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书模板2

开题报告书模板2
开题报告书模板2

邯郸学院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书

论文题目早期教育康复对智力落后儿童

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研究

——以邯郸市某康复中心为例

学生姓名高川

学号024*********

指导教师陈淑梅

年级2007级本科

专业特殊教育

2010年12月10日

题目来源:

学生自拟课题

主要研究内容:

本课题以邯郸市邯郸学院儿童教育康复中心儿童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量表调查智力落后儿童的生活自理状况,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早期教育康复对智力落后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为更有效地进行智力落后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教育提供依据。

开题依据(包括前人的工作、相关研究现状、此项研究的理论意义、学术价值、应用前景等)

一、前人的工作

(一)早期教育康复含义

李晨,姜冬玲,汪海红在《学龄前中重度智力残疾儿童康复教育的探索与实验》中描述:“对学龄前智力残疾儿童的康复训练就是对其进行早期教育,是一种有组织、有目的的丰富环境的教育训练措施。通过这种教育、训练,使这部分儿童的发展有一定程度的改正或智力有所提高,并获得一定的生活能力和技巧,使其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二)生活自理能力含义

生活自理能力是一个人适应社会的最基本的能力,是儿童最明显的社会行为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一切适应的基础。自理能力也就是自我服务能力,是照料自己生活、学习和保护生活环境整洁的劳动。

(三)研究基础

1、国家和有关教育部门关于智力落后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早期教育康复给与了高度关注,《学前智力落后儿童康复训练大纲》从幼儿的生活自理,社会交往,语言表达、理解,肌体动作协调发育,审美情趣等方面做出了规定。

2、在探讨康复与教育模式相结合与智力落后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相关研究中,雷新娟提到,康复和教育相结合的模式使孩子们增强了自信,生活自理能力、身体协调能力得到提高,有效地促进了患儿生理机能的重新组合,发展身体各种功能的代偿,让孩子们学习的时候也在康复,康复的同时也在学习,使儿童在运动、语言、机能、社交、情感及个性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最大限度地弥补了智残儿童的缺陷。

二、相关研究现状

我国学前特殊儿童的教育康复还不完善,没有现成的办学模式,缺乏训练教材、方法和经验,再加上特教师资匮乏,特殊儿童残疾种类、程度等不同,使得学前特殊教育发展很慢。同样,早期教育康复对智力落后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影响研究不是很完善,对此我国很多特特教工作者在实践中展开了探索:

(一)早期教育康复与智力落后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理论探索

1、王海艳根据特殊儿童智力普遍存在缺陷的情况,总结出了选择教材内容的三条原则:

第一,教材富于地方特色,贴近自然和社会生活;第二,教材编写由字到词再到句子,结合学古诗配儿歌,通俗易懂;第三,教材内容重复性强,便于儿童强化记忆。从这些原则出发选择教材,大大促进了智力落后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的发展。

2、周兢,程晓樵在《论学前教育机构中的特殊儿童教育》中,总结出了学前教育机构中特殊儿童教育课程由四大块构成:普通学前教育课程、认知加强课程、特殊治疗课程、生存技能课程。其中特别强调了生存技能课程主要是对特殊儿童进行基本生活技能训练,使他们有充分的机会锻炼其生活自理能力和生存技能,从而帮助他们获得照顾和生存技能,为他们将来真正回归主流社会做好准备。

(二)早期教育康复与智力落后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实践探索

1、特殊教育康复方法的探索。上海市虹口区儿童福利院根据智残儿童的特点,创设了情景教学,开设了认知能力、社会适应、家庭适应、基础学科、动作机能五个功能室,教师运用情景进行教学,使儿童得到情景感应,也使儿童充分利用生活和娱乐得到较多生活机会,有利于他们社会技能,自理能力发展。

2、弱智教育课程的探索。国际弱智教育课程在经历了零课程、发展性课程、功能性课程后进入环境生态课程的时代,我国弱智教育界正讨论研究“生态课程’’教育理念在智力落后儿童适应能力的教育训练上,这就间接为早期教育康复更好的促进智力落后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理论环境。

(一)理论意义

本研究可以对早期教育康复理论体系提供补充,为特殊教育工作者开展智力落后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早期教育康复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该研究领域理论。

(二)研究价值

本研究以邯郸市邯郸学院儿童教育康复中心智障儿童为研究对象,对其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调查研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报告邯郸市邯郸学院儿童教育康复中心智力落后儿童自理能力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特殊教育康复机构提供些建议,启示和帮助,使家长明白早期教育康复对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和作用,使他们为孩子未来的生活教育打下坚实基础而积极主动的创造好早期康复教育的条件。

四、应用前景

目前各个国家越来越重视特殊儿童的早期教育康复,早期教育康复对智力障碍儿童的各个方面都具有促进作用。本研究为智力障碍儿童家长,特殊教育教师进行早期教育康复提供了依据;为社会工作者开展相关工作提供相关依据;为如何制定培养智力障碍儿童的策略提供了依据,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起止时间和进度安排(包括外出调研)

2010年9月1日-2010年10月20日选题

2010年10月31日-2010年12月15日查资料,完成开题报告

2011年3月10日-2011年3月31日上交开题报告,开题

2011年4月1日-2011年5月10日写毕业论文,完成论文初稿

2011年5月10日-2011年5月20日提交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2011年5月21日-2011年6月8日论文答辩

预期结果及成果形式:

论文

可行性分析(已具备的条件和待解决的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等)

一、已具备的条件

(一)充分利用中国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各大学学报和《中国特殊教育》等核心期刊上的优秀学术论文为本课题提供理论基础,对本专业的知识有了很好的积累和掌握,同时,对本论题的研究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思考。

(二)前人有关智力障碍儿童早期教育康复的研究现状为本论题展开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三)教师的指导,帮助分析可研究的问题;专家审核的题目可行并通过。

(四)研究对象确定,即选择邯郸市邯郸学院儿童教育康复中心智力落后儿童进行调查。

(五)调查量表选定,选取双溪个别化测验量表中关于生活自理能力的部分,整理成测验量表,保证了量表的效度。

二、待解决的问题

(一)本研究的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样本的数量,儿童教育康复中心孩子数量有限,总体不足30人。其次,各个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及入学时间不同,对整个样本情况的了解急需解决。

(二)文献资料的整理。对已搜集到文章,书籍等文献资料需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分类整理,使之系统化。尽管已搜集到一定的资料,但因为资源有限,至今还没有掌握足够的文献资料,仍需使文献资料更加详实和充分。

三、研究方法

1、调查量表法。将双溪个别化测验量表中关于生活自理能力的部分,整理成测验量表,该量表主要从智障儿童饮食、穿着、如厕、身体清洁方面调查智障儿童的生活自理情况。预计测量20多份,由本人施测,最后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处理。

2、访谈法。与中心老师交流,了解孩子们的生活自理能力现状。对统计结果进行佐证。

3、观察法。通过在康复中心观摩及与孩子们的相处,了解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现状。

四、技术路线

主要参考文献

[1]李晨,姜冬玲,汪海红.学龄前中重度智力残疾儿童康复教育的探索与实验.河南教育

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87-88

[2]周兢,程晓樵.论学前教育机构中的特殊儿童教育.特殊儿童与师资研究,1995,3:

2-5

[3]向友余,许家成,王勉.中国智力障碍者生活质量核心指标的再研究.中国特殊教育,

2007,11:42-48

[4]谭秀菁,尹坚勤.普通幼儿园中特殊教育服务现状调查与思考.学前教育研究,2008,

5:13-15

[5]焦云红,唐键等.河北省城市普通幼儿园学前特殊教育调查与分析.中国特殊教育,2004,

2:91-94

[6]谭秀菁.特殊儿童家长选择学前教育机构的调查研究.中国特殊教育,2007,1:63-66 [7]王书荃.弱智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研究.特殊儿童与师资研究,1994,2:17-21 [8]王辉.我国学龄脑瘫儿童入学情况调查报告.中国特殊教育,2008,6:1-7 [9]李秀,张文京.学前特殊儿童转衔教育研究综述.中国特殊教育,2005,1:38-42 [10] 曹卫红. 残疾儿童的早期干预与正常儿童的早期教育之比较. 科技风,2008,6:43

提出问题,确定研究对象

选择量表

发放量表

回收量表

撰写论文

进行访谈

数据整理统计

指导教师审查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教研室论证意见

____________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月日二级学院院长或系、部主任审查意见

________二级学院(系、部)院长(主任)(签名):

年月日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