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设柱下桩基础课程设计[详细]

合集下载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柱下钢筋砼桩计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柱下钢筋砼桩计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柱下钢筋砼桩基础设计班级:学号:姓名:专业:土木工程2016年1月任务书一、设计目的根据本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学生应通过设计掌握天然地基上的独立基础和桩基础设计的原理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实际运算和绘制简单施工图的能力,以巩固和加强设计原理的理解。

二、设计题目柱下钢筋混凝土桩基础设计 三、设计资料1、上部结构传至某边柱柱底的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的荷载(荷载效应由永久荷载起控制作用)及室内外高差如下:(1) 弯矩k M 取a=200kN m ,或b=250kN m ,或c=300kN m ,或d=350kN m (2)轴力k F 取e=3000kN ,或f=3300kN ,或g=3600kN ,或h=4000kN (3)剪力k V 取i=100kN ,或j=150kN ,或k=200kN ,或l=250kN (4)室内外高差h 取m=0.3m ,或n=0.45m ,或o=0.6m ,或p=0.8m , 2、该边柱截面尺寸为500mm ×500mm 。

3、桩及材料:桩型自定。

建议承台底板钢筋采用HRB400。

4、地质资料如下:建筑场地平整,地下水位位于地表以下50m 处,不考虑地下水对钢筋混凝土基础的腐蚀性。

自上而下(从室外地面算起)的土层依次如下:①号土层,杂填土,厚度0.5m ,重度3118/kN m γ=②号土层,粉土,厚度4m ,重度3218.5/kN m γ=,压缩模量为15Mpa ③号土层,黏性土,厚度5m ,重度3219/kN m γ=,压缩模量为16Mpa ④号土层,粉砂,重度3219.5/kN m γ=,压缩模量为17Mpa桩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及桩的极限端阻力标准值可参考《建筑桩基技术规范》P33~365、其他未列出的设计条件自定。

四、主要设计内容1、选择承台材料2、确定单桩承载力特征值3、桩的平面布置4、确定承台底面尺寸5、确定承台高度6、承台底板配筋7、绘制承台施工图五、具体要求:计算书要求采用A4纸机打,正文采用宋体小四,数字和字母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公式用公式编辑器编写,条理清楚,主要计算步骤、计算公式、计算简图等。

毕设柱下桩基础课程设计报告

毕设柱下桩基础课程设计报告

目录2 桩基础课程设计................................................ - 1 -2.1设计资料................................................. - 2 -2.1.1地形.............................................. - 2 -2.1.2工程地质条件...................................... - 2 -2.1.3岩土设计技术参数.................................. - 2 -2.1.4水文地质条件...................................... - 3 -2.1.5场地条件.......................................... - 3 -2.1.6上部结构资料...................................... - 3 -2.1.7本人设计资料...................................... - 4 -2.2 灌注桩基设计............................................ - 4 -2.2.1单桩承载力计算.................................... - 4 -2.2.2桩基竖向承载力验算................................ - 5 -2.2.3承台设计.......................................... - 7 -2.2.4桩身结构设计..................................... - 10 -2.2.5桩身构造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基础工程桩基础课程设计

基础工程桩基础课程设计

基础工程桩基础课程设计一、课程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成为了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桩基础作为工程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质量直接影响到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因此,掌握桩基础的设计原理和方法对于工程技术人员至关重要。

本课程旨在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深入了解桩基础的基本概念、设计原理、计算方法以及施工工艺,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 掌握桩基础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特点;2. 理解桩基础的设计原理,包括承载能力、沉降控制等;3. 学会运用规范和手册进行桩基础的设计计算;4. 了解桩基础的施工工艺,包括桩基施工、检测及验收等;5.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三、课程内容1. 桩基础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特点;2. 桩基础的设计原理,包括承载能力、沉降控制等;3. 桩基础的设计计算方法,包括单桩承载能力、群桩效应等;4. 桩基础的施工工艺,包括桩基施工、检测及验收等;5. 桩基础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四、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等方式,系统讲解桩基础的基本概念、设计原理和计算方法;2.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参观桩基础施工现场,了解桩基础施工工艺,并进行桩基础设计实训;3.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针对实际工程问题进行交流,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课程考核:结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综合评价。

五、课程安排1. 第一周:桩基础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特点;2. 第二周:桩基础的设计原理,包括承载能力、沉降控制等;3. 第三周:桩基础的设计计算方法,包括单桩承载能力、群桩效应等;4. 第四周:桩基础的施工工艺,包括桩基施工、检测及验收等;5. 第五周:桩基础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分析;六、课程评价基础工程桩基础课程设计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了解桩基础设计原理、计算方法及施工工艺的平台,培养学生的实际工程问题解决能力,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事业输送高素质人才。

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

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

目 录1 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 (3)1.1设计资料 (3)1.1.1地形 ...................................................................................................................... 3 1.1.2工程地质条件 .................................................................................................... 3 1.1.3岩土设计参数 .................................................................................................... 3 1.1.4水文地质条件 .................................................................................................... 4 1.1.5上部结构材料 .................................................................................................... 4 1.1.6材料 ...................................................................................................................... 4 1.1.7本人设计资料 .................................................................................................... 4 1.2独立基础设计 (5)1.2.1选择基础材料 .................................................................................................... 5 1.2.2选择基础埋置深度 ........................................................................................... 5 1.2.3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af (6)1.2.4初步选择基底尺寸 (6)土层编号土的名称重度γ3mKN孔隙比e液性指数I l粘聚力cKPa内摩擦角ϕ0()压缩模量(pa)s E M标准贯入锤击数N承载力特征值()ak f kPa① 杂填土 18 -- -- -- -- -- -- -- ② 粉质粘土 20 0.65 0.84 34 13 7.5 6 130 ③黏土19.40.580.7825238.211180④细砂21 0.62 -- -- 30 11.6 16 240⑤强风22 -- -- -- -- 18 22 300化砂质泥岩1 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1.1设计资料1.1.1地形拟建建筑地形平整1.1.2工程地质条件自上而下土层依次如下:①号土层:杂填土,层厚0.5m 含部分建筑垃圾。

桩基础毕业设计实例

桩基础毕业设计实例

目录1 .建筑设计资料 (1)1.1 上部结构资料 (1)1.2 建筑物场地资料 (1)2 .选择桩型、桩端持力层、承台埋深 (1)2.1 选择桩型 (1)2.2 选择桩的几何尺寸以及承台埋深 (2)3 .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3)3.1 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3)4 .确定桩数和承台底面尺寸 (4)4.1 ①一C柱的桩和承台的确定 (4)5 .确定复合基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 (5)5.1 四桩承台承载力计算(①一C承台) (5)6 .桩顶作用验算 (6)6.1 四桩承台验算(①一C承台) (6)7 .桩基础沉降验算 (7)7.1 C柱沉降验算 (7)8 .桩身结构设计计算 (9)8.1 桩身结构设计计算 (9)9 .承台设计................................................. 1.0...9.1 四桩承台设计(C柱)............................... 1.Q10.参考文献................................................. 1.3...1.建筑设计资料1.1建筑上部结构资料某教学实验楼,上部结构为七层框架,其框架主梁、次梁、楼板均为现浇整体式,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

底层层高3.4m (局部10m,内有10 t桥式吊车),其余层高3.3m,底层柱网平面布置及柱底荷载见附图。

1.2建筑物场地资料拟建建筑物场地位于市区内,地势平坦,建筑物场地位于非地震区,不考虑地震影响。

场地地下水类型为潜水,地下水位离地表 2.1米,根据已有资料,该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没有腐蚀性。

建筑地基的土层分布情况及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见表121。

表1.2.1地基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2.选择桩型、桩端持力层、承台埋深2.1选择桩型因为框架跨度大而且不均匀,柱底荷载大,不宜采用浅基础。

根据施工场地、地基条件以及场地周围环境条件,选择桩基础。

柱下桩基础设计20140528

柱下桩基础设计20140528

山东建筑大学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题目:柱下桩基础课程设计课程:基础工程设计原理院(部):土木工程学院专业:土木工程班级:学生姓名:学号:设计期限:指导教师:教研室主任:院长(主任):关于学生课程设计(论文)质量的有关要求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课程设计(论文)的质量,对土木学院所有专业的课程设计(论文)制定以下要求:1、学生应高度重视课程设计(论文)工作,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学习纪律和各项规章制度。

2、课程设计(论文)过程中,尊敬老师,团结互助,虚心学习,勤于思考,敢于实践,勇于创新,按指导教师的要求,保质保量的按时完成课程设计(论文)任务。

3、课程设计(论文)期间,实行考勤制度,一般不准请假,确因特殊情况需要请假时,须按照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学生缺勤(包括病、事假)累计超过课程设计时间1/3以上者,取消答辩资格,不予评定成绩,须重新补做。

4、必须独立完成课程设计(论文),一旦发现套用和抄袭他人成果者,按作弊论处。

对学习不努力、不认真、敷衍了事、回避指导,未完成各阶段任务及严重违纪者,指导教师有权不让其参加答辩。

5.课程设计说明书(论文)撰写规范课程设计说明书(论文)要求用A4纸排版,上下左右边距各留20mm,说明书(论文)中的计量单位、制图、制表、公式、缩略词和符号应遵循国家的有关规定。

6、学生课程设计存档要求(1)学生设计资料必须装入课程设计专用袋(各班统一到教务室领取),要求详细填写班级、学号、姓名、课程设计名称及档案袋里所有的资料内容。

(2)档案袋里课程设计资料排放顺序: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单放不装订)按课程设计(论文)封面、设计(论文)说明书内容其中包括(目录、正文、参考文献、附录)等次序左侧装订成册(封面上填写的各项内容要与任务书上的内容一致)。

设计图纸(按学号从小到大排列整齐)。

(3)资料上交时间:课程设计结束后两天内以班为单位交给辅导教师,不得延长上交时间。

以上资料整理好后,交由指导教师评阅。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柱下独立基础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柱下独立基础

.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1) 柱下独立基础设计教育资料word. .姓名:学号:班级:指导教师:设计条件:1、某框架结构建筑物设计安全等级为乙级,柱网尺寸为6.5m×6.5m,柱截面尺寸为400mm×400mm。

经过上部结构验算,作用于基础顶面的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及标准组合分别为F=2520kN;F=2800kN,M=80kN.m(逆时针),H=50kN(←),荷载效应基本组合由永久荷载控kkk制。

2、天然土层分布?3=17kN/m,填土,~0.8m①0;?3=18kN/m2.0m,粉质粘土,②0.8~,I=0.82,Es=3.3MPa,f=185kPa;akL?3=19kN/m8%),,粉土(粘粒含量为③2.0~6.0m, Es=5.5MPa,f=300kPa;ak地下水位在地面下6.0m处。

?eI3 =280kPa; Es=6.0MPa=0.81,6.0④~10.0m,粘土,,=19kN/m=0.83,f,?E3=1.5MPa。

饱和容重=17.4kN/m ⑤10.0~12.0m为淤泥质粘土,压缩模量,,aksat L0f=146kPa ak ssat?e I3 =430kPaf。

Es=30MPa⑥12.0m以下为密实粘性土,=20kN/m=0.65,=0.5,,,aksat L0要求:设计该柱下基础(提示:按照讲述的基础设计步骤进行,注意需要验算地基变形!)教育资料word. .一.选择基础类型及材料选择柱下独立基础,基础采用C20混凝土,HPB235级钢筋,预估基础高度0.95m。

二.选择持力层(确定基础埋深)选择③号土层为持力层,基础进入持力层0.5m。

基础埋深为2+0.5=2.5m。

三.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查表2-15得, 。

c基底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为: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为:四.确定基础底面尺寸取柱底荷载标准值:F=2800kN,M=80kN.m,H=50kN。

4.桩基础课程设计

4.桩基础课程设计

甲级
乙级 丙级
桩基础设计内容
(1)选择桩的类型和几何尺寸 (2)确定单桩竖向(和水平向)承载力设计值 (3)确定桩的数量、间距和布置方式 (4)验算桩基的承载力和沉降 (5)桩身结构设计 (6)承台设计 (7)绘制桩基施工图 (8)经济技术的方案比较
基本设计资料
1.设计桩基之前必须具备各种资料:建筑物类型及其规模、岩 土工程勘察报告、施工机具和技术条件、环境条件及当地桩基 工程经验
基础工程
桩基础课程设计
退出
桩基础设计
桩基础设计原则 桩基础设计内容
基本设计资料
桩的类型、截面和桩长
桩的根数和布置
桩身结构设计
承台设计
桩基础设计原则
1.桩基极限状态
①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对应于桩基受荷达到最大承载能力导致整体失稳或发 生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 ②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对应于桩基变形达到为保证建筑物正常使用所规定的 限值或桩基达到耐久性要求的某项限值。
④框架—核心筒结构桩阀基础将桩相对集中布置于核心筒和柱下, 外围框架柱宜采用复合桩基
总而言之:
①桩数较少而桩长较大的摩擦型桩基,无论在承台的设计和施工方 面,还是在提高群桩的承载力以及减小桩基沉降量方面,都比桩数 多而桩长小的桩基优越。 ②如果由于单桩承载力不足而造成桩数过多、布桩不够合理时,重 新选择桩的类型及几何尺寸。 ③同一结构单元宜避免采用不同类型的桩。 ④同一基础的邻桩桩底高差,对于非嵌岩桩,不宜超过相邻桩的中 心距,对于摩擦型桩,在相同土层中不宜超过桩长1/10。
在高层或重型建筑中,采用大直径桩是有利的。但在碳酸岩类岩石地基, 当岩溶很发育、而洞穴顶板厚度不大时,则宜采用直径较小的桩和条形 或筏板承台
桩长的选择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柱下钢筋混凝土桩基础设计教学提纲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柱下钢筋混凝土桩基础设计教学提纲

基础⼯程课程设计-柱下钢筋混凝⼟桩基础设计教学提纲基础⼯程课程设计柱下钢筋混凝⼟桩基础设计姓名:班级:⼟⽊1302学号:华中科技⼤学⼟⽊⼯程与⼒学学院2016年6⽉7⽇1. 场地⼯程地质资料:见图1和表10.000-18.500-7.800-1.300杂填⼟灰⾊淤泥质⼟灰黄⾊粘性⼟图1. 场地⼟层分布灰⿊⾊淤泥质⼟-2.600表1 各层⼟的物理性质及⼒学指标⼟层名称含⽔量 w (%) 重度γ(kN/m 3) ⽐重 d s 液限 w L (%) 塑限 w P (%) 内聚⼒ c (kPa)内摩擦⾓φ(度)压缩模量E S1-2(MPa) 承载⼒ f ak (kPa)杂填⼟ 16.0 灰⾊淤泥质⼟ 38.2 18.5 2.73 38.2 18.4 10 5 3.54 60 灰黄⾊粘性⼟ 6.7 19.6 2.71 32.7 17.7 18 20 7.0 220 ⿊⾊淤泥质⼟30.118.92.7342.018.912144.651002. 柱端传⾄承台顶⾯处的荷载(设计值)为:轴⼒F =4000+300(35-10)=11500(kN ),弯矩M =200+50(35-10)=1450(kN-m ),剪⼒V =80+10(35-10)=330(kN )3. 柱底⾯标⾼:-0.5 m4. 柱截⾯:F <9000KN 时取600×450 mm 2,F >9000KN 时取600×540 mm 25. 桩基安全等级:⼆级⼆、设计任务(时间:1周)1. 桩基础类型的选择:预制桩(单号),灌注桩(双号)2. 基桩的设计和计算3. 承台的设计和计算4. 桩基础的验算5. 桩基础的施⼯图绘制1、持⼒层选择从地⾯到地下1.3m 为杂填⼟,其承载能⼒不⾼,不能作为持⼒层。

地下1.3m 到7.8m 为灰⾊淤泥质⼟,其1=L I ,查表得承载能⼒特征值为60kPa ,极限侧阻⼒极限值kPa sk 25q =,也不宜作为持⼒层。

桩基础课程设计范例

桩基础课程设计范例

桩基础课程设计范例1000字桩基础课程设计范例一、课程背景桩基础作为土木工程领域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工程中,从而保证建筑的安全和稳定。

本课程旨在介绍桩基础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和施工技巧,帮助学生全面掌握桩基础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其在土木工程领域中的实战能力。

二、课程目标1. 掌握桩基础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范围,了解桩基础的历史演变和现状发展。

2. 了解桩基础的种类和分类方法,能够根据不同的地质环境和工程要求选用适当的桩型。

3. 熟练掌握桩基础的设计方法和计算原理,能够进行桩基础的初选和优化设计。

4. 熟悉桩基础施工的基本流程和技术要点,能够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

5. 能够掌握桩基础的监理和质量控制技术,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

6.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其在土木工程领域的综合素质。

三、课程内容1. 桩基础的概述2. 桩基础的类型和分类方法3. 桩基础的设计原理和计算方法4. 桩基础的施工流程和技术要点5. 桩基础的监理和质量控制技术6. 桩基础实践案例分析四、课程组织本课程为线下授课,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实验演示等教学方法相结合,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五、课程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考试成绩和实践能力评估。

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的60%,实践能力评估占总评成绩的40%。

实践能力评估主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进行评估。

六、参考教材1. 谷立华、蒋垚编著. 土木工程基础建设技术[M].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19.2. 李光玉、叶伟彪编著. 土木工程基础设计与施工[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8.3. 肖东光、叶伟彪编著. 桩基础工程设计及施工[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7.七、总结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土木工程领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以应对现代建筑工程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全面掌握桩基础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成为具有一定实践能力的土木工程领域专业人才。

桩基础课程设计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

桩基础课程设计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

2.1 设计资料2.1.1 上部结构资料某教学实验楼,上部结构为七层框架,其框架主梁、次梁、楼板均为现浇整体式,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

底层层高3.4m(局部10m,内有10 t桥式吊车),其余层高3.3m,底层柱网平面布置及柱底荷载见附图。

2.1.2 建筑物场地资料拟建建筑物场地位于市区内,地势平坦,建筑物平面位置见图2-1。

图2-1 建筑物平面位置示意图建筑物场地位于非地震区,不考虑地震影响。

场地地下水类型为潜水,地下水位离地表2.1米,根据已有资料,该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没有腐蚀性。

建筑地基的土层分布情况及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见表2.1.表2.1地基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土层编号土层名称层底埋深(m)层厚(m)3(kN/m)γe(%)ωLI(kPa)c()ϕ︒(MPa)sE(kPa)kfMPasP()1 杂填土 1.8 1.8 17.52灰褐色粉质粘土10.1 8.3 18.4 0.90 33 0.95 16.7 21.1 5.4 125 0.723灰褐色泥质粘土 22.1 12.0 17.8 1.06 34 1.10 14.2 18.6 3.8 95 0.864 黄褐色粉土夹粉质粘土 27.4 5.3 19.1 0.88 30 0.70 18.4 23.3 11.5 140 3.445 灰-绿色粉质粘土>27.4 19.7 0.72 26 0.46 36.5 26.8 8.6 210 2.822.2 选择桩型、桩端持力层 、承台埋深2.2.1 选择桩型因为框架跨度大而且不均匀,柱底荷载大 ,不宜采用浅基础。

根据施工场地、地基条件以及场地周围环境条件,选择桩基础。

因转孔灌注桩泥水排泄不便,为减少对周围环境污染,采用静压预制桩,这样可以较好的保证桩身质量,并在较短的施工工期完成沉桩任务,同时,当地的施工技术力量、施工设备以及材料供应也为采用静压桩提供可能性。

2.2.2 选择桩的几何尺寸以及承台埋深依据地基土的分布,第③层是灰色淤泥质的粉质粘土,且比较后,而第④层是粉土夹粉质粘土,所以第④层是比较适合的桩端持力层。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柱下独立基础设计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柱下独立基础设计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姓名:班级:学号:东莞理工学院2012年5月1 设计题目柱下独立基础设计2 设计任务本课程设计的任务是完成单柱下的独立基础的设计与验算。

通过本次设计使学生能够运用已学过的扩展基础设计理论和方法,理解基础设计的基本原理,掌握基础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3 设计资料(1)上部结构资料某教学实验楼,上部结构为六层钢筋混凝土框架体系,其框架、主梁、次梁均为现浇整体式,混凝土强度等级C30。

(2)建筑场地资料地基与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

拟建场地位于市区内,地势平坦。

建筑场地位于非地震区,不考虑地震影响。

建筑场地地下水为潜水,地下水位距地表2.5m。

据已有资料分析,该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

建筑地基的土层分布情况及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见附表1。

(3)设计规范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4)设计荷载建筑室内地面标高为±0.00,室外地面标高为-0.30m,,柱底标高-0.8m。

柱网图见图1柱截面尺寸:500mm×500mm柱底荷载标准组合值:A轴F₁=1706KN M₁=298KN/m V₁=100KNB轴F₁=1520KN M₁=242KN/m V₁=109KNC轴F₁=1315KN M₁=221KN/m V₁=102KN其中弯矩M k和水平力V k均为横向。

表1 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图1 柱网平面图4 独立基础设计(1) 选择基础材料基础采用C30混凝土,HPB300级钢筋,预估计基础高度1m (2)选择基础埋深取室外地面到基础底面为h=0.5+1=1.5m(3)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a根据粘土e=1.02,I L =0.7,查表得ηb =0.3,ηd =1.6。

基底以上土的加权平均中毒为 m γ =5.15.182.08.04.185.05.17⨯+⨯+⨯=18.11KN/m 3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f a (先不考虑对基础宽度修正)为 a f =kPa d k f m d a 98.178)5.05.1(1.186.1150)5.0(=-⨯⨯+=-+γη 上式d 按室外地面算起。

毕设柱下桩基础课程设计[详细]

毕设柱下桩基础课程设计[详细]

目录2 桩基础课程设计 (9)2.1设计资料 (9)2.1.1地形 (9)2.1.2工程地质条件 (9)2.1.3岩土设计技术参数 (9)2.1.4水文地质条件 (10)2.1.5场地条件 (10)2.1.6上部结构资料 (10)2.1.7本人设计资料 (10)2.2 灌注桩基设计 (11)2.2.1单桩承载力计算 (11)2.2.2桩基竖向承载力验算 (12)2.2.3承台设计 (13)2.2.4桩身结构设计 (17)2.2.5桩身构造设计 (18)2.2.6估算A、B轴线柱下桩数 (18)2.2.7设计图纸 (19)3 衡重式挡土墙课程设计 (20)3.1设计题目 (20)3.2地层条件及参数 (20)3.3上墙土压力计算 (20)3.4下墙土压力计算 (21)3.5墙身截面计算 (23)3.6设计图纸 (26)2桩基础课程设计设计题目:本次课程设计的 题目:桩基础设计2.1设计资料2.1.1地形拟建建筑场地地势平坦,局部堆有建筑垃圾.2.1.2工程地质条件自上而下土层依次如下:①号土层:素填土,层厚1.5米,稍湿,松软,承载力特征值ak f 95KPa =. ②号土层:淤泥质土,层厚3.3米,流塑,承载力特征值ak f 65KPa =. ③号土层:粉砂,层厚6.6米,稍密,承载力特征值110ak f KPa =. ④号土层:粉质粘土,层厚4.2米,湿,可塑,承载力特征值165ak f KPa =. ⑤号土层:粉砂层,钻孔未穿透,承载力特征值280ak f KPa =.2.1.3岩土设计技术参数表2.1 地基岩土物理力学参数表2.2 装的 极限侧阻力标准值sk q 和极限端阻力标准值pk q 土层编号土的 名称桩的 侧阻力sk q桩的 端阻力pk q① 素填土 22 —— ② 淤泥质土 28 —— ③ 粉砂 45 —— ④ 粉质粘土 60 900 ⑤粉砂层7524002.1.4水文地质条件⑴拟建厂区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 ⑵地下水位深度:位于地表下3.5米.2.1.5场地条件建筑物所处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场地内无可液化砂土、粉土.2.1.6上部结构资料拟建建筑物为六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长30米,宽9.6米.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内外高差450米米.柱截面尺寸均为400400mm mm ,横向承重,柱网布置图如图2.1所示.2.1.7本人设计资料本人分组情况为第二组第七个,根据分组要求及参考书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及柱底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选用 C 轴柱底荷载.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和柱底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如下: ⑴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A 轴荷载:1660;196.m;134k k k F KN M KN V KN ===。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桩基础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桩基础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桩基础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桩基础的定义、分类及构造,理解其在基础工程中的应用;2. 使学生了解桩基础的设计原理,掌握设计桩基础的基本步骤和方法;3. 引导学生了解桩基础施工技术,了解桩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桩基础设计原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分析桩基础施工过程中质量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运用专业软件或工具进行桩基础设计和施工方案制定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工程专业,树立从事工程建设的职业理想;2.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培养在工程实践中沟通、协作的能力;3.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工程伦理观念,注重工程质量、安全和环保。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基础工程课程的实践环节,以桩基础为研究对象,结合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本课程面向大学本科土木工程专业三年级学生,学生已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欲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本课程要求教师采用案例教学、现场教学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今后从事工程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桩基础概述:介绍桩基础的定义、分类、构造及其在基础工程中的应用,对应教材第3章第1节;- 桩的分类及特点;- 桩基础的构造及受力特点。

2. 桩基础设计原理:讲解桩基础的设计原理、设计方法及步骤,对应教材第3章第2节;- 桩基础设计的基本原理;- 桩基础设计的基本步骤;- 桩基础设计的方法。

3. 桩基础施工技术:阐述桩基础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要点,对应教材第3章第3节;- 桩基础施工工艺;- 桩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桩基施工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桩基础工程毕业设计

桩基础工程毕业设计

桩基础工程毕业设计【篇一:桩基础毕业设计实例】目录1 .建筑设计资料 .......................................... 1 1.1 上部结构资料 ..................................... 1 1.2 建筑物场地资料 ................................... 1 2 .选择桩型、桩端持力层、承台埋深 ....................... 1 2.1 选择桩型 ......................................... 1 2.2选择桩的几何尺寸以及承台埋深 ..................... 2 3 .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 3 3.1 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 3 4 .确定桩数和承台底面尺寸 ................................ 4 4.1 ①—c柱的桩和承台的确定 .......................... 4 5 .确定复合基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 .......................... 5 5.1 四桩承台承载力计算(①—c承台) .................. 5 6 .桩顶作用验算 .......................................... 6 6.1 四桩承台验算(①—c承台) ........................ 6 7 .桩基础沉降验算 ........... ............................. 7 7.1 c柱沉降验算 ...................................... 7 8 .桩身结构设计计算 ...................................... 9 8.1 桩身结构设计计算 ................................. 9 9 .承台设计 ............................................. 10 9.1 四桩承台设计(c柱) ............................. 10 10.参考文献 (13)1.建筑设计资料1.1 建筑上部结构资料某教学实验楼,上部结构为七层框架,其框架主梁、次梁、楼板均为现浇整体式,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

桩基础课程设计08612

桩基础课程设计08612

桩基础课程设计目录(一)、计算部分1.确定桩型、桩长、截面尺寸及承台埋深2.估算单桩竖向承载力3.确定桩数及桩的平面布置4.确定桩基竖向承载力设计值并验算5.基变形验算6.桩身结构设计7.承台设计8.绘制桩身及承台施工图(二)、施工部分一、选择施工方法和施工设备、确定桩型二、组织方案一、计算部分1•确定桩型、桩长、截面尺寸及承台埋深根据荷载和地质条件,以第④层粘土为端持力层,釆用截面尺寸为300mmX300mm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方桩,桩端进入持力层1. 5m, 桩长为8. 0m,承台埋深1. 7m o2.估算单桩竖向承载力根据下列公式估算单桩竖向承载力Q』Q-k + (2贰=知工%/ + qpkApA p = 0.3 x 0.3 = O.O9m2u p =4x0.3 = 1.2m2Q U k= Q* + Qpk = % 工q』i+q』p=2500x 0.09 x (60x 2.0+38x4.5 + 82x1.45) xl.2 = 716.88RN单桩竖向承载力标准值他冰/2 = 716.8/2 = 358kN单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RJ2艮=430kN3.确定桩数及桩的平面布置1)桩数:先不计承台和承台上覆土重,因偏心荷载(M)桩数,根据规:标准值二设计值/I. 35初定y 空仝= 1.1 X 20/1二巧"3取桩数n=6根R4302)桩的中心距挤土预制桩(3〜4) d二0. 9'1.2 取s=l. 0m3)采用行列式方式布置,如下图:4)桩承台设计A.桩承台尺寸,根据桩的排列,桩的外缘毎边向外延伸净距d/2=150mm,则承台长度a二1000X2+150X2X2二2600mm,承台宽度b二1000+150X2X2二1600mm,承台埋深1. 7m。

B.承台及上覆土重,去承台及上覆土的平均重度y = 20kN/m3 则承台及上覆土重G& =2.6x1.6x17x20 = 141.4灯V4.确定桩基竖向承载力设计值并验算①按中心荷载计算:N 严 2820/1.35+ 141.4 6 = 3hkN<R = 430kN 所以满足设计要求。

土木工程(桩基础)毕业设计

土木工程(桩基础)毕业设计

桩基础设计目录前言1、建筑设计资料(1)、设计原始资料(2)、建筑基地平面图2、选择桩型、桩端持力层、承台埋深(1)、选择桩型(2)、选择桩的几何尺寸以及承台埋深3 、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1)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4、确定桩数和承台底面尺寸(1)①—C柱桩数和承台的确定(2)计算桩顶荷载5、桩身结构设计计算(1)、桩身结构设计计算(2)、确定复合基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3)、九桩承台承载力计算(①—C承台)(4)桩顶作用验算,桩承台验算(①—C承台)6、承台设计(1)、柱对承台的冲切(2)、角桩对承台的冲切(3)、斜截面抗剪验算(4)、受弯计算7.桩基础沉降验算8. 结论与建议结束语参考文献1、建筑设计资料(1)、设计原始资料拟建大酒店工程位于市东兴五路以南,其东临电子商城,西侧为居民住宅,房地产公司。

南侧为儿童服装设计公司。

拟建建筑物为一框架结构,地面以上9层,地下2层,总建筑面积27000m2。

基坑长约60m,宽约40m,基坑开挖深度6m。

本次设计主要是对酒店的某根柱进行桩基础设计,作用于该柱(600mm×400mm)柱底面(基础顶面)处的荷载基本组合设计值有两类:最大轴力组合:轴向力F=6200 kN,柱底弯矩为M= 510 kN·m ,水平荷载V =285 kN;桩身采用C30的混凝土浇筑。

最大弯矩组合:轴向力F=4715 kN,柱底弯矩为M= 670 kN·m ,水平荷载V =385 kN;(M、H作用于柱的长边方向且均为从左指向右)。

基坑周边无复杂管线,有利于基坑施工。

根据钻探揭露,拟建场区地貌单元为阶地,地形较平坦,场地四周均无特殊情况分布。

在基坑支护影响围,自上而下有下列土层:①-1层填土:灰色,稍密,主要由碎石、碎砖、建筑垃圾组成,硬质含量30-60%,填龄大于5年。

②层粉质粘土:黄褐色,可塑~硬塑,含少量铁锰结核,稍有光泽,无摇震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2 桩基础课程设计 (9)2.1设计资料 (9)2.1.1地形 (9)2.1.2工程地质条件 (9)2.1.3岩土设计技术参数 (9)2.1.4水文地质条件 (10)2.1.5场地条件 (10)2.1.6上部结构资料 (10)2.1.7本人设计资料 (10)2.2 灌注桩基设计 (11)2.2.1单桩承载力计算 (11)2.2.2桩基竖向承载力验算 (12)2.2.3承台设计 (13)2.2.4桩身结构设计 (17)2.2.5桩身构造设计 (18)2.2.6估算A、B轴线柱下桩数 (18)2.2.7设计图纸 (19)3 衡重式挡土墙课程设计 (20)3.1设计题目 (20)3.2地层条件及参数 (20)3.3上墙土压力计算 (20)3.4下墙土压力计算 (21)3.5墙身截面计算 (23)3.6设计图纸 (26)2桩基础课程设计设计题目:本次课程设计的 题目:桩基础设计2.1设计资料2.1.1地形拟建建筑场地地势平坦,局部堆有建筑垃圾.2.1.2工程地质条件自上而下土层依次如下:①号土层:素填土,层厚1.5米,稍湿,松软,承载力特征值ak f 95KPa =. ②号土层:淤泥质土,层厚3.3米,流塑,承载力特征值ak f 65KPa =. ③号土层:粉砂,层厚6.6米,稍密,承载力特征值110ak f KPa =. ④号土层:粉质粘土,层厚4.2米,湿,可塑,承载力特征值165ak f KPa =. ⑤号土层:粉砂层,钻孔未穿透,承载力特征值280ak f KPa =.2.1.3岩土设计技术参数表2.1 地基岩土物理力学参数表2.2 装的 极限侧阻力标准值sk q 和极限端阻力标准值pk q 土层编号土的 名称桩的 侧阻力sk q桩的 端阻力pk q① 素填土 22 —— ② 淤泥质土 28 —— ③ 粉砂 45 —— ④ 粉质粘土 60 900 ⑤粉砂层7524002.1.4水文地质条件⑴拟建厂区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 ⑵地下水位深度:位于地表下3.5米.2.1.5场地条件建筑物所处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场地内无可液化砂土、粉土.2.1.6上部结构资料拟建建筑物为六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长30米,宽9.6米.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内外高差450米米.柱截面尺寸均为400400mm mm ,横向承重,柱网布置图如图2.1所示.2.1.7本人设计资料本人分组情况为第二组第七个,根据分组要求及参考书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及柱底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选用 C 轴柱底荷载.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和柱底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如下: ⑴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A 轴荷载:1660;196.m;134k k k F KN M KN V KN ===。

B 轴荷载:2060;202.m;143k k k F KN M KN V KN ===。

C 轴荷载:1820;213.m;122k k k F KN M KN V KN ===。

⑵柱底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A 轴荷载:2140;215.m;166k k k F KN M KN V KN ===。

B 轴荷载:3090;216.m;157k k k F KN M KN V KN ===。

C 轴荷载:2500;228.m;152k k k F KN M KN V KN ===。

2.2 预制桩基设计建筑物基础设计方案采用混凝土预制桩,具体设计方案如下:室外地坪标高为-0.45米,自然地面标高同室外地坪标高.该建筑桩基属于丙级建筑桩基,拟采用直径为400米米的 混凝土沉管灌注桩,以号④土层粉质粘土层为持力层,桩尖伸入持力层1.2米,设计桩长11.0米,初步设计承台高0.8米,承台底面埋置深度为-1.60米,桩顶伸入承台50米米.2.2.1单桩承载力计算根据以上设计,桩顶标高为-1.6米,桩底标高为-12.6米,桩长为11.0米.1.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按下式计算:uk sk pk sik i p pkQ Q Q u q l A q =+=+∑式中:uk Q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KN; sk Q ——单桩总极限侧阻力标准值,KN; pk Q ——单桩总极限端阻力标准值,KN;u ——桩身周长,米;sik q ——桩侧第i 层土的 极限侧阻力标准值Kpa;i l ——桩周第i 层土的 厚度,米; p A ——桩端面积,2m ;pk q ——桩端极限端阻力标准值,KPa.0.40(0.3522 3.328 6.645 1.260)589.5sk Q KNπ=⨯⨯⨯+⨯+⨯+⨯=210.40900113.14pk Q KN π=⨯⨯⨯=589.5113.1702.6uk Q KN =+=2.桩基竖向承载力特征值承台底部地基土为较松软的 填土,压缩性大,因此本工程不考虑承台土效应,即取0c η=,则有702.6351.32uk s Q R R KN K ==== 根据上部荷载初步估计桩数为18205.2351.3k s F n R ===则取设计桩数为6根. 2.2.2桩基竖向承载力验算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当按单桩承载力特征值进行计算时,荷载应取其效应的 标准组合值.由于桩基所处场地的 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且场地内无可液化砂土、粉土问题,因此可不进行地震效应的 竖向承载力验算. 根据桩数及承台尺寸构造要求初步设计矩形承台(见图,取承台边长为承台平面布置2.23.6m m ⨯,矩形布桩,桩中心距取3.5d,则 3.54001400S mm =⨯=,取s=1400米米,桩心距承台边缘均为400米米. 承台及其上填土的 总重为2.23.6 1.620253.4k G KN =⨯⨯⨯=计算时取荷载的 标准组合,则1820253.4345.6(351.3)6k K k F G N KN R KN n ++===<= max max 22(1220.8213) 1.4345.6401.14 1.4k k My N N KN y⨯+⨯=+=+=⨯∑ max min 22(1220.8213) 1.4N 345.6290.14 1.4k k My N KN y ⨯+⨯=-=-=⨯∑因此 max 401.1 1.2( 1.2351.3421.56)k N R KN =<=⨯= min 290.10k N KN => 满足设计要求,股初步设计是合理的 .2.2.3承台设计根据以上桩基设计及构造要求,承台尺寸为2.2 3.6m m ⨯,预估承台厚0.8米,承台混凝土选用C25,21.27t f N mm =,211.9c f N mm =,承台钢筋选用HRB335级,2300yN mm f=承台计算简图1. 承台内力计算承台内力计算荷载采用荷载效应基本组合设计值,则基桩净反力设计值为,max 222500(2281520.8) 1.4479.164 1.4y i M y F N KN n y +⨯⨯=+=+=⨯∑ ,min222500(2281520.8) 1.4354.2464 1.4y i M y F NKN n y +⨯⨯=-=-=⨯∑2.承台厚度及受冲切承载力验算为防止承台产生剪切破坏,承台应具有一定的 厚度,初步设计承台厚0.8米,承台底保护层厚度50米米,则080050750h mm =-=.分别对柱边冲切和角桩冲切进行计算,以验算承台厚度的 合理性.由于基础为圆形桩,计算时应将截面换算成方桩,则换算方桩截面边宽为0.80.8400320p d mm b ==⨯= 圆桩换算后边长为320米米的 方桩. a 柱对承台冲切承台受压冲切的 承载力应满足下式:2()()l ox c oy oy c ox hp t o F b a h a f h βββ⎡⎤≤+++⎣⎦由于 250002500,l i F F N KN =-=-=∑则冲跨比为ox 00.340.4530.75ox a h λ===;oy 0 1.04 1.387 1.00.75oy a h λ===> 取oy λ=1.0. 冲切系数为ox 0.840.841.2860.20.4530.2ox βλ===++;oy 0.840.840.530.2 1.3870.2oyβλ===++ 202()()x c oy oy c ox hp t b a h a f h βββ⎡⎤+++⎣⎦[]2 1.286(0.40.1.04)0.53(0.40.34)112700.754274.9(2500)l KN KN F =⨯⨯++⨯+⨯⨯⨯=>=故厚度为0.8米的 承台能够满足柱对承台的 冲切要求.b 角桩冲切验算承台受角桩冲切的 承载力应满足下式:,1112110()()22x x x y hp t a a N c c f h βββ⎡⎤≤+++⎢⎥⎣⎦由于,max479.1,t N N KN ==从角桩内边缘至承台外边缘距离为 120.56C C m ==;10.34x a m =;10.89y a m =.1100.340.4530.75x x a h λ===;1100.89 1.1870.75y y a h λ===11110.560.560.560.560.858;0.410.20.4530.20.2 1.1870.2x y x y ββλλ======++++则 1112110()()22y x x y hp t a a C C f h βββ⎡⎤+++⎢⎥⎣⎦0.890.340.858(0.56)0.41(0.56)112700.75221362.1479.1t KN KNN ⎡⎤=⨯++⨯+⨯⨯⨯⎢⎥⎣⎦=>= 故厚度为0.8米的 承台能够满足角桩对承台的 冲切要求C .承台受剪切承载力计算承台剪切破坏发生在与桩边连线所形成的 斜截面处,对于Ⅰ-Ⅰ截面,1.041.387(0.2530.75oy oy oa h λ===-介于之间)剪切系数为 1.75 1.75a 0.731 1.3871λ===++ 受剪切承载力高度影响系数计算:由于0hs 800,1h mm β<=故取 Ⅰ-Ⅰ截面剪力为 ,max V 2N 2479.1958.2KN ==⨯=则 30010.73 1.2710 2.20.751529.7hs t af b h KN V β=⨯⨯⨯⨯⨯=> 故满足抗剪切要求d.承台受弯承载力计算承台计算截面弯矩如下.对于Ⅰ-Ⅰ截面,取基桩净反力最大值,max479.1N KN =进行计算,则 i y 14002001200 1.2m mm =-==M 2479.1 1.21149.84.x i i N y N m ==⨯⨯=∑ 62101149.84105678.220.90.9300750x s y M A mm f h ⨯===⨯⨯因此,承台长边方向选用22@160.φ则钢筋根数为n 2200/160115=+=取15φ22@160,实际配筋s A =5701.52mm ,满足要求. 对于Ⅱ-Ⅱ截面,取基桩净反力平均值,2500416.676F N KN n ===进行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