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力量》读书笔记1000字.
教育的力量的读书心得(精选10篇)
![教育的力量的读书心得(精选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c2aac539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ec79c46.png)
教育的力量的读书心得(精选10篇)教育的力量的读书心得篇1暑假里我认真读了宋洪昌撰写的《教育的力量》一书,使我得到了心灵的震撼。
原来身为人师的我,在家庭教育中不自觉的走入了一些误区。
整个暑假,我在反反复复的研究书中的每一个案例,然后认真反思自己的家庭教育。
进行了一次灵魂的洗礼。
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还说:“巧言令色,鲜仁矣。
”这就是说,在德育工作中老师必须遵循身教重于言教的原则。
人们都追求言语的说服力,但我们一线的教师始终不比那铜牙铁齿的辩客,思想品德教育更应当追求。
但一个人的言语究竟有多大的说服力,不仅要看这些话里包含了多少真理,还要看教师自身的行动。
言行一致,一言重于九鼎;言行不一,话再动听,我们的小学生也不会记得,真正的充耳不闻,更不用说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言与行相比,更要重于行,古语云:“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要以身育人,德育养德。
一、在孩子的教育上缺乏耐心,易怒,不懂得尊重孩子。
二、重“堵“不重“疏”和“引”。
命令太多,却不懂得艺术。
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耐人寻味———“一天,一个三岁的小孩拿起一把尖锐锋利的剪刀在玩,母亲一看,大吃一惊,生怕孩子一不小心伤着自己,她命令孩子放下剪刀,可是孩子怎么也不肯。
于是她急中生智,想起孩子爱吃苹果,便急忙给孩子拿来一个苹果。
孩子一见,便放下剪刀,伸手去拿苹果。
就这样,母亲用一个苹果“换”回了孩子手中的剪刀。
”我很佩服这位母亲的机智,由此也深受启发。
比如自己以前硬性要求孩子少看电视,却忽视了给孩子“换”件有意义的事。
三、太看重孩子的考试结果,却忽略了成长过程的美丽。
有时候,孩子成绩不理想,就失望、焦灼、发脾气,终止孩子看电视的权利。
是非常片面的,也是很不理智的,这对孩子自信心的培养是很不利的。
孩子的未来可以在我们的潜移默化中铺就。
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必须每天接受大多数同龄孩子所接受的生活信息。
《教育的力量》心得体会
![《教育的力量》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a3053ba0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df.png)
教育,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是社会发展的基石。
自古以来,教育就承载着传递知识、培养人才、传承文化的重任。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教育的力量愈发凸显,它不仅影响着个人的命运,更关乎国家的繁荣与民族的复兴。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刻体会到了教育的力量,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教育的力量在于启迪智慧教育是启迪智慧的源泉。
在知识的海洋中,教育如同灯塔,指引着学生探索未知的领域。
教师通过传授知识,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能够在学习中不断成长、进步。
例如,在数学课上,教师通过生动的例子和有趣的练习,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领悟到数学的魅力,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的热爱。
教育的力量还在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在当今社会,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越来越受到重视。
教育工作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鼓励他们敢于质疑、勇于探索。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智慧得以充分挖掘,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育的力量在于塑造品格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品格的塑造。
一个优秀的人才,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品格。
教育工作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
首先,教育要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工作者要言传身教,用自己的言行感染学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其次,教育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会关心社会、关爱他人,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育工作者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有担当的一代新人。
最后,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在现代社会,团队合作能力至关重要。
教育工作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让他们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进步。
三、教育的力量在于传承文化教育是文化的传承者。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需要通过教育代代相传。
教育工作者要承担起传承文化的重任,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文化的熏陶。
教育的力量读书心得
![教育的力量读书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5ebeb808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93.png)
教育的力量读书心得第一篇:教育的力量读书心得有人说,读书是一种幸福,是一种乐趣,是一种享受。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色如玉。
黄金虽然贵重,但只要读好书,就会得到比黄金更贵重的乐西——文化知识。
对我们教师来说,没有文化知识的不断补充和积累,就会面对新的挑战。
学校为了我们教师的业务能力更上一层楼,学校的生命线——教学质量得到不断的提高,本学期学校给每个教师买了一本教育专著——《教育的力量》,组织老师们共读这一本书的活动。
让我们教师充分利用业余时间来读好书,从中学到很多新的东西,从而不断提高我们教师业务水平,改变教学技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在读肖川老师的《教育的力量》这本书时。
我带着一份闲适和虔诚,陶醉在文字的海洋里,潜心研读了肖川先生的教育专著——《教育的力量》。
读肖川先生的书,是一种享受,让我觉得经受了一场思想的洗礼,更让我一次次回味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教育魅力。
他那亲切的语言和博爱的热情无不启发着我的思维、拓宽了我的视野。
几乎每一篇文章都让我感到一种难以抗拒的吸引力。
认真读完肖川的《教育的力量》,心理受到很大的鼓舞,明白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责任,要为祖国培养杰出的人才;心里升腾起一种力量——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须承担起的社会责任与使命。
读完这本书后,我从中得到很多体会:体会一:《教育的力量》这本书中,肖川老师有一句话,我特别深感受益,肖川老师提到“教育即解放,教育意味着探索,意味着启蒙,而不是宣传和灌输;是平等对话和自由交流,而不是指示和命令;是丰富认识,而不是统一思想;是尊重和信任,而不是消极防范”。
读了这段话后,我有被提醒的感觉,知道在以后的日常教学中应该如何去引领学生探索新知;与学生平等对话、自由的交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
把在平时的教育中有时却不由得把引领学生探索变成了给学生灌输新知;在有些事情的处理是不由得以命令的口气去要求学生;有时不经意间的一个动作、一句话可能就对学生造成了心灵的伤害等等。
《教育的力量》读后感通用十篇
![《教育的力量》读后感通用十篇](https://img.taocdn.com/s3/m/eb22d5c2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68.png)
《教育的力量》读后感通用十篇《教育的力量》读后感 1一本经典之作,读的遍数越多,越能感觉它的意蕴深厚,越能获得无尽的启迪。
远到教育名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帕夫雷什中学》,卢梭的《爱弥儿》,叶圣陶先生的《叶圣陶教育名篇》,*到新一代教育专家郑杰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朱永新的《享受与幸福》,肖川的《教育的力量》,无不是越读越有滋味,越读越感觉给自己的教育教学插上了羽翼。
肖川教授的《教育的力量》已经反复读了几遍,其中很多篇目都给我眼下的教育教学以有力的指导,成为了我教育教学实验的动力。
我也从肖川教授的《主体参与:自主学*的要义》一文中更加明确了为什么要指导学生质疑和赏析,从而更坚定了我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的信心。
自主学*作为学生学*过程中的内在品质,让学生实质性地参与教学过程,是其首要特征。
多少年来,我们一直倡导学生自主学*,但现实的课堂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对于教学过程的参与往往流于形式和表面,学生并未真正卷入到学*过程之中,从而使学*感受不到智力劳动的快乐,缺乏深厚的精神生活的背景和氛围。
究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教师对学生的不敢放手,课堂控制过度,学生没有自主学*的空间和时间。
正是基于要改变这一现状,我们才坚定地要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放开手来,把课堂放给学生,把学*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人,让他们去思考,去表达,从而培养其自主学*的能力,进而造就一代会自主学*之人。
尽管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是那么不易,那么辛苦,但看到孩子慢慢地学会了质疑,学会了欣赏,进而学会了多元化地理解文章,养成了对自己学*活动进行反思总结的*惯,那点辛苦早飞到了九霄云外,留下的满是无以言表的幸福和成就感。
比如学生在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时,就质疑出了很有价值的问题:“中华"为什么"不振"?除了课文中提到的中国公民被洋人的汽车轧死后,中国巡警不敢为中国人撑腰,群众也是敢怒不敢言外,还有哪些方面能表现"中华不振"?而这些问题课文中都没有现成的答案,可这些问题对于生活在现代中国的孩子来说也实在不好理解。
《教育的力量》读书笔记1000字(精选多篇).doc
![《教育的力量》读书笔记1000字(精选多篇).doc](https://img.taocdn.com/s3/m/54075ff5bceb19e8b9f6ba40.png)
《教育的力量》读书笔记1000字(精选多篇)第一篇:《爱的教育》1000字读书笔记最近,我看了一本由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写的《爱的教育》,这是一本为人子女者,为人父母者,为人师长者一生务必一读的经典著作。
《爱的教育》将化作爱的使者,把爱的种子播撒在整个中国、整个世界、整个地球,让全世界的朋友们都可以感受到爱的气息!《爱的教育》的副标题是《一个意大利小学生一学年日记》,通过小学生安利柯三年级的学年日记,歌颂了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劳动、热爱大自然等做人的优良品德,歌颂了为他人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对弱小和不幸者给予同情、不畏艰难困苦的伟大精神,书中无论哪一章、哪一节,都把爱表现得真切动人、淋漓尽致,有劳动之爱的教育。
《爱的教育》宣传这样一种人生哲学:最伟大的人,是生存于正义、劳动和理想中的人。
它宣传亲人之爱的教育。
噢,恩里科,母子之爱是人类情感里最神圣的亲情,不要去践踏它。
宣传祖国之爱的教育。
《爱的教育》倡导的爱国主义是具体实在、可感受、可实行的。
是一种做的哲学。
它拒绝了空泛和虚伪,寓情于人,寓情于事,寓情于行。
倡导自然之爱的教育,在作者笔下,自然能给人类带来有益的启迪:大森林里,树木都重合生长着,密得连人都不能进去,可是却仍能一一开花结实,绝不会像人类社会一样有互相冲突残杀的事。
植物界共生共荣的规律,叙述得是如此亲切自然。
这些热爱和尊重劳动的神圣情感,大至对国家、对社会、对民族的大我之爱,小至亲子情、师生情、兄弟情、朋友情纯真无邪的小我之爱,处处扣人心弦,时时引人入胜,感人肺腑。
让我们这些自诩为教育者的成人失措的是,尽管爱的表现有很多,真正能使其成为受教育者灵魂精髓的那部分却不能强意授予,只有一种力量能有效,那就是感染。
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将爱感染每一个人,从心里真真地感受到爱,并为之颤动,为之流泪,为之震撼。
一旦疏忽了这点,爱便失去了成为品格的动力,而沦于虚假和下流。
届时,这不仅将成为施教者和受教者的悲哀,思之,警之,省之,教育之艰,任务之重,不言而喻。
读《教育的力量》有感
![读《教育的力量》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471b4657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69.png)
读《教育的力量》有感
《教育的力量》是美国著名教育家卡耐基在1912年发表的一
篇关于教育的著作,其中强调了“教育尤为重要,因为它在未
来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读完这篇文章,我感触颇深,深刻体会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和重要作用。
教育是培养一个人乃至个体的性格、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它可以使人们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开发自己的潜力,从而达到自我实现。
正如卡耐基所说,教育可以改变一个民族的命运,它可以使一个民族不断发展,从而使其实现真正的进步。
此外,教育也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思想,激发一个人的能力,建立一个人的信念。
只有良好的教育,才能使孩子们拥有良好的心态,拥有正确的价值观,拥有坚定的意志。
教育是一个人实现自我价值和成功的基础,它是一种对个人、对社会、对未来的重要贡献。
教育能够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我们所处的社会,能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能够让我们更好地学习意识形态,促进社会公正、和谐和进步。
因此,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坚持不懈地学习,勤奋工作,勤奋学习,发掘自身的潜力,以期获得良好的教育,为自己的未来发展和实现梦想做准备,进而实现自身的价值。
《教育的力量》读后感
![《教育的力量》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15f629a5f7ec4afe05a1df19.png)
《教育的力量》读后感《教育的力量》读后感篇一:《教育的力量》读后感闲暇之余,拜读了肖川的《教育的力量》这本书,读这本书的最大感受像是与老朋友娓娓交谈,那么亲近、真切、理解,因为有了朋友的理解,工作中的辛苦与劳累感觉是那么值得,幸福感与成就感就会萦绕心头,努力学习、追求上进自然也成为我的一种愿望。
他在《想、思考、研究》一文中写道:“遇到问题现在很多的人只会想一想,发表一点意见和个人看法,而不会思考。
所以,那些意见和看法,往往经不起推敲,显得肤浅,甚至似是而非。
”作为教师的我,深知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
但在教学过程中做法仍是肤浅。
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想”,更要发展学生的思考策略和研究探索的意识与能力。
教师要关注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而不仅仅是让学生发表意见,更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我反思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独立研究与探索的意识和能力。
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是高品质的。
作为教师的我们,在备课、上课的过程中,很多时候也只是“想想”而已,由于缺乏深入的“思考和研究”,所以不能驾驭课堂,更不能做到游刃有余,从而造成课堂效果不满意。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还是少一些浮躁,多一些深入思考和潜心研究,才能扎扎实实的上好每一节课,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
教师的学习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专家引领、自我反思、同伴互助。
作为教师,如果没有向学之心,即使再高明的专家,恐怕也不能对其起到引领的作用,“我们可以把马牵到河边,却不能按着马的头让它饮水”。
自我反思不是胡思乱想,而是有理论支撑的,高度自觉的对自己实践的回顾与审思——这本身就是很好的学习过程,如果没有一定的理论作为基础,自我反思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至于同伴互助,是一种相互切磋、相互勉励和真诚分享。
作为教师,教育探索并不一定要有研究课题,如果你真是为了提高自己,为了更好地胜任你的工作,为了更好的成长,而不是因为外在功利的诱惑,那么,只要你愿意,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可进行。
教育的力量读书心得
![教育的力量读书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11980df4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fb.png)
教育的力量读书心得•相关推荐教育的力量读书心得有了一些收获以后,可以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样就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
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能感染读者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育的力量读书心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育的力量读书心得1读书是一种幸福,是一种乐趣,是一种享受。
带着一份闲适和虔诚,我再次潜心研读了肖川先生的教育专着——《教育的力量》。
《教育的力量》这本书中,肖川老师有一句话,使我感受颇深,肖川老师提到“教育即解放,教育意味着探索,意味着启蒙,而不是宣传和灌输;是平等对话和自由交流,而不是指示和命令;是丰富认识,而不是统一思想;是尊重和信任,而不是消极防范”。
读了这段话后,我有一种被唤醒的感觉。
想想在平常的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中,自己的有些做法,我深感做为人师的不称职。
为了让班级的纪律安静,以自己的意志强制学生不要乱说话;为了能够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有些问题曾经让学生无数次机械记忆;在有时的课堂上,为了加快课程进度,强行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十几岁的小学生,正是活泼开朗、思维敏捷,可塑性极强的时候。
当学生乱说话的时候,身为老师,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的课堂是不是不够吸引学生,老师的人格魅力是不是不够;当学生同样的问题经常出现错误的时候,身为老师,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方法是不是不适合学生;当学生上课回答问题不积极,思维不敏捷的时候,老师应该反思一下:是不是自己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虽然教育不是万能的,但作为一名一线的教师,在以后的日常教学中,我应该试着引领学生探索新知;与学生平等对话、自由的交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
让我们的学生在公开、平等、宽松的教育环境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教育的力量读书心得2利用闲暇时间,我潜心拜读了肖川教授的著作《教育的力量》。
读肖川教授的书,是一种享受,是一场思想的洗礼,让我一次次回味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教育魅力。
还记得刚拿到《教育的力量》一书时,出于习惯,对着封面细细打量:黄底黑字透着庄严与素雅,温情、雅致、精道、犀利的文字如一株水墨荷花悠然盛开于心中,韵味无穷……最喜欢这种随笔形式的书,每篇文章篇幅不大,但说明问题,容易触动读者的神经,引起共鸣。
《教育的力量》读书笔记范文1000字
![《教育的力量》读书笔记范文10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18114d3c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c2.png)
《教育的力量》读书笔记范文1000字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书笔记吧。
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书笔记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育的力量》读书笔记范文1000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育的力量》读书笔记1闲暇之余,拜读了肖川的《教育的力量》这本书,读这本书的最大感受像是与老朋友娓娓交谈,那么亲近、真切、理解,因为有了朋友的理解,工作中的辛苦与劳累感觉是那么值得,幸福感与成就感就会萦绕心头,努力学习、追求上进自然也成为我的一种愿望。
他在《想、思考、研究》一文中写道:“遇到问题现在很多的人只会想一想,发表一点意见和个人看法,而不会思考。
所以,那些意见和看法,往往经不起推敲,显得肤浅,甚至似是而非。
”作为教师的我,深知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
但在教学过程中做法仍是肤浅。
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想”,更要发展学生的思考策略和研究探索的意识与能力。
教师要关注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而不仅仅是让学生发表意见,更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我反思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独立研究与探索的意识和能力。
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是高品质的。
作为教师的我们,在备课、上课的过程中,很多时候也只是“想想”而已,由于缺乏深入的“思考和研究”,所以不能驾驭课堂,更不能做到游刃有余,从而造成课堂效果不满意。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还是少一些浮躁,多一些深入思考和潜心研究,才能扎扎实实的上好每一节课,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
教师的学习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专家引领、自我反思、同伴互助。
作为教师,如果没有向学之心,即使再高明的专家,恐怕也不能对其起到引领的作用,“我们可以把马牵到河边,却不能按着马的头让它饮水”。
自我反思不是胡思乱想,而是有理论支撑的,高度自觉的对自己实践的回顾与审思——这本身就是很好的学习过程,如果没有一定的理论作为基础,自我反思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教育的力量读书心得体会
![教育的力量读书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e539394b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f6.png)
自从接触到《教育的力量》这本书,我深深地被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内涵所吸引。
这本书由我国著名教育家朱永新所著,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和深刻的分析,揭示了教育的本质和力量。
阅读此书,让我对教育有了全新的认识,也让我对自身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有了更深的理解。
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教育的本质是唤醒与点燃在《教育的力量》中,朱永新先生提出了一个观点:教育的本质是唤醒与点燃。
这句话让我深受启发。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唤醒学生的内在潜能,点燃他们追求知识、追求真理的热情。
这种唤醒与点燃的力量,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使他们成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人。
回顾我的教育生涯,我深知自己在这方面的不足。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内在潜能的挖掘。
今后,我将努力改变这一现状,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在探索中成长。
二、教育的力量源于爱与尊重朱永新先生在书中强调,教育的力量源于爱与尊重。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教育成功的关键。
这种爱不是溺爱,而是充满责任和期望的爱。
同时,尊重学生是教育的前提,只有尊重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
在我与学生的相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爱与尊重的重要性。
曾经,有一位学生因为家庭原因,成绩一度下滑。
面对这种情况,我没有责怪他,而是给予他更多的关爱和鼓励。
在了解到他的困难后,我主动与他沟通,帮助他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渐渐地,他的成绩开始回升,人也变得更加自信。
这个案例让我明白,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传递爱与尊重。
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在《教育的力量》中,朱永新先生指出,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全面发展的人,不仅要有扎实的知识基础,还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全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身体素质。
教育工作者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能只注重分数,而忽视其他方面的培养。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
教育的力量读后感大全
![教育的力量读后感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a913310c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6e.png)
教育的力量读后感大全用生命教育和公民教育“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为自由社会培养人”,成为“肖川教育随笔”的主线和灵魂,字里行间彰显出作者力图用热忱与真情去点燃希望之火,用生命去守护正义与光明的良苦用心。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教育的力量读后感大全,希望大家喜欢!教育的力量读后感大全1第一次看到“快乐是一种美德”这句话是在肖川教授的《教育的力量》一书中,当时心里就莫名的激动。
说起快乐,很多老师会无奈地摇头说:“我不快乐!”是的,社会的竞争、工作的压力、家长的期盼、学生的素质……这一切已经使身为教师的我们身心疲惫。
其实,在现实面前,我们往往放大了痛苦,在一点一滴中流失了本属于我们的快乐。
做个快乐的教师并不难,主动权就在你手中。
我们只要踏踏实实地工作,事事尽力去做,做到问心无愧;热情真诚地做人,与人友善,给人欢笑,给人快乐;自己给自己营造一个快乐的空间,去放飞心情,去收获快乐。
只有当你真正快乐了,你才无愧于你做教师的职业;也只有当你真正快乐了,你才能教出快乐的学生来。
对于成长的孩子来说,拥有快乐的童年生活比拥有知识更重要。
“快乐是一种美德,快乐是一种人生态度,一种个性品质。
快乐是心灵的清新剂,它能够使我们的内心变得明朗、亮丽、旷达和温暖”。
是啊,没有人会喜欢一个整天愁眉苦脸、唉声叹气、整天抱怨的人,我们都会喜欢那些非常阳光、带给我们快乐,能够唤起我们对于生活的热爱和柔情的人。
“心底无私天地宽”,做个快乐的教师吧!快乐不仅是对自己的一种美德,也是对别人的一种美德。
珍惜自己所拥有的,坦然面对自己所没有的,在今天我们应当拥有这种美德快乐的工作,快乐的生活,快乐的面对每一个相遇的人,把快乐传给每一个与我有缘的人。
教育的力量读后感大全2这本书,我反复阅读了其中的一些文章,对我的帮助很大。
比如:因为今年我要撰写市级数学课题《在小学数学领域逐步转化学困生提高数学成绩的分层探究》,我参考了李镇西老师的《如何善待“后进生”》,教育专家李镇西在此文中独到的观点,让我脑洞大开,受益无穷。
教育的力量读后感
![教育的力量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ae65763f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10.png)
教育的力量读后感教育,这个我们日常生活里经常提到的词,在这部作品里仿佛被赋予了全新的生命。
以前我觉得教育嘛,就是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然后考试,就这么简单的一个事儿。
但看完这部作品才发现,我错得离谱!影片里并没有那种特别高大上、让人看不懂的教育理论,反而是通过一个个很接地气的故事展现教育的力量。
就比如说,有个孩子他特别调皮捣蛋,在学校里老是惹事。
我当时就想,这孩子没救了,肯定是那种让老师头疼到不行的学生。
可是呢,他的老师并没有放弃他,而是用一种很特别的方式去引导他。
具体啥方式我就不细说了,省得有剧透的嫌疑。
总之就是这个情节,让我特别感动。
我就想啊,一个孩子的命运可能就因为一位老师的坚持和独特的教育方式而改变,这是多么神奇的事情啊!其实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很多时候教育都被简单化了。
家长们只看成绩,老师们有时候也被成绩压得喘不过气来,大家好像都忘记了教育的本质是啥。
这部作品就像是一记重锤,敲醒了我这个还在迷糊中的人。
我觉得教育不应该只是为了分数,更应该是为了培养一个完整的人,有自己的思想,有良好的品德,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不过呢,这部作品也有一些地方让我觉得有点困惑。
比如说有些情节的发展有点快,我还没怎么反应过来呢,就到下一个阶段了。
也许这是导演故意为之的吧,想让我们自己去思考中间缺失的部分。
我不太确定,你看了这部电影也会有同样的感觉吗?影片里还有一些角色的刻画也很有意思。
他们就像是我们身边的人,有血有肉的。
我印象特别深的一个角色,他在教育的过程中不断地自我成长。
从最开始的迷茫,到后来的坚定,这个转变真的是很自然。
我在想,这是不是也在告诉我们,教育不仅仅是针对学生的,对教育者本身也是一种成长的过程呢?这个角色的结局其实有点开放,不知道大家怎么理解呢?。
《教育的力量》读后感范文
![《教育的力量》读后感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f333033d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ae.png)
《教育的力量》读后感范文《教育的力量》读后感范文"读”是感的根底,“感”是由“读”而生。
只有认真的读书,弄懂难点疑点,理清文章的思路,透彻的掌握文章的内容和要点,深刻地领会原文精神所在,结合历史的、当前的形势和个人的实际,才能真有所“感”。
下面是为大家的《教育的力量》读后感,欢送参考~在肖川老师写的《教育的力量》这本著作中,第四章教育我们要“成为有思想的教师”。
首先提到了“教师的解放”,正像肖川老师所说的作为教师的我们确实需要解放。
作为教师都会有责任感与使命感、自信与自卑感、压力与困惑感等。
这些心理感受会依据每个人不同的经历与学历、不同的性格特征和心理承受能力等多种因素,赋予自身相应的情绪、情感、动机、目标、态度、行为和结果。
好的结果自然会给人一种成功而愉悦的心理体验,使人更加自信;反之,结果便会给人一种不良的、甚至很糟糕的心理体验,使人感到自尊心受损而失去自信,压力与困惑接踵而来。
不仅工作的积极性和兴趣受到压抑,其身心安康和工作效率也会直承受到威胁。
我们不仅在学校里扮演着多种角色,发挥着多方面的作用,而且在学校之外也扮演着多重角色,承受着多方面的心理压力。
在家庭里,我们是父母的子女,是配偶的丈夫(妻子),是子女的父母,既是重要的家庭成员,还常常是一家之长,对于家庭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既有繁重的家务劳动,更有脑力方面的各种纷扰,还有与家庭其他成员的情感交流等。
和普通父母一样,教师也是望子成龙,必须责无旁贷地承当起家庭教师的角色。
压力对人有利也有弊,它既能使人产生积极的行为和情绪反响,也能使人产生的行为和情绪反响。
面对这么大的压力,我们怎样才能产生积极的行为和情绪反响呢?这就需要我们懂得自我调节,缓解压力,寻求解放。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只有这样,才能认清自身的缺乏,化压力为动力,提高工作成效,最终获得事业的成功。
其次开展对压力的理智反响。
面对压力,做为教师应作出理智性反响,采取有控制的、不失常态的,以化解压力为目标的积极性行为,尽量防止产生攻击、回归、冷落、固执、自卑等不良的非理智性反响。
教育的力量读后感-1
![教育的力量读后感-1](https://img.taocdn.com/s3/m/f15b26c6b4daa58da1114a64.png)
教育的力量读后感教育的力量读后感篇一:教育的力量读后感利用闲暇时间,我潜心拜读了肖川教授的著作《教育的力量》。
读肖川教授的书,是一种享受,是一场思想的洗礼,让我一次次回味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教育魅力。
还记得刚拿到《教育的力量》一书时,出于习惯,对着封面细细打量:黄底黑字透着庄严与素雅,温情、雅致、精道、犀利的文字如一株水墨荷花悠然盛开于心中,韵味无穷……最喜欢这种随笔形式的书,每篇文章篇幅不大,但说明问题,容易触动读者的神经,引起共鸣。
肖川教授的随笔折射着一种睿智,读他的随笔是对心灵的一场洗礼。
《教育的力量》一书从“追问教育、教育的方向、成为有思想的教师”等几方面阐述了作者对教育、教学、营造幸福人生等问题的见解。
他那亲切的语言和博爱的热情无不启发着我的思维,拓宽了我的视野。
这本书写出了教师的心声、教师的疑惑、教师的无奈和缺憾……它更像一面镜子,读的时候,让人不禁时时对照自己,我是这样做的吗?我做到了吗?……读了《祝福教师》一文,我为他文中的真情而感动。
文章说:“教师是一种职业,一种古老的职业,一种将与人类共在的职业。
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很多职业,诸如警察、军人、侦探、保安、门卫等等都将消失,但教师这个职业是永远不会消失的,它将永存。
正是她,传承着人类文明的薪火。
” 是啊,作为教师的我们传承着人类文明的薪火,还承载着太多家长对我们的希望和学生对我们的期待,所以我们更要用百分百的努力去面对他们。
在《祝福教师》一文中我还读到了“真诚”。
真诚来自哪里?内心。
只有来自内心的真诚才能打动人心。
诚然,教师的职业是光荣的,社会给教师很多的美誉:“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托起明天的太阳”“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等,但同时又对教师提出了要求:只求付出,不求索取。
教师要“传道”“授业”“解惑”,既要“教书”,又要“育人”。
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自身的政治和道德修养。
过节了,祝福的短信纷至沓来,祝福的字眼比比皆是,而看过太多的文章却独独没有祝福二字,文中那一声祝福已经打动了每位教师。
读《教育的力量》有感通用
![读《教育的力量》有感通用](https://img.taocdn.com/s3/m/e558badf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dd.png)
读《教育的力量》有感通用《教育的力量》是由美国著名教育家、作家领袖约翰·霍尔特出版的一本关于教育的著作。
本书通过一系列深入浅出的论述,解答了很多人对教育的困惑,探讨了教育的意义和作用,阐明了教育的力量和影响。
在阅读这本书后,我深深地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和它的深远影响,下面就针对本书一些重点内容,谈谈我的感受和看法。
首先,本书第一章“教育的本质”首先开始强调了教育必须重视学生的情感需求。
教育不仅仅是给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和文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自己的情感和人际交往能力。
在学生的这一方面,老师必须给予更多的爱和关怀。
举个例子,在我的年级,我们班有几个沉默寡言的同学,他们不爱说话、不爱和别人打交道,但是我们的班主任会经常跟他们交流,并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激励。
慢慢的,这些同学变得越来越开朗,变得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也得到了大大的改善。
教育不光是提高学生的成绩,更需要考虑到他们的情感需求。
本书就是提醒我们纠正这种倾向,使教育回归到本质层面,最终让教育真正达到对学生人格的全面培养。
其次,本书的第二章“学生的价值”。
“学生的价值”是指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他们都拥有同等的伟大价值。
这种观点强调每个学生都应该得到应有的尊重和爱护,不应该因为个人的身份、性别、种族、居住地等原因得到不同的对待。
然而,教育应该像是一个带领学生走向成功的家长,而不是像一个将学生低估、疏忽和抛弃的父母。
要通过教育改变这种局面,就要重视学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建立一个让每个人都能发挥潜力的教育系统。
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个学生都发挥自己的优势,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再次,本书的第四章“教育的目的”阐述了教育的本质在于发现学生的价值和能力,让学生实现个人价值,使他们成为一个助社会发展、造福人民的有用之才。
因此,教育需要摆脱单纯的考试制度,发展多元化的教育,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
而在我国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就是压制学生的创造性,让其成为了一名“考试机器”,这与本书阐述的教育目的是大相径庭的。
《教育的力量》读后感
![《教育的力量》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7c5a53e9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9e.png)
《教育的力量》读后感闲暇之余,拜读了肖川的《教育的力量》这本书,读这本书的最大感受像是与老朋友娓娓交谈,那么亲近、真切、理解,因为有了朋友的理解,工作中的辛苦与劳累感觉是那么值得,幸福感与成就感就会萦绕心头,努力学习、追求上进自然也成为我的一种愿望。
他在《想、思考、研究》一文中写道:“遇到问题现在很多的人只会想一想,发表一点意见和个人看法,而不会思考。
所以,那些意见和看法,往往经不起推敲,显得肤浅,甚至似是而非。
”作为教师的我,深知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
但在教学过程中做法仍是肤浅。
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想”,更要发展学生的思考策略和研究探索的意识与能力。
教师要关注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而不仅仅是让学生发表意见,更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我反思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独立研究与探索的意识和能力。
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是高品质的。
作为教师的我们,在备课、上课的过程中,很多时候也只是“想想”而已,由于缺乏深入的“思考和研究”,所以不能驾驭课堂,更不能做到游刃有余,从而造成课堂效果不满意。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还是少一些浮躁,多一些深入思考和潜心研究,才能扎扎实实的上好每一节课,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
教师的学习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专家引领、自我反思、同伴互助。
作为教师,如果没有向学之心,即使再高明的专家,恐怕也不能对其起到引领的作用,“我们可以把马牵到河边,却不能按着马的头让它饮水”。
自我反思不是胡思乱想,而是有理论支撑的,高度自觉的对自己实践的回顾与审思——这本身就是很好的学习过程,如果没有一定的理论作为基础,自我反思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至于同伴互助,是一种相互切磋、相互勉励和真诚分享。
作为教师,教育探索并不一定要有研究课题,如果你真是为了提高自己,为了更好地胜任你的工作,为了更好的成长,而不是因为外在功利的诱惑,那么,只要你愿意,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可进行。
它不需要高精尖的仪器与设备,它只需要一颗忠诚、明敏的心,只需要我们对那些视而不见、习以为常的事物进行批判性的审视,对那些司空见惯、熟视无睹的事物用心去发现,只需我们不断咀嚼、反复琢磨、再三玩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的力量》读书笔记1000字
2019-01-01
闲暇之余,拜读了肖川的《教育的力量》这本书,读这本书的最大感受像是与老朋友娓娓交谈,那么亲近、真切、理解,因为有了朋友的理解,工作中的辛苦与劳累感觉是那么值得,幸福感与成就感就会萦绕心头,努力学习、追求上进自然也成为我的一种愿望,。
他在《想、思考、研究》一文中写道:“遇到问题现在很多的人只会想一想,发表一点意见和个人看法,而不会思考。
所以,那些意见和看法,往往经不起推敲,显得肤浅,甚至似是而非。
”
作为教师的我,深知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
但在教学过程中做法仍是肤浅。
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想”,更要发展学生的思考策略和研究探索的意识与能力。
教师要关注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而不仅仅是让学生发表意见,更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我反思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独立研究与探索的意识和能力。
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是高品质的。
作为教师的我们,在备课、上课的过程中,很多时候也只是“想想”而已,由于缺乏深入的“思考和研究”,所以不能驾驭课堂,更不能做到游刃有余,从而造成课堂效果不满意。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还是少一些浮躁,多一些深入思考和潜心研究,才能扎扎实实的上好每一节课,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
教师的学习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专家引领、自我反思、同伴互助,
《》()。
作为教师,如果没有向学之心,即使再高明的专家,恐怕也不能对其起到引领的作用,“我们可以把马牵到河边,却不能按着马的头让它饮水”。
自我反思不是胡思乱想,而是有理论支撑的,高度自觉的对自己实践的回顾与审思——这本身就是很好的学习过程,如果没有一定的`理论作为基础,自我反思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至于同伴互助,是一种相互切磋、相互勉励和真诚分享。
作为教师,教育探索并不一定要有研究课题,如果你真是为了提高自己,为了更好地胜任你的工作,为了更好的成长,而不是因为外在功利的诱惑,那么,只要你愿意,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可进行。
它不需要高精尖的仪器与设备,它只需要一颗忠诚、明敏的心,只需要我们对那些视而不见、习以为常的事物进行批判性的审视,对那些司空见惯、熟视无睹的事物用心去发现,只需我们不断咀嚼、反复琢磨、再三玩味。
这本书让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有思想的好老师,运用教师的智慧去启发和引导孩子,让他们永远充满希望和自信。
在对待孩子们的时候,我们教师要有超强的责任心与耐心,认真的去做好每一件事情。
让教育充满思想,让思想充满智慧,让充满人性的光辉,让我们的心灵荡漾在博大、深邃、光明、温暖的思想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