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会考--历史复习知识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中国史】

(一)古代政治史

1、夏商西周(中国古代早期)

①中央:王位世袭制(初:父子相传兄终弟及→西周后:嫡长子继承,“公天下”变成“家天下”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在政治上的反映)

②地方:分封制(始于夏,沿袭于商,完备于西周,瓦解于春秋,废除于战国)

1)目的:有效统治被征服的广大地区,藩屏王室,巩固国家政权。

2)对象:王族(鲁、燕、卫、晋)、功臣(齐)、先代贵族(宋)

3)义务:朝觐述职(政治),缴纳贡赋(经济),镇守疆土、随从作战(军事)

4)作用:(积极)巩固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开拓了疆域。

(消极)地方权力膨胀,威胁王权,导致社会动荡。

③宗法制(始于夏,发展于商,完备于西周)

1)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2)作用: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巩固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④周礼:周朝制定了各种礼乐制度,规定了各级贵族的政治活动与生活的准则。

⑤宗法制、分封制与礼乐制度是西周的基本政治制度,三者相辅相成,共同维护了西周政局

的稳定。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体现;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纽带;礼乐制是保证分封制、宗法制稳定推行的工具。

⑥特点: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早期政治权力实质上是一种强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

分封制,说明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带有浓厚的原始迷信色彩,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形成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2、春秋战国

①时代变革

1)生产力发展:

A.铁器广泛使用

B.水利设施修建:楚国芍陂(最早)、魏国西门豹渠、秦国都江堰和郑国渠

2)生产关系变化:生产力发展,私田大增,井田制瓦解

3)上层建筑变化:分封制瓦解

②春秋诸侯国赋税改革

1)管仲改革(齐)

A. 实质:承认土地私有

B. 内容:相地而衰征(按土地好坏来收税)

C. 影响:增强了齐国国力,稳定了社会,增加了国家收入,使齐桓公称霸

2)鲁:初税亩(按亩收税,承认土地私有)

3)秦:初租禾

③卿大夫夺权:三桓执政、三家分晋、田氏代齐(进入战国时代)

④战国诸侯国政治改革

1)李悝变法(魏)

A. 内容:

◎废除旧贵族世代享受爵禄制度,起用有才之士◎发展农业生产

◎实行“平籴法”,平衡粮食价格◎制定《法经》

B. 影响:魏国成为战国初期第一个强国

2)吴起变法(楚)

A.内容:◎打击、流放旧贵族◎精简机构,裁撤冗官,节省开支来养兵

B. 影响:打击了旧贵族势力,使楚国走上了富国强兵之路

3)申不害变法(韩)

A.内容:◎“见功而与赏,因能而受官”,明确赏罚制度◎加强君主集权

【注:以上改革均是奴隶主阶级发起的,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

4)商鞅第一次变法(政治改革为主,辅以经济改革)

A.原因:顺应形势,摆脱落后,成就霸业

B.背景:

◎秦襄公:杀犬戎,保周平王有功,封侯立国◎秦穆公:向西发展,开阔领土

◎秦献公:改革

◇宣布“止从死”:废除人殉制度,保护了劳动力,促进了生产

◇重新编制户籍,保证了赋税,加强了中央集权◇迁都栎阳,便于向东拓展

◎秦孝公:发布求贤令,商鞅由魏国来秦

C.准备:三见秦王,取信于君。徙木为信,取信于民

【注:“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商鞅】

D.时间;公元前356年

E.内容:

◎颁布法律,制定“连坐法”(变法保障)

◇“令民为什伍”:加强基层管理,强化中央集权(什伍户籍制)

◇影响:·加重人民痛苦,滋生暴政(消极)·加强基层管理,巩固统治(积极)◎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建立十二等爵制

◇影响:加强了军队战斗力,打击了旧奴隶主贵族

◇禁止奴隶主间私斗(削弱奴隶主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影响:保护小农经济,抑制商品经济

◎“燔诗书而明法令”◇影响:加强思想统治

5)商鞅第二次变法(经济改革为主,辅以政治改革)

A.时间:公元前350年

B.内容

◎废井田,开阡陌◇影响:在法律上明确承认土地私有制

◎改革赋税制度:不按亩数收按户数收

◇影响:发展了个体小农经济,增加了税收,加强了基层管理

◎统一秦国的度量衡

◇影响:促进经济发展和赋税、俸禄制度的公平,利于消除割据势力

◎普及县制【秦在春秋已设县】

◇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是封建官僚制度的开端

◎改革秦国风俗,男女别居,强令兄弟分家

◇影响:增加了户数,从而增加税收,加强了基层管理

6)商鞅变法影响(商鞅虽死,秦法未变)

A.商鞅死因(辞官→逃亡→抵抗→车裂死):

◎侵犯了贵族保守势力利益◎严刑酷法引起一些群众反对

◎秦孝公去世,失去政治靠山

B. 后商鞅时期的变法进展

◎秦惠文王及其后继者继续沿承商鞅变法措施,延续了“布衣将相”格局

◎继续推广郡县制◎完善秦律◎继续统一度量衡,发行“半两钱”

C. 性质:是代表新兴封建地主阶级利益的以法家理论为指导的较为深刻彻底的封建性质的

改革运动

D. 各领域影响

◎军事:由于奖励军功,锻炼出一支能征善战的军队

◎经济:确立了土地私有制,使秦国由奴隶制转变为封建制

◎政治:废除了旧贵族的世袭特权,瓦解了分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E. 成就:军功爵制、县制、什伍户籍制、连坐法、重农抑商、奖励耕织、郡县制、中央集

权,使秦国成为具有法治性质的社会

3、秦

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1)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2)中央:三公九卿制

A. 太尉(全国军务)

B.丞相(协助皇帝处理政务)

C.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典籍章奏)3)地方:郡县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加强中央集权;逐渐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②影响

积极:

1)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2)利于封建经济文化发展,国家统一,促进了多民族融合。

消极:滋生暴政,激化阶级矛盾

③民族融合

1)为了维护国家统一和边境安全,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夺回河套地区,设九原郡,并修筑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2)南伐百越,统一东南和岭南地区,设置闽中郡、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并修灵渠

4、北魏

①历史概况

2)北魏的建立及北方统一

A. 过程

◎ 315年,鲜卑拓跋氏首领建立代国,很快被前秦所灭

◎ 386年,拓跋珪(北魏太祖道武帝)乘前秦瓦解(淝水之战前秦战败)之际,重建代国,国号为魏,史称北魏

◎统一蒙古草原◎ 398年,灭前燕,迁都平城(山西大同)◎ 439年,统一北方

B. 统一原因:◎内因:北魏军事力量强大◎外因:前秦统治瓦解

C. 统一意义:促进了民族融合和北方发展,稳定了北方局面,保障了百姓安定

3)民族融合

A.实质:少数民族封建化过程

B. 途径:战乱、迁徙、政策、经贸

C. 特点:双向性、全方面融合,儒学大一统是民族融合的精神支柱

D. 意义:

◎政治:巩固统治,缓解矛盾,促进国家统一◎经济:促进边疆开发和经济发展

◎文化:丰富民族文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