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现代设计
二战后日本的设计(精选PPT)
![二战后日本的设计(精选PPT)](https://img.taocdn.com/s3/m/fae5f43efd0a79563c1e72ae.png)
辑,系统介绍日本设计的状况与成就, 日本工业设计开始真正走向世界。
• 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和1970年的万国博览 会均是由日本举办的大型国际性活动。两 次大会成为日本设计师展示才华的最佳场 所,也让崛起的日本设计真正在国际上亮 相。
• 20世纪70年代,日本设计师发起过针对 儿童进行的设计活动,使产品具有独特 的功能和儿童喜爱的外形,使儿童受到 教育并健康成长,他们称这种设计是 “进行教育的设计”,令消费者对设计 师油然61年日本工业设计协会参加了在意大利 威尼斯举行的世界工业设计协会联合会议, 日本设计开始走向国际。
• 1962年协会举行成立十周年工业设计专题 讨论会,并发行工业设计协会1962年年鉴。
• 1963年日本工业设计协会派人参加了在巴 黎举行了世界工业设计协会联合会大会, 并在国内举办日本工业设计出口产品展览。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的设计
主要内容
• 一、恢复期的设计 • 二、转型期的设计 • 三、成熟期的设计 • 四、日本设计的代表性企业 • 五、总结
背景
• 1、日本现代设计起步比较晚 • 2、日本从1868年明治维新运动以后才开始
自己的现代化运动,并逐渐进入工业化时 代。 • 3、战后在美国的大力支持和援助下,随着 经济复苏,20世纪50年代,日本才进入现 代设计的起步阶段。 • 4、1945—1952年是日本战后最困难的阶段, 为经济复苏期。
• 战后经济的高速发展使企业意识到设计对 于开拓市场、赢得竞争的重要性,纷纷成 立自己的设计部门,设计成为增强企业竞 争力的重要手段。
• 最先成立设计部门的是松下公司,随后本 田汽车公司、佳能照相机公司、东芝电器 公司、夏普公司等也相继成立了自己企业 的工业设计部门。
日本现代设计发展的历史因素
![日本现代设计发展的历史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b04eaa0b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00.png)
日本现代设计发展的历史因素日本现代设计发展的历史因素,在于日本几十年来在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取得的迅速发展。
首先,日本海外诸国实施开放政策是日本现代设计发展的基础。
日本的开放政策是指日本将新的资本、技术和商业思想从欧美引进,并不断地融合和接受这些思想,借助引进的资本和技术来提升自身的水平和竞争力,并根据自身的实际,将欧美的思想接受和融合,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色,为本国甚至世界带来最大的发展。
其次,社会结构的变化也是日本现代设计发展中不可忽视的历史因素。
日本从古至今,一直向着一个大众化社会的发展方向努力,在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普及以及产业发展活动中,文化传播技术也不断变得深入。
因此,大众文化在日本得到了迅速发展,这种文化无一不具有现代设计的影子,这正是日本现代设计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再次,政府的政策的扶持是日本现代设计发展的重要因素。
以工业产业为代表的现代设计,日本政府拿出了大量的资金来提高相关行业的技术水平和机械化水平,以确保其质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同时政府也比较重视文化艺术等设计传播,给予大量的资助,促进了日本现代设计的发展和流行。
最后,日本文化的独特性也是日本现代设计发展的重要因素。
日本是一个充满神秘感的国家,它有着自己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传统,日本的文化的多样性,让国内的设计师以超前准备的态度,更加专注于表达情感,勇于尝试新的形式,融合新鲜的思想来表现日本充满想象力的设计理念,形成独有的文化特色,为日本现代设计带来了新的变化和精彩的现象。
综上所述,日本现代设计发展的历史因素看起来是很多,但实际上,这些因素相互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
日本的开放政策使得先进的技术和思想不断地融入;社会结构的变化使得大众文化受到认可;政府的政策的扶持推动了日本现代设计的推广;日本特有的文化也成为日本现代设计发展的重要因素。
未来,日本现代设计的发展前景可期待,但必须继续着重于综合发展,不断提升设计技术水平,同时融汇古典、现代以及东西方等文化元素,将深厚文化底蕴付诸实践,最终达到日本现代设计的最佳状态,实现设计创意的开拓与引领。
浅谈日本现代设计对中国设计发展的启示
![浅谈日本现代设计对中国设计发展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fedd08af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dd.png)
8、坚持可持续发展:日本设计的环保理念值得中国设计师借鉴。在面对日 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时,中国设计师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将环保融入设计中。
9、弘扬民族文化:日本设计在追求现代化的同时,不忘弘扬民族文化。中 国设计师应深入挖掘本国文化资源,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相结合,以塑造独特 的中国风格。
10、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日本设计师善于与国际接轨,通过合作与交流来 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中国设计师应加强与国际同行的合作与交流,从中获取灵感 和经验,以推动中国设计的进步。
1、注重简约与自然:中国的包装设计可以学习日本的设计理念,注重简约 和自然。在选择包装材料时,可以更多地考虑自然材料,如竹子、纸张等,并注 重纹理和颜色的选择。这不仅可以展示产品的自然之美,还可以让消费者感受到 产品的天然和健康。
2、突出文化性与独特性:中国的包装设计也可以学习日本的设计理念,突 出产品的文化性和独特性。例如,中国的传统艺术和手工艺品可以成为包装材料 的选择,使得产品充满了中国文化的气息。此外,中国的传统色彩、图案和符号 也可以被巧妙地运用到包装设计中,以增加产品的独特性。
二、关键词解读
1、日本设计:关键词包括简洁、实用、精致、极简主义、传统与现代的融 合等。这些关键词反映了日本设计的典型特点,如简洁实用、注重细节、传统与 现代的融合等。
2、我国现代设计:关键词包括民族特色、文化内涵、创新性、人性化等。 这些关键词反映了我国现代设计的追求方向,即在传承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兼具 创新性和人性化特点。
3、强调功能性与环保:中国的包装设计还可以学习日本的设计理念,强调 功能性和环保。例如,可以更多地采用可再利用或可降解的材料,以减少对环境 的影响。此外,包装设计还可以考虑产品的使用便利性和存储性,以满足消费者 的需求。
日本现代设计及其对中国设计发展的启示
![日本现代设计及其对中国设计发展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dfeaa8e7e009581b6bd9ebbe.png)
浅析日本现代设计及其对中国设计发展的启示摘要:文章通过对现代设计的认识与了解,及对日本现代设计发展历程的研究,着重对中国与日本设计发展的差异展开讨论,通过分析日本现代设计发展对于中国现代设计所产生的启示,反思中国设计发展的限制因素,并努力探索出利于中国设计的发展模式。
关键词:现代设计;日本设计;中国设计;启示现代主义设计,即以现代主义理念贯穿整个设计过程的设计活动。
它基于现代生活的内容,其决定因素包括现代社会标准、现代经济和市场、现代人的需求,受现代市场营销、一般心理学和人体工程学、技术美学、现代技术科学等因素的约束,具有高度的应用性,也是为现代人、现代经济、现代市场以及现代社会提供服务的—种积极地活动。
一、日本现代设计的发展现代设计在二战结束后迅速发展,到90年代进入到了高度成熟的阶段,在很多国家及地区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而日本设计可谓后来者居上。
日本现代设计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1、日本工业化与西方设计艺术思潮在日本的初步传播:从明治维新(1868-1912)到1945年。
2、现代设计意识的萌芽、确立与现代设计艺术教育体系的初步建立:1945-1952年。
3、工业设计的成长期:1952-1960年。
4、走向世界的日本现代设计:20世纪60年代之后。
二、日本现代设计发展形成因素战前40年,日本设计的主体为传统手工业,现代设计仍处于模仿阶段。
日本早期的活动主要集中在工艺美术、手工业之中,并受中国的影响较大。
随后,设计院校相继成立,同时,日本创办了多种建筑设计与工业设计、工艺美术的杂志。
20世纪50年代提出“科技立国,设计开路”的国策,大力发展工业设计。
还建立了一系列机构,为日本政府及企业提供有关产品设计的情报及建议,利用国家政策和法规协助设计水平的提高。
1960年,东京举办了第一届世界设计研讨会。
一方面,使日本设计界与世界设计界开始接触,同时又能了解到世界设计界的发展状况;另一方面,把一些具有潜质的日本设计家推向国际。
日本现代设计的主要特点名词解释
![日本现代设计的主要特点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442ffdaf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11.png)
日本现代设计的主要特点名词解释日本现代设计以其简洁、精致、实用和创新的风格而闻名于世。
它融合了传统的美学价值观和现代科技的进步,形成了独特而令人称奇的设计哲学。
在本文中,将探讨日本现代设计的几个主要特点,并解释这些特点在设计领域中的意义和影响。
自然与简约日本现代设计注重从自然中获取灵感,强调将自然元素与设计融合。
这一特点表现为简约、谦逊和平衡的设计风格。
设计师们将不必要的细节去除,追求和谐的整体感。
这种自然与简约的风格使得设计更加纯粹,让人感受到自然生活的平静与宁静。
借鉴传统日本现代设计在借鉴传统文化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它将古老的技术和工艺与现代的设计理念融合在一起。
传统的木工、陶瓷和纺织工艺等被重新解构和应用于现代设计中,充满了古老的韵味与现代的创新。
通过这种方式,日本现代设计既保留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又展现了对未来的奇思妙想。
美的追求日本现代设计追求美的独特性和极致的细节处理。
它注重物件的功能和造型,追求完美的比例和平衡。
设计师们精益求精,将每个设计元素都精雕细琢,使其达到完美的视觉效果。
这种对美的追求体现了日本文化中对精神享受和内心世界的重视。
创新与实用日本现代设计以其独特的功能性和实用性而受到赞誉。
设计师们注重在功能性与美学之间寻找平衡,使得设计既具有实用性,又能够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
他们不断追求创新,将科技与设计相结合,创造出能够满足现代人需求的新型产品和解决方案。
人文关怀日本现代设计强调人与设计之间的联系。
它认为设计不仅仅是产品,更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设计师们关注用户的情感需求和生活方式,致力于创造出令人感动和与人产生共鸣的设计作品。
这种人文关怀的设计理念使得设计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为人们带来愉悦和舒适。
总结日本现代设计以其自然与简约、借鉴传统、追求美和实用创新的特点而著名。
这种设计风格既融合了现代科技和传统文化,又注重了人们的需求和情感共鸣。
它不仅仅是一种设计风格,更是一种表达方式,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日本现代设计与日本传统文化精神
![日本现代设计与日本传统文化精神](https://img.taocdn.com/s3/m/7f44ba39964bcf84b9d57b2f.png)
日本现代设计与日本传统文化精神在日本的文化发展历史上,不断地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影响,可以说,日本的文化发展是基于大量地吸收外国文明的精华基础上的,他们把这些精华加以消化,加上日本本身的文明传统,特殊的地理环境、特殊的社会结构和人际关系网络,融会贯通,使日本的文化、经济、政治都与众不同。
日本的设计,也是基于这种模式发展起来的。
日本的现代设计自上世纪50年代起开始大力发展,此时的日本设计家试图将反映西方生活方式的观念照搬到自己的设计当中,却显得笨拙、生硬和肤浅。
随着现代设计走向成熟,他们发现融合了日本民族艺术传统的作品反而能引起了世界的关注。
现代的设计以其特有的民族性格在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设计界取得一席之地,在国际竞争中取得显著成就的作品大都带有鲜明的日本身份。
在现代高科技工业冲击中传统并没有消亡,反而与现代设计融为一体,作为精神支柱植根于日本现代设计理念中,使日本设计表现出独特的气质,成为别国无法取代的重大特征,是日本跻身设计强国的制胜法宝。
一、日本现代设计中的传统精神总的来说,日本的美学传统,重视细节,重视自然,讲究简单、朴素,讲究美学精神含义,构成了日本设计中的精神支柱。
永井一正把日本设计家分为四代人:其中第一代的代表人物为龟仑雄策、早川良雄、伊藤光治等人;第二代的代表人物则为田中一光、福田繁雄、五十岚威畅等;第三、四代的代表人物有石岗瑛子、浅叶克己、伊藤晃一和上条乔支等。
第一、二代的设计家尽管各自风格相差很远,但作品都具有强烈的民族特点。
永井一正用几何框架勾画出一种特定的画面空间气氛,又着重具象的装饰性图形的研究和应用;早川良雄则用水彩、色粉等材料以透明且柔和的手法绘制招贴形象。
他的作品带有一种梦幻般的韵味,各种隐喻的图像间渗透着一种淡淡的优郁和诗意;田中一光对平面设计语言的运用有着独到之处,他对日本的字体和符号有着很深的研究,试图通过现代的方式将他们在招贴上重新加以诊释和表现,他强调设计的平面型和空间型,作品具有高度的秩序感和工整性,在他的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平面符号的独特魅力,他的作品既有强烈的民族性又有典型的国际风格;中村诚则主要以摄影的手法进行设计,在为资生堂化妆品公司设计的系列招贴中,他以日本人独特的审美眼光去揭示日本女性的美,选取最具日本风格的细节,以点带面,戏剧性地夸张处理,对肌肤、睫毛等细节的细枝表现,对画面朦胧气氛和色调的把握,使招贴画面充满着一种东方的审美意蕴。
日本现代工业设计
![日本现代工业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71d6017f18583d049645935.png)
1947年 1948年 1949年 1951年
“美国生活文化展览”。 “美国设计大展”、 “产业意匠展览” “设计与技术展览”等
现 当 代 日 本 设 计
这些展览给日本设计人员许多有益的启发。与此同时, 一些设计院校也相继成立,为设计发展培养了人才。 1951年,由日本政府邀请,美国政府派遣著名设计师 罗维来日本讲授工业设计,并且为日本设计师亲自示 范工业设计的程序与方法。罗维的讲学,对日本工业 设计是一次重大的促进。
现 当 代 日 本 设 计
夏普公司于1962年在日本 率先生产了微波炉。这在 当时是一种十分先进的炊 具,但设计制作都较简陋, 特别是外壳上直露的螺钉, 使人觉得细节上欠考虑。
17
02.日本设计的发展
02.3发展期的日本工业设计史
1973年,国际工业设计协会联合会在日本举行了 一次展览,使日本设计师看到了布劳恩公司的产品。 他们吸取了这些产品的风格特点,并且在新兴的电子 产品设计中发展了一种高技术风格,即强调技术魅力 的象征表现。
02.日本设计的发展
02.3发展期的日本工业设计史
1979年开始生产的“随身听”放音机就是这一设计政策的典型,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现 当 代 日 本 设 计 24
02.日本设计的发展
02.3发展期的日本工业设计史
日本设计的“双轨制”。 一方面在服装、家具、室内设计、手工艺品等设计 领域系统地研究传统,以求保持传统风格的延续性 ;另一方面在高技术的设计领域则按现代经济发展 的需求进行设计。这些设计在形式上与传统没有直 接联系,但设计的基本思维还是受到传统美学观念 的影响,如小型化、多功能及对细节的关注等。通 过这种“双轨制”,使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得以 发扬光大,并产生了一些优秀的作品,柳宗理于 1956年设计的“蝴蝶”凳就是一例。
日本现代艺术设计的兴起与发展
![日本现代艺术设计的兴起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7e8392dc7f1922791688e89b.png)
六、启示
日本的现代设计是伴随日本工业化和战后不断向西 方学习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但它却不是西方设计模 式的复制,它有自己独特的设计风格——日本风格。 同时日本的设计具有设计美感,具有人性之美,精 微之美和简素之美,它的设计过程经过了引进来, 吸收创新和走出去的发展阶段,这是值得我们中国 借鉴的。
3、成长阶段(50年代后期至 年代初) 、成长阶段( 年代后期至 年代初) 年代后期至60年代初
到了五十年代后半期,随着日本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日本 设计师对现代设计的深入理解,日本的工业设计开始走出 美国式商业主义设计和德国式理性主义设计模式,在设计 艺术体系和设计文化的建立上开始追求"日本风格". 在50年代后期日本设计形成了传统与现代双轨并行的体 制.具体而言,在传统方面,日本设计吸取了中国和韩国等东 方国家的文化内涵,而从现代和前卫来看,表现在追随,借鉴, 模仿美国,德国和意大利的设计.传统和现代结合的结果,形 成了与众不同的设计风格——日本风格.作为面向国际的 现代设计,在日本主要表现在汽车,家用电器,照相机,现代 建筑和环境设计,平面,包装,展示等设计领域..
2、缓慢恢复发展阶段(20实际 年代中期 、缓慢恢复发展阶段( 实际 实际40年代中期 年代中期) 到50年代中期) 年代中期
二战后,日本把精力主要用于发展经济,在这个过程中, 日本逐渐意识到工业设计对国民经济和世界贸易的重要 意义,政府、产业界、设计界、设计师纷纷携手展开一 场全方位的现代工业设计运动。 1947年举办“美国文化生活展”;1948年《工艺新闻》 专辑介绍英国工业设计协会和其他活动;1949、1950年 分别于横宾、神户举行“日本贸易博览会”,“日本产 业博览会”展出大量美国工业设计产品;1949年在美国 的帮助下日本工业标准颁布;1951年美国工业设计奠基 人洛威访日;1956年包豪斯运动创始人格罗 三、六,七十年代的日本设计后来居上 主要 七十年代的日本设计后来居上 有以下几个原因: 有以下几个原因:
二战后日本的设计
![二战后日本的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71ec06c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aa.png)
• 这些都带动了日本现代设计的发展;也刺激 了日本设计界的有识之士
• 1951年日本最重要的工业设计院校—千叶 大学成立工业设计系;日本艺术大学随后也 成立了工业设计系;标志着工业设计正式纳 入日本大学的教育体系;设计人才的培养也 有了正式的途径
• 日本许多工业产品都在世界时占有 领先地位;虽起步晚;发展速度惊人; 在1980年成功取代美国成为世界汽 车第一生产大国
• 日本著名汽车公司有三菱 丰田 本 田等
• 日本的照相机制造和设计同样处于 国际领先地位;著名的有理光 佳能 奥林巴斯等;以其造型合理 使用方 便 面向大众 价格便宜等特点而畅
• 索尼公司成立于1945年;原来叫 东京通讯株式会社
•
1950年–——生产第一台磁带录音机
• 1955年–——推出第一台全晶体管收音
机
• 1958年公司正式更名为SONY;简洁的 名称和琅琅上口的读音以及来自Sonic音响 与Sonny乖孩子的谐音组合;使索尼成为妇 孺皆知的知名品牌
• 1959年——设计生产世界第一台晶体 管化的电视机半导体电视–TV8301
内市场
表现
• 1 四五十年代在日本举办的一系列展览; 让日本人大开眼界;也激发了日本人对 新的生活方式的向往和对工业设计作用 的认识
• 2 1947年日本局办理美国文化生活展;通过 此次展览;一方面介绍了美国文化和生活方 式;一方面通过实物及图片介绍了美国工业 产品的设计与工业设计在人的生活中的应 用 展览相当成功;引起很大震动
• 善于学习并兼收并蓄的日本民族精神决定 了日本工业设计不会沉寂太久;具有极强的 爆发力;它终究会成为世界工业设计大国 50 年代索尼公司的腾飞已初见端倪;60—70年 代日本现代设计的异军突起既是很好的证 明
浅谈谈日本现代平面设计中的传统性
![浅谈谈日本现代平面设计中的传统性](https://img.taocdn.com/s3/m/7766cbf4700abb68a982fb68.png)
日 本 是 世 界 上 发 达 国 家 中 唯 一 的 非 西 方 国 家 ,第 二 次 世 统 性 方 面 日本 出色 地 走 出 了一 条 超 越 自我 之 路 。 伴 随 日本 经
界 大战后 随着 日本 国 内经 济的恢 复 . 日本 的现代 设计也 开始 济的腾 飞 ,日本很 快跻 身世界 发达 国家 行列 ,日本 的产 品设
但 追 清 地 保 持 . 发 扬 民族 传 统 ,形 成 了 独 特 的 风 格 , 因 而 在 继 承 传 的 影 响 , 依 然 强调 其 传 统 性 . 求平 淡 、内敛 、 雅 宁 静 的 日
内 容 上 与 设 计 艺 术 充 分 联 系 .做 到 了艺 术 和 技 术 的融 合 。
【 刘伟 浅析数字媒体下的艺术设计[ 科技信息( 1 】 D 】 科学教研) o7 o , o( ) 2 2 [ 戴维、 2 】 希尔曼著 崔晶炜译 数字媒体技术与应用[] M 北京 清华大学
出版 社 ,2 0 02
【 任斌 艺术与数字技术相结合 的新媒体艺术设计【 西北大学学报, 3 】 D ]
学 院 文 化 艺术 学 院 讲 师
报 ,2 1(6 0 OO)
数 字 媒 体 技 术 和现 代 设 计 艺 术 的 蓬 勃 发展 .是 技 术 与 艺 术
完 美 结 合 的 主 要 体 现 。数 字 媒 体 技 术 的 发展 为 现代 设 计 艺 术 创
编 辑 :王素英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交 融 。数 字 媒体 艺 术 的 表 现 形 式 主 要 包 含 互 动 装 置 、虚 拟 动 画 2o ( ̄ 1 1 o se 页 9 和 数 字 影音 等 ,这 种 全 新 的 设 计 艺 术 形 式 为设 计 领 域 增 添 了 亮 [ 洪勤学、 4 ] 阮如艳 浅谈数字艺术对艺术设计的影响[ 景德镇高专学 D ]
日本的现代设计教学PPT
![日本的现代设计教学PPT](https://img.taocdn.com/s3/m/bc4c18aadaef5ef7ba0d3cfd.png)
17
●组织、参与国内外设计会议、展览 ●设计教育方面 ●全球化发展
Type your text here
8
第二节:日本现代设计的代表企业
一、日本设计事务所 日本现代设计一个很大的特点是集体主义的工作方式。 日本几乎所有重要的设计事务所都设立于大企业内部, 依靠集体的力量尽心设计。独立的设计事务所及自由设 计师更多是与中小企业合作,其中最著名的是日本GK设 计事务所。
●历史 ●设计理念——创造市场 ●产品设计和开发的八大原则 ●向欧美市场进军
Type your text here
14
索尼公司标志
“ Walkman ” 卡 带 录 音 机 , 索尼公司。该设计被认为 是日本设计史上的一座里 程碑,创造了现代设计史 上的一个奇迹
Type your text here
第四章 日本 第一节 日本战后现代设计的发展 的现代设计
第二节 日本现代设计的代表企业
第三节 日本现代设计的特征
“日本设计”一词常会使联想到两类截然不同的东 西。一类是传统的手工艺品。另一类则是批量生产 的高技术产品。
Type your text here
2
第一节:日本战后现代设计的发展
20世纪50年代,日本进入现代设计的起步阶段,它迅速吸 收和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将之转化为符合本土、 本民族文化特色的发展优势,从而开辟出了一条不同于任何欧 美国家的独特前进道路。其中,传统艺术与高新技术的融合, 是日本现代设计有别于欧美设计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15
5. 无印良品
传统与现代生活方式的结合,是日本设计始终传递给我 们的忠实理念。无印良品的产品均由再生材料制成,设 计风格崇尚简约、自然。无印良品标志着“无品牌的高 质量商品”,体现了年轻且具有环保意识的消费人群的 低碳生活理念,强调产品风格的内敛、简约、细腻,又 不失现代性和时尚感。
日本现代设计成功原因浅析
![日本现代设计成功原因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a8c40c2958fb770bf78a5592.png)
理 论 研 究
日本现代设计成功原 因浅析
张富实
1 0 0 0 8 1 北 京 理工 大 学 北 京 功发展 ,原 因有很 多,如地 域、文 件 ,由于 中国现 代化 的 “ 被 迫 ”和 “ 后发 ”性 质 ,中国 的现代 性 问
化 、政治和社会等 因素 ,深入研究 E l 本工业设计从无到有 的发展及其对 题 与西 方那些 “ 原发 ” 的现 代化 国家不尽 相 同。我 们的 改革 时间量 日本 经济发展 的影响 ,对 提高我 国工 业设计水平 ,调整和优化产 业结 大概 只 有6 O 一7 0 年 时 间 ,而 日本在 1 8 6 7 年 明治 维 新后 至今 ,改革 构 ,成 为世界 贸易强国有一 定的借鉴意义。 和现 代化 进程基 本保持 了连 贯 的延续 性 ,虽 然在 二战 期 间整个 国家 关 键词 : 日 本 ;设计;成功发展 ;现代意识 以生 产军 工产 品为主 ,但众 所周 知 ,工业设 计 的主要 学科— — 人机 工程 学的 发展就 是从 军工开 始 的—— 也 就是 说在 时 间量 的积累 上 ,
一
日本 的现代 化进程 前后 共 1 4 O 年。 三 、体 制 的改造 美 国在战后 对 日本进行 了从 政治体 制 、经济体 制 等方 方面面 的 社 会改造 ,所创造 的宽松的市场氛 围 ,有利于 民营企 业和私营经济 的 发展 ,使一大批 以家族为单位 的经济体 如雨后春笋般 成长起来 。而就 是这几百万家 民营企 业 ,支撑起 了今 天 日本 的设计水 平和工艺水平 。 四、 良好的产 品定 位 纵 观现 今世界 上设 计领 先的 国家和 地 区 ,几乎 都有 着符合 其 自 身情 况 的设计 风格 。德 国的理 性稳 重 、功 能主 义 ;美国 的商业 化设 计 ;意 大利设计 的浪漫 与激 情 ;而 日本 则 以小 巧精 致 、实用著 称 。 五 、对 知识产权 相对重 视 知 识产权保 护 相对较 好 ,这使 得企业 必须 避免 走抄袭 和模 仿 的 老路 ,投 入人 力 、物力 和财力 进行设 计创 新 ,这不但 能提 高制 造业 的整 体水 平 ,也 有利于 设计 行业 的 良性 发展 。 六 、地理环 境 、资源 限制所 形成 的设计风 格 日本 的小 而 精 的设 计 源于 其 国 土 面积 小 、资源 贫 乏 等 自然 因 素 ,而这正 无意 中契 合 了当今环 境危机 、能源危机 后 的绿 色设计 、 节约 型设计 的主 题。 七 、 日本 已然转 变成一 个海 洋文 明国家 日本 属 于 资源 贫 瘠 的 国家 ,国 土面 积 相对 于 人 口数量 来 讲 很 小 ,这 就必 然促使 日本 由以前 的大陆农 耕 文明 国家向 海洋型 国家 转 变。 而在设 计和 经济领 域 的体 现 ,日本 从 明治维新 开 始 ,逐渐 向海 洋 国家 进化 。海 洋 民族 骨 血 中流 淌 的 那种 扩 张 、征 服 的欲 望 与 精 神 ,也 无形 中影 响 了工业设 计领域 ,日本 国土面积 狭小 。资 源极 其 匮乏 ,所 以需要 以出 口创汇来 换取 资源 。工业 设计 水平 的提 高 ,有 利于提 高其产 品在 海外市 场的竞 争力 。 八 、设 计战略 曰本在 国家层 面有 明确 的 目标 和方 向 、时 间轴 ,并 脚踏 实地 的 付 诸于 实践 。政府 直接 支持企 业派 遣设计 人 员赴欧 美学 习 ,邀 请 国 外 设计 专家 到 日本 讲学 ,帮助 企业 培养 设计人 才 。为 了加强对 工业 设 计在 经济发 展 中的 引导 作用 ,政 府还 制定 了 “ 出 口商 品法规 ”及 “ 优 秀产 品评 选制 度”等 一 系列相 关设计 法律 法规 ,确立 设计 就是 “ 创新 ”的概 念 ,引导企 业设 计与 时俱进 ,使 工业设 计 为经济 结构 的调整服 务 ,推动经 济 的转型升级 。 以上是我 对 日本设计 在近 现代 能够成 功发 展 的原 因的一个 简要 的 总结分析 。随着 生产力 的发展 。工业设 计 已经成 为一个企 业提 高 经济 效益 和市 场竞争 力 的根本 战略 和有效 手段 ,在一 个 国家的经 济 命脉 中扮 演着 越来越 重要 的角 色。事 实证 明,在 国 际市场 上 ,国家 间竞 争 已经 从价 格竞争 、产 品质量 竞争 转 向工 业设计 上 的竞争 。 我 国当前 正处 在产业 升级 转型 的关键 时期 ,工业 设计 对于 制造 业 能否成 功转型 将起 到举足 轻重 的作 用 ,而 日本 在这 方面 的成 功经 验 值得 我们 学 习和反思 。
论日本现代设计的特点及其对中国现代设计发展的启示
![论日本现代设计的特点及其对中国现代设计发展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b8ea2edfaeaad1f346933f6f.png)
设计与理论INDUSTRIAL DESIGN 工业设计 / 109论日本现代设计的特点及其对中国现代设计发展的启示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ODERN JAPANESE DESIGN AND ITS ENLIGHTENMENT TO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CHINESE DESIGN景德镇陶瓷大学 吴潼 郭雅坤业产品,追求自然、简约、质朴的设计风格,与其传统的民族美学、宗教信仰等息息相关,具有自然、淡雅的传统美学意义;而现代设计主要是面向国际市场的批量化、机械化生产的现代工业产品,如汽车、电器、电子数码产品等高科技产品,体现出现代化、国际化的特点。
因此,日本设计文化中并存着东方与西方、质朴与现代的折中主义特征,极大的丰富了其生活乐趣与文化内涵。
1.2重视“集团特性”日本现代设计的另一个特点就是采用集团式的工作方式,与西方设计特有的个人主义设计不同,日本设计大多以集体的形式命名,如无印良品、索尼等知名设计品牌,都十分强调集体凝聚力与荣誉感,这与其民族精神和企业的终身雇佣制度是紧密相关的,在这种民族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背景下,设计过程同心协力、团结一致,不会因为自己马虎设计不合格的产品,而让公司蒙羞,因此,日本设计界不追逐个人得失,以集体的成就为主,这种敏感、好胜,维护本民族与团队荣誉的强烈意识,促使日本设计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发展动力。
1.3重视绿色设计日本设计十分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绿色设计是其设计风格的主要内容,这与日本匮乏的自然资源,狭小的国土空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设计方面十分关注资源的最大化利用率的问题。
因此,自20世纪80年代,日本就设计出大量资源消耗低,且经济耐用的工业产品,在造型上强调设计品体量“轻、薄、短、小”,恰好与日本崇尚纤细娇小的设计风格相吻合,同时注重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情感化设计思想。
2日本现代设计发展的原因1868年明治维新运动后日本开始逐渐步入工业化时代,其工业革命虽晚于西方100多年,却在短短20年内发展出了具有世界竞争力水平的现代一流设计,其迅速崛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日本的现代设计发展历程(设计美学)
![日本的现代设计发展历程(设计美学)](https://img.taocdn.com/s3/m/c8d57c3987c24028915fc351.png)
日本的现代设计发展历程一、背景:19世纪末叶已经把国家的中心放在海外扩张上,基本没有进入过真正的经济和平发展阶段,全部现代化时间都耗费在军事扩张上所以日本始终没有能够进入现代设计的运动阶段。
日本的真正设计发展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特别是1953年的朝鲜战争结束后逐渐发展起来。
二、发展1、日本的工业化与西方设计艺术思潮在日本的初步传播(明治维新到1945年)日本明治唯心之后,逐渐摆脱了东方文化的范畴,把文化和经济大门向西方开放,从而使日本的政治、经济、技术、文化和教育等经历了巨大的变革。
西方的技术和文明迅速传入日本,使日本迅速成为一个工业强国。
西方对日本产生影响的同时,欧洲出现的一系列设计探索也给日本传统工艺带来了冲击。
在德国工业联盟的影响下,1926年建立了“帝国工艺会”,以“日本工业产品现代化、设计与机械生产相结合为宗旨”,在1927年创办《帝国工艺》杂志。
1928年成立了“国立工艺指导所”进行图案、木工、金属工艺、漆器工艺的研究工作,寻找日本工艺现代化的最佳途径。
1933年德国著名的现代主义设计师陶特来到日本对传统工艺现代化现状提出批评,强调新材料和标准化在设计中的重要性,并把包豪斯的一些思想介绍到日本。
战前这40年日本的设计艺术处于传统和现代的矛盾之中,在追随西方现代设计艺术和目的传统工艺现代化两者之间徘徊,主体处于传统手工业上,对现代设计处于模仿阶段。
2、缓慢恢复发展阶段(20实际40年代中期到50年代中期)二战后,日本把精力主要用于发展经济,在这个过程中,日本逐渐意识到工业设计对国民经济和世界贸易的重要意义,政府、产业界、设计界、设计师纷纷携手展开一场全方位的现代工业设计运动。
1947年举办“美国文化生活展”;1948年《工艺新闻》专辑介绍英国工业设计协会和其他活动;1949、1950年分别于横宾、神户举行“日本贸易博览会”,“日本产业博览会”展出大量美国工业设计产品;1949年在美国的帮助下日本工业标准颁布;1951年美国工业设计奠基人洛威访日;1956年包豪斯运动创始人格罗佩斯访日。
日本的现代设计发展历程(设计美学)
![日本的现代设计发展历程(设计美学)](https://img.taocdn.com/s3/m/33c6c4c7524de518964b7d47.png)
日本的现代设计发展历程(设计美学)日本的现代设计发展历程一、背景:19世纪末叶已经把国家的中心放在海外扩张上,基本没有进入过真正的经济和平发展阶段,全部现代化时间都耗费在军事扩张上所以日本始终没有能够进入现代设计的运动阶段。
日本的真正设计发展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特别是1953年的朝鲜战争结束后逐渐发展起来。
二、发展1、日本的工业化与西方设计艺术思潮在日本的初步传播(明治维新到1945年)日本明治唯心之后,逐渐摆脱了东方文化的范畴,把文化和经济大门向西方开放,从而使日本的政治、经济、技术、文化和教育等经历了巨大的变革。
西方的技术和文明迅速传入日本,使日本迅速成为一个工业强国。
西方对日本产生影响的同时,欧洲出现的一系列设计探索也给日本传统工艺带来了冲击。
在德国工业联盟的影响下,1926年建立了“帝国工艺会”,以“日本工业产品现代化、设计与机械生产相结合为宗旨”,在1927年创办《帝国工艺》杂志。
1928年成立了“国立工艺指导所”进行图案、木工、金属工艺、漆器工艺的研究工作,寻找日本工艺现代化的最佳途径。
1933年德国著名的现代主义设计师陶特来到日本对传统工艺现代化现状提出批评,强调新材料和标准化在设计中的重要性,并把包豪斯的一些思想介绍到日本。
战前这40年日本的设计艺术处于传统和现代的矛盾之中,在追随西方现代设计艺术和目的传统工艺现代化两者之间徘徊,主体处于传统手工业上,对现代设计处于模仿阶段。
2、缓慢恢复发展阶段(20实际40年代中期到50年代中期)二战后,日本把精力主要用于发展经济,在这个过程中,日本逐渐意识到工业设计对国民经济和世界贸易的重要意义,政府、产业界、设计界、设计师纷纷携手展开一场全方位的现代工业设计运动。
1947年举办“美国文化生活展”;1948年《工艺新闻》专辑介绍英国工业设计协会和其他活动;1949、1950年分别于横宾、神户举行“日本贸易博览会”,“日本产业博览会”展出大量美国工业设计产品;1949年在美国的帮助下日本工业标准颁布;1951年美国工业设计奠基人洛威访日;1956年包豪斯运动创始人格罗佩斯访日。
解读日本现代设计之父——龟仓雄策
![解读日本现代设计之父——龟仓雄策](https://img.taocdn.com/s3/m/afd2375ac1c708a1294a4444.png)
解读日本现代设计之父——龟仓雄策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日本的经济带来严重影响,日本经济没有一个和平发展的阶段,这让日本设计的发展产生阻碍。
二战结束后,为提高国家的经济实力,日本设计界努力向西方现代设计学习,经常邀请欧美著名设计师传授设计知识,举办欧美设计作品展,这为日本设计的发展创造了机会。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成为日本设计的转折期,海报设计虽然受到了西方风格的影响,但日本海报设计并没有失去自我,坚持强调其平面性、注重余白、追求平淡内敛的和式风格,这个时期对于日本海报设计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酝酿准备阶段。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日本出现了第一代优秀的平面设计师龟仓雄策,他凭借着其在1964年为东京奥运会设计的海报系列,使得日本海报设计开始在世界平面设计舞台上崭露头角。
龟仓雄策(1915~1997)出生于日本新泻,他从新建筑与工业美术学院毕业后,便参与组建日本设计中心有限公司,并于1960(45岁)年成为该公司总经理。
龟仓雄策还曾任日本平面设计家协会会长,担任《Creation》(创作)杂志主编。
1961(46岁)年,他被授予“每日艺术奖”,1962(47岁)年脱离公司成为一名自由设计家。
龟仓雄策是日本在二战后成长起来的第一代平面设计师,受西方现代主义的影响,在他的海报作品中透露出极强的现代性,但又不失日本传统美学的象征性与简洁性。
他一生获得了很多大奖包括:1982年紫绶褒章、1988年勋三等瑞宝奖、1991年个人文化勋章、在1960年至1992年期间的华沙国际招贴广告双年展中获金奖、银奖、艺术奖、特别奖,布尔诺国际平面艺术双年展中曾获银奖、铜奖,在拉赫蒂招贴广告双年展获大奖。
龟仓雄策的主要作品有:第十八届奥运会招贴、日本大阪博览会招贴广告,为日本电话电报公司设计标识语、标志等。
龟仓雄策创作的领域非常广泛,除设计海报、标志、摄影、书籍装帧之外,也涉及雕塑、公共艺术等其他设计领域。
由于龟仓雄策是日本海报设计的先行者,在后来的富山国际海报三年展中还专门以龟仓的名义设立了龟仓雄策国际设计大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的现代设计摘要:本文通过研究日本设计的发展阶段来了解日本的现代设计,解析日本现代设计的特点,找到我们借鉴的东西。
关键字:日本设计现代一背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并没有什么重要的设计活动。
日本从1868年的明治维新运动以后才开始自己的现代化运动,逐渐进步工业化时代,19世纪末期已经把国家的中心放在海外扩张上,甲午战争以后占领台湾,日俄战争以后进入辽东半岛,1910年兼并朝鲜,直到1931年占领中国的东北地区,1941年发动太平洋战争,基本没有进入真正的和平经济发展阶段,全部现代化时间都耗费在军事扩张上,因而,虽然有过一些零碎的设计探索,但始终没能够进入现代设计的运动阶段。
日本的真正设计发展,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1953年结束的朝鲜战争之后的事。
二日本现代设计的发展阶段1、日本的工业化与西方艺术思潮在日本的初步传播(明治维新到1945年)日本明治维新之后,逐渐摆脱了东方文化的范畴。
把文化和经济大门向西方开放,从而使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经历了巨大的变革。
西方的技术和文明迅速传入日本,使日本迅速成为一个工业强国。
西方对日本产生影响的同时,欧洲出现的一系列设计探索也给日本传统工艺带来了冲击。
在德国工业联盟的影响下,1926年建立了“帝国工艺会”,以“日本工业产品现代化、设计与机械生产相结合为宗旨”,在1927年创办《帝国工艺》杂志。
1928年成立了“国立工艺指导所”进行图案、木工、金属工艺、漆器工艺的研究工作,寻求日本工艺现代化的最佳途径。
1933年德国著名的现代主义设计师陶特来到日本对日本传统工艺现代化现状提出批评,强调新材料和标准化在设计中的重要性,并把包豪斯的一些思想介绍到日本。
2、缓慢恢复发展阶段(20世纪40年代中期到50年代中期)二战后,日本把精力主要用于发展经济,在这个过程中,日本逐渐意识到工业设计对国民经济和世界贸易的重要意义,政府、产业界、设计界、设计师纷纷携手展开一场全方位的现代工业设计运动。
1947年举办“美国文化生活展”;1948年《工艺新闻》专辑介绍英国工业设计协会和其他活动;1949、1950年分别于横宾、神户举行“日本贸易博览会”,“日本产业博览会”展出大量美国工业设计产品;1949年在美国的帮助下日本工业标准颁布;1951年美国工业设计奠基人洛威访日;1956年包豪斯运动创始人格罗佩斯访日。
3、成长阶段(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初)到了五十年代后半期,随着日本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日本设计师对现代设计的深入理解,日本的工业设计开始走出美国式商业主义设计和德国式理性主义设计模式,在设计艺术体系和设计文化的建立上开始追求"日本风格".日本人深知,走美国和德国的设计道路,模仿别人永远不会有所超越,而只能是别人的附庸.在对外交流中,日本惊讶发现在欧洲现代主义强大的设计浪潮冲击下,处于北欧的斯堪的那维亚国家的设计在世界上独树一帜,长期保持传统手工艺的瑞典,丹麦,芬兰等国家的设计在世界市场上深受好评.加上20世纪50年代,现代主义设计在世界上开始受到批评,日本人意识到这是世界艺术的转折点,于是,日本产业界开始把"具有风格"当作对外贸易的一种手段,试图以传统手工艺在国外市场上赢得胜利,正是在这种思想观念指导之下,在50年代后期日本设计形成了传统与现代双轨并行的体制.具体而言,在传统方面,日本设计吸取了中国和韩国等东方国家的文化内涵,而从现代和前卫来看,表现在追随,借鉴,模仿美国,德国和意大利的设计.传统和现代结合的结果,形成了与众不同的设计风格——日本风格.传统设计面向国内市场,像陶瓷,传统工艺美术品,传统服装,建筑,茶道,花道,盒景设计走向日益精练的高度;作为面向国际的现代设计,在日本主要表现在汽车,家用电器,照相机,现代建筑和环境设计,平面,包装,展示等设计领域..4、飞速发展时期(60年代之后)经过四五十年代的恢复和发展,到60年代,日本经济达到了非常高的程度,逐步成为世界上最有经济影响力的国家之一.1958年,日本的黑白电视机产量达到一百万台,1963年突破500万台,电视机,电冰箱和洗衣机成为日本生活中的三大件.1968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已达世界一流水平,进入富裕社会时期.在这种经济背景之下,日本设计从战后的以模仿为主,成长为世界设计界中一支强有力的力量.20世纪60年代之后,日本设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是它的传统与现代双轨并行的体制。
具体表现是1960年日本承办世界设计大会,使与会各国开始关注日本的现代设计;1961年“世界工业协会联合会议”开始走向世界;1963年巴黎“世界工业设计协会”。
三、日本现代设计的风格特点日本的文明发展是基于大量地借鉴外国文明的精华基础之上的,公元7 世纪到9 世纪从中国学习文化,乃至文字的借鉴;明治维新之后开始从德国学习工程技术,从英国借鉴文官制度和社会管理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从美国学习先进的现代企业管理技术和科学技术,等等,把这些因素结合起来,加上自己的消化,达到融会贯通的地步,形成自己的独特的文化。
日本的设计发展,也是基于这种模式的。
因此,从传统的日本设计中,可以看到中国、韩国的影响;从日本现代的设计中,则可以看到美国的、德国的、意大利的影响。
日本是一个学习外国先进经验最好的学生,但是,也是最能够把别人的经验和自己的本国国情结合,发展出自己独特体系的国家。
因此,不能说日本的经验仅仅是建立在抄袭别人经验之上。
日本多年学习的历史,造成了一种超级的消化和选择机制,加上日本本身的文明传统,特殊的地理环境,特殊的社会结构和人际关系网络,使日本的文化、经济、政治都与众不同,而日本的设计也因而具有自己非常特殊的形式。
日本设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是它的传统与现代双轨并行体制,针对日本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不同的两种设计体制也是双轨并行的。
世界上很少国家能够在发展现代化时能够完整地保持、甚至发扬了自己的民族传统设计,也很少有国家能够使两者并存,同样得到发扬光大。
日本在这方面为世界,特别是为那些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国家提供了非常有意义的样板。
日本的设计具有非常与众不同的特点,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开始发展现代设计以来,它的传统设计基本没有因为现代化而被破坏。
它的传统设计和现代设计一样,都达到几乎完美的地步,无论是日本的陶瓷、传统工艺美术品、传统服装、传统建筑、传统文化的设计(如茶道、花道、盆景设计),还是现代设计,如汽车、家用电器、照相机、现代建筑和环境设计、现代平面设计、包装设计、展示设计,都是令人侧目的。
因此,近年以来,不少人对于日本设计的本质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日本人自己也对于他们设计的特征和,二生的原因进行了广泛的探索,出版物层出不穷,但是,就某些具体的问题来讲,依然没有得出统一的看法。
综观日本的设计总体,可以看到两种完全不同的特征:一种是比较民族化的、传统的、温煦的、历史的;另外一种则是现代的、发展的、国际的。
可以把这两种设计特征大致归纳如下:l )传统设计一这是基本基于日本传统的民族美学的、宗教的、讲究信仰的、与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休戚相关的。
因此,是民族的设计传统。
这类设计,主要针对日本国内市场,并且有相当程度不仅仅是商品设计,而且是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
日本的传统设计在日本的民族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通过很长的时间,不断洗练,达到非常单纯和精练的高度,并且形成自己特别的民族美学标准。
2 )现代设计,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日本现代设计―日本的现代设计是完全基于从外国,特别是从美国和欧洲学习的经验发展而成的。
利用进口的技术、为出口服务是日本现代设计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中心和目的。
日本现代设计从国内来讲,大幅度地改善了战后日本人民的生活水平,提供了西方式的、现代化的新生活方式;对国际贸易来说,日本现代设计使日本的出口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极大地促进了日本的出口贸易,为日本产品出口树立了牢固的基础,为日本设计树立了非常积极的形象,把战前日本产品质量低劣、设计落后的形象一扫而空。
现在,日本设计是良好设计的同义词,日本制造是优秀产品的同义词。
因此,可以说日本现代设计是为日本人民的现代生活方式、为日本出口贸易服务。
设计评论家厄尔认为日本设计可以总结为两大类,即:l )色彩丰富的,装饰的,华贵的,创造性的;2 )单色的,直线的,修饰的,单纯与俭朴的。
他的这种看法和分析,基本可以说是指出了日本设计的形式风格特征,比较倾向表面分析。
对于日本设计形式之所以存在这两个方面的特征,他倒没有做出结论。
其实,这两种风格并存的原因,存在于日本文化中的双重性之中,这种双重性是指:l )日本文化中的东西方文化并存特征;2 )日本文化中华贵装饰与单纯、俭朴并存特征。
对于这个特征,日本学者Masaru Katumusie 说:他们(指日本人)把折衷主义当作一种优点来吸收,并且利用折衷主义来增加他们生活的多样性,使生活更加丰富。
四结语日本人喜欢动脑子去做设计,而这些创意产品也总能让我们眼前一亮,大到建筑、家具、广告和时装,小到一面镜子、一个闹钟、一瓶烧酒、一件漆器、一个CD播放器…创意都无处不在。
短短的10年间涌现了原研哉、隈研吾、三宅一生、山本耀司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设计师,可以说日本人这种创新精神,很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同时日本人这种用创意使废弃资源再利用的做法,可以很好的保护森林资源。
和纸技术(他们将中国传来的造纸技术加以改良,造出厚薄均匀而且坚韧的和纸,用来做各种屏风、纸门等家居用品)也很好的利用到了日常生活中,这样的产品出来后既环保又耐用,而木造的环境可以使人平静,纯木制的家具更有品质感并能带来更多自然居家感觉和安全感。
而回过头来,我们国内的很多产品设计,仅在设计过程中就牺牲了民族性、地方性、个性,一心追求潮流跟风。
从长远利益来看,产品必须有个性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牢牢地占有一席之地。
在设计中,从国家、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把民族审美情绪同现代设计的些因素结合起来,形成独特的设计体系,是设计的一个发展趋向。
在这方面,日本人也做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参考文献:【1】大家论坛-大家网博士生【2】定鼎网论文【3】新浪博客五宝【4】《中外设计简史》荆雷宋玉立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学院(系)林学院艺术设计系姓名(班级)马春燕093班学号2009011311指导教师蔚一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