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人体的稳态与调节的专题练习详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人体的稳态与调节的专题练习详解
高中生物人体的稳态与调节的专题练习
一、内环境及其稳态的维持
1.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 内环境稳态
3. 内环境的物质成分归纳
(1) 小肠吸收的需要在血浆和淋巴中运输的物质,如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维生素等;
(2) 细胞合成的分泌蛋白( 如抗体、淋巴因子) 、神经递质、激素等;
(3) 细胞的代谢产物C02水、尿素等。
. 发生于内环境中的生理过程总结
(1) 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实现pH 的稳态。
(2) 兴奋传导过程中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
(3) 免疫过程中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地结合。
(4) 激素与靶细胞的结合。
. 内环境维持稳态的基本途径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1) 组织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然后经内环境间接地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 与物质交换相关的器官有皮肤,系统有呼吸、循环、
消化、泌尿四大系统。
(3) 参与调节的系统有神经、内分泌、免疫三大系统。
1. 血糖平衡调节
2. 体温调节过程
3. 水盐调节过程
4. 血糖平衡调节的分析
(1) 血糖调节以激素调节为主,多种激素共同起作用,其中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降血糖的激素; 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之间是拮抗作用; 胰高血糖素与肾上腺素之间是协同作用。
(2) 下丘脑是血糖平衡调节的中枢,可通过神经直接作用于胰岛细胞和肾上腺。
. 体温调节过程应注意的问题
(1) 寒冷条件下体温调节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
(2) 寒冷环境下,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是神经—体液调节模式,而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则是神经调节模式。
(3) 体温调节感受的刺激是温度的变化,冷觉与温觉形成的部位是大脑皮层,而体温调节的中枢是下丘脑。
. 水盐平衡调节的分析
(1) 平衡本质:吸收量等于排出量。
(2) 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是下丘脑,产生渴觉的中枢是大脑皮层。
(3) 调节水盐平衡的激素主要是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由垂体后叶释放。抗利尿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是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细胞。
1. 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比较
比较项目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区
别作用物质特异性抗体增强免疫细胞活力的各类淋巴因子作用对象侵入内环境中的抗原被抗原侵入的宿主细胞比较项目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区
别作
用
过
程关系对于外毒素,体液免疫发挥作用; 对于胞内寄生物,体液免疫先起作用,阻止寄生病原体的传播感染,当寄生病原体进入细胞后,细胞免疫将抗原释放,再由体液免疫最后清除结构
基础记忆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寿命长,对抗原十分敏感,能“记住”入侵的抗原过程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很快地做出反应,即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消灭抗原3. 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
(1) 在特异性免疫中,对抗原有特异性识别作用的细胞
或物质有:B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和抗体
(2) 吞噬细胞对抗原有识别作用,但它的识别作用没有特异性
(3) 浆细胞不能直接接触抗原,但其分泌的抗体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1. 内环境稳态的实质、调节机制及意义
2. 下丘脑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功能
(1) 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盐代谢平衡。
(2) 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
(3) 分泌: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激素或促激素。在外界环境温度低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在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促使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
(4) 调节:是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
3. 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归纳分析
(1) 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大量蛋白质进入组织液,使组织液胶体渗透压升高,水分由血管进入细胞液,发生水肿。
(2) 淋巴回流受阻。使含蛋白质的淋巴液在组织间隙中积聚而
引起水肿,如丝虫病时,主要淋巴管道被成虫阻塞,引起下肢和阴囊的慢性水肿。
(3)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急性肾小球肾炎时,引起蛋白尿,使血浆蛋白减少,导致组织水肿。
(4)过敏性物质引起。过敏反应产生的组织胺使毛细血管通
透性加大,血浆蛋白渗出毛细血管进入组织液引起水肿。
(5)营养不良引起。营养不良时,血浆蛋白合成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使水分进入组织液。
综上所述,凡能引起组织液蛋白质浓度升高或血浆蛋白浓度降低的因素,都能引起组织水肿。细胞形态和功能的变化引起生命体的变化。
1. 常见的能够构成内环境成分的物质:
①营养物质: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水、无
机盐等。
②代谢废物:二氧化碳、尿素、乳酸等。
③其他物质:氧气、激素、抗体、组织胺、神经递质、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等。
血红蛋白(红细胞内)、载体(细胞膜上)、呼吸作用酶(细胞质基质或线粒体中)、转氨酶(肝细胞等细胞
内)、过氧化氢酶(细胞内)等则均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2. 内环境中化学成分的不断更新,主要依赖于人体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排泄系统。机体不断地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又不断排出代谢废物,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内环境稳态又是相对的,处于一个动态变化过程中。
3. 几个病理的概念抽搐是低血钙或大量钙离子进入细胞,严重干扰了神经细胞的正常功能,使其兴奋性增高,容易在微弱刺激下发生放电,从而出现抽搐。尿毒症指人体不能通过肾脏产生尿液,将体内代谢产生的废物和过多的水分排出体外。是有害物质积累引起的中毒和肾脏激素减少发生的病,血浆中的蛋白质在正常情况下是不能通过毛细血管壁的,血浆与组织液之间的渗透压差主要取决于血浆与组织液之间的蛋白质分子的浓度差,如因某种原因导致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减少或组织液中的蛋白质含量增加,就会相应地造成血浆的渗透压降低,组织液的渗透压增加,这时组织液增加,就会出现组织水肿的现象。
1. 体温调节两种环境中体温调节机制,可以概括为如下图
解。特别提示:
(1) 调节体温的中枢在下丘脑; 温度感受器分为温觉和冷觉感受器,温度感觉在大脑皮层中形成;
(2) 炎热环境下的调节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实现,因为
机体不产热是不可能的
(3) 相关的激素主要有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
(4) 相关的组织或器官是皮肤、毛细血管、汗腺、肌肉等;
(5) 机体可通过神经调节肌肉收缩增加产热,还可通过肾上腺素、甲状腺素促进代谢来增加产热,但没有激素参与增加散热的调节。
体温主要影响酶的活性,进而影响机体的代谢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