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写读后感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第二单元·写读后感 教学设计 人教统编版
![五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第二单元·写读后感 教学设计 人教统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82ff2d3f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fc.png)
五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第二单元·写读后感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阅读理解方式掌握关键信息。
2.能够自由表达对课文的感悟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人教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相关课文材料。
2.准备黑板、彩笔、教学PPT。
3.准备学生学习笔记和课后阅读材料。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呈现一个问题或者情境来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投入情境中。
2. 阅读课文让学生集中注意力,用适合的方式诵读、理解课文,可以采用师生齐读、分组朗读等方式。
3. 思考和讨论组织学生讨论和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学生可以提出问题或自由发表观点。
4. 书写读后感根据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理解,引导学生写出读后感,并可以组织学生互相交流所写读后感,分享感悟。
5. 修改和完善老师引导学生互相评价,提出修改意见,帮助学生完善读后感,以提高写作水平。
四、示范教学老师可以示范一篇读后感的写作,让学生参考和学习,理解标准和要求。
五、巩固和拓展可以进行小组讨论、互动交流、展示等方式,以巩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写作技巧。
六、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读后感,可以写在作业本上,也可以口头交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语表达理解和感悟。
七、教学评价可以通过看学生完成的读后感作业、听学生的口头表达、观察学生的表现等方式,进行教学效果评价。
八、反思学生学习教师教,教师教学生学。
反思教学过程,总结有效教学方法,掌握学生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为五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第二单元·写读后感的教学设计方案,希望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八年级《学写读后感》的教学设计
![八年级《学写读后感》的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4854b77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87.png)
八年级《学写读后感》的教学设计八年级《学写读后感》的教学设计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
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八年级《学写读后感》的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八年级《学写读后感》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了解读后感的含义及文体特点,并掌握写读后感的一般写作思路和方法。
2、在分析、思考的基础上,选择最值得发表、感受最深、见闻新颖独到,最有针对性和现实感的感受来写作。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诗人朱熹曾说过:“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言下之意,书要熟读还要精思,发展思维能力,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提升我们的语文素养……所以每读完一本书,我们都要写下自己读书后的感悟,才不会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才能让每一本书真正发挥作用,才能让书成为带我们在知识的上空翱翔的一对翅膀。
那么,什么是读后感?怎样才能写好读后感呢?二、出示学习目标三、了解基本概念读后感,读后感,就是“读”和“感”的紧密结合。
“读”,指读了何文,文中有何事、何观点;“感”,指读后有何感受。
“读”是“感”的基础,“感”是“读”的升华,“感”是重点。
四、出示例文骆驼祥子读后感这一学期,老师要求我们阅读名著,我读的是《骆驼祥子》,它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作品。
主要叙述了主人公祥子,原本打算凭借着自己的好身体、勤劳,省吃俭用买一辆属于自己的黄包车。
第一次辛苦攒了三年钱,从牙缝里挤出的钱,风里来雨里去挣的钱,买的车刚拉了半年,被逃兵抢走了。
第二次,他从部队逃脱,顺手拉回三匹骆驼换来的钱,被孙侦探骗走了;第三次,和虎妞结婚后,用她的嫁妆买了一辆属于自己的车,在虎妞难产时,被迫卖出。
至此,祥子的梦想破灭了,他成了行尸走肉,开始游戏人生,吃喝嫖赌,招摇撞骗。
书读完了,我的心情非常沉重,旧社会不让好人过上好日子!祥子真可怜,如果他心爱的人福子没有去世该多好啊,真庆幸我生在新中国。
写读后感的教案
![写读后感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65a316f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9b.png)
写读后感的教案读后感教案。
《读后感教案》。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2.引导学生通过读后感的写作,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3.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2.引导学生通过读后感的写作,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2.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
教师向学生介绍读后感的概念,并解释读后感的重要性。
教师可以通过举例说明读后感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读后感的兴趣。
Step 2,示范。
教师向学生展示一篇优秀的读后感范文,让学生对读后感的写作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教师可以解读范文的结构、语言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学习范文的优点和特点。
Step 3,讲解。
教师讲解读后感的写作要点和技巧,包括如何进行情感体验、如何进行情感表达、如何进行文字表达等方面的内容。
教师可以通过举例说明,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读后感的写作要点和技巧。
Step 4,练习。
教师布置读后感写作的练习任务,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写作练习。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进行读后感的写作。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写作指导,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Step 5,展示。
学生进行读后感写作的展示,让学生相互交流和学习。
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读后感进行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读后感的写作水平。
Step 6,总结。
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强调读后感的重要性和写作技巧。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读多写,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读后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提高了对文学作品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
学生通过写读后感的练习,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帮助学生提高读后感的写作水平。
学写读后感教案
![学写读后感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9c6f8b5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69.png)
学写读后感教案《读后感教案》。
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不仅仅是在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思考和感悟。
通过读书,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也可以从中获得启发和帮助。
本文将以《红楼梦》为例,分享一篇读后感教案。
读后感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阅读《红楼梦》,学生能够感受到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帮助学生思考人生、价值观等问题,引导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通过《红楼梦》的阅读,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人生哲理和意蕴。
2. 难点,引导学生从古典文学作品中获取启发,对照当下社会和个人生活,进行深入思考和总结。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介绍《红楼梦》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2. 阅读,让学生阅读《红楼梦》的部分章节,或者挑选其中的经典段落进行解读和讨论。
3. 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语言风格等方面,帮助他们理解作品的内涵和艺术特点。
4. 思考,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小说中所包含的人生哲理,如亲情、友情、爱情、权力、财富等问题,以及对应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5. 总结,让学生总结自己的读后感,可以写成文章或者口头表达,分享给全班同学。
四、教学方法。
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
2. 案例教学法,通过《红楼梦》中的案例,帮助学生理解人生道理和价值观。
3. 互动式教学法,让学生在小组或者全班讨论中互相交流和学习,激发思维火花。
五、教学反馈。
1. 作业,布置相关的阅读和写作作业,让学生通过书写来巩固和深化对《红楼梦》的理解。
2. 讨论,在课堂上进行学生作品的分享和讨论,让学生互相学习和交流。
3. 评价,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激发他们对文学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通过以上的读后感教案,我们可以看到,通过阅读《红楼梦》,学生不仅仅是在获取文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感受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习作:写读后感 》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习作:写读后感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21d4efe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64.png)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习作:写读后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应能够: - 理解读书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 能够理解文本内容,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准备
1.《习作:写读后感》教材内容;
2.黑板、粉笔或白板、马克笔等教学工具;
3.学生阅读材料。
三、教学过程
1.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通过讲解阅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介绍教材内容,让学生了解习作的写作要求。
2. 阅读教材
•学生课前自主阅读教材,并思考自己的读后感;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3. 分析教材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教材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要点和主题;
•学生归纳文章的主旨,准备写读后感的思路。
4. 写读后感
•学生按照教师要求,完成写读后感的习作;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感受。
5. 互评与分享
•学生互相交换习作,进行互评和打分;
•学生进行读后感的分享,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教师讲解、学生阅读、写读后感和分享等环节,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能力。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帮助每个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五、延伸拓展
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可以引导学生多读书,多写作,并组织相关写作比赛,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信心。
以上就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习作:写读后感》教学设计的内容,希望能够对教师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习作:写读后感》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习作:写读后感》教案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6d2dc5bb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68.png)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习作:写读后感》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1. 教学内容:《习作:写读后感》2. 教学目标:•能够理解读后感的概念和重要性•能够根据所读内容,写出个人的读后感•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3. 教学准备:•课文或故事书籍•笔、纸4.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让学生简单谈谈自己最近读的一本书或文章,分享自己的读后感。
2.引导学生理解读后感的概念,为什么读后感重要。
第二步:讲解1.讲解写读后感的基本要求和步骤。
2.介绍一些写读后感的技巧和方法。
第三步:实践1.让学生选取一篇课文或故事书籍,阅读后书写读后感。
2.指导学生分析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等,写出个人的感受和体会。
第四步:展示与分享1.学生互相交流读后感,分享自己的感受。
2.教师点评和引导学生改进读后感的表达方式。
5. 总结反馈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学生提出问题和困惑,老师给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
二、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习作:写读后感》,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于阅读内容后的个人感受表达能力还有待提高。
部分学生在写读后感时过于简单,缺乏深入的思考和表达,这可能与平时阅读量和写作训练不足有关。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加强学生的阅读训练,引导他们多读好书,多思考书中的内容和意义。
同时,我也会设计更多的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让他们能够更好地通过文字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引导,相信学生的写读后感能力会得到进一步提升,达到更高的水平。
学写读后感教案
![学写读后感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0ffa447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00.png)
学写读后感教案《读后感教案》。
读后感是指读者在阅读完一本书或文章之后,对所读内容的感受、体会、思考和认识的总结和反映。
读后感是读者对所读书籍的情感和认识的表达,是读书的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读后感,读者可以将自己的认识与作者的思想相结合,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达到更深层次的理解和领悟。
读后感的写作是一种对所读书籍的再认识和再理解,是一种对自己思想和情感的再反映和再表达。
通过读后感的写作,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读书籍的内容和精神,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自己的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加深对所读书籍的理解和领悟,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读后感的写作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抓住主题。
读后感的写作要抓住书籍的主题,对书籍的主题进行分析和阐述。
要明确书籍的中心思想,把握书籍的精神内涵,理清书籍的思想脉络,把握书籍的核心观点,阐述书籍的主题观点。
二、结合实际。
读后感的写作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对书籍的主题进行反思和感悟。
要联系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对书籍的主题进行思考和体会,把书籍的主题与自己的实际联系起来,形成自己的认识和见解。
三、突出重点。
读后感的写作要突出书籍的重点,对书籍的主题进行深入分析和阐述。
要对书籍的精神内涵进行深入挖掘,对书籍的思想脉络进行深入理解,对书籍的核心观点进行深入阐述,使读后感具有思想深度和内涵丰富。
四、言之有物。
读后感的写作要言之有物,对书籍的主题进行言之有物的表达。
要用朴实、生动、形象、富有感情的语言,对书籍的主题进行生动的描绘和深情的表达,使读后感具有感情共鸣和思想感染。
五、自由表达。
读后感的写作要自由表达,对书籍的主题进行自由表达。
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用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对书籍的主题进行自由表达,使读后感具有个性特色和独特风格。
六、注意语言。
读后感的写作要注意语言,对书籍的主题进行精心雕琢。
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得体性,注意语言的优美性和流畅性,注意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使读后感具有语言的魅力和艺术的魅力。
2018【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写作三《学写读后感》教学设计
![2018【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写作三《学写读后感》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d5e7c542b160b4e767fcf1e.png)
写作(三) 学写读后感知识与技能认真理解原文,把握要领,写出自己的感受。
过程与方法在朗读中获取感受,在写作中具体、深化感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边读边思考的习惯,从有益的书籍中获得启迪。
重点、难点学习读后感的一般写法,结合实际表达自己的观点。
1课时一、新课导入一篇诗文或一本著作(也包括一部影视作品),我们读过(或看过)之后,总会有些触动,或得到一些启发,把这些写下来,就是读(观)后感。
如果我们能坚持写读后感,既可以加深对原作的理解,也可以提高写作能力。
二、认知读后感读后感作文,是指看了某篇文章或某部作品后,根据自己的感想所写的文章(如果是看了某部影片或戏剧后所写的感想,叫“观后感”,与“读后感”的性质相同)。
读后感作文属于议论文的范畴,但又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
一般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典型,论证严密;而读后感最突出的特点是“读”和“感”的紧密结合。
“感”是重点。
“读”,指读了何人、何文,文中有何事、何观点;“感”,是指读后有何感受。
“读”是“感”的基础,“感”是“读”的升华。
三、学写读后感如何写出一篇优秀的读后感文章来:1.写好读后感的三点要求(1)理解原文抓要领。
要想“读”后生“感”,不仅要读懂原文,而且要能够理解原文的精神实质,抓准文章的要领。
这样才能领悟其中的道理,从而引发出自己的感想。
(2)突出重点谈感受。
读的内容往往是丰富的,涉及的问题较多,读后的感受和启示也是多方面的。
而读后感则应当围绕某一中心有重点地来写,要在思考、分析的基础上,选择感受最深、最有启发教育意义、确有独到见解的内容来写。
要突出重点,切忌面面俱到、中心模糊或内容空泛。
(3)联系实际深开掘。
写读后感受必须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来谈,要把所读的内容与自己在生活中体会较深的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有机结合起来,要尽可能使感想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深刻的现实意义。
2.读后感的一般写法根据以上要求,读后感的一般写法可概括为四个字:(1)引,概括地引述原文观点或具体文字的内容。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写作三《学写读后感》教案4篇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写作三《学写读后感》教案4篇](https://img.taocdn.com/s3/m/49a1d39a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9f.png)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写作三《学写读后感》教案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写作三《学写读后感》教案精选4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学写读后感》这篇文章,使学生了解读后感的写作要求和技巧。
2.培养学生发表对文学作品的感受和评价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写读后感的基本格式和写作技巧。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独立感受和评价的能力。
教学准备:书本《语文》八年级下册,课文《学写读后感》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和学生讨论一下读后感是什么,为什么要写读后感。
2.导入课文《学写读后感》,介绍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目的。
二、阅读理解(15分钟)1.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并根据文章内容回答一下问题:(1)作者通过阅读什么书来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感受和评价的能力?(2)作者对《红与黑》这本书的评价有哪些?2.讲解课文,并解答学生的问题。
三、讨论写读后感的要求和技巧(10分钟)1.让学生讨论一下写读后感的主要要求和技巧,并记录在黑板上。
四、写读后感(20分钟)1.让学生选择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并独立阅读。
2.让学生按照课文的要求和技巧,写一篇自己的读后感。
五、分享读后感(10分钟)1.让学生互相交换读后感,并进行讨论和分享。
六、总结(5分钟)让学生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和体会,以及写读后感的收获和困惑。
课后作业:写一篇自己对一本喜欢的书的读后感,并交给老师检查。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写作三《学写读后感》教案精选4篇(二)教案: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写作二《说明的顺序》【教学目标】1. 了解说明文的特点与写作要求;2. 学习说明文的顺序安排方法;3. 能够运用说明文的顺序写作法撰写一篇简单的说明文。
【教学重难点】1. 说明文的特点与写作要求;2. 说明文的顺序安排方法。
【教学准备】教材、黑板、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与引入(10分钟)1. 复习学生对于说明文的了解,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说明文是用来做什么的?说明文的特点是什么?2. 阐释说明文的定义和特点,提醒学生注意说明文的写作规范和技巧。
[单元作文]五年级上册习作七人教版《学写读后感》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单元作文]五年级上册习作七人教版《学写读后感》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1e2b25f960590c69fc376b4.png)
[单元作文]五年级上册习作七人教版《学写读后感》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五年级上册习作七人教版《学写读后感》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教材分析《学写读后感》是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三单元的写作训练。
我们阅读时侯常常会有所触动,或得到一些启发,把这些写下来就是读后感。
写读后感要做到以下四点:第一,确定阅读材料,拟好题目。
第二,针对材料,亮出感点;第三,围绕感点,引述材料。
第四,联系实际,论证感点;第五,回应前文,收束全文。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读后感的要求和写法,运用所学知识写读后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对读物的评价能力,培养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学情分析学生喜欢读书,课堂上经常对课文和读物进行评价。
也写过读后感,但大多是引用课文、作品的内容,结尾才谈几句看法,并不了解读后感的写法,影响了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与提高,通过本次写作讲解,为学生阅读、写作和评价搭起一座桥,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教学目标1.了解读后感这种文体,初步掌握读后感的基本要求和写法。
2.运用所学知识写读后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对读物的评价能力。
3.培养并提高阅读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了解读后感这种文体,初步掌握读后感的基本要求和写法。
2.运用所学知识写读后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对读物的评价能力。
教学难点3.培养并提高阅读和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范文示例法讲授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练习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最近同学们看了许多好书,例如《傅雷家书》、《致青年的十二封信》、《平凡的世界》等,这些优秀的作品让我们有了许多的感触、想法,怎样把你的感触、想法表达出来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学会写读后感》。
(设计意图:从学生最近的阅读情况说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方法点拨怎样写好读后感呢?1.确定阅读材料,拟好题目。
某篇课文、某部名著或指定的某材料,是阅读材料;阅读材料确定后,要根据阅读的材料和感悟来拟题。
题目可以直接写“《××》读后感”,也可以采用主副标题的形式:主标题是概括自己的感受或评价,副标题是“――读《××》有感”;分两行,第一行是主标题,第二行是副标题,如《家庭教育秘诀――〈傅雷家书〉读后感》《人生只有奋斗才有希望――读〈平凡的世界〉有感》等。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习作写读后感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习作写读后感教学设计(优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d04df33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4b.png)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习作写读后感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习作写读后感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能初步了解写读后感的基本方法。
2.能选择读过的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写读后感。
教学重点:能初步了解写读后感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清楚、具体地表达读后的感想。
教学过程一、好文分享明确要求(一)分享好文,引发共鸣1.转述两位同学的好文分享2.交流听后感受引发共鸣(二)品读要求,交流发现1.出示本次习作要求2.交流发现从学生的好文分享开篇,引发学生读好书,分享好书的兴趣。
进而明确本次习作要求。
二、借助例文学习写法(一)出示第一篇例文谈发现1.出示第一篇例文。
2.谈发现(二)出示第二篇例文再谈发现1.出示第二篇例文2.再谈发现(三)梳理读后感的基本写法借助两篇习作例文,分别让学生读后谈发现,在交流的过程中,发现读后感的写法,理清写作思路。
三、借助片段写出好文(一)新颖的开头1.出示相同类型开头发现问题2.出示精彩的开头学习写法(二)值得思考的感点1.出示片段写好感点2.提炼“金句”写好感点(三)别样的结尾1.出示精彩的结尾2.交流提升(四)画龙点睛的题目1.出示不同类型题目2.交流提升在学习写读后感的基本方法后,继续鼓励学生把读后感写精彩,从开头到感点,再到结尾和题目,一一展示精彩片段,在这个过程中,继续学习把读后感写精彩的方法。
四、欣赏例文修改习作(一)好文欣赏1.出示好文2.欣赏品读(二)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学生通过品读优秀例文,从中发现优点,并学会迁移运用,在修改自己习作时受到启发。
五、总结写法(一)总结写法(二)修改完善交流习作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写读后感的基本方法及把读后感写精彩的方法,鼓励学生修改完善自己的预作。
六、布置作业课后作业:1.读一读自己的预作,修改并完善。
2.和同学或者家人交流自己的习作。
借助作业完成对预作的修改完善,并鼓励学生和同学、家人进行习作交流。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习作写读后感教学设计第2篇】教学思路:一、课堂导语同学们,你们最近看过哪些影视节目和课外读物,看后有什么感受吗(抽几名同学谈)这种感受就是我们今天要写的读后感或观后观。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习作写读后感教学设计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习作写读后感教学设计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c2be136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1c.png)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习作写读后感教学设计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习作写读后感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了解读后感这种文体。
2.明确读后感的基本要求,初步了解写读后感的方法。
3.通过写读后感,提高阅读和作文能力,增长见识,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读后感写作方法教学难点:如何写出真情实感。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每年的寒暑假学校都要组织同学们参加征文比赛,咱班有没有同学参加过征文比赛?看来同学们都身经百战。
陈老师班的李静同学寒假里写的征文《<狼来了>读后感》得了一等奖,正好咱们第四次习作就要来学写读后感,这节课,咱们就借助李静同学的读后感一起来研究研究怎样才能写好读后感,好吗?(板书:学写读后感)二、阅读范文,感悟写法《狼来了》读后感寒假里,我读了《狼来了》这个寓言故事。
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人要诚实,不能说谎,否则后果很严重。
(介绍题目,点名感受)这个故事主要是讲了一个小孩子放羊时觉得无聊,便大喊:“狼来了,救命呀!”在山下干农活的村民听了他的喊叫,第一次,第二次都信以为真,发现小孩撒谎后都很生气,第三次狼真的来了,小孩再喊狼来了,村民不再相信他了,最后小孩和他的羊都被狼吃掉了。
((概括内容,紧扣感受)读了这个故事,我不禁一身冷汗,说谎的后果是多么可怕啊!狼来了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别人对你的信任。
诚实是多么重要。
要是你多次欺骗别人,就会失去别人对你的信任。
如果你失去别人的信任,那你还能干什么呢?(详谈体会,围绕感受)读了这个故事,也让我想起了我平时做过跟那小孩类似的事。
记得有一次,寒假时我为了玩耍骗妈妈做完了作业,妈妈便相信了我的鬼话,说:“做完了就去玩吧。
”结果,等到放假最后几天,妈妈检查我的作业时,我才手脚忙乱地做起作业来,那几天,妈妈怎么也不相信我的话。
当时我真后悔,为什么我要像那小孩一样说谎,害得连妈妈都不信我呢?想起来,我就觉得很惭愧。
(联系生活,再谈感受)最后我奉劝大家:谎言只能蒙人一时,不能蒙人一世。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写读后感》教学设计(第1课时)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写读后感》教学设计(第1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75fcf295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6d.png)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写读后感》教学设计(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什么是读后感。
•掌握写读后感的基本要求和结构。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提高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情感体验。
•培养学生热爱读书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让学生了解读后感的写作形式和特点。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产生自己的情感体验。
难点
•帮助学生在自己的阅读体验中找到合适的表达方式。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读后感更加生动有趣。
三、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10分钟)
•通过展示一篇优秀的读后感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对读后感的写作产生兴趣。
2. 讲解读后感写作要求(15分钟)
•介绍读后感的基本形式和结构,让学生清楚写读后感的目的和方法。
3. 课堂练习(20分钟)
•让学生阅读课文,引导他们通过思考和写作,完成一篇短小的读后感作文。
4. 学生相互交流(10分钟)
•学生互相交流读后感作品,分享自己的体会和感想。
5. 总结(5分钟)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写读后感的重要性和技巧。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展示、讲解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初步掌握了读后感的写作技巧。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适时引导学生阅读更多文学作品,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和情感体验能力。
五、课后作业
•要求学生每周提交一篇读后感作品,以培养他们的写作习惯和阅读能力。
五年级写读后感教案
![五年级写读后感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cf6e777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91.png)
五年级写读后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读后感的基本写作方法和技巧,包括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受、如何组织文章结构、如何使用恰当的语言等。
同时,学生能够了解并掌握一些基本的词汇和语法知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农民生活、珍惜粮食等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3. 创新与实践:通过阅读和写作练习,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写出具有个性和特色的读后感。
同时,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提高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读后感的基本写作方法和技巧:包括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受、如何组织文章结构、如何使用恰当的语言等。
2. 对田园诗歌中自然景色和农民情感的理解和感受。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词汇和语法:对于一些生僻词汇和复杂的句子结构,学生可能会感到难以理解和掌握。
2. 构思和写作技巧:对于如何构思读后感的内容和结构,以及如何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学生可能会感到困惑和无助。
3. 批判性思维:对于田园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学生可能会缺乏深入的思考和分析能力,难以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田园风光视频或展示一些田园照片,引导学生进入田园诗歌的情境中,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情感共鸣。
同时,简要介绍读后感的定义和作用,让学生了解本次课程的目标和要求。
2. 阅读材料的选择:选择适合五年级学生阅读的田园诗歌,如《悯农》、《乡村四月》等,让学生自主阅读并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帮助,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词汇和语法。
3. 阅读指导:通过讲解诗歌的背景、作者的生平经历、诗歌的主题和情感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歌的内涵和意境。
同时,引导学生注意诗歌中的意象、比喻等修辞手法,理解它们的表达效果和意义。
《学写读后感》教学设计教案
![《学写读后感》教学设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b99408b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3b.png)
《学写读后感》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了解读后感的概念和基本结构。
2.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思考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过程与方法:1. 通过阅读实例,让学生感受读后感的写作魅力。
2. 采用小组讨论、同伴互助等方式,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 利用示范、指导、修改等环节,提升学生写作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 培养学生敢于表达自己观点的勇气,增强自信心。
3. 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尊重他人的观点。
二、教学内容1. 读后感的概念:读后感是什么?为什么写读后感?2. 读后感的基本结构:引言、、结尾。
3. 写作技巧: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看法?如何进行过渡和衔接?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读后感的概念和基本结构。
2. 写作技巧的运用。
难点:1. 如何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2. 读后感写作中的过渡和衔接。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书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讲解:讲解读后感的概念和基本结构,让学生明确写作目标。
3. 示例:展示优秀读后感实例,让学生感受写作魅力。
4. 练习: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完成一篇读后感写作。
5. 修改: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作文修改,提升写作质量。
五、作业布置2. 收集优秀的读后感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
3. 针对本次写作,向同伴请教意见,进行改进。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标准:(1)内容完整,包括引言、、结尾。
(2)表达清晰,用词恰当,语言通顺。
(3)观点明确,具有个人思考和独特见解。
(4)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2. 评价方法:(1)教师评价:对学生的作文进行逐项打分,综合评价学生的写作水平。
(2)同伴评价:学生互相交换作文,进行评价,给出建议和意见。
(3)自我评价:让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反思,总结优点和不足,明确改进方向。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习作:写读后感》优质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习作:写读后感》优质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778527f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61.png)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习作:写读后感》优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的习作要求学生写读后感。
读后感是一种通过对阅读材料的理解、感悟和思考,从而表达自己的情感、认识和评价的文章。
这个单元的习作旨在培养学生对阅读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他们可以通过阅读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但是,学生对读后感的写法可能还不够清晰,对如何将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受表达出来可能还有一定的困难。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读后感的写法,学会如何将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受表达出来。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写作,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对阅读的热爱,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读后感的写法,学会如何将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受表达出来。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将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受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使学生理解读后感的写法。
2.示范法:教师通过写作示范,使学生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受。
3.讨论法: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互相交流阅读体验和感受。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准备相关的阅读材料,如文章、书籍等,准备读后感的写作示范。
2.学生准备:学生准备自己喜欢的阅读材料,用于写作读后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阅读的过程和体验,引出读后感的话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相关的阅读材料,如文章、书籍等,让学生阅读,感受其中的情感和观点。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受,指导学生如何将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受表达出来。
学生进行读后感的写作实践。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交流,互相分享阅读体验和感受,互相评价和反馈。
《写读后感》 教学设计
![《写读后感》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f33ddac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e2.png)
《写读后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读后感的基本概念和写作要素。
2、引导学生掌握写读后感的方法和技巧,能够写出内容丰富、感情真挚的读后感。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指导学生如何正确选取感受点,深入理解原文内容。
(2)教会学生如何结合原文内容和个人感受,有条理地组织文章结构。
2、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避免空洞的议论和抒情,使感受与原文内容紧密结合。
(2)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写出有独特见解的读后感。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范例分析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5 分钟)同学们,咱们平常读了一本好书、一篇好文章,是不是经常会有很多想法和感受呀?有时候特别想把这些想法和感受跟别人分享,那该怎么做呢?这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就是个很棒的办法!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学习怎么写读后感。
(二)知识讲解(20 分钟)1、什么是读后感先给大家讲讲什么是读后感。
读后感呀,就是咱们读完一本书、一篇文章或者一个故事之后,把自己的感受、体会和想法写下来。
简单说,就是读了之后的感想。
比如说,你读了《西游记》,觉得孙悟空特别厉害,特别勇敢,这就是你的感受。
然后把这种感受详细地写出来,就是读后感啦。
2、读后感的写作要素那一篇读后感一般都包括哪些要素呢?(1)引:就是引用原文的内容。
可以是精彩的语句、段落,也可以是故事的大概情节。
但要注意,别引用太多,简单概括一下就行。
(2)议:针对引用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议论。
比如说,你觉得这个情节为啥好,或者哪里不好。
(3)联: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想自己有没有类似的经历,或者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事情。
(4)结:总结一下自己的感受,得出一个结论。
3、如何选取感受点感受点很重要哦,这是你这篇读后感的核心。
那怎么选感受点呢?可以从文章的主题、人物形象、情节发展、语言特色等方面入手。
比如说,读了《小王子》,你可能被小王子的纯真所打动,那“纯真”就可以作为你的感受点;或者觉得这本书的语言特别优美,那“优美的语言”也能是感受点。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习作:《写读后感》教学设计三稿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习作:《写读后感》教学设计三稿](https://img.taocdn.com/s3/m/643e6738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f3.png)
部编五年级下册《写读后感》习作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读后感的基本结构。
(重点)2.通过小组交流、范文引路、师生交流等多种灵活多样的方式,引导学生找准感悟点,为写作读后感奠定基础。
(重点)3.聚焦“最深的感受”,联系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引用原文个别语句,按照要求完成习作,在习作中感情要真实具体,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写读后感的兴趣。
(难点)【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孩子对于读后感的写作并不陌生,但是从我批改作文的实践中发现,学生在写作中容易把读后感写成梗概,多叙述,而少感悟。
读后感由文章内容的概括和感想组成。
概括文章内容虽然是学生已经逐渐形成的能力,但写读后感时,要与文章题目、感想部分吻合。
写自己的感想是本课的难点。
教材提示感想要真实、具体。
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也可以引用原文中的个别语句。
【教学流程】活动一:认识读后感,学会拟标题1.谈话导入师:著名作家冰心奶奶曾经说过:“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您们一定读过不少好书,谈一谈您读过的书吧!【预设】《四大名著》《爱的教育》《城南旧事》《呼兰河传》……2.引出主题师:您们真是热爱读书的孩子!们读一篇文章或者一本书,往往会有自己的感想。
有时一些人物会给你留下很深的印象,如安徒生童话中的小人鱼;有时一些情形会让你收到触动,如《祖父的园子》中“我”跟着祖父学种菜的温馨情景;有时文字中蕴含的道理会让你深受启发,如《铁杵成针》揭示的做事要有恒心的道理。
把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的感想写下来,这就是读后感。
3.学会拟题师: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读题目就能让人对文章有大致了解。
在动笔之前,我们先学习拟标题吧!请您先默读书上第三段的提示,再看看这个范例。
同桌之间互相交流:怎样给读后感拟好标题?(生自由汇报)①读《×××》有感→读《小青石》有感②《×××》读后感→《小青石》读后感③×××——读《×××》有感→什么是有意义的生活——读《小青石》有感生1:从标题①和标题②来看,我觉得读后感的题目可以很简洁,直接告诉别人你读了什么书或者什么文章就可以了!生2:标题③由主、副两个标题组成。
学写读后感教学设计
![学写读后感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8aea3e0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bb.png)
学写读后感教学设计哎呀,说起这学写读后感的教学设计,我这心里头啊,就像是揣了个小兔子,蹦蹦跳跳地兴奋呢!你想啊,读后感这东西,简直就是咱们心灵的小镜子,既能照见书里头的光怪陆离,又能反射出咱们自个儿的小心思,多有意思啊!咱们开讲前,得先聊聊为啥要学写读后感。
可不是为了应付老师那么简单哦!读后感啊,就像是跟好朋友分享了一本超棒的书,那种“哇塞,你也得看看这个!”的激动,得让别人也感受到才行。
而且,写着写着,说不定还能发现自己原来有这么多奇思妙想,就像是脑袋里藏了个宝藏库,读后感就是那把开门的钥匙。
教学设计嘛,咱们得玩得嗨一点,别太正儿八经的。
比如说,可以先来个“故事接龙”,让孩子们用几句话复述书里最打动他们的场景,看谁说得最吸引人。
这样一来,孩子们不仅温习了故事情节,还锻炼了表达能力,关键是,他们得真心喜欢那部分,才能说得出来,这不就是读后感的精髓嘛!接着,咱们可以玩点“角色互换”。
让孩子们假设自己是书里的某个角色,写写这个角色读完这本书的感受。
哈哈,这一下子,孩子们的想象力可就上天了,什么“孙悟空的读后感”、“灰姑娘的日记”,保证让你笑到肚子疼,又感慨孩子们的小脑袋瓜里装了多少奇思妙想。
再来个“情感小剧场”也不错。
让孩子们分组,每组选一个片段,演出来再配上读后感旁白。
这样一来,孩子们不仅得琢磨文字背后的情感,还得琢磨怎么演得让人感同身受,这读后感,不写都难了!最后,别忘了让孩子们自由发挥,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可以是诗歌,可以是涂鸦配文,甚至可以是手抄报形式。
咱们的目的啊,就是让孩子们爱上读书,爱上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感受。
毕竟,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读后感,也应该是五彩斑斓的。
好了,就这么定了,咱们的教学设计,就是要让孩子们在学中玩,在玩中学,让读后感成为他们快乐的源泉,而不是负担。
怎么样,你是不是也觉得这主意挺棒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写读后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真理解原文,把握要领,写出自己的感受。
2.过程与方法:在朗读中获取感受,在写作中具体、深化感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边读边思考的习惯,从有益的书籍中获得启迪。
【教学重难点】
1.难点学习读后感的一般写法,结合实际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一篇诗文或一本著作(也包括一部影视作品),我们读过(或看过)之后,总会有些触动,或得到一些启发,把这些写下来,就是读(观)后感。
如果我们能坚持写读后感,既可以加深对原作的理解,也可以提高写作能力。
二、认知读后感
读后感作文,是指看了某篇文章或某部作品后,根据自己的感想所写的文章(如果是看了某部影片或戏剧后所写的感想,叫“观后感”,与“读后感”的性质相同)。
读后感作文属于议论文的范畴,但又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
一般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典型,论证严密;而读后感最突出的特点是“读”和“感”的紧密结合。
“感”是重点。
“读”,指读了何人、何文,文中有何事、何观点;“感”,是指读后有何感受。
“读”是“感”的基础,“感”是“读”的升华。
三、学写读后感
如何写出一篇优秀的读后感文章来:
1.写好读后感的三点要求
(1)理解原文抓要领。
要想“读”后生“感”,不仅要读懂原文,而且要能够理解原文的精神实质,抓准文章的要领。
这样才能领悟其中的道理,从而引发出自己的感想。
(2)突出重点谈感受。
读的内容往往是丰富的,涉及的问题较多,读后的感受和启示也是多方面的。
而读后感则应当围绕某一中心有重点地来写,要在思考、分析的基础上,选择感受最深、最有启发教育意义、确有独到见解的内容来写。
要突出重点,切忌面面俱到、中心模糊或内容空泛。
(3)联系实际深开掘。
写读后感受必须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来谈,要把所读的内容与自己在生活中体会较深的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有机结合起来,要尽可能使感想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深刻的现实意义。
2.读后感的一般写法
根据以上要求,读后感的一般写法可概括为四个字:
(1)引,概括地引述原文观点或具体文字的内容。
(2)议,以所引内容为基点生发展开,发表议论。
(3)联,在所引原文的基础上联系个人生活实际或现实生活中相关的现象或问题。
(4)结,提出看法,小结全文。
当然,任何文章的写法都不应该受某种框框的局限,以上所讲的写法只是给同学们提供一个参考的内容和思路。
具体写起来应灵活掌握。
3.克服常犯的毛病
根据以往经验,最常见的毛病有四点:
(1)大量引述原文。
读后感,顾名思义,主要是写“感”,引述是为写“感”服务的,但有些同学偏偏忘记了这一条,本末倒置,大量抄录或复述原文,结果犯了以“引”代“感”、
代“联”的毛病。
(2)脱离原文空写“感”。
任何事物都非凭空而生,都有个由来。
“读”是“感”的基础,“感”由“读”而生发。
只写感想而不交代其来由,不知“感”从何来,使“感”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让人感到莫名其妙,不知就里。
因此,写“感”应当与原文自然结合起来。
(3)内容杂乱无中心。
写出的读后感无中心,是犯了作文之大忌,也不符合写读后感应“抓要领”“突出重点”的要求。
因此,一定要确定好中心,不可漫无边际地想到什么写什么。
(4)感受认识太肤浅。
读后感要求写个人在感情上最受触动,在认识上最受启发的内容。
因此,一定要联系和对照生活现实和个人实际,写与个人真情实感相结合的内容。
但是,在不少同学的读后感中,看不到作者读后的动情点和深刻的启示点,内容浮浅杂乱。
读后感是一种重要的作文形式,只要同学们多读、多想、多练,不断总结写作经验,就一定会把读后感写好的。
四、写作文题
就你读过的某部名著,写一篇读后感,题目自拟。
不少于600字。
提示:
1.可以针对这部名著的整体或其中某一个章节、片段来写。
选定之后,重读一遍,然后从多方面的阅读感受中选择一点来写。
2.引用名著原文时,要仔细核对,以保证引文与原文一致。
3.要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力求新颖,并联系个人生活经验来谈,但不能脱离原著任意发挥。
五、佳作欣赏
叹为观止《红楼梦》
《红楼梦》,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公认的文学巨著。
曹公之功力,无法用语言形容。
全书包罗万象,煞是好看。
鲁迅先生评价说:“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缠绵,革命家看排满,流言家看宫闱秘闻。
”除此之外,实还可看社会万象,看养身之道,看官场百态,看工艺建筑;并可看戏看诗文看排场看笑话。
我自十一岁始读《红楼梦》后欲罢不能,得空便读。
初,纯乎是看个热闹,只觉人多事也多。
后来渐渐看起了交际之道,读起了原先跳过的诗文。
愈读愈觉得好,“如口中含了个千斤重的橄榄”(香菱语),味美得说不出。
不必说全文,单取任一段看,都有独到之处。
仅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例。
先说其热闹。
门外已然一片盛景,进门后左拐右转,便初领了贾氏大家之气。
人物陆续登场,丫环婆子已不寻常,太太奶奶更是了不得。
借黛玉之眼,看那珠光宝气,富贵堂皇。
那些个霓裳锦衣,通体的装饰,名堂甚多,皆未听说过。
各人容貌,谈吐举止,仪礼之道,亦是与众不同。
数年前初看此段,便有点发呆,无话可说。
再略探门道。
各人出场不同:有扶,有请,有自个儿跑来,有的“千呼万唤始出来”,更有的借故不见,“出场”的只是个名字。
各人之言语又不同:有的小心翼翼,中规中矩,有的放诞不拘,先声夺人。
各人动作亦不同:有携、拉、扶、送……借黛玉之耳目,皆跃然于纸上,是曹公用笔之精妙。
这些个不同,都很有道理。
再说那“凤辣子”,偏不像其他人规规矩矩,安安静静,而是自己“不请而至”,人不到声先来。
令黛玉私下纳罕,也让读者心存疑虑,兴趣顿生:究竟是谁,如此特别?人来了,却仍看不清。
只因浑身上下实在鲜亮夺目,几乎叫人睁不开眼。
足见其贪图虚荣爱好富贵且非风雅之士。
待看清面目,只觉美则美矣,却亲近不得。
含春粉面中也透着可畏阴气。
好可怜见的黛玉!被凤姐拉来送去,很是被动;又时悲时喜,甚是唬人。
凤姐那段著名台词,亏曹公想得出!一箭数雕,讨好这个,笼络那个,亲在其表威匿其中,八面玲珑,又很是干练,但藏不住那虚伪之心。
再说两个“文”字辈。
曹公用虚笔免他们出场,也免读者因雷同而生厌。
把个活宝宝玉,也藏得甚好,最后一个露面。
写其外貌装束,穷极美词,一首《西江月》寓褒于贬。
两个悲剧主人公初次见面,一惊一笑,暗藏悲情。
曹公处处用心,为下文作好铺垫。
少不得要提高君那后四十回。
十一岁时便很不喜欢,捏着鼻子读完,现在更多些恶感。
枉费曹公心计,前八十回在高君眼里,仅剩一“人物关系表”而已。
后四十回人物形象干瘪,一个个均突然转变,如第八十三回中,黛玉竟然没来由地劝宝玉读书。
事儿也少,热闹也少。
待到“沐皇恩”,只叫人无语。
高君写得当然不坏,但多少破坏了全书整体美感。
这与他出身环境有关,可以理解。
《红楼梦》是本叹为观止的好书。
对待它,或许应像爱因斯坦对待巴赫一样:“我们只能品味,只能欣赏,不要妄加评论”。
点评:洋洋大观一部《红楼梦》,作者用短短千字便评出一些情味来,个中原因何在?在于抓住典型,撮其要领。
先总评其博大精深,然后由总体到局部,由概括到具体,由一般到典型,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例,叙与议、引与评巧妙结合。
结尾用“闲笔”提一下后四十回与前八十回对比。
语言洒脱不拘,大家气象,特别有概括力。
例如:“只觉人多事也多”,“后来渐渐看起了交际之道,读起了原先跳过的诗文”,“进门后左拐右转,便初领了贾氏大家之气”,妙极!“好可怜见的黛玉”,着一“见”字,那情味便非同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