n 方程模 型上并结 合平均 水力 半 径 的概 念 l 2 ] 。K o z e n y和 C a r e n利 用多 孔介质 中流 体
样点具 有 同 一个 流动层 段指 标值 , 并且 应 该位 于一 条 斜率 为 1的直线上 。 具 有不 同流 动层段 指标 值 的样 点
l f o wu n i t ) , 它 的概念是 由 He a r n等 于 1 9 8 4年提 出的 。 He a r n流 动单 元 的确定 不仅取 决于 其在 垂 向层 序 中的
关 键 词 :流 动单 元 ;解 释模 型 ;孔 隙度 ;渗 透率 ;数 学模 型
中图法分类号 :P 6 3 1 . 8 + 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 编号 :1 0 0 4 — 9 1 3 4 ( 2 0 1 3 ) 0 3 — 0 0 7 2 — 0 3
l o Q / 一l o g ×l o g F Z l
取 心 井 的 孔 隙度 和 渗透 率 的岩心 分析 数 据 进行 筛 选
后 ,得到有 效岩 心数 据点 9 9组 ,在此 基础 上 ,做 出
了五 2西 克下 组油 藏F Z I 正态 概率 累积 分布 图 ( 见 图
1 )并 将储 层划分 为 四类流 动 单元 。表 1列出 了各个 流 动单 元类 型所对 应 的岩性 特征 和孔 隙度 、 渗透 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