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史高考真题含答案(20200421181432)

合集下载

2020年高考真题及答案解析《物理》(上海卷,山东卷、海南卷新高考,共3套)

2020年高考真题及答案解析《物理》(上海卷,山东卷、海南卷新高考,共3套)

机密★启用前2020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物理考生注意:1.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本考试分设试卷和答题纸。

试卷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填空题,第三部分为综合题。

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姓名、报名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

作答必须涂或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

第一部分的作答必须涂在答题纸上相应的区域,第二、三部分的作答必须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位置.一、选择题(共40分。

第1-8小题,每小题3分,第9-12小题,每小题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β射线的本质是()(A)原子核放出的电子流(B)原子核外电子电离形成的电子流(C)原子核放射出的电磁波(D)原子核外电子受激发产生的电磁波2、悬浮水中的花粉颗粒的布朗运动表明了()(A)分子之间有斥力(B)花粉颗粒的无规则热运动(C)分子之间有引力(D)水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3、如图所示,一辆电动车在水平面上以恒定速率v行驶。

在a、b、c三点的向心力大小分别是()(A)Fc>Fa>Fb.(B)Fa<Fc<Fb,(C)Fc<Fa<Fb(D)Fa>Fc>Fb4、如图,在通电螺线管中央轴线上a、b、c三点和外侧的d点中,磁感应强度最大的是()(A)a(B)b(C)c(D)d5、一列横波的波长为1.4m,在传播方向上某质点从最大位移处回到平衡位置的最短时间为0.14s.则这列波的波速为()(A)0.4m/s(B)2.5m/s(C)5m/s(D)10ms6、钥匙从距水面20m高的桥面自由落下,竹筏前端在钥匙下落瞬间正好位于正下方。

该竹筏以2.1m/s的速度匀速前进,若钥匙可以落入竹筏中,不考虑竹筏的宽度,则竹筏至少长()(A)2m(B)4m(C)6m(D)8m7、如图所示,接有直流电源E的光滑金属导轨水平放置。

导轨间存在垂直于纸面向外的磁场,电阻不可忽略的导体棒ab静止于导轨上,当电键S闭合的瞬间,导体棒()(A)向左移动(B)向右移动(C)上下弹跳(D)保持不动8、如图所示,线框abcd与通有恒定电流的长直导线MN共面,线框从图示位置I按以下四种方式运动,磁通量S变化的绝对值最大的是()(A)平移到位置II(B)以bd为转轴转到位置II(C)以MN为转轴转到位置III(D)平移到以MN为对称轴的位置III9、观察光的衍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用红色的激光可以照出某种衍射条纹,为了减小条纹宽度,可()(A)减小单缝宽(B)用绿光照射(C)增大单缝与光屏间距离(D)减小激光器与单缝间距离10、在某次碰撞试验中,质量均为1.2X105kg的两火车头从长为6.4km的直轨道两端同时由静止开始以0.25m/s2相向而行。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和答案解析(新课标Ⅱ)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和答案解析(新课标Ⅱ)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新课标Ⅱ)1.管道高频焊机可以对由钢板卷成的圆管的接缝实施焊接。

焊机的原理如图所示,圆管通过一个接有高频交流电源的线圈,线圈所产生的交变磁场使圆管中产生交变电流,电流产生的热量使接缝处的材料熔化将其焊接。

焊接过程中所利用的电磁学规律的发现者为()A.库仑B.霍尔C.洛伦兹D.法拉第2.若一均匀球形星体的密度为,引力常量为G,则在该星体表面附近沿圆轨道绕其运动的卫星的周期是()A. B. C. D.3.如图,在摩托车越野赛途中的水平路段前方有一个坑,该坑沿摩托车前进方向的水平宽度为3h,其左边缘a点比右边缘b点高。

若摩托车经过a点时的动能为,它会落到坑内c点,c与a的水平距离和高度差均为h;若经过a点时的动能为,该摩托车恰能越过坑到达b点。

等于()A.20B.18C.D.4.CT扫描是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的简称,CT扫描机可用于对多种病情的探测。

图是某种CT机主要部分的剖面图,其中X射线产生部分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图中M、N之间有一电子束的加速电场,虚线框内有匀强偏转磁场;经调节后电子束从静止开始沿带箭头的实线所示的方向前进,打到靶上,产生X射线如图中带箭头的虚线所示;将电子束打到靶上的点记作P点。

则()A.M处的电势高于N处的电势B.增大M、N之间的加速电压可以使P点左移C.偏转磁场的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D.增大偏转磁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可使P点左移5.氘核可通过系列聚变反应释放能量,其总效果可用反应式表示。

海水中富含氘,已知1kg海水中含有的氘核约为个,若全都发生聚变反应,其释放的能量与质量为M的标准煤燃绕时释放的热量相等;已如1kg标准煤燃烧释放的热量约为,,则M约为()A.40kgB.100kgC.400kgD.1000kg6.特高压输电可使输送中的电能损耗和电压损失大幅降低。

我国已成功掌握并实际应用了特高压输电技术。

假设从A处采用550kV的超高压向B处输电,输电线上损耗的电功率为,到达B处时电压下降了。

2024年高考真题——物理(山东卷)含答案

2024年高考真题——物理(山东卷)含答案

2024年全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物理(答案在最后)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24年是中国航天大年,神舟十八号、嫦娥六号等已陆续飞天,部分航天器装载了具有抗干扰性强的核电池。

已知衰变为的半衰期约为29年;衰变为的半衰期约87年。

现用相同数目的和各做一块核电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衰变为时产生α粒子B.衰变为时产生β粒子C.50年后,剩余的数目大于的数目D.87年后,剩余的数目小于的数目2.如图所示,国产人形机器人“天工”能平稳通过斜坡。

若它可以在倾角不大于30°的斜坡上稳定地站立和行走,且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它的脚和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不能小于()A. B. C. D.3.如图所示,固定的光滑斜面上有一木板,其下端与斜面上A点距离为L。

木板由静止释放,若木板长度L,通过A点的时间间隔为;若木板长度为2L,通过A点的时间间隔为。

为()A.B.C.D.4.检测球形滚珠直径是否合格的装置如图甲所示,将标准滚珠a与待测滚珠b、c放置在两块平板玻璃之间,用单色平行光垂直照射平板玻璃,形成如图乙所示的干涉条纹。

若待测滚珠与标准滚珠的直径相等为合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滚珠b、c均合格B滚珠b、c均不合格C.滚珠b合格,滚珠c不合格D.滚珠b不合格,滚珠c合格5.“鹊桥二号”中继星环绕月球运行,其24小时椭圆轨道的半长轴为a。

已知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为r,则月球与地球质量之比可表示为()A. B. C. D.6.一定质量理想气体经历如图所示的循环过程,a→b过程是等压过程,b→c过程中气体与外界无热量交换,c→a过程是等温过程。

高三物理物理学史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物理物理学史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物理物理学史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列有关物理知识说法正确的是A.雷达发射的电磁波是由均匀变化的电场或磁场产生的B.“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的折射和全反射现象造成的C.飞机起落架上的轮胎要用绝缘橡胶制成D.医生检查身体用的“B超”是根据电磁波的多普勒效应制成的【答案】 B【解析】试题分析: 雷达发射的电磁波是由周期性变化的电场或磁场产生的,故A错误;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的折射和全反射现象造成的,故B正确;飞机上的着地轮装有搭地线或用导电橡胶做轮胎,是为了及时地把飞机在飞行过程中由于摩擦而产生的电荷通过导体而转移给大地,以免发生放电现象,保证飞机和乘客的安全,故C错误;医生检查身体用的“B超”是根据机械波的多普勒效应制成的,故D错误。

【考点】物理学史2.在物理学发展的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做出了重要贡献。

下列叙述中,符合物理发展历程的是A.奥斯特最早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B.亚里士多德认为两个从同一高度自由落下的物体,重物体与轻物体下落一样快C.牛顿应用“理想斜面实验”推翻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观点D.卡文迪许通过扭秤实验测定出了万有引力常量G【答案】D【解析】A.奥斯特最早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现象;选项A 错误;B.伽利略认为两个从同一高度自由落下的物体,重物体与轻物体下落一样快,选项B错误;C.伽利略应用“理想斜面实验”推翻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观点,选项C错误;D.卡文迪许通过扭秤实验测定出了引力常量G,选项D正确.【考点】物理学史。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用扭秤实验测定了静电常量kB.元电荷e的数值最早是由物理学家库仑测得的C.加速度的概念是伽利略研究落体定律时创建的D.安培提出了场的观点,说明处于电场中的电荷所受的力是电场给予的【答案】C【解析】库伦测出了静电力常数,提出库伦定律,故A错误;密立根最早测出元电荷的电荷量,所以B错误;伽利略在探究自由落体时提出加速度的思想,所以C正确;法拉第最先提出场的概念,所以D错误。

高考物理历史试题及答案

高考物理历史试题及答案

高考物理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是:A. 物体静止时不受力B. 物体运动时不受力C.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与外力无关D.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与外力成正比答案:D2. 以下哪个是电磁波的应用?A. 无线电广播B. 光合作用C. 热传导D. 声波传播答案:A3.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能量可以被创造B. 能量可以被消灭C. 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D. 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答案:C4. 光的折射现象是由于:A. 光速在不同介质中不同B. 光在真空中传播C. 光在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变D. 光在介质中传播方向不变答案:A5. 以下哪个不是电磁感应现象?A. 发电机B. 电动机C. 变压器D. 磁生电答案:B6.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热量可以从低温物体自发地传递到高温物体B. 热量可以从高温物体自发地传递到低温物体C. 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D. 热量不能自发地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答案:B7. 以下哪个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A. 电子B. 质子C. 中子D. 以上都是答案:D8. 以下哪个是电磁波谱中波长最长的?A. 无线电波B. 微波C. 红外线D. 紫外线答案:A9. 以下哪个是光的干涉现象?A. 光的反射B. 光的折射C. 光的衍射D. 光的散射答案:C10. 以下哪个是光的偏振现象?A. 光的反射B. 光的折射C. 光的干涉D. 光的散射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1. 光速在真空中的速度是_______米/秒。

答案:299,792,4582. 根据爱因斯坦的质能等价公式,能量E与质量m的关系是E=_______。

答案:mc²3. 电磁波的波长、频率和波速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

答案:波速=波长×频率4. 热力学第一定律描述的是_______。

高三物理物理学史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物理物理学史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物理物理学史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得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原因的结论B.牛顿首先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C.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D.安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答案】AC【解析】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得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原因,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A对;万有引力常量是卡文迪许测出的,B错;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C对;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D错,所以本题选择AC。

【考点】物理学史2.物理学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推动了科学技术创新和革命,促进了物质生活繁荣与人类文明的进步,关于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伽利略通过斜面实验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与下落时间成正比B.牛顿第一定律是事实与逻辑思维结合的产物,不可能用实验直接验证C.自然界中有两种电荷,库仑把它们命名为正电荷和负电荷D.奥斯特受法拉弟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启发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答案】B【解析】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根据逻辑推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与下落时间平方成正比.故A错误.因为一切物体都不能做到不受外力作用,所以牛顿第一定律是利用逻辑思维对事实进行分析的产物,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故B正确.自然界中有两种电荷,但不是库仑命名的,故C错误.法拉弟受奥斯特电流的磁效应的启发,研究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故D错误.【考点】考查了物理学史3.下列描述中符合物理学史的是A.开普勒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定律,从而提出了日心说B.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测定出引力常量GC.法拉第在实验中观察到,在通有恒定电流的静止导线附近的固定导线圈中,会出现感应电流D.楞次在分析了许多实验事实后提出,感应电流应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答案】D【解析】哥白尼提出日心说,故选项A错误;卡文迪许测出了引力常量,故选项B错误;变化电流周围的固定线圈才会出现感应电流,故选项C错误;楞次提出来楞次定律,故选项D正确。

物理历史试题及解析答案

物理历史试题及解析答案

物理历史试题及解析答案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和能量的自然科学,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

本试题旨在考察学生对物理学基本概念、原理以及物理学史上重要事件的掌握程度。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物理学的奠基人是哪位科学家?A. 牛顿B. 爱因斯坦C. 伽利略D. 阿基米德2. 牛顿的三大定律中,描述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定律是:A. 第一定律B. 第二定律C. 第三定律D. 以上都不是3. 以下哪项不是热力学的基本原理?A. 能量守恒定律B. 熵增原理C. 绝对零度不可达到D. 物质不灭定律4. 电磁学中,描述电场和磁场相互作用的定律是:A. 库仑定律B. 洛伦兹力定律C.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D. 麦克斯韦方程组5. 相对论中,描述时间膨胀和长度收缩的效应是:A. 牛顿运动定律B. 洛伦兹变换C. 能量守恒定律D. 熵增原理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物理学中,描述物体运动的三个基本量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7. 光的波粒二象性是由哪位科学家提出的?________。

8. 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是________,他提出了著名的________原理。

9. 原子核的发现者是________,他通过________实验发现了原子核的存在。

10. 宇宙大爆炸理论是由________提出的。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简述牛顿的三大定律,并说明它们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12. 描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对物理学和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四、计算题(每题15分,共30分)13. 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一个10N的水平推力。

如果摩擦力忽略不计,求物体的加速度。

14. 一个电子在电场中受到的电场力是3×10^-16 N,如果电子的电荷量是1.6×10^-19 C,求电场强度。

五、论述题(每题20分,共20分)15. 论述量子力学的发展对现代物理学和科技的影响。

物理历史试题及解析答案

物理历史试题及解析答案

物理历史试题及解析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在物理学史上,首次提出光的波动理论的科学家是:A. 牛顿B. 惠更斯C. 爱因斯坦D. 普朗克答案:B解析:惠更斯是荷兰物理学家,他在17世纪提出了光的波动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光是一种波动现象。

2. 牛顿的三大运动定律中,描述力和加速度关系的定律是:A. 第一定律B. 第二定律C. 第三定律D. 万有引力定律答案:B解析: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力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即F=ma,其中F是力,m是质量,a是加速度。

3. 相对论中,描述时间膨胀效应的公式是:A. E=mc²B. Δt' = Δt / √(1 - v²/c²)C. F=G*(m1*m2)/r²D. Δx' = Δx * √(1 - v²/c²)答案:B解析:相对论中的时间膨胀效应由公式Δt' = Δt / √(1 - v²/c²)描述,其中Δt是固有时间,Δt'是观察者测量的时间,v是物体的速度,c是光速。

4. 量子力学中,描述粒子波动性的数学工具是:A. 薛定谔方程B. 麦克斯韦方程组C. 牛顿运动定律D. 热力学第一定律答案:A解析:薛定谔方程是量子力学中描述粒子波动性的数学工具,它是一个偏微分方程,用于计算量子系统的波函数。

5. 热力学第二定律表明,不可能实现的机器是:A. 永动机B. 热泵C. 蒸汽机D. 内燃机答案:A解析:热力学第二定律表明,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热并完全转化为功而不产生其他效果,即不可能实现真正的永动机。

6. 电磁学中,描述磁场对运动电荷作用力的定律是:A. 洛伦兹力定律B. 库仑定律C. 欧姆定律D.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答案:A解析:洛伦兹力定律描述了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公式为F = q(v × B),其中F是力,q是电荷量,v是电荷的速度,B是磁场。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真题物理试卷(新课标ⅰ)(含答案及解析)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真题物理试卷(新课标ⅰ)(含答案及解析)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新课标Ⅰ)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5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分)行驶中的汽车如果发生剧烈碰撞,车内的安全气囊会被弹出并瞬间充满气体。

若碰撞后汽车的速度在很短时间内减小为零,关于安全气囊在此过程中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增加了司机单位面积的受力大小B.减少了碰撞前后司机动量的变化量C.将司机的动能全部转换成汽车的动能D.延长了司机的受力时间并增大了司机的受力面积2.(6分)火星的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则同一物体在火星表面与在地球表面受到的引力的比值约为()A.0.2B.0.4C.2.0D.2.53.(6分)如图,一同学表演荡秋千。

已知秋千的两根绳长均为10m,该同学和秋千踏板的总质量约为50kg。

绳的质量忽略不计。

当该同学荡到秋千支架的正下方时,速度大小为8m/s,此时每根绳子平均承受的拉力约为()A.200N B.400N C.600N D.800N4.(6分)图(a)所示的电路中,K与L间接一智能电源,用以控制电容器C两端的电压U C.如果U C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b)所示,则下列描述电阻R两端电压U R随时间t 变化的图象中,正确的是()A.B.C.D.5.(6分)一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其边界如图中虚线所示,为半圆,ac、bd与直径ab共线,ac间的距离等于半圆的半径。

一束质量为m、电荷量为q(q>0)的粒子,在纸面内从c点垂直于ac射入磁场,这些粒子具有各种速率。

不计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磁场中运动时间最长的粒子,其运动时间为()A.B.C.D.6.(6分)下列核反应方程中,X1、X2、X3、X4代表α粒子的有()A.H+H→n+X1B.H+H→n+X2C.U+n→Ba+Kr+3X3D.n+Li→H+X47.(6分)一物块在高3.0m、长5.0m的斜面顶端从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其重力势能和动能随下滑距离s的变化如图中直线Ⅰ、Ⅱ所示,重力加速度取10m/s2.则()A.物块下滑过程中机械能不守恒B.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C.物块下滑时加速度的大小为6.0m/s2D.当物块下滑2.0m时机械能损失了12J8.(6分)如图,U形光滑金属框abcd置于水平绝缘平台上,ab和dc边平行,和bc边垂直。

高考物理物理学史知识点经典测试题(含答案)

高考物理物理学史知识点经典测试题(含答案)

高考物理物理学史学问点经典测试题附答案(1)一、选择题1.以下物理学史正确的选项是〔〕A.卡文迪许总结出了点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B.伽利略首创将试验和规律推理相结合的物理学争论方法C.开普勒在天文观测数据的根底上,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并觉察了万有引力定律D.牛顿将斜面试验的结论合理外推,间接证明白自由落体运动时匀变速直线运动2.在物理学进展过程中, 很多科学家做出了巨大的奉献,以下说法中符合史实的是〔〕A.伽利略通过观测、分析计算觉察了行星的运动规律B.卡文迪许用扭秤试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C.牛顿运用万有引力定律推测并觉察了海王星和冥王星D.开普勒利用他精湛的数学经过长期计算分析,最终最终觉察了万有引力定律3.在物理学的进展过程中,很多物理学家都做出了重要的奉献,他们也制造出了很多物理学争论方法。

以下关于物理学史与物理学争论方法的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A.物理学中全部物理量都是承受比值法定义的B.元电荷、点电荷都是抱负化模型C.奥斯特首先觉察了电磁感应现象D.法拉第最早提出了“电场”的概念4.下面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库仑定律是通过试验总结出来的关于点电荷相互作用力跟它们间的距离和电荷量关系的一条物理规律B.库仑定律适用于点电荷,点电荷就是很小的带电体C.库仑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很相像,它们都不是平方反比规律D.当两个点电荷距离趋近于零时,库仑力则趋向无穷5.在物理学进展过程中,很多科学家做出了奉献,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自然界的电荷只有两种,美国科学家密立根将其命名为正电荷和负电荷,美国物理学家富兰克林通过油滴试验比较准确地测定了电荷量e 的数值B.卡文迪许用扭秤试验测定了引力常量G 和静电力常量k 的数值C.奥斯特觉察了电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时找到了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受力规律D.开普勒提出了三大行星运动定律后,牛顿觉察了万有引力定律6.制造白炽灯的科学家是( )A.伏打B.法拉第C.爱迪生D.西门子7.在物理学进展的历程中,很多物理学家的科学争论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高考物理史试题及答案

高考物理史试题及答案

高考物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A. 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B. 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会改变其运动状态。

C. 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会做加速运动。

D. 物体在有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答案:A2.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描述的是:A. 电流的产生与磁场的关系。

B. 磁场的产生与电流的关系。

C. 磁场的产生与电荷运动的关系。

D. 电流的产生与电荷运动的关系。

答案:A二、填空题3. 根据欧姆定律,电阻R、电压U和电流I之间的关系是:\[ R = \frac{U}{I} \]。

4. 麦克斯韦方程组描述了电磁场的基本规律,包括高斯定律、高斯磁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______。

答案:安培环路定律三、简答题5. 请简述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贡献。

答案:伽利略通过实验和逻辑推理,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重物比轻物下落快的观点,证明了所有物体在真空中自由落体的加速度相同。

四、计算题6. 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从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摩擦系数为0.2,求物体下滑的加速度。

答案:首先计算斜面的支持力和摩擦力,然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计算加速度。

支持力 \( N = mg \cos(30°) \)摩擦力 \( f = \mu N \)重力沿斜面分量 \( mg \sin(30°)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 ma = mg \sin(30°) - f \)代入数值解得 \( a \)。

五、实验题7. 请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答案:实验设计应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所需器材、实验步骤、数据记录和处理、结果分析等。

实验目的: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 F = ma \)实验原理:通过改变力和测量加速度来验证定律所需器材:滑轮、弹簧秤、小车、计时器、刻度尺等实验步骤:1) 测量小车的质量;2) 用弹簧秤拉动小车,记录力和对应的加速度;3) 改变力的大小,重复步骤2;4) 绘制力-加速度图线数据记录和处理:记录每次实验的力和加速度,计算加速度结果分析:分析图线是否为直线,斜率是否与小车质量成反比六、论述题8. 请论述爱因斯坦相对论对物理学的影响。

202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物理试卷 全国新高考Ⅰ卷 (含答案)

202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物理试卷 全国新高考Ⅰ卷 (含答案)

山东省2020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物理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一质量为m 的乘客乘坐竖直电梯下楼,其位移s 与时间t 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

乘客所受支持力的大小用F N 表示,速度大小用v 表示。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

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 .0~t 1时间内,v 增大,F N >mgB .t 1~t 2 时间内,v 减小,F N <mgC .t 2~t 3 时间内,v 增大,F N <mgD .t 2~t 3时间内,v 减小,F N >mg2.氚核31H 发生β衰变成为氦核32He 。

假设含氚材料中31H 发生β衰变产生的电子可以全部定向移动,在3.2⨯104 s 时间内形成的平均电流为5.0⨯10-8 A 。

已知电子电荷量为1.6⨯10-19 C ,在这段时间内发生β衰变的氚核31H 的个数为A .145.010⨯B .161.010⨯C .162.010⨯D .181.010⨯3.双缝干涉实验装置的截面图如图所示。

光源S 到S 1、S 2的距离相等,O 点为S 1、S 2连线中垂线与光屏的交点。

光源S 发出的波长为λ的光,经S 1出射后垂直穿过玻璃片传播到O 点,经S 2出射后直接传播到O 点,由S 1到O 点与由S 2到O 点,光传播的时间差为t ∆。

玻璃片厚度为10λ,玻璃对该波长光的折射率为1.5,空气中光速为c ,不计光在玻璃片内的反射。

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5t cλ∆= B .152t c λ∆= C .10t c λ∆= D .15t c λ∆= 4.一列简谐横波在均匀介质中沿x 轴负方向传播,已知54x λ=处质点的振动方程为2πcos()y A t T =,则34t T =时刻的波形图正确的是5.图甲中的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n 1:n 2=22:3,输入端a 、b 所接电压u 随时间t 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

高中物理学史试题及答案

高中物理学史试题及答案

高中物理学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它描述了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的运动状态。

请问牛顿第一定律是由哪位科学家提出的?A. 伽利略B. 牛顿C. 爱因斯坦D. 法拉第答案:B2. 电磁感应现象是由哪位科学家首次发现的?A. 奥斯特B. 法拉第C. 麦克斯韦D. 特斯拉答案:B3. 光的波粒二象性是指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

这一理论的提出者是:A. 牛顿B. 爱因斯坦C. 普朗克D. 波尔答案:B二、填空题4. 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并提出了______定律,这是电磁学的基础之一。

答案:法拉第电磁感应5.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包括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其中狭义相对论的核心原理是______和______。

答案:相对性原理;光速不变原理三、简答题6. 简述牛顿的三大运动定律及其意义。

答案:牛顿的三大运动定律包括:第一定律(惯性定律),即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第二定律(加速度定律),即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即对于每一个作用力,都有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这三大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础,对物理学和工程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7. 描述麦克斯韦方程组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电磁学中的重要性。

答案:麦克斯韦方程组包括四个方程:高斯定律、高斯磁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安培环路定理(包含麦克斯韦修正项)。

这组方程描述了电场、磁场与电荷、电流之间的关系。

麦克斯韦方程组是电磁学的基础,它不仅解释了电磁现象,还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对现代通信和无线技术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四、计算题8. 已知一个物体的质量为2kg,受到的外力为10N,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计算该物体的加速度。

答案: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其中F为力,m为质量,a为加速度。

将已知数值代入公式,得到a = F/m = 10N / 2kg = 5m/s²。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和答案解析(新课标Ⅲ)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和答案解析(新课标Ⅲ)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新课标Ⅲ)1. 如图,水平放置的圆柱形光滑玻璃棒左边绕有一线圈,右边套有一金属圆环。

圆环初始时静止。

将图中开关S由断开状态拨至连接状态,电路接通的瞬间,可观察到( )A. 拨至M端或N端,圆环都向左运动B. 拨至M端或N端,圆环都向右运动C. 拨至M端时圆环向左运动,拨至N端时向右运动D. 拨至M端时圆环向右运动,拨至N端时向左运动2. 甲、乙两个物块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沿同一直线运动,甲追上乙,并与乙发生碰撞,碰撞前后甲、乙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中实线所示。

已知甲的质量为1kg,则碰撞过程两物块损失的机械能为( )A. 3JB. 4JC. 5JD. 6J3. “嫦娥四号”探测器于2019年1月在月球背面成功着陆,着陆前曾绕月球飞行,某段时间可认为绕月做匀速圆周运动,圆周半径为月球半径的K倍。

已知地球半径R是月球半径的P倍,地球质量是月球质量的Q倍,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则“嫦娥四号”绕月球做圆周运动的速率为( )A. B. C. D.4. 如图,悬挂甲物体的细线拴牢在一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上O点处;绳的一端固定在墙上,另一端通过光滑定滑轮与物体乙相连。

甲、乙两物体质量相等。

系统平衡时,O点两侧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分别为和。

若,则等于( )A.B.C.D.5. 真空中有一匀强磁场,磁场边界为两个半径分别为a和3a的同轴圆柱面,磁场的方向与圆柱轴线平行,其横截面如图所示。

一速率为v的电子从圆心沿半径方向进入磁场。

已知电子质量为m,电荷量为e,忽略重力。

为使该电子的运动被限制在图中实线圆围成的区域内,磁场的磁感应强度最小为( )A. B. C. D.6. 1934年,约里奥-居里夫妇用粒子轰击铝箔,首次产生了人工放射性同位素X,反应方程为。

X会衰变成原子核Y,衰变方程为。

则( )A. X的质量数与Y的质量数相等B. X的电荷数比Y的电荷数少1C. X的电荷数比的电荷数多2D. X的质量数与的质量数相等7. 在图所示的交流电路中,电源电压的有效值为220V,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10:1,R1、R2、R3均为固定电阻,R2,R3,各电表均为理想电表。

新高考真题原卷及答案物理

新高考真题原卷及答案物理

新高考真题原卷及答案物理2020年的高考中,物理科目考题备受关注。

以下将详细介绍新高考物理科目的真题原卷及答案,以供学生参考。

一、选择题部分1.单选题1.下列信息传递方式属于机械波的是( )。

A.Am波B.Fm波C.蜘蛛网D.SMS短信答案:C2.有一块500g材料,需要加热300℃使其完全熔化,这需要的热量是30千焦耳,此材料的熔点为( )。

A.30℃B.60℃C.300℃D.500℃答案:D3.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有( )。

①音、光等波动在真空中传播也会有这类行为②红激光由氦氖激光器产生③超声波也是机械波A.①②③B.①②C.②③D.①③答案:A4.在去太空旅行过程中,由于宇宙飞船自重可忽略不计,则飞船内部的重力只能由它所带原子熟料质量在太空飞船所处转载所引一部分,质量以px表示,则外部引力系数的表达式为()。

A.G(px+g)B.G(px)C.G(px-g)D.Gpx答案:B5.甲、乙、丙三人在操场上绕跑一周,速度是5km/h,20min,1min,则以每小时6km和30分钟的速度跑完一圈,那么甲乙丙各自完成这次的时间分别为( )。

A.10minB.20minC.30minD.40min答案:B2.判断题2.判断以下说法正确错误:1.机械波无法在真空中传播,声波是机械波,所以声波也无法在真空中传播。

( )2.在行走的过程中,有人提出人类使用的火箭回家也可以靠着地球所带来自带回家自给能力。

( )3.在零速的情况下某个物体的重力分量G=0。

( )4.等于于这个时刻某一物体所受摩擦力F=0,这个时刻摩擦力的分量才是0。

( )答案:错误正确错误错误3.填空题1.你校NM学生在用厚度为d的两个金属平行板电容器的空气介质中组装电容器时,想要减小电容器的电磁波传播强度,有如下合理改进手段:(1)增加两个金属片之间的间隙,使之绝缘材料增大。

这样可以增加电容器的( )。

(2)可以在连接电容器组间的金属片之间增加各种形状的绝缘,使电容器可改为一体,接线穿过其他组件传送电荷。

高考物理史试题及答案

高考物理史试题及答案

高考物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A. 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B. 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C. 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正比D. 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反比,与物体质量成正比2. 电磁感应定律是由哪位科学家提出的?A. 牛顿B. 法拉第C. 欧姆D. 库仑3. 光速在真空中是恒定不变的,这一结论是由哪位科学家提出的?A. 爱因斯坦B. 牛顿C. 麦克斯韦D. 普朗克4.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开尔文表述是:A. 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取热量,使之完全变为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B. 不可能使热量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而不产生其他影响C. 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取热量,使之完全变为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同时不产生其他影响D. 不可能使热量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而不产生其他影响,同时不产生其他影响5. 相对论中,时间膨胀效应描述了什么现象?A. 物体在高速运动时,其时间会变慢B. 物体在高速运动时,其质量会增加C. 物体在高速运动时,其长度会缩短D. 物体在高速运动时,其速度会增大6. 量子力学的创立者是:A. 爱因斯坦B. 波尔C. 薛定谔D. 海森堡7. 光电效应实验的发现者是:A. 爱因斯坦B. 波尔C. 普朗克D. 卢瑟福8. 原子核裂变现象的发现者是:A. 居里夫人B. 卢瑟福C. 爱因斯坦D. 费米9. 万有引力定律是由哪位科学家提出的?A. 牛顿B. 伽利略C. 哥白尼D. 开普勒10. 量子力学中,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描述了什么?A. 粒子的位置和动量不能同时被准确测量B. 粒子的能量和时间不能同时被准确测量C. 粒子的位置和速度不能同时被准确测量D. 粒子的动量和能量不能同时被准确测量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牛顿的三大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础,其中第一定律也被称为______定律。

高考物理学史试题附答案

高考物理学史试题附答案

新课标高考物理学史试题附答案1.英国物理学家(1642-1 727):建立了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在数学方面发现了二项式定律.创立了微积分学,在光学方面,进行了色散实验.证明了白光是由单色光复合而成的,研究了颜色的理论.还发明了反射望远镜.2. 提出了理想斜面实验3. (187 9-1955)创]立了狭义相对论(1905年),广义相对论(1915年),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提出了光子说(1905年).4英国物理学家 (1 831-1879年)建立电磁场理论,预言电磁波的存在,提出光是一种电磁波。

5.英国物理学家建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6.法国物理学家 (1775-1 836)提出安培环形分子电流假:安培定则(右手螺旋定则),左手定则。

7.法国物理学家 (1736-1806)发现了库仑定律(1875年).8. 建立了欧姆定律,闭合电路欧姆定律.9.丹麦物理学家(1777-1851年)发现了电流磁效应10. (1804-1865年)建立了楞次定律(1834年)1l.英国植物学家发现布朗运动(1827年)12.英国物理学家 (1818-1889)发现了焦耳定律13.美国物理学家 (1852-1931 )采用旋转棱镜法测定了光速(1926年)14.荷兰数学家发现了光的折射定律(斯涅耳定律)(1621年)15.英国物理学家在实验室成功地观察到了光的干涉现象(1801年)16.法国物理学家提出光的波动理论(1818年)17.英国物理学家发现了红外线(1800年)18.德国物理学家发现了紫外线(1802年)19.德国物理学家发现了x射线(伦琴射线)(1895年)20. (l856-1940)发现了电子 (1897年)21.英国物理学家做了用a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 (1911年),发现了质子(1919年)22. 提出了玻尔理论23.法国物理学家 (1852-1908 年)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24. (1867-1934)和她的丈夫(l859-1906)发现了钋和镭25. 发现了中子(1932年)26. 和发现了正电子(1934年)27.十九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是答案:1.牛顿 2.伽利略 3.爱因斯坦 4.麦克斯韦 5.法拉第 6.安培 7.库仑 8.欧姆 9.奥斯特 10.楞次 11.布朗 12.焦耳 13.麦克耳逊 14.斯涅耳 15.托马斯.杨 16.菲涅耳17.赫谢耳18.里特19.伦琴20. 汤姆生21.卢瑟福22.玻尔23. 贝克勒耳24. 玛丽.居里、皮埃尔.居里25. 查德威克26.约里奥.居里、伊丽芙.居里27.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细胞说、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高考物理历史试题及答案

高考物理历史试题及答案

高考物理历史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关于牛顿第一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不受力时,一定处于静止状态B. 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一定处于静止状态C. 物体受力后,运动状态一定会改变D. 物体不受力时,可能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答案:D2. 以下哪种情况中,物体的机械能守恒?A. 物体在斜面上匀速下滑B. 物体在竖直方向上自由落体C. 物体在水平面上匀速直线运动D. 物体在竖直方向上抛体运动答案:B3. 电磁感应现象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下列哪个因素有关?A. 磁场强度B. 导体运动速度C. 导体长度D. 导体切割磁感线的速度答案:D4. 光的干涉现象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两束光的频率必须相同B. 两束光的波长必须相同C. 两束光的相位必须相同D. 两束光的振幅必须相同答案:A5.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热量可以从低温物体自发地传递到高温物体B. 一切自然过程总是向熵增的方向进行C. 热量可以从高温物体自发地传递到低温物体D. 熵是一个状态函数,其值与过程无关答案:B6. 原子核的人工转变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需要用高能粒子轰击原子核B. 只需要用低能粒子轰击原子核C. 只需要用电磁波轰击原子核D. 只需要用中子轰击原子核答案:A7. 根据相对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光速在不同惯性参考系中是不同的B. 运动的物体质量会增加C. 运动的物体长度会增加D. 时间在不同惯性参考系中是相同的答案:B8. 量子力学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粒子的位置和动量可以同时准确测量B. 粒子的位置和动量不能同时准确测量C. 粒子的波动性与粒子的质量无关D. 粒子的波动性与粒子的速度无关答案:B9. 根据麦克斯韦方程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变化的电场会产生磁场B. 变化的磁场会产生电场C. 均匀变化的电场会产生稳定的磁场D. 均匀变化的磁场会产生稳定的电场答案:A10. 根据普朗克的量子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能量是连续的B. 能量是量子化的C. 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D. 光的传播需要以太作为介质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20分)11.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物体的动量?A. 物体的质量B. 物体的速度C. 物体的形状D. 物体的颜色答案:A, B12. 以下哪些现象可以用波动理论解释?A. 光的衍射B. 光的干涉C. 光的偏振D. 光的反射答案:A, B, C13. 以下哪些现象可以用电磁理论解释?A. 电流的磁效应B. 电磁感应C. 光电效应D. 电流的热效应答案:A, B, C14. 以下哪些现象可以用相对论解释?A. 运动的钟变慢B. 运动的尺缩短C. 质量增加D. 光速不变答案:A, B, C, D15. 以下哪些现象可以用量子理论解释?A. 光电效应B. 康普顿散射C. 黑体辐射D. 原子光谱答案:A, B, C, D三、填空题(每题4分,共20分)16.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学史1.(2013四川成都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理科综合试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牛顿测出了引力常量B. 爱因斯坦提出了系统的电磁理论C. 理想实验不能用于科学研究D. 公式与采取的定义方式相同2.(2014山西忻州一中、康杰中学、临汾一中、长治二中四校高三第三次联考理科综合试题,14)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们总结出了许多物理学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思想法、类比法、科学假设法和建立物理模型法等。

以下关于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运用了假设法B.根据速度的定义式,当趋近于零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运用了极限思想法C.在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时,运用了控制变量法D.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等分成很多小段,然后将各小段位移相加,运用了微元法3.(2014山东潍坊高三3月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14)许多科学家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下列叙述中符合史实的是()A.伽利略研究了天体的运动,并提出了行星运动的三定律B.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通过扭秤实验测出了引力常量C.库仑发现了点电荷间的作用规律,并提出了电场的概念D.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并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发电机——法拉第圆盘发电机4.(2014山东青岛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物理,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用点电荷来代替实际带电体是采用了理想模型的方法B. 牛顿在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中,首次采用以实验检验猜想和假设的科学方法C. 法拉第最早引入了电场概念,并提出用电场线表示电场D. 哥白尼大胆反驳地心说,提出了日心说,并发现行星沿椭圆轨道运行的规律5.(2014江西重点中学协作体高三年级第一次联考,14)下列有关电磁学的四幅图中,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图法拉第是英国著名物理学家,他提出了电场的观点,同时引入电场线直观描述电场B.乙图中通过圆盘的磁通量保持不变,没有电流流经电阻RC.丙图实验中,如果将通电直导线南北放置,实验效果最好D.丁图中阴极射线在磁场的作用下向下偏转6.(2014江西省红色六校高三第二次联考,14)以下有关物理学概念或物理学史说法正确的有()A.匀速圆周运动是速度大小不变的匀变速曲线运动,速度方向始终为切线方向B.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库仑用扭秤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恒量的数值,从而使万有引力定律有了真正的实用价值C.行星绕恒星运动轨道为圆形,则它运动的周期平方与轨道半径的三次方之比为常数,此常数的大小与恒星的质量和行星的速度有关D.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感应电流的方向遵从楞次定律,这是能量守恒定律的必然结果7.(河北衡水中学2013-2014学年度下学期二调考试) 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发现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

下列表述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A.库仑利用库仑扭秤巧妙地实现了他对电荷间相互作用力规律的研究B.法拉第发现电流的磁效应,这和他坚信电和磁之间一定存在着联系的哲学思想是分不开的C.伽利略猜想自由落体的运动速度与下落时间成正比,并直接用实验进行了验证D.安培首先引入电场线和磁感线,极大地促进了他对电磁现象的研究8.(甘肃省兰州一中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在物理学发展的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研究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在对以下几位物理学家所作科学贡献的叙述中,正确的说法是A.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用实验的方法测出万有引力常量GB.第谷接受了哥白尼日心说的观点,并根据开普勒对行星运动观察记录的数据,应用严密的数学运算和椭圆轨道假说,得出了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C.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D.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导体电阻和通电时间的规律由欧姆首先发现9.(重庆市五区2014届高三学生学业调研抽测) 下列有关物理学家和物理学规律的发现,说法正确的是A.亚里士多德认为两个从同一高度自由落下的物体,重物体与轻物体下落一样快B.伽利略根据理想斜面实验,提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C.迪卡尔通过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在牛顿第一定律的基础上提出了惯性定律D.开普勒提出万有引力定律,并利用扭秤实验,巧妙地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10.(四川省成都市2014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诊断性检测)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焦耳发现了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效应的规律B.库仑发现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并通过油滴实验测定了元电荷的电荷量C.电荷在电场中会受到电场力作用,电流在磁场中也一定会受到磁场力的作用D.由公式可知,E与Q成正比;由公式可知,F与r成反比;11.(山东省德州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下列叙述符合史实的是A.库仑通过扭秤实验确认了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B.奥斯特最早发现了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即电流的磁效应C.法拉第在实验中观察到,在通有恒定电流的静止导线附近的固定导线圈中,会出现感应电流D.楞次在分析了许多实验事实后提出了感应电流方向的判断方法12.(江西省七校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 物理学家通过艰苦的实验来探究自然的物理规律,为人类的科学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值得我们敬仰。

下列描述中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A.开普勒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定律,从而提出了日心说B.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但并未测定出引力常量GC.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并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D.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并总结出了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规律13.(河南省郑州市2014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质量预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安培根据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条形磁铁的磁场的相似性,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B.感应电流遵从楞次定律所描述的方向,这是能量守恒定律的必然结果C.奥斯特在实验中观察到电流的磁效应,该效应揭示了电和磁之间存在联系D.法拉第在实验中观察到,在通有恒定电流的静止导线附近的固定线圈中,会出现感应电流14.(福建省福州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物理试题) 下列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A.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巧妙地测得静电力常量k的数值B.开普勒发现了行星运动的规律,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C.伽利略通过斜面实验的合理外推,得出了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D.法拉第根据小磁针在通电导线周围的偏转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15.(2012山东理综,14,易)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 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B.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速度大的物体惯性一定大C. 牛顿最早通过理想斜面实验得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D. 感应电流遵从楞次定律所描述的方向,这是能量守恒定律的必然结果16.(2012山东理综,14,易)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 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B.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速度大的物体惯性一定大C. 牛顿最早通过理想斜面实验得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D. 感应电流遵从楞次定律所描述的方向,这是能量守恒定律的必然结果17.(2011山东理综,16,中)了解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学会像科学家那样观察和思考,往往比掌握知识本身更重要. 以下符合史实的是()A. 焦耳发现了电流热效应的规律B. 库仑总结出了点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C. 楞次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拉开了研究电与磁相互关系的序幕D. 牛顿将斜面实验的结论合理外推,间接证明了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18.(2011海南单科,7,中)自然界的电、热和磁等现象都是相互联系的,很多物理学家为寻找它们之间的联系做出了贡献.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揭示了电现象和磁现象之间的联系B. 欧姆发现了欧姆定律,说明了热现象和电现象之间存在联系C. 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揭示了磁现象和电现象之间的联系D. 焦耳发现了电流的热效应,定量给出了电能和热能之间的转换关系19.(2010课标,14,中)在电磁学发展过程中,许多科学家做出了贡献.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磁效应;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B. 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楞次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C. 库仑发现了点电荷的相互作用规律;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定了元电荷的数值D. 安培发现了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规律;洛伦兹发现了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规律20.(2009广东单科,1,中)物理学的发展丰富了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创新和革命,促进了物质生产的繁荣与人类文明的进步.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B. 洛伦兹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C. 光电效应证实了光的波动性D. 相对论的创立表明经典力学已不再适用21.(2009宁夏理综,14,中)在力学理论建立的过程中,有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做出了贡献. 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伽利略发现了行星运动的规律B. 卡文迪许通过实验测出了引力常量C. 牛顿最早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D. 笛卡尔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做出了贡献22.(2008广东理基,1,中)最早提出用电场线描述电场的物理学家是()A. 牛顿B. 伽利略C. 法拉第D. 阿基米德23.(2012湖北七市高三联考,14)下列与力学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 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并测出引力常量B. 笛卡儿的理想实验表明, 运动不需要外力来维持C. 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创立表明经典力学已不再适用于宏观低速问题D. 发生弹性形变时, 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24.(2012东北育才学校模拟)关于物理学史的说法正确的是()A. 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 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B. 法拉第发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并得出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C. 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同时卡文迪许测出了引力常量D. 伽利略首先建立了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加速度以及能量的概念25.(2012武汉四月调研)19世纪40年代前后, 科学界已形成了一种思想氛围, 即用联系的观点去观察自然, 这种思想促进了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的建立. 在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建立的过程中, 下列说法不符合史实的是()A. 焦耳测定了热功当量的数值, 建立了功和热的联系B. 焦耳发现电流的热效应, 建立了电和热的联系C. 法拉第发现电流的磁效应, 建立了电和磁的联系D. 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建立了磁和电的联系26.(2012西安第一次质量检测)许多科学家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做出过重要贡献, 下列叙述中符合物理学史的是()A. 卡文迪许通过扭秤实验, 总结并提出了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B. 爱因斯坦首先提出量子理论C. 牛顿提出万有引力定律, 并通过实验测出了引力常量D. 法拉第经过多年的实验探索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27.(2012东北三省三校高三第一次联考,14)许多科学家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库仑利用库仑扭秤研究带电体间的相互作用,总结出了库仑定律B.法拉第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C.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并通过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D.伽利略、爱因斯坦等科学家也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得出做出过重要的贡献28.(2012江西重点中学第二次联考,14)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推翻了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的观点B.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提出了牛顿三大定律C.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利用扭秤实验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库仑定律,并测出了静电力常量k的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