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建筑案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但是,只有这些是不够的。
二十世纪以前,我们认为世界由两个最基本的要素构成:物质和能量。即世界上存在的一切、发生的一切,都是物质和能量的形态及其变化与转换。到了二十世纪,我们发现还有一个基本要素不可缺少:信息。这个“信息”不是我们现在通常说的“信息产业”这个狭义的信息。从充斥宇宙的自然信息直到人类“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思想交流,都属于这个广义的信息范畴。这一洞察概括了世界的本质,更揭示出我们正是通过信息才得以感知这个世界,从而影响这个世界。
和我们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一样,建筑的可持续发展也应该从物质、能量和信息这三个方面进行努力。技术手段(其中包括狭义的“信息技术”)可以解决物质和能量的问题;观念革命,也就是可持续发展信息的全面覆盖,则是整个生态运动的根本。生态建筑学,或曰可持续发展的建筑学,在其中担负重要的责任。
建筑学研究建筑的使用功能与精神功能。严格地说,这两种功能都是不可测量的。我们从中可看到最多的是构成世界的第三个要素:信息。人们常引用老子《道德经》中的一句话:“……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建筑中的“无”,即空间,是其(狭义的)使用功能的载体,这个空间是否得当、适用,甚而触动心灵、愉悦身心(广义的功能),都无法具体度量,但却能给我们明确的信息;建筑的形式更是以精神功能为要旨,是更纯粹的信息载体。形式被赋予精神功能就成了“形象”。空间给我们信息,形象也给我们信息。这些信息是否是生态的?是否包含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这就是生态建筑学需要回答的问题。
建筑设计继承这一意蕴深厚的格局,但新的四合院放大了,完整保留砖亭、古井、香樟,并将其围绕于核心。
基地上的大小树木全部保留下来,并充分利用其遮阳与景观作用。
南面遮阳与楼梯间倾斜角窗门厅与环境的关系
案例四:某中学图书馆设计
本工程为一所省级重点中学的图书馆。基地内原有一座单层工业厂房,校方原计划拟拆除。建筑师提出保留改造设想后,经检测厂房结构仍坚固可用,其钢筋混凝土屋面桁架,轻巧优美,现在的城市建筑中已十分罕见。厂房内空间高敞,桁架高2~3米,下弦离地高度9米;钢筋混凝土屋面板还具有一定的装饰效果。
第二,建筑应摈弃豪华夸张
夸张豪华的建筑,除了材料、能源和资金的过多耗费,更重要的是它将人们的兴趣引向奢华,对我们的地球生态带来的负面影响将远大于几座“不生态”的建筑物。
现在是所谓的消费时代,资本就象蚁后,向蚂蚁般的众生不断发出信息,鼓励人们追求超过自身实际需要的消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超消费就意味着超消耗。所谓“最成功的推销是为‘潜在的’顾客‘发明’需求”。某些发达国家人均的物资和能源消耗数倍于平均水平,这决不是发展的方向。在许多情况下,建筑也成了这种超消费信息的载体,而且是最有影响力的载体,因为它那使接近者不可忽视的体量、它给予人影响的长期性、它的实现难度,还有就是它在城市中的重要性。太多带有妄想症性质的“标志性建筑”已使我们城市失去层次感,使我们的视觉麻木,同时,更严重的是,它们发出的信息引导人们追求奢华从而给我们的地球生态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害。
众所周知,“生态化”或“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可以概括为:
a、减少消耗;
b、减少对大环境的负面影响;
c、增进小环境的舒适与健康。
这些大都有可测量的指标进行预设与控制,例如自然材料、再生和可再利用材料的使用,节能和现场自然能源的利用,排放的控制,节约水资源,声光环境模拟,等等。建筑设计中通过选材及构造设计,配合各种专业的工作成果,可以为这些指标的实现提供工程手段的支持。
案例七:生态别墅设计
一个大开发公司在已完成设计的别墅区内,决定将其中位置最好的两幢重新设计,作成生态别墅的试点。
设计借鉴了江浙民居中的窄巷通风、天井采光、室内绿化、植物遮阳等传统生态建筑手法与居住空间特色,并结合了其它生态建筑技术。
本项目正在进行施工图设计。
结语
生态运动不仅是一场技术运动,而且更是一场观念革命。技术的研究和拓展,是这场运动不可缺少的支撑;但只有观念的彻底更新才能使之取得全面的推进和期望的效果。我们并不追求每一座建筑都是纯粹的或者说全方位的“生态建筑”,尤其在开始阶段,这样做很容易给运动本身带来巨大的阻力。概念房或者示范楼是必要和重要的,其目的是为了倡导生态理念,而不是叫人全套照搬。
基地紧贴黄山北麓,顺着两条黄山瀑布下游形成的溪流,成狭长形状,占地200公顷。地势起伏,植被丰富,水系发达而涨落不定;一条直通黄山北面太平索道的公路贯穿南北。
规划方案以安徽省“两山一湖旅游区总体规划”为指导,根据地块内地势和小气候特征进行分区,并结合交通的合理化布局。南区因贴近黄山群峰,夏季风速较小;溪谷深且落差大,暴雨季节不易溢流;与黄山索道联系便捷,适合建筑密度高的旅游服务区,取名“山街水肆”;此区内按照地势水土植物等生态特征,设金、木、水、火、土五个景观节点;北区离黄山较远,夏季东南风充足,冬季寒风被西、北面丘陵阻挡,靠近小城镇,因此作为度假别墅区,是为“山居水寓”。此区建筑密度低,容许水系在一定范围内涨落变化。一些亲水别墅具有“两栖”性,也就是在雨季成为“水居”,可用小舟作交通工具,富有江南水乡特色,让游客住在风景中。
案例一:黄山北驿旅游度假区概念规划设计
黄山作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旅游负荷巨大。本项目规划意图是作为辐射黄山、九华山、太平湖等风景区的旅游集散地。游人集结于此,每天早出晚归,可以游览几个景区。这样就可以大大减少各景区内的食宿、交通等服务设施。黄山的旅游资源最为丰富,因此选址在其北麓,以利旅游者数天内多次上山,由此可以撤消山上的几个旅馆,恢复森林风貌,减少污染。
总平面图
设计中对自然通风和采光都作了精心处理。门厅、检索处、楼梯等辅助用房附着于厂房的周边,并在空间与造型上紧密结合在一起。门厅通过连廊与新建教学楼连接。
本项目已完成施工图设计。
第四,建筑要让与之有密切关系的人感到愉快,有利于其精神健康
生态目标第三条:增进小环境自身健康舒适愉快。人的一生平均约70%的时间在建筑物内度过,如果加上在建筑物附近的时间,那么人受建筑影响的时间将达90%。
主题词可持续发展的,建筑学
本文从建筑的非物质层面探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贯彻运用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物。但是,Building(建筑物)要从Architecture(建筑学)开始,并以Architecture作为最终目标。所以作为建筑师,必须研究Sustainable Architecture,才能做好Sustainable Building。
案例二:雷克雅未克市政厅
作为一个国家首都的市政厅,其朴实优雅的形象使我们震惊。
清水混凝土的简洁外形,亲切朴实。水面不大,且与湖泊相连,表现岛国的地理特征。
入口尺度宜人,出入自由,前后相通。采自城郊的火山岩石做成景观墙,作为攀爬植物的承体。紧急疏散楼梯置于室外,缩小了采暖空间。
底层大厅设有咖啡吧,面对水景的大窗前有供市民休息的座椅。当地居民普遍表示非常喜爱这座建筑。
其实,人的健康愉快还具有更长远的意义。我们提倡可持续发展,本质上是对后代负责,所谓“给后代一个健康的地球”。但是还有一件事同样重要,那就是“给后代留下健康的基因”。这两个目标加起来,才是完整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健康的基因,来自健康愉快的身心。既然人与建筑密切相关的时间占整个人生的70%~90%,
那么使人愉快的建筑可以为这一目标作出非常重要的贡献。
案例五:奥斯陆机场。
该建筑的屋顶开天窗自然采光,白天基本不需人工照明。其天窗光线不直接射入大厅,而且是用弧形大梁的木饰板发射,光线柔和均匀,温暖明亮,效果爽朗大方。在北欧的寒冷气候中给人带来愉快的体验。
案例六:上海生态办公示范楼
确定的设计方案
这是位于上海郊区的一座实验兼办公建筑,由于作为生态示范楼,加入了一些展示和接待功能。每天在这个楼里工作的,是一个部门的研究人员。他们大都很年轻,并且一直在市区总部工作。设计考虑为他们提供的新工作场所应该让他们感到舒适愉快,让他们喜欢这个房子,作为鼓励他们喜欢自己的工作的一种方式。这不仅是出于提高效率的考虑,更重要的是以人为本。每个工作日待在这幢楼里的时间超过八小时(包括中午的短休),几乎占一天中(平均)清醒时间的50%。因此这个楼被设计成象一个简化的俱乐部。里面有一个大的共享空间—中庭,其底层是室内生态绿化园,分隔展示区和交流区;中庭二层周边设一圈“跑马廊”,员工从办公室出来或坐在休息室即可欣赏中庭绿化,并有许多与同事见面和交流的机会,打破一般办公室类似旅馆客房的单调格局。大楼北部有三层办公室,所以中庭顶面为朝南倾斜面,开设玻璃天窗,冬季可为北面二、三层房间提供日照,夏季则用电动遮阳蓬遮挡辐射。
首先,建筑要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规划
规划是宏观问题,不属建筑学的领域。但是生态建筑应该符合生态的规划,片面强调建筑自身,不顾区域的整体生态效益是不妥当的。可持续发展的终极目标是宏观的,因此每一级的目标都应服从上一级目标。我们在做一个生态敏感区域的规划与建筑概念设计项目时,尝试贯彻生态理念,既得到了开发方的支持,也获得了当地政府与规划部门的肯定。
原有厂房外景原有厂房内景:混凝土预制顶棚
设计在厂房大空间内增加二层楼板,从下至上分别形成2.6米、4.0米、2.8米三个层高。底层为书库,二、三层为主要阅览空间,其中三层2.8米层高指桁架下弦底面,桁架全部暴露在室内,所以实际层高达到4.8~6.8米,
吊灯、吊扇等均安装在2.8米以上;整个大厅东西长24米,南北宽16米,中间没有柱子。对于一个中学图书馆来说,这样的大阅览室是不敢想象的。
北区现状:河滩湿地,白鹭戏水。远处(南面)为黄山,右边(西面)为其余脉丘陵
现状:黄山飞龙瀑为基地内溪流之源现状:水系支流小溪
现状:溪流上的水车是利用现场自然可再生能源的原始方式
现状:低层高密度的村落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现状:竹林现状:古树
度假区内规划的建筑密度较高,以减少耕地占用;建筑体量小,并尽量利用当地材料,如石料、竹子、基地生土、速生林木等;建筑与车场等设施均考虑原有溪流水系、植被的分布以及自然通风、自然采光、隔热保温、防晒遮阳、地势水文等因素;降低不可再利用材料(如水泥)的使用,杜绝不利于节能且产生光污染的玻璃幕墙。对原有Biblioteka Baidu地、滩涂加以重点保护,维持当地的生物多样性。根据当地水文情况在开发区上游设置水源保护区,设立小型自来水净化站。利用水流落差设置小型水电站,补充电力资源,同时用水坝稳定水平面高程,制造水景变化。自然村落中一些保存较好的建筑拟改造利用,赋予新的功能。限制机动车活动范围,为步行、骑马与非机动车交通提供最大方便。
案例三:某中学科教馆
基地原有一座二层四合院红砖建筑,建成于上世纪初,是该校最早的校舍之一,地处山坡。四周草深林幽,古树参天。院内有琉璃瓦砖亭,亭内有古井,还有一棵大树如巨伞覆盖砖亭。这个院落已在学校一代代师生心目中留下深刻印象,但是其安全性与适用性已远不符合需要。
原有建筑已破损不堪四合院拆除后现场
新建筑顺山势而建,周围树木全部保留
设计师衷心希望在这幢建筑里面工作的人们能够喜欢它。
按照首轮施工图绘制的效果图
8月中旬施工现场
第五,从传统建筑文化中吸取精华
本地传统建筑中有许多生态思想和设计手法,仍然具有生命力。我们应该吸收借鉴。
江浙民居:天井,sky well,采光、通风,空间中心、交流场所江浙民居:窄巷形成通风道,房间向巷内开窗
西面大玻璃窗上的固定遮阳东面外观。公园游人可从湖上小桥进入市政厅
西端的疏散楼梯地下室紧急出口隐于水面以下
第三,尽量减少对原有环境的破坏,并充分利用现场资源
这里所说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与历史环境。对于具有环境价值的基地,每一个新的建筑都会对原有的自然环境和历史环境带来破坏,建筑师有责任赋予新建筑充分的人文价值,以平衡这种破坏给人们的心灵造成的伤害。
在可能的条件下,尽量贯彻可持续发展思想进行每一个建筑工程的建设,选取适宜的生态技术,用生态建筑学的原理进行设计,才是推动可持续建筑运动的最好方式
二十世纪以前,我们认为世界由两个最基本的要素构成:物质和能量。即世界上存在的一切、发生的一切,都是物质和能量的形态及其变化与转换。到了二十世纪,我们发现还有一个基本要素不可缺少:信息。这个“信息”不是我们现在通常说的“信息产业”这个狭义的信息。从充斥宇宙的自然信息直到人类“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思想交流,都属于这个广义的信息范畴。这一洞察概括了世界的本质,更揭示出我们正是通过信息才得以感知这个世界,从而影响这个世界。
和我们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一样,建筑的可持续发展也应该从物质、能量和信息这三个方面进行努力。技术手段(其中包括狭义的“信息技术”)可以解决物质和能量的问题;观念革命,也就是可持续发展信息的全面覆盖,则是整个生态运动的根本。生态建筑学,或曰可持续发展的建筑学,在其中担负重要的责任。
建筑学研究建筑的使用功能与精神功能。严格地说,这两种功能都是不可测量的。我们从中可看到最多的是构成世界的第三个要素:信息。人们常引用老子《道德经》中的一句话:“……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建筑中的“无”,即空间,是其(狭义的)使用功能的载体,这个空间是否得当、适用,甚而触动心灵、愉悦身心(广义的功能),都无法具体度量,但却能给我们明确的信息;建筑的形式更是以精神功能为要旨,是更纯粹的信息载体。形式被赋予精神功能就成了“形象”。空间给我们信息,形象也给我们信息。这些信息是否是生态的?是否包含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这就是生态建筑学需要回答的问题。
建筑设计继承这一意蕴深厚的格局,但新的四合院放大了,完整保留砖亭、古井、香樟,并将其围绕于核心。
基地上的大小树木全部保留下来,并充分利用其遮阳与景观作用。
南面遮阳与楼梯间倾斜角窗门厅与环境的关系
案例四:某中学图书馆设计
本工程为一所省级重点中学的图书馆。基地内原有一座单层工业厂房,校方原计划拟拆除。建筑师提出保留改造设想后,经检测厂房结构仍坚固可用,其钢筋混凝土屋面桁架,轻巧优美,现在的城市建筑中已十分罕见。厂房内空间高敞,桁架高2~3米,下弦离地高度9米;钢筋混凝土屋面板还具有一定的装饰效果。
第二,建筑应摈弃豪华夸张
夸张豪华的建筑,除了材料、能源和资金的过多耗费,更重要的是它将人们的兴趣引向奢华,对我们的地球生态带来的负面影响将远大于几座“不生态”的建筑物。
现在是所谓的消费时代,资本就象蚁后,向蚂蚁般的众生不断发出信息,鼓励人们追求超过自身实际需要的消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超消费就意味着超消耗。所谓“最成功的推销是为‘潜在的’顾客‘发明’需求”。某些发达国家人均的物资和能源消耗数倍于平均水平,这决不是发展的方向。在许多情况下,建筑也成了这种超消费信息的载体,而且是最有影响力的载体,因为它那使接近者不可忽视的体量、它给予人影响的长期性、它的实现难度,还有就是它在城市中的重要性。太多带有妄想症性质的“标志性建筑”已使我们城市失去层次感,使我们的视觉麻木,同时,更严重的是,它们发出的信息引导人们追求奢华从而给我们的地球生态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害。
众所周知,“生态化”或“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可以概括为:
a、减少消耗;
b、减少对大环境的负面影响;
c、增进小环境的舒适与健康。
这些大都有可测量的指标进行预设与控制,例如自然材料、再生和可再利用材料的使用,节能和现场自然能源的利用,排放的控制,节约水资源,声光环境模拟,等等。建筑设计中通过选材及构造设计,配合各种专业的工作成果,可以为这些指标的实现提供工程手段的支持。
案例七:生态别墅设计
一个大开发公司在已完成设计的别墅区内,决定将其中位置最好的两幢重新设计,作成生态别墅的试点。
设计借鉴了江浙民居中的窄巷通风、天井采光、室内绿化、植物遮阳等传统生态建筑手法与居住空间特色,并结合了其它生态建筑技术。
本项目正在进行施工图设计。
结语
生态运动不仅是一场技术运动,而且更是一场观念革命。技术的研究和拓展,是这场运动不可缺少的支撑;但只有观念的彻底更新才能使之取得全面的推进和期望的效果。我们并不追求每一座建筑都是纯粹的或者说全方位的“生态建筑”,尤其在开始阶段,这样做很容易给运动本身带来巨大的阻力。概念房或者示范楼是必要和重要的,其目的是为了倡导生态理念,而不是叫人全套照搬。
基地紧贴黄山北麓,顺着两条黄山瀑布下游形成的溪流,成狭长形状,占地200公顷。地势起伏,植被丰富,水系发达而涨落不定;一条直通黄山北面太平索道的公路贯穿南北。
规划方案以安徽省“两山一湖旅游区总体规划”为指导,根据地块内地势和小气候特征进行分区,并结合交通的合理化布局。南区因贴近黄山群峰,夏季风速较小;溪谷深且落差大,暴雨季节不易溢流;与黄山索道联系便捷,适合建筑密度高的旅游服务区,取名“山街水肆”;此区内按照地势水土植物等生态特征,设金、木、水、火、土五个景观节点;北区离黄山较远,夏季东南风充足,冬季寒风被西、北面丘陵阻挡,靠近小城镇,因此作为度假别墅区,是为“山居水寓”。此区建筑密度低,容许水系在一定范围内涨落变化。一些亲水别墅具有“两栖”性,也就是在雨季成为“水居”,可用小舟作交通工具,富有江南水乡特色,让游客住在风景中。
案例一:黄山北驿旅游度假区概念规划设计
黄山作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旅游负荷巨大。本项目规划意图是作为辐射黄山、九华山、太平湖等风景区的旅游集散地。游人集结于此,每天早出晚归,可以游览几个景区。这样就可以大大减少各景区内的食宿、交通等服务设施。黄山的旅游资源最为丰富,因此选址在其北麓,以利旅游者数天内多次上山,由此可以撤消山上的几个旅馆,恢复森林风貌,减少污染。
总平面图
设计中对自然通风和采光都作了精心处理。门厅、检索处、楼梯等辅助用房附着于厂房的周边,并在空间与造型上紧密结合在一起。门厅通过连廊与新建教学楼连接。
本项目已完成施工图设计。
第四,建筑要让与之有密切关系的人感到愉快,有利于其精神健康
生态目标第三条:增进小环境自身健康舒适愉快。人的一生平均约70%的时间在建筑物内度过,如果加上在建筑物附近的时间,那么人受建筑影响的时间将达90%。
主题词可持续发展的,建筑学
本文从建筑的非物质层面探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贯彻运用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物。但是,Building(建筑物)要从Architecture(建筑学)开始,并以Architecture作为最终目标。所以作为建筑师,必须研究Sustainable Architecture,才能做好Sustainable Building。
案例二:雷克雅未克市政厅
作为一个国家首都的市政厅,其朴实优雅的形象使我们震惊。
清水混凝土的简洁外形,亲切朴实。水面不大,且与湖泊相连,表现岛国的地理特征。
入口尺度宜人,出入自由,前后相通。采自城郊的火山岩石做成景观墙,作为攀爬植物的承体。紧急疏散楼梯置于室外,缩小了采暖空间。
底层大厅设有咖啡吧,面对水景的大窗前有供市民休息的座椅。当地居民普遍表示非常喜爱这座建筑。
其实,人的健康愉快还具有更长远的意义。我们提倡可持续发展,本质上是对后代负责,所谓“给后代一个健康的地球”。但是还有一件事同样重要,那就是“给后代留下健康的基因”。这两个目标加起来,才是完整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健康的基因,来自健康愉快的身心。既然人与建筑密切相关的时间占整个人生的70%~90%,
那么使人愉快的建筑可以为这一目标作出非常重要的贡献。
案例五:奥斯陆机场。
该建筑的屋顶开天窗自然采光,白天基本不需人工照明。其天窗光线不直接射入大厅,而且是用弧形大梁的木饰板发射,光线柔和均匀,温暖明亮,效果爽朗大方。在北欧的寒冷气候中给人带来愉快的体验。
案例六:上海生态办公示范楼
确定的设计方案
这是位于上海郊区的一座实验兼办公建筑,由于作为生态示范楼,加入了一些展示和接待功能。每天在这个楼里工作的,是一个部门的研究人员。他们大都很年轻,并且一直在市区总部工作。设计考虑为他们提供的新工作场所应该让他们感到舒适愉快,让他们喜欢这个房子,作为鼓励他们喜欢自己的工作的一种方式。这不仅是出于提高效率的考虑,更重要的是以人为本。每个工作日待在这幢楼里的时间超过八小时(包括中午的短休),几乎占一天中(平均)清醒时间的50%。因此这个楼被设计成象一个简化的俱乐部。里面有一个大的共享空间—中庭,其底层是室内生态绿化园,分隔展示区和交流区;中庭二层周边设一圈“跑马廊”,员工从办公室出来或坐在休息室即可欣赏中庭绿化,并有许多与同事见面和交流的机会,打破一般办公室类似旅馆客房的单调格局。大楼北部有三层办公室,所以中庭顶面为朝南倾斜面,开设玻璃天窗,冬季可为北面二、三层房间提供日照,夏季则用电动遮阳蓬遮挡辐射。
首先,建筑要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规划
规划是宏观问题,不属建筑学的领域。但是生态建筑应该符合生态的规划,片面强调建筑自身,不顾区域的整体生态效益是不妥当的。可持续发展的终极目标是宏观的,因此每一级的目标都应服从上一级目标。我们在做一个生态敏感区域的规划与建筑概念设计项目时,尝试贯彻生态理念,既得到了开发方的支持,也获得了当地政府与规划部门的肯定。
原有厂房外景原有厂房内景:混凝土预制顶棚
设计在厂房大空间内增加二层楼板,从下至上分别形成2.6米、4.0米、2.8米三个层高。底层为书库,二、三层为主要阅览空间,其中三层2.8米层高指桁架下弦底面,桁架全部暴露在室内,所以实际层高达到4.8~6.8米,
吊灯、吊扇等均安装在2.8米以上;整个大厅东西长24米,南北宽16米,中间没有柱子。对于一个中学图书馆来说,这样的大阅览室是不敢想象的。
北区现状:河滩湿地,白鹭戏水。远处(南面)为黄山,右边(西面)为其余脉丘陵
现状:黄山飞龙瀑为基地内溪流之源现状:水系支流小溪
现状:溪流上的水车是利用现场自然可再生能源的原始方式
现状:低层高密度的村落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现状:竹林现状:古树
度假区内规划的建筑密度较高,以减少耕地占用;建筑体量小,并尽量利用当地材料,如石料、竹子、基地生土、速生林木等;建筑与车场等设施均考虑原有溪流水系、植被的分布以及自然通风、自然采光、隔热保温、防晒遮阳、地势水文等因素;降低不可再利用材料(如水泥)的使用,杜绝不利于节能且产生光污染的玻璃幕墙。对原有Biblioteka Baidu地、滩涂加以重点保护,维持当地的生物多样性。根据当地水文情况在开发区上游设置水源保护区,设立小型自来水净化站。利用水流落差设置小型水电站,补充电力资源,同时用水坝稳定水平面高程,制造水景变化。自然村落中一些保存较好的建筑拟改造利用,赋予新的功能。限制机动车活动范围,为步行、骑马与非机动车交通提供最大方便。
案例三:某中学科教馆
基地原有一座二层四合院红砖建筑,建成于上世纪初,是该校最早的校舍之一,地处山坡。四周草深林幽,古树参天。院内有琉璃瓦砖亭,亭内有古井,还有一棵大树如巨伞覆盖砖亭。这个院落已在学校一代代师生心目中留下深刻印象,但是其安全性与适用性已远不符合需要。
原有建筑已破损不堪四合院拆除后现场
新建筑顺山势而建,周围树木全部保留
设计师衷心希望在这幢建筑里面工作的人们能够喜欢它。
按照首轮施工图绘制的效果图
8月中旬施工现场
第五,从传统建筑文化中吸取精华
本地传统建筑中有许多生态思想和设计手法,仍然具有生命力。我们应该吸收借鉴。
江浙民居:天井,sky well,采光、通风,空间中心、交流场所江浙民居:窄巷形成通风道,房间向巷内开窗
西面大玻璃窗上的固定遮阳东面外观。公园游人可从湖上小桥进入市政厅
西端的疏散楼梯地下室紧急出口隐于水面以下
第三,尽量减少对原有环境的破坏,并充分利用现场资源
这里所说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与历史环境。对于具有环境价值的基地,每一个新的建筑都会对原有的自然环境和历史环境带来破坏,建筑师有责任赋予新建筑充分的人文价值,以平衡这种破坏给人们的心灵造成的伤害。
在可能的条件下,尽量贯彻可持续发展思想进行每一个建筑工程的建设,选取适宜的生态技术,用生态建筑学的原理进行设计,才是推动可持续建筑运动的最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