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诗词专题训练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试卷古诗答案及解析

高考语文试卷古诗答案及解析

题目: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一)选择题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中描绘了山水之美,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B. 诗中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运用了对比手法,突出了山水的曲折之美。

C. 诗中运用了比喻手法,如“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将山水的壮丽比作猿声。

D. 诗中运用了拟人手法,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将桃花潭拟人化。

答案:C解析:C项中提到的“将山水的壮丽比作猿声”是错误的,实际上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是将猿声与山水的壮丽相映成趣,没有使用比喻手法。

(二)简答题2.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手法及其效果。

答案:这首诗运用了多种写作手法,如对比、拟人、比喻等。

其中,对比手法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中得到了充分体现,通过对比山水的曲折与明亮的景象,突出了山水的变幻莫测之美。

拟人手法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中得以运用,将桃花潭拟人化,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比喻手法在“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中得以运用,将山水的壮丽比作猿声,增强了诗句的意境和感染力。

(三)论述题3. 请结合全诗,谈谈你对诗人情感的理解。

答案: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

首先,诗人在描绘山水之美时,流露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描绘了山水的曲折与变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喜爱。

其次,诗人在表达对友人的思念时,通过“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句诗,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将桃花潭的深情厚谊与友人的送别之情相比较,突出了友情的珍贵。

此外,诗人在描绘山水和表达友情的过程中,也流露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命运的思考,使诗歌具有了更深层次的意义。

解析:本题要求考生结合全诗,对诗人的情感进行理解和分析。

考生在回答时,应首先指出诗人在描绘山水和表达友情时所表达的情感,然后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最后总结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人生感悟。

高中古诗考试题库及答案

高中古诗考试题库及答案

高中古诗考试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A.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B.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C.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D.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答案:A2.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哪位诗人的作品?A. 李白B. 王维C. 杜甫D. 高适答案:A3.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哪位诗人的《水调歌头》?A. 苏轼B. 辛弃疾C. 李清照D. 柳永答案:A二、填空题4. 请填写《静夜思》中的诗句:“举头望明月,________。

”答案:低头思故乡5.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下一句是“________。

”答案: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三、简答题6. 请简述《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意境。

答案:这两句诗描绘了黄河浩荡的气势,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不可逆转,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把握当下的感慨。

7. 请解释《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含义。

答案: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立志要攀登至高峰,从而俯瞰所有其他山峰,比喻着诗人的抱负和决心,以及对成就的渴望。

四、翻译题8. 将《江雪》中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翻译成英文。

答案:Thousands of mountains with no birds flying, ten thousand paths without human traces.五、论述题9. 论述《滕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艺术特色。

答案:这两句诗运用了对仗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落日余晖与孤鹜飞翔的景象,以及秋水与长天相映成趣的景色,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受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结束语:通过本次高中古诗考试题库的练习,同学们不仅能够加深对古诗文的理解,而且能够提高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日常学习中不断积累,提高自己的古诗文鉴赏能力。

2024高考分类训练:名校模考古诗词鉴赏精编(附答案解析)

2024高考分类训练:名校模考古诗词鉴赏精编(附答案解析)

2024高考分类训练:名校模考古诗词鉴赏精编(附答案解析)1.(2024年2月湘豫名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园中归戏作①陆游醉里来寻涧上花,已飘残雪散余霞。

曲生②也解欺人老,风伯无端妒物华。

不恨童心伴蜂蝶,但愁病眼厌风沙。

归来隐几东窗下,一卷黄庭③送日斜。

【注】①此诗写于淳熙十四年(1187年)春,诗人时年63岁,在严州任上。

②曲生;酒的别称。

③黄庭:指《黄庭经》,道教的经典著作。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次句看似写雪飘霞散的自然环境,实则是表明涧上花凋残的景象。

B.颔联中“欺”和“妒”运用了拟人手法,风“妒”物华暗示出花凋残的原因C.颈联指出诗人是与儿童一起出行寻花,看到有蜂蝶相伴,感到不遗憾。

D.尾联写诗人游园归家后,伴着夕阳,在东窗下几案边阅读《黄庭经》。

【答案】C【解析】C项“诗人是与儿童一起出行寻花”理解错误,应该是诗人有与蜂蝶相伴的童心。

(2)有人说,此诗虽题为“戏作”,却反映了希望与现实的矛盾。

请简要分析。

(6分)【答案】①诗人希望在春天看到美丽的涧上花,但花此时已被风吹得凋残。

②诗人出行赏景过程中,因年老不胜酒力,且在患有眼疾的情况下遭遇风沙,难以继续出行。

③诗人美好的希望在现实中难以实现,回到家中读道家经典自慰。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寓言三首(其一)陆游济剧人才易,扶颠力量难。

为谋须远大,守节要坚完。

气与秋天杳,胸吞梦泽宽。

方知至危地,自有泰山安。

【注】①本诗作于宋宁宗嘉泰元年(1201),诗人已七十七岁,在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

②济剧:治理繁杂的事务。

剧,纷繁。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题“寓言”指有所寄托的话,诗人虽年迈仍不忘国事,希望有人扶持艰危。

B.首联运用对比手法,指出担负繁重事务相对较易,国救颠危国运最是艰难。

C.颔联中,诗人分别从才、德两个方面展开议论,对心中的人才提出了要求。

高中语文古诗试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古诗试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古诗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诗句中,哪一句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登高》?A.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B.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C.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D.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答案:B2.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哪位诗人的诗句?A. 李白B. 王维C. 苏轼D. 李清照答案:C二、填空题1.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是唐代诗人______的《静夜思》中的名句。

答案:李白2.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出自宋代诗人______的《游园不值》。

答案:叶绍翁三、简答题1. 请简述《滕王阁序》的作者王勃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

答案:王勃(650年—676年),字子安,唐代著名文学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

王勃才华横溢,擅长骈文,其代表作《滕王阁序》以其辞藻华美、气势磅礴著称,被誉为“骈文之冠”,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 请简述《静夜思》中所表达的情感。

答案:《静夜思》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诗中通过对明月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在异乡夜晚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之情。

诗中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两句,更是将这种思乡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四、诗歌鉴赏题阅读以下诗歌,回答问题:《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答案:李白2.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答案:这首诗的主题是思乡。

3. 请分析这首诗的意境。

答案:这首诗通过“床前明月光”的描写,营造了一个宁静的夜晚氛围。

诗人通过“举头望明月”的动作,表达了对远方故乡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的意境深远,情感真挚,给人以深刻的共鸣。

结束语:通过本次试题的练习,希望同学们能够加深对古诗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同时也能够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古诗文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我们应该珍惜并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古诗高中测试题及答案

古诗高中测试题及答案

古诗高中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诗句中,哪一句不是出自杜甫的《春望》?A.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B.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C.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D.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答案:D2.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出自以下哪位诗人的作品?A. 李白B. 王维C. 张九龄D. 杜甫答案:C3.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描述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A. 春季B. 夏季C. 秋季D. 冬季答案:A4.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的是什么?A. 美丽的女子B. 明亮的月亮C. 珍贵的玉石D. 华丽的服饰答案:B5.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以下哪位诗人的作品?A. 李白B. 杜甫C. 王之涣D. 孟浩然答案:A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6.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唐代诗人______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答案:王维7.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出自唐代诗人______的《夜雨寄北》。

答案:李商隐8.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出自唐代诗人______的《静夜思》。

答案:李白9.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唐代诗人______的《无题》。

答案:李商隐10.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出自唐代诗人______的《相思》。

答案:王维三、翻译题(每题5分,共10分)11. 将下列诗句翻译成现代汉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答案:太阳依傍着西山慢慢沉没,黄河向着东海滚滚流去。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12. 将下列诗句翻译成现代汉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答案:抬头仰望明亮的月亮,低头沉思遥远的故乡。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3. 简述李白的《将进酒》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将进酒》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和及时行乐的感慨。

(完整版)高考古诗词专题训练题及答案

(完整版)高考古诗词专题训练题及答案

高考古诗词专题训练题(表达技巧)L.D.W从军行陈羽海边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1)联系全诗,说说一、二两句环境描写的作用。

答:(2)三、四句意在写人却说“不见人”,说说作者是怎样来写人的?答:(3)第四句中“直上”两字用得好,好在哪里?答:宿甘露寺曾公亮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注:甘露寺是我国一座著名的佛寺,始建于三国吴时,在江苏省镇江市北固山上,面对长江,相传建寺时露水适降,因而得名。

(1)、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2)这首诗在表达技巧的运用上很有特色,请结合具体诗句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

答:村居张舜民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1)一、二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答:(2)动静结合的写法是这首诗的特点,请结合诗歌简要赏析。

答:明发房溪二首(其一)杨万里青天白日十分晴,轿上萧萧忽雨声。

却是松梢霜水落,雨声那得此声清。

⑴诗中哪一个字能概括全诗的意境特点?为什么?答:⑵这首诗的叙写曲折有致,请作简要分析。

答:浣溪沙秦观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1)这首词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这种情感是如何表现出来的?答:(2)“自在飞花轻似梦”一句是个比喻句,今人沈祖棼在《宋词赏析》中将其称为“奇喻”,请你说说,这个比喻“奇”在何处?答:虞美人宜州见梅作①黄庭坚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

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

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②。

平生个里愿杯深,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

注:①此词为黄庭坚被贬至地处西南的边地宜州后所作。

②《太平御览.时序部》:“宋武帝女寿阳公主卧于含章殿檐下。

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

”(1)这首词写梅花很有层次,请结合上阕简要分析。

高考语文古诗词试卷

高考语文古诗词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诗句中,字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B.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杜牧《江南春》)C. 落花时节又逢君,杨柳依依似故人。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D.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2. 下列诗句中,意境最为深远的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B.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登鹳雀楼》)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D.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王维《山居秋暝》)3. 下列诗句中,表达诗人忧国忧民之情的是:A.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B.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C.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D.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4. 下列诗句中,描绘边塞风光的是:A.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B.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C. 落花时节又逢君,杨柳依依似故人。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D.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5. 下列诗句中,运用拟人手法的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B.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杜牧《江南春》)C.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D.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离骚》是我国古代浪漫主义诗人________的代表作,其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一句,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信念。

高考语文古诗词复习 题集附答案

高考语文古诗词复习 题集附答案

高考语文古诗词复习题集附答案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高考语文考试的重点内容。

熟练掌握古诗词的背诵和理解,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能力,还能为作文提供素材和启示。

为了帮助各位考生更好地复习古诗词,本篇文章将提供一些常见的高考古诗词题目,并附上详细的答案解析。

1. 下面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一首《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请问这首诗所表达的主题是什么?答案解析:这首诗表达了人们对于超越自身局限追求更高层次、更广阔视野的渴望和追求。

作者通过对景物的描绘,以及“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表达,寄托了人们对于知识、智慧和进步的向往。

2. 下面是北宋诗人苏轼的一首《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答案解析:这首诗以猎人出猎为题材,通过对猎人英勇形象的描绘,展现了作者豪情壮志、追求自由和超越常规的精神境界。

诗中的意境多变且极富张力,表达了对自由、对人生的热爱和追求。

3. 下面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一首《临安春雨初霁》: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霞光远绕水,风色几分清。

愁多山有木,欲去月无情。

此处经行处,应须有画声。

请问这首诗描写了什么场景?答案解析:这首诗描写了春雨过后的临安景色。

通过对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霞光远绕水等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个静谧而悠然的春日景象。

诗中通过景物描写,凸显了作者对美的感受和表达。

4. 下面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答案解析:这首诗表达了离别之情。

通过对古原草的描写,展现了时间流转的无情和人事的更迭。

同时,通过草的生长和凋谢隐喻人的离合离别,表达了作者对于友人离去的深深思念之情。

5. 下面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仍岳上摩天。

2024届高考语文备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阅读专练(附答案解析)

2024届高考语文备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阅读专练(附答案解析)

2024届高考语文备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阅读专练(附答案解析)题组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鹧鸪天①陆游懒向青门学种瓜,只将渔钓送年华。

双双新燕飞春岸,片片轻鸥落晚沙。

歌缥缈,橹②呕哑,酒如清露鲊如花。

逢人问道归何处,笑指船儿此是家。

【注】①1166年春,词人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被免职归家。

这首词就是这一年词人归家不久闲居镜湖时所作。

汉初邵平不愿为官,在长安青门外种瓜。

②橹:另作舻。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首句用典,并着一“懒”字,词人借以表达不想学古人种瓜都城门外的心境。

B.上片三四句,紧承“渔钓”,动静结合,状写了镜湖新燕翩飞、沙鸥憩晚的美丽春色。

C.下片一二句,歌声与橹声并作,“缥缈”“呕哑”相映,以动衬静,极写山水的宁静。

D.下片第三句,以清露喻杯中酒,以花喻盘中菜,状物传情,想象丰富而自然。

2.这首词移情于景,含而不吐,举重若轻,耐人寻味。

请结合“只将渔钓送年华”一句,分析其“举重若轻”之妙。

题组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闲居自述陆游寒沙四面平,飞雪千里惊。

风断阴山②树,雾失交河城。

朝驱左贤阵,夜薄休屠营③。

昔事前军④幕,今逐嫖姚兵。

失道刑既重,迟留法未轻⑤。

所赖今天子⑥,汉道日休明。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A.诗人以山翁自称,懒于世事,认为外物不关自身,表达了远离世俗的心志。

B.第五句写诗人的居室窗户打扫得洁净明亮,几案不加雕饰,清净而又素朴。

C.第六句写诗人穿过茂密的竹林,行走在河岸边,头上戴着乌巾,悠闲自得。

D.末句运用典故,即使没有立足之地也不觉得贫困,表明了诗人的人生态度。

2.诗歌的颔联历来为人称道,请结合全诗赏析其精妙之处。

题组三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问题。

(甲)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乙)咸阳城东楼许浑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语文高考古诗试卷及答案

语文高考古诗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诗句中,不含有对自然景观描写的是:A.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B.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鹊桥仙》)C. 庭前芳草绿,窗下落花红。

(杜甫《春望》)D.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2. 下列诗句中,运用了拟人手法的是:A.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B.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C.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杨慎《临江仙》)D.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3. 下列诗句中,不属于边塞诗的是:A.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B. 草长平湖白鹭飞,桃花尽日随流水。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C. 胡马窥江汉,单于犯朔方。

(王昌龄《出塞》)D.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李白《关山月》)4. 下列诗句中,不含有对战争描写的是:A. 落花时节又逢君,正是江南好风景。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B.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卢纶《塞下曲》)C.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汉乐府《长歌行》)D.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5. 下列诗句中,不含有对历史人物描写的是:A. 岳飞庙前流水,千古兴亡多少事。

(杨慎《临江仙》)B.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晏殊《浣溪沙》)C.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诗经·郑风·子衿》)D. 望岳而登高,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离骚》中,“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

”中的“羲和”是指__________。

7. 《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中的“萧萧”形容__________。

8. 《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中的“不复回”表达了诗人对__________的感慨。

高中古诗词试题及答案

高中古诗词试题及答案

高中古诗词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杜甫的《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下一句是_________。

2.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上一句是_________。

3. 李白的《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下一句是_________。

二、选择题1. 下列诗句中,哪一句不是出自王维的《山居秋暝》?A.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B.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D.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2.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以下哪位诗人的作品?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苏轼3.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以下哪首诗的开头?A. 李白的《静夜思》B. 杜甫的《春望》C. 孟浩然的《春晓》D.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三、简答题1. 请简述《出塞》中“秦时明月汉时关”所表达的情感。

2. 分析《赤壁》中“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的意象及其所蕴含的历史感。

四、翻译题1. 将《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翻译成现代汉语。

2. 将《江雪》中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翻译成现代汉语。

五、鉴赏题1. 阅读《念奴娇·赤壁怀古》,分析苏轼如何通过描绘赤壁的景色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2. 阅读《望岳》,分析杜甫如何通过“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来表达自己的抱负。

答案:一、填空题1.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3.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二、选择题1. C2. B3. C三、简答题1. “秦时明月汉时关”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沉思和对边关将士的同情,同时也流露出对国家兴亡的忧虑。

2.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通过折戟沉沙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缅怀和对前朝英雄的敬仰,同时暗示了历史的沧桑和时间的流逝。

四、翻译题1. 无边的树木落叶纷纷,长江的流水滚滚不息。

2024届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专练(含答案)

2024届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专练(含答案)

古代诗歌鉴赏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盖少府新除江南尉问风俗郎士元①闻君作尉向江潭,吴越风烟到自谙。

客路寻常随竹影,人家大底傍山岚。

缘溪花木偏宜远,避地衣冠②尽向南。

惟有夜猿啼海树,思乡望国意难堪。

【注】①郎士元,唐代诗人,安史之乱时避难江南。

②避地衣冠:西晋末年天下混乱,中原士人大举南迁,史称“衣冠南渡”。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仅向友人介绍了自己熟悉的江南风景,认为吴越风光他到任后自然熟悉。

B.诗歌使用“竹影”“山岚”“花木”等意象,写出了江南的自然和建筑的特点。

C.颈联对句借典故从历史渊源角度赞美江南风景,意在表明此地社会环境安定。

D.尾联作者刻画夜晚“猿啼海树”的画面,所营造的意境氛围与前面有所差异。

2.清人毛张健在《唐体肤诠》中评价此诗“不是劝驾,乃是催归”,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该如何理解这个评价。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雪后黄楼寄负山居士①陈师道林庐烟不起,城郭岁将穷。

云日明松雪,溪山进晚风。

人行图画里,鸟度醉吟中。

不尽山阴兴,天留忆戴公②。

【注】①黄楼:楼阁名。

负山居士:作者友人张仲连的别号。

②戴公:指戴逵。

王徽之居住在山阴时,一日忆及戴逵,就冒雪连夜前往,到了之后却不登门拜访,而是返舟回去,并说:“本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何必访戴?”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登上黄楼,看到林中房舍没有缭绕的炊烟,表达了自己岁暮途穷的悲伤无奈之情。

B.雪后,日光透过薄薄的云层,映照着松枝上的积雪,描绘了一幅清白交映的松雪图。

C.“山”为“溪山”,“风”是“晚风”,“进”字联结,画面富有动感,令人如闻风声。

D.尾联用典,表达自己对友人的长久思念之情,既照应雪后的环境,又切合寄友的诗题。

4.“情景交融”是这首诗的主要艺术特点,请就此赏析“人行图画里,鸟度醉吟中”。

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窗前[宋]赵崇嶓窗前寻丈地,种得一株梅。

高中古诗试题及答案

高中古诗试题及答案

高中古诗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静夜思》的描述,正确的是:A. 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B. 作者是宋代诗人苏轼C. 诗中描绘了春天的景色D. 诗中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答案:A2.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出自以下哪首诗?A. 杜甫的《春望》B.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C. 孟浩然的《春晓》D. 王维的《鸟鸣涧》答案:C二、填空题3. “______,长河落日圆。

”出自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答案:白日依山尽4. “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

”出自杜牧的《泊秦淮》。

答案:烟笼寒水月笼沙三、简答题5. 请简述《悯农》一诗的主旨。

答案:《悯农》一诗通过描绘农民辛勤劳作却收获甚微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以及对封建社会不公现象的批判。

6. 描述《出塞》中“秦时明月汉时关”所蕴含的历史意象。

答案:这句诗通过“秦时明月汉时关”的意象,表达了历史的沧桑和时间的流逝,同时暗示了边塞的古老和战争的连绵不断。

四、翻译题7. 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案:我一定要登上最高的山峰,从那里俯瞰,所有的山都显得那么渺小。

8. 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案:独自在外地生活,每逢节日就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五、鉴赏题9. 阅读《春夜喜雨》并回答问题:诗中“好雨知时节”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案: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春雨的赞赏和喜爱,因为春雨适时而降,滋润万物,给大地带来了生机和希望。

10. 分析《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所蕴含的意境。

答案:这两句诗通过对落木和长江的描绘,形成了一幅秋天萧瑟而壮阔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和时间流逝的感慨。

高中语文古诗词试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古诗词试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古诗词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诗句中,哪一句出自杜甫的《春望》?A.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B.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C.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D.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2.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哪位诗人的作品?A. 李白B. 杜甫C. 苏轼D. 王维3.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出自哪位诗人之手?A. 王之涣B. 李白C. 杜甫D. 孟浩然4.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哪位诗人的名句?A. 王安石B. 苏轼C. 陆游D. 李清照5.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哪位诗人的诗句?A. 李商隐B. 王之涣C. 李白D. 杜甫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________,________”是《诗经》中的名句,表达了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7. “________,________”出自《滕王阁序》,形容人才能出众。

8. “________,________”是《将进酒》中的名句,表达了作者对人生豪放的态度。

9. “________,________”出自《静夜思》,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10. “________,________”是《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名句,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感慨。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1. 请简述《静夜思》一诗的意境和情感。

12. 《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这两句诗的意象是什么?13.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几句诗表达了什么主题?14. 请简述《滕王阁序》的文学价值和历史地位。

四、翻译题(每题5分,共10分)15. 将“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翻译成现代汉语。

16. 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翻译成现代汉语。

五、写作题(共40分)17. 以“月夜思乡”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要求结合古诗词中的相关诗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高考语文诗词鉴赏试卷及答案

高考语文诗词鉴赏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诗词中,属于唐代诗人王之涣的是:A.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B.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D.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 下列诗句中,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B.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C.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D.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3. 下列诗词中,描写边塞风光的是:A.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B.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C.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D.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4. 下列诗词中,运用了对比修辞手法的是:A.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B.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C.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D.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5. 下列诗句中,描写人物情感的是:A.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B.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C. 草色遥看近却无,野花留宝盖初敷。

D.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6. 下列诗词中,描写战争场面的有:A.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B.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C.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D.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7. 下列诗句中,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A.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B.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D.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8. 下列诗词中,描写边塞将士的英勇事迹的是:A.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B.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D.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9. 下列诗句中,描写自然景象的是:A.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B.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高考古诗词试题及答案

高考古诗词试题及答案

高考古诗词试题及答案1. 下列关于《春望》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中“国破山河在”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破碎的沉痛之情。

B. “城春草木深”描绘了春天城中草木茂盛的景象,反衬出战乱后的荒凉。

C. “感时花溅泪”中的“感时”指的是诗人对时局的感慨,而“花溅泪”则形象地描绘了花朵因春天的到来而流泪。

D. 整首诗通过描写春天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对战争带来的破坏和对和平的向往。

答案:C2. 请根据《登鹳雀楼》这首诗,回答以下问题:(1)诗中“白日依山尽”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2)“黄河入海流”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案:(1)“白日依山尽”描绘了夕阳西下,阳光依偎着山峦逐渐消失的景象,形象地表现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壮丽。

(2)“黄河入海流”表达了诗人对黄河奔腾不息、气势磅礴的赞叹,同时也隐喻了人生的奋斗和追求,以及对广阔天地的向往。

3. 《出塞》这首诗中,“秦时明月汉时关”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答案:这句诗运用了对仗的修辞手法,通过将“秦时”与“汉时”相对,强调了历史的变迁和时间的流逝,同时“明月”与“关”相对,既描绘了边塞的景色,又暗示了边关的孤寂和守卫的艰辛,增强了诗句的意境和表现力。

4. 阅读《赤壁》这首诗,回答问题:(1)诗中“折戟沉沙铁未销”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自将磨洗认前朝”中的“自将”和“认前朝”分别指什么?答案:(1)“折戟沉沙铁未销”表达了诗人对历史遗迹的感慨,以及对过去战争的沉思和对英雄的缅怀。

(2)“自将”指的是诗人自己,而“认前朝”则是指通过观察和思考,辨认出这些遗迹属于哪个朝代,从而引发对历史的联想和感慨。

5. 《江雪》这首诗中,“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

答案: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冬日江面上的景象,其中“千山鸟飞绝”表现了山中鸟儿因寒冷而不再飞翔,而“万径人踪灭”则描绘了大雪覆盖了所有的道路,使得行人的踪迹消失,整个画面显得空旷、寂静,传达了诗人对孤独和清冷的深刻感受。

高中古诗词考试题及答案

高中古诗词考试题及答案

高中古诗词考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杜甫的《春望》中,描写战乱后长安城荒凉景象的名句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2.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表达对远方亲人思念之情的名句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抒发诗人壮志豪情的名句是“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4. 李清照的《如梦令》中,描绘雨后清新景象的名句是“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5.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表达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感慨的名句是“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6. 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描绘滕王阁壮丽景象的名句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7. 李白的《将进酒》中,表达人生短暂、及时行乐的名句是“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8.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表达诗人忧国忧民情怀的名句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9.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中,描绘江南水乡美景的名句是“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10. 李煜的《虞美人》中,表达对故国的无限眷恋之情的名句是“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哪位诗人的作品?()A. 杜甫B. 李白C. 王维D. 王安石2.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出自哪位诗人的作品?()A. 张九龄B. 王之涣C. 李白D. 杜甫3.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出自哪位诗人的作品?()A. 苏轼B. 辛弃疾C. 叶绍翁D. 李清照4.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出自哪位诗人的作品?()A. 陆游B. 王安石C. 苏轼D. 范仲淹5.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哪位诗人的作品?()A. 王维B. 李白C. 杜甫D. 王之涣6.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出自哪位诗人的作品?()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王之涣7.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出自哪位诗人的作品?()A. 王维B. 李白C. 杜甫D. 王昌龄8.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出自哪位诗人的作品?()A. 李商隐B. 杜甫C. 王维D. 李白9.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出自哪位诗人的作品?()A. 杜牧B. 王维C. 李白D. 杜甫10.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出自哪位诗人的作品?()A. 张继B. 王之涣C. 杜甫D. 李白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请简述李白的《将进酒》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古诗词预测练习(共十大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古诗词预测练习(共十大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古诗词预测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 题。

西河·和王潜斋①韵曹幽今日事,何人弄得如此!漫漫白骨蔽川原,恨何日已!关河万里寂无烟,月明空照芦苇。

谩哀痛,无及矣。

无情莫问江永。

西风落日惨新亭②,几人堕泪!战和何者是良筹,扶危但看天意。

只今寂寞薮泽里,岂无人、高卧间里,试问安危谁寄?定相将③有诏催公起。

须信前书言犹未?【注】①王潜斋:南宋爱国词人,遭劾无奈隐居乡间。

②新亭:东晋初过江人士齐聚新亭,周侯叹道:“风景不殊,举目有山河之异。

”众人相视流泪。

后世称之为“新序对泣”。

③相将:将要。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整首词,运用了直抒胸臆、借景抒情等多种抒情方式,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强烈情感。

B.词作开头以极度愤激的语气高度概括了从北宋灭亡到作者写作此词之间的历史变故。

C.新亭对泣与南宋姜夔《扬州慢》的黍离之悲,均借助典故表达了对时势的悲痛之情。

D.“战和何者是良筹,扶危但看天意”,意在劝诫统治者不要急于决定,应顺势而为。

16.此词是对王潜斋词作《西河》(天下事)的和作。

请结合本词内容及相关信息,推测《西河》(天下事)表达的主体情感内容,并列明推测依据。

(6分)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江州①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刘长卿生涯岂料承优诏,世事空知学醉歌。

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

寄身且喜沧洲近,顾影无如白发何。

今日龙钟人共老,愧君犹遣②慎风波。

【注】①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市,地处淮南。

诗人此时由原贬地南巴奉诏转往新贬地—较近的睦州。

在途经江州时,创作了此诗。

②遣:叮嘱。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醉歌,常常作为古代文人消减心中愁苦的一种方式。

诗人也是如此,借醉歌来遣愁。

B.领联和《登高》一诗都选用了“落木”这一特定意象来表达对个人遭际的深沉感慨。

C.颈联上句与首句呼应,表达了将转贬到较近之地的喜悦之情,提升了全诗情感格调。

(完整版)高中语文古代诗词鉴赏专项练习(带答案)

(完整版)高中语文古代诗词鉴赏专项练习(带答案)

(完整版)高中语文古代诗词鉴赏专项练习(带答案)本份练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诗词填空、诗词解析、古代诗词赏析和诗词鉴赏题。

以下是每个部分的题目和答案:诗词填空1.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2.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3.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黄昏酒醒处,却道奈何?诗词解析1. 脱句。

「纵是晴天白日,山花不会为谁而开。

」是对世事无常的反思。

2. 脱名。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是《青玉案·元夕》中的句子。

3. 脱作者。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句话描绘了追求更高境界的精神。

4. 脱题。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当筵宴罢琵琶歇,乐思极妙不可别。

不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凉别骸听已久,却下笔、泪翻乱,却把笳头扣碎花。

」这首诗是李白创作的《琵琶行》。

古代诗词赏析1.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2.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3.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4. 坐而论道斜阳晚,舟弄月明碧泠泠。

风抛树叶天苍苍,人间月世水茫茫。

诗词鉴赏题1.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表达的主题和意境。

2. 解释「若"不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中的不辞意思。

3. 这首诗中的「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是表达了什么样的形象?4. 展开解释「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中的意象和感情。

以上是高中语文古代诗词鉴赏专项练习的完整版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宿甘露寺参考答案:
(1)作者以甘露寺所处的地势为立足点,描绘了山川的雄伟壮阔。开头写小小的枕头却装着浩然的云气,而由于云气,遥远的千山万峰也近在身边了;低矮的木床下面却响着松涛之声,而由于松声,仿佛千沟万壑的风声也都响在耳边了,这表现了崇山峻岭的雄伟。至于“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更是突发奇想的神来之笔,以写“银山拍天”浪之大,以“开窗放入”写江之汹涌。作者正是以这样开阔的境界、宏大的气势抒发作者豪迈、进取的情怀。
虞美人 宜州见梅作参考答案:
(1)作者先边地宜州看到梅花含苞欲放,接着写夜晚微风中传来梅花幽香,最后写早晨梅花开满枝头。由“梅破”到“梅香”再到“开遍”,作者很有层次地描写了梅花。
(2)展开想像,化用寿阳公主的典故以拟人手法表现梅的姿容。
鹧鸪天晏几道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1)两首词在时序安排上是否相同?请作简要分析。
答:
(2)两首词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答:
(3)简析“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两句词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
从军行参考答案:
(l)一、二句对环境的描写,突出了自然环境的恶劣,用浓重的氛围映衬从军将士无所畏惧的精神风貌。
(2)作者用“横笛”、“红旗”来指代人,先写“横笛闻声”,后写“红旗直上” ,在壮美的背景上凸现行军将士的昂扬斗志。
(3)“直上”两字,是动态描写,使画面显得生机勃然,显示了将士们高昂的士气,一往无前的精神。
答:
⑵这首诗的叙写曲折有致,请作简要分析。
答:
浣溪沙秦 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1)这首词)“自在飞花轻似梦”一句是个比喻句,今人沈祖棼在《宋词赏析》中将其称为“奇喻”,请你说说,这个比喻“奇”在何处?
(2)虚实结合。前两句弥漫山巅云气直入枕中是实写,然而这却让人觉得好像千峰在侧,松涛就在床下轰鸣,让人觉得如临万壑之中,这是虚写。在这里,千峰万壑给人艺术体验之真,把人带入惊心动魂的艺术境界。诗歌后两句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塑造了一种豪壮、崇高之美。为了欣赏那银山般的浪涛壮观,领略那拍天而来的江河气势,索性打开窗子放长江入室,以荡涤心胸。
答:
虞美人 宜州见梅作①黄庭坚
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
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②。平生个里愿杯深,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
注:①此词为黄庭坚被贬至地处西南的边地宜州后所作。②《太平御览.时序部》:“宋武帝女寿阳公主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
答:
村 居张舜民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1)一、二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答:
(2)动静结合的写法是这首诗的特点,请结合诗歌简要赏析。
答:
明发房溪二首(其一)杨万里
青天白日十分晴,轿上萧萧忽雨声。
却是松梢霜水落,雨声那得此声清。
⑴诗中哪一个字能概括全诗的意境特点?为什么?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注:甘露寺是我国一座著名的佛寺,始建于三国吴时,在江苏省镇江市北固山上,面对长江,相传建寺时露水适降,因而得名。
(1)、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
(2)这首诗在表达技巧的运用上很有特色,请结合具体诗句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
答:
绝句石柔①
来时万缕弄轻黄,去日飞球②满路旁。
我比杨花更飘荡,杨花只是一春忙。
【注】①石柔,宋朝人,他一生远离故土,辗转仕途,曾任密州教摇。②飞球:杨树籽
(1)联系诗意,谈谈诗人抒发了什么情感。
答:
(2)对这首诗的艺术特色,选你感受最深的一点结合诗歌简要赏析。
答:
高考古诗词专题训练题答案(表达技巧)L.D.W
浣溪沙参考答案:
(1)第一问:淡淡的忧愁 。第二问:是通过“轻寒”“晓阴”“淡烟”“丝雨”“如梦的飞花”等这些词语(或物象)表现出来的;通过轻浅的色调、幽渺的意境表现出来的。
(2)它的奇,可以分两层说。第一,“飞花”和“梦”本来不相似,无从类比。但词人却发现了它们之间有“轻”和“美”这两个共同点,就将两样原来毫不相干的东西联成一体,构成了既恰当又新奇的比喻。第二,一般的比喻,都是以具体的事物去形容抽象的事物,或者说,以容易捉摸的事物去比喻难以捉摸的事物,但词人在这里却用倒喻反其道而行之。他不说梦似飞花,而说飞花似梦,也同样很新奇。
明发房溪二首(其一)参考答案:
⑴“清”。一个“清”字,不但晶莹澄澈,而且还带着泠泠清韵,呈现出清幽澄明的境界。
⑵晴天突然听到雨声,意外转折引起悬念。诗人却把晴日雨声的谜底在第三句直接挑明,然后又在这基础上,回过头去将“霜水”声与一般的“雨声”作比较,引出第四句来。这就使诗意多了一层曲折,诗境也显得更为深邃。
(1)这首词写梅花很有层次,请结合上阕简要分析。
答:
(2)请简析下阕“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两句所运用的表达技巧。
答:
(3)作者“老尽少年心”了吗?为什么?请结合全词说明理由。
答:
临江仙晏几道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高考古诗词专题训练题(表达技巧)L.D.W
从军行陈羽
海边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1)联系全诗,说说一、二两句环境描写的作用。
答:
(2)三、四句意在写人却说“不见人”,说说作者是怎样来写人的?
答:
(3)第四句中“直上”两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答:
宿甘露寺曾公亮
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
村 居参考答案:
(1)描绘了流水绕田,青竹绕篱的宁静的田园风光和榆钱落尽,槿花残存的冷寂的清秋景象。表达了诗人悠闲宁静而又略带清愁的心境。
(2)一、二两句主要描写绿水、田地、翠竹、屋篱、榆树、槿花等静景,三、四两句主要描写了行步迟迟的老牛,悄立牛背的寒鸦等动景,前后动静结合,烘托出了宁静平和的氛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