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产业园区(文化创意园区)

合集下载

文创园案例

文创园案例

文创园案例文创园是指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主题,集中展示和推广创意产品和服务的园区。

下面是关于文创园案例的介绍,具体如下:1. 北京798艺术区: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原为军事工厂,现在是中国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区之一。

798艺术区集聚了众多画廊、工作室、文化创意企业等,成为了国内外艺术家和设计师们的聚集地。

2. 上海创意产业园:位于上海市杨浦区,是国内最早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之一。

园区内有众多创意企业和设计师工作室,涵盖了设计、艺术、时尚等多个领域,为创意人才提供了展示和交流的平台。

3. 广州红砖厂创意园:位于广州市越秀区,原为红砖瓦厂,通过改造成为一个集创意设计、文化创意产业、艺术展览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创意园区。

红砖厂创意园聚集了众多设计师、艺术家和文化创意企业,为广州的文创产业发展做出了贡献。

4. 成都东郊记忆:位于成都市武侯区,是一个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创意园区。

园区内有传统建筑、手工艺品、传统工艺等,通过展示和传承传统文化,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创意人才。

5. 武汉东湖创意产业园: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是湖北省重点打造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园区内有影视基地、动漫产业基地、设计工作室等,为湖北的文创产业发展提供了支持。

6. 南京中华传统文化创意园:位于南京市江宁区,是一个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创意园区。

园区内有传统工艺品、传统美食、传统文化表演等,通过展示和推广中华传统文化,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创意人才。

7. 青岛崂山文创园:位于青岛市崂山区,是一个集创意设计、文化创意产业、旅游观光于一体的园区。

园区内有设计工作室、创意餐厅、文化展览等,为青岛的文创产业发展提供了支持。

8. 西安小寨创意园: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是一个以创意设计为主题的园区。

园区内有设计公司、工作室、设计展览等,为西安的文创产业发展提供了平台。

9. 杭州西溪湿地创意园: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一个以生态环境为主题的创意园区。

园区内有设计工作室、生态展览、创意小店等,通过结合自然环境和文创产业,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创意人才。

上海十大最知名创意园

上海十大最知名创意园
电梯,总高为5层。2号楼-整层面积为640平米,整栋面积为3200平米,室内 层高4.0-6.0米,有1部电梯,总高为5层。3号楼-面积为100-245平米〔整栋〕, 室内层高3.2米,无电梯,总高为2层。 2001年7月开场启动了上海窗钩厂的改建,被市经委授牌并命名为“上海创 意产业集聚区——传媒文化园〞。 媒体广告、网络图片、卡通动漫、影视制作、艺术摄影等创意产业为入驻的 主流,目前已经建成以传媒文化产业为特色的创意产业集聚区。 日租金:3元∕平米,物业管理费用:8元∕平米∕月
“海上海〞 被授为“微型CBD〞与“现代效劳产业聚集区〞之一。其 具备微型CBD的商务功能,开创新的城市空间,代表新的城市形象, 良好的信息化办公系统等聚集区的典型特征。
轨道四号线沿线〔M4线、明珠线二期〕、轨道八号线沿线〔M8线〕 日租金:办公,2.5-4元∕平米;住宅,2.1元∕平米;物业管理费:商业,
以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为主体,并有多功能会议区、大型活动及艺术展览 场馆、多功能创意场地等灵活的空间应用。
总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商务办公面积11000平方米。工程内另有2600平方米 大型展示厅、1400平方米画廊和2000平方米酒吧、咖啡厅、西餐厅等休闲场所 及1000平方米手工作坊。
公共区域和局部办公区域顶楼采用全透明玻璃屋顶,以营造一种通透阳光的 效果。供暖系统和保温系统使用法国节能新型材料。 园区内单元面积从100-4000不等,室内层高3.00-6.00米,其高效率的使用空间 〔可灵活组合办公空间,大小随心掌控〕,舒适的层高,卓越的采光,为入 驻企业提供完善的办公条件。红坊因其优越的地理环境,为企业提供便捷的 交通和良好的文化气氛。
以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环境艺术为主 日租金:2.5-3.5∕平米,物业管理费:8元∕平米∕月 ://chuangyicangku.021ci

上海创意产业园区发展运营新模式探索研究

上海创意产业园区发展运营新模式探索研究

二、市场结构
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的市场结构具有多元化和开放性的特点。一方面,国有资本 在文化创意产业中占据主导地位,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强大的实力。另一方面, 民营资本也在迅速发展,不少优秀的民营企业通过创新和专业化运营,逐渐成 为行业的领军者。此外,外资企业也纷纷进入上海市场,为市场增添了新的活 力。
4、加强与国内外创意产业园区 的合作与交流
通过加强与国内外创意产业园区的合作与交流,可以引进先进的园区运营理念 和管理经验,促进上海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同时,也可以为园区企业拓展更 广阔的市场和资源。
五、上海创意产业园区政策法规 研究
1、政策法规对园区发展的影响
政策法规是影响上海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应该加强对相 关政策法规的研究和分析,了解其对园区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同时,应该政策 法规的变化趋势和发展动态,及时调整园区的发展策略和运营模式。
2、建立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
公共服务体系是园区服务平台的核心,包括政策咨询、人才培训、融资服务等。 这些服务应该覆盖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满足企业在各个阶段的需求。同时, 应该注重服务的专业化和国际化,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3、打造专业的知识产权保护体 系
知识产权保护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应该打造专业的知识产权 保护体系,加强知识产权的宣传和培训,提高企业和个人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和能力。
2、政策法规的制定与实施
在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法规时,应该充分考虑上海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现状和 未来发展方向。同时,应该注重政策法规的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确保其能够 为园区的长远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和保障。
六、总结与展望
本次演示对上海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背景、新模式探索、运营主体功能、服务 平台建设政策法规研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通过研究发现,上海创意产业 园区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但同时也具备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和 潜力。未来,应该继续加强对新模式和新方法的探索和实践,推动园区的可持 续发展和创新发展。也应该注重与国内外其他创意产业园区的合作与交流,共 同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繁荣发展。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盈利模式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盈利模式

容 为 王 , 别 是 新 闻资 源 优 势 , 特 民生 新 闻 以 其 贴 近 群 众 日常 生 活 的 视 角 . 抓 住 观 众 眼 球 . 成 固定 的 收视 群 体 和 形
营 应 该 顺 应 形 势 、 内容 上 受 欢 迎 、 在 立 得 住 . 经 营 上 有 优 势 团 队 、 新 的 思 在 创
卓 有 成 效 的 市 场 推 广 招 商 活 动 , 媒 使 体 和 客户 真 正 实 现 共 赢 和 多 方效 益 的 最大化 。
3传 播 终 端 与 销 售 终 端 。 . 传 播 终 端 与 销 售 终 端 的 融合 一 直
发 展至关重要 。

介 于 政 府 、 场 和 企 业 之 间 的 新 型 经 市
济组 织和企 业发 展平 台 , 它是 借鉴工
业 化 发 展 过 程 中 的 成 功 模 式 进 行 创 新
产 业 增 加 值 年 平 均 增 长 速 度 超 过 2% :0 0年 。全 国 文 化 产 业 增 加 值 2 . 21 达 1 亿 元 . 占 G P 比重 为 27 % 。 万 D . 5
文化 创意 产业在 我 国发展 时间不 长 , 但 速 度 之 快 , 人 惊 叹 。 党 的 十 七 届 令
总 结 出 来 的 . 当今 产 业 发 展 趋 势 集 是 群 化 发 展 的 一 种 模 式 。上 海 、 京 、 北 深 圳 、 州 、 安 、 明 等 城 市 成 为 全 国 广 西 昆 文 化 产 业 发 展 的 先 锋 。 些 城 市 基 本 这
共 享 性 和 产 业 的 带 动 性 而 成 为 发 展 文 化 创 意 产 业 的重 要 途 径 。
文 化 园 区 作 为 我 国文 化创 意 产 业

上海市文化产业园区中的知识产权保护

上海市文化产业园区中的知识产权保护

上海市文化产业园区中的知识产权保护摘要:文化产业园区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产权,上海市在文化产业园区的知识产权保护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需要从完善法律规制和构建自身保护机制这两方面来优化知识产权保护的环境。

关键词:文化产业园区、知识产权保护一、知识产权在文化产业园区发展中的重要性文化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国梦”的重要促成力量。

近年来,上海市文化产业发展呈井喷之势,其重要的依托便是文化产业集聚园区。

文化产业园区是指为通过创意获取价值的精神消费商品相关企业提供孵化和集聚功能的空间形态,而知识产权是人们依法对自己特定智力成果、商誉和其他特定相关客体所享有的权利。

随着文化产业园区在城市中的兴起,对于创意产业发展的知识产权保护也成为新一轮的核心关注点,二者之间的联系愈发紧密。

首先,知识产权为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设提供保障。

知识产权能够在文化产业园区的兴起、发展和繁荣的过程中提供切实的保障,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文化创意产业成果产权化的形式正是知识产权,其各个环节都离不开知识产权制度收益保障机制。

文化创意产业的本质特征体现在对创新产权的收益上,而保护知识产权实际上就是对创新成果的保护。

因此,知识产权的保护为文化产业园区的知识产权保护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其次,知识产权将促进文化产业园区进一步创新。

知识产权制度通过赋予文化创意的制造者以一定期间内的排他性的权利,保证其能从有价值的文化创意中获得经济回报,以利益刺激更多的人从事文化产业服务,可谓”为文化创意产业浇上利益之油”。

上海是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起步较早、成长迅速、最具活力的地区,其取得的成就离不开上海市长期以来实施的知识产权战略,是这些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规定促进了文化产业园区的发展壮大。

二、上海市文化产业园区知识产权保护现状(一)取得的成就为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上海市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上海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推进办法》等。

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名录

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名录

上海市闸北区长安路101号 上海市闸北区长安路1088号 上海市闸北区沪太路799号 上海市闸北区大宁路71号 上海市闸北区光复路1号 上海市闸北区光复路423号 上海市虹口区沙泾路10号、29号 上海市虹口区花园路128号 上海市虹口区东大名路713号3楼 上海市虹口区四川北路71号 上海市虹口区广灵四路116号 上海市虹口区余姚路66号 上海市虹口区东江湾路188号 上海市虹口区哈尔滨路160号 上海市虹口区花园路171号 上海市虹口区周家嘴路1010号 上海市虹口区东长治路701号 上海市虹口区丹徒路377号 上海市虹口区四平路1188号 上海市虹口区花园路128号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上海苏河现代艺术馆 上海焊点1088 上海新慧谷科技产业园 JD制造 老四行创意园 上海苏河艺术中心 上海1933老场坊 上海运动loft创意基地 上海东大名创库 上海德邻公寓 上海智慧桥 上海同乐坊 空间188 老洋行1913创意园 上海花园坊节能环保产业园 上海通利商务创意园 上海中房Lbox 上海绿地IT顺风港 上海昂立设计创意园 上海德必运动Loft
021-68881933 021-36368119 021-35013212 021-25658836 021-55386677 021-52131717 021-56718888 021-51001919 021-56621800 021-65353226
021-56718685
021-56311390
021-81773791 021-62807844 021-52586198
021-52738113
021-62948866
021-527021-63808536 021-62660963

上海工业文化创意产业园案例总结

上海工业文化创意产业园案例总结

功能分区
园区内规划有创意办公区、文化 展示区、商业配套区和公共休闲 区等功能分区,以满足不
03
资金筹措
通过政府引导、企业投资 、社会资本参与等多种方 式筹措资金,实现投资主 体多元化。
建设实施
采用市场化运作模式,通 过招标方式选择有经验的 建设团队进行园区的建设 和改造。
政策支持
在产业园的发展过程中,得到了上海市政府的大力支持, 包括政策倾斜、资金扶持等,为产业园的快速发展提供了 有力保障。
产业链完善
产业园内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包括设计、制作、销 售等环节,提高了产业集聚效应和经济效益。
产业园的不足之处
同质化竞争
缺乏创新
随着工业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兴起,越来越 多的产业园涌现出来,导致同质化竞争加 剧,影响了产业园的可持续发展。
02
CATALOGUE
案例实施过程
产业园的规划和设计
目标定位
上海工业文化创意产业园以保留 工业历史风貌、弘扬工业文化、 发展创意产业为定位,旨在打造 一个集文化、艺术、科技、旅游
于一体的产业园区。
空间布局
规划设计时充分考虑了原有工业 建筑的特点和空间布局,保留了 工业元素,同时融入现代创意元
素,形成独特的空间结构。
产业园为市民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创意产品和 服务,满足了市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产业园的环境效益
绿色发展
01
产业园注重绿色发展理念,推动企业采用环保材料和技术,减
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生态修复
02
产业园在建设过程中注重生态修复,对原有的工业遗址进行了
保护和改造,恢复了部分生态环境。
资源循环利用
03
产业园支持企业开展资源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

上海产业园区(文化创意园区)

上海产业园区(文化创意园区)

上海首批15家文化产业园区“出炉”以南京西路至华山路一线为中轴,宽约0.5公里、长约3公里的区域,依托戏剧大道、商城剧院、美琪剧院、百乐门等剧院资源而打造的一个以音乐剧、都市话剧、时尚戏曲等为重点的现代戏剧策划、创作、演出、营销集聚区———静安“现代戏剧谷”,连同上海其他14个园区通过了市委宣传部、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和上海市新闻出版局的联合审定,作为上海首批15家文化产业园区今天正式亮相。

这是上海落实十七大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精神,按照国家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

首批15家文化产业园区地域分布广、定位分工清晰,包括位于浦东新区的动漫谷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国家数字出版基地;位于中心城区的徐汇电子艺术创意产业基地、徐汇数字娱乐产业基地、2577创意大院、长宁多媒体产业基地、长宁新十钢视觉文化艺术产业基地、卢湾区田子坊和静安现代戏剧谷;位于郊区的金山中国农民画村、南汇新场民间技艺文化创意基地、松江仓城影视产业基地,以及普陀天地网络数字内容产业基地、M50艺术品创意基地、杨浦五角场800艺术基地。

上海市文化产业园区认定办公室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说,上海市委、市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较早地意识到了文化产业、文化产业重大项目和文化产业园区三者之间互为促进的联动关系,明确了“以市场运作为主发育一批文化产业园区,以政府推进为主建设一批文化产业园区”的策略。

首批上海市文化产业园区的“出炉”正是体现了这种发展策略。

伴随园区建设,探寻地区发展方式的转变之路首批上海市文化产业园区的申报单位虽然是各园区的管理、经营机构,但要获得申报资格,必须得到园区所在地区、县人民政府的认可和推荐。

“这是为了突出每个市级文化产业园区在促进区、县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方面的独特价值,同时也是为了保证市级园区所在区、县各项文化产业支持政策的延续性”。

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方案

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方案

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方案1. 项目背景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城市,一直以来都有着独特的文化魅力和丰富的历史积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的现代化进程,上海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

为了进一步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升上海城市形象和软实力,在此提出建设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的方案。

2. 建设目标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建设旨在打造一个集创意设计、传媒艺术、数字娱乐等多元化文化创意产业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园区,推动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3. 产业园规划3.1 选址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选址在上海市中心地带,便于交通出行,并且方便人流的聚集,提升园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2 建筑布局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占地面积约100亩,建设多功能办公楼、创意工作室、文化展示中心等,形成集办公、创新、展示为一体的园区。

3.3 设施建设建设先进的信息技术设施,提供高速互联网接入,满足文化创意产业对于技术支持的需求。

同时,园区内还设立咖啡厅、餐饮区、休闲空间等公共设施,为创意工作者提供便利和舒适的工作环境。

4. 产业支持政策为吸引和扶持文化创意产业的企业和个人,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将提供一系列支持政策,包括税收优惠、创业补贴和项目孵化等。

同时,建立行业资讯发布平台,提供信息咨询、市场拓展和专业培训等服务,帮助创意企业更好地发展。

5. 产业交流与合作为促进产业内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将定期举办文化创意产业峰会、展览和论坛等活动,推动行业内的信息共享和专业交流。

此外,与其他文化创意园区进行联合举办活动,搭建产业对接平台,提升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在全国乃至全球的影响力。

6. 社会效益与文化传承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建设将有助于活跃市场经济环境,推动经济转型和创新发展。

同时,园区内的文化创意活动和项目将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提升城市居民的文化素质和满意度。

此外,产业园还将与当地的博物馆、艺术学院等文化机构合作,推动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建筑特色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建筑特色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建筑特色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兴起,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增加就业机会的重要力量。

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载体,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起到了承载和孵化创意企业的重要作用。

而这些园区的建筑特色也成为吸引创意人才和企业的重要因素。

一、创意设计与文化融合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建筑特色首先体现在创意设计与文化融合上。

这些园区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工业园区,而是更加强调人文关怀和环境设计。

园区的建筑风格通常会融入当地的历史文化,结合艺术元素,打造独具特色的外观。

比如,位于上海的杨浦滨江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以“构思、创造、实验”为理念,将沿江的老厂房进行改造,打造出富有现代感和艺术感的建筑,融合了工业遗产和文化创意产业。

二、功能氛围的打造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建筑特色还体现在功能氛围的打造上。

为了满足不同行业的需求,这些园区通常会将创意企业、设计机构、咨询公司等有关联的产业聚集在一个区域内,形成紧密的产业集聚效应。

因此,园区的建筑设计需要考虑到不同企业的工作环境需求,提供灵活多样的工作空间和公共设施,如开放式办公区、创客空间、会议室、展示区等。

这些设施的设置不仅能够满足企业的日常运营需求,还能够为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提供便利。

三、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由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通常伴随着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因此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建筑特色也体现了对环境的关注。

这些园区通常会利用绿色建筑技术和可再生能源,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园区的碳足迹。

此外,园区的建筑设计还会考虑到景观和生态环境的保护,通过植被绿化和生态湿地的建设,创造一个宜人的工作环境。

四、文化创意展示与互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建筑特色还表现在文化创意展示与互动上。

这些园区通常会设置艺术展览馆、创意街区、演艺中心等公共场所,提供给企业和个体艺术家展示他们的作品和才华的机会。

同时,园区的建筑设计也会考虑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互动,通过开放的公共空间和活动场所,促进不同企业之间的合作与创新。

关于上海文化创业产业园发展的问题——以“田子坊”为例讲解

关于上海文化创业产业园发展的问题——以“田子坊”为例讲解

三、田子坊实地调查问题总结及分析
1. 配套服务比重较大 2. 商铺经营状况良莠不
齐 3. 销售终端居多,附加
值相对较低 4. 店铺流动性大 5. 租金上涨过快
1、配套服务比重较大
• 田子坊文化产业聚集 区,核心区“三巷一街”, 占地2公顷,建筑面积约 3万平方米,但参观游客 较多的区域集中在以 210、248、274等巷为 主的石库门里弄区。这 一区域除较知名的主要 门店外,如气味图书馆、 金粉世家、守白艺术等, 餐饮类商铺也占据了相 当大的比重。
• 首先,居民与商家间矛盾愈发激烈。商铺较 晚的营业时间及嘈杂的声音影响了小区内居民的 日常生活。曾有居民向外国游客头上泼水的事件 发生,且居民向政府反应对噪音不满的情况越来 越频繁。

其次,由于缺乏修缮,田子坊内基础设施建
设缺乏,水电异常时常发生,尤其是夏季冬季用
电高峰时经常出现跳闸、断电情况,漏水或地下
2、商铺经营状况良莠不齐
(二)田子坊的发展优势
1. 丰富的历史文化
上海曾经的殖民历史造就了“华洋结合”建筑 风貌,这为田子坊文化气氛的形成提供了依托。
中式石库门建筑、新式里弄建筑和工业厂房 建筑。石库门建筑是上海租界内在19世纪末期以 后一种较为普遍的居住建筑类型,多为二层砖木 结构,大门多为两扇实心黑漆木门,配有门环, 红砖外墙,青砖门框,弄口有中国传统的楼牌, 有些门房受到西方影响镶有西方风格的雕花装饰、 古典壁柱等。而早期遗留的旧工厂也独具时代特 点,红灰色外体,内部高大宽敞,改造后添以时 尚因素,且租金低廉,十分适合艺术家进驻。
没有超越单纯的产业层面,它在推动经济发展方式
的转变、带动更广泛经济领域的创新,以及促进社
会协调发展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还没有完全显 现。”[1]

2019-2020年度上海市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名单

2019-2020年度上海市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名单

2019-2020年度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名单注:排名不分先后,前20家为市级示范园区序号园区名称申请单位1 上海张江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上海张江文化控股有限公司2 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上海)上海东方汇文国际文化服务贸易有限公司3 上海8号桥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上海八号桥房屋租赁有限公司4 德必易园上海德必易园多媒体发展有限公司5 800秀创意产业集聚区上海八佰秀企业管理有限公司6 上海天地软件园上海天地软件创业园有限公司7 M50艺术产业园上海M50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有限公司8 花园坊节能环保产业园上海花园坊节能技术有限公司9 中国(上海)网络视听产业基地上海紫竹数字创意港有限公司10 中广国际中广国际广告创意产业基地发展有限公司11 南翔智地上海南翔智地企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12 金山国家绿色创意印刷示范园上海金山绿色创意印刷示范园发展有限公司13 创异工房上海佳利特实业有限公司14 中国梦谷——上海西虹桥文化创意产业园上海五天实业有限公司15 越界·田林坊上海锦和商业经营管理股份有限公司16 城市概念软件信息服务园上海睿置投资管理有限公司17 中版创意设计产业基地(IF如果)上海昇禾水润文化投资有限公司18 智慧湾上海智慧湾投资管理有限公司19 海阔东岸文化创意园上海林泉高致文化发展有限公司20 术界创e园上海术界文化发展有限公司21 中国移动互联网视听产业基地上海金桥出口加工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22 上海证大喜玛拉雅艺术中心上海证大喜玛拉雅有限公司23 张江创星园上海都市工业设计中心有限公司24 波特营文化创意园区上海圣博锦康投资发展有限公司25 上海双创产业园上海双创产业园创意发展有限公司26 上海世博城市最佳实践区上海世博城市最佳实践区商务有限公司27 江南智造—龙之苑上海龙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8 卓维700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上海卓维700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有限公司29 江南智造—上海8号桥文化创意产业园(二期)上海尚义房屋租赁有限公司30 江南智造—上海8号桥文化创意产业园(三期)上海尚乐房屋租赁有限公司31 田子坊田子坊地区管理办公室32 江南智造—SOHO丽园文化产业园上海八号桥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33 江南智造—越界•智造局二期上海和矩商务商务发展有限公司34 江南智造—越界•智造局一期上海史坦舍商务服务有限公司35 江南智造—红双喜研发中心上海红双喜股份有限公司36 老码头by CREATE 上海璞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37 南苏河创意产业集聚区上海南苏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38 幸福码头创意产业园上海幸福坊创意产业管理有限公司39 越界文化创意产业园上海锦和商业经营管理股份有限公司40 上海普天信息产业园上海普天科创电子有限公司41 尚街Loft时尚生活园区上海尚界投资有限公司42 上海影视文化产业园上海电影艺术发展有限公司43 上海文定生活文化创意产业园上海文定生活企业管理有限公司44 慧谷软件园上海慧谷高科技创业中心45 浦原科技园上海浦原实业有限公司46 徐汇软件园上海徐汇软件发展有限公司47 越界•X2创意空间上海数娱产业管理有限公司48 西岸创意园上海西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49 华联创意园上海联冠置业发展有限公司50 法华525 上海德必创意产业发展有限公司51 时尚园上海时尚园企业发展有限公司52 上海多媒体谷上海欧亚多媒体产业发展有限公司53 大宁德必易园上海大宁德必创意产业发展有限公司54 越界▪乐平方上海锦灵企业管理有限公司55 同乐坊上海同乐坊文化发展有限公司56 新华文化创新科技园上海新华文化创新科技产业有限公司57 源创创意园上海全华资产管理有限公司58 98创意园上海共鑫投资管理有限公司59 新慧谷上海新慧谷科技产业园有限公司60 H671园区(原上海名仕街创意产业园)上海申畅物业管理有限公司61 汇智创意园上海星海时尚物业经营管理有限公司62 大宁中心广场二期上海大宁商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63 珠江创意中心广东珠江商业地产物业服务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64 谈家28-文化信息商务港上海盛泉实业(集团)有限公司65 景源时尚产业园上海辛垣实业有限公司66 加减乘除创意园甲简呈初文化发展(上海)有限公司67 明珠创意产业园上海明珠创意产业园有限公司68 半岛湾时尚文化创意产业园上海半岛湾创意产业投资有限公司69 1933老场坊创意产业园上海众桁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70 上海智慧桥创意产业园上海智慧桥创意产业园有限公司71 中图蓝桥创意产业园上海中图文化创意产业管理投资有限公司72 优族173创意产业园上海旭捷事业投资有限公司73 大柏树“930”科技创意园上海新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74 空间188创意产业园上海加华置业有限公司75 上海长阳谷创意产业园上海杨科实业有限公司76 中环滨江128 上海理工科技园有限公司77 上海同和创意产业园(一期、二期)上海同和文化创意产业投资有限公司78 东纺谷创意园上海东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79 昂立设计创意园上海昂立同科经济发展有限公司80 63号设计创意工场上海同研投资管理有限公司81 上海国际时尚中心上海国际时尚中心园区管理有限公司82 上海创意联盟产业园上海奇才纺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83 尚街Loft上海婚纱艺术产业园上海五维婚纱艺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84 上海国际设计交流中心上海国际设计交流中心企业管理有限公司85 上海云部落TMT产业园上海云越投资管理有限公司86 M50西郊文化休闲园上海鑫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有限公司87 七宝老街民俗文化产业基地上海七宝古镇实业发展有限公司88 黎安展示产业园上海黎安实业公司89 上海国际工业设计中心上海国际工业设计中心管理有限公司90 上海宝山科技园(动漫衍生产业园)上海宝山科技控股有限公司91 上海木文化博览园上海福人林产品批发市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92 半岛1919文化创意产业园上海吾灵创意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93 长江软件园上海乾劲投资管理有限公司94 东方慧谷上海东方文信科技有限公司95 e3131电子商务创新园上海智耀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96 中国农民画村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上海枫泾古镇旅游发展有限公司97 上海仓城影视文化园区上海仓城文化创意发展有限公司98 时尚谷创意园上海华汇流行面料工程发展有限公司99 叁零•SHANGHAI文化创意产业园叁零(上海)文化创意有限公司100 中国北斗产业技术创新西虹桥基地上海西虹桥导航产业发展有限公司101 上海尚之坊文化创意园上海法诗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102 南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上海庄发企业管理有限公司103 上海华飞文化创意园上海东郊实业发展有限公司104 创智空间·张江信息园上海创智空间创业孵化器管理有限公司105 天纳创意产业园上海天纳企业发展有限公司106 康桥创智良仓复邦文化创意发展(上海)有限公司107 上海翡翠滨江文化艺术中心上海翡翠滨江艺术发展有限公司108 江南智造-上海8号桥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四期)上海尚禧房屋租赁有限公司109 江南智造—宏慧•盟智园上海宏慧创意产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110 徐汇德必易园上海徐汇德必文化创意服务有限公司111 华鑫中心上海华鑫资产管理有限公司112 华鑫天地上海华鑫资产管理有限公司113 昭化德必易园上海德必昭航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有限公司114 上生·新所上海万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有限公司115 创邑丨SPACE 上海创邑实业股份有限公司116 倍格老船坞上海蓝倍商务咨询有限公司117 嘉春753 上海嘉春投资管理有限公司118 幸福里上海幸福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有限公司119 上海东方虹桥国际创意出版产业基地东方出版中心有限公司120 健康智谷上海天亿弘方企业管理有限公司121 秀709媒体园上海电气集团置业有限公司122 四行天地上海河岸商业开发有限公司123 创邑SPACE愚园上海创邑实业股份有限公司124 音乐谷产业园区一期上海音乐谷(集团)有限公司125 1876老站上海建饰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126 绿地创客/上海虹口上海云峰(集团)警虹经济发展有限公司127 复地四季广场复地商务管理(上海)有限公司128 上海同和创意产业园(三期)上海同和文化创意产业投资有限公司129 麦可将文创园上海麦可将工业有限公司130 得丘礼享谷文化创意园上海得丘礼享谷企业管理有限公司131 大树下新媒体创意产业园上海大树下创意服务有限公司132 中成智谷上海中成智谷文化创意有限公司133 上海玻璃博物馆园区上海集佳文化创意发展有限公司134 汽车·创新港上海国际汽车城发展有限公司135 金山嘴渔村文化创意园上海金山嘴渔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136 移动智地文化创意产业园上海锐嘉科实业有限公司137 微格文化创意园微格(上海)物业管理有限公司2019-2020年度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示范楼宇名单注:排名不分先后序号楼宇名称申报单位1 台青创客家台菁创业孵化器管理(上海)有限公司2 恒润文化创意园综合楼上海恒润数字科技有限公司3 环东华智尚源上海环东华智尚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4 德必外滩WE”上海德必经典创意发展有限公司5 越界大宁财智上海锦灵企业管理有限公司6 上海主角上海恒地仓物业管理有限公司7 中国电子·贝岭大厦上海贝岭股份有限公司8 中暨文化楼上海中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9 宝山卓越E+创业社区上海卓邑加投资管理有限公司10 世贸商城上海世界贸易商城有限公司2019-2020年度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示范空间名单注:排名不分先后序号空间名称申报单位1 宝库中国艺术中心上海宝库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2 方糖小镇上海优社群众创空间管理有限公司3 MOE TOWN影视二次元产业孵化基地上海翠湖文化发展有限公司4 虹桥德必易园上海易必创文化创意服务有限公司5 创意产品实验试制平台上海复旦科技园高新技术创业服务有限公司6 汉光国匠创意空间上海汉光陶瓷制造有限公司7 小马创业村小马创业村(上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8 创邑丨源上海创邑实业股份有限公司9 鼎创汇创客空间上海鼎创汇创客空间管理有限公司10 瑞空间上海义侠网络科技有限公司11 创邑丨河上海中科新微信息科技园有限公司12 憓家乐波国际创客营上海慧珊文化发展有限公司13 上海(金山)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上海金山高科技园区发展有限公司14 越界•永嘉庭上海锦翌企业管理有限公司15 氪空间延安东路社区上海联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16 轻客众创空间轻客(上海)众创空间管理有限公司17 上戏华山创意产业园上海上戏华山创意发展有限公司18 上海同和创意产业园(四期)上海同和文化创意产业投资有限公司19 愚园里上海真宁企业管理有限公司20 张江云立方文创中心上海紫软投资有限公司。

上海十大创意产业聚集区

上海十大创意产业聚集区
6、设计工厂。位于虹漕南路9号,由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设计改造为集产、学、研为一体的创意产业人才培训基地。包括总计2700多平方米的艺术设计专用教室、500多平方米的工业造型设计专业车间、200多平方米版画车间和工作室,另外还有一个城市形象设计及遗产保护研究所、一个学生设计创意产业创业孵化器,并有数家颇具实力的设计公司入驻。
7、海上海。位于杨浦区大连路、飞虹路交界处。主要是以创意设计为主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由8万平方米的商务楼宇、400米长的创意商业街、9万平方米的生态居住区以及海上讲堂、海上剧场和空中会馆等组成,入驻的主要是从事创意设计的工作室、画廊等,涵盖设计、影视、动漫、广告及IT等13个行业。
8、周家桥。位于万航渡路2453号,是一座创意产业园区,又叫周家桥“创意之门”,在一期7000平方米的空间内,已融合了设计、摄影、广告、多媒体、会展等35家创意产业公司。
4、M50。位于莫干山路50号,目前汇集了包括夏邦杰、阮仪出等设计大师工作室和来自15个国家和80余家创意设计公司及产品展示厅,是上海最具品位、规模和影响力的时尚创意地标。
5、创意仓库。位于苏州河北岸光复路181号,原先是四行仓库,已进驻十几家创意设计公司,其中大部分是有境外背景的创意工作室,以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环境艺术为主。许多公司还选择到这里举办文化商业活动,如英国时尚品牌推广会、芝华仕公司的Party,迪士尼童装发布会等。
2、8号桥。位于建国中路8号—10号,设计金茂大厦的SOM公司、英国ALSOP设计公司、加拿大贝加艾奇(上海)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日本HMA建筑设计和株式会社SI—3Desigh上海事务所、香港著名导演吴思远的影视工作室、负责中法文化年“F2004艺术展”的Emotion设计室等8个国家和地区的60多家设计、创意和时尚类企业在此落户。

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1. M50半岛文化创意产业园(文化及艺术品产业类)该园区位于宝山区淞兴西路258号,总面积13.4万平方米,2011上半年园内文化企业总营收达8000万元。

园区是以艺术设计为特色的文化产业园区,由国棉八厂改建而成,占地面积大、建筑风格独特。

园区建立了M50半岛1919创意设计工作站,引入杨明洁、潘微、日本文化村等设计师、艺术家和多家设计机构。

园区通过聚焦艺术设计、艺术培训等特色文化产业,致力于打造国内重要艺术设计创意园区。

2.新十钢红坊位于凯旋路、华山路之间,坐拥徐家汇和淮海路两大商圈,毗邻新华路历史风貌保护区,高调诠释“国际文化时尚社区”。

曾经上海钢铁十厂工业时代的厂房焕然一新,15000平米的中央绿地广场被红砖厂房围绕,其中B区超过2000平米的活动会场曾上演OMEGA110周年庆典。

如今的租户多为建筑设计、文化艺术、传媒、时尚设计、广告设计行业,世界著名的眼镜公司夏蒙眼镜、追求个性时尚的NOVO、意大利品牌fornarian争相入驻。

3. 8号桥(其他)该园区位于黄浦区建国路8-10号,园区总面积2万平方米,上年度园区内文化企业上缴税收约5000万元。

园区是以广告设计、动漫影视制作为特色的文化产业园区,目前园区已入驻唯晶动漫、吴思远电影后期制作室等特色文化企业。

下一阶段,园区将进一步完善各个公共服务平台功能,积极扶持文化创意企业的发展。

4. 田子坊田子坊位于泰康路210弄,原是上世纪50年代典型的弄堂工厂,由上海食品工业机械厂、上海钟塑配件厂等五家工厂组成。

90年代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这些工厂效益逐年下滑,有些厂房闲置多年。

2000年5月,在市经委和卢湾区政府的支持下,田子坊进行了改造。

开发旧厂房2万余平方米,吸引来自18个国家和地区的70余家企业,并形成了以室内设计、视觉艺术、工艺美术为主的产业特色。

如今,田子坊被外界称为“上海的苏荷”。

5.1933老场坊1933老场坊是老上海30年代的建筑,欧式经典建筑中蕴含了浓厚的艺术氛围。

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瓶颈及对策

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瓶颈及对策

规划。建议 由市委宣传部和市发改委牵头, 对上海 文化创意产业管理架构 , 尤其是园区管理体制进行 全面梳理 ,并对 园区政府管理体制进 行顶层设计。 建议上海文化 创意产 业推进 领导小组对全市园区 进行分类 , 根据“ 一个 园区, 只设立一个 主管单位 ”
务平 台, 打造文化创意旅游高地 , 促进园区与城区
委牵头 , 联手构建 以园区及园区企业为主体 的创新 集成网络系统。同时研究建立各 园区间、 园区内外 企业 间的互通合作机制 , 打造完整产业链 。 加 快推进 文化创 意产 业 园区公 共服务 平 台建 设。建议 由市经信委牵头开展调研, 建立 园区发展 资料库平台。由市人保局牵头 , 研究建立 园区创新 平台。由市商委牵 头, 研究建立文化创意产业营销 平台。 由市委宣传部牵头, 研究建立公共服务平台。 建议 由市经信委牵头措建议 。
上海文化刨意产业园区发展的现状
整 体规 模 上 , 体量 大、 量 多、 数 分布 广 。上海 文 化
体系 已经通过 I 00 1 S9 0 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
创意产业 园区经历 了一条从 自发集聚 到政府规划引 导和扶持的发展之路 。截止 2 1 年底 , 00 全市经 四批 授牌 的园 区共 有 7 家 , 别散落 在“ 7 分 一轴 ( 安高 延 架) 两河 ( 、 黄浦江、 苏州河) 的整体布局上 。 ” 园区类别上 , 多形 态、 多类型、 开放性。既有 民营
业链 。
从园区创立 的外在形态看 ,有四种类型 :校企运作 型; 依托 老建筑改造型 ; 依托 传统布局型 : 新创造 全
型 。从 园 区主 导 产 业 的 内涵看 , 也有 四种 类 型 : 计 设
策划类;艺术创作和展示类 ;技 术创新和服务外包 类; 四是时 尚和休 闲服务类 。 运作经 营上 , 发展 空 间大 、 附加 值 高、 市场 需求 大。 0 0 2 1 年度有 3 9家园区有意识地投入 了更多的资

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模式及路径

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模式及路径

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模式及路径文/上海市市文广局专题调研组一、模式特征(一)从整体规模看,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体量大、数量多、分布广。

上海是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起步较早、成长迅速、最具活力的地区。

园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历了一条从自发集聚到政府规划引导和扶持的发展之路。

截止2010年底,全市经四批授牌的园区共有77家,分别散落在“一轴(延安高架)、两河(黄浦江、苏州河)”的整体布局上。

其中徐汇区和长宁区分别为12家,虹口区11家,杨浦区9家,静安区和闸北区分别为7家,普陀区和原卢湾区分别为5家,黄浦区3家,浦东新区2家,闵行、嘉定、松江和宝山分别为1家。

表1 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分布据对77家园区的数据统计,园区总占地面积240.78万平方米,每个园区平均占地31270.8平方米。

其中占地超过1万平方米的有38家,占77家园区总量的一半左右。

园区总建筑面积265.97万平方米,每个园区平均建筑面积34456.4平方米。

其中建筑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的有59家,占77家总量的76.62%。

建筑面积低于1万平方米的19家,其中长宁区8家、虹口区5家、闸北区2家、黄浦区2家、普陀区1家、徐汇区1家。

低于7000平方米的有8家,包括长宁区的创邑•河(4705 m2)、创邑•源(4100 m2)、聚为园(4600 m2)、湖丝栈(4500 m2)、原弓艺术创库(6000 m2);虹口区的建桥69(6300 m2)、智慧桥(5200 m2);普陀区的E仓(5000 m2)。

(二)从园区类别看,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多形态、多类型、开放度高。

据对入驻园区的110家不同类型企业抽样调查,民营企业占81.74%,外商独资企业占17.59%,中外合资企业占8.79%,国有企业占4.4%。

从园区创立的外在形态看,有四种类型:一是校企运作型。

这种运作模式是建立在院校品牌之上的一种延伸服务,即通过高等院校的智力优势背景,通过整合资源对老厂房进行统一改造的模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首批15家文化产业园区“出炉”
以南京西路至华山路一线为中轴,宽约0.5公里、长约3公里的区域,依托戏剧大道、商城剧院、美琪剧院、百乐门等剧院资源而打造的一个以音乐剧、都市话剧、时尚戏曲等为重点的现代戏剧策划、创作、演出、营销集聚区———静安“现代戏剧谷”,连同上海其他14个园区通过了市委宣传部、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和上海市新闻出版局的联合审定,作为上海首批15家文化产业园区今天正式亮相。

这是上海落实十七大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精神,按照国家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

首批15家文化产业园区地域分布广、定位分工清晰,包括位于浦东新区的动漫谷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国家数字出版基地;位于中心城区的徐汇电子艺术创意产业基地、徐汇数字娱乐产业基地、2577创意大院、长宁多媒体产业基地、长宁新十钢视觉文化艺术产业基地、卢湾区田子坊和静安现代戏剧谷;位于郊区的金山中国农民画村、南汇新场民间技艺文化创意基地、松江仓城影视产业基地,以及普陀天地网络数字内容产业基地、M50艺术品创意基地、杨浦五角场800艺术基地。

上海市文化产业园区认定办公室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说,上海市委、市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较早地意识到了文化产业、文化产业重大项目和文化产业园区三者之间互为促进的联动关系,明确了“以市场运作为主发育一批文化产业园区,以政府推进为主建设一批文化产业园区”的策略。

首批上海市文化产业园区的“出炉”正是体现了这种发展策略。

伴随园区建设,探寻地区发展方式的转变之路
首批上海市文化产业园区的申报单位虽然是各园区的管理、经营机构,但要获得申报资格,必须得到园区所在地区、县人民政府的认可和推荐。

“这是为了突出每个市级文化产业园区在促进区、县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方面的独特价值,同时也是为了保证市级园区所在区、县各项文化产业支持政策的延续性”。

文化产业园区认定办公室负责人反复强调这一点。

动漫谷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和国家数字出版基地位于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是继张江提出建设“硅谷”、“药谷”后,打造文化产业“第三极”战略的重要实施载体。

2004年,在市委宣传部和浦东新区人民政府支持下,上海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基地在张江启动建设。

短短四年间,基地已形成200多家文化科技创意企业共同发展的产业集群,2008年,文化科技创意企业实现年总产值逾70亿元。

广阔的发展前景促使浦东新区坚定了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决心。

2008年6月,动漫谷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启动建设。

2008年7月,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又落户浦东张江。

这两个基地的建立,成为浦东新区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契机,同时也确立了浦东新区在文化产业领域“先行先试”的改革者形象。

松江仓城影视产业基地是松江区构建大影视产业格局的第一步。

十年前,当台胞投资的胜强影视拍摄基地落户松江仓城时,工业污染源与之比邻。

十年后,松江区政府“腾笼换鸟”,将土地资源从工业企业手中置换出来,并依托胜强在华语影视圈的影响力集聚资源,加大对影视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目前,松江仓城影视产业基地内已形成创意、拍摄、制作、发行的全过程产业链和循环运营机制。

一个以仓城、车墩和佘山影视产业基地为核心的“大影视区”发展前景已清晰可见。

目前,上海各区、县对发展文化产业有很大的积极性,建设文化产业园区一定程度上成为区、县加快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抓手。

透过园区建设,搭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脉络
“上海市文化产业园区认定过程中,特别关注园区定位,要求园区的产业特色能体现区域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趋势两方面的结合。

现在看来,首批上海市文化产业园区的特色、定位无一不体现了本市文化产业的发展特点和重点争取突破的领域。

”文化产业园区认定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分析,首批15家上海市文化产业园区中,定位于发展与网络、数字多媒体等新兴技术相关文化产业的园区至少有7家,占到近一半;“民族、民俗、民间”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园区有2家,若算上定位“以民俗文化为主要表现打造国际文化社区”的田子坊,一共3家;文化艺术原创和艺术品经营的园区有3家;另2家分别致力于发展演艺产业和影视产业。

地处上海南站的徐汇电子艺术创意产业基地,最大的特色是发展理念创新。

这个成功举办两年“上海电子艺术节”的电子艺术展示平台,在艺术与科技的跨界探索方面得心应手。

据悉,在由电子艺术创意活动衍生的版权运营、人才培训等相关产业,目前加入探索、尝试的以发达国家创意机构居多,在国际范围内尚属创新。

同样定位于发展数字内容产业的还有普陀天地网络数字内容产业基地和长宁多媒体产业基地。

前者以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网络文化产业为特色,2008年入驻企业实现销售15亿元,其中文化相关企业实现销售7亿元。

后者更是致力于培育数字内容产业的“先行者”,2008年园内已集聚企业398家,税收贡献达5亿元,拥有水晶石、环球数码、上海卡通、EPIC、2K、分众传媒等一批影视动画、游戏制作、广告传媒和数字媒体的领军企业,形成了颇具规模的数字内容产业集群。

“民族、民俗、民间”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中孕育着上海文化产业新的增长点。

位于枫泾镇中洪村的金山中国农民画村聚集着上海金山、吉林东丰、天津杨柳青、重庆綦江、云南腾冲、青海湟中、陕西户县、山东日照、湖北黄州、河南舞阳十
个农民画乡的画家。

画村年接待游客已达50多万人次,带动了周边农民500多人就业,实现了可观的社会、经济效益。

南汇新场民间技艺文化创意基地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新场古镇。

成片的古建筑和中原、沿江、沿海传统文化,老上海人世代生息的过程,自然形成了具有上海原住民特质的“民族、民俗、民间”文化集聚区。

与中国农民画村不同的是,新场更注重传统文化与当代生活的融合。

聚焦园区建设:提升内涵,扮好产业“助推剂”角色
自2004年提出发展创意产业以来,上海已先后建成75家由政府部门认定的创意产业集聚区。

与此同时,更多冠以创意产业集聚区的老厂房、老仓库、老大楼改造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高租金”则令集聚区纷纷被投以“创意地产”、“商业地产”的质疑。

首批上海市文化产业园区与创意产业集聚区有什么区别?“集聚区建设对上海创意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能否认定为上海市文化产业园区,我们不看这个园区是不是创意产业集聚区,关键看它能不能承担产业‘助推剂’的角色,能不能从‘二房东’实现价值和内涵的提升”,文化产业园区认定办公室负责人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比如,五角场800艺术基地定位高端艺术画廊产业,园区对于推动产业发展有着独到的见解和举措。

作为园区建立的公共服务平台,上海知识产权园艺术品登记中心以艺术家个人数据库为基础,通过对艺术品的数字化扫描、拍摄、标准化图像处理并存储入数据库,使其最大限度应用于互联网、出版印刷、展览、影像资料、艺术品复制和衍生产品开发等。

更重要的是,该平台可应用于艺术品认证领域,通过行业专家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保障措施,使艺术品鉴定有据可依,使艺术家、收藏家、消费者获得迅速核查艺术品真伪的便利,长远来看,这一旨在制约艺术品造假的举措,有望对上海当代艺术产业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上海文化研究中心巫志南研究员认为,文化产业园区能够成为产业发展的“助推剂”,与定位明晰密不可分,也是本市文化产业园区区别于一般创意产业集聚
区的重要特点之一。

今后几年,上海应继续加大对有特色的文化产业园区的培育,并以此为载体,大力促进文化企业成长,不断开发优秀文化产品,使上海的文化产业发展水平更符合上海建设文化大都市的要求。

上海创意园区
1999年,上海刚开始尝试改建旧仓库及厂房为创意园区。

上海已发展了三批创意产业园区。

第一批创意产业集聚区包括:田子坊、8号桥、创意仓库、天山软件园(上海慧谷白猫科技园)、时尚产业园、传媒文化园、乐山软件园、静安现代产业园、旅游纪念品产业发展中心、虹桥软件园(慧谷创业)、周家桥(创意产业之门)、设计工厂、M50、同乐坊、卓维700、昂立设计创意园。

第二批创意产业集聚区包括:海上LOFT(海上海)、上海创意产业联盟、2577创意大院、X2创意空间、车博汇、63号设计创意工场、天地园、慧谷智慧桥创意产业园、尚街LOFT、合金工厂、通利园、空间188、逸飞创意街、东纺谷、尚建园、旅游纪念品设计大厦。

第三批创意产业集聚区包括:创邑·源、JD制造、数娱大厦、1933老场坊、西岸创意园、湖丝栈、华联创意广场、新十钢、绿地阳光园、优族173、98创意园、E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