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史学思考题51-77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1题在前面的复印小册子上
52.叙述吕梁运动及其地质意义
吕梁运动是指发生在古元古代末的强烈的地壳运动,它分为两期,分别使古元古代后期的主体地层遭受褶皱、区域变质和广泛的岩浆侵入,以及后期的磨拉石建造褶皱变质。
意义:它对华北岩石圈构造发展意义重大,把原来分裂的陆核“焊接”起来,扩大了硅铝质陆壳的范围,增加了地壳的后代,提高了稳定程度,形成了华北板块的原型——原地台。
53.简述华北板块形成历史
太古宙陆核形成:华北地区上太古界分布较广,山西太行山、五台山研究详细,自上而下分为阜平群和龙泉关群,两者角度不整合。太古宙末期的阜平运动使地层褶皱变质,扩大了古太古代结晶基底的范围,增加了稳定程度,形成了太古宙陆核。
古元古代原地台形成:古元古代是古板块定型的重要时期。五台群不整合于太古宙之上,为一套中低变质岩系,反映绿岩带性质,与花岗岩一起构成古元古生代的花岗-绿岩区。五台运动使五台群褶皱形成了华北大陆板块的雏形。古元古代后期吕梁运动对华北地区岩石圈构造发展意义重大,它把古元古代初期分裂的陆核重新焊接起来,扩大了硅铝质陆壳的范围,增加了地壳的厚度,提高了稳定程度,形成了华北板块的原型-原地台
中、新元古代似盖层和盖层形成期:中、新元古代是华北板块形成的时期。中元古届沉积物厚度巨大,夹少量火山岩,相变明显,但未遭受区域变质,为稳定板块发展早期阶段的裂陷槽沉积,和典型的盖层沉积有一定差别,因此称为似盖层沉积。新元古代华北板块沉积范围较小,主要分布于东部,以青白口群为代表。其厚度小且无火山物质,属稳定性盖层沉积。
54.简述扬子板块震旦纪古地理特征
扬子西部:Z1裂陷槽沉积,Z2浅海碳酸盐沉积;
上扬子(鄂西):Z1河流沉积-大陆冰川和近岸冰海沉积,Z2碳酸盐沉积;
下扬子:Z1河流沉积-大陆冰川和近岸冰海沉积,Z2碳酸盐-黑色页岩沉积。
扬子板块西部
Z2灯影组:碳酸盐岩和蒸发岩沉积。陡山沱组:碳酸盐岩。上震旦统浅海
碳酸盐岩沉积
Z1列古六组:含火山灰、砂的冰川湖泊沉积。开建桥组:各种凝灰岩、凝
灰质角砾岩和陆相砂、砾岩。苏雄组:大陆喷发酸性火山岩。下震旦统厚
约5000m,属于大陆裂谷沉积。
55.早古生代各个世发育的代表性三叶虫化石
1、Cam1:莱德利基虫、古油栉虫、古盘虫;Cam2:褶颊虫:山东盾壳虫、
德氏虫、蝴蝶虫、蝙蝠虫;Cam3:褶盾虫、球接子。
2、O:主要有指纹头虫、小栉虫、古等称虫、南京三瘤虫和小达尔曼虫。
3、S:三叶虫显著衰退,代表是王冠虫。
56. 什么是“象州型”和“南丹型”?
南丹型:是华南泥盆系中、上统台内裂陷槽深水、滞流,贫氧沉积的代表,空间上呈北北东或北西向的带状分布,明显受同沉积断裂的控制,由黑色泥岩,泥灰岩、硅质岩组成,含菊石、竹节石及无眼三叶虫等化石。
象州型:在可观察的露头上基本上是等厚的,内部纹层与其相交切。是华南泥盆系一种近岸,富氧环境下的浅海台地沉积类型。分布广泛,以广西中部象州,二塘、横县六景,郁江沿岸中泥盆统和湖南中部上泥盆统为代表。岩性以泥岩,泥灰岩,灰岩,白云岩及砂泥质岩为主,化石丰富,多为底栖固着类型,如层孔虫,珊瑚、腕足类,苔藓虫,海百合等,伴生有鹦鹉螺,腹足类,介形虫,竹节石等
57. 叙述晚古生代脊椎动物的发展与演化
泥盆纪鱼类特别繁盛,可称鱼类的时代,早泥盆世的鱼类以无颌类为主。中晚泥盆世以盾皮鱼类中的节颈目及晍甲目为主。早石炭世起以两栖类蓬勃发展,石炭晚期原始爬行类的出现。从此陆生脊椎动物的个体生活摆脱了对水体的依赖。二叠纪时迷齿类中的块椎类占优势,兽孔类中的二齿兽类在二叠纪中晚期至三叠纪演化迅速,其可做为两大陆在地史上曾经相连的证据。
58.叙述华北板块早古生代的地史特征
地层发育
寒武纪:上统为泥质灰岩和叶状灰岩,中统陆源碎屑岩,下统为钙质页岩泥质灰岩。
奥陶纪:中上统缺失,下统发育灰岩和白云岩
志留纪:上统主要为红色砾岩,中统主要为灰岩,泥灰岩,下统不详
古生物化石
寒武纪上统含蝴蝶虫和三叶虫化石,中统为含德式虫,下统含莱德利基虫。奥陶纪则含有腕足,腹足,古怀和海绵等化石。志留纪含有大量珊瑚化石和造礁珊瑚沉积相类型
寒武纪:早期是以碳酸盐沉积为主的陆表海相沉积环境,中期是潮下高能环境沉积晚期代表滨浅海沉积
奥陶纪:早奥陶纪反应潮间—潮上环境沉积中奥陶浅海沉积。晚奥陶海退几乎无沉积
志留纪:中统代表浅海沉积,上统为前陆盆地沉积
沉积厚度,寒武纪510米,奥陶纪约140米,志留纪厚度为600米
59.叙述扬子板块早古生代的地史特征
60.叙述华北板块晚古生代的地史特征
1,地层发育泥炭纪内部尚未发现沉积记录,估计处于古剥蚀状态
石炭纪,早期为碎屑岩沉积为主,晚石炭慢慢沉降成为海陆交互相沉积。二叠纪:上石炭为紫红色砂岩夹煤层,中石炭为含砾石英砂岩,下石炭为碎屑岩,泥炭夹煤层。
2古生物化石泥盆纪无沉积记录。石炭纪含蜓类,硅化木化石,还含有海相底栖生物化石二叠纪含有硅质海绵化石,还含有舌形贝化石。
3.沉积相类型石炭纪华北板块内部主要发育上石炭统,主要为碎屑岩沉积为主。二叠纪统海陆交互相沉积
4.地壳运动特征华北板块自奥陶纪晚期开始,一直处于龙骑遭受剥蚀状态,早石炭、除大别山出现较厚的近海和海陆交互含煤碎屑沉积以及辽东地区可能接受沉积之外,主体仍然为一个准平原的地底,到晚石炭开始缓慢沉降,普遍接受海陆交互相沉积。二叠纪华北板块起已基本脱离海洋环境,仅局部短期遭受海侵影响,所以二叠纪主要为陆相沉积。
61.叙述扬子板块晚古生代的地史特征
泥盆纪:桂中泥盆系剖面系“象州型”沉积。莲花山组与下伏中寒武统的角度不整合接触代表了古生代的加里东运动。莲花山组以紫红色槽状交错层理的碎屑沉积岩为特色,向上粒度变细,并含鱼类、双壳类和介形类为主,反应干热气候条件下的湖海及滨岸沉积。那高岭组以细碎屑岩夹灰岩为特色,内有正常盐度的化石。其下部海相碎屑岩代表泥盆纪海侵的开始,中部的碳酸盐反映海侵进一步扩大,均代表海侵体系,上部碎屑岩反映海平面的稳定乃至海退,具高水位沉积体系域特征。那高岭组反映第一次明显的海平面升降旋回。郁江组为碎屑岩向上变小,粒度变细的趋势,反映海平面持续上升形成的海侵体系域沉积。四排组以厚层台地碳酸盐沉积为特色,代表高水位期的碳酸盐台地沉积。应堂组以页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