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复习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③曹刿和鲁庄公的对话,体现了曹刿怎样的战略战术思 想?
政治上要取信于民;军事上要掌握战机,详察敌情。
④鲁庄公的“鄙”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鲁庄公的“鄙”具体表现在: (1)战前,不能认识取信于民的重要性,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 托在近臣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上(从战前和曹刿的对话可以看 出); (2)战中,不懂得观察战场形势,急于冒进(从“公将鼓 之”“公将驰之”); (3)战后,茫然不知取胜的原因(从“既克,公问其故”可看 出)。
8、文章为什么详写人物的对话,而对战争的过程却一笔 带过,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
因为文题为“曹刿论战”,重点写论战,而不是交战。本 文以曹刿为中心,详细描写了他在战前、战中、战后的 表现,对于战争双方的对峙、交锋则略写。这样安排, 有利于展现曹刿形象,突出曹刿的远谋。
9、齐鲁长勺之战成为我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为后来弱国对强国的战争提供了哪些宝贵的战争经验?
关于历史散文体例
历史散文也称史传文,它有国别、编年、纪传三体。 国别体:通过各国史事个别独立地排列载述,以完成对 某一历史进程的叙述。国别体史书有《国语》和《战国策》。 《国语》是以记言为主,兼及记事;《战国策》是以记事为 主。 编年体:即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来叙写史实。它的 优点是线索清楚、背景明确、系统性较好;不足是不便于集 中而广泛地描写人物。《春秋》《左传》和《资治通鉴》都 是编年体。 纪传体:即以人物为中心叙写历史,为司马迁所独创。 古代官方编辑的“二十四史”用的都是纪传体。这种体例对 后世影响很大。《史记》
自主复习四:翻译课文:
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当权者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
②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衣食这类用来安身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 分给别人。
③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祭祀用的猪牛羊、玉器、丝织品之类,我从来不敢虚 报数目,一定要做到按实情报告。
④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大大小小的诉讼事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诚信 判断。
⑨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齐国是大国,难以推测它的实情,我怕他们设有埋伏。 ⑩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我看到他们的车辙混乱,远望他们的旗子也已经倒下, 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自主复习五:
深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①本文叙述的主要史实是什么?课文是按照什么 顺序来叙述的?叙述这一史实的目的是什么? ②“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 么? ③曹刿和鲁庄公的对话,体现了曹刿怎样的战略 战术思想? ④鲁庄公的“鄙”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⑤你认为曹刿和鲁庄公各是怎样的人?
①本文叙述的主要史实是什么?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 叙述的?叙述这一史实的目的是什么?
齐鲁长勺之战;
时间顺序;
表现曹刿卓越的政治远见和军事才能,给后世以战略 战术的借鉴和启发。
②“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这句话是全文的总纲,交代曹刿进见的原因,衬托 曹刿的远见卓识,为下文写鲁庄公的目光短浅做铺垫。
政治上要取信于民; 军事上要掌握战机,后发制人。
中考链接:
[甲]《曹刿论战》全文
[乙]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 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 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 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 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注释] 约束:原有的纪律和规定。易置:撤 换。 奇兵:变化莫测的军队。
(2)对事物的正确判断应建立在仔细观察,周密 分析的基础上。
③鲁国在长勺之战中取胜,与鲁庄公有关吗? 有关;因为鲁庄公虚心听取了曹刿的意见和建议,让曹 刿的才能得以施展,使鲁国在长勺之战中取得胜利。
当堂训练:1、 解释一词多义
ຫໍສະໝຸດ Baidu
望其旗靡,故逐之( 所以 )
(1) 故
既克,公问其故( 原因 )
温故而知新(旧的知识)
⑤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这是尽职分之类的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 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⑥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这是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⑦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这只是小信用,未能使神灵信服,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
⑧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气,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减弱, 到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已经穷尽了。
背景
齐襄公在国内做了一些坏事,他的弟弟公子 小白和公子纠恐怕被连累,离开齐国避祸。公元 前685年齐国发生内乱,国君被杀,公子纠和公子 小白都抢着先赶回齐国,想做国君。鲁庄公派兵 护送公子纠回去,哪知公子小白抢先赶回了齐国, 做了国君,就是齐桓公。齐桓公起兵攻鲁。当时 齐强鲁弱,鲁军大败,齐桓公胁迫鲁庄公杀了公 子纠。从此两国结下深仇大恨。鲁庄公十年的春 天,齐再次兴兵攻鲁,战于长勺。
了他们。
5、“十年春,齐师伐我”交代了作战时间 、交战双方 、 战争性质 。 6、曹刿战前和乡人的对话,体现了他的 爱国 思想;与 鲁庄公的战前对话,体现了他 取信于民 的战略思想。
7、第二段文字叙述了长勺之战的全过程。在此过程中, 鲁庄公“将鼓”、“将驰”表明了急他躁冒进,不察敌情 曹刿两个“未可”、“可矣”表明胸他有成竹,从容不迫
1.解释加横线的词语。
(1)小惠未遍(遍及,普遍 )
(2)牺牲(指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 )玉帛
(3)而绝( 截断 )其粮道
(4)秦悉坑( 动词,活埋 )之 2.翻译句子。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当权者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
(2)悉更约束,易置军吏。
全部改变原有的纪律和规定,撤换了原来的军官。
中考文言文复习
曹 刿 论《 战左
传 》
【复习目标】
1、背默课文,掌握文学常识。 2、掌握重点实词的意思。 3、会翻译重点句子。 4、理解文章内容,分析曹刿和 鲁庄公的人物形象 。
自主复习一:关于《左传》
• 本文选自《 左 传 》, 这是我国第一部_编___年__体史 书。旧传为春秋时期_左__丘__明__ 所作,是一部 史 学 名著和 文 学 名著。
望其旗靡
倒下
公将鼓之
击鼓进军
下视其辙 再而衰
车轮轧出的痕迹 第二次
一鼓作气
鼓起
难测也
推测,估计
登轼而望
古代车子前边的 横木
古今异义:
牺牲玉帛
肉食者鄙 小大之狱
古义: 指祭祀用的纯 色全体牲畜。
浅陋,这里 指目光短浅。
指诉讼事件
可以一战
可以凭借
今义: 为了正义事业而舍弃 个人利益或生命。
卑鄙 监狱 可能、许可
(2) 又何间焉( 参与 )
间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 )
(3) 十年春,齐师伐我( 进攻 ) 伐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砍伐 )
(4)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指安身 ) 安 安能辨我是雄雌( 怎么,哪 )
2.下列各组中红色的词意思相同 的一项( A )
A.齐师伐我 威武之师 B.肉食者鄙 卑鄙无耻 C.牺牲玉帛 英勇牺牲 D.忠之属也 赤胆忠心
⑤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自主复习三:解释重点词语:
齐师伐我 又何间焉
军队
参与
必以信 小信未孚
实情 使信服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大败
驱车追赶
遂逐齐师 既克
追赶,追击
战胜
彼竭我盈 忠之属也
充满,指士气 正旺盛
尽力做好 分内的事
类
弗敢专也
不 独自享有
弗敢加也
虚夸,夸大
⑤你认为曹刿和鲁庄公各是怎样的人?
曹 刿:具有爱国思想;有政治远见;沉着冷静; 有军事才能。
鲁庄公:政治上目光短浅;军事上缺乏谋略;但 能虚心纳谏,任用贤才,不失为一位明君。
①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弱国在对强国的战争中,应采取 怎样的战略战术原则?
政治上要取信于民; 军事上要掌握战机,详察敌情。
②曹刿在这场战役中的表现给了我们哪些启发? 示例:(1)我们遇事要三思而后行,切不可莽撞行事;
3.下列句中红色的词与“忠之属也”的“属”意
思相同的一项是D( )
A.属予作文以记之 B.神情与苏黄不属 C.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翻译句子。 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够长远谋划。
②夫战,勇气也。 作战,靠的是勇气。
③彼竭我盈,故克之。 敌方士气穷尽而我方士气正旺盛,所以打败
自主复习二:背诵课文
要求:做到准确、熟练,不丢字、 不加字、不换字。
用原文填空: ①曹刿请见鲁庄公的原因是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②表明取信于民是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的句子是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③“忠之属也”指的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④曹刿待齐人三鼓之后才下令击鼓进军的原因是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甲文中体现“可以一战”理由的句子 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
乙文中赵括所为与“忠之属也”相反的句子
是:悉更约束,易置军吏。
。
4.乙文中与主要人物有关的成语是( 纸上谈兵 ),这个成语的 意思是(只谈理论,不解决实际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