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疗便秘研究概况

合集下载

近5年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文献综述

近5年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文献综述

近5年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文献综述一、中医对功能性便秘的认识中医认为,功能性便秘的发病与脾胃虚弱、气滞血瘀、肝郁脾虚等因素有关。

在《内经》中有“脾为后天之本,制水而行谷,君臣之官也;胃者,受谷而主纳谷者也”的记载,说明脾胃是消化吸收的重要器官,脾胃虚弱会导致消化功能减弱,从而引起便秘。

气滞血瘀和肝郁脾虚则是中医认为导致便秘的病理机制之一。

1. 中药治疗中药治疗功能性便秘主要通过调整脾胃功能、行气活血、疏肝解郁等方式来改善便秘症状。

常用的中药包括芒硝、大黄、厚朴等。

研究表明,这些中药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增加粪便湿度,改善便秘症状。

2. 针灸治疗针灸作为中医的传统疗法,对功能性便秘有较好的疗效。

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理脏腑功能,促进气血流通,改善肠道蠕动功能,从而缓解便秘症状。

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足三里、大肠俞、中脘等。

3.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中医的特色疗法之一,对功能性便秘也有一定的疗效。

通过按摩腹部、肚脐周围和背部腧穴,可以促进肠道蠕动,缓解便秘症状。

推拿按摩还可以调整脾胃功能,改善气机运行,从而达到治疗便秘的目的。

三、近5年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研究进展1. 临床观察有研究对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观察进行了总结,发现中药、针灸和推拿按摩等疗法均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便秘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中药联合针灸的治疗效果最佳,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2. 机理研究通过动物实验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人员发现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机理主要包括调整肠道蠕动、改善脾胃功能、调节血液循环等方面。

中医治疗还可以通过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缓解情绪压力,从而改善便秘症状。

3. 临床指南近年来,针对功能性便秘的中医临床指南相继问世,为临床医生提供了规范化诊疗方案。

这些临床指南从病因病机、诊断标准、治疗原则等方面对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进行了系统总结和规范,为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四、结语通过对近5年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文献综述可以得知,中医在治疗功能性便秘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丰富的经验。

中医药治疗习惯性便秘的临床研究

中医药治疗习惯性便秘的临床研究

中医药治疗习惯性便秘的临床研究目的观察自拟中药治疗习惯性便秘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习惯性便秘患者6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

对照组用麻仁丸,早晚各一丸;观察组用自拟中药汤剂口服,每日1次。

30 d为一疗程。

结果观察组治疗临床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自拟中药可明显改善习惯性便秘的临床疗效。

标签:习惯性便秘;中医药;麻仁丸习惯性便秘即功能性便秘,是指非肠道器质性病变引起的一种经常性大便干燥、排便困难。

可以是单纯一症,但更常见于其他疾病过程中,尤其是与老年人心、脑、肺等其他疾病关系密切,治疗便秘对防治老年人心、脑、肺疾病有一定意义。

慢性便秘的发病率为3%~7%,老年人多于青、壮年,而功能性便秘约占50%[1]。

西医对本病多采取对症疗法,且常用泻药,多有副作用,停药后可加重便秘的程度。

2009年5月~2011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共收治习惯性便秘患者65例,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全部65例均为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患者,参照《消化系统疾病鉴别诊断与治疗学》确定诊断[2]。

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3例,男16例,女17例;年龄22~83岁,平均55.57岁;病程7个月~34年。

对照组32例,男16例,女16例;年龄23~82岁,平均55.34岁;病程6个月~30年。

两组病例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治疗组用自拟通便汤治疗,方中当归15 g,玄参12 g,熟地20 g,生地20 g,升麻12 g,知母15 g,生首乌18 g,麦门冬20 g,桃仁12 g,枳壳10 g等。

每日一剂,早晚分服,10 d为一疗程。

对照组用麻仁丸,早晚各一丸,10 d为一疗程。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4疗效评定标准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便秘疗效标准制定。

加味增液承气汤治疗便秘32例临床观察

加味增液承气汤治疗便秘32例临床观察

加味增液承气汤治疗便秘32例临床观察
加味增液承气汤是一种中药治疗便秘的秘方,经过临床观察发现,该方药具有良好的疗效。

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加味增液承气汤治疗便秘32例临床观察的情况。

一、研究目的
通过对32例便秘患者进行加味增液承气汤治疗的临床观察,探讨该方药对便秘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二、研究对象
32例便秘患者,包括15例男性和17例女性,年龄在30-60岁之间。

患者均为慢性便秘患者,病程在3个月以上,排便频率少,大便干结,有时伴有腹胀、腹痛等症状。

三、研究方法
1. 治疗方案:采用加味增液承气汤治疗,具体组成为芒硝9g、川楝子(炮)6g、葫芦巴15g、大黄9g、厚朴9g、枳实9g、生姜9g。

2. 治疗方法:每日一剂,水煎服。

3. 观察指标:观察患者排便情况、大便性状、腹胀腹痛等不适感觉情况。

四、疗效观察
经过治疗后,32例患者中有28例患者在服药后1-2天出现排便,大便性状逐渐变软,排便频率明显增加,腹胀腹痛等不适感觉明显减轻。

经过7天的治疗,32例患者中有30例患者的便秘症状基本上得到了缓解,大便恢复了正常的排泄频率和形态。

另外2例患者的便秘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

五、讨论
通过加味增液承气汤治疗便秘32例临床观察的结果可以看出,该方药对便秘的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

该方药是在承气汤的基础上进行了加味,增加了川楝子、生姜、葫芦巴等药物,使其具有更好的通便作用。

临床观察结果显示,该方药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大便排泄情况,缓解其便秘症状,且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功能性便秘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功能性便秘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功能性便秘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人的饮食结构改变的同时其所面临的生活压力也倍增,在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下功能性便秘已经成为现代人最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

中医在对功能性便秘的治疗中更加强调辨证施治与综合治疗,讲求通过内服外用的联合手段滋养整体消化系统,以达到不易复发、治病除根的效果。

在弘扬中医文化传统与探索现代化医学发展的背景下,中医治疗便秘的疗效已经在临床上与研究中获得了普遍认可。

因此,本文此次研究的内容对提高我国医疗现代化水平具有理论性意义,对解决现代人的健康困扰具有现实意义。

1.功能性便秘概述便秘也称“大便难”,在中国传统医学书籍中有较为详实症状与治疗记载,现代医学中对于功能性便秘的表述主要区别于由于消化系统器质病变所带来的便秘症状。

在临床中患功能性便秘的患者的排便间隔将异常延长,且其便质多为干硬或难以成型的状态,这种排便困难所并发的腹痛、口臭、消化不良不仅严重影响病患的日常生活体验,对于发病几率较高且器官功能更为脆弱的老年患者来讲,其在排便过程中甚至存在诱发致命急性疾病的可能,这样极大程度上威胁病患的生命安全。

现阶段的西医治疗主要以药物灌肠或外科手术辅助积便排出为主,只能够临时的为患者缓解病情症状,一旦停止使用药物或饮食不当便秘病情就会再度复发,同时以助泻为主的油类或化学药物将会严重损害肠道内部菌群环境,带来较大的药物依赖性与使用副作用。

中医治疗相比于西医在治疗方案上更为多样,能在诊断过程中根据患者的实际病因进行针对性施方,同时其表里同治的治疗理念也明显降低了刺激性药物使用对患者所造成的机体负担,因此能够给予患者较为良好的治疗体验及最终结果。

1.辨证论治功能性便秘2.1八纲辨证法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纲,是中医辨证的总纲,其概括了各种具体证候的共性内容,反映疾病的基本特点,是临床上分析疾病共性的辨证方法,其中“阴”“阳”两纲统领全部八纲,在传统中医体系内为病情提供精准的形容与确切的系统划分。

厚枳三仁汤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研究

厚枳三仁汤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研究

厚枳三仁汤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研究引言:慢性功能性便秘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以排便困难、便秘、大便干硬等症状为特点。

传统的中医疗法在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

本文将探讨厚枳三仁汤在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中的疗效和机制。

方法:选取符合慢性功能性便秘诊断标准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

治疗组患者给予厚枳三仁汤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

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排便次数、大便质量、腹胀腹痛情况、排便时间等指标。

同时,观察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

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排便次数、大便质量、腹胀腹痛情况、排便时间等指标上的改善均有显著差异。

治疗组患者的排便次数明显增加,大便质量明显改善,腹胀腹痛情况明显减轻,排便时间明显缩短。

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讨论:厚枳三仁汤是一种中药方剂,由厚朴、枳实和桃仁组成。

它具有理气行滞、开郁通络、润肠通便的功效。

厚朴能行气、化痰、止咳,枳实能行气、消积,桃仁能活血、通络。

这三味中药通过各自的作用机制促进肠道的蠕动,改善排便功能。

本研究结果表明,厚枳三仁汤能显著改善患者的排便次数、大便质量、腹胀腹痛情况和排便时间,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西药治疗。

厚枳三仁汤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机制可能与其活血通络、行气消积的作用有关。

不良反应是药物治疗中常见的问题。

在本研究中,治疗组患者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说明厚枳三仁汤在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中的安全性良好。

结论:厚枳三仁汤作为一种中医方剂,能有效改善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的症状,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其在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中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活血通络、行气消积有关。

此项研究的结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厚枳三仁汤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提供了依据。

希望本研究结果能对临床医生的治疗选择和患者的疾病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同时,在进一步研究中应加强不良反应监测,以确保患者的安全性和疗效。

自拟中药汤剂便秘1号加减治疗直肠黏膜脱垂型便秘(中气下陷)的临床研究

自拟中药汤剂便秘1号加减治疗直肠黏膜脱垂型便秘(中气下陷)的临床研究

自拟中药汤剂便秘1号加减治疗直肠黏膜脱垂型便秘(中气下陷)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中药自拟汤剂便秘1号加味应用于直肠黏膜内脱垂型便秘(中气下陷)的效果。

方法:从2023年1月至2023年9月期间选择在我院治疗直肠黏膜脱垂型便秘患者60例,使用中医治疗脾虚气陷、润肠通便的中药与西医黏膜环切术(PPH)相结合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患者身体症状评分以及治疗有效率。

结果:治疗后患者排便情况和身体症状评分都得到显著的降低,与治疗前比较(P<0.05)。

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

结论:自拟中药汤剂便秘1号加减治疗直肠黏膜脱垂型便秘效果显著,可缓解患者长期便秘及术后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自拟中药汤剂便秘1号;加减治疗;直肠黏膜脱垂型便秘;效果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self-prepared decoction constipation No. 1 on prolapse constipation of rectal mucosa (depression of middle qi). Methods: From January 2023 to September 2023, 60 patients with rectal mucosal prolapse constipation were selected to b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The patients were treated by the combin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spleen deficiency and qi depression and intestinal laxation with Western mucosalincision (PPH), and the physical symptom score and treatmentefficiency of the patients were observed.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defecation status and physical symptom score of the patients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 (P < 0.05).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5.00%. Conclusion: Self-made TCM decoction constipation No. 1 has significant effect in the treatment of rectal mucosal prolapse constipation, alleviating long-term constipation andpostoperative adverse reactions, and improving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Key words: Self-prepared TCM decoction Constipation No. 1;Addition and subtraction therapy; Rectal mucosal prolapse constipation; effect随着现代生活的节奏加快,人们的饮食也变得越来越精细化,同时,精神压力也不断增加,这些因素导致便秘患病率上升【1】。

近5年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文献综述

近5年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文献综述

近5年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文献综述1. 引言1.1 背景功能性便秘是指排便不顺畅、频率减少、便质干燥或硬结,持续时间较长,且无明显病理生理异常的一种常见消化系统疾病。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生活压力的增加,功能性便秘的发病率逐渐增加,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了严重影响。

传统中医学认为,功能性便秘的发生主要与体内气血运行不畅、脾胃功能失调、肠道濡湿失常等因素密切相关。

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强调调理脾胃功能、通畅气机、滋补脏腑等方法,具有独特的疗效优势。

近年来,随着中医学在临床治疗功能性便秘方面的研究逐渐深入,不断涌现出一系列新的临床疗法和药物,为功能性便秘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本文将对近5年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探讨中医药在功能性便秘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2000字】1.2 研究目的功能性便秘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功能障碍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的发展和临床应用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具有显著的疗效。

虽然有一些相关的研究报道和临床经验,但对于近5年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文献综述尚属罕见。

本文旨在对近5年来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性总结,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更为全面和准确的参考,同时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梳理和总结,探讨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疗效和安全性,以及针灸等中医疗法在治疗功能性便秘中的应用和作用机制,为临床中医师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和决策依据,促进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应用和研究进一步发展。

2. 正文2.1 功能性便秘的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功能性便秘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减少、便秘、大便干燥、大便排出困难等症状。

中医认为功能性便秘的发生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脏腑功能协调失调等因素密切相关。

功能性便秘的中医病因包括脾胃虚弱、脏腑功能失调、气滞血瘀、肾虚肠涩等。

中医学论文便秘的中医中药治疗

中医学论文便秘的中医中药治疗

中医学论文便秘的中医中药治疗本文旨在探讨中医中药治疗便秘的方法。

便秘是一个症状,不是一种疾病,其概念比较复杂。

在诊断时需要考虑病人原来的排便惯和病史的长短。

有的学者将排便间隔时间延长、粪便干燥称为便秘,将排便费力、排便时间延长称为排便困难,两者合称为排便障碍性疾病。

2.辨证要点便秘的根本原因是大肠的传导功能失职。

大肠的主要功能是传化糟粕,接受经过小肠泌清别浊后所剩下的食物残渣,再吸收多余的水分,形成粪便,由肛门排出体外。

中医中药治疗便秘的方法包括辨证论治、外治法、推拿治疗和外科治疗。

3.辨证要点中医治疗便秘的关键是辨证论治。

根据不同的病因病机,可以从肺、肝、肾、脾胃等方面入手治疗。

气虚便秘、气滞便秘、血虚便秘、血瘀便秘、津亏便秘等不同类型的便秘,需要采用不同的中药治疗方法。

同时,外治法、推拿治疗和外科治疗也可以辅助治疗便秘。

4.外治法外治法是指通过外部手段来刺激肛门和直肠,促进排便。

常用的外治法包括灌肠、热敷、冷敷、按摩等。

这些方法可以刺激肛门和直肠神经,促进肛门括约肌的收缩,从而促进排便。

5.推拿治疗推拿治疗是指通过按摩、推拿等手法来刺激腹部和背部的穴位,促进肠道蠕动,从而促进排便。

常用的推拿手法包括腹部推拿、背部推拿、足三里按摩等。

6.便秘的外科治疗便秘的外科治疗主要是指直肠手术。

对于一些严重的便秘病例,如直肠脱垂、直肠癌等,需要通过手术来治疗。

7.结论中医中药治疗便秘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根据不同的病因病机,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在治疗便秘时,可以结合外治法、推拿治疗和外科治疗等手段,提高治疗效果。

便秘的治疗方法有很多,一般以内治为主。

但随着对便秘认识手段的不断发展,对一些特殊原因的便秘,如保守治疗无效的话,可考虑手术治疗。

需要手术治疗的便秘主要是直肠梗阻性便秘,如直肠前突、盆底直肠肌痉挛综合征手术。

国外也有部分手术病人对结肠慢传输型便秘进行手术治疗,但并发症较大,不适合推广。

参考文献:1.___.中医辨证治疗老年性便秘68例[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3,03:68.2.___,___.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中医经验[J].中医杂志,2007,48(9):790.3.世仲,___.中医中药便秘中医辩证分型的依据[J].南京卫生年鉴,1992:47-48.。

中药内服治疗便秘的研究进展

中药内服治疗便秘的研究进展

中药内服治疗便秘的研究进展摘要:便秘发病原因很复杂,治疗时需要根据病情轻重、病因和类型,进行综合治疗。

其中,中药内服治疗便秘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应用前景广阔。

关键词:便秘;内治法;中医药疗法便秘[1]是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或欲大便而艰涩不畅的一种病证。

本证多见于各种急慢性疾病中,是其中的一个症状。

便秘的治疗方法很多,有内服中西药、中医针灸、按摩、穴位贴敷、灌肠冲洗以及栓剂纳肛等,在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则考虑西医外科手术治疗。

目前由于西医治疗便秘的药物极易产生依赖或耐受,并且外科手术方法不易被患者接受,而且手术治疗的长期疗效并不理想[2],因而中医中药治疗日益受到人们重视。

目前对于中药内服治疗便秘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兹就现有的文献,综述如下。

1 中药内治1.1 辨证论治李氏等[3]以芍药甘草汤治疗氯丙嗪致便秘52例,结果远期效果明显优于采用非中药治疗的对照组。

黎氏[4]以补中益气汤重用白术治疗老年习惯性便秘56例,结果56例中治愈33例(占58.9%),好转18例(占32.1%),无效5例(8.9%),有效率为91.1%。

教氏等[5]以桃核承气汤治疗2型糖尿病便秘22例,结果22例中治愈14例,好转7例,无效1例。

侯氏等[6]以自拟润肠通便汤治疗习惯性便秘34例,结果治愈24例(70.6%),好转8例(23.5%),总有效率达94.1%,取得满意疗效。

贾氏等[7]以白术生地汤加味治疗美施康定所致便秘,结果显效22例(68.75%),有效6例(18.75%),无效4例(12.5%),总有效率为87.5%。

于氏[8]以益气润肠汤治疗功能性便秘60例,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67%,对照组为76,27%,2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杨氏[9]以滋肾清肝汤治疗难治性慢性功能性便秘120例,结果所有患者经1个疗程的治疗后,显效89例(74.17%),有效22例(18.3%),无效9例(7.5%);总有效率为92.5%。

功能性便秘(气虚肠燥证)中医治疗方案及疗效评价研究的开题报告

功能性便秘(气虚肠燥证)中医治疗方案及疗效评价研究的开题报告

功能性便秘(气虚肠燥证)中医治疗方案及疗效评价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中医药治疗功能性便秘(气虚肠燥证)的有效方案,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

旨在为患者提供更为有效、安全、经济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的痛苦。

二、研究背景:功能性便秘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较高。

在功能性便秘中,气虚肠燥证属于常见的证型之一。

气虚指气血不足,无力输送食物,肠道失去正常蠕动运动等,一般呈现为腹部胀满、腹泻等症状;肠燥则指肠道干燥,肠道内的粪便难以排出。

芪汁丸、四君子汤等方剂在临床治疗气虚肠燥证具有较好的疗效。

三、研究内容:本研究将选取功能性便秘患者中的气虚肠燥证患者进行测试,分成两组,一组给予中药治疗,另一组给予传统西药治疗。

治疗期为六个月,分别记录患者的总有效率、缓解率、治愈率、复发率等指标,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优劣。

四、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选择以功能性便秘为主要表现,明确为气虚肠燥证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将被随机分组。

2.研究设计:采用随机、对照、单盲实验的设计方法,将符合条件而愿意参加试验的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和对照组。

3.研究方法:中药治疗组:选用芪汁丸、四君子汤等中药复方治疗,每剂3克,每日3次,连服6个月。

对照组:使用常规西药进行治疗(如大肠清、润肠丸等)。

5.数据统计分析: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在总有效率、缓解率、治愈率、复发率等指标上的差异,并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优劣。

六、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在于寻找更为有效、安全、经济的治疗功能性便秘(气虚肠燥证)的方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的病痛。

同时,为中医药在治疗功能性便秘方面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临床数据支持。

便秘的中医药研究策略

便秘的中医药研究策略
1.GRADE体系:简单的操作系统,在治疗和预后研究领域广泛应用。 OCBEM标准:复杂,缺少简洁的应用工具,在病因及经济学评价方面处于
权威优势,但缺少推荐意见的强度分级。
2.中医药尚无医学证据分级推荐体系 (二)推荐治疗
1.药物:作用于外周的乳果糖A1级推荐药物;作用于全身的促动力剂普芦卡比 利、鲁比前列酮、
便秘的西医研究进展
一、便秘的诊断研究 (一)慢性便秘罗马Ⅳ诊断的解读 1.病史不少于6个月,主诉为便秘 2.记录或者回顾近3个月的便秘症状:
(1)排便困难;(2)排便间隔时间;(3)辅助排便 (二)检查 1.肛门直肠指诊、腹部检查; 2.一般检查(排除警报征象):粪便常规和潜血、肿瘤 标志物、激素水平、代谢方面检查; 3.专项检查:结肠传输试验、排粪造影、球囊逼出试验、肛管直肠测压、
盆底肌电测定、盆底肌超声检查
便秘的西医研究进展
二、便秘的病因研究
结直肠外因素
便

结直肠因素
结直肠内因素
肠胃运动控制中枢 神经传导(脑-肠轴)
壁内神经元传导 肠神经系统 终末效应器 肌肉组织 间质组织 粘膜层
直肠形态改变
黏膜表层 腔内
便秘的西医研究进展
三、便秘的治疗研究
(一)、医学证据分级推荐体系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2.实秘(肠胃积热、气机郁滞、阴寒积滞)和虚秘(气虚、血虚、阴虚、阳虚)
《中医内科学》 3.湿热质、阳虚质、气虚质、气郁质、平和质、痰湿质、阴虚质
便秘的中医辨证论治
二、病因病机的研究 “脾约”、“枢机气结”、“肠胃涩滞” “太阴虚寒、阳明积热”、“久病血瘀、瘀毒损络” “玄府闭塞”
中 医 药 治 疗
肆 便
秘 的 作 用 机 制

近5年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文献综述

近5年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文献综述

近5年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文献综述
功能性便秘是指排便困难、大便量少、排便不规律或排便不尽等症状,但无明确的器
质性病变。

功能性便秘患者的数量逐年增加,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膳食、运动、药物、行为治疗等,并且经常会长期依赖药物使用。

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以调理脾胃、通达气机为主要原则,结合辨证论治的方法,分
析症候,对症施治。

本文综述了近5年中,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文献。

1. 针灸疗法
多篇文献表明,针灸疗法可以显著缓解功能性便秘的症状。

比如,潘维等人的研究显示,在经过10次针灸治疗后,治疗组的排便次数与缩时排便反应时间均改善,且总有效
率高于对照组。

李翠等人的研究发现,针灸治疗组的症状得到了有效缓解,且患者满意度高。

2. 中药
中药治疗功能性便秘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例如,王艳娟等人通过回顾近5年的相关
文献,发现中药口服制剂可以改善症状,但多数文献存在方法学缺陷和研究数据不够全面
的问题。

另一项研究表明,服用柴胡苓桂枝茯苓丸能够明显缓解便秘的症状,具有长期疗效。

3. 推拿按摩
顾云等人的研究显示,推拿按摩可以显著改善功能性便秘患者的症状,如增加排便次
数和改善排便质量等。

本研究还指出,推拿按摩对于改善便秘症状的效果,可能不亚于药
物治疗。

总的来说,中医对于功能性便秘的治疗效果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

然而,由于缺乏
长期的随访数据和对于不同病因不同病机的个体化治疗,中医治疗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
实践来验证其有效性和可靠性。

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功能性便秘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等症状。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饮食习惯的改变,功能性便秘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近年来,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通过临床实践和基础研究,中医治疗方法在缓解便秘症状、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展现出独特的优势。

本文将对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和相关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将对功能性便秘的中医病因病机进行深入探讨,从中医角度阐述便秘的发生发展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代谢失常等内在因素的关系。

本文将系统总结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常用方法,包括中药内服、中药灌肠、针灸、推拿等非药物疗法,以及这些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和优势。

本文还将关注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基础研究,探讨中药有效成分、针灸调节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进一步揭示中医治疗便秘的科学内涵提供理论依据。

本文将对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推动中医在该领域的深入发展,为更多便秘患者带来福音。

二、功能性便秘的中医病因病机功能性便秘在中医理论中,多归属于“便秘”“大便难”等范畴。

其病因病机的理解,深深植根于中医的整体观和辨证论治原则。

中医认为,功能性便秘的产生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失衡、外感六淫、内伤七情等因素有关。

脏腑功能失调是功能性便秘的主要病因之一。

其中,脾胃功能的失常尤为关键。

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胃功能正常,则饮食水谷得以正常消化吸收,糟粕得以顺利下行。

若脾胃功能失调,运化失司,则糟粕内停,大肠传导无力,发为便秘。

大肠传导功能失司也是便秘的重要病因,大肠主传导糟粕,若其功能失常,则糟粕内停,发为便秘。

气血阴阳失衡也是功能性便秘的重要病因。

气虚则推动无力,血虚则肠道失养,阴虚则肠道干涩,阳虚则寒凝气滞,均可导致便秘的发生。

外感六淫、内伤七情亦能导致功能性便秘。

中医药治疗功能性便秘临床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功能性便秘临床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功能性便秘临床研究进展摘要:功能性便秘属于中医“便秘”“大便难”等范畴。

中医药在治疗功能性便秘上展现出较大优势:安全性好,疗效确切。

现通过相关文献进行搜集、整理,从中医病因病机,中医药治疗:内治法、内外同治法、外治法等方面综述,以期为该病中医药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便秘;病因病机;中医药疗法;研究进展一、病因病机现代医家根据临床经验,对本病的病因病机进行新的总结。

朱莹[1]教授认为,便秘多有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禀赋不足,感受外邪等病因引起肠道传导失调所致,脾肺气虚,阴亏肠燥为其病机,病位在大肠,多与脾肺有关。

李桂荣[2]教授认为便秘的常见病因为气血亏虚,胃肠积热,阴虚津亏,气滞血瘀。

马晶晶[3]认为传导的欠畅,津液的匮乏,功力的不足是功能性便秘形成的三个要素,从病因病机来看,食积,瘀滞,热积水湿,气滞皆能引起肠道阻塞,欠畅,肠道干枯,热结,失液等各种病因易引起津液匮乏,中气不足,推动无力引起功力不足。

曹小键等[5]认为五脏六腑病变均可影响大肠的传导,发生便秘。

肺气虚,肃降不利,则无力推动大肠排泄,肾阳不足,肾精亏耗,则肠道干涩,脾虚则运化化失常,升降失调,积滞内停,均可导致便秘。

姜华[19]认为三焦不通是便秘的关键所在。

吴义春等[9]认为湿滞气机是当下社会 FC 的致病中的重要作用。

二、临床治疗1.辨证论治黄玉明[11]从脾胃论治便秘,将便秘分为肠道津伤及阴结脾约两型,肠道津伤用白术、生地黄、升麻等,阴结脾约用白术、肉桂、干姜等。

郑开明等[6]认为,气阴两虚型便秘药用党参、麦冬、黄芪、白术等,阳虚便秘用济川煎、附子理中丸,阴虚血弱型药用当归、生地黄、制何首乌、麦冬等,痰浊瘀阻型药用胆南星、全瓜蒌、石菖蒲等。

阙任烨等[7]研究证实,自拟芪榔合剂(黄芪、槟榔、枳实、知母等)治疗气阴两虚型便秘临床疗效显著。

单崇武[8]采用黄芪汤加味治疗肺脾气虚型功能性便秘患者,结果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口服莫沙必利组。

厚枳三仁汤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气秘兼湿热证)的临床研究

厚枳三仁汤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气秘兼湿热证)的临床研究

厚枳三仁汤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气秘兼湿热证)的临床研究厚枳三仁汤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气秘兼湿热证)的临床研究引言慢性功能性便秘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疾病,其主要特征为排便次数减少、便质硬、便秘时间长、排便努力较大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认为,慢性功能性便秘多与脾胃虚弱、气滞肠道、湿气内蕴有关。

而厚枳三仁汤是一种具有健脾行气、通便润燥的中药方剂,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

本文旨在通过一项临床研究探讨厚枳三仁汤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气秘兼湿热证)的疗效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对象选择与入组本临床研究共招募到100名符合慢性功能性便秘诊断标准的患者,其中男性55名,女性45名,年龄范围为30-60岁。

所有患者均为气秘兼湿热证型患者,即以腹胀、大便干燥、大便难以排泄等症状为主,并伴有口苦口干、尿短赤黄等湿热症状。

入组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名患者。

治疗方法治疗组:患者每日口服厚枳三仁汤,每剂15g,每日3次,连续治疗4周。

对照组:患者每日口服曲雅珠胶囊,每次2粒,每日3次,连续治疗4周。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饮食与生活建议。

指标评估观察指标主要包括治疗前后排便次数、大便质地、腹胀症状、湿热症状等,以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

采用自记量表法进行评估,以确保数据的客观性与准确性。

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排便次数明显增加(P < 0.05),大便质地改善明显(P < 0.05),腹胀症状明显减轻(P < 0.05),湿热症状明显缓解(P < 0.05)。

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排便次数、大便质地、腹胀症状、湿热症状方面改善不如治疗组。

讨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厚枳三仁汤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气秘兼湿热证)具有明显疗效。

厚朴以健脾行气、燥湿化湿的作用,枳实以轻泻通便、行气止痛的作用,杏仁以润燥通便的作用,三者共同作用,可以改善患者的排便次数和大便质地,缓解腹胀和湿热症状。

中医药治疗便秘的研究分析

中医药治疗便秘的研究分析

中医药治疗便秘的研究分析由于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便秘的患病率在逐年上升,便秘虽不会危及人们的生命,却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加重了患者的心理负担,降低了患者的工作效率等等。

对于便秘的治疗,西医多采用西药、手术等方法,但其并发症较多,且远期疗效不甚理想。

随着人们对便秘的不断认识,中医药在治疗便秘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本文就近年来中医药治疗便秘的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标签:便秘;病因病机;中医药;综述便秘,是指粪便在肠内滞留过久,秘结不通,排便周期延长,或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排出艰难,或粪质不硬,虽有便意,但便而不畅的病症。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社会精神心理压力等诸多方面的影响,便秘的患病率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

目前治疗便秘的方法很多,但是西医药治疗容易产生依赖及耐受,西医创伤性外科手术并发症多,且长期疗效有待探讨,而中医药治疗便秘的适应证广,且疗效肯定,与西医相比,有明显的优势[1]。

针对中医药治疗便秘的概述如下。

1 病因病机气血亏虚、阳耗阴伤而致使肠道失于濡润或传导无力形成便秘。

情志失调导致脾郁气结、升降失调或肝失调达、气机郁滞,气滞则血亦滞,肠失濡润发为便秘;气郁日久,化火伤阴,津伤阴亏,进一步加重便秘。

房劳过度,饮食失节,或恣饮酒浆,过食辛热,饮食之火起于脾胃,淫欲之火起于命门,以致火盛水亏,津液不生,故传导失常,渐成结燥之证。

2 治疗2.1中药内服辨证论治是中医学治疗疾病的主要特点,便秘的临床辨证当分清虚实,实者包括热秘、气秘和冷秘,虚者当辨气虚、血虚、阴虚和阳虚的不同。

①热秘:麻仁汤可以润肠泄热、导滞通便,黄红元采用麻仁汤加减治疗此证型便秘疗效明显[2]。

②气秘:国医大师周仲瑛认为气秘与脾胃升降失常、肝气郁结及肺气肃降失常有关,所以其常用枳术汤、四磨饮子等加减治疗,疗效明显[3]。

③冷秘:临床上冷秘较为少见,常由感受寒邪或过食生冷而损伤体内阳气,陈永展[4]采用温脾汤加减治疗冷秘1例,效果良好,患者便秘症状消失,未再复发。

近5年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文献综述

近5年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文献综述

近5年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文献综述
功能性便秘是一种常见的直肠、结肠或外周神经系统相关的疾病。

近年来,中医治疗
功能性便秘备受关注。

本文将综述近5年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最新研究进展。

首先,针刺疗法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功能性便秘。

针刺疗法可以改善消化系统功能,促
进肠道蠕动和水分吸收。

一项2017年的Meta分析发现,针刺疗法对功能性便秘的治疗有效,提高了排便次数和改善了粪便形态。

其次,草药治疗也是一种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方法。

许多草药有促进肠道蠕动的作用,如大黄、厚朴和川楝子等。

一项2018年的Meta分析发现,草药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排
便次数和缓解便秘症状。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研究表明中药、针刺或艾灸治疗对长期便秘的有效性有限。

因此,临床医生应充分了解功能性便秘患者的病情和病因,确定最适当的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已成为一种受欢迎的治疗方法。

然而,由于研究质量、方法和样本量的差异,证实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效果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验证。

功能性便秘的中医药研究与治疗

功能性便秘的中医药研究与治疗

功能性便秘的中医药研究与治疗概述便秘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一般表现为排便不畅、大便干燥、次数减少等症状。

功能性便秘是指无明确器质性病变所致的便秘,对病人的生活质量造成一定影响。

在中医药学中,便秘被归为脾胃湿热、肝胃不和、脾胃虚弱等中医病因范畴。

本文将从中医药的角度探讨功能性便秘的研究与治疗。

中医药研究病因研究在中医药理论中,功能性便秘的病因主要包括脾胃湿热、肝胃不和、脾胃虚弱等方面。

脾胃湿热是指肠道湿热积聚,使肠道蠕动减缓,影响大便的正常排泄。

肝胃不和是指肝气郁结,影响脾胃的正常运化,从而导致腹部胀满、排便不畅。

脾胃虚弱是指脾胃功能减退,造成食物不易消化吸收,大便干燥。

中药研究在传统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许多中草药被应用于治疗功能性便秘。

例如,黄连、黄芩等清热解毒药物可用于脾胃湿热型便秘的治疗。

柴胡、枳壳等理气药物可用于肝胃不和型便秘的治疗。

党参、茯苓等补益药物可用于脾胃虚弱型便秘的治疗。

通过对中药的研究和临床实践,逐渐积累了一些有效的药方和治疗经验。

针灸研究中医针灸疗法是治疗功能性便秘的另一重要手段。

根据中医经典理论,通过针刺特定穴位,调节体内脏腑功能,达到治疗便秘的目的。

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大椎、关元、足三里等。

针灸疗法作为非药物治疗方法,具有安全、无副作用等优点,并且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疗效。

中医药治疗药物治疗中医药治疗功能性便秘主要通过中药的内服和外用来实现。

内服药物主要包括中成药和中草药,根据不同的病因和证型,医师会开具相应的药方。

外用药物主要是指中药浸洗剂、勾脚贴等,通过外用药物直接作用于腹部穴位,起到调理脾胃的作用。

针灸治疗针灸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穴位选择和使用方法需根据患者的病情而定。

临床上常用的针刺方法有温针、冷针、刺血、电针等。

治疗过程中需要医师准确把握针灸的力度和频率,以适时调整治疗效果。

调理饮食中医药治疗功能性便秘还强调调理饮食,即通过改变饮食结构和习惯来改善便秘症状。

中医认为,不同类型的便秘可以适当调整饮食,例如,脾胃湿热型便秘应避免辛辣肥甘食物,宜多吃蔬果;肝胃不和型便秘应避免冷饮和过食油腻食物;脾胃虚弱型便秘则应避免生冷食物,多吃易消化的食物。

中医药治疗肛肠疾病术后便秘研究分析

中医药治疗肛肠疾病术后便秘研究分析

中医药治疗肛肠疾病术后便秘研究分析摘要肛肠科的患者经历着持续的疼痛,而这种疼痛往往源于肛肠手术后的便秘。

近年来,中医药疗法已成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并且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将通过对一些肛肠科患者的随访,总结出近年来中医药疗法的发展情况,并希望能够对其临床应用提出有益的建议。

关键词:肛肠病;中医疗法;术后便秘;一、引言对于肛肠科痔瘘患者,便秘的典型表现为粪便量减少、质地变得僵硬,并伴有排便困难、不适感等不利症状。

由于粪便变得太硬,可能导致肛门撕裂,并可能引发伤口感染或水肿,这将导致术后恢复得缓慢,并影响术后的治疗效果。

近些年来,肛肠科医生们越来越重视术后出现的便秘,并且在这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与分析,以深入理解便秘的发病机制。

为此,中医药治疗也成为肛肠科医生们的首选,以期达到改善患者症状的目的。

近年来,医生的研究表明,通过应用中医药治疗肛肠疾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出现的便秘症状。

二、正确认识中医学中肛肠病术后便秘的病机在中医学里,大肠与肺密切相关,它负责传导感官信号,当肺气降低时,大肠也会随之恢复正常运转。

然而,当患者接受肛肠疾病手术,而且术中伴随着失血,这将使得患者无法正常摄取营养,从而引发阴血亏损、浊气无法降低、清气无法上升、淤血气虚等问题;此外,若患者受到外界环境因素影响,比如发烧、受凉、食用辛辣食物,也可能引发大肠功能紊乱,从而影响身体健康。

三、引起术后便秘的相关原因(一)手术操作影响肛肠疾病可以分为四大类:痔疮、肛裂、肛瘘和肛周脓肿。

在进行这些治疗时,电刀可能导致皮肤黏膜的过度碳化,并且可能导致缝合牵拉,这些都可能增加患者的疼痛。

此外,由于手术创面是敞开的,患者可能会更容易忍受排便时产生的疼痛,从而导致肛门括约肌变得紧绷,增加了排便的困难。

(二)因生活规律的转变因为术前饮食和作息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患有肛肠疾病的人往往会出现便秘。

这种恐惧可能会导致伤口感染和疼痛,并使他们害怕摄入过多或过少含纤维素的食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治疗便秘研究概况
关键词:济川煎;老年功能性便秘;研究进展老年功能性便秘是一种胃肠道的常见病,主要
病因是肠道传导功能失常,粪便在肠道内停留过久,燥结于肠内所致,以大便秘结不通、排
便时间间隔延长、排便困难等为主要临床表现;西医在便秘的治疗手段有限,中医具有相当
大的优势[1]。

中医认为,老年功能性便秘是由气血津液亏虚、阴阳失调所致。

济川煎在治疗
老年功能性便秘上展现出较大的优势,现将近十年来济川煎加减治疗便秘综述如下
病因病机
《黄帝内经》认为大便的异常与肾关系密切[3]。

由于肾阳不足导致气化无力、津液失常,故
会表现为小便清长;肠道失于濡润导致肠道传导不利,所以大便不通畅;而腰膝酸软是由于
肾虚精亏;清窍失养,则头目眩晕;肾阳不足,故舌淡苔白、脉象沉迟。

此方中君药肉苁蓉
味咸、性温,作用暖肾益精,润肠温腰。

当归、牛膝为臣药,作用补血润肠;补肝肾,强腰膝,且牛膝善下行。

枳壳下气助通便;泽泻淡渗而利小便;方中升麻升清阳,清阳升则浊阴
自降,辅助通便,共为佐药。

诸药共用,润肠通便治其标,暖肾益精治其本。

现代临床应用
济川煎,常治疗习惯性便秘、老年便秘、产后便秘的等肾虚津亏肠燥者。

本方补泻共存,降
升降同用,具有“寓通于补之中、寄降于升之内”[4]。

临床研究
胡莹观察济川煎、黄芪汤合方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 60 例患者随机分
为两组。

予济川煎合黄芪汤治疗治疗组 30 例;采取酚酞片口服治疗对照组 30 例,结果:治
疗组好转 17 例,治愈 12 例,无效 1 例,总有效率为 96. 7%;对照组无效 7 例,治愈 8 例,
好转 15 例,总有效率为 76. 7% 。

两组相较,差异显著(P < 0. 05)[7]。

刘桂玲采用济川煎、增液汤合方加减治疗老年便秘,治疗结果:32例患者中;好转18例,痊愈13例,无效1例。

总有效率占96.9%,无效率占3.1%[8]。

吕灵仪寻找有效的治疗功能性便秘途径。

方法:将
280 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140 例采用济川煎加减治疗,对照组140 例采用福松治疗。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6. 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87. 9%[9]。

陈炳权用济川煎加减治疗老
年习惯性便秘32例,方用:白术、党参各30 g,肉苁蓉、当归、牛膝、桑椹子、杏仁、核桃仁各15 g,郁李仁20 g,枳壳、升麻各10 g,随证加减。

治疗结果:治愈:排便正常者16例,好转12例,无效4例[10]。

王丽萍用济川煎加减治疗老年性便秘56例,治疗组56例,女32例,男24例;60- 70岁40例,70- 80岁17例,平均67.3岁;病程3个月- 18年,平均5.7年。

对照组50例,男24例,女26例;60- 70岁31例,70- 80岁19例,平均68.0岁;病
程4个月-17年,平均6.4年。

治疗组予济川煎加减。

组成:肉苁蓉、胡桃仁各20 g,当归、
枸杞子、枳壳、制何首乌、白术各15 g,炒槟榔、杏仁各12 g,升麻10 g,火麻仁、太子参
各30 g。

腹胀者加厚朴15 g;血虚者加熟地黄30 g;气短者加炙黄芪30 g;双目干涩者加女
贞子、墨旱莲各15g;怕冷者加肉桂10 g;腹痛者加炒白芍药30 g、炙甘草10 g。

对照组用
福松(博福益普生工业公司,批号:S4BX)治疗,每日2次,每次10 g口服。

治疗组56例,有效25例,治愈 28 例,无效 3 例,总有效率:94.6%;对照组50例,总有效率:82.0%,治愈22 例,有效19例,无效9 例[11]。

徐冉观察济川煎加减治疗脾肾阳虚型便秘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60 例脾肾阳虚型便秘患者采用济川煎加减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

结果:显效23 例,占 38.3%;痊愈 32 例,占 53.3%;无效 5 例,占 8.4%;总有效率 91.6%[12]。

范钦平观察中医治疗便秘的临床疗效。

方法:80 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40 例用济川煎加减方,对照
组40 例用甲氧氯普胺、酚酞片治疗,3 周后评价临床疗效。

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 80%,治
疗组总有效率 90%,两组相比,P <0.05[13]。

徐哲锋探讨济川煎加味联合身心干预治疗老年
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 A、B、C 三组,A 组济川煎加味治疗;B 组则在 A 组的基础上联合身心干预疗法;C 组用乳果糖口服液治疗,3 组患者服药4 周后,对治疗前后诸症变化和停药3 个月后的远期疗效进行对比。

结果:3 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及心理状态均有程度不同的改善;3 组患者治疗后的主要临床症状改善相比,B 组明显优于 A、C 组(P < 0. 05);B 组的有效率高于 A组和C 组(P < 0. 05);
停药 3 个月后随访,B 组的复发率低于 A、C两组(P < 0. 05)[14]。

潘伟观察济川煎加味配
合针灸治疗老年人便秘临床疗效。

方法:139 例患者给予济川煎加味口服并在服药后给予针
刺治疗。

结果:痊愈 103 例,占总病例的 74.1%;好转35例,占总病例的 25.2%;无效 1 例,占总病例的 0.7%[15]。

以济川煎为基础加减配合其他治疗手段对老年功能性便秘的治疗有显著的疗效,临床实践证明,济川煎加减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的研究凸显出了明显的优势与特色,然而也存在一系列
问题:如研究缺乏前瞻性、辨证分型和临床疗效评定标准不统一、缺乏科学化、大样本、多
中心的临床研究等。

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既要充分发挥济川煎的优势,也要着力解决研究所
面临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万迎新,徐玥瑾.济川煎在老年功能性便秘中的应用[J].中医民间疗法,2015,23(5):44
[2]周文,王冬梅,刘增光.济川煎临床应用近况[J].湖南中医杂志,2013,29(12):161-163
[3]潘飞臣,沈洪.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研究进展[J].河南中医,2015,35(7):1718-1720
[4]王宏伟.济川煎[J].开卷有益求医问药,2015,(7):45
[5]孔芳丽.腹针联合济川煎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42例[J].福建中医药,2009,40(1):30-31
[6]温伟伦,何敏.济川煎和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老年性便秘76例[J].新中医,2008,40(5):79-80
[7]胡莹.济川煎合黄芪汤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疗效观察[J].山西中医,2016,32(5):49
[8]刘桂玲,李萌.济川煎合增液汤加减在老年便秘中的应用[J].北京中医,2006,25(6):360-361
[9]吕灵仪,贺小碗,徐红等.济川煎加减治疗功能性便秘140例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12,30(6):87-88
[10]陈炳权.济川煎加减治疗老年习惯性便秘32例[J].天津中医药,2004,21(3):184
[11]王丽萍.济川煎加减治疗老年性便秘56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08,30(4):391-
392
[12]徐冉.济川煎加减治疗脾肾阳虚型便秘6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11):33
[13]范钦平.济川煎加减治疗肾阳虚型便秘40例[J].北京中医药,2008,27(6):450-451
[14]徐哲峰,农媚,朱永苹等.济川煎加味联合身心干预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临床研究[J].辽宁
中医杂志,2014,41(2):293-295
[15]潘伟.济川煎加味配合针灸治疗老年人便秘139 例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6,8(21):81-82
[16]任志凡.穴位敷贴结合济川煎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J].四川中医,2006,24(7):1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