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岗岩区填图方法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花岗岩区填图方法体系:以岩浆同源性质及演化理论依据,以岩浆多次脉动上侵形成的岩石单位为基础,以岩体内部接触关系、年龄、成分为标志,划分侵入体,归并建立单元、超单元,并分析研究其定位机制的填图方法。这种方法强调,在区调填图中,要对同源岩基或大型岩体进行解体,划分出岩石谱系单位及一系列不同等级的构造岩浆单元,建立花岗岩类的等级体制。本方法不适用多源岩浆形成的花岗岩。
花岗岩类等级体制:具有亲源关系的花岗岩,组成同源岩浆的演化系列。依据岩石的成分、构造及其出现的顺序,将这种花岗岩石组合划分为若干地质构造等级,即称为花岗岩类等级体制。较低等级的岩石组合隶属于较高等级的岩石组合,并在后者中占有一定的位置这里所说的亲缘关系实质上是指所有岩石构成单位具有稳定的空间和时间组合关系,矿物成分之间发生渐进演化。同时保持相似的结构特点并具有地球化学的继承、演化关系。
同源岩浆演化序列:是指一次岩浆熔融事件演化所形成的一套岩石组合。同源岩浆就是所有岩石构成单位具有稳定的空间和时间组合关系、矿物成分之间的渐进演化关系等,同时保持着相类似的结构特点。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岩浆的同源性及其演化序列有其固定的模式,可以对比。岩浆演化序列可分为成分演化序列和结构演化序列。
岩石谱系单位:依据花岗岩浆的同源性及其演化序列,将具有同源并在一定时间、空间内紧密联系的深成岩体划分为不同级别的岩石单位,称岩石谱系单位。据此进行填图,可以揭示各深成岩体及其内部各个侵入体的生成顺序和空间分布规律。它主要是根据岩石的特征加以区分和圈定。与岩石地层单位对比,它一般不受层序绿的限制,与其它一些岩石单位的接触可以是沉积的、侵出的、侵入的、构造的或者是变质的。
单元:岩石谱系单位的基本单位,相当与岩石地层单位中的组,是同源深成侵入岩石岩区地质填图中最基本的填图单位。划归铜一个单元的所有侵入体,应该被肯定地认为是在同一眼段或岩石区内花岗岩类侵入顺序中占据同一个特定的位置,并均有特有特有的岩石学特征、构造特征和相对时间特征。它相当与北美地层指南中的岩族。单元的命名可采用地名加单元来命名,如会昌幅的春坑单元;或地名加岩石名称,如春坑二长花岗岩单元。
超单元:具有亲缘演化关系的单元组合,相当于岩石地层单位中的群。凡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紧密相关,并且在岩石特征上具有某些类似特征和清楚的亲缘演化关系,未被其它地质事件所中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元可归并组合成为一个超单元,是一次熔融事件的全部产物。把单元归并为超单元最重要的标志是超单元的各单元岩石成分和结构演化的有序性和单向性。即超单元内部从早单元到晚单元的岩石之间在成分上具有从较基性向较酸性演化垩趋势,在结构上具有从细粒向粗粒演化的趋势。超单元的命名由地名加超单元组成,例如会昌幅的富成超单元
超单元组合:岩石谱系单位中最高一级的单位相当于岩石地层单位的超群。它代表整个高招-岩浆旋回或特定的某个地质历史阶段形成的若干超单元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组合。超单元组合中的所有超单元,虽然不是一次熔融事件的产物却包含同一熔融层有间断地多次发生熔融上侵。它们都是同一次构造事件影响下在同一个熔融层有间断地发生多次岩浆热事件所形成的岩浆组合群。超单元组合命名有地方专用名称加术语组成。
岩浆杂岩:指在一个规模较大的岩基内,出现几个深成岩体,或几个超单元及单元的岩石组合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不清楚,或由于研究程度所限还不能划分为确切的正式谱系单位。杂岩的等级是不明确的,可相当于一个超单元组合或一个超单元或一个单元。
侵入岩:由岩浆侵入作用形成的岩体。在花岗岩类地质学中是基本构造单元,是深成岩体中最大的地质单位,也是区域地质填图中所填绘和圈定的地质实体,是建立花岗呀类岩石谱系单位的重要基础。侵入体在地面上长表现为一个单独的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岩石块体。与围岩构造整合的侵入岩体如岩床、岩盆岩鞭等不整合的侵入岩体如岩脉、岩鞭、岩瘤、岩株、岩基等
岩浆序列:凡暂时还不具备对比意义的一套岩浆岩单元组合或结构类型不同的一套岩浆岩单元组合。对此可先暂时建立序列,作为临时性单位。待条件成熟或研究清楚后在建立超单元。
构造岩浆岩带:深成侵入岩的一级地质构造单元。它是在同一地质时期受同一构造控制上升侵位而形成的个深成岩的总体。其规模大小受地质构造单元制约。
岩石区:深成侵入岩的二级地质构造单元是同一地质时代形成的火成岩类分布区。它在化学成分、矿物组成上有共同的特征,并可与其他地区内一定时代的火成岩相区别岩石区往往与区域地质构造单元向一致。
脉动型侵入接触:又称突变型侵入接触。脉动侵入是来自深部的岩浆的间歇性岩体贯入。在先形成的侵入体已基本固结但仍然是很灼热的条件下,与后侵入的岩体所侵入而形成的接触关系,称脉动型侵入接触。接触面两侧表现为成分和结构上的突变,通常在1-2毫米的范围内可以看到两者之间有一条清楚的接触界线,甚至在一块标本或一个薄片上即可看出。但其接触变质现象并不明显,且很难确定它们的先后顺序。
涌动式侵入接触:又称隐蔽式侵入接触。涌动式侵入是在一个岩体内部,当有一些差异的组分之间出现差异性流动时,先贯入的侵入体虽已开始固结,但部分仍保持液态的情况下,被后贯入的侵入体所侵入。这种接触关系称涌动式侵入接触。涌动侵入说形成的接触界线不明显。通常在1-2厘米的距离内岩石成分和结构发生快速变化而找不到很清楚的接触界面,有时在接触带形成宽度不等的混染带。
超动式侵入接触:又称斜切式侵入接触。指在不同时代的深成岩体之间,或在同时代的不同深成岩体之间,所呈现出的急变式接触关系。它是晚形成的深成岩体在早形成的深成岩体完全固结冷却之后侵入的,一般能顺利的确定两个深成岩体的先后顺序。
M型花岗岩类:即幔源型花岗岩。是基性岩浆房分异形成的构成蛇绿岩套的浅色岩组。它由蛇绿岩套中的奥长花岗岩所组成,是大洋环境火山岛内地幔和地壳两种岩浆混合的产物,取其首字M命名之。其空间分布一般与辉长岩的条带状构造走向相一致,岩体规模不大,多呈长条状或不规则状的小侵入体或悬浮体。
I型花岗岩:一系列准铝质钙碱性花岗质岩石的总称,主要是各种英云闪长岩岩到花岗闪长岩和花岗岩。这中花岗岩的源岩物质是未经风化作用的火成岩熔融而来,是活动大陆边缘的产物,简称I型花岗岩。其特征是基本上由石英、数量不等的斜长石和碱性长石、普通角闪石和黑云母组成,不含白云母。
S型花岗岩:是一种以壳源沉积物质为源岩,经过部分熔融、结晶而产生的花岗岩。属造山期花岗岩,产于克拉通内韧性剪切带和大陆碰撞褶皱带内,以堇青石花岗岩和二云母花岗岩组合等过铝质花岗岩为代表。
A型花岗岩:产于裂谷带和稳定大陆板块内部的花岗质岩石。这类岩石通常是弱碱性花岗岩,CaO和Al2O3含量较低,Fe/Fe+Mg值较高,K2O/Na2O值和K2O含量较高;由石英、钾长石、少量斜长石和富铁黑云母,有时有碱性角闪石等组成。这类花岗岩因为通常是非造山期的、碱性的和无水的特点。
原生结构:花岗岩结构序列演化的主体期或第一期的结构。是在不发生分异作用的条件下,完全由岩浆脉动上侵入过程中固结作用的时间差所造成的结构分带。只有原生结构的花岗岩才具有区域对比的意义。由原生结构花岗岩组成的超单元可出现两类演化序列:1由细粒结构—中粒结构—粗粒结构演化的等粒结构演化序列;2由细粒似斑状结构—中粒似斑状结构—粗粒似斑状结构序列。
二期结构:又称次生岩浆结构。在主体期结构花岗岩形成之后,残余岩浆的结晶物质下沉,可能伴随着熔融体和挥发分向上运动而造成的花岗岩结构。同时在早期(即主体期结构花岗岩形成阶段),岩浆温度比较高,水的含量比较低,早期固结作用之后无水或几乎无水矿物结晶,使残余岩浆熔融体中水含量增加。当熔融体水饱和时,就会形成一种富含水分的流体相,进一步结晶作用会使这种流体相的体积增加,结果引起补充期结构花岗岩的侵入、挥发分的丢失以及压力的骤减。补充期结构花岗岩出现两种演化序列:1细(微)粒巨斑状—细(微)粒斑状—细(微)粒少斑或等粒演化序列;2细粒斑状—微粒斑状演化序列。
后期结构:又称微花岗结构。一般指晚期脉岩侵入体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