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量法解题技巧
“差量法”解题浅议

6
g一
66 g =
8 .
6
g
解得 x =
4 48 L .
答 案 :D
【例 4 】 在 标 准 状 况 下 , 6 . 7 L N () 2 通 过 水 后 , 收
集到
5 .
0
4
L
气体 ,则被氧化的 N 0
z 体积是(
) .
A 1 .6 8 L
B
2 .
25
L
C 0 56 L .
D .1 .1 2 L
解 析 :N 0 2 通 入 水 发 生 反 应 : 3 N 0 2 + H 2 0 一山U3 . Nhomakorabea利
用其他
几
种重要
的 特殊差 量解题
差量法不仅适用于 某些 化学反应前后 质量 或体
积变 化 的有关 计算 ,而 且 有些 化 学量 的计算若巧 妙 地
运 用差量法 ,也 会给计算带来方便.
【例 3 】
标
况
下
一
,
个装满氯气的容器质量为
74 .
6
g
,若装满 氮气质量 为
66
g
,则此 容 器 的容积 为
瀛
解题 方法与技巧
巷 蠹 霉 。 謦 黪 簪 藏 案 臻
河 北 威 县 第一 中学( 0 5 4 7 0 0 ) 申彦 芳
一 、 差 量 法 的解 题 原 理 差量法是根据化学变化前后 物质 的量发生 的变 化 ,找 出所谓“ 理 论 差 量 ” ,这个差量 可 以是 质量. 气相 物质 的体 积 、 压 强 ,也 可 以 是 物质 的量 :反 应 过 程 中 的 热量等. “ 理论差量” 与“ 题 给差 量 ” 成正 比 ,这样 可快 速 列 出 比列 式 求 , 出答 案 . 二 、 差量 法 的解题 步骤 首先要 根据题 意确定“ 理 论 差 量”— — 这是差 量
中考化学差量法

中考化学差量法
差量法是一种在中考化学计算题中常用的解题方法。
它依据化学反应前后的某些量的变化(如固体质量差、溶液质量差、气体体积差等),找出理论差量(固体、溶液或气体质量差等),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变化量成正比而建立的一种解题方法。
差量法的基本步骤如下:
1. 确定反应方程式:根据题目描述,找出反应物和生成物,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2. 分析差量:根据反应方程式,找出反应前后的质量或体积差,这就是所谓的“差量”。
3. 建立比例关系:将已知的实际差量(如题目中给出的溶液质量增加量)与理论差量(如化学方程式中的质量差)列成比例关系。
4. 解比例关系:根据比例关系,求解未知量。
例如,求解反应物的质量、生成物的质量或其他相关量。
5. 检验结果:将求解出的结果代入原题,检查是否符合题意,
如溶液质量增加量是否正确等。
需要注意的是,差量法在适用条件为反应不完全或有残留物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在这种情况下,差量反映了实际发生的反应,消除了未反应物质对计算的影响。
在中考化学题目中,差量法的应用广泛,能帮助考生快速准确地解答计算题。
通过熟练掌握差量法,学生在面对化学计算题时能更加从容应对。
初中化学差量法计算题解题技巧

初中化学差量法计算题解题技巧
初中化学差量法计算题解题技巧包括以下几点:
1. 理解差量法的概念:差量法是化学中用于计算两个量之间差值的方法。
在差量法计算中,首先需要确定两个量,然后计算出它们之间的差值,最后将差值除以两个量的平均值即可得到分子数。
2. 常见化学方程式的差量法求解:在一些化学方程式中,我们需要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量差,以确定反应是否完全或有剩余物质。
例如,假设有2摩尔A和1摩尔B反应,生成1摩尔C,那么根据差量法,我们需要计算反应物A和B之间的差值,即2-1=1,同时还需要计算生成物C和反应物A之间的差值,即1-2=-1,如果这两个差值相等,则说明反应物A和B之间完全反应,如果有差值,则说明有剩余物质。
3. 混合物的差量法求解:对于一些混合物,我们需要考虑其中各个组分之间之间的量差。
例如,假设混合物中有2摩尔A和1摩尔B,我们想确定其中A和B的物质的量之和,根据差量法,我们需要计算A 和B之间的差值,即2-1=1,同时还需要计算混合物中A和B的物质的量之和,即2+1=3,如果这两个差值相等,则说明混合物中A和B的物质的量之和为3。
4. 反应物的差量法求解:对于一些反应方程式,我们需要计算反应物之间之间的差值,以确定是否有反应或是否生成新事物。
例如,假设有2摩尔A和1摩尔B反应,生成1摩尔C和1摩尔D,那么根据差量法,我们需要计算反应物A和B之间的差值,即2-1=1,同时还需要计算产物C和反应物A之间的差值,即1-2=-1,如果这两个差值不相等,则说明有反应发生,产物D是由反应物A生成的。
差量法详解及例题示范

问题:考虑以下数列:2, 5, 10, 17, 26, ... 求下一个数。
解答: 步骤一:观察数列的一般形式,我们可以发现这是一个递增的奇数序列。可以猜测 通项公式为 n²+1,其中 n 为正整数。
步骤二:计算相邻项之间的差异。
5-2=3 10-5=5 17-特点。我们可以看到,差值是一个等差数列,每个差值都比前一个差 值大 2。
步骤四:推导数列的规律。根据差值的特点,我们可以得出规律:第 n 项和第(n-1)项之间 的差值为 2(n-1)+1。
通过应用这个规律,我们可以计算出下一个差值:
9 + 2(5-1) + 1 = 18
所以,下一个数是 26 + 18 = 44。 因此,给定的数列继续增长的下一个数是 44。 通过差量法,我们可以在数学问题中寻找隐藏的模式和规律,并进一步应用这些规律来推 导出更多的信息和结论。
差量法详解及例题示范
差量法(Method of Differences)是一种数学方法,常用于求解数列或函数的性质、规律 以及推导公式。该方法基于找到数列或函数的相邻项之间的差异,通过分析这些差值的特 点来揭示问题的信息。
差量法的步骤如下:
1. 确定数列或函数的一般形式:首先要观察数列或函数的前几项或者根据题目给出的 条件得出数列或函数的一般形式。
2. 计算相邻项之间的差异:计算数列或函数中相邻项之间的差值,并将这些差值记录 下来。可以使用表格或列表形式进行整理。
3. 观察差值的特点:仔细观察差值的变化,注意其中是否有规律或者是否存在某种关 系。
4. 推导数列或函数的性质或规律:基于差值的特点和关系,推导出数列或函数的性质 或规律。这可能包括递推公式、通项公式、等差序列、等比序列等。
高中化学计算题的常用解题技巧------差量法

高中化学计算题的常用解题技巧(5)------差量法
差量法:关于在反响过程中有波及物质的量,浓度,微粒个数,体积,质
量等差量变化的一个详细的反响,运用差量变化的数值有助于快捷正确
地成立定量关系,进而除去搅乱,快速解题,甚至于一些因条件不足而没
法解决的题目也水到渠成。
[例 7]在 1 升浓度为 C 摩/ 升的弱酸 HA 溶液中, HA,H+和 A-的物质的量
之和为 nC 摩,则 HA 的电离度是
*100% B.(n/2)*100% C.(n-1)*100%%
依据电离度的见解,只要求出已电离的HA 的物质的量,此后将这个值
与 HA 的总量 (1 升*C 摩/ 升=C摩)相除,其百分数就是 HA 的电离度 .要求已电离的 HA 的物质的量,可依据 HAH++A,-因为原有弱酸为 1 升*C 摩/
升=C摩,设电离度为 X,则电离出的 HA 的物质的量为 XC摩,即电离出的H+和 A-也分别为 CXmol,溶液中未电离的 HA 就为(C-CX)mol,因此 HA,H+,A-的物质的量之和为 [(C-CX)+CX+CX]摩,即 (C+CX)摩=nC摩,进而可得出 1+X=n,因此 X 的值为 n-1,取百分数应选 C.此题中波及的微粒数较
易混杂,采纳差量法有助于快速解题:依据 HA 的电离式,每一个 HA 电离后生成一个 H+和一个 A-,即微粒数增大一,此刻微粒数由本来的 C 摩变成nC 摩,增大了 (n-1)*C 摩,立刻可知有 (n-1)*C 摩 HA 发生电离,则电离度为 (n-1)C摩/C 摩=n-1,更快地选出 C项答案。
等量物质焚烧时
乙醛耗氧最多。
差量法解题

解得 y=0.03mol
练习
1 Cu跟500mL 2 mol/L HNO3溶液反应,反应停止后溶液 质量增加了13.2g,问至少需加入Cu多少g?反应后HNO3 的物质的量浓度和溶液的pH各是多少? 2 在空气中灼烧Cu(NO3)26H2O和铜的混合物,灼烧前后 固体的质量相等,求原混合物中Cu(NO3)26H2O的质量分 数. 3 将1g光亮的铁丝放在硫蒸气中燃烧,冷却后称得质量变 为1.32g,求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4 有Na2CO3,NaHCO3的混合物9.34g,加热至质量不再 减少时,其质量为7.12g,求原混合物中NaHCO3的质量分 数. 5 在2L Fe2(SO4)3和CuSO4混合溶液中,加入20g纯铁粉, 充分反应后得到2L 0.25mol/L FeSO4溶液和16g固体混合 物.求原混合液中Fe2(SO4)3和CuSO4的物质的量浓度.
解:设转化的SO2为x体积,消耗的O2为y体积. 2SO2+O2 2SO3 V 2 1 1 x y 3.3
解得x=6.6,y=3.3. SO2的转化率为 应后O2的体积分数为
(四) 利用压强差的计算
例6 温度一定时,向充满NO2的40L密闭容器中加入少量 水,过一段时间后,容器内的压强变为原来的0.87倍.问 有多少LNO2发生了反应? 解:设参加反应的NO2体积为V.
6 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在120℃和一定压强下体积 为aL,点燃后发生反应.待气体恢复到原来温度和压强 时,测得其体积为bL.原混合气体中氢气和氧气的体积 各是多少L? 7 1体积SO2和3体积氧气混合后,在450℃以上通过V2O5 催化剂,发生反应.若同温,同压下测得反应前后混合 气体的密度比为0.9:1,求SO2的转化率.
例7 天平两边的烧杯中盛足量的稀H2SO4溶液,使之平衡. 若在左边烧杯中投入0.96g镁,要保持平衡,应在右边烧 杯中投入铝粉多少g? 解:设加入铝的质量为x.
差量法

二、溶液质量差 例3. 用含杂质(杂质不与酸作用,也不溶于水)的铁10克与50克稀硫酸 完全反应后,滤去杂质,所得液体质量为55.4克,求此铁的纯度
二、溶液质量差 例4.在天平左右两边的托盘天平上,各放一个盛有等质量、等溶质质量 分数的足量稀硫酸的烧杯,待天平平衡后,向两烧杯中分别加入铁 和镁,若要使天平仍保持平衡,则所加铁和镁的质量比是_____。
在较复杂情况下,多个反应都存在差量,要分清“差量”是增还是减。 若差量的增减方向不一致,这就要取其代数和;若方向相同,则总差量 等于各个分差量之和。
一、固体质量差
例1. 将质量为100克的铁棒插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烘干, 称量,棒的质量变为100.8克,求有多少克铁参加了反应。
一、固体质量差 例2.碳酸氢钠受热容易分解为碳酸钠。现加热5.00 g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 混合物,使碳酸氢钠完全分解,混合物减少了0.31 g,则原混合物中 碳酸钠的质量为( )
差
量
段 素 仙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法
晋
城
一
中
差量法是依据化学反应前后的某些“差量” 与反应物 或生成物的 变化量成正比而建立的一种解题方法。应用差量法常常可以省去繁琐的 中间过程使复杂问题简单化,在众多的解题技巧中,差量法应属优秀 方法之一。 1.差量法的理论依据: 利用数学上的等比定理: a c a- c -= -= b d b- d
---------
例如:Fe+CuSO4=FeSO4+Cu 56 64 28 32
可见: 56 64 -- = -- = 28 32 64-56 -----32-28
差量法

计算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一、差量法所谓“差量”是指一个过程中某始态量与终态量的差值,常用的有:①质量差;②气体体积差;③物质的量差;该方法的运用可省去繁琐的中间过程,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快捷;差量法解题的关键是:正确找出方程式中的理论差量和发生反应的实际差量。
例1、把一根铁棒插入CuSO4溶液后,过一段时间取出,铁棒的质量增加了4g,据此计算出参加反应的Fe的质量。
例2、将NaHCO3和Na2CO3的混合物200 g加热至质量不再变化时,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69 g。
求原混合物中NaHCO3的质量分数。
例3 、有22.2gNaHCO3和Na2CO3的混合物,当加热至不再有气体生成时,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6g,计算原混合物中油多少gNa2CO3?例4:将一定质量的钠投入24.6 g水中,反应完成后,得到NaOH溶液31.2 g,则所得NaOH 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为?例5、4.0克+2价金属的氧化物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后,完全转化为氯化物,测得氯化物的质量为9.5克,通过计算指出该金属的名称。
例6、120 ℃时,4 L H2和O2的混合气体爆炸后恢复到原状态,其体积变为3 L。
则原混合气体中H2和O2的体积比可能为( )A.1∶2 B.1∶3 C.3∶1 D.2∶1例7、将6 g 铁粉加入200 mL Fe2(SO4)3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得到200 mL 0.5 mol/L FeSO4溶液和5.2 g固体沉淀物。
试计算:(1)反应后生成铜的质量;(2)原Fe2(SO4)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二、十字交叉法在化学计算的应用适用范围:对于两种混合物A和B,凡能满足:a x A + b x B ==c(x A+x B)关系的混合问题,均能用十字交叉法;算式为( a <c< b )a b−ccb c −a1.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十字交叉法:常用于计算两组分物质的量之比,如果是气体,气体体积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
高一化学计算题常用解题技巧和方法

高一化学计算题常用解题技巧和方法1、差量法例题 . 将质量为 100 克的铁棒插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拿出,烘干,称量,棒的质量变成 100.8 克。
求有多少克铁参加了反响。
分析:Fe + CuSO4= FeSO4+Cu棒的质量增添56 64 64-56=8m (Fe) 100.8g-100g=0.8g56 ∶8 =m (Fe) ∶0.8答:有 5.6 克铁参加了反响。
概括小结差量法是依据物质变化前后某种量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或关系式,找出所谓“理论差量”,这个差量能够是固态、液态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之差。
,也可以是气态物质的体积、物质的量之差等。
该法合用于解答混淆物间的反响,且反响前后存在上述差量的反响系统。
差量也是质量守恒定律的一种表现形式。
仔细剖析题意,选定有关化学量的差量。
质量差均取正当。
差量一定是同一物理量及其单位,同种物态。
差量法长处:不需计算反响前后没有本质参加反响的部分,所以能够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解题的重点是做到明察秋毫,抓住造成差量的本质,即依据题意确立“理论差值” ,再依据题目供给的“本质差量”,列出正确的比率式,求出答案。
差量法利用的数学原理:差量法的数学依照是合比定律,即差量法合用范围⑴反响前后存在差量且此差量易求出。
只有在差量易求得时,使用差量法才显得快捷,不然,应试虑用其余方法来解。
这是使用差量法的前提。
⑵反响不完整或有残留物时,在这类状况下,差量反应了本质发生的反响,除去了未反响物质对计算的影响,使计算得以顺利进行。
经典习题1.在稀 H2SO4 和 CuSO4 的混淆液中,加入适当铁粉,使其正好完整反响。
反应后获得固体物质的质量与所加铁粉的质量相等。
则原混淆液中H2SO4 和CuSO4 的质量比为( )A.7:8B.8:7C.7:80D.80:72.标准状况下,把 4.48 L CO2 经过必定量的过氧化钠固体后采集到3.36 L 气体,则 3.36L 气体的质量是 ( )A. 4.8 g B .5.4 g C.6.0 g D .6.6 g3.常温下盛有 20mL 的 NO2 和 NO 构成的混淆气体的大试管倒立在水中,充足反响后,节余气体的体积为16mL 气体,则原混淆气体中, NO2 和 NO 的体积分别是多少?2、守恒法化学反响的本质是原子间从头组合,依照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响中存在一系列守恒现象,如:质量守恒、原子守恒、元素守恒、电荷守恒、电子得失陷恒等,利用这些守恒关系解题的方法叫做守恒法。
化学计算方法差量法

CO+CuO = Cu+CO2
28
44
12x克
气体质量增加(差量)
44-28=16 18 -12 =6克
答:原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分数为87.5%。
例2、 CO、O2、CO2混合气体9mL点火花引爆后, 恢复到原来状态时,气体体积减少1mL,通过 NaOH溶液后,体积又减少5mL,则混合气体中 CO、O2、CO2体积比可能为____5_:1_:_3_或_。2:4:3
46 36
80
2
y
x
溶液质量增加 46-2=44
31.2-24.6=6.6g
解得:x=12g,y=5.4g
S=100×12/(24.6-5.4) = 62.5g
三、气体差量
例1.将12克CO和CO2 的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灼热 的氧化铜后,得到气体的总质量为18g,求原混 合气体中CO的质量分数。
解:设原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分数为x。
差量法是根据在化学反应中反应 物与生成物的差量和造成这种差量的 实质及其关系,列出比例式求解的解 题方法。
一般说来,化学反应前后凡有质 量差、气体体积差、密度差、压强差 等差量都可用差量法求解。
解题的关键是做到明察秋毫,抓住造成 差量的实质,即根据题意确定“理论差值”, 再根据题目提供的“实际差量”,列出正确的 比例式,求出答案。
24
2
24-2=22
y
22y/24
54x/56 = 22y/24, x:y=77:81
解:设参加反应的CH4的体积为x,O2体积为y
CH4(g) + 2O2(g) = CO2 (g) +2H2O(l)
1
2
1
X
y
高考化学解题方法11差量法

化学解题技巧一差量法差量法是根据化学变化前后物质的量发生的变化,找出理论差。
这个差值可以是质量、气体物质的体积、压强、物质的量、反应过程中热量的变化等。
该差值的大小与参与反应的有关量成正比。
优点是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解此类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确定“理论差值”,再根据题目提供的“实际差值”,列出比例式,求出答案。
1. 原理::对于任意一个化学反应,涉及到各物质的数量间,一般都有一定的关系.如任取两种物质的物理量,分别为x,y. 当x 值增大或减小时,y 也成比例地变化.且x 与y 的差值也呈相应变化.数学表达式为:21x x =21y y =2211y x y x -- 2. 注意: ① x、y 可表示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气体体积等,因而差量可指质量之差(△m)物质的量之差(△n)或气体体积之差(△V)等.② 分清“差量”是增还是减.在较复杂的情况,存在多个反应,可能差量的增减方向并不一致,这就要取其代数和.若方向相同,则总差量等于各个分差量之和.③ 正确分析形成差量的原因,找出对应的根据方程式得出的“理论差量”是差量法解题的关键.3. 优点:只与反应前后相应的差量有关,不必追究各成分在反应前和后具体的量.能更深刻地抓住本质,提高思维能力.例1.有NaCl 和KCl 的混合物25g ,溶于水形成溶液,加入1000g 7.14%的AgNO 3溶液,充分反应后滤出沉淀,再向混合物加入100g Cu 片,过一段时间取出(反应完全),洗涤干燥称其质量为101.52g ,求原混合物中NaCl 和KCl 的物质的量各为多少?解:设与Cu 反应的硝酸银的物质的量为xCu ~ 2AgNO 3 ~ 2Ag △m64 2mol 2×108 152xmol 1.52g解得:x=0.02moln(AgNO 3)=1000g×7.14%/170g/mol例2.取一定量的CuO粉末与0.5L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将一根50g铁棒插入上述溶液中,至铁棒质量不再变化时,铁棒增重0.24g. 并收集到224mL气体(标准状况)。
化学计算方法之差量法

化学计算方法之差量法
差量法计算,就是利用反应前后的质量差来求解,其优点是:思路明确、步骤简单、过程简捷。
一、差量法解题的原理
设反应:A+B=C 质量差
a c a-c(或c-a)
x y x-y
也就是说,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差和参加该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成正比例关系,这就是根据质量差进行化学计算的原理。
二、差量法解题的步骤
1.审清题意,分析产生差量的原因。
2.将差量写在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右边,并以此作为关系量。
3.写出比例式,求出未知数。
三、事例
1.质量减少的计算
把6.1g干燥纯净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放在试管里加热,当完全分解、冷却后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4.2g,求原混合物里氯酸钾有多少克?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混合物加热后减轻的质量即为生成的氧气质量(W混-W剩=WO2),由生成的O2即可求出KClO3。
〔解答〕设混合物中有质量为xKClO3
答:略。
2.质量增加的计算
〔例2〕把质量为10g的铁片放在50g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洗净、干燥、称重,铁片的质量增加到10.6g,问析出多少克铜?原硫酸铜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分析〕在该反应中,单质铁变成亚铁离子进入溶液,使铁片质量减少,而铜离子被置换出来附着在铁片上。
理论上每56g铁参加反应后应能置换出64g铜、铁片净增加质量为64-56=8g。
现在铁片增重10.6-10=0.6g并非是析出铜的质量,而是析出铜的质量与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差。
按此差量即可简便进行计算。
〔解答〕设有质量为x铜析出,有质量为yCuSO4参加反应。
九年级化学解题方法之差量法

九年级化学解题方法之差量法解法分析“差量法”是九年级化学常用的一种解题方法。
主要是利用反应引起反应物与生成物质量的差量(如固体质量差、气体质量差、溶液质量差等),作为解题的突破口。
解此类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找出“理论质量差”,再根据题目提供的“实际质量差”,列出比例式,求出答案。
一、利用差量法解涉及固体质量差的问题例1:将质量为16g 的铁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一会,取出干燥后称得铁片质量为16.8g ,问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多少克?解:设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xFe + CuSO 4 = FeSO 4 + Cu 固体质量差56 64 理论固体质量差值:64-56=8X 实际固体质量差值:(16.8-16)=0.8g56/ x =8 /0.8g x =5.6g答: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5.6 g 。
二、利用差量法解涉及到气体质量差的问题例2: 将CO 和CO 2的混合气体2.4克,通过足量的灼热的CuO 后,得到CO 2的质量为3.2克,求原混合气体中CO 的质量?解:设原混合气体中CO 的质量为xCO+CuO====△Cu+CO 2 气体质量差28 44 理论气体质量差值:44-28=16X 实际气体质量差值:(3.2-2.4)=0.8g28/ x =16 /0.8g x =1.4g答:原混合气体中CO 的质量为1.4 g 。
三、利用差量法解涉及到溶液质量差的问题例3:用含杂质(杂质不与酸作用,也不溶于水)的铁10克与100克稀硫酸完全反应后,滤去杂质,所得液体质量为105.4克,求样品中铁的质量为多少?解:设样品中铁的质量为xFe+H 2SO 4=FeSO 4+H 2↑ 溶液质量差56 2 理论溶液质量差值:56-2=54X 实际溶液质量差值:105.4g -100g=5.4g56/ x =54 /5.4g x =5.6g答:原混合气体中CO 的质量为5.6g 。
练习1:木炭与孔雀石(主要成分是Cu 2(OH)2CO 3,杂质不参加反应,不含铜、氧、碳、氢元素)的混合物26.2g,隔绝空气加热至高温,恰好完全反应后得到固体(只有铜和杂质)质量为15.6g,混合物中的碳元素完全转化为二氧化碳,则孔雀石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Cu 2(OH)2CO 3====△2CuO+CO 2↑+H 2O 】A.4.8%B.9.6%C.50%D.51.2%解:设孔雀石中铜元素的质量为x 1,木炭质量为x 2,△2↑+H 2O 固体质量差理论固体质量差值:222+12-128=106实际固体质量差值:(26.2-15.6)=10.6gC+2CuO ====△CO 2↑+2Cu 12/ x 2 =106 /10.6g x 2 =1.2g12 128 128/ x 1 =106 /10.6g x 1 =12.8gx 2 x 1 Cu%=12.8g/(26.2-1.2)g*100%=51.2%练习2:100g 稀盐酸与一定量的碳酸钙恰好完全反应,测得所得溶液质量为114g ,求原稀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
高中化学 差量法计算方法总结

方法总论差量法高三化学组差量法是依据化学反应前后的某些变化找出所谓的理论差量(固体质量差、液体质量差、气体体积差、气体物质的量之差等),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变化量成正比而建立的一种解题方法。
此法将“差量”看作化学方程式右端的一项,将已知差量(实际差量)与化学方程式中的对应差量(理论差量)列成比例,其他解题步骤与按化学方程式列比例解题完全一样。
在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中,有时题目给的条件不是某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而是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的差值,解决此类问题用差量法十分简便。
此法的关键是根据化学方程式分析反应前后形成差量的原因(即影响质量变化的因素),找出差量与已知量、未知量间的关系,然后再列比例式求解。
一.固体差量1.将19 g Na2CO3和NaHCO3的混合物加热至质量不再减少为止,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15.9 g,则原混合物中NaHCO3的质量分数是_____%。
44.2%。
二.液体差量2.用含杂质(杂质不与酸作用,也不溶于水)的铁10 g与50 g稀硫酸完全反应,滤去杂质,所得液体质量为55.4 g,则该铁的纯度是_____%。
56%。
三.气体差量3.将12 g CO和CO2的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后,得到气体的总质量为18 g,则原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分数是_____%。
87.5%。
四.增减差量4.在天平左右两边的托盘天平上,各放一个盛有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硫酸的烧杯,待天平平衡后,向两烧杯中分别加入铁和镁,若要使天平仍保持平衡,则所加铁和镁的质量比是_____。
77/81。
五.体积差量5.在一个6 L的密闭容器中,放入3 L X和2 L Y,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下列反应:4X(g)+3Y(g) 2Q(g)+nR(g),达到平衡后,容器内温度不变,混合气体的压强比原来增加5%,X的浓度减小1/3,则该反应的n值是A.4 B.5 C.6 D.76.同温同压下,40 mL CO、CO2和O2的混合气体点燃后,恢复到原来的状况,剩余气体36 mL,则原混合气体中O2不少于A.4 mL B.8 mL C.10 mL D.12 mL六.压强差量7.标准状况下,一容积不变的的密闭容器里充满3 L H2和O2的混合气体,点燃完全反应后,恢复至原状态,压强变为原来的1/2,则原混合气体中H2和O2的体积分别是__________。
巧用差量法解化学计算题

巧用“差量法”解化学计算题在化学反响中,各物质是按必定量的比率关系反响进行的,所以能够依据题中的有关量或对应量的差量,获得相应的解题方法——即差量法。
“差量法”就是不考虑变化过程,利用最后态(生成物)与最先态(反响物)的量的变化来求解的方法。
如: 2C(s)+O(g)=2CO(g);△H=- 221kJ/ mol,此中△ m(s), △ n(g), △V(g),△ H 分别为 24g、1mol、22.4L、221kJ,在这中间, 7 个数值之间都是有关系的且成正比率关系的物理量,此中包含化学反响前后固态物质质量减小,△ m(s)24g,气体物质的量增添△ n(g)1 mol 气体物质体积增添△ V(g)22.4L,反响热△ H221kJ由此可得,差值能够应用于有关化学的计算。
一、差量法的应用原理化学计算中的“差量法”的理论依照是数学上的“等比定理”:依据化学反响前后物质量的变化,找出差量,列出比率式,进行求解的一种化学计算的解题技巧。
解题时应注意:只有当差值与始态或终态量存在比率关系,且化学计量的差值一定是同一物理量时,才能用差量法。
这类方法幸亏差量能够是质量差、气体的体积差、物质的量差等。
二、差量法解题步骤1、剖析题意:剖析化学反响各物质之间的数目关系,惹起差值的原由。
2、确立能否能用差量法:剖析差值与始态量或终态量能否存在比率关系,以确立能否能用差值法。
3、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4、依据题意确立“理论差量”与题中供给“本质差量”,列出比率关系,求出答案。
三、注意事项① x 、y 可表示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气体体积等 ,因此差量可指质量之差 (△m)物质的量之差 (△n)或气体体积之差 (△V)等 .②分清“差量”是增仍是减 .在较复杂的状况 ,存在多个反响 ,可能差量的增减方向其实不一致,这就要取其代数和 .若方向同样 ,则总差量等于各个分差量之和 .③正确剖析形成差量的原由 ,找出对应的依据方程式得出的“理论差量”是差量法解题的重点 .四、解法对照【例题 1】KBr 和 KCl混淆后质量为 3.87 g,溶于水并加入过度AgNO3溶液中,生成 6.63 g 积淀,则混淆物中钾离子的质量分数为 ( ) A. 0.780g B. 1.56g C. 2.56g D. 5.14g分析 1:(惯例方法)题目求混淆物中钾离子的质量分数,重点是求钾离子的质量。
差量法化学题

差量法化学题(原创版)目录1.差量法化学题的概念和特点2.差量法化学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3.差量法化学题的实例分析4.差量法化学题的注意事项和技巧正文一、差量法化学题的概念和特点差量法化学题是一种常见的化学题目类型,主要特点是题目中涉及到的物质的量、质量、体积等物理量的差值。
这种题目要求考生运用化学知识,通过计算和分析找出差值,进而求解相关问题。
差量法化学题既考查了考生的化学知识掌握程度,也考查了解题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差量法化学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1.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意,找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待求解问题。
2.分析题目中涉及到的物理量的关系,确定解题思路。
3.运用化学知识,通过计算和分析找出差值。
4.根据差值求解相关问题,得出最终答案。
三、差量法化学题的实例分析例如:在一定温度下,将 A 物质与 B 物质混合,得到 C 物质。
已知 A 物质的质量为 m(A),B 物质的质量为 m(B),C 物质的质量为 m(C)。
若 A 物质与 B 物质的质量比为 a:b,C 物质的质量比为 c:d。
求:混合后 C 物质的质量分数。
解题思路:1.根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可以列出 A 物质与 B 物质的质量关系式:m(A) = a * m(B)。
2.根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可以列出 C 物质的质量关系式:m(C) = c * m(A) + d * m(B)。
3.求解 C 物质的质量分数:质量分数 = (c * m(A) + d * m(B)) / (m(A) + m(B))。
四、差量法化学题的注意事项和技巧1.仔细阅读题目,确保理解题意,避免因误解题意导致解题错误。
2.在解题过程中,注意单位的统一,避免因单位不一致导致计算错误。
3.在计算过程中,注意保留合适的有效数字,避免因有效数字问题导致计算误差。
4.善于运用化学知识,将复杂的问题简化,提高解题效率。
总之,差量法化学题是一种常见的化学题目类型,要求考生具备扎实的化学知识基础和较强的解题能力。
化学解题方法-差量法

化学解题方法(1)差量法:——合比定律在化学计算上,差量法无疑是非常常用的一个解题技巧,大多数学生在应用时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在实践中经常出错。
如果懂得差量法的数学依据是合比定律,那将对其有很大帮助,就能够举一反三。
合比定律即:合比定律是一个简单的数学定律,但应用在这里确是恰如其分的解释了差量法。
例题:4mLO2和3mLNxHy(Y>X)混合气体在120℃、1.01×105Pa条件下点燃完全反应后,恢复到原温度和压强时,测得反应后N2、O2、H2O(气)混合气体密度减小3/10。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通过计算确定的化学式[分析]设混合物的质量为W,反应前的密度为W/7,反应后的密度为W/7×7/10=W/10,即反应后气体的体积变为10mL。
4NX HY+YO2====2XN2+2YH2O4 Y 2X 2Y 2X+2Y-Y-4 3 3=10-7 列比例式: Y=2(4-X) 当X=1时,Y=6此时N的化合价不满足当X=2时,Y=4符合题意当X=3时,Y=2与题意Y>X不符因此,NX HY的化学式为N2H4在天平左右两盘上各放一只同等规格的烧杯,烧杯内均盛有 1.00 mol·L-1的H2SO4(aq)100.0 mL,调节天平使其处于平衡状态,然后向两只烧杯内分别放入少量..的镁粉和铝粉(设镁、铝的质量分别为a g和b g),假定反应后天平仍处于平衡状态,则:(1)a、b应满足的关系式为;(2)a、b的取值范围为。
解题思路:反应前后天平都平衡,表明两烧杯内质量净增数值相等。
则可根据反应前后的质量差进行计算。
提示:题设条件下,H 2SO 4过量,则: Mg + H 2SO 4====MgSO 4+ H 2↑ Δm24 g 1 mol2 g 22 ga gmol 24ag 1211a2 Al +3 H 2SO 4====Al 2(SO 4)3+3H 2↑ Δm 54 g 3 mol6 g 48 gb gmol 18bg 98b由反应前后天平都平衡得:a b 121198 ,即:32 b = 33 a ①24a < 0.100 ①由 H 2SO 4过量知:18b <0.100②①②联立,解得:b <2.48。
差量法解题技巧

差量法解题技巧对于任何一个化学反应而言,反应涉及的各物质的数量之间都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在确定的反应中,任何两种物质的数量:分别记作x和y,则当x增大时y也成正比例地增大;x减少时,y也成正比例减少,所以x与y之差的绝对值│x—y│是有意义的。
而这种差量的大小,跟每一种物质的数量都有对应的关系,如果把这种对应关系应用到化这计算中,可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提高解题速度。
这一种解题方法就称为差量法,下面结合例题谈谈它的应用:一、利用固体质量差解题例1.将质量为100克的铁棒插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烘干,称量,棒的质量变为100.8克。
求有多少克铁参加了反应。
分析:Fe+CuSO4 == FeSO4+Cu56(用去固体) 64(产生固体)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影响棒的质量变化的因素是参加反应的铁和生成的铜。
每有56份质量的铁参加反应离开铁棒的同时,就有64份质量的铜回到铁棒上,则使棒的质量增加64-56=8(份)。
现已知棒的质量增加100.8克-100克=0.8克,则可列比例求解。
解:设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x。
Fe+CuSO4=FeSO4+Cu 棒的质量增加(差量)56 64 64-56=8x 100.8克-100克=0.8克56∶8=x∶0.8克 , 则x=5.6g答:有5.6克铁参加了反应。
二、利用液体质量差解题例2.用含杂质(杂质不与酸作用,也不溶于水)的铁10克与50克稀硫酸完全反应后,滤去杂质,所得液体质量为55.4克,求此铁的纯度。
分析:Fe+H2SO4=FeSO4+H2↑56 2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影响溶液质量变化的因素是参加反应的铁和生成的氢气。
每有56克的铁参加反应"进入"溶液中的同时,则可生成2克的氢气从溶液中逸出,故溶液质量增加 56-2=54(克)。
由题目给的差量 55.4克-50克=5.4克,据此便可列比例求解。
解:设此铁的纯度为x。
Fe+H2SO4=FeSO4+H2↑溶液质量增加(差量)56 2 56-2=5410x克 55.4克-50克= 5.4克56∶54=10x克∶5.4克 ,∴x=56% . 答:此铁的纯度为56%。
2023九年级化学竞赛计算题解题方法解析

2023九年级化学竞赛计算题解题方法解析【知识点、例题】一、差量法差量法是常用的解题技巧之一,它是根据物质反应前后质量(或气体体积、物质的量等)的变化,利用差量和反应过程中的其他量一样,受反应体系的控制,与其他量一样有正比例的关系来解题。
解题的关键是做到明察秋毫,抓住造成差量的实质,即根据题意确定“理论差值”,再根据题目提供的“实际差值”,列出正确的比例式,求出答案。
在一个反应中可能找到多个化学量的差值,差量法的优点是:思路明确、步骤简单、过程简捷。
解题指导例题1:有NaCl和NaBr的混合物16.14g,溶解于水中配成溶液,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得到33.14g沉淀,则原混合物中的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28.5% B.50% C.52.8% D.82.5%【思路点拨】该反应及两个反应:NaCl + AgNO3→ AgCl↓ + NaNO3,NaBr + AgNO3→ AgBr↓ + NaNO3。
即NaCl → AgCl NaCl → AgBr中的银元素替换成了钠元素,因此沉淀相比原混合物的增重部分就是银元素相比钠元素的增重部分。
设Na元素的质量为aNa → Ag △m23 108 108-23=85A 33.14g-16.14g=17g23 a =10817解得a=4.6g 所以Na% =4.616.14×100% = 28.5%【答案】A例题2:在天平左右两边的托盘上各放一个盛有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足量稀硫酸的烧杯,待天平平衡后,想烧杯中分别加入铁和镁,若要使天平仍保持平衡,求所加铁和镁的质量比为。
【思路点拨】本题因硫酸足量,故铁和镁全参加反应:Fe + H2SO4→ H2↑ + FeSO4 , Mg + H2SO4→ H2↑ + FeSO4由反应方程式可知,影响天平两端质量变化的因素是加入的金属和生成的氢气。
分别敬爱如铁和镁后,只有当天平两端增加的质量相同时,天平才仍能保持平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差量法解题技巧
对于任何一个化学反应而言,反应涉及的各物质的数量之间都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在确定的反应中,任何两种物质的数量:分别记作x和y,则当x增大时y也成正比例地增大;x减少时,y也成正比例减少,所以x与y之差的绝对值│x—y│是有意义的。
而这种差量的大小,跟每一种物质的数量都有对应的关系,如果把这种对应关系应用到化这计算中,可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提高解题速度。
这一种解题方法就称为差量法,下面结合例题谈谈它的应用:
一、利用固体质量差解题
例1.将质量为100克的铁棒插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烘干,称量,棒的质量变为100.8克。
求有多少克铁参加了反应。
分析:Fe+CuSO4 == FeSO4+Cu
56(用去固体) 64(产生固体)
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影响棒的质量变化的因素是参加反应的铁和生成的铜。
每有56份质量的铁参加反应离开铁棒的同时,就有64份质量的铜回到铁棒上,则使棒的质量增加64-56=8(份)。
现已知棒的质量增加100.8克-100克=0.8克,则可列比例求解。
解:设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x。
Fe+CuSO4=FeSO4+Cu 棒的质量增加(差量)
56 64 64-56=8 x 100.8克-100克=0.8克
56∶8=x∶0.8克 , 则x=5.6g 答:有5.6克铁参加了反应。
二、利用液体质量差解题
例2.用含杂质(杂质不与酸作用,也不溶于水)的铁10克与50克稀硫酸完全反应后,滤去杂质,所得液体质量为55.4克,求此铁的纯度。
分析:Fe+H2SO4=FeSO4+H2↑
56 2
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影响溶液质量变化的因素是参加反应的铁和生成的氢气。
每有56克的铁参加反应"进入"溶液中的同时,则可生成2克的氢气从溶液中逸出,故溶液质量增加 56-2=54(克)。
由题目给的差量 55.4克-50克=5.4克,据此便可列比例求解。
解:设此铁的纯度为x。
Fe+H2SO4=FeSO4+H2↑ 溶液质量增加(差量)
56 2 56-2=54
10x克 55.4克-50克= 5.4克
56∶54=10x克∶5.4克 ,∴x=56% . 答:此铁的纯度为56%。
三、利用气体的质量差解题
例3. 将12克CO和CO2的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后,得到气体的总质量为18克,求原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分数。
分析:由化学方程式中的相对分子质量可知,气体质量增加的原因是CO夺取了氧化铜中的氧元素。
每28克的CO参加反应,可生成44克的CO2,使气体质量增加 44-28=16(克)。
现已知气体质量增加 18克-12克=6克,据此便可列比例求解。
解:设原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分数为x。
CuO+CO= Cu+CO2 气体质量增加(差量)
28 44 44-28=16
12x克 18克-12克=6克 ,28/16=12x/6
,∴x=87.5%
答:原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分数为87.5%。
四、有关天平平衡问题的计算
例4. 在天平左右两边的托盘上,各放一个盛有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硫酸的烧杯,待天平平衡后,向两烧杯中分别加入铁和镁,若要使天平仍保持平衡,求所加铁和镁的质量比。
分析:①.因硫酸足量,故铁和镁全参加反应。
Fe+H2SO4=FeSO4+H2↑, Mg+H2SO4=MgSO4+H2↑
②.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影响天平两端质量变化的因素是加入的金属和生成的氢气。
③分别加入铁和镁后,只有当天平两端增加的质量相同时,天平才可仍保持平衡。
解:设所加铁与镁的质量分别为x、y(此时天平两端增加的质量均为a)。
Fe+H2SO4=FeSO4+H2↑ 增加的质量(差量)
56 2 56-2=54
x a 56∶54= x∶a
Mg+H2SO4=MgSO4+H2↑ 增加的质量(差量)
24 2 24-2=22
y a 24∶22=y∶a
答:当酸足量时,所加的铁与镁的质量比为77∶81时天平仍保持平衡。
差量法是依据化学反应前后的某些变化找出所谓的理论差量(固体质量差、溶液质量差、气体体积差、气体物质的量之差等),与反应或生成物的变化量成正比而建立的一种解题方法。
此法将“差量”看作化学方程式右端的一项,将已知差量(实际差量)与化学方程式中的对应差量(理论差量)列成比例,其他解题步骤与按化学方程式列比例或解题完全一样。
例5:向50gFeCl3溶液中放入一小块Na,待反应完全后,过滤,得到仍有棕黄色的溶液45.9g,则投入的Na的质量为:
A、4.6g
B、4.1g
C、6.9g
D、9.2g
[解析]: Na投入到FeCl3溶液发生如下反应:
6Na+2FeCl3+6H2O=6NaCl+2Fe(OH)3↓+3H2↑
若2mol FeCl3与6molH2O反应,则生成6molNaCl,溶液质量减少82g,此时参加反应的Na为6mol;
现溶液质量减少4.1g,则参加反应Na应为0.3moL,质量应为6.9g。
答案为C。
例6:同温同压下,某瓶充满O2共重116g,充满CO2时共重122g,充满某气体共重114g,则该气体相对分子质量为( ):
A、28
B、60
C、32
D、14
[解析]:由“同温同压同体积下,不同气体的质量比等于它们的摩尔质量比”可知此题中,气体质量之差与式量之差成正比。
因此可不计算本瓶的质量,直接由比例式求解:
(122-116)/(44-32)=(122-114)/(44-M(气体))
解之得,M(气体)=28。
故答案为(A)。
例7:在1升浓度为C摩/升的弱酸HA溶液中HA、H+和A-的物质的量之和为nC摩,则HA的电离度是: A.n×100% B.(n/2)×100%
C.(n-1)×100%
D.n%
[解析]:根据电离度的概念,只需求出已电离的HA的物质的量,然后将这个值与HA的总量(1升×C摩/升=C摩)相除,其百分数就是HA的电离度。
要求已电离的HA的物质的量,可根据HA=H++A-,由于原有弱酸为1升×C摩/升=C摩,设电离度为X,则电离出的HA的物质的量为XC摩,即电离出的H+和A-也分别为Cx摩,溶液中未电离的HA就为(C-CX)摩,所以HA,H+,A-的物质的量之和为[(C-CX)+CX+CX]摩,即(C+CX)摩=nC 摩,从而可得出1+X=n,所以X的值为n-1,取百分数故选C。
本题中涉及的微粒数较易混淆,采用差量法有助于迅速解题:根据HA的电离式,每一个HA电离后生成一个H+和一个A-,即微粒数增大1,现在微粒数由原来的C摩变为nC摩,增大了(n-1)×C摩,立即可知有(n-1)×C摩HA发生电离,则电离度为(n-1)C摩/C摩=n-1,更快地选出C项答案。
练习:
1、将32克溴化钾溶于水制成溶液,向其中通入一段时间的氯气,
再将溶液蒸干,得到固体物质30.2克。
问有多少克溴化钾参与反应? (4.81g)
2、硝酸铜和铜的混合物在空气中灼烧至质量不再发生变化为止,冷却称其质量与原混和物质量相同。
求原混和物中单质铜的质量百分含量。
3、向一价金属的碘化物溶液中逐滴加入硝酸银溶液,直到沉淀完全为止。
已知生成的溶液的质量等于原碘化物溶液的质量。
求原硝酸银溶液的质量百分含量?(72%)
4、把过量铁粉投入到氯化铜和氯化铁组成的混和液中,充分搅拌后过滤清洗并干燥不溶物,称得其质量与加入铁粉的质量相同,求混和物中两种溶质的物质的质量之比?
5、将一定量的铁粉和硝酸锌的混合物粉末,在空气中加热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原混和物的质量相等,则锌在原混合物中的百分含量是多少?(69.9%)
6、在托盘天平的两个托盘上,分别放置两个质量相同且里面各盛有100ml1mol/L硫酸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下列各组物质,反应完毕后,天平仍能保持平衡的是:( B、D )
(A)5gFe、5gZn (B) 10gFe、10gZn (C)
0.1molFe、0.1molZn
(D) 0.1molMg 、0.1molNa (E) 23gFe、23g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