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市循环经济示范园基本情况汇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宿州市循环经济示范园基本情况汇报
一、宿州市循环经济示范园概况
宿州市循环经济示范园2007年12月经省发改委批准设立,2008年8月正式启动,选址位于宿州城市东部,总规划面积约42平方公里,一期建设面积约15平方公里。园区区位优越,西临市区,东靠大学城、朱仙庄煤矿,南接宿州经济开发区,北至新汴河,紧靠京沪铁路、206国道。北距许泗高速公路10公里,京沪高铁快客站距园区不到15公里,距徐州观音机场仅50公里;园区水运便捷,附近的浍河、新汴河与淮河、洪泽湖相连,可通江达海,距连云港码头仅2.5小时行程;园区内有天然河道贯穿,为工业用水提供了有力保障;内有两座10千伏双回路变电站,供电条件优越。
宿州市循环经济示范园产业现已规划形成了机械电子产业区、粮食食品产业区、新型建材产业区和文化创意产业区等。园区以循环经济为支点,实现发展经济效益更高、资源消耗更少、环境污染更低、劳动就业更多的先进经济模式。
园区建设自启动以来,发展态势良好。截止到09年6月,已落户在建项目16家,已投产项目8家,已征地待建项目13家,已洽谈待征地项目10余家;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亿元,招商引资完成近5亿元。现303省道城东段城市道路已初具雏形;园区投资近2亿元修建东外环路及三纵三横水泥道路七条,水电网络布局基本完工;引水入园工程正在进行论证和规划。力争把园区建设成为有路有水、有水有绿的生态经济型开发区,打造一个绿色环保、路清水秀、百企争鸣、蓬勃发展的循环经济示范园。
二、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可行性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人类对生态环境保护认识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深入,循环经济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发展循环经济正成为当今世界的潮流。发展循环经济需要国家、区域、企业及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即使国家的态度是积极的,但仅限舆论宣传和宏观政策的制定,要完全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必须依托于区域这个层面,或者说地方政府应有所作为。发展循环经济将是今后发展经济和提高地区竞争力的唯一出路。立足区域经济、社会、环境的发展现状和循环经济局部发展的基本情况,分析区域发展循环经济的制约因素,提出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政策建议,对于其它地区发展循环经济多少起些借鉴作用。
任何区域要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然要解决好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经济建设对资源和生态产生的压力与破坏;二是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对经济建设的持续支撑。宿州正处于工业化初期,这两个方面的问题显得更为突出。如果仍旧依靠传统经济模式发展区域经济,不但不能解决这两个问题,而且将进一步加剧经济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因此,这两个问题的解决最终还必须依靠循环经济模式,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三大要求纳入统一的框架中取得“共赢”,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1、发展循环经济是降低资源消耗,缓解资源约束矛盾的根本出路。
2、发展循环经济是减轻环境污染,实现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
3、发展循环经济是区域发展外向型经济的迫切需要。
4、发展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三、宿州市循环经济示范园预期目标
园区通过不断探索,建立健全循环经济政策支持体系、技术创新体系、综合评价体系、规划发展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力争重点行业资源、能源利用率大幅度提高,逐步形成一批具有较高资源利用率和较低污染物排放率的清洁生产企业,构建循环经济“3+1”生态工业园区。
在园区内,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对产业园区进行规划、建设和改造,开展节能、降耗、减排和资源再利用创新实践,探索总结企业间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形
成能够带动全市产业园区发展模式转型的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园区。
通过完善建立补链项目或者与区外企业建立联盟,促进产业生态化集群的形成,使园区内企业产生的边角料、副产品、废弃物实现重复和综合利用。
通过促进技术创新、改进工艺流程,加强环境管理,在园区实现废弃物“零排放”。
通过建立副产品和废弃物信息共享平台,构筑废弃物资源化通道,促进园区物质流和价值链的延伸,培育经济发展新增长点。
四、园区各项保障措施
1、政策引导
政策引导,积极推动循环经济建设。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循环经济发展的意见》,建立健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保障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积极支持循环经济示范园建设,以点带面推进我市循环经济发展。
2、加强领导
加强领导,形成建设循环经济的整体合力。市政府已成立循环经济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市、区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全市上下建立协调机制,明确工作目标,强化工作责任,形成有关部门参与的高效协调工作机制。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推进全市循环经济试点的日常工作。
3、明确实施主体,建立园区工作机制
已明确宿州市循环经济示范园管理委员会、宿州市循环经济园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和宿州市东城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为园区实施主体,负责园区规划、建设、招商引资和入园企业管理服务等工作。
4、实施财税优惠政策,增强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动力
市、区财政每年将安排一定数额的专项资金,采取直接投资、资金补助或贷款贴息等方式,对发展循环经济的重大项目和技术开发、产业化示范项目予以支持。税务部门落实国家对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增值税、所得税的税收优惠政策。
5、推行清洁生产,增强企业环境责任意识
鼓励入园企业在新建项目和技术改造中,优先采用清洁生产技术;鼓励和引导入园企业积极开展清洁生产技术的审核工作,通过审核不断促进企业改进工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施清洁生产。积极引导入园企业开展ISO14000《环境质量监督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增强企业的环境责任意识,建立企业内部循环经济经营理念和管理制度。
6、运用国家投融资政策,加强招商引资工作
积极融通民间资本,多渠道筹集资金,形成多元化投资格局。为解决企业资金短缺问题,办事处积极与银行联系,为企业担保,先后为企业贷款融资200多万元,帮助企业度过难关。
及时了解国家的政策导向,争取国家对项目、资金和政策的支持。通过招商引资、资本运作等多种方式解决园区建设中资金短缺问题,同时吸取更多的管理、技术等方面经验,发挥产业集聚和工业生态效应。
7、加大返乡创业工作力度,成立技能培训中心
园区积极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并在园区设立技能培训中心,引导农民返乡创业。经多方联系,新建埇桥区劳动局职业技术培训中心项目,该项目占地100亩,规划总建筑面积30000㎡;计划总投资8000万元,每年为社会培训并提供各类技术人才2000多人,项目在2010年上半年可建成投入运行。
五、遵守循环经济理念、严把企业准入关
企业项目类型必须符合园区产业规划、布局,普通小规模企业、高耗能企业、污染型企业一律禁止入园。放宽对大规模优质企业入园标准及相应优惠政策的限制,提高园区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