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波谱分析》第三版(孟令芝)课后习题答案

合集下载

有机波谱分析参考题库及答案

有机波谱分析参考题库及答案

有机波谱分析参考题库及答案第二章:紫外吸收光谱法一、选择81. 频率(MHz)为4.47×10的辐射,其波长数值为(1)670.7nm (2)670.7μ (3)670.7cm (4)670.7m 2. 紫外-可见光谱的产生是由外层价电子能级跃迁所致,其能级差的大小决定了 (1)吸收峰的强度 (2)吸收峰的数目 (3)吸收峰的位置 (4)吸收峰的形状 3. 紫外光谱是带状光谱的原因是由于(1)紫外光能量大 (2)波长短 (3)电子能级差大(4)电子能级跃迁的同时伴随有振动及转动能级跃迁的原因4. 化合物中,下面哪一种跃迁所需的能量最高**** (1)ζ?ζ (2)π?π (3)n?ζ (4)n?π*5. π?π跃迁的吸收峰在下列哪种溶剂中测量,其最大吸收波长最大(1)水 (2)甲醇 (3)乙醇 (4)正己烷6. 下列化合物中,在近紫外区(200,400nm)无吸收的是(1) (2) (3) (4)7. 下列化合物,紫外吸收λ值最大的是 max(1) (2) (3) (4)二、解答及解析题1. 吸收光谱是怎样产生的,吸收带波长与吸收强度主要由什么因素决定,2. 紫外吸收光谱有哪些基本特征,3. 为什么紫外吸收光谱是带状光谱,4. 紫外吸收光谱能提供哪些分子结构信息,紫外光谱在结构分析中有什么用途又有何局限性,,5. 分子的价电子跃迁有哪些类型,哪几种类型的跃迁能在紫外吸收光谱中反映出来?6. 影响紫外光谱吸收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7.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带有几种类型,它们与分子结构有什么关系,8. 溶剂对紫外吸收光谱有什么影响,选择溶剂时应考虑哪些因素,9. 什么是发色基团,什么是助色基团,它们具有什么样结构或特征,**10.为什么助色基团取代基能使烯双键的n?π跃迁波长红移,而使羰基n?π跃迁波长蓝移,*11. 为什么共轭双键分子中双键数目愈多其π?π跃迁吸收带波长愈长,请解释其因。

12. 芳环化合物都有B吸收带,但当化合物处于气态或在极性溶剂、非极性溶剂中时,B吸收带的形状有明显的差别,解释其原因。

有机波谱解析试题及答案

有机波谱解析试题及答案

有机波谱解析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红外光谱中,C=O键的特征吸收波数通常在哪个范围内?A. 1500-1700 cm^-1B. 2700-3300 cm^-1C. 3000-3600 cm^-1D. 1700-2000 cm^-1答案:A2. 在核磁共振氢谱中,下列哪种化合物的氢原子化学位移最大?A. 甲烷(CH4)B. 甲醇(CH3OH)C. 乙酸(CH3COOH)D. 苯(C6H6)答案:C3. 质谱分析中,下列哪种化合物最有可能产生M+峰?A. 含有多个氯原子的化合物B. 含有多个溴原子的化合物C. 含有多个氧原子的化合物D. 含有多个氮原子的化合物答案:D4. 紫外-可见光谱中,下列哪种化合物最有可能产生最大吸收波长?A. 含有共轭双键的化合物B. 含有苯环的化合物C. 含有硫原子的化合物D. 含有氮原子的化合物答案:A5. 在质子核磁共振谱中,下列哪种化合物的氢原子化学位移最接近于7 ppm?A. 烷烃中的氢原子B. 苯环上的氢原子C. 羰基旁的氢原子D. 羟基旁的氢原子答案:B6. 红外光谱中,下列哪种化合物最有可能产生3000 cm^-1以上的吸收峰?A. 含有C-H键的化合物B. 含有C=C键的化合物C. 含有C=O键的化合物D. 含有N-H键的化合物答案:A7. 在质谱分析中,下列哪种化合物最有可能产生M-1峰?A. 含有一个甲基的化合物B. 含有一个乙基的化合物C. 含有一个丙基的化合物D. 含有一个丁基的化合物答案:A8. 在核磁共振碳谱中,下列哪种化合物的碳原子化学位移最接近于200 ppm?A. 烷烃中的碳原子B. 苯环上的碳原子C. 羰基旁的碳原子D. 羟基旁的碳原子答案:C9. 紫外-可见光谱中,下列哪种化合物最有可能产生最大吸收波长?A. 含有共轭双键的化合物B. 含有苯环的化合物C. 含有硫原子的化合物D. 含有氮原子的化合物答案:A10. 在质谱分析中,下列哪种化合物最有可能产生M+1峰?A. 含有一个甲基的化合物B. 含有一个乙基的化合物C. 含有一个丙基的化合物D. 含有一个丁基的化合物答案:B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在红外光谱中,碳氢键的伸缩振动吸收通常出现在___________ cm^-1以下。

有机波谱分析孟令芝第三版课后习题及答案

有机波谱分析孟令芝第三版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 质谱习题及答案解:A 、C 2H 3Cl ,B 、C 2H 6S分子离子峰为偶数表明含有偶数个氮或不含氮。

C x H y N z O w S S不含氮 含氮22RI(M+1)100 1.10.370.8RI(M)RI(M+2)(1.1)1000.2 4.4RI(M)200x z sx w s ⨯=++⨯=++22RI(M+1)100 1.10.370.8RI(M)RI(M+2)(1.1)1000.2 4.4RI(M)200x z sx w s⨯=++⨯=++A 、RI(M+1) 4.8100 1.10.37100RI(M)100x z ⨯=+=⨯,设z=1,则x=4.02,C 4N 分子量>62,不合理。

所以无氮元素。

同理B ,设z=1,则x=3.11,C 3N 分子量>62,不合理。

所以无氮元素。

同位素相对丰度表,p26表2.3。

对于A ,RI 相对丰度,M :(M+2)=3:1,则A 中有氯原子,推断其分子式为CH 2=CHCl 对于A ,RI 相对丰度,M :(M+2)=25:1,则A 中有硫原子,推断其分子式CH 3CH 2SH解:C 2H 2Cl 2,ClCH=CHClm/z=98分子离子峰,M :(M+2)=6:1,有两个氯。

同位素相对丰度表,p26表2.3。

M-35=98-Cl ,M-36=98-HCl ,M-37=98-HCl-H解:m/z 142=M -43(⋅C 3H 7),m/z 142=C 9H 20N ,(n-C 4H 9)3N, 分子离子峰为奇数表明含有奇数个氮。

C x H y N z O w S SRI(M+1)10100 1.10.37100RI(M)100x z ⨯=+=⨯,设z=1,则x=8.75,若z=3,则x=8.08,不合理。

M :(M+1)=10:1,表明不含有卤素和氧硫。

m/z 44=CH 2=N +HCH 3,m/z 100=142-42(C 3H 6) m/z 57=M -43(⋅C 3H 7),m/z 44=57-13(CH 3),CH 2=N +HCH 3, 第四章 红外课后习题及答案间、邻、对硝基甲苯第三章紫外习题及答案核磁共振氢谱习题解答“核磁共振氢谱”部分习题参考答案1. CH 3CH 2COOCH 3 , 2.CH 3CH 2OCOCH(NO 2)CH 33. (a) C 6H 5CH(CH 3)OCOCH 3 , (b)C 6H 5CH 2CH 2OCOCH 3, (c) p -CH 3C 6H 4COOCH 2CH 34. HOCH 2CH 2CN ,5. CH 3CH 2OCOCH 2N(CH 3)26. CH 3CH 2OCOCH=CHCOOCH 2CH 3 ,7. 略,8. CH 3CH 2CH 2COOCH=CH 2 OCH 3OCH 3NH 2ca b 9.δa 6.35ppm, (1H, dd, Jac=8Hz, Jab=2Hz)δb 6.56ppm, (1H, d, Jab=2Hz)δc 6.85ppm, (1H, dd, Jca=8Hz) 9. (a) 2-乙基吡啶,(b) 3-乙基吡啶“核磁共振碳谱”部分习题参考答案3. CH 3COOCH=CH 24. p -N ≡CC 6H 4COOH5. p -ClC 6H 4COCH 36. CH 3CH 2OCOCH 2CH 2COOCH 2CH 37. (CH 3CH 2CO)2O 8. a: C 6H 5CH 2COCH 3 , b: C 6H 5COCH 2CH 38. C 6H 5OCH 2CH 2OCOCH 3。

《有机波谱分析》四套试题附答案

《有机波谱分析》四套试题附答案

波普解析试题A二、选择题。

( 10*2分=20分)1.化合物中只有一个羰基,却在1773cm-1和1736cm-1处出现两个吸收峰这是因为:()A、诱导效应B、共轭效应C、费米共振D、空间位阻2. 一种能作为色散型红外光谱仪的色散元件材料为:()A、玻璃B、石英C、红宝石D、卤化物晶体3.预测H2S分子的基频峰数为:()A、4B、3C、2D、14.若外加磁场的强度H0逐渐加大时,则使原子核自旋能级的低能态跃迁到高能态所需的能量是如何变化的:()A、不变B、逐渐变大C、逐渐变小D、随原核而变5.下列哪种核不适宜核磁共振测定:()A、12CB、15NC、19FD、31P6.在丁酮质谱中,质荷比质为29的碎片离子是发生了()A、α-裂解B、I-裂解C、重排裂解D、γ-H迁移7.在四谱综合解析过程中,确定苯环取代基的位置,最有效的方法是()A、紫外和核磁B、质谱和红外C、红外和核磁D、质谱和核磁8.下列化合物按1H化学位移值从大到小排列 ( )a.CH2=CH2b.CH CHc.HCHOd.A、a、b、c、dB、a、c、b、dC、c、d、a、bD、d、c、b、a9.在碱性条件下,苯酚的最大吸波长将发生何种变化? ( )A.红移 B. 蓝移 C. 不变 D. 不能确定10.芳烃(M=134), 质谱图上于m/e91处显一强峰,试问其可能的结构是:( )A. B. C. D.三、问答题(5*5分=25分)1.红外光谱产生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是?2.影响物质红外光谱峰位的因素有哪些?3. 色散型光谱仪主要有哪些部分组成?4. 核磁共振谱是物质内部什么运动在外部的一种表现形式?5. 紫外光谱在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中的主要贡献是什么?四、计算和推断题(9+9+17=35分)1.某化合物(不含N元素)分子离子区质谱数据为M(72),相对丰度100%; M+1(73),相对丰度3.5%;M+2(74),相对丰度0.5%。

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有机波谱分析-课后习题答案-xu

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有机波谱分析-课后习题答案-xu

第二章 质谱习题及答案1、化合物A 、B 质谱图中高质荷比区的质谱数据,推导其可能的分子式解:分子离子峰为偶数62=•+M表明不含氮或含有偶数个氮。

对于A ,1:3)(:)2(≈+M RI M RI ,所以分子中含有一个Cl 原子,不可能含氮。

则根据8.41.1100)()1(==⨯+x M RI M RI ,得3,2==y x ,所以A 分子式C 2H 3Cl ,UN=1合理;对于B ,4.4)2(=+M RI ,所以分子中可能含有一个S 原子,不可能含氮。

则根据8.38.01.1100)()1(=+=⨯+z x M RI M RI ,6,2==y x ,所以B 分子式C 2H 6S ,UN=0合理。

2、化合物的部分质谱数据及质谱图如下,推导其结构解:1:6:9)4(:)2(:)(≈++M RI M RI M RI ,所以分子中含有两个Cl ,m/z=96为分子离子峰,不含氮。

根据4.21.1100)()1(==⨯+x M RI M RI ,2,2==y x ,分子式为C 2H 2Cl 2,UN=1,合理。

图中可见:m/z 61(M-35),RI(100)为基峰,是分子离子丢失一个Cl 得到的; m/z=36, 为HCl +;m/z=26(M-Cl 2), RI(34),是分子离子丢失Cl 2得到的,相对强度大,稳定,说明结构为CHCl=CHCl 。

解:分子离子峰m/z 185为奇数表明含有奇数个氮。

基峰m/z 142=M 43,丢失的碎片可能为(C 3H 7,CH 3CO ),若丢失碎片为(CH 3CO),则来源于丁酰基或甲基酮,结合分子中含氮元素,很有可能为酰胺类物质,那么就应该有很强的分子离子峰,而m/z 185峰较弱,所以,丢失的中性碎片应该是(C 3H 7),来源于长链烷基,谱图中有而则m/z 29,43,57的烷基m/z 142=A 的组成, C x H y N z O w S S3.1037.01.1100)()1(=+=⨯+z x A RI A RI ,设z=1,则x=,若z=3,则x=,不合理。

有机波谱习题及答案分析PPT学习教案

有机波谱习题及答案分析PPT学习教案
第3页/共156页
4. 频率为1×107 MHz的电磁辐射是处在哪一个光区(A) A. 红外光区; B. 紫外光区; C. 无线电波区;D. 可见光区
5. 有机化合物成健电子的能级间隔越小,受激跃迁时吸收电磁 波的(C) A. 能量越大; B.波数越大; C. 波长越长; D.频率越高
6. 分析化学发生第二次变革的时代是(C) A. 20世纪初; B. 20世纪20年代; C. 20世纪40年代;D. 20世纪末
7. 波长为0.0100 nm的电磁波能量是多少eV? (1 eV = 1.602×10-19 J) (D)
A. 0.124 eV; B. 12.4 eV; C. 124 eV; D. 1.24×105 eV
第4页/共156页
8. 下列四种波数的电磁辐射,哪一个属于可见区?(B) A. 2.0×105 cm-1; B. 980 cm-1; C. 2.0 cm-1; D. 50.0 cm-1
9. 当化合物分子中含有C=O基团,而且与这个基团相连的键上有γ-氢原子,该化 合物的质谱出现麦氏重排离子峰。(√)
10. 化学电离源属于软电离技术,因此在CI-MS中最强峰通常是准分子离子峰。 (√)
第17页/共156页
11. 由于不能生成带正电荷的卤素离子,所以在质谱 仪分析中是无法确定分子结构中是否有卤素元素 存在的。(×)
19. 下列那种简写代表核磁共振波谱?(B) A. UV; B. NMR; C. IR; D. MS
20. 下列有机波谱分析法中,哪种谱图的横轴不表示光或电磁 波的能量?(D) A. 紫外-可见光谱; B. 红外吸收光谱; C. 核磁共振波谱; D. 质谱
第8页/共156页
21. 下列不是吸收光谱的是(D) A. AAS; B. IR; C. NMR; D. AES

有机波谱习题及答案讲解

有机波谱习题及答案讲解
的发光性质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属于发射光谱分 析。(√)
6. 根据Franck-condon原理,在电子能级发生跃迁 时,必然伴随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的变化。(√)
7. 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和质谱是有机 结构分析的四种主要有机波谱分析方法,合称为 四大谱。(√)
8. 电磁波的波长越长,能量越大。(×) 9. 有机波谱分析方法和仪器分析的灵敏度和准确度
A. GC-MS; B. LC-MS; C. ICP-MS; D. GC-IR 19. 下列那种简写代表核磁共振波谱?(B)
A. UV; B. NMR; C. IR; D. MS 20. 下列有机波谱分析法中,哪种谱图的横轴不表示光或电磁
波的能量?(D) A. 紫外-可见光谱; B. 红外吸收光谱; C. 核磁共振波谱; D. 质谱
4. 简述有机波谱分析的基本构成三要素。 谱峰位置(定性指标)
谱峰强度(定量指标)
谱峰的形状
5. 简述朗伯-比尔定律成立的前提和偏离线性的原因。 前提:①入射光为单色光;②吸收发生在均匀的介质
中;③在吸收过程中,吸收物质相互不发生作用。
偏离线性的原因:吸收定律本身的局限性、溶液的化 学因素和仪器因素等。如溶液的浓度过高、溶液中 粒子的散射、入射光非单色光等。
5. 有机化合物成健电子的能级间隔越小,受激跃迁时吸收电磁 波的(C) A. 能量越大; B.波数越大; C. 波长越长; D.频率越高
6. 分析化学发生第二次变革的时代是(C) A. 20世纪初; B. 20世纪20年代; C. 20世纪40年代;D. 20世纪末
7. 波长为0.0100 nm的电磁波能量是多少eV? (1 eV = 1.602×10-19 J)(D)
A. 0.124 eV; B. 12.4 eV; C. 124 eV; D. 1.24×105 eV

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_有机波谱分析课后习题答案参考

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_有机波谱分析课后习题答案参考

第二章质谱习题及答案1、化合物A 、B 质谱图中高质荷比区的质谱数据,推导其可能的分子式A : WA 60(5 8)61(8.7)62(100)M +'63( ∣.S) G4(31) 65(0-71)B : m 心 60(9.0) 61(19.0) 52( J(W)M 4* 63(3∙8) 64(4.4) 65(0.09)解:分子离子峰为偶数=62表明不含氮或含有偶数个氮。

对于A , Rl(M + 2): RI(M )心3:1 ,所以分子中含有一个Cl 原子,不可能含氮。

则根据CW + I)XlOO=I.Lv = 4.8 ,得X = 2』=3 J 所以 A 分子式 C 2H 3Cl f UN=I 合理; RI(M)对于B , Rl(M +2) = 4.4 ,所以分子中可能含有一个S 原子,不可能含氮。

则根据RHM + I)X loo = 1. Lv + 0.8z = 3.8 , x = 2, y = 6 .所以 B 分子式 C2I‰S fUN=O 合理。

RI (M)2、化合物的部分质谱数据及质谱图如下,推导其结构解:RI(M): RI(M + 2): RI(M + 4) ≈ 9:6:1 ,所以分子中含有两个Cl, n√z =96为分子离子峰,不含氮。

根据"W +hχl00 = 1」x = 2.4 # x = 29y = 2 f 分子式为 C 2H 2Cl 2 f UN=I .合理。

Rl(M)图中可见:n√z61(M -35), Rl(IOO)为基峰,是分子离子丢失一个Cl 得到的;m∕z=36,为HCI +; n√z=26(M -Ch), RI(34),是分子离子丢失Cb 得到的,相对强 度大,稳定,说明结构为CHCl=CHCI O961003•化合物的质谱图如下w儿U5<M+∖>1l42(lOO)l L43(iO 3),推导其可能结构。

分子离子峰n√z 185为奇数表明含有奇数个氮。

波谱原理及解析第三版答案

波谱原理及解析第三版答案

波谱原理及解析第三版答案波谱分析是一种常见的分析方法,可以用来研究物质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波谱原理及解析第三版是一本经典的教材,在学习波谱分析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本文对《波谱原理及解析第三版》中几个重要问题的答案解析。

一、什么是波谱分析?波谱分析是利用物质吸收、发射、散射、透射、干涉等现象,通过测量物质与电磁波相互作用的结果,来推断物质的结构和化学性质的一种方法。

波谱分析广泛应用于化学、物理、材料科学等领域。

二、简述电磁波谱的分类及特点。

电磁波谱可以按照波长、频率等特征进行分类。

根据波长递增的顺序,可以将电磁波谱分为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等。

每一种电磁波有其特定的能量、穿透力和与物质相互作用的方式。

三、简要描述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原理。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利用物质对紫外可见光的吸收现象来研究物质的结构和化学性质的方法。

当物质与紫外可见光发生相互作用时,部分光能被物质吸收,使得进入物质的光减弱,通过测量光的强度变化,可以推断出物质的吸收特性。

四、谱线是什么?它们如何产生?谱线指的是在波谱图上出现的明显的吸收或发射峰,代表了物质与电磁波相互作用的结果。

谱线的产生与物质吸收或发射特定的波长的光有关。

当物质吸收或发射光时,由于物质的能级结构变化,特定波长的光被吸收或发射,形成谱线。

五、核磁共振(NMR)是如何工作的?核磁共振是一种利用原子核在磁场中的行为来研究物质结构的方法。

在核磁共振中,将样品放置在强磁场中,通过向样品施加特定的频率的射频脉冲,激发物质的核自旋。

当核自旋返回基态时,会发出特定频率的电磁辐射,通过测量这个辐射可以推断出物质的结构和化学环境。

六、质谱是如何进行分析的?质谱是一种通过对物质中离子的质量和相对丰度进行测量,来研究物质结构和组成的方法。

在质谱中,首先将样品转化为气相或者溶液,然后通过在样品中引入电离源,将样品中分子或分子碎片电离为带电离子。

接下来,通过一系列的分析和检测手段,将离子按照其质量进行分离,并对离子进行检测和计数,最终得到质谱图。

有机波谱习题及答案分析

有机波谱习题及答案分析

11. 吸收定律偏离线性完全是由仪器因素引起 的。(×) 12. 电子能级间隔越小跃迁时吸收光子的频率 越大。(× ) 13. 分子光谱是由电子的发射而产生的。(×) 14. 分子荧光也叫二次光,都属于吸收光谱的 范围。(×) 15.ICP可用于测定F、Cl、Br、C、N、H、 O、S等非金属元素。(×)
4. 简述有机波谱分析的基本构成三要素。 谱峰位置(定性指标) 谱峰强度(定量指标) 谱峰的形状 5. 简述朗伯-比尔定律成立的前提和偏离线性的原因。 前提:①入射光为单色光;②吸收发生在均匀的介质 中;③在吸收过程中,吸收物质相互不发生作用。 偏离线性的原因:吸收定律本身的局限性、溶液的化 学因素和仪器因素等。如溶液的浓度过高、溶液中 粒子的散射、入射光非单色光等。
11. 波谱分析法通常获得其他分析方法不能获得的那些信息? (B) A. 组成信息; B. 原子或分子结构信息; C. 化合物存在形态; D. 化合物极性大小 12. 激光拉曼光谱属于(D) A. 吸收光谱; B. 发射光谱; C. 原子光谱; D. 分子光谱 13. 有机波谱分析方法和仪器分析法的主要不足是(B) A. 样品用量大; B. 相对误差大; C. 选择性差; D. 重现性低
6. 简述什么是分子光谱?什么是原子光谱? 分子光谱是通过分子内部运动,化合物吸收或发射光量 子时产生的光谱。 分子中存在多种运动形式,电子的运动、分子的振动、分 子的转动。分子转动能级的间隔十分密集,在特定范围的波 段内用普通分辨率的光谱仪器观察,看到的是连续光谱。而 在整个波段范围内,分子光谱是多个特定范围的连续光谱所 形成的带状光谱。 总而言之吧,分子光谱在特定波段范围内 是连续光谱的原因在于:转动能级间隔很密。 原子光谱是由原子价层电子受到辐射作用后在不同能级 之间跃迁吸收或发射光量子时产生的光谱。原子光谱是一些 线状光谱,发射谱是一些明亮的细线,吸收谱是一些暗线。 原子的发射谱线与吸收谱线位置精确重合。不同原子的光谱 各不相同,氢原子光谱最为简单,其他原子光谱较为复杂, 最复杂的是铁原子光谱。用色散率和分辨率较大的摄谱仪拍 摄的原子光谱还显示光谱线有精细结构和超精细结构,所有 这些原子光谱的特征,反映了原子内部电子运动的规律性。

波谱解析法课后答案

波谱解析法课后答案

波谱解析法课后答案【篇一:有机波谱解析(习题一)】>1、试推测有机化合物a、b和c的结构式c4h8cl(a)c4h8o(b)2+c4h10o(c)c4h6c4h8o24-1 (b)有碘仿反应,红外光谱图在1715cm有强吸收峰。

a的nmr数据为3h(单峰),2h(四重峰),3h(三重峰)。

4、根据1hnmr谱推测下列化合物的结构。

[其中:s 表示单峰;d 表示双峰;b 表示宽峰;t 表示三重峰;q 表示四重峰;m 表示多重峰;h 表示七重峰]5、2,3-二甲基-2-溴丁烷与(ch3)3co-k+反应后生成两个化合物;6、推测下列化合物的结构。

1.4(s,1h),2.7(s,2h),7.2(s,5h)ppm;1.6(m,2h),2.7(s,1h),4.4(t,1h),7.2(q,4h)ppm;1.9(s,2h)ppm;且该化合物与hio4无反应。

9.9(s,1h)ppm;有机波谱解析答案chch1、a、 2 ch 2 ch 3 b、 ch 3 coch 23ccl3 c、ch3chch2ch32、a、 (ch3 ) 3 cchch 3 b、 2 c=c(ch3 ) 2 c、 ch3coch3(ch3)1740cm-1为酯羰基伸缩振动特征吸收峰。

och3ch2ch3ch3c(ch3)3ch4、1) 2)3) chch3ab3ach3c3ad 5、a、b、 chh3ch3a3ch3b峰。

所以,该化合物的结构为: hoch 2 3 。

ch2chch2c(ch3)2所以,该化合物的结构为:。

合物的结构为:brchch 2 ch 3。

ch3ch3无反应,说明不是邻二醇,其它峰说明脂肪链为: ch 2 ch 2或33连的碳不连h,所以,该化合物的结构为:(ch ) ch )。

3222326) ch 3 ch 2ch 2 cho 7)是(ch3)3cch2coch3而不是(ch3)3ccoch2ch38) ch 3 coch 2 ch 2coch 3 9) ch 3coch 2 ch(och3 ) 2ch2coch310)11) clcoch2ch3【篇二:紫外光谱分析法习题答案】班级姓名分数一、选择题1. 在紫外-可见光度分析中极性溶剂会使被测物吸收峰 (3 )(1) 消失(2) 精细结构更明显(3) 位移 (4) 分裂2. 双光束分光光度计与单光束分光光度计相比,其突出优点是 ( 4) (1) 可以扩大波长的应用范围;(2) 可以采用快速响应的检测系统(3) 可以抵消吸收池所带来的误差;(4) 可以抵消因光源的变化而产生的误差3. 许多化合物的吸收曲线表明,它们的最大吸收常常位于200─400nm 之间,对这一光谱区应选用的光源为 ( 1 )(1) 氘灯或氢灯 (2) 能斯特灯(3) 钨灯(4) 空心阴极灯灯4. 助色团对谱带的影响是使谱带 ( 1 )(1)波长变长 (2)波长变短(3)波长不变(4)谱带蓝移5. 指出下列哪种是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常用的光源? ( 4 )(1) 硅碳棒(2) 激光器(3) 空心阴极灯 (4) 卤钨灯6. 指出下列哪种不是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使用的检测器?( 1 )(1) 热电偶(2) 光电倍增管 (3) 光电池(4) 光电管7.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主要决定于 ( 2 )(1) 分子的振动、转动能级的跃迁; (2) 分子的电子结构(3) 原子的电子结构; (4) 原子的外层电子能级间跃迁8. 基于发射原理的分析方法是 ( 2 )(1) 光电比色法 (2) 荧光光度法(3) 紫外及可见分光光度法 (4) 红外光谱法9. 基于吸收原理的分析方法是( 4 )(1) 原子荧光光谱法;(2) 分子荧光光度法; (3) 光电直读光谱法; (4) 紫外及可见分光光度法10.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中, 强度大且光谱区域广的光源是 ( 3)(1) 钨灯 (2) 氢灯 (3) 氙灯(4) 汞灯11. 物质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产生是由于( 3 )(1) 分子的振动 (2) 分子的转动 (3) 原子核外层电子的跃迁 (4) 原子核内层电子的跃迁12. 阶跃线荧光的波长( 1 )(1)大于所吸收的辐射的波长;(2)小于所吸收的辐射的波长(3)等于所吸收的辐射的波长;(4)正比于所吸收的辐射的波长ch3ocooh(b)(a)(1) abc (2) cba(3)bac(4)cabch3o(c) 114. 在紫外-可见光谱区有吸收的化合物是( 4 )(1) ch3-ch=ch-ch3(2) ch3-ch2oh(3) ch2=ch-ch2-ch=ch2 (4) ch2=ch-ch=ch-ch315. 双波长分光光度计和单波长分光光度计的主要区别是( 2 ) (1)光源的个数; (2)单色器的个数; (3)吸收池的个数; (4)单色器和吸收池的个数- 16. 下列哪种方法可用于测定合金中皮克数量级(1012)的铋?( 2 )(1)分光光度法(2)中子活化(3)极谱法(4)电位滴定法 17. 在分光光度法中,运用朗伯-比尔定律进行定量分析采用的入射光为( 2 )(1)白光(2)单色光(3)可见光(4)紫外光18. 分子运动包括有电子相对原子核的运动(e电子)、核间相对位移的振动(e振动)和转动(e转动)这三种运动的能量大小顺序为( 3 )(1) e振动e转动e电子 (2) e转动e电子e振动 (3) e电子e振动e转动 (4) e电子e转动e振动二、填空题1. 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 一般电子能级跃迁类型为:(1)______________跃迁, 对应________________光谱区(2)______________跃迁, 对应________________光谱区(3)______________跃迁, 对应________________光谱区(4)______________跃迁, 对应________________光谱区[答] 1. ?─?*, 真空紫外;2. n─?*, 远紫外;3. ?─?*, 紫外;4. n─?*, 近紫外, 可见.2. 可见-紫外、原子吸收的定量分析吸收光谱法都可应用一个相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定律, 亦称为 ___________ 。

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有机波谱分析-课后习题答案-xu

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有机波谱分析-课后习题答案-xu

第二章 质谱习题及答案1、化合物A 、B 质谱图中高质荷比区的质谱数据,推导其可能的分子式解:分子离子峰为偶数62=•+M表明不含氮或含有偶数个氮。

对于A ,1:3)(:)2(≈+M RI M RI ,所以分子中含有一个Cl 原子,不可能含氮。

则根据8.41.1100)()1(==⨯+x M RI M RI ,得3,2==y x ,所以A 分子式C 2H 3Cl ,UN=1合理;对于B ,4.4)2(=+M RI ,所以分子中可能含有一个S 原子,不可能含氮。

则根据8.38.01.1100)()1(=+=⨯+z x M RI M RI ,6,2==y x ,所以B 分子式C 2H 6S ,UN=0合理。

2、化合物的部分质谱数据及质谱图如下,推导其结构解:1:6:9)4(:)2(:)(≈++M RI M RI M RI ,所以分子中含有两个Cl ,m/z=96为分子离子峰,不含氮。

根据4.21.1100)()1(==⨯+x M RI M RI ,2,2==y x ,分子式为C 2H 2Cl 2,UN=1,合理。

图中可见:m/z 61(M-35),RI(100)为基峰,是分子离子丢失一个Cl 得到的; m/z=36, 为HCl +;m/z=26(M-Cl 2), RI(34),是分子离子丢失Cl 2得到的,相对强度大,稳定,说明结构为CHCl=CHCl 。

解:分子离子峰m/z 185为奇数表明含有奇数个氮。

基峰m/z 142=M 43,丢失的碎片可能为(C 3H 7,CH 3CO ),若丢失碎片为(CH 3CO),则来源于丁酰基或甲基酮,结合分子中含氮元素,很有可能为酰胺类物质,那么就应该有很强的分子离子峰,而m/z 185峰较弱,所以,丢失的中性碎片应该是(C 3H 7),来源于长链烷基,谱图中有而则m/z 29,43,57的烷基m/z 142=A 的组成, C x H y N z O w S S3.1037.01.1100)()1(=+=⨯+z x A RI A RI ,设z=1,则x=,若z=3,则x=,不合理。

课后答案】有机波谱分析(孟令芝,第三版

课后答案】有机波谱分析(孟令芝,第三版

课后答案】有机波谱分析(孟令芝,第三版第1章绪论1.1 有机波谱分析的基本概念1. 有机波谱分析是指利用波谱技术对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一种方法。

2. 有机波谱分析的原理是利用分子的不同振动和旋转运动所引起的吸收或发射电磁波来分析物质的结构和性质。

3. 有机波谱分析的分类包括红外光谱分析、核磁共振波谱分析、质谱分析等。

1.2 红外光谱分析1. 红外光谱是指波长范围为0.8~1000 μm的电磁辐射。

2. 红外光谱分析利用化合物中不同化学键的振动和变形所吸收的红外辐射来分析物质的结构和性质。

3. 红外光谱的谱图通常分为三个区域:近红外区、中红外区和远红外区,对应的波数范围为12000~4000 cm-1、4000~400 cm-1和400~10 cm-1。

4. 红外光谱的谱图可通过化合物中的官能团、分子结构和化学键的性质来进行解释和分析,常见的化学键包括C-H、O-H、N-H、C=O、C=C、C≡C等。

1.3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1. 核磁共振波谱是指当核磁矩和外磁场相互作用时反应出的光谱。

2.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利用化合物中含有氢、碳等元素的核磁共振信号来分析物质的结构和性质。

3.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中的化学位移指的是核磁共振信号所对应的频率与参考标准物质的频率差值,常用的参考标准物质包括TMS、CDCl3等。

4. 核磁共振波谱的谱图可通过分析化合物中的化学位移、峰形、耦合常数等来对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进行解释和分析。

1.4 质谱分析1. 质谱分析是指将化合物分解为不同的离子,并在磁场中进行分离、聚集和检测,从而得到物质的结构和性质信息的一种方法。

2. 质谱分析的过程包括化合物的分子离化、离子加速、离子分离和离子检测等。

3. 质谱分析中常用的离子化方法包括电子轰击法、化学离子化法等。

4. 质谱分析的谱图可通过分析离子碎片的质荷比、相对丰度等来对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进行解释和分析。

第2章红外光谱分析2.1 基本原理和仪器1. 红外光谱是指物质分子在红外辐射下吸收、散射和反射的现象。

波谱分析习题答案

波谱分析习题答案

第六章 现代物理实验方法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1.指出哪些化合物可在近紫外区产生吸收带.(1) (2).CH 3CH 2OCH(CH 3)2(3).CH 3CH 2C≡CH (4).(5) CH 2=C=O (6).CH 2=CH-CH=CH-CH 3答案:解:可在近紫外区产生吸收带的化合物是 ⑷, ⑸, ⑹2.指出如何应用红外光谱来区分下列各对称异构体:(1) 和CH 3-C≡C -CH 2OH.(2)(3) 和⑷.(5)答案:解: (1)和CH 3-C≡C -CH 2OH.前者:νC=C :1650cm -1, νC=O :1720cm -1左右.后者:νC=C:2200cm -1, ν-O-H:3200-3600cm -1(2) =C-H 面外弯曲,反式,980-965cm -1强峰=C-H面外弯曲,顺式,730-650峰形弱而宽.⑶. 和,在共轭体系中,羰基吸收波数低于非共轭体系的羰基吸收.⑷. 中的C=C=C伸缩振动1980cm-1. 中的C=C 伸缩振动1650cm-1.(5)吸收波数νC≡N >νC=C=N,νC≡N在2260-2240cm-1左右.在C=C-H的面外弯曲振动910-905cm-1 3.预计下列每个化合物将有几个核磁共振信号?⑴.CH3CH2CH2CH3(2)(3).CH3-CH=CH2(4)反-2-丁烯(5)1,2-二溴丙烷(6)CH2BrCl(7)(8)2-氯丁烷答案:解:⑴. 2个⑵.4个(必须是高精密仪器,因有顺反异构)⑶.4个(有顺反异构)⑷.2个⑸.3个⑹.1个⑺.3个⑻.4个4.定出具有下列分子式但仅有一个核磁共振信号的化合物结构式.(1) C5H12(2) C3H6(3)C2H6O (4) C3H4(5) C2H4Br2(6) C4H6(7)C8H18(8)C3H6Br2答案:解:(1)(2) (3) CH 3-O-CH 3(4) CH 2=C=CH 2 (5) BrCH 2-CH 2Br (6) CH 3-C≡C -CH 3(7) (8)5. 某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 4H 8O ,它的IR 谱在1715cm -1有强吸收峰;1HNMR 谱有一个单峰(3H),一个四重峰(2H)和一个三重峰(3H)。

有机分析第二版答案

有机分析第二版答案

有机分析第二版答案【篇一:有机分析试卷-2012-2013期末(b)答案】p class=txt>《有机分析》期(末)(b)试卷课程代码: b307348学分: 2.5考试时间: 100 分钟班级:学号:姓名:我已阅读了有关的考试规定和纪律要求,愿意在考试中遵守《考场规则》,如有违反将愿接受相应的处理。

课程序号:1255242一、填空题。

(每空1分,共19分) 1. s2;a1; n ; b;i;a2。

2. br2-ccl4的试验和kmno4试验。

3. 乙醇,乙醛。

4. 亚硝酸试验。

5. naoh-h2o2;koh+硫酸肼溶液6. 烷烃和芳烃。

7.氯,溴,碘,蓝绿色火焰 8. 碱石棉和无水高氯酸镁。

二、共15分。

1. 2-甲基庚烷正庚烷2-甲基己烷3,3-二甲基戊烷正戊烷 (5分)2.(1)苯胺能溶于盐酸,属于b组;2,4,6三溴苯胺不溶于盐酸,属于m组;(5分)(2)苯酚能溶于5%氢氧化钠,但不能溶于5%碳酸氢钠,属于a2组;2,4,6三硝基苯酚既能溶于5%氢氧化钠,但不能溶于5%碳酸氢钠,属于a1组;(5分)三、(每题5分,共15分)(1)乙醛,丙酮,乙醇,苯甲醛先用碘仿试验,有黄色沉淀的为乙醛,丙酮和乙醇,没有黄色沉淀的为苯甲醛;再用吐伦试验,有银镜产生的为乙醛;最后用金属钠试验,有气体产生的为乙醇。

(2)丙烯,丙烷,苯乙酮,苯先用溴的四氯化碳试验,能使溴的红棕色退去的为丙烯;再用碘仿试验,有黄色沉淀产生的为苯乙酮;最后用甲醛-浓硫酸试验,有有色化合物生成的为苯。

(3)乙醇,丙醛,苄醇,邻甲苯酚先用碘仿试验,有黄色沉淀生成的为乙醇;再用吐伦试验,有银镜产生的为丙醛;最后用三氯化铁试验,有有色配合物生成的为邻甲苯酚。

四、简答题。

(每题6分,共12分)1. 主要用于检验含氯,溴,碘的化合物,其现象是含氯,溴,碘的化合物与氧化铜灼烧,生成挥发性的卤化铜,使火焰显蓝绿色。

此方法很灵敏,但需与agno3试验相互参比。

有机波谱分析复习参考含答案

有机波谱分析复习参考含答案

1、紫外光谱法在有机化合物结构研究中有哪些应用?确定未知化合物是否含有与某一已知化合物相同的共轭体系;确定未知结构中的共轭结构单元;确定构型和构象;确定互变异构体。

2、分子式为C4H8O的红外图谱如下,试推断其可能的结构。

答案:3、某硫杂环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6H6OS,其1H NMR和13C NMR图谱如下,推断其可能的结构式。

答案:SOSO4、鉴别如下质谱图,是苯甲酸甲酯(C6H5COOCH3)还是乙酸苯酯(CH3COOC6H5),并说明理由及峰的归属。

答案:C 6H 5COOCH 35、某化合物的紫外光谱:OH H C m ax 52λ 262nm (m ax ε15);红外光谱:3330~2500cm -1间有强宽吸收,1715 cm -1处有强宽吸收;核磁共振氢谱:δ11.0处为单质子单峰,δ2.6处为四质子宽单峰,δ2.12处为三质子单峰,质谱如图所示。

参照同位素峰强比及元素分析结果,分子式为C 5H 8O 3,试推测其结构式。

答案:CH 3COCH 2CH 2COOH1、紫外光谱在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中的主要贡献是什么?答:在有机结构鉴定中,紫外光谱在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共轭体系、生色团和芳香性等方面有独到之处2、红外光谱产生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是什么?答:一是红外辐射的能量应与振动能级差相匹配,即E 光=△E ν,二是分子在振动过程中偶极矩的变化必须不为零。

3、核磁共振谱是物质内部什么运动在外部的一种表现形式?答:是具有核磁矩的原子核的自旋运动在外部的一种表现形式。

4、解释什么是碳谱的γ-效应答:当取代基处在被观察的碳的γ位,由于电荷相互排斥,被观察的碳周围电子云密度增大,δC 向高场移动。

6、根据图 6-1~图6-4推断分子式为C 11H 20O 4未知物结构答案:1.当体系的共轭双键增多时,紫外光谱图会发生什么变化?阐明发生变化的原因。

答:当体系的共轭双键增多时,吸收光会向长波方向移动,即发生红移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