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 词汇ppt
合集下载
第三章 古代汉语词汇 古代汉语课件
![第三章 古代汉语词汇 古代汉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fa9c8474693daef5ef73db2.png)
” ( 《 孟 子
·
妻 书 》 )
告 子 下 》
)
,
,
•
赵 弱 且 怯 也 ” ( 《 史 记 廉 颇 蔺 相 如 列 传 》
小篆
天 垂 象 见 吉 凶 所 以 示 人 也
其 一 端 ” ( 《 虞 初 新 志 秋 声 诗 自 序 》 )
• •
“
指
自
示
是
指
物 作
金文
诗
立
就
” (
小篆
宋
王 安 石 《
从 手 指 声
伤
仲
永
》
)
二 、 单 音 词 的 连 用
第 二 节 单 音 词 与 复 音 词
梁 启 超 《 谭 嗣 同 传 》
)
古代汉语词汇
第 二 节 单 音 词 与 复 音 词
15
• •
·
, ··
·
“ 吾 日
“ 首
身
身 体
三 离 甲骨文
省兮
吾心
身不
” ( 《 论 语
惩 ” ( 《 楚 辞
小篆
身 躬
学 而 》
九 歌
)国
也 。 象 人 之
殇形
》
)
心““ “
, 知闻 人
外 知 敌 之 情 。 ” ( 孙 膑 兵 法 八 阵 》 )
)
2020/10/10
古代汉语词汇
13
侯“ 世留 家侯 》曰 )‘
陛 下 不
知
乎 此 谋 反 耳 ’ ” ( 《 史 记 留
•
?
:
识 敏 , 故 出 于 口 者 疾 如 矢 也 ( 段 注 )
,
第一节 古代汉语实词 ppt课件
![第一节 古代汉语实词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d86ce76c8d376eeafaa313b.png)
詞類活用vs詞的兼類
• 詞類活用具有臨時性、偶然性。 • 詞的兼類具有固定性、經常性。
二、古代漢語詞類活用常見類型
1、名詞活用 2、動詞活用 3、形容詞活用
名詞活用概說
古代漢語中的名詞在句法結構中通常可以充當主 語、賓語、定語和名詞性偏正結構的中心語(如: 猶以一杯水救一車薪之火也。)
名詞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下可以活用作動詞,即名 詞臨時具備了動詞的特性。
活用後的名詞,詞義會發生一些變化,在原有意 義的基礎上產生符合特定語境的動詞性意義。
有些名詞在活用過程中,從原來的詞義和用法 中分化出來,形成了固定的動詞詞義和用法,有 的還改變了讀音,以區別原來的名詞,這種情況 已經不再屬於詞類活用的範圍。
1)今我來思,雨(yu51)雪霏霏。
【下、落】
《詩經·采薇》
【向南飛】 《莊子·逍遙遊》
7)田父紿曰 “左”,左,乃陷大澤中
【向左走】 《史記·項羽本紀》
8)中江舉帆,餘船以次俱進。
【到江中心 】
《資治通鑒·赤壁之戰》
名詞的使動用法
名詞的使動用法(N→使Vns)
一般情況下,古代漢語表示使動 關係需要使用“使、令、命” 等動詞 來完成。例如:
五色使人目盲,馳騁田獵使人心發狂。
古代漢語中,名詞、形容詞在一定的 語境下,自身即可臨時表示意動關係,這 種詞類活用現象被稱作意動用法。
天下乖戾,無君君之心。 【把君主看作君主】《柳宗元·封建論》
意動用法句式與普通的SVO句式在形式上 沒有差別。但語義差別明顯。
普通的SVO句式 S是V的施事,O是V的受事。
意動用法的SVO句式語義上表示S認為OV
位置:
參與組合時位置是否固定
開放與封閉:實詞是開放類;虛詞是封閉類
第一节 古代汉语实词 ppt课件
![第一节 古代汉语实词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d86ce76c8d376eeafaa313b.png)
2)保民而王(wang51),莫之能禦也。
【稱王】
《孟子·梁惠王上》
名詞活用的類型
①活用作一般動詞 ②使動用法 ③意動用法 ④作狀語
名詞活用作一般動詞
名詞活用作一般動詞(N →Vn) 名詞活用作一般動詞,活用後語義發
生的變化一般有三種情況: 1、既表示動作,又表示動作的对象或結果。 2、既表示動作,又表示動作的工具。 3、方位名詞活用,即表示動作,又表示動 作的方向或方位。
1)築室百堵,西南其戶。 【使其門戶朝南、朝西】 《詩經·斯幹》
2)公若曰:“爾欲吳王我乎? 【讓我象吳王僚一樣】 《左傳·定公十年》
3)桓公解管仲之束縛而相之。 【使之擔任相】 《韓非子·難一》
4)大夫種、范蠡存亡越,霸句踐。 【使句踐成為霸主】《史記·淮陰侯列傳》
名詞的意動用法
名詞的意動用法(N→ 意Vny)
活用後的名詞,詞義會發生一些變化,在原有意 義的基礎上產生符合特定語境的動詞性意義。
有些名詞在活用過程中,從原來的詞義和用法 中分化出來,形成了固定的動詞詞義和用法,有 的還改變了讀音,以區別原來的名詞,這種情況 已經不再屬於詞類活用的範圍。
1)今我來思,雨(yu51)雪霏霏。
【下、落】
《詩經·采薇》
詞類活用vs詞的兼類
• 詞類活用具有臨時性、偶然性。 • 詞的兼類具有固定性、經常性。
二、古代漢語詞類活用常見類型
1、名詞活用 2、動詞活用 3、形容詞活用
名詞活用概說
古代漢語中的名詞在句法結構中通常可以充當主 語、賓語、定語和名詞性偏正結構的中心語(如: 猶以一杯水救一車薪之火也。)
名詞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下可以活用作動詞,即名 詞臨時具備了動詞的特性。
作賓客(看待)】
中古汉语词汇专题PPT课件
![中古汉语词汇专题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91a8cfe2e3f5727a5e962db.png)
❖ 此外还有:
❖ 逼迫、改观、真正、疲劳、若干、坚强、选 择、恐怖、检阅、通畅、短促、周密等。
❖ 砂糖
❖ 《北史·真腊传》:“饮食多苏酪、砂糖、米 饼。”
❖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六:“砂糖中国本 无之,唐太宗时外国贡至,问其使人:‘此 何物?’云:‘以甘蔗汁煎。’用其法煎成, 与外国者等。自此中国方有砂糖。”
❖ 营救:抢救。《三国志·魏志·夏侯渊传》: “太祖居东汉安世高译《道地经·五种成 败章》:“譬如牛为屠家所杀,馀牛见死牛, 恐自及,跳场惊怖,走入山树间叫唤。”
❖ 防备:预防。《南齐书·张冲传》:“鲁山城 乏粮,军人于矶头捕细鱼供食,密治轻船, 将奔夏口。梁王命偏军断其取路,防备越 逸。”
❖ 伴侣:犹同伴、伙伴。东汉支娄迦譏译《阿阇世王 经》卷下:“譬若如幻,不可得持,所以者何?无 伴侣故。”
❖ 音响:音乐。东汉竺大力共康孟详译《修行本起经》 卷下《出家品》:“吉祥哀乐声,八部真音响,超 越过梵天,今用刍草为?”隋阇那多崛译《佛本行 集经》卷26《向菩提树品中》:“菩萨如是心思惟 已,更出如是美妙音响。”
❖ 可以说,大量新词产生的基本原因,就是中 古时期复音词大量产生的基本原因。
中古复音词产生的基本原因
❖ 中古时期产生大量复音词,其中尤以双音词为最 多,代表了中古时期新词音节形式的主体面貌, 居主导地位。
❖ 一、汉字(单音节词)同音字丰富,双音化可减 少同音歧义现象
❖ 农、浓、侬、脓、哝、秾、齈、繷、醲、燶、癑 等
成语、熟语
❖ 望梅止渴、割席绝交、道边苦李、飞蛾投火、回光 返照、皆大欢喜、开诚布公、出其不意、盲人瞎马、 东床快婿、奋不顾身、后来之秀、清心寡欲、寡不 敌众、深思熟虑、宠辱不惊、抱头鼠窜、听天由命、 土崩瓦解、偷鸡摸狗、酒囊饭袋、体无完肤、信口 开河、源远流长、足不出户、如渴如饥等。
❖ 逼迫、改观、真正、疲劳、若干、坚强、选 择、恐怖、检阅、通畅、短促、周密等。
❖ 砂糖
❖ 《北史·真腊传》:“饮食多苏酪、砂糖、米 饼。”
❖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六:“砂糖中国本 无之,唐太宗时外国贡至,问其使人:‘此 何物?’云:‘以甘蔗汁煎。’用其法煎成, 与外国者等。自此中国方有砂糖。”
❖ 营救:抢救。《三国志·魏志·夏侯渊传》: “太祖居东汉安世高译《道地经·五种成 败章》:“譬如牛为屠家所杀,馀牛见死牛, 恐自及,跳场惊怖,走入山树间叫唤。”
❖ 防备:预防。《南齐书·张冲传》:“鲁山城 乏粮,军人于矶头捕细鱼供食,密治轻船, 将奔夏口。梁王命偏军断其取路,防备越 逸。”
❖ 伴侣:犹同伴、伙伴。东汉支娄迦譏译《阿阇世王 经》卷下:“譬若如幻,不可得持,所以者何?无 伴侣故。”
❖ 音响:音乐。东汉竺大力共康孟详译《修行本起经》 卷下《出家品》:“吉祥哀乐声,八部真音响,超 越过梵天,今用刍草为?”隋阇那多崛译《佛本行 集经》卷26《向菩提树品中》:“菩萨如是心思惟 已,更出如是美妙音响。”
❖ 可以说,大量新词产生的基本原因,就是中 古时期复音词大量产生的基本原因。
中古复音词产生的基本原因
❖ 中古时期产生大量复音词,其中尤以双音词为最 多,代表了中古时期新词音节形式的主体面貌, 居主导地位。
❖ 一、汉字(单音节词)同音字丰富,双音化可减 少同音歧义现象
❖ 农、浓、侬、脓、哝、秾、齈、繷、醲、燶、癑 等
成语、熟语
❖ 望梅止渴、割席绝交、道边苦李、飞蛾投火、回光 返照、皆大欢喜、开诚布公、出其不意、盲人瞎马、 东床快婿、奋不顾身、后来之秀、清心寡欲、寡不 敌众、深思熟虑、宠辱不惊、抱头鼠窜、听天由命、 土崩瓦解、偷鸡摸狗、酒囊饭袋、体无完肤、信口 开河、源远流长、足不出户、如渴如饥等。
《古汉语词典》课件
![《古汉语词典》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d461095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3b.png)
Part Six
课件评价
评价标准
内容准确性:确 保古汉语词汇的 解释准确无误
结构清晰度:课 件结构清晰,易 于理解
互动性:课件应 具有互动性,便 于学生参与学习
实用性:课件应具 有实用性,能够帮 助学生提高古汉语 水平
评价方法
内容准确性:检查内容是否符合古汉语词典的定义和标准 结构清晰度:评价课件的结构是否清晰,易于理解 互动性:评价课件是否具有互动性,能够吸引学生参与 实用性:评价课件在实际教学中的实用性,是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古汉语
感谢观看
汇报人:PPT
பைடு நூலகம்课件内容
古汉语基础知识
古汉语的分类:文言 文、白话文、方言等
古汉语的语音:声母、 韵母、声调等
古汉语的语法:词类、 句法、词序等
古汉语的典故:历史 事件、人物故事等
古汉语的典故:历史 事件、人物故事等
古汉语的定义:古代汉 语,指古代中国使用的
汉语
古汉语的特点:简洁、 典雅、含蓄、生动
古汉语的词汇:常用 词、成语、典故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历史背景:中国古代语言文化的 发展历程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应用领域:古代文学、历史、哲 学等领域的研究和应用
Part Four
课件制作
素材收集
古汉语词典:收集相关古汉语词典,如 《康熙字典》、《说文解字》等
古汉语词汇:收集古汉语词汇,包括常用 词汇、生僻词汇等
古汉语语法:收集古汉语语法,包括词性、 句型、词序等
古汉语文化:收集古汉语文化,包括历史 背景、文化习俗等
古汉语应用:收集古汉语应用,包括诗词、 散文、小说等
古汉语教学:收集古汉语教学资料,包括 教学大纲、教学方法等
《古代汉语词汇》PPT课件_OK
![《古代汉语词汇》PPT课件_OK](https://img.taocdn.com/s3/m/d2a4d79ca98271fe900ef9a6.png)
55
• ⒀数通使相窥观。(《汉书·苏武传》) • ⒁是仆终已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报
任安书》)
• 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汉
书·苏武传》)
56
• 天子祭天地,诸侯祭社稷。(《礼记·王 制》)
• 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论语·季 氏》)
57
• 夫目之察度也,不过步武尺寸之间;其察色也, 不过墨丈寻常。(《国语·周语》)
• 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杜 甫《江南逢李龟年》)
• 彼寻常之汙渎兮,岂能容夫吞舟之大鱼? (贾谊《吊屈原赋》)
21
联绵词不能分开解释
•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 《庄子·秋水》
• 《释名·释姿容》:“羊,阳也,言阳气 在上,举头高,若望之然也。”
• 望洋、望羊、望阳、茫洋、望羊、“盳 (盲的异体字)羊”。
22
• 犹豫 • 《颜氏家训·书证》:“《尸子》曰:
‘五尺犬为犹。’《说文》云‘陇西谓犬 子为犹。’吾以为人将犬行,犬好豫(超 越)在人前,待人不得,又来迎候,此乃 豫之所以为未定也。故谓不决为犹豫。”
• 徘徊:俳佪、俳回、裴回、 • 徬徨、方皇、旁皇、彷徨、仿偟、 • 盘桓、磐桓、泮涣、盘旋
32
合成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词素构成的 复音词。朝廷、诸侯、大夫、百姓
• 粘附式 • 并列式 • 偏正式 • 支配式 • 主谓式
33
• 粘附式:词根和词缀合成。 • 加前缀的:有、老、阿、第 • 如: • 第一、阿姊、阿爷、老婆 • 老虎、油然、欣然、久之 • 童子、望子、婢子、有顷 • 船儿、沃若、莞尔、晏如
26
联绵词只求语音相同或相近,故 写法比较自由。
• 凡民有丧,匍匐救之。 《诗·邶·谷风》 • 《诗》云:“凡民有丧,扶服救之。”
• ⒀数通使相窥观。(《汉书·苏武传》) • ⒁是仆终已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报
任安书》)
• 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汉
书·苏武传》)
56
• 天子祭天地,诸侯祭社稷。(《礼记·王 制》)
• 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论语·季 氏》)
57
• 夫目之察度也,不过步武尺寸之间;其察色也, 不过墨丈寻常。(《国语·周语》)
• 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杜 甫《江南逢李龟年》)
• 彼寻常之汙渎兮,岂能容夫吞舟之大鱼? (贾谊《吊屈原赋》)
21
联绵词不能分开解释
•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 《庄子·秋水》
• 《释名·释姿容》:“羊,阳也,言阳气 在上,举头高,若望之然也。”
• 望洋、望羊、望阳、茫洋、望羊、“盳 (盲的异体字)羊”。
22
• 犹豫 • 《颜氏家训·书证》:“《尸子》曰:
‘五尺犬为犹。’《说文》云‘陇西谓犬 子为犹。’吾以为人将犬行,犬好豫(超 越)在人前,待人不得,又来迎候,此乃 豫之所以为未定也。故谓不决为犹豫。”
• 徘徊:俳佪、俳回、裴回、 • 徬徨、方皇、旁皇、彷徨、仿偟、 • 盘桓、磐桓、泮涣、盘旋
32
合成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词素构成的 复音词。朝廷、诸侯、大夫、百姓
• 粘附式 • 并列式 • 偏正式 • 支配式 • 主谓式
33
• 粘附式:词根和词缀合成。 • 加前缀的:有、老、阿、第 • 如: • 第一、阿姊、阿爷、老婆 • 老虎、油然、欣然、久之 • 童子、望子、婢子、有顷 • 船儿、沃若、莞尔、晏如
26
联绵词只求语音相同或相近,故 写法比较自由。
• 凡民有丧,匍匐救之。 《诗·邶·谷风》 • 《诗》云:“凡民有丧,扶服救之。”
古代汉语语法常识.ppt
![古代汉语语法常识.ppt](https://img.taocdn.com/s3/m/5f555e2dc5da50e2524d7f33.png)
4.偏义复词
偏义复词就是一个词由两个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 素构成,其中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 示意义,只作陪衬。如:作息、利害、远近、存亡、 国家、出入、浅深、异同、众寡、饥穰、园圃、公 姥、父兄等
二、文言虚词
1.之 ⑴作代词 ①第三人称代词,可代物、人或事。可译为
“他(们)”“她(们)”“它(们)”或 在后加“的”,作宾语或兼语。如:左右皆 恶之。
③表示目的关系,“以”后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前 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译为“而”、“来”、 “用来”、“以致”。如:敛赀财以送其行。
④表示因果关系,多用在前一分句,译为“因为”。 如: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⑤ 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译为“而” 或不译。如: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3.以
⑴介词
①表示动作、行为所用的工具或方法,译为“用”、 “拿”、“凭”、“按照”。如:愿以十五城请易 璧。
②起提前宾语的作用,译为“把”。如:秦亦不以 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③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译为“因”、“由 于”。如: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④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 “于”,译为“在”、“从”。如:余以乾隆三十 九年十二月,自京城乘风雪……
⑸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 意思,是用动宾结构表达使令式内容。格式 为“主语使+宾语+怎么样”。动、形、名都 有使动用法:
①卒廷见相如,礼毕而归之。
②项伯杀人,臣活之。
③……昂其值,居为奇货。 ④强本而,则天不能贫…… ⑤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⑥舍相如广成传舍。
②活用作第一人称,译为“我的”、“我自己的” 如: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偏义复词就是一个词由两个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 素构成,其中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 示意义,只作陪衬。如:作息、利害、远近、存亡、 国家、出入、浅深、异同、众寡、饥穰、园圃、公 姥、父兄等
二、文言虚词
1.之 ⑴作代词 ①第三人称代词,可代物、人或事。可译为
“他(们)”“她(们)”“它(们)”或 在后加“的”,作宾语或兼语。如:左右皆 恶之。
③表示目的关系,“以”后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前 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译为“而”、“来”、 “用来”、“以致”。如:敛赀财以送其行。
④表示因果关系,多用在前一分句,译为“因为”。 如: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⑤ 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译为“而” 或不译。如: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3.以
⑴介词
①表示动作、行为所用的工具或方法,译为“用”、 “拿”、“凭”、“按照”。如:愿以十五城请易 璧。
②起提前宾语的作用,译为“把”。如:秦亦不以 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③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译为“因”、“由 于”。如: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④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 “于”,译为“在”、“从”。如:余以乾隆三十 九年十二月,自京城乘风雪……
⑸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 意思,是用动宾结构表达使令式内容。格式 为“主语使+宾语+怎么样”。动、形、名都 有使动用法:
①卒廷见相如,礼毕而归之。
②项伯杀人,臣活之。
③……昂其值,居为奇货。 ④强本而,则天不能贫…… ⑤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⑥舍相如广成传舍。
②活用作第一人称,译为“我的”、“我自己的” 如: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2024版王力《古代汉语》PPT课件讲义完整
![2024版王力《古代汉语》PPT课件讲义完整](https://img.taocdn.com/s3/m/41ca7358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c0.png)
性和流畅性。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27
33
选读篇目
《郑伯克段于鄢》、《曹刿论战》等。
赏析要点
分析选文所体现的作者的历史观和文学 观;探讨选文在叙事写人方面的艺术成 就;品味选文的语言特点。
2《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 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 和策略。
《战国策》的艺术特色在于善于通过讽 喻、比喻、夸张等手法,刻画人物形象, 描写社会风貌;语言生动、流畅,富于 感情色彩。
现代音
上古音、中古音与现代音的比较
指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语音,以北京语音为标 准音,可通过拼音方案等工具学习掌握。
揭示汉语语音的历时变化及其规律,有助于 深入了解汉语语音系统的发展演变。
2024/1/27
11
03
词汇与语法
2024/1/27
12
古代汉语词汇的特点与分类
特点
单音节词为主
多义词丰富
2024/1/27
2024/1/27
研究现状
目前,古代汉语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古籍整理与校 勘工作仍需加强,音韵研究中的一些问题尚 未得到圆满解决,训诂学和语法学的研究也 需要进一步深入。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和 学术交流的加强,古代汉语研究的方法和手 段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6
02
文字与音韵
20
《楚辞》概述及艺术特色
《楚辞》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 原等人创作的一种新诗体,具有 浓厚的地方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
格。
《楚辞》以屈原的作品为代表, 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和强烈的个
人情感表达。
《楚辞》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 象征、比喻等手法的运用,以及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27
33
选读篇目
《郑伯克段于鄢》、《曹刿论战》等。
赏析要点
分析选文所体现的作者的历史观和文学 观;探讨选文在叙事写人方面的艺术成 就;品味选文的语言特点。
2《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 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 和策略。
《战国策》的艺术特色在于善于通过讽 喻、比喻、夸张等手法,刻画人物形象, 描写社会风貌;语言生动、流畅,富于 感情色彩。
现代音
上古音、中古音与现代音的比较
指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语音,以北京语音为标 准音,可通过拼音方案等工具学习掌握。
揭示汉语语音的历时变化及其规律,有助于 深入了解汉语语音系统的发展演变。
2024/1/27
11
03
词汇与语法
2024/1/27
12
古代汉语词汇的特点与分类
特点
单音节词为主
多义词丰富
2024/1/27
2024/1/27
研究现状
目前,古代汉语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古籍整理与校 勘工作仍需加强,音韵研究中的一些问题尚 未得到圆满解决,训诂学和语法学的研究也 需要进一步深入。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和 学术交流的加强,古代汉语研究的方法和手 段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6
02
文字与音韵
20
《楚辞》概述及艺术特色
《楚辞》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 原等人创作的一种新诗体,具有 浓厚的地方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
格。
《楚辞》以屈原的作品为代表, 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和强烈的个
人情感表达。
《楚辞》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 象征、比喻等手法的运用,以及
古代汉语词汇-PPT
![古代汉语词汇-PPT](https://img.taocdn.com/s3/m/9f6ef4a4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4b.png)
仿佛、彷佛、髣髴
32
2、重言词
重迭两个相同的音节而形成的词,两个音节重迭后 往 往产生新义。前人称作重言,有的教科书把它们归 入 联绵词。例如: 杨柳依依。依依:飘动貌。 雨雪霏霏。霏霏:雪大貌。 信誓旦旦。旦旦:诚恳貌。 彼黍离离。离离:行列貌。 四牡业业。业业:高大的样子。 四牡翼翼。翼翼:整齐的样子。
33
3、派生词
又称附加词,是由词根和词缀构成的词。词根 是表示基本意义的语素;词缀是表示附加意义 的语素,词缀又分前缀和后缀。 (1)前缀加词根构成的派生词 如:
有苗、有司、阿谁、阿爷 (2)词根加后缀构成的派生词 如:
勃然、沃若、涣乎 率尔
34
4、复合词
有两个以上的词根构成的词称作复合词,古汉语 中的复合词一般是双音节的。复合词的词义和语 素义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不等于语素义与语 素义的简单相加,机械拼合。复合词的词义是两 个语素义有机融合而形成的特定的意义,它既不 同于两个语素义,又和它们有联系。如: 社稷:不表示“土地神和谷神”而是表示古代帝王、 诸侯统治的国家, 布衣:不表示“布料衣服”,表示“无功名的平 民”。
25
正确判断词和词组举例
③疾病: 武子疾,命颗曰:“必嫁是。”疾病则曰:“必以 为 殉。”颗嫁之。曰:“疾病则乱,吾从其治” 《左 传·宣公十五年》 管仲有疾,桓公往问之曰:“仲父之疾病矣。”《 吕 氏春秋·知解》 ④响应 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影从。贾谊《过秦论》
26
正确判断词和词组举例
⑤扫除 赵王扫除自迎。《史记·信陵君列传》 ⑥睡觉 云髻半偏新睡觉,衣冠不整下堂来。《长恨歌 》 ⑦种树 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史记·秦 始 皇本纪》
35
复合词按照组合结构可以分为五类:
上古汉语词汇幻灯片
![上古汉语词汇幻灯片](https://img.taocdn.com/s3/m/cded40ea26fff705cd170a0f.png)
• 春秋以代四时。 • 夏,大(万物长大)。冬,终(收藏)
• 堂、室、房、屋;宫、室、穴
• “凡堂之内,中为正室,左右为房,所谓 东房西房也。”(说文段注)
• 穴=室,宫为连环穴。房同幄(板屋,帐蓬)
• 屋(幄)→帐蓬→板屋→房屋。(“谁谓 雀无角,何以穿我屋?”(召南·行露)
文化词
• 帽冠:帽(便帽,《说文》作 ·、冠 (礼冠)(汉代始有,或为胡帽)髯髭鬚
汉语史讲义
上古汉语词汇
基本词汇
• 常用的名、动、形、代、数、连词等。 • 起源最早。特征:①稳固;②有派生能
力。 • 其中,名、动、数、形起源较早。代词、
连词较晚。 • 代词从名词来,如:汝—女 • 连接词多从动词来,如:以、與(与)
上古基本词汇单音节占多数
• 肢体名称多上声 • 上声:口、手、首、齿、耳、眼(《说
文》:“眼、目也。”) • 入声:目、足、鼻、发、脚(《说文》:
“脚、胫也。”) • 平:牙 • 去:面
反义词间有双声叠韵
• 日—月 n—ŋ • 内—外 n—ŋ
夫—妇 p—b
双声
消息s—s;男女n—n;古今k—k;文武m—m; 天地th —d(契阔kh— kh)
• 叠韵
• 老幼əu—iəu,新—陈sin—dien旦—晚 tan—mjuan
结束
• 方邦国:方(周边少数民族地区、土方、 鬼方、 方、龙方、虎方)邦(封国,古 邦封同音义)
其他(名动兼备)
• 田:“无田甫田,惟莠骄骄;无思远人, 劳心忉忉。” (齐风·甫田)(田:畋。)
• 鱼:“公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棠观鱼者”(左·隐五年) • (渔):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乎。 • 还有意义变改变的: • 丈夫(男子)、野人(农夫)、骨肉
• 堂、室、房、屋;宫、室、穴
• “凡堂之内,中为正室,左右为房,所谓 东房西房也。”(说文段注)
• 穴=室,宫为连环穴。房同幄(板屋,帐蓬)
• 屋(幄)→帐蓬→板屋→房屋。(“谁谓 雀无角,何以穿我屋?”(召南·行露)
文化词
• 帽冠:帽(便帽,《说文》作 ·、冠 (礼冠)(汉代始有,或为胡帽)髯髭鬚
汉语史讲义
上古汉语词汇
基本词汇
• 常用的名、动、形、代、数、连词等。 • 起源最早。特征:①稳固;②有派生能
力。 • 其中,名、动、数、形起源较早。代词、
连词较晚。 • 代词从名词来,如:汝—女 • 连接词多从动词来,如:以、與(与)
上古基本词汇单音节占多数
• 肢体名称多上声 • 上声:口、手、首、齿、耳、眼(《说
文》:“眼、目也。”) • 入声:目、足、鼻、发、脚(《说文》:
“脚、胫也。”) • 平:牙 • 去:面
反义词间有双声叠韵
• 日—月 n—ŋ • 内—外 n—ŋ
夫—妇 p—b
双声
消息s—s;男女n—n;古今k—k;文武m—m; 天地th —d(契阔kh— kh)
• 叠韵
• 老幼əu—iəu,新—陈sin—dien旦—晚 tan—mjuan
结束
• 方邦国:方(周边少数民族地区、土方、 鬼方、 方、龙方、虎方)邦(封国,古 邦封同音义)
其他(名动兼备)
• 田:“无田甫田,惟莠骄骄;无思远人, 劳心忉忉。” (齐风·甫田)(田:畋。)
• 鱼:“公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棠观鱼者”(左·隐五年) • (渔):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乎。 • 还有意义变改变的: • 丈夫(男子)、野人(农夫)、骨肉
古代汉语课件ppt文档全文预览(2024)
![古代汉语课件ppt文档全文预览(2024)](https://img.taocdn.com/s3/m/71da2218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1d.png)
古代汉语词典、辞海等工具书 慕课、网易公开课等在线课程资源
2024/1/30
26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30
பைடு நூலகம்
27
讲解音韵学的基本概念、音韵的分类 、音韵的演变等。
2024/1/30
8
词汇与语法
2024/1/30
古代汉语词汇的特点
分析古代汉语词汇的构成、词义的变化及一词多义现象。
古代汉语语法概述
阐述古代汉语的词类、短语结构、句子成分等语法知识。
古代汉语虚词研究
探讨古代汉语虚词的种类、用法及其在现代汉语中的遗存。
1 2
结合历史文化背景
古代汉语的理解需要结合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 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社会背景等,有助于更准 确地理解文意。
注意古今异义
由于语言的发展变化,一些古代汉语中的词汇在 现代汉语中可能有不同的含义,需要注意区分。
3
避免望文生义
在阅读古代汉语时,不能仅凭字面意思理解,需 要深入挖掘文本内涵,避免望文生义。
古代汉语课件ppt文档全文 预览
2024/1/30
1
contents
目录
2024/1/30
• 古代汉语概述 •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 • 古代汉语的阅读与理解 • 古代汉语的翻译与注释 • 古代汉语的文化内涵与价值 • 古代汉语的学习方法与建议
2
01 古代汉语概述
2024/1/30
3
古代汉语的定义与特点
互补关系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在表 达上各有优势,可以相互 补充,共同丰富汉语的表 达能力。
6
02 古代汉语基础知 识
2024/1/30
7
文字与音韵
古代汉语实词ppt课件
![古代汉语实词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ec5fd1fdd88d0d233d46abf.png)
有时不及物动词用于使动时也不带宾语。 《论语·季氏》:“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不能来”即“不能使之来”。属于省略。
8
有些及物动词似乎也可以用于使动,但读 音与本字不同,意义也不同,说明已经分 化为两个词,不得视为动词的使动用法 。
“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食(sì) 之。”
“晋侯饮(yìn)赵盾酒。”
有动量词,物量词也不多。 现代:“两个儿子” 古代:“二子”
28
古今表示行为数量的不同: a、古代一般不用动量词; b、位置不同
现代:一般在动词后作补语 古代:在动词前作状语 “三进及溜,而后视之。”(通霤,屋檐 滴水的地方 )
29
比较: “于是平原君欲封鲁仲连,鲁仲连辞让者 三。” ——“三”是谓语,“鲁仲连辞让者”是者 字结构作主语。 “吾于读书,不过三遍,终身不忘也。” ——魏晋以后,动量词产生,用法与今天同。
20
(3)表示动作发生或进行的处所。 “舜勤民事而野死。” “童子隅坐而执烛。” “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 “大月氏复西走。”
21
(4)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和依据 可译为 “用……”或“依照……”
“群臣后应者,臣请剑斩之。” “秦王车裂商君以徇。” “失期,法当斩。”
2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5)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 “即自取水洗去血,裂裳衣疮,手注善药。”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23
(6)表示动作进行的时 间
“夜缒而出。” “朝济而夕设版焉。”
澳门大三巴牌坊 (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24
要注意岁、月、日作状语的用法 a放在具有行动性的(及物)动词前,有岁岁
(每年)、月月(每月)、日日(每日) 之义。 “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 也。” “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
8
有些及物动词似乎也可以用于使动,但读 音与本字不同,意义也不同,说明已经分 化为两个词,不得视为动词的使动用法 。
“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食(sì) 之。”
“晋侯饮(yìn)赵盾酒。”
有动量词,物量词也不多。 现代:“两个儿子” 古代:“二子”
28
古今表示行为数量的不同: a、古代一般不用动量词; b、位置不同
现代:一般在动词后作补语 古代:在动词前作状语 “三进及溜,而后视之。”(通霤,屋檐 滴水的地方 )
29
比较: “于是平原君欲封鲁仲连,鲁仲连辞让者 三。” ——“三”是谓语,“鲁仲连辞让者”是者 字结构作主语。 “吾于读书,不过三遍,终身不忘也。” ——魏晋以后,动量词产生,用法与今天同。
20
(3)表示动作发生或进行的处所。 “舜勤民事而野死。” “童子隅坐而执烛。” “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 “大月氏复西走。”
21
(4)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和依据 可译为 “用……”或“依照……”
“群臣后应者,臣请剑斩之。” “秦王车裂商君以徇。” “失期,法当斩。”
2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5)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 “即自取水洗去血,裂裳衣疮,手注善药。”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23
(6)表示动作进行的时 间
“夜缒而出。” “朝济而夕设版焉。”
澳门大三巴牌坊 (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24
要注意岁、月、日作状语的用法 a放在具有行动性的(及物)动词前,有岁岁
(每年)、月月(每月)、日日(每日) 之义。 “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 也。” “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
古代汉语词汇学PPT课件
![古代汉语词汇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f022ae552ea551811a68702.png)
导实现引申。
• 例如"虚"、"危"、"驰"等。
2021/4/8
21
• 2、直接引申义和间接引申义:直接由本义引申 出来的意义叫直接引申义。由直接引申义派生 出来的意义,对本义来说,就是间接引申义。
• (1)连锁式引申:指由本义派生出直接引申义 之后,又依次派生出若干间接引申义,它是以 本义作为起点,向着同一个方向递相派生出几 个意义的引申脉络。
2021/4/8
10
• 第七节 单音词 复音词
• 单音词是指只有一个音节的词,在我们的书面 语中也就是一个汉字。两个音节以上的词称为 复音词。汉语中的复音词大多是双音节词。
• 一、古今比较
• 1、古代的单音词,加上词头或者词尾,成为现 代的复音词。
• 2、两个同义的单音词构成复音词。
• 3、古代单音词变成不同的复音词。
2021/4/8
11
• 二、古代汉语词汇复音化 • 1、同义词连用 • 2、经常连用的两个意义不同的单音词逐渐凝固 • 3、双音节单纯词的连用 • (1)叠音词 • (2)联绵词 • 1)双声 • 2)叠韵 • 3)非双声、叠韵 • 4、偏义复词的运用
2021/4/8
12
词汇学(二)
• 第八节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2021/4/8
20
• 例如 • 1)甲事物对乙事物具有标志作用,使甲代替乙,例如"齿"、"年"、"
兵"等。 • 2)借动作行为指代动作行为的主体或者客体。例如"将"、"薪"等。 • 3)借形状特点指代事物或者人,例如"刚"、"的"、"姝"等。 • 4)借方位处所指代事物或者人。例如"陵"、"室"、"宗"等。 • (3)相因:引申义和本义之间具有因果、条件等逻辑关系,通过推
• 例如"虚"、"危"、"驰"等。
2021/4/8
21
• 2、直接引申义和间接引申义:直接由本义引申 出来的意义叫直接引申义。由直接引申义派生 出来的意义,对本义来说,就是间接引申义。
• (1)连锁式引申:指由本义派生出直接引申义 之后,又依次派生出若干间接引申义,它是以 本义作为起点,向着同一个方向递相派生出几 个意义的引申脉络。
2021/4/8
10
• 第七节 单音词 复音词
• 单音词是指只有一个音节的词,在我们的书面 语中也就是一个汉字。两个音节以上的词称为 复音词。汉语中的复音词大多是双音节词。
• 一、古今比较
• 1、古代的单音词,加上词头或者词尾,成为现 代的复音词。
• 2、两个同义的单音词构成复音词。
• 3、古代单音词变成不同的复音词。
2021/4/8
11
• 二、古代汉语词汇复音化 • 1、同义词连用 • 2、经常连用的两个意义不同的单音词逐渐凝固 • 3、双音节单纯词的连用 • (1)叠音词 • (2)联绵词 • 1)双声 • 2)叠韵 • 3)非双声、叠韵 • 4、偏义复词的运用
2021/4/8
12
词汇学(二)
• 第八节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2021/4/8
20
• 例如 • 1)甲事物对乙事物具有标志作用,使甲代替乙,例如"齿"、"年"、"
兵"等。 • 2)借动作行为指代动作行为的主体或者客体。例如"将"、"薪"等。 • 3)借形状特点指代事物或者人,例如"刚"、"的"、"姝"等。 • 4)借方位处所指代事物或者人。例如"陵"、"室"、"宗"等。 • (3)相因:引申义和本义之间具有因果、条件等逻辑关系,通过推
《古代汉语词汇》PPT课件
![《古代汉语词汇》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c8f672b52d380eb63946d1b.png)
(一)词义的扩大
菜:古义:专指蔬菜 今义:可表示除主食以外的一切食物。
《说文》:“菜,草之可食者。” 睡:古义:专指坐着打瞌睡。
今义:指一切形式的睡眠。 《史记·商君列传》:“孝公既见卫鞅,语 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 《说文》:“睡,坐寐也。”
焚:
《左传·子产说范宣子轻币》:“象有齿以焚其身,贿 也。”
治。
古人对于这一类同义词,常常加以区别
婚姻
《左传·成公十三年》:“寡君不敢顾婚姻。”《说 文》:妇家为婚,壻家为姻。
饑馑
朱熹《论语集注》:谷不熟曰饑,菜不熟曰馑。
朋友
《论语·学而》郑玄注:同门为朋,同志为友。
恭敬
《论语·子路》:“居处恭,执事敬。”朱熹《集 注》:恭主容,敬主事。恭见于外,敬主乎中。
③《孟子·梁惠王上》:仰不足以事父母, 俯不足以畜妻子。
④贾谊《鹏鸟赋》:合散消息兮,安有常则?
⑤《史记·项羽本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 耳,果然。
⑥《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且下之化上 疾于景响,举错不可不审也。
⑦《后汉书·申屠蟠传》:安贫乐潜,味道 守真。
⑧ 杜甫《北征》:青云动高兴,幽事亦可悦。 ⑨《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橘生淮南则为
《水浒传》第八回:“收拾睡到四更,同店人都未起。 薛霸 起來燒了面湯,安排打火做飯喫。”
“面汤”、“洗脚汤”
暂:
《说文》:“突,犬从穴中暂出也。” 《史记·李将军列传》:“行十余里,广阳死,睨其旁
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腾而上胡儿马。” 庾信《镜赋》:“不能片刻藏匣里,暂出园中也自随。”
币(幣) 《孟子·梁惠王下》:“昔者大王居邠,狄
观经鸿都尚填咽,坐见举国来奔波。(韩愈《石鼓 歌》)
古代汉语七词类活用ppt课件
![古代汉语七词类活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620d445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6c.png)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二、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
(一)动词的使动用法
• 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发出用作使动 的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和行为,具有
“使宾语干什么”的意思。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依凭”指抽象的东西,例如:
1、“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 法皆斩。” 《史记·陈涉世家》
2、“吾义固不杀人。” 《墨子·公输》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 古汉语中“岁”、“月”、“日”等时间名 词作状语时,其所表示的含义,与“岁”、 “月”、“日”的正常含义不同。
鄂侯争之急,辨之疾,故脯鄂侯。《战国策·赵策》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5、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 听之。《礼记·檀弓下》
6、曹子手剑而从之。《公羊传·庄公十三年》 7、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
1、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战国 策·赵策》
2、是以君子远庖厨也。《孟子·梁惠王上》 3、赵孟之所贵,赵孟能贱之。《孟子·告子上》 4、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
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孟子·告子下》 5、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词义的转移
诛:古:责求、谴责。→今:杀。
《左传·公孙无知之乱》:“(齐侯襄公)反, 诛屦于徒人费。”
货:古:财物、财产。→今:商品、货物。
《盐铁论·本议》:“故兴盐铁,设酒榷,置 均输,蕃货长财,以佐助边费。”
汤:
《孟子·告子上》:“冬日则饮汤,夏日则饮水。” “赴汤蹈火”、“固若金汤” 《水浒传》第八回:“收拾睡到四更,同店人都未起。 薛霸 起來燒了面湯,安排打火做飯喫。” “面汤”、“洗脚汤”
《史记· 刺客列传》:多人不能无生得失,生得 失则语泄。 《孙子· 虚实》: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作之而 知动静之理,刑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
有余不足之处。
古今词义异同
严格地说,“古今词义”这个概念,是一个相对的 概念,应当指的是不同历史时期的词义—— 先秦-汉代 先秦、汉代-唐代 汉唐-清 清代-现代 在一般的古代汉语基础课里所说的“古今词义”, 是一个特定的概念。指的是文言文的词义和现代汉 语的词义的关系。 汉语史~古代汉语
词义系统内部的调整
1.选择现象 2.替补现象 3.渗透现象: 坐 —— 行 ︱ ↓ ▲←【行将】 坐弃三冬业,行观八阵图。(孟浩然《送莫甥诸昆 弟入西军》) 观经鸿都尚填咽,坐见举国来奔波。(韩愈《石鼓 歌》)
第二节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词本义及其探求
字本义与词本义
词义引申的方式
词义引申的相互渗透与影响
也。”
《孟子· 许行》:“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
《说文· 火部》:“焚,烧田也。”
→一切焚烧行为。
脸:古义:目下颊上,仅指颧骨部分。
响:古:回声。 色:古:脸色。 裁:古:裁衣。
(二)词义的缩小
瓦:古义:陶器
今义:主要指盖房屋顶的建筑材料。
《说文》:“瓦,土器已烧之总名。”
词
汇
古今词汇的继承和发展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同源词 同义词(略,例见文选部分)
第一节 古今词汇的继承和发展
构词方式:
单音节—复音节 单音节词的组合—复音节词 偏义复合
词义:因袭与变异(迥异—微殊)
词义扩大、缩小、转移 词义的感情色彩变化 词义系统内部的调整
一般认为,古代汉语(主要指上古汉语)以单音节 词占优势地位,而现代汉语,复音词特别是双音节 词占优势地位。 古:单音词为主 复音词(连绵词、叠音词、偏义复合词……) 今:复音词(复合词、派生词……)为主 1.阅读古书,不要把两个单音词的组合误认为是一 个双音节词。 2.汉语词汇的复音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过渡时期 中,部分双音结构的组合呈现不稳定状态。
(一)词义的扩大
菜:古义:专指蔬菜
今义:可表示除主食以外的一切食物。 《说文》:“菜,草之可食者。” 睡:古义:专指坐着打瞌睡。 今义:指一切形式的睡眠。 《史记·商君列传》:“孝公既见卫鞅,语 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 《说文》:“睡,坐寐也。”
焚:
《左传· 子产说范宣子轻币》:“象有齿以焚其身,贿
(1)同义(近义)词的连用
同义词连用的现象在古书中十分普遍。在长
期的使用中,有些连用的同义词逐渐凝结,形
式固定下来,形成了复音合成词。有的临时连 用以后,并没有形成一个凝固的词流传下来。 在单音节词占优势的上古汉语阶段,单音 词的组合比双音词更常见。
①司马迁《报任安书》:若仆大质已亏缺矣。
⑥《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且下之化上
疾于景响,举错不可不审也。
⑦《后汉书·申屠蟠传》:安贫乐潜,味道
守真。
⑧
杜甫《北征》:青云动高兴,幽事亦可悦。
⑨《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橘生淮南则为
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 同。
单音词的组合与凝固成词(复合词) 上古汉语本身是一个很长的时期,其间也有变 化发展。有些词组结合使用较长时间后,后来因循 使用,不再辨析它的内部结构,而只作为一个整体 来认识使用,它就逐渐成为一个词。
古今词义的大致情况:
马、牛、羊,东、南、西、北,父、母、兄、弟 《史记· 佞幸列传》:“諺曰‘力田不如逢年,善仕 不如遇合’,固無虚言。” 《左传· 隐公三年》:“可薦于鬼神,可羞于王公。” 《诗· 唐风· 鸨羽》:“王事靡盬,不能蓺稷黍。” 《墨子· 节葬下》:“其亲戚死,朽其肉而弃之。” 《左传· 僖公三十年》:“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下》)
A、根据上下文判断“偏”在哪一个词
《史记· 李斯列传》: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
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
李渔《芙蕖》: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 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老学庵笔记》:东坡与黄门公南迁,相遇于梧藤 间。道旁有鬻饼者,买卖食之,觕恶不堪。
B、根据上下文判断是否“偏义” 得失
一词多义现象
一词多义产生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引申,凡是 由同一起点引申出的意义,彼此都有联系。词 义从一点出发,沿着不同的方向,向相关方面 延申而产生一系列新义,叫做引申。 古今词义之所以有同有异,主要的是它们是从 同一个本义出发的不同的引申义,所以,抓住 本义、分析其各个引申义之间的关系,就能从 原理上、根本上掌握古今词义的异同。
在汉语复音化进程中,同样要区分单音 词的组合还是双音词。(要区分的主要是与 后世复音词形式相同的组合)
①《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得意,得意而
忘言。 ②《孟子·公孙丑上》:孔子曰:“为此诗 者,其知道乎!” ③《孟子·梁惠王上》:仰不足以事父母, 俯不足以畜妻子。 ④贾谊《鹏鸟赋》:合散消息兮,安有常则? ⑤《史记·项羽本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 耳,果然。
饑馑
朱熹《论语集注》:谷不熟曰饑,菜不熟曰馑。
朋友
《论语·学而》郑玄注:同门为朋,同志为友。
恭敬
《论语·子路》:“居处恭,执事敬。”朱熹《集 注》:恭主容,敬主事。恭见于外,敬主乎中。
(2)不同义词的连用
经常连用的两个意义不同的单音词,有
些逐渐凝固成一个复音词。且凝固后的意义,
常常与古义不同。
(3)简缩词 三代:特指夏、商、周三代。 四时:特指春、夏、秋、冬四季。 五臟:特指心、肝、脾、肺、肾五种内脏。 (4)叠音词、联绵词、偏义复词 叠音词、联绵词本身是单纯词,但因为形式上 是双音节的,阅读时容易受字形的影响误认为复合 词。 偏义复词一般可以视作是双音节复合词。
偏义复词
(2)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素组合,没有产生新的意 义,但整体的意义比单个词素的意义更概括、更明 确,或更抽象,在句子中完全没有必要拆开来分别 解释,看成词。
《礼记· 檀弓上》:“哭泣之哀,齊斬之情,饘粥之 食,自天子達。”孔颖达疏:“哭泣之哀,謂有聲 之哭,無聲之泣,並爲哀。” 《齐物论》:“梦饮酒者,旦而哭泣;梦哭泣者, 旦而田猎。”
1)相对相反
既醉而归,曾不吝情去留。(八下《五柳先生传》)
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九上《唐雎不辱使命》)
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高1《孔雀东南飞》)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九上
《出师表》)
先帝尝与太后不快,几至成败。(《后汉书· 何进传》) 爪牙不足以嗜欲,驱走不足以避利害。(《汉书· 刑法
坟:
《诗· 汝坟》:“遵彼汝坟,伐其条枚。”
虫(蟲)
《大戴礼记· 曾子天圆》:毛虫之精者曰麟,
羽虫之精者曰凤,介虫之精者曰龟,裸虫之 精者曰圣人。 《说文》:虫,有足谓之虫。 禽 《孟子· 滕文公下》:终日不获一禽。 《三国志· 华佗传》:吾有一术,名曰五禽之 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 曰鸟。 《说文》:禽,走兽总名。
具体地说,古代汉语中,双音节词组何时凝固 为词,可以从意义结构、结合关系的密切程度、词 重音、语法上的搭配等手段检测判定。
但需要指出的是,古代汉语中的一些由两个词 根语素组成的双音结构,哪一些是词组,哪一些已 经成了双音词,有时界线不是十分明确。
复合词与词组的辨别
(1)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素组合,如果整体的意义不 是这几个词素意义的简单相加,而是意义有明显的融 合、转化、引申、比喻等变化,亦即产生了新的含义, 是词;如果整体意义只是这几个词素意义的简单相加, 是词组。 《左传· 屈完如师》: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 《礼记· 檀弓下》:能執干戈以衛社稷。 社,土神;稷,谷神--国家的代称
②晁错《论贵粟疏》:上下相反,好恶乖迕。
③《汉书·赵广汉传》:以诈巧迫胁臣相。
④《汉书·苏武传》:朝夕遣人候问武。
⑤《汉书·苏武传》:数通使相窥观。 ⑥贾谊《汉安策》:此时欲为治安,虽尧舜不
治。
古人对于这一类同义词,常常加以区别
婚姻
《左传·成公十三年》:“寡君不敢顾婚姻。”《说 文》:妇家为婚,壻家为姻。
字本义和词本义
词 的 本 义 不 一 定 是 词 的 原 始意 义 ( 字
义)。字形所记录的为该字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始意义,即
为字本义。
造意-实义\\本字-假借
一个意义是词义引申的起点,是其他意
义的派生源头,是维系整个词义系统的枢纽,
就是词的本义。
《说文》: 初,始也。裁衣之始也。 始,女之初也。 基,墙始也。 祖,始庙也。
暂:
《说文》:“突,犬从穴中暂出也。” 《史记·李将军列传》:“行十余里,广阳死,睨其旁 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腾而上胡儿马。” 庾信《镜赋》:“不能片刻藏匣里,暂出园中也自随。”
币(幣) 《孟子·梁惠王下》:“昔者大王居邠,狄 人侵之,事之以皮币,不得免焉。”赵歧注: “皮,狐貉之裘;币,缯帛之货也。” 《左传·子产说范宣子轻币》:“范宣子为 政,诸侯之币重。” 《管子·国蓄》:“黄金刀币,民之通施 也。” →缯帛之货→用于馈赠的财物或礼品→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