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开发合理井网井距分析方法

合集下载

二次开发合理井网井距分析方法

二次开发合理井网井距分析方法

SPC-井网密度,口/km2
1.1.1井网密度和水驱控制程度的关系

由上表可以看出,不同类型的油藏,水驱控制 程度对井网密度的敏感性差别很大,因此,要达 到同样的水驱控制程度,各类油藏所必须采用的 井网密度也相差很大。可见,在确定不同油藏的 注采井网密度时,首先应该定量的研究该油藏在 不同井网密度下水驱控制程度的好坏,才能为合 理井网密度的研究提供科学的前提,为合理注采 井网的部署提供可靠的依据。


<5
18

对于具体油藏,通过研究其采收率和井网密度的具体关系,确定合理 的井网密度,以期达到较高的最终采收率。
1.2 油藏井网密度计算与评价




1.2.1采液吸水指数法 1.2.2合理采油速度法 1.2.3规定单井产能法 1.2.4注采平衡法 1.2.5分油砂体法 1.2.6单井控制储量法 1.2.7最终采收率分析法 1.2.8综合经济分析法 1.2.9俞启泰经验公式 1.2.10其他方法
回归经验相关关系式 M=98e-0.0101/spc M=91e-0.03677/spc
>120 80~120

Ⅳ Ⅴ
30~80
10~30 <10
14
8 5
37.9
21.6 13.5
M=101.195e-0.0367/spc
M=94e-0.0583/spc M=100.93e-0.1012/spc

一、 合理注采井网系统研究

合理的井网密度进行研究。论证井网密度是油 田开发方案设计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因为井 网密度的大小直接影响采收率的高低、投资规模 的大小和经济效益的好坏。所谓合理井网密度是 指:在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原则下综合优化各项 有关技术、经济指标,包括水驱控制储量、最终 采收率、采油速度、钻井和地面建设等投资、原 油价格、成本、商品率、贷款利率、净现值、内 部收益率、投资回报期等,最后得到经济效益最 佳、最终采收率也高的井网密度。

合理井网密度及合理井距分析应用研究

合理井网密度及合理井距分析应用研究

合理井网密度及合理井距分析应用研究为合理区域的油田开发工作,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满足预期的经济目标,因此需要在一定程度上调整井网密度。

标签:井网密度;经济效益;1合理井网密度及合理井距分析合理井网密度的概念为在当下的开发环境和具备的条件下,为实现最低的储量损失,尽可能的提升开发效率,维持更长时间的稳定产出,在经济层面所能接受的最大采收率对应的分布密度。

这里的“合理”是相对特定的环境来说的,当环境和外部条件出现改变的时候,之前的平衡可能被打破,那么就演变为“不合理”。

所以,在不同环境、不同条件以及不同时间下,合理井网密度会出现变化,并非维持固定数值。

而关系到井网密度数据的因素重点为以下几个部分:(1)储层的分层性、连续性及宏观非均质性对井网密度影响这里的分层性就是油藏板块垂直方向划分的单油层的具体数目,具体环境中考虑运用每口井钻发现的油层数目进行描述。

而连续性即为小层在特定平面中分布区域的数值大小,通常借助相应的分布函数来进行描述,而非均质性即为不同油层之间水平方向以及垂直方向渗透率的差异状态。

通常而言,砂岩分层性越明显,连续性不足,非均质现象突出,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设定更大的井网密度。

(2)储层流体流度对井网密度的影响流体流度是关系到采收率的物理因素。

当注采压差维持不变时,采油效率跟稳产界限保持不变的情形中,流度越小要的井距离就变小。

(3)油藏的储量丰度及构成对井网的影响储量丰度的概念为在一定区域面积中,地质储水量以及相应开采储量的大小,而这里的采储量运算时,将一定区域面积中的储量跟水驱采收率进行相乘而得到。

在另外的条件保持大致相同时,考虑到实现经济效益最大,油藏可采储量的丰度越大,那么更深入提升井网密度的空间也变大。

在储量构成方面,低渗透区域所占比例越大,意味着难开采部分变多,因此设定的井网密度相应提升。

(4)油田每口井生产能力及加密调整边际经济效益对于开采油井的产出能力进行加密调整十分有必要,这也会直接关系到油田的累积增加产能。

胜利油田老油田二次开发实践及认识

胜利油田老油田二次开发实践及认识

胜利油田老油田二次开发实践及认识首届石油石化产业发展论坛于5月22-23日在北京召开。

本次论坛的目的在于为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搭建一个交流平台,使石油石化企业能够准确了解在世界经济动荡形势下,本行业、本企业的优势和劣势,尽早制定出趋利避害的发展战略,实现自身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凤凰网财经进行全程图文报道。

主持人:今天下午的主题是:油价走低时勘探开发领域的应对之策。

我是来自中国石化[0.00% 资金研报]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的副主任。

首先有请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他们原定的发言是副总经理毕义泉先生,而下面由孙女士代他发言。

(中石化胜利油田)孙梦茹: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胜利油田老油田二次开发实践及认识”。

作为我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已经开发了45年,油区大多数主力油田相继进入“高含水、高采出程度、高剩余速度”三高开发阶段,原油生产呈现递减趋势,老区新增可采储量逐年减少,地面设施老化严重,油田高含水期开发矛盾日益凸显,老油田挖潜难度日益增加。

面对严峻的开发生产形势,近年来,胜利油田通过加强基础研究和理论创新,转变开发调整思想,加大新工艺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强化地下地面一体化治理等工作,群面试时老油田“二次开发”工作,形成了适合胜利油田油藏特点的系列二次开发研究和配套技术。

通过现场实施,取得显著成效,实现了新一轮有效开发,为老油田提高高采收率探索了一条新路。

一、胜利油田发展现状。

胜利油田地处山东省东北部的黄河三角洲地带。

主要油区集中在东部的济阳坳陷及滩海地区和昌潍坳陷。

截止08年底,探明油田70个,气田2之,累计探明含油面积27.99.65平方千米,探明石油地质储量48.34。

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23.00.4。

胜利油田为典型陆相复式油气区,发育有构造、岩性、地层、符合油气藏四大类15种油气藏类型,具有“油藏类型多,构造复杂,油藏埋深分布广,储层、原油性质变化大”的特点。

自1964年投入开发以来,胜利油田经历了稳步建产64-80年、高速生产81-87年、高速稳产88-95年、持续稳定发展96年到目前四个阶段。

油井的二次开发

油井的二次开发

油井的二次开发覃太贵孙茂斌白林林张建(三峡大学理学院,湖北宜昌443002)摘要:本文提出了油井的二次开发和注水,对老井在规划期内进行了预测,建立了整数线性规划模型,通过数字实验得到了最大产油量为7269.936万吨。

关键词:二次开发;油井生命周期;注水井;最大产油量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1问题来源油田为了实现规划期(五年)的各项规划指标(主要包括产油量、综合含水及费用三项指标),首先要计算在规划初期老井(规划期之前实施的增产措施)的各项指标在规划期的五年内的预测值。

与此同时,要想完成规划指标,就要采取大量的增产措施。

编制油田开发规划方案,就是在满足油田最大生产能力的前提下。

制定出采取各种增产措施的数量,使得尽可能达到规划指标。

井网类型包括:“七五”期间开发的油井(简称“七五”井)、“八五”井、“九五”井以及“十五”井四种。

该油区各类井网在近几年的产油量、产水量;在“十一五”规划期内。

各类井网的年总费用(万元)预测值、各项规划;假设该油区有7种增产措施,在“十一五”期间,每种增产措施的工作量上限;在规划期内,每种增产措施的单井年产油量、产水量及费用等相关数据参见:200"/年大连理工大学第14届数学建模竞赛A题。

另外,在制定规划方案时要尽可能做到均衡安排各项增产措施,实现科学开采、持续发展。

试根据以上数据,为该油区提高科学、合理的“十一五”开发规划方案;2问题分析根据题目分析这是一个多目标规划问题,即在规划期限内实现对油田产量、综合含水量、费用等的合理决策。

本文以油田的最大产油量为目标函数,以增产措施的产油量下限、产水量和费用的上限、以及增产措施的工作量上限为约束条件建立了规划期内增产措施产油量最大的整数线性规划模型。

首先,我们认为每一口油井都有一个生命周期,随着油井的使用寿命的延长,油井的产油量是呈每年递减的,那么可以推断“七五”井在2001年的产油量一定比“八五”井在2001年的产油量要少,但由表反映出的产油量信息却恰恰相反。

复杂断块油田二次开发方案研究与实践——以GX1Q24为例

复杂断块油田二次开发方案研究与实践——以GX1Q24为例

复杂断块油田二次开发方案研究与实践——以GX1Q24为例朱红云;丁亚军【摘要】复杂断块油田开发后期单井产量低,开发效益差,可通过二次开发研究进一步改善开发效果.本文以港西一区二四断块二次开发为例介绍二次开发在复杂断块后期开发中的研究与应用.运用新的“三重”技术思路,进行重构地下认识体系研究,通过部署新井和老井综合利用相结合重建井网结构来改善注采对应关系;结合地面系统的简化优化研究,重组地面工艺流程,整体编制二次开发方案.一区二四断块二次开发方案经过现场集中实施后,开发指标大幅度提升,增油效果显著.该区二次开发的成功实施,为大港油田复杂断块油田同类型油藏进一步大幅度提高采收率奠定了坚实基础,为老油田开发后期挖潜提供了一条成功之路.【期刊名称】《内蒙古石油化工》【年(卷),期】2014(000)019【总页数】4页(P137-140)【关键词】复杂断块油田;改善;港西一区二四;二次开发;提升;采收率【作者】朱红云;丁亚军【作者单位】大港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天津300280;大港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天津3002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47港西一区二四是港西油田的第一个开发区块,经过40多年的开发,随着长期注水开发和各种调整措施的实施,剩余可采储量逐年减少,剩余油分布状况日益复杂,水驱开发稳产基础薄弱。

2009年以来,采用二次开发的“三重”技术路线[1~2],在港西一区二四断块开展研究与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初步形成了一套复杂断块油田二次开发技术系列,可供同类型油田二次开发借鉴。

1 概况港西一区二四断块位于港西开发区的东南部,构造形态为一被断层复杂化的背斜构造。

构造内部断层较发育,断裂较破碎。

属于河流沉积环境,明化镇为曲流河沉积,馆陶组为辫状河沉积,物源主要来自于北东方向。

层间非均质性纵向上明化镇组较好于馆陶组,属于高孔高渗储层。

含油层位上第三系明下段及馆陶组,油层埋藏深度618~1443m。

老油田二次开发的技术思路探讨

老油田二次开发的技术思路探讨

251二次开发是提高进入中高含水期的油田的一项重要措施。

通过对大庆油田采取的二次采油示范表明,通过科学有效的二次采油措施,能够实现老油田采收率10%~20%的提升。

所谓老油田的二次开发,指的是对于那些采用传统的开发措施已基本达到开采极限甚至是接近废弃的老油田,采取重构地下认识体系、重建井网结构、充足地面工艺流程的技术思路,对其实施新一轮的开发,从而提高老油田的采收率,实现更加高效的开发。

1 老油田二次开发的必要条件若要采取二次开发措施,则这些老油田必须符合一定的前提条件。

首先,油田需达到一定的开发年限,就现阶段我国各油田的开发年限及国内的技术水平而言,油田要实施二次开发,必须达到开发年限超过30年的标注。

其次,可采储量的采出程度较高。

由于二次开发需要进行新一轮的地质分析、井网构建等措施,因而将耗费比较多的人力、物力,且对于开发的技术要求也很高,因此,这应该是当一次采油能力几乎发挥到极限时才要采用的一种开发方式。

所谓的“几乎达到极限”要求油田可猜出来的采出程度需至少达到70%,甚至更高。

第三,油田的综合含水率也比较高。

我国绝大部分油田现阶段已进入注水开发阶段,油田的综合含水率随着注水开发年限的增加而不断升高,只有达到一定的含水率水平,才能说明油田在一次开发的措施下已几乎难以实现高效开发,现阶段,将综合含水率符合二次开发的条件界限定为90%,即只有综合含水率达到90%的老油田才符合二次开发的要求。

2 老油田二次开发的技术思路老油田的二次开发其核心在于相比一次采油而言更高的油藏管理水平以及更科学的二次采油技术。

如前文所述,老油田在进行二次开发的过程中,需通过重构地下认识体系、重建井网结构、重组地面工艺流程的技术思路来实现。

2.1 重构地下认识体系在重新构建地下认识体系时,要注意摆脱老旧资料对于油藏认识的不利影响。

由于我国大部分油田、特别是东部油田已经历了数十年的开发,所使用的包括地震资料、测井资料等地质数据资料限于当年的采集技术水平很难实现完全的准确,甚至会对新一轮的地质认识起到误导作用。

新民油田民36区块合理开发井网研究与认识

新民油田民36区块合理开发井网研究与认识

新民油田民36区块合理开发井网研究与认识[摘要]油田开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井网研究。

井网问题能否处理好,直接关系到油田能否长期稳定生产和油田企业能否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新民油田民36区块为岩性断块油藏,具有典型的低孔、低渗、低丰度和非均质强的储层特点。

近几年,民36区块在井网研究上经过不懈的努力和探索,研究确定了一种低渗透油藏比较适应的井网模式:425×140/106米线状注采井网。

此种井网可将低渗透油藏动用程度提高,井网适应性良好。

同时认识到,超前注水对于低渗透油藏十分必要,缩小井排矩是建立低渗透油藏有效驱替体系的条件。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线状井网压力系统裂缝系统井网适应性中图分类号:te3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07-0276-02前言油田开发井网的选择是油田开发的重要问题。

井网的适应性将直接影响到采油速度、采收率和经济效益,主要影响因素有构造、储层物性、非均质程度和流体性质。

有效的开发井网是一套与储层非均质性相适应的井网,能尽量减少储层非均质性的负作用,以期达到较高的水驱控制程度、水驱动用程度、波及效率、采收率和经济效益。

它的选择部署和调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油田的生产规模、开采年限和企业的经济效益,衡量一套井网是否适合油田开发需要主要有以下几点:(1)尽可能地延长无水采油期,提高开发初期的采油速度;(2)较快地建立驱替体系,获得较高的水驱控制程度和最终采收率;(3)井网系统对于后期调整有较大的灵活性。

2 井网、井距研究与认识2.1 合理井网的确定步骤一个新的产能区块的合理井网确定包括下面几部分:(1)合理井网密度的确定以谢尔卡乔夫公式和经济极限井网密度公式为标准;(2)井排方向,与最大主应力方向一致,同时参考沉积微相中砂体延伸方向;(3)确定井距,根据沉积微相中单砂体最小宽度及最大半缝长确定;(4)确定排距下限,为避免隔排东西向水串确定排距下限,根据成像测井资料中天然裂缝方向与东西向夹角来确定,为避免油水井排夹角过小造成水淹;(5)在满足建立有效注采驱替关系条件下,确定排距上限:涉及启动压力梯度、最大注水压力、油井合理流压;最后,确定区块合理压力系统,包括合理生产压差、合理地层压力保持水平、合理注水量、合理注采比的确定。

动态分析法确定低渗透砂岩油藏合理井距

动态分析法确定低渗透砂岩油藏合理井距

维普资讯
第6 期
杨小平 等 : 动态分析法确定低渗透 砂岩油藏合理井距
6 5
水不均衡 、 注采对应率低 、 井问连通性差等问题 , 还
经常出现注水压力上升快 , 导致注水 困难。低渗透
异常高压油藏弹性采收率较高(% 一 %) , 6 9 外 多数 油 田都很低 ( .% ~ .%, 02 32 平均为 13 。 .%)
() 2 存在“ 启动压力梯度” 能量 ( 和“ 压力 ) 传递 慢”导致低渗透油藏产量递减快。 , 因此 , 渗油藏不宜采取高速开采方式 。 低
油 田经常使用 的高压注水又容易引起注水井损坏 , 造成注采对应率低 , 储量损失大。
文献 [1 6详细解释 了启动压力梯度对低渗透油 藏注水 的影响 : 由于启动压力梯度存在 , 注水井附 近地层压力不断上升 , 因而注水压差越来越小 , 导 致吸水量越来越小 。近井地带憋压形成局部高压 , 使得注水套管各点受力不均 , 容易发生套管损坏。
最终采收率以及如何取得较好 的经济效益等, 而较
少关注技术井距问题 , 无论在哪种设计井距下 , 注 采井问都能够建立起有效驱替体系。而低渗透砂 岩油 田油藏不同, 开发实践表 明, 井距设计是 否合 理是低渗砂岩油 田开发成功的关键…。低 渗透砂 岩油藏开发方案设计 ( 实施 ) 必须考虑技术井距 问
度来表征能量 ( 压力) 传递距离的大 小, 用能量 ( 压
力) 传递速度来表征能量传递的快慢。 低渗透油藏先天不足在开发过程中又 以各 种
特殊形式表现出来 , 即通常所说 的低渗油藏开发矛 盾r。这些矛盾几乎都 可以用 “ 5 』 存在启 动压力梯
度” 能量( 和“ 压力 ) 传递慢” 来解释 。

水平井注采井网合理井距及注入量优化

水平井注采井网合理井距及注入量优化

虑重力 、 毛细管力 。 假设注水井为刚性水驱 , 注水井水驱前缘与生产 井压降前缘相遇时 ( 见图 1) ,相遇处的油藏压力为油藏 原始压力 pi 。注采井水平段长度均为 L , 在注水井水 平段上取微元 d x :
d q ( x) i =
qi dx L ( 1)
d q( x) p = - α ( 7) 式 、 ( 8) 式可得 : 由 ( 3) 式 、
( 15 )
对 ( 5) 式中变量进行单位变换 ,得
a = 0 . 088 Lh K ( piwf - pi ) Q iμ w ( 6)
即 ρ 2 Δ p = - 0 . 81 λ q5 L
gd
( 16 )
对于生产井 :
d q ( x) p =
qp dx L ( 7)
根据文献 [ 28 ,29 ] , 流体流入剖面有 5 种情况 , 即 均匀流入 、 线性递减流入 、 线性递增流入 、 抛物线递增 流入 、 抛物线递减流入 ( 见图 2) 。
87
以流体均匀流入剖面 ( Ⅰ型 ) 为例 , 推导压降预测 公式 。从图 2 可以看出 ,在 d x 段上进入井筒的流量可 写为公式 ( 7) ,则沿水平段至距离趾端 x 处的流量为 :
q ( x) p =
从趾端到 x 处的压降为 :
d p Ⅰ ( x) =

0
x
λ d p = - 0 . 81
Δp Ⅰ =

0
L
λ d p Ⅰ ( x ) = - 0 . 81
2 ρ o qp
gd
5
L
1 1 = Δp 3 3
( 20 )
( 18 )
其他 4 种类型流入剖面压降预测推导同上 ,d x 段 井筒的流量 、 沿程任意点压降 、 总压降计算式见表 1 。

两井几何定向操作步骤

两井几何定向操作步骤

两井几何定向操作步骤两井几何定向是指在地下水开采或注入过程中,通过合理选择水井开采或注入的位置和方向,以及实施钻井操作、固井和完井等工艺,从而有效地控制和优化水井的开采或注入效果,提高井网开发率,减少生产成本,保证地下水资源合理利用的一种方法。

以下是两井几何定向操作的详细步骤:1.确定需求:确定水井系统的需求,包括水井的数量、注入或开采的水量、水源地点等。

这是整个定向操作的基础。

2.设计井场布局:根据需求确定井场布局,组建合适的井网,包括主井、辅井和控制井等。

要考虑井网的紧凑性、井距的合理性以及井的位置选择等因素。

3.选井和井位设计:根据井场布局,选择适当的井位开展钻井。

选择井位时需考虑地质条件、水源条件、工程难度等因素,同时还要通过地质勘探和水文地质调查等手段获取井位的详细信息,对井位进行合理评价和设计。

4.钻井操作:根据井位设计图纸进行钻井操作。

首先进行地表防护,施工现场要布设合理的安全防护设施。

然后进行钻井设备的安装,包括钻机、钻铤、钻杆等。

钻进过程中要及时监测钻井参数,保证井深、孔径等达到设计要求。

5.固井:钻井完成后,需要进行固井操作。

固井是为了保证钻井壁稳定,防止井眼塌陷和地下水污染。

固井操作包括设备安装、打开固井液循环、注入固井液、封堵固井液、测试固井质量等过程。

6.完井操作:固井完成后,需要进行完井操作。

完井是指安装油管、套管、水头和井嘴等装置,以便进行水井开采或注入。

完井操作包括设备安装、水井开孔、水井壁清理、井内装置安装等过程。

7.定向操作:在完井后,需要进行定向操作,将水井的开采或注入方向调整到合适的角度。

定向操作需要使用特殊的定向工具,如定向器、导向器等,通过控制工具的旋转和位移,使水井的开采或注入方向达到设计要求。

8.监测和调整:完成定向操作后,需要对水井的开采或注入进行监测,包括产量、压力、水质等指标。

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进行调整,优化水井的开采或注入效果。

9.维护和管理:定向操作完成后,需要进行水井的维护和管理工作。

复杂地质体采用多种井型实现二次开发

复杂地质体采用多种井型实现二次开发

复杂地质体采用多种井型实现二次开发摘要:锦612-12-18块兴隆台油层位于欢西油田锦612块西北部,为典型的薄层稠油藏。

由于储层平面变化大、井控程度低,储量难以得到有效动用。

利用三维地震解释技术,根据波形变化,针对不同砂体采用多种井型进行优化部署各类井位8口。

新井投产初期单井平均日产油达16.5t/d,其中多分支水平井日产油高达40.3t/d,成为整个辽河油田薄层稠油开发的一大亮点,区块采油速度也史无前例地达到2.2%,全面实现了区块的高效开发,对同类油藏也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稠油追踪刻画地质体兴隆台油层水平井锦612-12-18块构造上位于辽河断陷西部凹陷西斜坡南段,含油面积0.645km2,石油地质储量83.8×104t。

开发目的层为沙一+二段的兴隆台油层。

因受沉积条件控制明显,储层横向变化快,不同部位油层厚度差异大,2001年进行储层评价并进行试采,因油层薄、原有粘度大,无法投入开发。

2006年以来通过加强地质研究,在区块边部油层较厚地区开展布井工作,但由于储层变化快,区块大部分储量还是无法有效动用,因此有必要采用先进的技术展开相关研究工作。

一、油藏基本情况1.主要地质简况锦612-12-18块为锦612块的次级断块,开发目的层为沙一+二段的兴隆台油层,平均厚度为12米。

含油面积0.645km2,地质储量83.8×104t。

油藏高点埋深为-920米,为稠油纯油藏。

锦612-12-18块兴隆台油层属西八千扇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体,储层岩性主要为细砂岩,其次是砂砾岩和粗砂岩。

主力层兴Ⅱ油层组平均孔隙度35.0%,渗透率4849×10-3μm2,属高孔高渗储层。

原始地层压力11.0MPa,地层温度为40.5℃。

20℃时原油密度平均0.9935g/cm3;50℃地面脱气原油粘度平均11342mPa·s;胶质+沥青质含量平均38.52%;凝固点平均13.0℃;含蜡量平均2.30%。

高尚堡油田二次开发中注采井网的重组调整——以高5断块为例

高尚堡油田二次开发中注采井网的重组调整——以高5断块为例

高尚堡油田二次开发中注采井网的重组调整——以高5断块为例卢家亭;黄玉池;乔石石;杨燕;杨竞旭【摘要】After thirty years of development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Gao5 Block Reservoir of Gaoshangpu oilfield reservoir.Under the fine three-dimensional geology model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remaining oil satruation distribution of Gao 5 Block is divided into four types: type injection imperfect,uncontrollable well network,retention area and layertype interference.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distribution of remaining oil and redevelopment theory,well network was optimized,and system layer was restructured and adjusted in Gao5 Block.After the redevelopment,waterflood control degree and waterflood use degree were substantially increased.Water flooding recovery ratio rose from 20% to 24%,and good development results were achieved.%针对高尚堡油田高5断块油藏开发效果差的问题,在精细三维地质建模和数值模拟的基础上对高5断块剩余油分布进行分类,并根据剩余油不同分布特点,依据二次开发理论,对高5断块井网进行优化,开发层系进行重组调整。

萨中油田二次开发井位优化设计及实施方法

萨中油田二次开发井位优化设计及实施方法

( 3 ) 二次 开发 井 距 小 , 斜 井 比例 大 , 井 眼 轨 迹 易
在油 层段 偏 移 , 造 成 井 网井 距 不 规 则 , 影 响 开 发 效







2 0套 井 网 同时 部署 , 同 时钻建 。萨 中油 田实 施 老 油 田二 次开 发 工程 以来 , 井 网 密度 将 由现 在 的
井 网的开 发效 果 。 2 . 1 二次 开 发油藏 井 网部署 方 法E l - s 3
( 1 ) 各 类油 层 采 用 不 同 的井 网部 署 方 式 。根 据 近年 来室 内实 验成 果 和 现 场试 验 结 果 , 对 三 次 采 油 阶段 油层 分类 , 对 于不 同的油 层 , 设 计 出不 同的开 发 井 网方式 。分 别设计 了针对一 类 、 二类 、 三类 油层 的 3套 井 网 , 合理利用老井 网, 在其基础上加密新井 ,
5 0 0 m, 二 次 开 发 井 网兼 顾 开 发 各 类 油 层 难 度 大 。
2 二 次 开 发 井 位 优 化 设 计 方 法
为 了便 于 解决 二次 开发井 位设 计及 实施 中存 在 的 问题 , 从 油 藏井 位设 计 、 地 面井 位 设 计 、 钻 井 实 施
保 障手段 三个 方 面进 行 了研究 , 共 同保 障二 次 开 发
作 者 简 介 :吴 忠 臣 , 工程 师 , 1 9 8 1年 出 生 , 现 从 事 油 田开 发 设 计 及研究工作 。 基 金 项 目 :国 家科 技 重 大 专 项 “ 高 含 水 油 田提 高 采 收 率 新 技 术 ”
( 2 0 0 8 Z X0 5 0 1 0— 0 0 1 ) 。

井网井距设计分析

井网井距设计分析
§4—4 井网井距设计
• 进行油藏开发设计,井网和井距是其中一个很重 要的内容。井网和井距选择恰当,就能以较少的 投入获取最好的开发效果和最优的经济效益。因 此,井网和井距的设计,是一个需要反复对比研 究的重要问题。 • 一、开发井网类型 • 油藏的平面分布有大有小,含油面积小者几km2, 中等的几十km2,大者几百上千km2。显然,开发 这样的油藏一般都要钻很多口采油井和注入井。 因此,怎样用较少的井数,来获取较高的采油速 度与尽可能高的采收率,就成为油藏井网布置的 主要课题。这就是开发井网设计问题。
开发井网类型
• (1)四点井网 • 注水井布置在正三角形的中心,周围3口采油井位 于正三角形的3个顶点,这样的面积注水井网就称 为四点井网(图4-4-7)。在四点井网中,每口注水 井影响周围3口采油井,每口采油井则受周围6口 注水井影响。在这种井网中,注水井井数与采油 井井数之比为2:1,即注水井数比采油井数多1 倍,因而每口注水井承担的注水量任务比较轻, 这样就可以使注入水推进变得比较平缓,有利于 提高油藏波及体积与驱油效率。
二、井网设计
• 1.井网设计的基本考虑 • 在选择注采井网时,一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 (1)油层吸水能力的高低或油层渗透性的大小,据 此决定注采井数比的高低。 • 如果油层吸水差,则应考虑增加注采井数比以满 足油藏的注水需求,因而选用注采井数比较高的 五点井网(注采井数比1:1);如果油层吸水好, 则可考虑采用注采井数比较低的七点甚至九点井 网。
开发井网类型
• 国内外有少量小油藏曾采用边缘注水井网开发, 但效果大多不好,这些油藏在开发的中后期大都 采取了井网调整的补救措施:在油藏内部适当增 加点状注水井点,以解决油藏中心部位的采油井 长期难于注水见效的平面矛盾。例如我国内蒙的 阿北安山岩油藏(含油面积4.5km2),于1989年 投入开发,初期采用边缘注水井网进行开发,之 后于1991年5月逐步增加内部注水井点,逐渐调 整为边外加内部点状注水井网,开发效果大为改 观。

存在启动压力梯度时的合理注采井距确定

存在启动压力梯度时的合理注采井距确定
本文从等产量一源一汇渗流理论出发 ,推导了 注采单元主流线中点处的最大压力梯度计算式 ,并 结合启动压力梯度与渗透率的关系建立了低渗透油 藏合理注采井距的确定方法 ,得到不同渗透率和注 采压差下合理注采井距理论图版 。
1 启动压力梯度与渗透率关系 [4 ]
低渗透油藏的启动压力梯度与地层平均渗透率
的关系满足幂函数 :
由公式 ( 5) 确定 :
dp dx
=
aμq πK r1 r2
(5)
从式 ( 5) 可以看出 :凡是 r1 ·r2 相等的点其最大
压力梯度值也相同 ,故最大压力梯度等值线方程为
r1 ·r2 = C0
(6)
若用直角坐标代替极坐标 ,由于
r1 = ( x - a) 2 + y2 r2 = ( x + a) 2 + y2
(3) 实例分析结果与油田实际情况基本一致 , 说明该方法简单可靠 。
参考文献 :
图 3 不同压差下渗透率和合理井距的关系
表 1 不同注采压差条件下的合理注采井距分析结果
序号
注采压差 /MPa
注采井距 /m
1
10
95
2
13
119
3
16
143
4
19
167
5
22
190
6
25
212
7
28
235
显然 ,合理注采井距随油层渗透率和注采压差 增大而增大 。对于低渗透油藏而言 ,仅靠增大注采 压差增加的注采井距极为有限 ,而采取油层改造措 施 ,不仅使油层渗透率增加 ,而且合理注采井距也直 线增大 。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杜255块薄互层稠油油藏二次开发实践研究

杜255块薄互层稠油油藏二次开发实践研究

杜255块薄互层稠油油藏二次开发实践研究摘要:针对薄互层状稠油油藏蒸汽进入吞吐开发后期,存在地层压力低、井网不完善、现开发方式下达不到标定采收率的问题,通过精细地质研究、优化井网部署、优选完井工艺等手段,利用水平井实施整体二次开发,取得较好效果。

该研究对同类油藏改善开发效果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互层状稠油油藏;水平井;二次开发;开发效果;杜255块【中图分类号】te3451 区块概况截至2011年底,该块共有采油井66口,开井27口,断块日产油为75t/d,日产液为296m3/d,综合含水为71%,采油速度为0.57%,采出程度为17.1%,可采储量采出程度为79.2%。

2 水平井二次开发潜力研究2.1 一次开发存在的问题(1)直井开发出砂现象较严重。

该块杜家台油层储层粒度中值为0.18mm,泥质胶结,岩性疏松,边部杜239井区直井均因出砂关井,严重影响油田的开发效果。

(2)油井利用率低,老井实施各项增产措施余地较小。

截至2007年底,区块油井利用率仅为37%,以调补层为主的地质措施潜力越来越小,该块自2002年进行3个井次的调补层措施后,就未再实施该措施,措施年增油量逐年下降。

2.2 水平井开发可行性分析国内外的研究和实践证明,水平井技术是高效开发油气田的有效手段。

水平井具有增加油层泄油面积、提高油井产量、改善开发效果的作用,适用于多种油藏类型的开发。

2.2.1 油藏条件适合2.2.2 局部采出程度低,主体部位井间剩余油富集该块西部直井开发受出砂影响,储量基本未动用,主体区域受蒸汽吞吐开发加热半径限制,直井井间仍有一定剩余油。

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井间剩余油饱和度在55%左右,区块剩余可采储量为37×104t。

2.2.3 油层产能落实根据区块动态监测资料及后期实施新井生产动态分析,主力层杜ⅰ3油层、杜ⅱ1-2油层均具备较高产能,为区块主力产层。

3 二次开发方案研究3.1 目的层选择根据目前水平井钻井技术条件及稠油开发产能情况,确定水平井目的层厚度在4m以上,且具有一定的连续分布范围,最终优选出杜ⅰ32、杜ⅱ11-2、杜ⅱ21 3套目的层。

井网井距设计

井网井距设计

开发井网类型
• 1.衰竭式开发的井网类型 • 对于不需补充能量进行开发的油藏,只能依靠原 始能量进行衰竭式开采,不需要设计注入井,所 有的钻井都用于采油,因此勿需考虑注采井点的 配置,其井网设计比较简单。它一般采用两种井 网类型: • ①方形井网:全部钻井采用正方形井网等间距布 置(图4-4-1)。 • ②交错井网:全部钻井采用三角形井网等间距布 置(图4-4-2)。
开发井网类型
• 国内外有少量小油藏曾采用边缘注水井网开发, 但效果大多不好,这些油藏在开发的中后期大都 采取了井网调整的补救措施:在油藏内部适当增 加点状注水井点,以解决油藏中心部位的采油井 长期难于注水见效的平面矛盾。例如我国内蒙的 阿北安山岩油藏(含油面积4.5km2),于1989年 投入开发,初期采用边缘注水井网进行开发,之 后于1991年5月逐步增加内部注水井点,逐渐调 整为边外加内部点状注水井网,开发效果大为改 观。
图4-4-1方形井网示意图 (左) 图4-4-2交错井网示意图(右)
开发井网类型
• 如果某油藏具相当程度的渗透率方向性, 需要井网布置做适当考虑时,可将上述井 网在渗透率最大的方向上做适当拉长或在 渗透率最小的方向上做适当缩小,呈矩形 井网或不等边的交错井网即可。
开发井网类型
• 2.注水开发井网类型 • 需要注水或注入其它介质实施驱替开发的油藏, 就需要考虑注采井点的平面配置,因而其井网设 计就比较复杂多样,这就存在一个注采井网类型 问题。常说的开发井网类型,就是指这种注采井 网的配置类型。以注水为例(注其它介质类似), 其井网布置也称为注水方式。国内外油田的注采 井网或注水方式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边缘注水、 边内切割注水和面积注水。
图4-4-12 九点井网调整为五点井网 示意图

低渗透油藏合理井距的确定方法.

低渗透油藏合理井距的确定方法.

低渗透油藏合理井距的确定⽅法.低渗透油藏合理井距的确定⽅法孤东采油⼚新滩试采矿裴书泉摘要:为了经济有效地开发低渗透油藏,合理井⽹密度的确定是低渗透油⽥开发的⼀个重要问题。

本⽂对低渗油⽥开发存在的问题,井⽹井距对低渗油⽥开发的影响,确定了低渗透油藏的开采原则,给出了经济极限和经济最佳井距的计算公式,总结了技术合理井距的多种⽅法。

当技术合理井距⼤于经济极限井距时,应取技术合理井距,结合具体实例进⾏了计算,计算出了合理井距,并分析了合理井距与各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为低渗油⽥的开发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低渗;井⽹;井距;渗流规律;1引⾔低渗透油⽥⼴泛分布于全国各个油区,具有丰富的储量资源。

胜利油区从“六五”以来,平均每年新增探明低渗透储量1000~2000万吨。

2003年上报探明储量为2325万吨(占2003年度上报探明地质储量的21%),成为胜利油⽥的重要的增储阵地之⼀。

截⾄到2003年底为⽌,胜利油⽥低渗透油⽥共上报探明储量5.87×810t ,占胜利油⽥上报探明储量的13.3%。

其中,已开发低渗透油⽥储量为4.11×810t ,占胜利油⽥已开发储量的11.37%。

未开发低渗透油⽥储量为1.76×810t ,占胜利油⽥未开发储量的30%。

胜利油区低渗藏具有埋藏深,储量丰度低,平⾯和纵向上⾮均质严重等不利因素,与国内其他油区的低渗透油藏相⽐,其开发效果相对较差。

合理井⽹密度的确定是低渗透油⽥开发的⼀个重要问题。

⽬前,普遍的确定⽅法是,从⽔驱控制程度、原油最终采收率、采油速度、驱替压⼒梯度、有效渗透率与探测半径、类⽐、三维数值模拟以及动态分析等8个⽅⾯与井⽹密度之间的关系。

2低渗透油藏井距井⽹对开发的影响2.1井距对开发低渗透油藏的影响众所周知,低渗透油层⼀般连续性差,渗流阻⼒⼤,必须缩⼩井距,加⼤井⽹密度,才能提⾼井⽹对油层的控制程度,使油井见到较好的注⽔效果。

不少低渗透油⽥采⽤以加密井⽹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治理措施,改变了低产低效的被动局⾯,取得了良好的开发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1采液吸水指数法实例计算
设某油田的含油面积为25km2,地质储量为 2000×104m3,单井平均采液指数2.5m3/(d·MPa), 单井平均准吸水指数为4m3/( d·MPa),稳产期最高 采液速度为3%,注水井流压为25MPa,生产井流 压为18MPa。 可由上文讲到的公式计算出:油井168口,注水 井133口,油水井总数301口,井网密度为12井/平 方公里。
二次开发合理井 网井距分析方法
二次开发合理井网井距分析方法
开发一个油藏,一般常希望制定出一个稀井高 产的开采方案。但稀井和高产也是一个辩证统一 的问题,存在一个合理值,本文在充分调研的基 础上,对二次开发合理井网井距分析方法进行了 概括性的描述。
一、 合理注采井网系统研究
注采井网系统主要包括层系的划分与组合、 井网布置、井网密度、注水方式等。它是油田注 水开发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油藏 的开发效果。因此建立有效的注采井网系统是油 藏工程设计的首要任务。有效的注采井网系统应 能满足下述条件: (1)井网对储集层有较好的适应性,水驱控制储 量一般应达到70%以上,对其中的主力油层应该 达到80%以上,以保证这些储量能够在水压驱动 之下开采。
1.2.5分油砂体法计算实例
已知基本参数如下:井网形状为正方形,油砂 体个数为5,其基本参数如下 序号 1 2 3 4 5 油砂体周长 (km) 67.00 12.00 34.00 28.00 100.00 油砂体面积 (km2) 213.00 43.00 79.00 67.00 187.00 地质储量 (104t) 98.00 23.00 33.00 45.00 123.00
1.1.1井网密度和水驱控制程度的关系
中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对37个开发单元或 区块的实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按水驱控制程度 对井网密度敏感性的不同分为5类(表3-1):
表格 3-1国内油田水驱控制程度与井网密度统计关系表
类别 Ⅰ Ⅱ Ⅲ Ⅳ Ⅴ
2 流度,μm / mPa ⋅ s
开发单元或油藏 个数,个 4 6 14 8 5 比例,% 10.8 16.2 37.9 21.6 13.5
1.2.5分油砂体法
分油砂体法是一种经验统计方法,所需参数易 得,结果较准确。该方法主要研究不同井网密度 和各种开发调整等措施对水驱控制程度的影响。
式中 (对于正方形井网)
D = 1.0746
1 SPC
(对于三角形井网)
1.2.5分油砂体法
Mi——各油砂体水驱控制程度,小数; M——开发单元水驱控制程度,小数; Ai——各油砂体面积,km2; Ni——各油砂体地质储量,t; Li——各油砂体周长,km; D——井距,km; SPC——井网密度,井/km2;
由上表可以看出,不同类型的油藏,水驱控制 程度对井网密度的敏感性差别很大,因此,要达 到同样的水驱控制程度,各类油藏所必须采用的 井网密度也相差很大。可见,在确定不同油藏的 注采井网密度时,首先应该定量的研究该油藏在 不同井网密度下水驱控制程度的好坏,才能为合 理井网密度的研究提供科学的前提,为合理注采 井网的部署提供可靠的依据。
1.2.2合理采油速度法
根据地质和流体物性,计算在一定的生产压差 下,满足合理采油速度要求所需的油井数和总井 数,从而计算出所需的井网密度。该方法不受地 区和开发阶段的限制,适于各类新老油田。 1、单井年产油量 2、由合理采油速度计算出的全区块的年产油量
1.2.2合理采油速度法
所需的油井数 设油井数与总井数之比为 得 由井网密度的定义得
1.2.2合理采油速度法计算实例
数为40 μm 2 • m / mPa • s ,生产压差5MPa,油井数/总 井数为0.667,计算系数取0.025。 由以上给出的公式可以计算出: 油井219口,注水井109口,油水井总数328 口,井网密度为16井/km2。
1.2.3规定单井产能法
根据采油速度和油井的单井产能,计算出所需 的油井数,由油井数与总井数的关系,可确定出 总井数,进而求出井网密度。这种方法适用于新 区。 1、单井年产油量: 2、由采油速度计算出的该含油面积上的年产油 量: 又由 和 根据井网密度定义得:
1.1.2井网密度和最终采收率的关系
由于油藏一般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非均质性, 因此油藏最终采收率的高低与井网的稀疏有关。 为了研究我国不同类型油藏井网密度与最终采收 率的关系,中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利用前苏 联谢尔卡乔夫公式分析了国内144个油藏或开发单 元的资料,按流度大小的不同得出5种类型油藏的 最终采收率与井网密度的关系相关式(表3-2):
1.1井网密度与水驱控制程度、最终采收率的 关系
1.1.1井网密度和水驱控制程度的关系 非均质油藏的砂体多变,连续性差,注采井网 的密度必须最大限度地与这种砂体分布的复杂性 相适应,以便能够以较少的井数,获得尽可能大 的波及体积。所谓井网的水驱控制程度,是指注 水开发过程中,注入水所能够波及到的含油面积 内的储量与其总储量的比值。
1.2.2合理采油速度法
式中: α ——计算系数,它与注采井网和油井深 度有关。其取值原则如下: (1)对于面积注水井网: 当井深<2000米时,取 α =0.025。 当井深>2000米时,取 α =0.05。 (2)对于行列注水井网,取 α =0.025。 合理采油速度法计算实例 设某油田的含油面积为20km2,地质储量为 2000×104m3,合理采油速度为2%,地层流动系
一、 合理注采井网系统研究
(5)能够建立最佳的压力系统。这个压力系统即 能够实现注水井的正常注水,又能够保证采油井 有较好的供给条件,以满足一定采油速度所要求 的产液量。 (6)有一个比较好的经济效益。 一个油田采用什国多数油田的油层多,各层连续性、渗透性都 有较大差异,因此划分好开发层系是首先要解决 的问题,进而确定井网部署和选择有效的注水方 式。
NVo Bo Ri nw = 360qi (1 − f w )
又因为注水井数与总井数之比:
nw Rwt = now
得:
1.2.4注采平衡法计算实例
设某油田的含油面积为15km2,地质储量为 400×104m3,采油速度为1.8%,含水率为70%, 单井注水量为50m3/d,注水井数与总井数之比为 0.33,注采比是0.95,原油体积系数为1.2。 可计算出:油井数107口,注水井数为52口,油 水井总数159口,井网密度为10.6井/km2。

<5
18
对于具体油藏,通过研究其采收率和井网密度的具体关系,确定合理 的井网密度,以期达到较高的最终采收率。
1.2 油藏井网密度计算与评价
1.2.1采液吸水指数法 1.2.2合理采油速度法 1.2.3规定单井产能法 1.2.4注采平衡法 1.2.5分油砂体法 1.2.6单井控制储量法 1.2.7最终采收率分析法 1.2.8综合经济分析法 1.2.9俞启泰经验公式 1.2.10其他方法
1.2.4注采平衡法
在一定的注采比条件下,根据采油速度和含水 率,确定出所需的注水井数,再由注水井与油水 总井数比计算出油井总井数,进而求出井网密 度。 由采油速度和含水率,年产液量的地下体积:
根据年注采比的定义,得年注水量:
1.2.4注采平衡法
年注水量Qiw与单井平均注水量360qi之比,得 所需要的注水井数:
回归经验相关关系式 M=98e-0.0101/spc M=91e-0.03677/spc M=101.195e-0.0367/spc M=94e-0.0583/spc M=100.93e-0.1012/spc
>120 80~120 30~80 10~30 <10
SPC-井网密度,口/km2
1.1.1井网密度和水驱控制程度的关系
Re——最终采收率;ED——驱油效率; B——井网系数;SPC——井网密度; ED和B的确定方法: (1)由试验等途径得到ED后,用现有井网密度和 标定采收率反求B; (2)由已开发区资料回归得到ED和B. (3)同条件区块借用。
1.1.2井网密度和最终采收率的关系
表格 3-2按流度分类时油田井网密度与采收率关系表
类别 Ⅰ Ⅱ Ⅲ Ⅳ 流度, μm2 / mPas ⋅ 300~600 100~300 30~100 5~30 油藏或开发 单元数,个 13 27 67 19 经验公式 ER=0.6031e-2.012/spc ER=0.5508e-2.354/spc ER=0.5227e-2.635/spc ER=0.48321e-5.423/spc ER=0.4015e-10.148/spc
一、 合理注采井网系统研究
合理的井网密度进行研究。论证井网密度是油 田开发方案设计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因为井 网密度的大小直接影响采收率的高低、投资规模 的大小和经济效益的好坏。所谓合理井网密度是 指:在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原则下综合优化各项 有关技术、经济指标,包括水驱控制储量、最终 采收率、采油速度、钻井和地面建设等投资、原 油价格、成本、商品率、贷款利率、净现值、内 部收益率、投资回报期等,最后得到经济效益最 佳、最终采收率也高的井网密度。
1.2.5分油砂体法计算实例
得到井网密度与水驱控制程度关系曲线如下
99 98 水驱控制程度 97 96 95 94 93 0 5 10 井网密度 15 20
1.2.6单井控制储量法
该方法用区块的总地质储量除以用常规试井 计算出的单井控制储量,确定出所需的油井 数,从而获得合适的井网密度。 1、确定单井控制储量 式中: Re 2 = k • Δts
1.2.1采液吸水指数法
在保持注水平衡的条件下,根据稳产期的最高 采液速度、单井平均采液指数、准吸水指数以及 注采井井底流压,按照合理油水井数比的原则, 可确定出所需的油井数及总井数,进而可计算出 相应的井网密度。 油田每年采出液体的地下体积
油田每年注入水的地下体积
1.2.1采液吸水指数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