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佗夹脊穴位治疗

合集下载

醒脑开窍针刺法 华佗夹脊穴挑刺放血治小儿高热惊风

醒脑开窍针刺法 华佗夹脊穴挑刺放血治小儿高热惊风

醒脑开窍针刺法华佗夹脊穴挑刺放血治小儿高热惊风从医40年来,始终如一地坚持学习、继承、发展、弘扬以针灸为主的中国传统医学,他创立的“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取得了显著疗效;他率先提出针刺手法量学理论,并开展相关研究,对捻转补泻手法确定了新定义和量化操作,使传统针刺手法向规范化、量化发展,获1986年度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986年度卫生部科技进步乙级成果奖、1991年度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99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是目前中医针灸界唯一一项国家级奖项,1999年成为国家中医药科技成果推广项目。

院士博览群书,采众家之长,集中外之萃,学验俱丰,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深受患者信赖、同行赞誉及国际友人的欢迎,被中国工程院院长、著名科学家朱光亚誉为“鬼手神针”。

院士在运用“醒脑开窍”针法治疗中风等急危重症的同时,在临床上强调“醒脑”即“醒神、调神、安神”的重要性,形成了以脑统神、以神统针、以针调神的学术思想,极大地丰富了中医学“神”的理论学说。

“醒脑开窍”针法的理论基础《内经》称中风为“大厥”“薄厥”,“血之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对于中风的病因病机,中国传统医学历代各家认识及学说颇为不一,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

院士在继承古代各家之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针对中风病的两大症状��神志障碍和肢体运动障碍,其主要原因是脑血管的闭塞不通,脑功能异常,亦即“元神之府”失用,脑窍闭塞则神无所依,肢无所用,明确提出中风病的根本病因病机为“窍闭神匿,神不导气”,确立了以醒脑开窍、滋补肝肾为主,疏通经络为辅的治疗大法,创立了“醒脑开窍”针刺法。

并分“主方Ⅰ”和“主方Ⅱ”两种临床方法。

“主方Ⅰ”取手厥阴心包经内关和督脉水沟2穴,主要用于心神昏瞀,意识丧失及某些疾病的急性期,因患病初期,病人精神紧张,神不守舍,故应调整心神,以利疾病的治疗,如中风的脱、闭证,惊悸,癔病,癫狂痫,中暑,中毒导致神志昏迷等。

华佗夹脊穴结合背腧穴平刺治疗慢性劳损性腰背痛30例疗效观察

华佗夹脊穴结合背腧穴平刺治疗慢性劳损性腰背痛30例疗效观察

华佗夹脊穴结合背腧穴平刺治疗慢性劳损性腰背痛30例疗效观察目的探讨常规针刺华佗夹脊穴结合背腧穴的平刺对于慢性劳损性腰背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在本院门诊及住院部选取60例慢性腰背痛患者(劳损性),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30例,采用常规针刺华佗夹脊穴配合背腧穴的平刺疗法;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针刺疗法。

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症状均得到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4%,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针对慢性劳损性腰背痛,华佗夹脊穴结合背腧穴平刺疗效显著。

标签:华佗夹脊穴,背腧穴,平刺,慢性劳损性腰背痛慢性劳损性腰背痛是针灸科临床常见病,现代医学认为多是由腰背部肌肉、筋膜、和小关节的损伤所引起的,主要表现为腰背部的疼痛或酸困不适以及活动受限,多与负重、久坐、久站、长期弯腰等有明显关系。

临床多见于青壮年,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及工作质量,笔者通过采用常规针刺华佗夹脊穴且配合背腧穴的平刺治疗慢性劳损性腰背痛,收到可观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60例慢性劳损性腰背痛患者,均来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2015年针灸科门诊以及住院部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最小29岁,最大54岁,平均年龄42岁。

治疗组30例,男19例,女11例,最大年龄46岁,最小年龄34例;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13例,最大年龄54例,最小年龄29例。

经统计学分析,2组患者在性别及年龄比较上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1] 凡是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慢性劳损性腰背痛的诊断标准:1有长期腰痛史,反复发作。

2一侧或两侧腰骶部酸痛不适,时轻时重,缠绵不愈,劳累过后加重,休息后减轻。

3 一侧或两侧骶棘肌轻度压痛,腰腿活动一般无明显障碍。

4经理化检查,排除腰椎间盘突出等其他疾病者。

华佗夹脊穴治百病神奇的华佗夹脊穴

华佗夹脊穴治百病神奇的华佗夹脊穴

华佗夹脊穴治百病神奇的华佗夹脊穴说到了经络穴位,不得不提位于脊椎两旁的华佗夹脊穴了。

这不是一个穴位,而是一组穴位。

有专家认为,夹脊穴是华佗对脏腑背俞的特殊定位,是华佗从实践中对《明堂经》背俞定位的合理改动。

因此,便有了“华佗夹脊穴”这个名称,并把它归入经外奇穴之列。

早在古汉代,华佗就早已发现人体脊柱从大椎穴开始依次排列到17椎,每个脊椎两侧0.5寸部位,都具有相当的特殊治疗作用,不论点按,点揉,按摩,针刺,刺血,灸疗,贴膏,拔罐都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故后代中医人们都一直沿用叫做华佗夹脊穴或华佗17穴或华佗34穴,就是这华佗34穴。

华佗夹脊穴为什么会叫这个名字呢?就是位于人体背部脊柱的两侧,确切的说,应该在12个胸椎和5个腰椎两侧约半指宽处,左右各17个穴位。

这些穴位与人体躯干部相应的脏腑相对应,脏腑功能下降时相应的夹脊穴处会出现酸痛、刺痛等不适感觉,而刺激这些部位也可调节和提高相应脏腑的功能。

如自上而下对所有夹脊穴进行按摩,可说是按摩了全身所有脏腑,对许多经久不愈的疾病,有意想不到的神奇功效,故以古代神医“华佗”之名命名。

后来,从看影视剧中更加逐步发现一个窍门——急救时,都是从患者伤者后背突然气功点穴,点的哪里呢?几乎就是运用气功,运气于指端,点击患者伤者的脊椎两侧相应的部位,这使得我从中悟出了窍门,华佗夹脊穴是从古代到现代急救之穴。

现代,有的人把华佗夹脊穴叫做神经根,还有人把华佗夹脊穴叫做原始点疗法,发扬了光大了华佗夹脊穴的作用,也让华佗夹脊穴更加的好用。

手足三阳经皆与督脉相互沟通,尤其是足太阳膀胱经之背俞穴均在其两则,其脏腑的经脉与督脉相互沟通,故背俞穴与督脉在功效方面有相通之处,两者有密切联系。

而夹脊又位于二者中间,且各个穴位均与背俞穴、督脉上的穴位相平行,因而决定了它兼有二者的主治功能,既可起到背俞穴作用,调整脏腑,补益气血,疏通经气;又能资助督脉,调整全身的阳气,补充背俞穴之不足。

从经络在全身的分布上看,夹脊穴位于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之间,因此它与这两者关系密切。

夹脊穴:用艾灸夹脊穴,每穴各灸治5分钟,调五脏六腑,治各种疼痛!

夹脊穴:用艾灸夹脊穴,每穴各灸治5分钟,调五脏六腑,治各种疼痛!

夹脊穴:用艾灸夹脊穴,每穴各灸治5分钟,调五脏六腑,治各种疼痛!夹脊,是经外奇穴,乃华佗所创。

夹,相对的方向固定不动。

脊,指脊柱。

夹脊穴位于脊柱两旁,从第1胸椎至第5腰椎,就好像将脊柱固定,故名夹脊。

【取穴位置】夹脊在背腰部,当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一侧17个穴位。

【功能主治】治疗心肺部及上肢病证。

【穴位配穴】配风池、大杼、阳陵泉,可以治肢体痿痹。

【养生保健】“华陀捏脊法”即是徒手沿着脊椎两旁由下往上捏拿,不要小看“华陀捏脊法,它能调和五脏六腑,可治百病,尤对治局部的肩、颈、背、腰疼痛更是效果显着。

一、先用双手拇指及食指夹起腰椎两旁的皮下组织(也可从尾椎开始),食指及中指在前导引,拇指下压并往前推,一松一紧,由腰部开始往肩颈部有规律地捏。

最好不要中途间断,让“气”能上下贯通,不致堵在某处。

二、到颈部时,手顺着脊椎滑下来,把气由上导到下,再重覆第一步,由腰或尾椎往上捏脊,至少做三次,之后再针对患处局部加强。

若力道掌握得宜,三次后背部便松了,会有通体舒畅之感。

症状较严重者在捏完后的几天内,背部还会有疼痛感,但会越来越轻松,不必担心!三、遇到肌肉僵硬、阻塞严重的情况,被捏者可能会疼痛难忍,此时动作可放缓或稍停片刻(但手指不可放开),让对方可喘口气、放松一下。

还有手指甲不宜过长,免得刮伤被捏者。

四、大人小孩均可捏,小婴儿则建议用食指及中指沿脊椎两旁按摩即可。

五、捏脊时间不拘,但饭后不要马上趴着做,以免因压迫反造成肠胃不适。

【保健方法】按摩法:用双手拇指沿脊柱两侧由上至下反复推揉5分钟,长期按摩,可防治腰背疾病。

艾灸法:用艾灸夹脊穴,每穴各灸治5分钟,一天一次,可以治疗心肺疾病、肠胃疾病、上下肢疾病等。

夹脊穴是我们脊椎上面非常重要的穴位,今天教的“华陀捏脊法”,调五脏六腑,治各种疼痛!很珍贵的方法,记得给朋友们看看~。

毫火针华佗夹脊穴治疗产后身痛55例

毫火针华佗夹脊穴治疗产后身痛55例
【 关键词 】 针刺疗法 : 火针疗法 : 产后身痛 : 穴, 夹脊 【 中图分类号】 R 2 4 6 . 3 【 文献标志码 】 B
D 0 I : 1 0 . 1 3 4 6 0 / j . i s s n . 1 0 0 5 — 0 9 5 7 . 2 0 1 4 . 0 9 . 0 8 5 4
风寒 型2 5 例 。多数患者早期 曾接受 中西医药物治疗 ,
未 见 明 显疗 效 。
痛 疗效评 定标准进行评定 。
治愈 : 产后关节和腰骶酸痛消失, 伴随症状消失 。
1 . 2 诊断标准
1 . 2 . 1 西 医 诊 断 标 准
好转 : 产后关节和腰骶酸痛 明显减轻, 伴 随症状减
5 5 N产后身痛患者均 为2 0 0 9 年6 月至2 0 1 3 年3 月我 院门诊患者, 均在产褥期 内发病, 中医学诊断为产后身
痛, 临床表现均为身痛, 肢体关节酸楚、疼痛 、重着 、 麻木, 遇冷或阴雨天加重。其中年龄最小2 3 岁, 最大4 2
岁: 病 程最短 1 5 d , 最长3 年: 辨证为血虚 型患者3 O 例,

8 5 4・
01 4 . Vo 1 3 3 , No 9
文章编号 : 1 0 0 5 - 0 9 5 7 ( 2 0 1 4 ) 0 9 - 0 8 5 4 — 0 2

临床 报 道 ・
毫火针华佗 夹脊穴治疗产后 身痛 5 5例
曹 雪 瑞 ຫໍສະໝຸດ ( 杭州 良渚街道社 区卫生服务中心, 杭州 3 1 1 1 1 2 )
腑, 而达 到 温 阳 通 络 、 行 气 活 血 的 功 效 , 配 合 阿 是 穴 可
4 讨 论
产褥期妇女产后耗 气伤津 , 血液耗损过多, 新血 未

华佗夹脊穴综述

华佗夹脊穴综述

华佗夹脊穴综述华佗夹脊穴(以下简称夹脊穴)从古至今被广泛应用于针灸临床,多获良效。

1、夹脊穴的来源与发展华佗夹脊,亦称夹脊穴,佗脊穴,首见于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书中载曰“华佗治霍乱已死,......而犹不差者,可灸肘椎,已试数百人,皆灸毕即起坐。

”此肘椎穴即约第二腰椎夹脊处。

又曰:“夹背脊大骨完中去脊各一寸。

”《后汉书》注引《华佗别传》曰:“有人病脚躄不能行,佗切脉,便解衣,点背数十处,相去一寸或五分,......言灸此各七壮,灸创愈即行也。

后灸愈,灸处去脊,上下端直均如引绳。

”此处华佗所点数十穴当为今之夹脊穴。

清*岳含珍所著《经解穴》中有“挟夹脊”之称,其穴相当于肘椎的位置。

近代针灸名家承淡安先生在所著《中国针灸学》中首先提出了“华佗夹脊穴”的名称,包含34穴,归入经外奇穴。

其后针灸书籍中关于夹脊穴的内容多同承氏所载。

然在临床运用中,夹脊穴被不断扩充,如颈段和骶段夹脊处已被不少医家列入夹脊范畴。

此外,于本世纪六七十年代,在脊椎旁3分、5分、7分及1寸处又增添了许多新穴,资料所及达三十余个之多。

如在脊柱旁开1寸处,有风募、肝募、厥募、心募、督募、膈募、胰募亦即肝结、脾募、胃募、三焦募、气海募、大肠募(腰灵)、健步;在脊柱旁开0.7寸处,有椎杼(奇穴、奇命、止咳)、二阳;在脊柱旁开0.5寸处,除有现实所通用的夹脊穴外,还有脊二、结核、肺热、胃热、忠阳、肝热(中喘)、脾热、肾热(定喘)、腰丰、脊三等穴位;而脊柱旁开0.3寸处,还存在着中喘(定喘)、医瘫、膈脊、肝脊、腹腔、肾脊、盆腔等穴位。

脊旁新穴的增加,一方面说明脊椎旁作为机体的一个特殊区域,其较为广泛的针灸治疗作用是肯定的,而另一方面,这些新穴有别于夹脊穴的特异性仍有待进一步证实。

2、夹脊穴的定位与剌法2.1定位在夹脊穴的运用中,各医家对其定位的认识不尽相同。

夹脊穴所见最早的医著《肘后备急方》云“夹脊穴大骨完中去脊各一寸”当理解为夹脊穴的定位为棘突下旁开各一寸。

华佗夹脊穴不同治疗方式的临床应用

华佗夹脊穴不同治疗方式的临床应用

华佗夹脊穴不同治疗方式的临床应用摘要:华佗夹脊穴其定位为“以背部正中线为基点,从第1胸椎棘突下起至第5腰椎脊突下止,从正中线两侧各旁开0.5寸处是穴,每侧17穴,左右共34穴,并归入经外奇穴,现多将“华佗夹脊穴”简称为“夹脊穴”。

其临床运用中范围较广,如腰椎间盘突出,腰痛,颈椎病,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吉兰巴雷综合症,格林巴利综合症,多发性硬化,呃逆,强直性脊柱炎,失眠,冠心病,过敏性鼻炎,胃肠功能障碍等疾病,疗效卓著,以往研究以华佗夹脊穴治疗疾病分类进行了总结,但往往不同的治疗方式带来的治疗效果不经相同,本研究就近10年华佗夹脊穴的不同针刺方法以及不同的治疗方式在临床的应用做一个综述。

关键词:华佗夹脊穴治疗方式综述1.针刺1.1斜刺斜刺华佗夹脊穴可用于运动性下腰痛。

梁飞等[1]发现斜刺华佗夹脊穴治疗运动训练性下腰痛可以提高髋关节的活动度,缓解疼痛,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1.2输刺输刺腰华佗夹脊穴可用于治疗腰突症引起的下肢麻痛。

“输刺者,直入直出,深内之至骨,以取骨痹,此肾之应也。

”李华等[2]采用输刺方法配合艾灸治疗腰突症引起的下肢麻痛疗效显著。

刘如林等[3]则输刺腰夹脊穴配合电针治疗腰突症同样效果显著。

1.3芒刺杨茗[4]纳入108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芒针针刺双侧华佗夹脊穴腰3、4、5,秩边、环跳、臀中,均不留针,毫针针刺肾俞、大肠俞、殷门、委中、承山,对照组均采用毫针上述腧穴,结果显示芒针针刺华佗夹脊穴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1.4恢刺吕子旭等[5]探索华佗夹脊穴椎管内恢刺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其操作方法为缓慢探索进针,直至椎管内神经根走行处,上下挑拨针柄,充分剥离神经根椎管内粘连,以松解减压,治疗一周后,效果优良,因此方法操作要求较高,故需慎重。

1.5排刺温针法华佗夹脊排刺温针法适合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

安然[6]纳入74例脾肾亏虚的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成2组,在常规康复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补脾益肾的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排刺温针法,结果显示华佗夹脊穴排剌温针法联合补脾益肾法能明显改善脾肾亏虚型骨质疏松症的中医临床症状,提高骨密度。

输刺腰华佗夹脊穴治疗腰突症引起下肢麻痛

输刺腰华佗夹脊穴治疗腰突症引起下肢麻痛

电针 , 效果 更 加 明显 。低 频 脉 冲 电 流 中 的疏 密 波 有 止
痛、 镇痛 、 缓解 肌 肉和 血 管 痉 挛 的作 用 , 其 即 时止 痛 作 用 与神 经 机 制 、 体 液 机 制 有 关 。 电 针 则 能 激 发 经 气, 调理 气血 , 疏 通经 络 从 而 达 到 消 炎止 痛 , 消 除局 部 组织 水肿 , 改 善血 液 循 环 的 功 能 。针 刺 内外 膝 眼 以疏 通 经脉 , 通经止痛。阴陵泉 、 三 阴 交 是 足 太 阳 脾 经 合 穴, 且有 健 脾 散 寒 止 痛 之 功 , 阳 陵 泉 为 八 脉 交 会 之 筋
三气 侵袭 , 客 于经 脉 , 闭阻气 血 , 气 血 运行 不畅 , 寒凝 湿
滞, 痹阻 关节 出现 疼痛 、 肿胀 、 畸形 、 功能 障碍 等 。其 基
本病 理 为肝 肾亏虚 , 筋脉 闭阻 , 治宜补益肝 肾, 温 通 经
络, 祛瘀 止 痛 为 主 J 。 现 代 医学 认 为 : 膝 关 节 骨 性 关
节 炎 的内 因为关 节 软骨 本 身 的 改 变 , 外 因 为 机 械外 力
对 膝关 节周 围软 组织 的损 伤 。周 围软组 织 的损伤 可 以
产生大 量 自由基 , 使软骨局部软化、 糜烂, 进 而 引 起 软
[ 2 ] 赵强 . 针灸推拿为主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J ] . 天 津 中
有 效 延缓 病变 进一 步发 展 , 值 得在 临床 上推 广应 用 。
参 考 文 献
[ 1 ] 国家 中医 药 管 理 局 . 中医病症诊断标 准[ S ] . 南京 : 南 京 大 学 出版
社. 1 9 9 4: 1 8 6 - 1 8 7 .

华佗夹脊穴临床应用验案二则

华佗夹脊穴临床应用验案二则

华佗夹脊穴临床应用验案二则
李某,女, 24岁,农民, 1987年4月就诊。

主诉:头痛数年,主要头后部疼痛,在颈枕部最为明显,呈放射性。

查体:颈部有压痛,转颈受限,时有强迫体位,颈项短粗,后发际低,右侧无名指及小指发麻,血常规化验正常;血压120 /70mmHg,CT检查,枕骨大孔区颅骨畸形诊断为枕神经痛。

曾服APC去痛片等药,可暂时缓解,不自艮治。

反复发作,时轻时重,痛苦万分。

取穴:华佗夹背穴,取颈3、4、5、6椎旁开0.5寸处针尖向内直刺1寸许,作平补平泻手法,每日针刺一次,共治疗6次而愈。

华佗夹脊穴治疗臂丛神经痛
唐某,男, 32岁。

主诉:颈部有被木头压伤病史,近日来右上肢肩背疼痛,放射至背部和右手,右上肢无力,麻木,某医院以肩周炎论治,口服炎痛喜康、安乃近、活络丹,肌注风湿宁、黄瑞香针无效,又经某个体医院针灸肩髃、曲池、外关等穴有小效。

诊为:臂丛神经炎。

取穴:颈椎5、6、7及第一胸椎右旁开0.5寸,针尖略内直刺1寸深,艾条灸5-10分钟,每日针刺一次,针刺第次疼痛大减,又针三次痊愈。

华佗夹脊穴

华佗夹脊穴

师、教授、研究生导师。中国针灸学会理事,甘肃省
针灸学会第一副会长。1992年获甘肃省医德医风先进
个人,2002年在援外期间获马达加斯加共和国总统骑
士勋章,2007年获得由甘肃省人民政府颁发的省名中
医荣誉称号,并由国家“两部一局”确定为全国名老
中医学术继承人指导教师。
编辑版ppt
2
华佗夹脊穴的产生与发展
➢整体治疗作用
华佗夹脊穴是经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穴位处的脊神经血管上通大脑,内联脏
腑,外络肢节,通往全身,与全身各组织
器官有着密切的关系。
编辑版ppt
13
华佗夹脊穴的治疗作用与原理
➢镇痛作用
各个部位的各种疼痛都与经络有关,都 是经络阻滞不通而产生的,所以治疗疼痛 以疏通经络为大法,经络学说在针灸治疗 疼痛中有着重要的意义。针刺夹脊穴可激 发经气,通经活络,治疗各种疼痛,针灸 夹脊穴的镇痛作用与经络学说有密切关系。
编辑版ppt
3
华佗夹脊穴的产生与发展
发展Biblioteka ➢ 晋代葛洪的《肘后备急方》卷二曰:“华佗治霍乱已死, 上屋唤魂,又以诸治皆至,而犹不差者。捧病人腹卧之,
伸臂对以绳度两头,肘尖头依绳下夹脊脊大骨中,去脊
各一寸,灸之百壮,不治者,可灸肘椎,以试数百人, 皆灸即起坐。佗以此数传子孙,代代皆密之”。
➢ 清代廖润鸿的《针灸集成》云:“夹脊穴治霍乱转筋。令 病者合面卧,伸两手著手,以绳横牵两肘尖,当脊间绳
➢扶正祛邪
扶正祛邪是中医治疗疾病的重要法则。华佗 夹脊穴有扶正祛邪的作用,针刺之可调整脏腑 生理功能,达到扶正祛邪作用。在一定节段的 夹脊穴刺络放血,治编疗辑版相ppt 关脏腑器官的病变。11
华佗夹脊穴的治疗作用与原理

华佗夹脊

华佗夹脊

治疗顽固性头疼、失眠、心脏供血不足穴位(华佗夹脊)1、顽固性头疼、(包括顽固性疾病打嗝、头疼、牛皮癣、胸闷等)心电图改变、心脏供血不足穴位:膈腧穴(对称两个)方法:第七胸椎旁开一点五寸(左右肩胛骨角下第七胸椎连线中点)左右对称两个为膈腧穴。

用大拇指或梳子尖灸20-30分钟。

2、顽固性头失眠、强直性脊柱炎(空调病)穴位:华佗夹脊(以大椎为最高点从上至下旁开两边对称0.5寸地方)方法:左右双手拇指分别从上至下旁开两边对称0.5寸地方沿脊柱缝凹陷处往上推往下拉每次20-30分钟。

华佗夹脊定位:在背腰部,当第1胸椎至第5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一侧17穴,左右共34穴。

头面部合谷收腹部足三里腰背部委中求头项列缺求华佗穴位华佗夹脊穴有34个穴位:〔定位〕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各椎棘突下旁开0.5寸。

〔解剖〕横突间韧带和肌肉中,一般位置不同,涉及的肌肉也不同.大致分三层:浅层斜方肌,背阔肌,菱形肌;中层有上下锯肌;深层有骶棘肌和横突棘突间的短肌.每穴都有相应椎骨下方发出的脊神经后支及其伴行的动,静脉丛分布.〔主治〕第一胸椎至第三胸椎主治上肢疾患;第一胸椎至第八胸椎主治胸部疾患,第六胸椎至第五腰椎主治腹部疾患,第一腰椎至第五腰椎主治下肢疾患.〔操作〕斜刺0.5~1寸.但是在临床运用中,夹脊穴被不时扩大,如颈段和骶段夹脊处已被不少医家列入夹脊穴范围。

据夹脊穴的地位特点及古代解剖知识,夹脊穴当包括C1至S4脊旁0.3~1寸范围内的一切穴位。

3对应症状编辑本段颈椎1C1眩晕、偏头痛、失眠、嗜睡、头昏沉、颈性高血压、脑供血缺乏、摇头颈椎2C2眩晕、头痛、失眠、嗜睡、眼干涩、耳鸣、心动过速、腮腺炎、过敏性鼻炎颈椎3C3眩晕、头昏沉、偏头痛、颈肩综合征、神经痛、湿疹、牙痛、张口不能颈椎4C4头昏、恶心、呃逆、双手麻痹、肩周炎、落枕、鼻塞、牙痛颈椎5C5胸痛、心跳过缓、恶心、呃逆、颈、肩、手掌胀痛、口臭、火气大颈椎6C6血压动摇、肩部疼痛、肩、拇食二指麻、扁桃体肿大、肩膀痛、上肢外侧麻痛颈椎7C7气短胸闷、第四、五指麻痛、颈根、肩胛痛、咽喉痛、肩膀硬化、上肢后内侧麻痛胸椎1T1气短、气急、肘手痛、凉、早博、手软有力、上臂后侧麻痛胸椎2T2气短胸痛、心律正常、冠心病(心绞痛)、肩膀硬化、上臂后侧麻痛胸椎3T3肺部、支气管症状、易患感冒胸椎4T4胸背痛、胸闷、冠心病(心绞痛)、长叹息、胸椎5T5口苦、低血压、胃痉挛、癫痫胸椎6T6胃痛、消化不良、胃痉挛胸椎7T7胃溃疡症状、消化不良、胃下垂、口臭胸椎8T8免疫功用低下、肝胆病、糖尿病胸椎9T9肾功用妨碍、小便白浊、尿不畅、过敏证、身体手脚冰冷、癫痫胸椎10T10肾功用妨碍、性功用妨碍胸椎11T11肾功用妨碍、尿道病、皮肤病胸椎12T12下腹疼凉、疲劳综合症、不孕症、风湿症、生殖器官外表痛痒、胃胀腰椎1L1结肠功用失调、便秘、腹泻、腰痛、下腹痛腰椎2L2下腹痛、腰酸痛、性机能减退腰椎3L3膀胱、尿少、腰、膝内侧痛有力腰椎4L4腰痛、坐骨神经痛、排尿困难、尿频或尿少、腿痛放射至腿肚外侧、痔疮腰椎5L5腿血液循环不良、下肢有力怕冰冷、腰腿痛麻至腿肚后/外侧月经不调、骶椎腰骶关节病变、足根痛麻凉感、膀胱病、前列腺炎内廷穴位位置:正坐或仰卧,跷足的姿势,此穴位于脚底部,在第二趾根部,脚趾弯曲时趾尖碰到处。

针刺华佗夹脊穴结合火罐、中药熏蒸治疗背痛40例

针刺华佗夹脊穴结合火罐、中药熏蒸治疗背痛40例

组成 : 川乌、 草乌 各 2 0 g , 制 附子 2 0 g , 川芎 2 0 g , 独 活 2 5 g , 狗脊 3 0 g , 杜仲 3 0 g , 伸 筋草 3 0 g , 花椒 3 0 g , 制 乳
香 2 0 g , 制 没药 2 0 g , 桂枝 2 0 g , 威灵仙 2 0 g , 透 骨 草
典 型 病 例
患者 , 女, 4 8岁 , 2 0 1 0年 9月 1 7日初 诊 。诉 背 部疼
痛 1年余 , 晨 起 及劳 累 后 尤其 明显 , 曾先 后 两 次 求 治 于 西医, 经过 心 电 图 、 B超 、 X 线 摄 片 排 除器 质 性 疾 病 , 诊 断为 背肌 筋膜 炎 , 给予 封闭治 疗 , 疗效 只能维 持 1 ~2 个 月 。1 年 来 背部 疼 痛 、 僵硬 、 困重, 站立 3 ~5 mi n或 坐 姿不 当等均可 引 发背痛 , 严 重影 响 日常工作 生活 。遂 求 治 于我科 , 查 体 发 现 背 部 沿 胸 椎 两 侧 有 多 个 固定 压 痛 点, 诊断 为背 痛 。以上 法治疗 2 o d背痛 全 部 消失 , 随访
闰 支 花
( 山西 潞 安 集 团 总 医 院 , 长治 0 4 6 2 0 4 )
背 痛改 善不 明显 。
结果: 经 过 2个疗 程 治 疗 , 痊愈 3 7例 ( 9 2 . 5 ) , 有 效 2例 ( 5 . 0 ) , 无效 1 例( 2 . 5 ) , 总有 效率 9 7 . 5 。
效 确切 , 现 报道 如下 。

般 资料
本 组 患者 4 O例均 为我 院 门诊病 例 , 全部 经心 电 图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华佗夹脊穴

华佗夹脊穴

华佗夹脊穴华佗夹脊穴的渊源夹脊穴的使用最早见于《素问·刺疟》:“十二疟者,……又刺项以下侠脊者必已“。

《素问·缪刺论》亦曰:“邪客于足太阳之络,令人拘挛背急,引胁而痛,刺之从项始数脊椎侠脊,疾按之应手如痛,刺之旁三痏,立已”。

《太素·缪刺论》杨注:“脊有廿一椎,以两手挟脊当椎,按痛处即是足太阳之络,其输两旁各刺三痏也”。

最早明确提出位置的是晋代葛洪的《肘后备急方·卷二》曰:“华佗治霍乱已死,上屋唤魂,又以诸治皆至,而犹不瘥者,捧病人腹卧之,伸臂对以绳度两头,肘尖头依绳下夹背脊大骨穴中,去脊各一寸,灸之百壮;不治者,可灸肘椎,已试数百人,皆灸毕而起坐,佗以此术传子孙,代代皆秘之。

”目前华佗此术掌握在华佗传人魏灵女士手中。

李鼎先生以为这是华佗对脏腑背俞的特殊定位,是华佗从理论中对《明堂经》背俞定位的合理改动。

首先提出“华佗夹脊穴“的称号,并未定义位置和数目,且将其归入经外奇穴之列;近代承淡安先生所著《中国针灸学》,认为夹脊穴为自第一椎至第十七椎,每椎下从脊中旁开0.5寸,凡34穴;尔后王乐亭先生将夹脊穴定位于自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各椎棘突旁开3分;而上海西医学院编写的《针灸学》中,夹脊穴定位是第一颈椎至第五腰椎,每椎下正中旁开0.5~1寸等等,普通教科书或有关腧穴著作多源于承淡安先生之说。

华佗夹脊穴的定位华佗夹脊穴有34个穴位:〔定位〕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各椎棘突下旁开0.5寸。

〔解剖〕横突间韧带和肌肉中,一般位置不同,涉及的肌肉也不同.大致分三层:浅层斜方肌,背阔肌,菱形肌;中层有上下锯肌;深层有骶棘肌和横突棘突间的短肌.每穴都有相应椎骨下方发出的脊神经后支及其伴行的动,静脉丛分布.〔主治〕第一胸椎至第三胸椎主治上肢疾患;第一胸椎至第八胸椎主治胸部疾患,第六胸椎至第五腰椎主治腹部疾患,第一腰椎至第五腰椎主治下肢疾患.〔操作〕斜刺0.5~1寸.但是在临床运用中,夹脊穴被不时扩大,如颈段和骶段夹脊处已被不少医家列入夹脊穴范围。

华佗夹脊穴

华佗夹脊穴

华佗夹脊穴华佗夹脊穴(简称夹脊穴),从古至今备受历代医家重视,其临床治疗范围广泛,疗效卓著,且针刺安全。

为更好地探讨其作用机理,通过对夹脊穴的源流与定位的认识,拟从中医学理论和现代医学角度阐述夹脊穴与经络、脏腑的联系。

一、夹脊穴的渊源与定位(一)渊源夹脊穴可以追溯到《内经》,始见于《素问·别疟篇》曰:“十二疟者……刺项以下侠脊必已。

”此处“侠脊”不是穴名,也无确切部位。

《灵枢·经脉》云“从腰中,下挟脊,贯臀……”,这里说的是足太阳膀胱经从腰部分出,紧靠脊旁,通过骶部的八髎穴。

隋唐的《太素·量缪刺》杨上善注:“脊有二十一椎,以两手侠当椎按之,痛处即是足太阳络,其输两傍,各刺三痏也”。

“夹脊”原写作“挟脊”或“侠脊”,因“夹、挟、侠”三字为通假字,因此意思是一样的。

从这些可以看出《内经》所言“夹脊”即是脊柱两侧之部位,可视为夹脊穴产生的理论基础,为现存文献对“夹脊”的最早记载。

(二)定位关于夹脊穴的定位(包括穴数),历代医家均有不同的认识,都在0.3~1之间。

《后汉书》注引《华佗别传》日:“灸处去脊一寸,上下行端直如引绳”。

《肘后备急方》载:“夹背脊大骨肉中,去脊各一寸”;李鼎在《针灸学释难》中说“如果夹脊五分,所刺到的只能在棘突之间的“骨中”而不是“肉中”;只有从正中旁开1寸的距离直刺,才能刺到大骨间的肉中”,并明确指出“华佗夹脊穴就是华佗定背俞法”。

都应理解为夹脊穴位于棘突下旁开一寸。

1955年承淡安先生著《中国针灸学》,将此穴位置予以确定,“自第一胸椎以下至第五腰椎为止,每穴从脊中旁开5分,左右共34穴”。

承淡安谓棘突下去脊5分,沿用至今。

二、夹脊穴与经络脏腑的联系(一)与经络的联系夹脊穴位于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之间,与此二经最为相关,而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统属“背为阳”之列。

从督脉的循行来看,《素问·骨空论》曰:“督脉者,起于少腹之下……,至少阴与巨阳中络者合,少阴上股内廉,贯脊属肾,与太阳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上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

华佗松筋健康法夹脊穴养护心肝脾肺肾,比膀胱经的作用更明显

华佗松筋健康法夹脊穴养护心肝脾肺肾,比膀胱经的作用更明显

华佗松筋健康法夹脊穴养护心肝脾肺肾,比膀胱经的作用更明显华佗夹脊穴松筋健康法夹脊穴位于人体脊柱的两侧。

人需要养护好五脏六腑,肝心脾肺肾,脊柱能够对这些地方起到重要的保护作用。

在身体的某一些特定的体表的部位,对它进行按揉,就可以起到对人体内脏或者是脑或者身体各个部位进行养护的作用。

夹脊穴一侧有17个,两侧加在一起共34个。

人体躯干部的所有的脏腑都归它来管理,它比膀胱经的作用更为明显。

---取穴方法:第1胸椎至第5腰椎,棘突下旁开0.5寸,一侧17个穴,左右共34穴。

可以简单的划分一个截断,把自己的双臂自然下垂,然后看肩部的肩胛骨下角,如果两个肩胛骨的下角连成一条线的话,往上的这个截断叫人体背部的上三分之一,这一段管上焦的问题。

-上焦包括心胸肺,对女性来讲就是心胸肺乳房,还包括肩,凡是这个地方以上,这块的脏腑的问题都可以在那个截断的夹脊穴上进行治疗。

-中间的那个三分之一,可在肋骨的下缘这个位置,水平向后也划一条线,或者从肚脐划一条线,从腰部以上到肩胛骨下角以下,这段中间位置叫中三分之一。

属于中焦,管脾胃肝胆。

-剩下的下三分之一就是治疗像各种生殖系统的疾病,泌尿系统疾病这些问题,因为下焦的地方属肾,也包括肝的一部分及肾、膀胱、盆腔的问题,所以对于生殖系统的疾病,泌尿系统的疾病,肛肠的病症,都可以在下焦的这个位置上做治疗。

--主治疾病:主治范围较广,其中上胸部穴位治疗心肺部及上肢病证;下胸部的穴位治疗胃肠部病证;腰部的穴位治疗腰、腹及下肢病症证。

-使用夹脊穴最简便的方法,就是平时没事的时候,晚上睡觉之前,找家人给您在这个脊柱两侧点点,摁摁,揉揉,看看有没有反应点。

这是判断病的诊断方法,发现如果有了,跟自己原来的慢性病对应一下,看看有没有上焦、中焦、下焦这样一个脏腑对应关系:比如说以前有过老慢支、哮喘,上边这个截断偏上的部位就会有压痛,如果有心脏病、冠心病、心动过速、过缓这种情况会在中间,上面这三分之一偏中间的位置上会有压痛。

夹脊治病,效如桴鼓

夹脊治病,效如桴鼓

夹脊治病,效如桴鼓《素问·刺疟》云:“十二疟者……又刺项已下侠脊者,必已。

”《素问·缪刺论》亦曰:“邪客于足太阳之络,令人拘挛背急,引胁而痛,刺之从项始数脊椎侠脊,疾按之应手如痛,刺之,傍三痏,立已。

”承淡安先生所著的《中国针灸学》提出华佗夹脊穴为自第1椎至第17椎,每椎下从脊中旁开0.5寸,凡34穴。

此后王乐亭先生将华佗夹脊穴定位于自第1胸椎至第5腰椎,各椎棘突旁开0.5。

一.验案举例1.呃逆陈某,男,50岁,主述:呃逆1周。

现病史:患者素有胃痛,1周前喝酒过量,随即出现呃逆不止,伴胸胁疼痛不适。

在某医院经西药封闭和中药内服治疗均无效。

刻诊:患者呃声连连,难以自忍,声音高亢,苔黄腻,脉弦数。

针灸治疗:取双侧T3、T5、T7、T9、T11华佗夹脊穴,加内关、公孙、梁丘、足三里、丰隆。

操作方法:病人采用俯卧位,常规消毒后,用30号1.5寸针点刺华佗夹脊穴,强刺激,不留针。

然后采用仰卧位,针刺内关左、合谷左、梁丘右、足三里右、丰隆右、公孙右穴。

平补平泻,留针30 min。

出针后,呃逆即止。

连续治疗3次,呃逆消失。

1周后随防,未复发。

按语:呃逆是多种原因引起的症状,但均与膈神经受刺激而引起膈肌痉挛相关。

本案患者呃逆发生时间短,声音高亢,胸胁疼痛,苔黄腻,脉弦数,属呃逆实证。

中医认为,无论什么原因引起的呃逆,均属胃气上逆所致,治疗当以和降胃气为主。

本案治疗取与肺俞、心俞、膈俞、脾俞、胃俞、肝俞相对应的夹脊穴,一方面舒肝理气、宁心安神、和胃降逆,另一方面,通过神经节段起到调节神经的作用。

内关配公孙,属八脉交会穴中善于和胃降逆的一对配穴;合谷为大肠经原穴,梁丘为胃经郄穴,足三里为胃经合穴,丰隆为胃经络穴,诸穴相配,共同起到通降腑气、和胃化痰、降气止呃的作用。

2.颈肩综合征陈某,62岁,家庭妇女。

主诉:肩臂疼痛,右上肢麻木半年。

现病史:患者于半年前因受凉而出现肩背疼痛,活动受限,自贴伤湿止痛膏,有所好转。

华佗夹脊穴位治疗2.

华佗夹脊穴位治疗2.
华佗夹脊穴位治疗颈椎病技术
平凉市第二人民医院
刘君奇
一、定义

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变、突出,颈椎骨质增 生、韧带增厚、钙化等退行性变刺激或压迫其周 围的 肌肉、血管神经、脊髓引起的一系列症状。 依据不同的神经、血管受累及不同的 临床表现, 颈椎病主要分为五型:神经根型、脊髓型、交感 型、椎动脉型和混合型。混合型是指两种或两种 以上类型同时存在。颈椎病发病率约10%~~20%, 从事伏案工作者发病率最高,性别间无差异。颈 椎病好发部位依次为C5-6、C6-7、C7-T1。

8.3、气阴两虚夹瘀型(本型常见于 椎动脉型和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眩晕反复发作,甚者一日数十次,即使卧床亦视物旋转,伴 恶心,呕吐,身软乏力,行走失稳,或心悸,气短,烦躁易 怒,咽干口苦,眠差多梦等。舌红、苔薄白或微黄而干,或 舌面光剥无苔,舌下静脉胀大。脉沉细而数,或弦数。治以 益气养阴、安神醒脑,调和气血。 方药:天麻、川芎、杭菊花、枸杞子、沙参、炙甘草、 炒枣仁、炒柏子仁、炙远志、白芍、丹参、地龙、夜交藤。 方中炙甘草、沙参、白芍、枸杞子益气滋阴;天麻、杭 菊花、炒枣仁、炒柏子仁、炙远志、夜交藤醒脑益智,养心 安神;川芎、丹参、地龙活血通络止痛。
颈部僵直,活动受限,颈部肌肉痉挛,受累
节段棘突压痛。C6神经根受累时拇指痛觉减 退,肱二头肌力减弱或消失。C7、C8受累则 中小指痛觉减退,肱三头肌力减弱,握力差, 手内在肌萎缩,肱三头肌反射消失。C5神经 根受累时,肩部前臂外侧痛觉减退,三角肌 力减。一
5、椎动脉型颈椎病

椎关节退变压迫并刺激椎动脉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 不足的临床症状为椎动脉型颈椎病。典型症状为转 头时突发眩晕、天眩地转,恶心、呕吐,四肢无力, 共济失调,甚至倾倒,但意识清醒。卧床休息数小 时,多至数日,症状可消失。颈椎不稳定,常与头、 颈转动有关。刺激或压迫颈稚动脉使其扭曲、狭窄、 闭塞,导致头部供血不足,出现头晕、恶心、呕吐、 四肢麻木症状,甚至头脑清醒但突然摔倒。症状严 重者或病程长久者,可出现脑干供血不足,进食呛 咳,咽部异物感,说话吐字不清,以及一过性耳聋、 失明等症状。有时与交感型颈椎病很难区别。

华佗夹脊穴治疗颈椎病

华佗夹脊穴治疗颈椎病

华佗夹脊穴治疗颈椎病一、华佗夹脊穴简介:1. 夹脊穴目前的接种观点(1 )34穴(含位于胸1-12椎及腰1-5椎两侧的夹脊穴)(2)48穴(含位于颈1-7椎与胸1-12椎及腰1-5椎两侧的夹脊穴)(3)56穴(含位于颈1-7椎、胸1-12椎及腰1-5椎及骶1-4椎两侧的夹脊穴)2. 夹脊穴的定位:(1)颈夹脊穴位于第1-7颈椎棘突下离开0.3寸处,每侧7穴。

(2)胸夹脊穴位于第1-12胸椎棘突下离开0.5寸处,每侧12穴。

(3)腰夹脊穴位于第1-5腰椎棘突下离开0.5寸处,每侧5穴。

(4)骶夹脊穴位于第1-4骶椎棘突下离开0.5寸处,每侧4穴。

二、功能与主治1. 功能:平衡阴阳、扶正祛邪、调和五脏、通降六腑、行气活血、疏通经络。

2. 主治:颈1-5夹脊穴治疗头面疾患;颈4-7椎夹脊穴治疗头、颈、肩及上肢疾病;胸1-4夹脊穴治疗肺及上肢疾患;胸4-7夹脊穴治疗心脏疾患;胸7-10夹脊穴治疗肝胆疾患;胸10-12夹脊穴治疗脾胃疾患;腰1-2夹脊穴治疗肾脏疾患;腰3-5夹脊穴治疗膀胱、大小肠疾患;腰4-5与骶夹脊穴治疗下肢疾患。

三、华佗夹脊穴的施治方法(一)针刺针刺的基本手法有进、退、捻、留、捣或提插、捻转;辅助手法循、弹、刮、摇、搓、飞、颤等。

得气:患者感到酸、麻、胀、痛、重,有时还会出现凉、热、痒、触电、蚁行、水波等感觉。

(二)灸法《灵枢.官能篇》云:“针所不为,灸之所宜。

”《医学入门》“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四、临床应用华佗夹脊穴治疗颈椎病处方一:颈2-7夹脊穴,主治各型颈椎病,配合风池、曲池、外关、合谷。

处方二:颈夹脊穴,皮肤针叩刺。

微出血后拔罐。

(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华佗夹脊穴——精选推荐

华佗夹脊穴——精选推荐

华佗夹脊⽳【概述】华佗夹脊⽳传说是由华佗创造⽽来,因背俞⽳针刺容易出现意外,进⽽才出现的这个夹脊⽳。

因⽽夹脊⽳相对于背俞⽳来说,针刺较安全。

【位置】华佗夹脊⽳的位置历来都是众说纷纭,⽽且数⽬也是从少到多进⾏变化。

现在⼀般认为在各个棘突之间的凹陷中旁开0.3~0.5⼨,在这个范围内的区域均是夹脊⽳。

包括颈椎、胸椎、腰椎等区域。

【作⽤】胸椎、腰椎附近的夹脊⽳与其⽔平的或者相近的背俞⽳效果类似。

作⽤范围较⼴泛。

颈夹脊也可以治疗相应部位的疾病。

【刺激⽅法】在特定范围内进⾏针刺,即使进针⽐较深的话也是⽐较安全的,在这个范围内,会有横突进⾏阻挡,⼀般不会有刺到内脏的问题。

1、深刺法:在⽳区进⾏直刺,⼀直刺,直到会有硬组织阻挡,然后将针上提1~2分。

该法更适⽤于颈夹脊,其他部位也可应⽤,初学者不宜使⽤该法。

2、浅刺法:可直刺0.3~0.5⼨。

3、斜刺法:在旁开0.5⼨处,以70~80度⾓向脊柱⽅向斜刺。

或者以30~45度向下⽅斜刺。

4、此外还有平刺法、梅花针扣刺法、刮痧法、⽪内针等⽅法,在此就不⼀⼀介绍了。

【选⽳⽅法】1、⼀般在夹脊⽳处,进⾏按压,选取阿是⽳进⾏刺激,⼀般就是病变附近的夹脊⽳会有压痛点。

注意:按压范围要⼤⼀些。

2、根据背俞⽳来选择夹脊⽳,背俞⽳可⽤其附近的夹脊⽳代替。

3、头颈部选择颈夹脊、胸腔疾病选择胸夹脊⽳、腹部选择胸夹脊⽳和腰部夹脊⽳。

下肢选择腰部夹脊⽳。

【临床应⽤】1、颈椎病:相应病变部位的夹脊⽳或者有压痛的夹脊⽳。

刺激⽅法以⽕针深刺效果最佳,其他⽅法⼀样有效。

2、脊椎炎:病变椎体的夹脊⽳。

3、胃脘痛:胸七到胸⼗⼆之间的压痛点,可进⾏按揉。

4、腰腿痛:病变腰椎附近的夹脊⽳压痛点。

5、带状疱疹:相应病变神经的夹脊⽳,可进⾏神经阻滞。

【按语】夹脊⽳治病范围较⼴,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哪⾥压痛按压哪⾥,按压的⽅法可以⽤⼿背部的掌指关节或指间关节,或者⽤肘尖进⾏按揉,这⼀⽅⾯可以看看关于原始点⽅⾯的书籍,但也不可认为这些⼿段能治百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混合型颈椎病
❖ 具有前者2组以上症状者,通常是以某型为主, 伴有其它型的部分表现。
四、诊断原则
❖ 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 a)具有比较典型的症状和(或)体征; ❖ b)颈椎的 X线片及其它检查证明椎间分级
退变,并压迫神经、血管; ❖ c)影像学检查存在神经、血管压迫与刺激,
同临床表现具有明确的因果关系。
❖ 方药:天麻、炙黄芪、炙甘草、潞党参、炒白 术、熟地、砂仁、当归、白芍、鸡血藤。
❖ 方中炙黄芪、炙甘草、潞党参、炒白术补气; 熟地、川芎、白芍、当归养血;天麻、川芎、鸡血 藤安神健脑,活血通络,砂仁理气和胃导滞。
8.3、气阴两虚夹瘀型(本型常见于 椎动脉型和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 眩晕反复发作,甚者一日数十次,即使卧床亦视物旋转,伴 恶心,呕吐,身软乏力,行走失稳,或心悸,气短,烦躁易 怒,咽干口苦,眠差多梦等。舌红、苔薄白或微黄而干,或 舌面光剥无苔,舌下静脉胀大。脉沉细而数,或弦数。治以 益气养阴、安神醒脑,调和气血。

方药:川桂枝、羌活、威灵仙、秦艽、川芎、
当归尾、葛根、天麻、炮甲珠、炒神曲、赤芍。
❖ 方中羌活、灵仙、天麻、秦艽,祛寒除湿止痛; 川芎、天麻疗头痛。桂枝、川芎、归尾、赤芍、 炮甲珠温经活血,通络;葛根解痉,神曲健脾和 胃,甘草调和诸药。
8.2、气血两虚夹瘀型(本型常见 于椎动脉型颈椎病):
❖ 头昏,眩晕,视物模糊或视物目痛,身软乏力,纳 差,颈部酸痛,或双肩疼痛。舌淡红或淡胖,边有 齿痕。苔薄白而润。脉沉细无力。治以益气养血, 醒脑宁神,活血通络。
❖ 四肢不完全瘫(硬瘫或软瘫),大小便失禁,畏寒喜暖,饮 食正常或纳差。舌淡红,苔薄白或微腻,脉沉细弦,或沉细 弱。治以补肾健脾,温经和阳,强筋健骨。
❖ 方药:天麻、川芎、杭菊花、枸杞子、沙参、炙甘草、 炒枣仁、炒柏子仁、炙远志、白芍、丹参、地龙、夜交藤。
❖ 方中炙甘草、沙参、白芍、枸杞子益气滋阴;天麻、杭 菊花、炒枣仁、炒柏子仁、炙远志、夜交藤醒脑益智,养心 安神;川芎、丹参、地龙活血通络止痛。
8.4、脾肾阳虚夹瘀型(本型常见于脊髓型颈椎病手 术后遗症或久治不愈者);
❖ 手足或肢体麻木,僵硬不灵活,握物不稳, 写字、持筷不方便或 行走不稳,足下踩棉花 感等是常见的 主诉。有些患者有尿急、尿频 或 排尿困难,及胸或腹部束带感的症状。
4、交感型颈椎病
❖ 目前认为椎关节退变累及交感神经,引发交感神经功 能紊乱的临床表现为交感型颈椎病。40岁左右发病 者居多,女性多见。会计、打字员、描图员、计算 机操作者等伏案工作人员好发病。主观症状多,客 观体征少。头昏头痛颈肩背痛,颈椎及上胸椎棘突 压痛;面部麻木或半身麻木,发凉感,无汗或多汗, 针刺觉迟钝;眼部胀痛,干涩或流泪,视物不 清或 彩视;耳鸣或耳聋;心动过速或过缓,心率不齐; 情绪不稳定,睡眠不好,对疾病恐惧多虑等为其常 见临床表现。
5、椎动脉型颈椎病
❖ 椎关节退变压迫并刺激椎动脉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 不足的临床症状为椎动脉型颈椎病。典型症状为转 头时突发眩晕、天眩地转,恶心、呕吐,四肢无力, 共济失调,甚至倾倒,但意识清醒。卧床休息数小 时,多至数日,症状可消失。颈椎不稳定,常与头、 颈转动有关。刺激或压迫颈稚动脉使其扭曲、狭窄、 闭塞,导致头部供血不足,出现头晕、恶心、呕吐、 四肢麻木症状,甚至头脑清醒但突然摔倒。症状严 重者或病程长久者,可出现脑干供血不足,进食呛 咳,咽部异物感,说话吐字不清,以及一过性耳聋、 失明等症状。有时与交感型颈椎病很难区别。
❖ 颈部僵直,活动受限,颈部肌肉痉挛,受累 节段棘突压痛。C6神经根受累时拇指痛觉减 退,肱二头肌力减弱或消失。C7、C8受累则 中小指痛觉减退,肱三头肌力减弱,握力差, 手内在肌萎缩,肱三头肌反射消失。C5神经 根受累时,肩部前臂外侧痛觉减退,三角肌 力减弱。
3、脊髓型颈椎病
❖ 大多数发病在50岁左右,男性多于女性。一 般起病缓慢,逐渐加重或时轻时重。外伤可 引起突然加重,或引起急性发病。经过卧床 几周或 数月可逐渐减轻。然而,当发育性椎 管狭窄并存时,往往逐渐加重。
二、发病机制
❖ 迄今为止,颈椎病的 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但一般认为颈椎病的发生与椎间关节退变、 骨质增生压迫脊髓或神经根、椎动脉等因 素有关。
三、分型
1、颈肌型颈椎病
❖ 颈型颈椎病,又称韧带关节囊型颈椎病,急 性发作时常被俗称"落枕"。该型颈椎病多因睡 眠时枕头高度不合适或睡姿不当,颈椎转动 超过自身的可动限度,或由于颈椎较长时间 弯曲,一部分椎间盘组织逐渐移向伸侧,刺 激神经根,而引起疼痛。"落枕"也不排除非颈 椎因素。如颈部股肉受寒出现风湿性肌炎、 项背肌劳损或颈部突然扭转等,亦可导致"落 枕"样症状。
五、康复治疗
❖ 卧床休息 ❖ 物理治疗 ❖ 注射治疗 ❖ 颈椎牵引 ❖ 手法治疗 ❖ 药物治疗 ❖ 手术治疗
8、中医治疗 常见分型:
❖ 8.1、寒湿阻络型(本型常见于颈椎病颈型和神 经根型):头痛或后枕部疼痛,颈僵,转侧不利, 一侧或两侧肩臂及手指酸胀痛麻;或头疼牵涉至 上背痛,肌肤冷湿,畏寒喜热,颈椎旁可触及软 组织肿胀结节。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弦。治以 温经活血,祛寒除湿,通络止痛。
华佗夹出,颈椎骨质增 生、韧带增厚、钙化等退行性变刺激或压迫其周 围的 肌肉、血管神经、脊髓引起的一系列症状。 依据不同的神经、血管受累及不同的 临床表现, 颈椎病主要分为五型:神经根型、脊髓型、交感 型、椎动脉型和混合型。混合型是指两种或两种 以上类型同时存在。颈椎病发病率约10%~~20%, 从事伏案工作者发病率最高,性别间无差异。颈 椎病好发部位依次为C5-6、C6-7、C7-T1。
2、神经根型颈椎病
❖ 椎间关节退变累及颈神经根,颈肩臂痛并有 神经根支配区感觉和运动障碍为神经根型颈 椎病。好发于C5、6、C6、7及C4、5间隙。
❖ 多数好发于50岁左右。颈部损伤,长期伏案 工作而劳累,或“落枕”常为诱发病因。可 急性起病,也可慢性发病。颈肩臂痛,向前 臂或手指放射,手麻,手或臂无力感,持物 不稳或失落为常见症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