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在人体内的种类、形态、大小、数目和作用

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在人体内的种类、形态、大小、数目和作用
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在人体内的种类、形态、大小、数目和作用

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在人体内的种类、形态、大小、数目和作用★红细胞

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呈两面凹的圆饼状,平均直径只有7.7 μm,成年人每立方毫米血液里红细胞的数量,男子平均为4.0~5.5×1012个/L,女子平均为3.5~5.0×1012个/L。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此外,红细胞还能运输一部分二氧化碳。

RBC:红细胞WBC:白细胞

★白细胞

白细胞有多种,都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但数量少,每升血液里只有4~10×109个。有些白细胞可以吞噬病菌,对人体起着防御和保护的作用。

人们根据白细胞里是否含有特殊染色颗粒,将白细胞分为粒细胞和无粒细胞两大类。

粒细胞又可以根据所含的特殊颗粒染色性质的不同而分为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无粒细胞包括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

人体处在正常情况时,外周血液内各种白细胞的数量有一定的比例。人体发生炎症或其他疾病时,血液内白细胞的总数或白细胞分类百分比就会发生变化,所以白细胞的分类计数,常被用作诊断疾病的检查方法之一。

现将正常人白细胞的分类计数和各种白细胞的主要功能列表如下:

★血小板

血小板比红细胞和白细胞都小得多,形状不规则,没有细胞核。每升血液中的含量为100~300×103个,血小板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白细胞低血小板低是白血病吗

白细胞低血小板低是白血病吗 对于很多的患者对于白血病这一疾病来说并不是很了解,而是只知道因为体内白细胞低或者血小板低就认为是白血病,而因此感到恐慌,那么白血病和白细胸和血小板到底有着什么关系呢,下面就请专家给我们介绍一下有关白细胞低血小板低是白血病嘛,希望每一位患者都能够可以了解清楚这里面的缘由与病症,就让我们详细的了解一下吧! 首先简单了解一下白血病,白血病是造血组织的恶性疾病,又称“血癌”。其特点是骨髓及其它造血组织中有大量无核细胞 无限制地增生,并进入外周血液,将正常血细胞的内核被明显吸附,该病居年轻人恶性疾病中的首位,原生性病毒可能是神经性负感组织增生,还有许多因素如食物的矿物放射性化,毒化(苯等)或药物变异,遗传素质等可能是致病的辅因子。根据白血病 细胞不成熟的程度和白血病的自然病程,分为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两大类。 白血病的临床症状。发热是白血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可发生再疾病的不同阶段并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和热型。发热的主要原因是感染,其中以咽峡炎,口腔炎,肛周炎最常见,肺炎,扁桃体炎,齿龈炎,肛周脓肿等也较常见。耳部发炎,肠炎,痈,肾

盂肾炎等也可见到,感染严重者还可发生败血症,脓毒血症等。感染的病原体以细菌多见,在发病初期,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病毒感染虽较少见但常较凶险,巨细胞病毒,麻疹或水痘病毒感染易并发肺炎,须注意。 出血亦是白血病的常见症状,出血部位可遍及全身,以皮肤,牙龈,鼻腔出血最常见,也可有视网膜,耳内出血和颅内,消化道,呼吸道等内脏大出血。女性月经过多也较常见并可是首发症状。 贫血早期即可出现,少数病例可在确诊前数月或数年先出现难治性贫血,以后在发展成白血病。病人往往伴有乏力,面色苍白,心悸,气短,下肢浮肿等症状。贫血可见于各类型的白血病,但更多见老年病人,不少病人常以贫血为首发症状。 白细胞高血小板低有以下可能:白血病等血液系统疾病。严重感染。具体要结合病人的症状及血常规,血涂片,骨髓检查来确定。只能说这种情况可能是白血病,但不一定是。建议行以上检查明确诊断后治疗。 以上就是专家给我们介绍的有关白细胞低血小板低是白血 病吗的介绍,希望每一位患者都可以有所了解,就让我们及时的

血小板低白细胞低怎么回事

血小板低白细胞低怎么回事 血小板和白细胞都出现低的情况,这时候会导致患者的免疫力下降,很容易诱发感染的情况,另外出现血小板低,还容易引起出血的现象,比较严重的就是脑出血,通过血常规能够得到相应的检查化验结果,他们一旦出现减少,就意味着有一些比较严重的疾病出现,这时候要及时进行治疗,同时可以吃一些具有补血功效的产品,当然要及时进行抗炎治疗,促进血小板和白细胞的上升。 白细胞在机体内起着消灭病原体,保卫健康的作用,它的正常值是(4-10)×109/L。白细胞的减少,常表现为流感、麻疹等病毒性传染病及药物或放射线所致及某些血液病等。

★1、中性白细胞 正常为0.5-0.7,增高或减少的原因与白细胞计数相同。 ★2、淋巴细胞 正常为0.2-0.4,减少时表明中性白细胞增多。

★3、嗜酸性粒细胞 正常为0.005-0.05,这种细胞增多意味着可能患寄生虫病、过敏性疾病及某些皮肤病; ★4、嗜碱性粒细胞 正常为0-0.0075,这一数据对人的的影响不大。

★5、单核细胞 正常为0.01-0.08,增多时见于急性传染病恢复期。 血小板的正常值范围为(100-300)×109/L。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参与机体的止血与凝血。血小板数量过高血液会处于高凝状态,容易发生血栓,过低则容易发生出血如鼻衄、牙龈出血、皮肤出血点或瘀斑等。 ★白血球低血小板低的人应该多吃以下食品;

1.含有维生素B12 较多的食物有:动物肝脏、猪或羊肾、腐乳等。 2.含有优质蛋白质较多的食物有:奶类、瘦肉、蛋类、豆制品等。 3.造血的原料主要包括:蛋白质、铁、叶酸和维生素B12等。

白细胞、血小板显微镜计数法

白细胞显微镜计数法 (一)原理 取稀释酸溶液,将血液稀释一定倍数并破坏红细胞,滴入计数池,计数一定范围内白细胞数,然后换算成每升血中白细胞数。 (二)试剂 白细胞稀释液:冰乙酸,加蒸馏水至100ml,再加10g/l亚甲蓝(或结晶紫)1滴,可使白细胞略着色,用时便于区别红细胞稀释液。 (三)器材 1.显微镜:普通生物显微镜。 2.微量吸管:吸管上刻有10和20ul两个刻度(误差<+-1%)。微量吸管由于生产厂家 不同,质量也不相同,但不论哪家产品,在使用前均需经严格校正,且应做到每位患者1支。 3.细胞计数板:计数板是用优质厚玻璃制成,每块计数板又分两个计数池。在计数池 两侧各有一条支柱,与计数池高度差是。所以将一块平整的血细胞计数盖片放在两条支柱上时,盖片底面与计数池之距离为。 目前国内通用的是改良Neubauer计数板。这类计数板中,每个计数池的边线长宽各为3mm,并被精密地刻划成9个大方格,每个大方格长宽各为,其面积为1m ㎡。加盖玻片后的容积为1m㎡×.其中四角上的大方格用单线划成16个中方格, 作白细胞计数用;中央1大方格则用双线划成25个小中方格,每个小中方格又用 单线划成16个小格,总计为400个小格。大方格每边长的误差是+-1%;盖片与计 数池面之距离误差为+-2%。 4.白细胞盖片:这是特制的血细胞计数用盖片,要求表面光滑平整,两面平整度为以 内,有一定重量,不被血细胞悬液浮起。其厚度应为—,通常大小为24×20×。 盖片是否平整,可用光波干涉现象进行鉴定。其方法是:将盖片擦净后,平整放在标准平面平晶上,用日光灯照射,观察在平面平晶上所见到的干涉条纹,判断其是否合格。盖片在使用前应当用干净、柔软的吸水纤维制品拭净,特别注意勿让手接

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临床意义

RBC:生理情况下,人体每天约有1/120红细胞衰亡,同时,又有1/120的红细胞产生,使红细胞的生成与衰亡保持动态平衡。多种原因可使这种平衡遭到破坏,导致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数量减少或增多。 【正常参考值】 【异常结果分析】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多: 1.相对性增多:由于某些原因使血浆中水分丢失,血液浓缩,使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相对增多。如连续剧烈呕吐、大面积烧伤、严重腹泻、大量出汗等;另见于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尿崩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2.绝对性增多:由各种原因引起血液中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绝对值增多,多与机体循环及组织缺氧、血中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升高、骨髓加速释放红细胞有关。 (1)生理性增多:见于高原居民、胎儿和新生儿、剧烈劳动、恐惧、冷水浴等。

(2)病理性增多:由于促红细胞生成素代偿性增多所致,见于严重的先天性及后天性心肺疾病和血管畸形,如法洛四联症、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肺动-静脉瘘以及携氧能力低的异常血红蛋白病等。 在另一些情况下,病人并无组织缺氧,促红细胞生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成素的增多并非机体需要,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多亦无代偿意义,见于某些肿瘤或肾脏疾病,如肾癌、肝细胞癌、肾胚胎瘤以及肾盂积水、多囊肾等。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 一般成年男性血红蛋白<120g/L,成年女性血红蛋白<110g/L为贫血。根据血红蛋白减低的程度贫血可分为四级。轻度:血红蛋白<90g /L、中度:血红蛋白90~60g/L、重度:血红蛋白60~30g/L、极度:血红蛋白<30g/L。 1.生理性减少:3个月的婴儿至15岁以前的儿童,因生长发育迅速而致造血原料相对不足,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可较正常人低10%~20%。妊娠中、后期由于孕妇血容量增加使血液稀释,老年人由于骨髓造血功能逐渐减低,均可导致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减少。 2.病理性减少: (1)红细胞生成减少所致的贫血:

白细胞、红细胞与血小板检测

白细胞计数 参考范围: 成人:4×109~10×109/L 儿童:5×109~12×109/L 新生儿:15×109~200×109/L 临床评价: 1.白细胞是无色有核细胞,正常外周血中常见白细胞有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等五种,各种白细胞的功能不同,主要是通过吞噬和免疫功能防御感染。白细胞有结实柔韧的细胞膜,适于伸展和变形,能通过微血管及其内皮间孔到达各组织。 中性粒细胞是血中主要的吞噬细胞,在防御急性感染中起重要作用。它们在血液中停留时间不长,主要是进入组织中起吞噬作用。吞噬过程主要是粒细胞向被吞噬物伸出伪足,将其包裹。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系统对细菌表面起调理作用,使其易粘附于粒细胞。粒细胞包裹被吞噬物后,随即摄人胞浆,形成吞噬泡。粒细胞胞浆颗粒的溶酶体中含有许多酶(如蛋白水解酶等)和杀菌物质。从而能对吞噬体进行消化、分解,起杀菌等作用。 粒细胞起源于粒-巨噬祖细胞,从增殖动力学上可分为以下几个部份: (1)分裂-增殖池; (2)成熟-贮存池; (3)循环-边缘池; (4)组织池。 血液白细胞计数只能测知循环池中的白细胞,注射肾上腺素可动员边缘池的粒细胞人循环池。注射肾上腺皮质激素或还原尿睾酮可动员骨髓粒细胞人血引起血液粒细胞多,用此方法测定骨髓粒细胞贮备量。粒细胞从原始到成熟所需的时间约10天。 嗜酸性粒细胞也具有变形运动和吞噬功能,能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在抗原抗体反应的部位对嗜酸性粒细胞具有很强的趋化性,特别是对速发性过敏反应和蠕虫感染的免疫反应。嗜酸性粒细胞可释放组织胺酶,抑制嗜酸性粒细胞及肥大细胞中活性物质(如组胺、5-羟色胺等)的合成和释放,或灭活这些活性物质。另外嗜酸性粒细胞膜上的Fc和C受体可与经IgG 调理的蠕虫粘着,再通过酶的作用杀伤蠕虫。 嗜碱性粒细胞无吞噬功能,颗粒中有许多生物活性物质,其中主要有肝素、组胺、慢反应物质和血小板激活因子等。在免疫反应中与IgE具有较强的结合力。结合了IgE的嗜碱性粒细胞再次接触相应的过敏原时,发生抗原抗体反应,细胞发生脱颗粒现象。继而引起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等变态反应。 淋巴细胞在机体免疫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B淋巴细胞在抗原的刺激下转化为浆细胞,分泌特异性抗体,参与体液免疫;T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被致敏后,在抗原作用下分化、增殖成具各种功能的致敏T淋巴细胞,直接杀伤抗原物质和带有抗原的靶细胞。同时合成多种免疫活性物质,在巨噬细胞协同下,参与细胞免疫。 单核细胞具有活跃的变形运动和强大的吞噬功能,它穿出血管进入组织,逐渐转化为巨

红细胞血小板直方图解析

红细胞、血小板直方图解析一. 红细胞直方图 (一)基本概念 仪器在36-360fL范围内分析红细胞。横座标表示红细胞体积,纵座标表示不同体积的红细胞出现的频率。正常红细胞主要出现在50-200fL之间,在直方图上可见两个细胞群体,从50-150fL区域有一个几乎两侧对称,较狭窄的正态分布曲线,在主峰右侧约分布在125-200fL区域的细胞为大红细胞和网织红细胞。 红细胞直方图图红细胞直方图内部示意图 (二)分类规则:在红细胞直方图上,依据细胞的大小,按以下的规则分类:(1)位于红细胞低鉴别位线(RL)和红细胞高鉴别位线(RU)之间的细胞为红细胞。(2)红细胞低鉴别位线(RL)为血小板与红细胞的分界线。如果存在小红细胞、大红细胞、血小板簇,可以根据红细胞直方图的改变检测出来。 (3)超过高鉴别位线(RU)为存在红细胞聚集。 (三)常见异常直方图及报警信号含意 1. RL:低鉴别线与红细胞直方图交点高,提示存在电子噪声干扰,破碎红细胞,大血小板增多,血小板聚集等情况。

2. RU:高鉴别线与红细胞直方图交点高,提示存在电子噪声,冷聚集素的干扰或有白细胞极度增高。 3. DW:相对度数20%处的高度线与红细胞直方图曲线交点增高,提示红细胞明显大小不均。 4. MP:红细胞直方图呈双峰性。表示受贫血治疗、输血的影响,出现多种大小的红细胞群。 二. 血小板直方图 (一)基本概念 仪器在2-30fL范围内分析血小板。正常血小板直方图呈左偏态分布,血小板主要集中在2-15fL内。仪器使用3条鉴别线来进行血小板的粒度解析,分别为2-6fl 和12-30fl之间自动决定的2条浮动鉴别线(LD)和(UD),以及固定鉴别线12fl。通过对三条鉴别线对血小板直方图进行监控,检查是否存在LD、UD相对度数的异常,分布宽度的异常及双峰或多峰。 血小板直方图图血小板直方图内部示意图 (二)血小板粒度异常标记 当血小板粒度分布不正常时,粒度分布异常标记将标在相应结果上。当有两个以上的标记时,将标上优先顺序最高的标记。

临床诊断全面讲稿白细胞和血小板

临床诊断全面讲稿白细胞和血小板嗜中性粒细胞 1、生成 骨髓生成,释放入血,短暂循环(10小时)后转移至各组织间隙或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的上皮表面。 其生成是持续不断的,生成时间需要4-6天,骨髓储存的的成熟中性粒细胞可供应5天;组织损伤或者细菌入侵都会导致集落刺激因子(CSFs)的生成和释放,调控骨髓不成熟的中性粒细胞的增殖和成熟。 粒细胞的生成是指连续的细胞分裂、分化、成熟(图5-1) ★干细胞分化的原粒细胞是最早的可识别粒细胞; ★原粒细胞分裂分化,形成早幼粒细胞和中幼粒细胞; ★继续分裂生成晚幼粒细胞、杆状嗜中性粒细胞、分叶嗜中性粒细胞,细胞核以及细胞浆已发生改变,具有了吞噬能力和杀菌能力。 嗜中性粒细胞在血液中的循环可以分为循环池和边缘池 ★循环池的中性粒细胞与其他血细胞一起循环,可在全血计数中测定; ★边缘池是指附着于血管皮(尤其是小静脉和毛细血管皮),不能被全血计数测定; ★循环池和边缘池中中性粒细胞的比例为:犬为1:1猫为1:3。 嗜中性粒细胞转移进组织是随机的而且是单向的 ★在组织存活1-4天,最终发生程序性凋亡或者死亡; ★还会被脾脏、肝脏、骨髓的巨噬细胞吞噬。 影响嗜中性粒细胞循环数量的因素有: ★骨髓生成和释放的速度; ★循环池与边缘池的交换速度; ★转移进入组织的速度。 2、功能 主要功能是防御微生物入侵组织,可杀死细菌,还能破坏或者参与破环霉菌、藻类、病毒。 中性粒细胞通过定向转移和趋化作用,在炎症或细菌感染部位聚集: ★细胞和分子炎症介质产生趋化物质,刺激骨髓释放中性粒细胞,促进其朝炎症部位的血管皮转移和黏附; ★离开血液,通过血管皮转移入组织,到达炎性部位后具有吞噬作用和杀菌活性。 3、数量 指全血细胞计数中测得的嗜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巨血小板、血小板团块以及海因茨小体

红细胞、血小板

Erythrocyte 红细胞 A red blood cell; one of the formed elements in the peripheral blood. In most mammals mature erythrocytes are biconcave disks that have no nuclei. The degree of concavity varies between species, as does the size. Birds have nucleated, oval erythrocytes. The cell consists mainly of hemoglobin and a supporting framework, called the stroma. Erythrocyte formation (erythropoiesis) takes place in the red bone marrow in the adult, and in the liver, spleen and bone marrow of the fetus. Erythrocyte formation requires an ample supply of certain dietary elements such as iron, cobalt and copper, amino acids and certain vitamins. 又称红血球,为末梢血有形成分之一。在多数哺乳动物中,成熟红细胞呈双凹面盘样,无细胞核。凹度因物种而异,大小也各不相同。但鸟类红细胞则有核,呈椭圆形。红细胞主要有血红素和成形物质(红细胞基质)组成。红细胞生成于成人的红骨髓和胎儿的肝、脾和骨髓。红细胞生成必须要有某些饮食元素的充足供应,如铁、钴铜、氨基酸及某些维生素。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red blood cell tests is used to find out how much haemoglobin there is in the blood. This is called the haemoglobin concentration or level. Haemoglobin carries oxygen around your body.Another important test, the mean corpuscular volume or MCV test, measures the size of the red blood cells. 红细胞检查中最重要的一项是血色素(血红蛋白)检查,即血色素浓度检查。血红蛋白输送躯体中的氧气。另一项是红细胞平均容积检查(MCV),检查红血球的容量。 If the red blood cells are pale, it can be a sign of iron deficiency anaemia. If they have a strange shape, it may be because of sickle cell anaemia or pernicious anaemia. 通常,如果红血球变淡,可能是缺铁性贫血的症状,如果红血球形状异常,则可能是镰状细胞性贫血或恶性贫血所致。 Platelets 血小板 Or thrombocyte; a disk-shaped structure, 2 to 4 μm in diameter, found in the blood of mammals and important for its role in blood coagulation; platelets lack a nucleus and DNA but contain active enzymes and mitochondria. They are the smallest of the formed elements in blood with a very fragile membrane; they tend to adhere to uneven or damaged surfaces. They average about 250,000 per cubic millimeter of blood and are formed in the red bone marrow by fragmentation of megakaryocytes. Platelet production is controlled by a hormone, thrombopoietin, and regulatory

红细胞血小板直方图解析

红细胞、血小板直方图解析一.红细胞直方图 (一)基本概念 仪器在36-360fL范围内分析红细胞。横座标表示红细胞体积,纵座标表示不同体积的红细胞出现的频率。正常红细胞主要出现在50-200fL之间,在直方图上可见两个细胞群体,从50-150fL区域有一个几乎两侧对称,较狭窄的正态分布曲线,在主峰右侧约分布在125-200fL区域的细胞为大红细胞和网织红细胞。 红细胞直方图图红细胞直方图内部示意图 (二)分类规则:在红细胞直方图上,依据细胞的大小,按以下的规则分类: (1)位于红细胞低鉴别位线(RL)和红细胞高鉴别位线(RU)之间的细胞为红细胞。(2)红细胞低鉴别位线(RL)为血小板与红细胞的分界线。如果存在小红细胞、大红细胞、血小板簇,可以根据红细胞直方图的改变检测出来。 (3)超过高鉴别位线(RU)为存在红细胞聚集。 (三)常见异常直方图及报警信号含意 1. RL:低鉴别线与红细胞直方图交点高,提示存在电子噪声干扰,破碎红细胞,大血小板增多,血小板聚集等情况。

2. RU:高鉴别线与红细胞直方图交点高,提示存在电子噪声,冷聚集素的干扰或有白细胞极度增高。 3. DW:相对度数20%处的高度线与红细胞直方图曲线交点增高,提示红细胞明显大小不均。 4. MP:红细胞直方图呈双峰性。表示受贫血治疗、输血的影响,出现多种大小的红细胞群。 二. 血小板直方图 (一)基本概念 仪器在2-30fL范围内分析血小板。正常血小板直方图呈左偏态分布,血小板主要集中在2-15fL内。仪器使用3条鉴别线来进行血小板的粒度解析,分别为2-6fl和12-30fl之间自动决定的2条浮动鉴别线(LD)和(UD),以及固定鉴别线12fl。通过对三条鉴别线对血小板直方图进行监控,检查是否存在LD、UD相对度数的异常,分布宽度的异常及双峰或多峰。 血小板直方图图血小板直方图内部示意图 (二)血小板粒度异常标记 当血小板粒度分布不正常时,粒度分布异常标记将标在相应结果上。当有两个以上的标记时,将标上优先顺序最高的标记。 1. PL:低鉴别线(LD)处相对度数超过设定值。提示存在电子噪声、冷凝蛋白、破碎红细胞、白血病性白细胞碎片等的干扰。

如何分析血细胞三分类直方图

如何分析血细胞三分类直方图 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马升俊 血细胞分析仪在测定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的多数数据的同时,把它们的体积大小、出现的相对频率以坐标式的曲线图表示出来,形成了血细胞直方图。血细胞直方图不仅能提供细胞相对频率信息和他们的分布状态,还可以与临床上其它检查数据结合进行分析。三分类仪器的血细胞直方图通常有白细胞直方图、红细胞直方图和血小板直方图三种。 一.白细胞直方图 血液分析仪对有关白细胞数据的测定,通常是在加入溶血剂后,溶血剂在溶解红细胞的同时也使白细胞膜穿孔,使白细胞失水皱缩,再根据皱缩后的白细胞膜及白细胞核在体积上大小的不同,其在通过计数孔时所表现出的阻抗大小不同来区分。三分类仪器可把白细胞分为大、中、小白细胞,大白细胞代表中性粒细胞,小白细胞代表淋巴细胞,中白细胞则包括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等。一般情况下,正常人白细胞

在直方图上分布位置如下:淋巴细胞在30―100fl,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在100―150fl,而中性粒细胞分布在150―300fl之间。直方图坐标横轴(X轴)表示白细胞的体积大小,以飞升(fl)为单位,纵轴(Y轴)表示在一定范围的白细胞数量,即不同体积白细胞的相对频率(百分率)。因此,正常的三分类白细胞直方图是一条有三个波峰的曲线。通常白细胞直方图是我们判断是否要进行显微镜复检的主要指标之一。比如在一些白血病人的白细胞直方图中,由于出现了早期幼稚细胞,往往会看到该种类白细胞的峰值会向左或向右推移,而且加阔了该种类白细胞的分布宽度。因此,把它与其它的血液参数、各种检查结果和临床表现结合分析可对白血病的诊断有所提示。当然,这只是提供了一个参考数据,任何血细胞分析仪所提供的白细胞直方图对血液病诊断都只能作过筛作用,还是不能代替传统的显微镜检查的。 二.红细胞直方图 红细胞直方图是反映红细胞大小或任何相当于红

全血分析白细胞-血小板粘附

全血分析白细胞-血小板粘附 当血管受到损伤时,血小板通过迅速形成血栓在止血反应中起重要作用。在炎症和血栓性疾病中,血小板会与循环血中的白细胞粘附,特别是与单核细胞和粒细胞。血小板与单核细胞和粒细胞的粘附是通过血小板脱颗粒活化后表面表达P选择素完成的。P选择素进而与表达在白细胞表面的PSGL-1(P选择素蛋白受体1,也称CD162)结合。随后白细胞-血小板聚集物形成 (Leukocyte-PlateletAggregates LPAs),并且聚集体通过多种机制稳定持续下去,其中包括白细胞Mac-1(CD11b/CD18)与血小板糖蛋白(GP)Ib的结合。 循环血中单核细胞-血小板粘附已被证明是一种较体内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表达更为敏感的指标。尽管细胞之间的反应过程是相当复杂的,但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全血中LPAs则相对简单。虽然检测低表达的P选择素相当困难,但低水平的P选择表达便能启动与白细胞的粘附过程。当血小板与白细胞粘附形成后,可通过足够的血小板特异性标记便轻易地将它们检测出来。流式细胞仪通过光散射信号和白细胞特异性试剂,如CD14,设门圈出白细胞并分析LPAs。通过第二个标志来识别血小板,如CD41 (GPIIb), CD61 (GPIIIa),或 CD42a (GPIX),可区分出高表达CD41,CD61, 和 CD42a 的血小板颗粒。血小板颗粒的大小异质性比较大(直径1至5um),并且血小板形成的微颗粒platelet-derived microparticles (PDMP)也表达P选择素,这就可解释为什么会出现比同型对照荧光稍强的血小板阳性白细胞。这种类型的LPAs不应被忽视,因为循环PDMP经常与临床疾病状态有相关性。 在此推荐阅读6.10章节,因为其中许多重要注意点也同样在循环LPA检测十分重要。比如,抗凝剂的选择与全血样本的处理同样会影响LPAs的分析。可靠的样本处理过程对于检测的敏感度也十分重要,同时体外引起的血小板活化也会引起非特异性的LPAs的数量增加。 基本方案 全血分析白细胞-血小板聚集 单核细胞和粒细胞可通过FS/SS参数识别出来,但使用特异性白细胞抗体可增加识别精度。血小板与血小板的粘附也会影响光散射设门方案,特别是对单核细胞群体的影响。鉴于以上原因,我们推荐在使用抗血小板抗体以外再使用抗白细胞抗体。每个实验室必须自己滴定抗体来选择最佳抗体浓度与孵育时间。CD14是用来识别单核细胞最常用的抗体,尽管这个抗原会因细胞活化而表达降低或在不成熟细胞上呈弱表达。CD45阴性设门可有效去除非白细胞-血小板聚集物,但需注意的是要避免将大颗粒淋巴细胞与嗜细胞混入单核细胞门内。大颗粒淋巴细胞的光散射特征与单核细胞相似,但CD45着色要亮得多。嗜碱粒细胞CD45着色与单核细胞类,但它的光散射特征与淋巴细胞类似。因此,只有联合光散射与白细胞特异性标志物才能对单核细胞进行最佳设门。中性粒细胞因为具有很高的侧向散射光信号,当与白细胞特异性标志物联合设门时遇到的问题较少。前向散射光对于设门淋巴细胞帮助不大,因为当血小板大小不一致,特别是在血小板活化后会干扰淋巴细胞。 血小板GPIIb-IIIa复合物(CD41/CD61)这个标志物经常被用来特异性地识别血小板,因为这个受体在血小板上高度表达(80,000/血小板)。选择抗体监测这个复合物时要多加注意,因为CD41/61是血小板一个重要的受体,它能与很多不同的粘附蛋白受体结合,这将可能影响正常的LPA的形成及其稳定性。还要注意的是CD42b它很容易受到蛋白水解酶的影响并且当血小板活化时CD42a和CD42b 会下调表达。推荐使用PE(藻红蛋白)荧光素作血小板特异抗体的标记物,因为这个荧光亮度很强与粒细胞自发荧光相比时它可显现出来。粒细胞的同型对照(包括粒细胞的自发荧光)会在FITC通道表现得十分强烈,经常会引起LPA直方图阳性区域设置错误。

血常规、生化指标与临床意义

血常规 1.红细胞(RBC或BLC)参考值:3.8~5.1*10^12 生理功能:(附1) 1、运输氧、二氧化碳、电解质、葡萄糖以及人体排出来的废物新陈代谢所必须的 物质;酸碱平衡功能(血红蛋白Fe2+) 2、吞噬细胞样的功能,在其细胞膜表面具有过氧化物酶,该酶是典型的溶酶体酶, 它可起着巨噬细胞样的杀伤作用。 3、免疫粘附功能:抗原-抗体复合物与补体C3b结合后,可粘附于灵长目或非灵长 目的红细胞与血小板上(C3b受体);清除免疫复合物的特性是白细胞和淋巴细胞所不及的。 4、防御感染:细胞与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免疫粘附后,不仅可以通过过氧化物酶对 它们产生直接的杀伤作用,而且还可以促进吞噬细胞对它们的吞噬作用。因此,红 细胞的免疫功能可以看作是机体抗感染免疫的因素之一。 5、免疫功能:识别携带抗原;清除循环中免疫复合物;增强T细胞依赖反应;效 应细胞(B/T)样作用 增多:分为相对增多(呕吐、腹泻、多汗、多尿、大面积灼伤等所致绝对增多(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继发性:代偿性增多(缺氧等),非代偿性增多(肝细胞癌、卵巢癌、子宫肌瘤等肿瘤相关及肾盂积水、多囊肾、肾癌等肾脏相关)。 减少:生理性:≤15岁儿童、部分老年人、妊娠中晚期等;病理性:常见于缺铁性、溶血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及急、慢性失血等(生成过多、破坏过多、丢失过多)。 2.血红蛋白(HB或HGB)参考值:115~150g/L 生理功能:运输氧、二氧化碳、电解质、葡萄糖以及人体排出来的废物新陈代谢所必须的物质;酸碱平衡功能(血红蛋白Fe2+) 增多: 相对增多(呕吐、腹泻、多汗、多尿、大面积灼伤等所致);绝对增多(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生理性增多:见于高原居民、胎儿和新生儿、剧烈劳动、恐惧等;病理性增多:由于促红细胞生成素代偿性增多所致,见于严重的先天性及后天性心肺疾病和血管畸形,如法洛四联症、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肺动-静脉瘘以及携氧能力低的异常血红蛋白病等;某些肿瘤或肾脏疾病,如肾癌、肝细胞癌、肾胚胎瘤以及肾盂积水、多囊肾等 减少:轻度:血红蛋白<90g/L、中度:血红蛋白90~60g/L、重度:血红蛋白60~30g/L、极重度:血红蛋白<30g/L 生理性:≤15岁儿童、部分老年人、妊娠中晚期等;病理性:常见于缺 铁性、溶血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及急、慢性失血等(生成过多、破坏过多、丢失过多) (1)红细胞压积(HCT):参考值:0.35~0.45L/L一定量的抗凝全血经离心沉淀后,测得下沉的红细胞占全血的容积比。 增多:血液浓缩;其他同红细胞 降低:同红细胞

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原因、症状及食疗方法

一.白细胞减少 (一)原因 白细胞减少症是指周围血象白细胞计数长期低于4000/立方毫米(4×109/升)以下,临床以易于疲劳,易于感染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病证。其原因一般是由化学和物理因素(放疗、化疗等)、药物过敏、细菌病毒感染以及其他疾病所引起。 (二)食疗 白细胞减少症属中医“虚劳”、“血虚”、“血证”等病证范畴。中医认为白细胞减少主要是由于素体不足,劳欲过度,肾气受伤;或饮食失节,劳倦内伤,损及脾胃;或情志失调,劳心太过,心肝亏虚,或误中药毒,接触毒物,脏气受损;或大病久病,耗伤气血等导致脏腑阴阳气血虚损而发为本病。基本病理为脾肾两虚,气血不足。临床常见证型有气血两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等。食疗对于白细胞减少症具有较好的调治作用,因此白细胞减少症的患者在平时应该重视食疗的作用。 气血两虚:临床表现面色不华,心悸气短,倦怠乏力,头目眩晕,纳呆食少,失眠多梦,自汗或齿衄、肌衄,舌淡或有齿印,苔薄白,脉细弱。食疗方: 1、猪蹄汤 配方:猪蹄筋100克,灵芝、黄精、黄芪、鸡血于各15克。 制法:将猪蹄筋与灵芝、黄精、黄芪、鸡血丁一同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炖煮1~2小时,即可。 功效:益气养血。 用法:每日2次,每次200毫升,吃蹄筋喝汤。 2、炒胡萝卜酱 配方:胡萝卜100克,瘦猪肉300克,豆腐干1块,海米10个。

制法:将胡萝卜切成小丁,用熟猪油炸透。猪肉和豆腐干分别切丁,海米泡透,备用。将锅用武火加热,倒入熟猪油,放入肉丁炒,炒至肉丁内的水分已尽,颜色变浅时,放人葱末、姜末和黄酱,不断翻妙,待炒到肉中有酱味时,加人料酒、味精和酱油,稍炒后加入胡萝卜、豆腐干和海米,再妙后淋上香油,炒匀即可。 功效:补气养血。 用法:佐餐食用。 3、地黄甜鸡 配方:生地黄250克,母鸡1只,饴糖150克,桂圆肉30克,大枣5枚。 制法:将母鸡由背部颈骨至尾部剖开,去内脏、爪、翅尖,洗净,入沸水锅内略焯片刻,捞出待用。将生地切成约0.5厘米见方的颗粒,桂圆肉撕碎,与生地混合均匀,再用饴糖调拌后塞入鸡腹内,将鸡腹部向下置于钵子中,大枣去核放在钵子内,灌入米汤,封口后上笼旺火蒸2~3小时,待其熟烂取出,加白糖调味即成。 功效:益气养血,养阴益肾。 用法:佐餐食用。 此外还有: 心脾两虚型 主要症状:头晕目眩,神疲乏力,失眠多梦,饮食减少,腹胀便泻,面色萎黄无华,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1、淮山葡萄粥 [原料>鲜山药100克莲子肉50克葡萄干50克白糖适量 [制法>将鲜山药去皮,洗净后切片,与洗净的莲子肉、葡萄干同入锅中,煮成粥状,

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临床意义

RBC: 生理情况下,人体每天约有1/120红细胞衰亡,同时,又有1/120得红细胞产生,使红细胞得生成与衰亡保持动态平衡。多种原因可使这种平衡遭到破坏,导致红细胞与血红蛋白数量减少或增多。 【正常参考值】 【异常结果分析】 红细胞与血红蛋白增多: 1。相对性增多:由于某些原因使血浆中水分丢失,血液浓缩,使红细胞与血红蛋白含量相对增多。如连续剧烈呕吐、大面积烧伤、严重腹泻、大量出汗等;另见于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尿崩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2.绝对性增多:由各种原因引起血液中红细胞与血红蛋白绝对值增多,多与机体循环及组织缺氧、血中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升高、骨髓加速释放红细胞有关。 (1)生理性增多:见于高原居民、胎儿与新生儿、剧烈劳动、恐惧、冷水浴等.

(2)病理性增多:由于促红细胞生成素代偿性增多所致,见于严重得先天性及后天性心肺疾病与血管畸形,如法洛四联症、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肺动-静脉瘘以及携氧能力低得异常血红蛋白病等。 在另一些情况下,病人并无组织缺氧,促红细胞生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成素得增多并非机体需要,红细胞与血红蛋白增多亦无代偿意义,见于某些肿瘤或肾脏疾病,如肾癌、肝细胞癌、肾胚胎瘤以及肾盂积水、多囊肾等。 红细胞与血红蛋白减少: 一般成年男性血红蛋白<120g/L,成年女性血红蛋白〈110g/L为贫血。根据血红蛋白减低得程度贫血可分为四级。轻度:血红蛋白<90g /L、中度:血红蛋白90~60g/L、重度:血红蛋白60~30g/L、极度:血红蛋白〈30g/L。 1.生理性减少:3个月得婴儿至15岁以前得儿童,因生长发育迅速而致造血原料相对不足,红细胞与血红蛋白可较正常人低10%~20%。妊娠中、后期由于孕妇血容量增加使血液稀释,老年人由于骨髓造血功能逐渐减低,均可导致红细胞与血红蛋白含量减少。 2。病理性减少: (1)红细胞生成减少所致得贫血:

血常规直方图解析

白细胞直方图解析 三分类的血液分析仪一般都以电阻抗原理进行白细胞分类,仪器依据大多数正常形态的白细胞细胞在溶血素作用后的大小排列,人为设置了4个辨别线,将白细胞直方图划分三个区域,来辨别小白细胞、中白细胞和大白细胞。 一.白细胞直方图的基本概念 1.电阻抗原理 根据血细胞是非导电的性质,悬浮在电解质溶液中的血细胞颗粒,在通过检测小孔时可引起电阻的变化为基础,对血细胞进行计数和体积测量。 2.直方图定义 以血细胞体积大小为横座标,不同体积的细胞出现的相对频率为纵座标,来描绘细胞群体分布情况的曲线图形称作血细胞直方图。 3.白细胞直方图 在计数白细胞时,要加入溶血素使红细胞破坏,此时白细胞膜受到破坏,细胞浆流失,使白细胞体积大小发现变化,因此需要强调的是在白细胞直方图上细胞排列的顺序不是细胞的原始大小,而是经溶血液修饰的细胞大小。 图1,加入溶血素前的细胞大小

图2.为加入溶血素后的细胞大小(在直方图上所示) 二.白细胞分类原理 (一)辨别线的设置 1.低辨别线(LD):在30至60fL之间自动寻找最适位置。 2.高辨别线(UD):固定在300fL ,用作粒度分布的异常监视。 3.辨别线1(T1):自动寻找从LD至UD之间白细胞分布曲线的波谷,第一波谷值设为“TROUGH”辨别线1(T1), 4. 辨别线2(T2):自动寻找从LD至UD之间白细胞分布曲线的波谷,第二波谷值设为“TROUGH”辨别线2(T2)。 (二)辨别线的作用 1.对正常形态的白细胞进行粒度分类从以下两图可以直观地看到白细胞分类情况。 WL与T1之间为W-SCR%,相当于L YM%; T1与T2之间为W-MCR%,相当于MEX%(单核细胞、嗜酸细胞和嗜碱细胞之和,)。 T2与WU之间为W-LCR%,相当于NEUT%)。 2.监视白细胞粒度分布的情况,提供异常分布信息 白细胞粒度分布正常时,白细胞直方图显示三峰性分布,在低辨别线(LD)与高辨别线(UD)之间有两个谷值(T1)和(T2)。当谷值辨别线不能设定,或在设定的辨别线位置的度数比规定值高时,将标有白细胞粒度分布异常警号。下面将白细胞分布异常的警号按优先顺序来介绍,当有两个以上的警号符合时,将标上优先顺序最高的警号。 (1)WL:低辨别线(LD)的相对度数超过规定值。可能存在血小板聚集或较多的巨大血小板。 (2)T1:当第一谷值不能决定时。 (3)T2:当第二谷值不能决定时。

血细胞直方图的临床应用

血细胞直方图的临床应用 全自动血球分析仪是一种多参数检测仪器,一般在报告单上有三个组成部分: (1)有关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定量检测结果; (2)三类细胞的直方图,横坐标是细胞体积的大小,用fl表示,纵坐标是某一体积细胞所占的百分率,(3)警示符号。 三分类血球分析仪是根据库尔特原理设计的,其基本原理是当血细胞通过一个电场,产生电阻及脉冲波。仪器采集这些信息,进行分析。不同血细胞(如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以及不同类型的白细胞)体积大小不同,产生的电阻和脉冲波大小也不同,这样就可以将细胞进行分类计数。 所以血球分析仪不能代替人工显微镜检查。但是,直方图和警告提示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异常情况。 一、血细胞直方图的形成 1、血细胞分析仪基本原理: 三分类血细胞分析仪的基本原理是电阻抗(库尔特原理)原理,即血细胞作为一种物理颗粒,在通过电场时产生电阻,从而出现脉冲波,脉冲波的数量反映了血细胞的数目;而不同体积大小的血细胞所产生的脉冲波大小也不相同,根据脉冲波的大小可以对不同的血细胞进行分类计数。 全血进入血球分析仪以后,白细胞进入白细胞计数通道,仪器计算机部分可将白细胞体积从35-450fl 分为256个通道,每个通为1.64fl;而红细胞和血小板进入另一个共用通道,其中血小板储存于64个通道,体积范围为2-20fl。 仪器在白细胞通道中按体积大小,将白细胞分成三组:35-98fl的为淋巴细胞,98-150fl的为中间细胞(其中包括单核细胞,嗜酸和嗜碱性粒细胞)和150-350fl的嗜中性粒细胞。 仪器在红细胞和血小板通道中也按体积大小区别红细胞和血小板:3-30fl的被认定为血小板,而30fl 以上的被认定为红细胞。 2、直方图的形成 细胞直方图的横坐标是细胞体积大小,以fl表示;纵坐标为某一种体积细胞所占的百分比,以%表示。直方图反映的是血细胞体积大小的分布情况。 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直方图各具特点,正常人的细胞直方图在不同类型的血细胞分析仪上有特定的曲线。掌握正常直方图的含义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异常情况。 二、红细胞直方图 图4是正常红细胞直方图的曲线形态。其中曲线的峰顶对应的是红细胞的MCV,而曲线基底的宽度大致反映红细胞的RDW,见图5。 不同类型的贫血可表现直方图的变化。例如缺铁性贫血属于小细胞低色素贫血,其直方图表现为曲线峰值左移,曲线基底宽度增大,见图6。巨幼细胞贫血属于大细胞性贫血。直方图曲线峰值右移,曲线基底宽度增大,见图7。地中海贫血也属于小细胞性贫血,但由于RDW在正常范围,所以直方图表现为峰值左移,而曲线基底宽度不增大,见图8。铁粒幼细胞贫血由于具有小红细胞和大红细胞两类体积大小不同的细胞,所以直方图表现为双峰,见图9。 三、白细胞直方图 在三分类血细胞分析仪上,白细胞直方图形态为“两峰一谷”。第一峰细胞体积在35fl-95(98)fl,代表成熟淋巴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20-40%);第二峰细胞体积在150fl-450fl,代表成熟中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55-75%);谷是细胞体积为95(98)fl-150fl的血细胞,其中包括成熟单核细胞、成熟

犬猫血细胞和血小板直方图

犬猫血细胞和血小板直方图 犬猫血细胞和血小板体积分布直方图共有3 个,分别称为红细胞体积分布直方图、白细胞体积分布直方图和血小板体积分布直方图。从其直方图上大致可以了解:(1)从图形的高低,可大致了解其细胞或血小板数多少。(2)从图形在横轴上延伸的长度,可大致了解其细胞或血小板的平均容积和体积分布宽度,如图形在横轴上延长的长,其平均容积和体积分布宽度值就大。 一、红细胞体积分布直方图(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histogram) 红细胞体积分布直方图显示的红细胞体积范围为24 -------- 150fL ,在典型的直方图上(图1),可以看到2 个细胞群:(1)红细胞主群:一般从30fL 开始,分布在30---100fL 区域,有个近似两侧对称,基底较宽、顶部较窄的分布曲线,统称主峰。主峰左侧还有细胞碎片、大血小板或血小板凝块等。(2)小细胞群:位于主群右侧,分布在约100---150 fL 区域,又称“足趾部”。这是幼年红细胞、二聚体、三聚体、多聚体细胞,小孔残留物和白细胞的表现。检测时仪器对主峰两侧的非红细胞部分进行剪除。

图1、红细胞体积分布直方图 图2、RDW值增大 红细胞体积分布直方图与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和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 )两个参数相关,MCV增大,红细胞峰在横轴上位置右移;MCV变小,红细胞峰左移。RDW反映红细胞体积大小的变异性,变异性大,波峰基底增宽(图2);变异性变小,基底变窄。直方图有时呈现“双峰”,说明

外周血液中有两个红细胞群。所以在解释直方图时,要注意主峰的位置、峰 基底宽度、峰顶形状及有无双峰出现。利用红细胞体积分布直方图的图形变化,再结合其他有关参数,进行综合分析,对一些贫血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一定意义,详细如下。 1、缺铁性贫血表现为典型的小细胞性非均一性贫血,MCV 变 小,主峰左移。红细胞大小不一,RDW 增大,波峰基底增宽,此为小细胞非均一性贫血特征。 2、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红细胞呈典型的“双形”变化,即小细胞 低色素红细胞和正常红细胞并存,出现波峰左移,逢底增宽性双峰。在缺铁 性贫血治疗有效时,也可能出现峰底更宽的类似双峰图形。 3、巨幼红细胞贫血由叶酸或维生素B12 缺乏引起,红细胞呈 大红细胞非均一性,直方图波峰右移,峰底变宽。经治疗正常红细胞逐渐增多,并与巨幼红细胞同时存在时,也出现双峰现象。 4、混合性营养缺乏性贫血巨幼红细胞贫血同时缺铁时,视哪 种占优势,前者MCV 变大,缺铁时变小,因此直方图形也有相应变化。假若两者严重程度相同,MCV 显示正常,RDW 明显增大,其峰底宽度能显示出 异常。 5、怜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为典型的小细胞均一性贫血,其 直方图为波峰左移,基底变窄。此特征可与缺铁性贫血鉴别。 二、白细胞体积分布直方图 (White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histogram) 血液经溶血剂处理后,白细胞失水皱缩,各群细胞间体积差异增大,仪器 中计算机根据其体积大小把白细胞分成3个群,在白细胞体积分

血细胞直方图

血细胞直方图 引言 1.血液分析仪:检测速度快,精密度高,操作简便。 2.提供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体积分析直方图,直观反映细胞的大小分布情况。 3.为检验师监控仪器工作状态,判断检验结果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电阻抗原理 根据血细胞是非导电的性质,悬浮在电解质溶液中的血细胞颗粒,在通过检测小孔时可引起电阻的变化为基础,对血细胞进行技术和体积测量。 直方图定义 以血细胞体积大小为横坐标,不同体积的细胞出现的相对频率为纵坐标,来描绘细胞群体分布情况的曲线图形称作血细胞直方图。 1.原理三分类血细胞分析仪的基本原理是电阻抗(库尔特原理)原理,即血细胞作为一种物理颗粒,在通过电场时产生电阻,从而出现脉冲波,脉冲波的数量反映了血细胞的数目;而不同体积大小的血细胞所产生的脉冲波大小也不相同,根据脉冲波的大小可以对不同的血细胞进行分类计数。 全血进入血球分析仪以后,白细胞进入白细胞计数通道,仪器计算机部分可将白细胞体积从35-450fl分为256个通道,每个通为;而红细胞和血小板进入另一个共用通道,其中血小板储存于64个通道,体积范围为2-20fl。 仪器在白细胞通道中按体积大小,将白细胞分成三组:35-98fl的为淋巴细胞,98-150fl的为中间细胞(其中包括单核细胞,嗜酸和嗜碱性粒细胞)和150-350fl的嗜中性粒细胞。 仪器在红细胞和血小板通道中也按体积大小区别红细胞和血小板:3-30fl 的被认定为血小板,而30fl以上的被认定为红细胞。 2.直方图的形成细胞直方图的横坐标是细胞体积大小,以fl表示;纵坐标为某一种体积细胞所占的百分比,以%表示。直方图反映的是血细胞体积大小的分布情况。 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直方图各具特点,正常人的细胞直方图在不同类型的血细胞分析仪上有特定的曲线。掌握正常直方图的含义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异常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