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富贵不能淫》

合集下载

中考文言文复习之第9篇 《富贵不能淫》

中考文言文复习之第9篇 《富贵不能淫》
2.[教材思考探究]在孟子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3.[ 教 参 整 体 把 握 改 编 ] 孟 子 对 景 春 观 点 的 反 驳 可 以 分 为 哪 几 个 层 次?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应该分别以什么样的语气读?
4.[ 教 参 教 学 设 计 改 编 ] 孟 子 提 出 的 可 以 称 为 “ 大 丈 夫 ” 的 三 个 条 件,位置能否颠倒?为什么?
心向阳光 笑对人生 蓬勃向上 多彩成长
第 9 篇 富贵不能淫
[2020][2022版课标删去此篇目] 《孟子》
【复习目标】
1.能背诵默写“居天下之广居……此之谓大 丈夫”。
2.积累重点文言词语,会翻译文章。 3.正确理解文意,体会大丈夫精神。
1.[教参整体把握改编]景春和孟子各自是如何看待公孙衍、张仪这 一类人的?请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结构导图】
【主旨情感】 本文记述了孟子与景春关于“何谓大丈夫”问
题的探讨,孟子借由对景春观点的反驳,阐明自己 心中“大丈夫”的标准。
课堂基础自测
(标“▲”为通假字或词类活用现象)
1.课下注释重点字词
(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诚: 真正,确实 大丈夫: _指__有__大__志__、__有__作__为__、__有__气__节__的__男___子__ (2)安居而天下熄 天下熄:_指__战__争__停__息__,__天__下__太__平____ (3)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焉:_怎__么__,__哪__里______________
前一个层次应该读出不屑、轻蔑和鄙视,后一个层次应该读得慷慨激昂、掷地 有声。变式设问 孟子对景春观点的反驳有破有立,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只答第一段)
4.[ 教 参 教 学 设 计 改 编 ] 孟 子 提 出 的 可 以 称 为 “ 大 丈 夫 ” 的 三 个 条 件,位置能否颠倒?为什么?

2024年中考语文备考文言文梳理与迁移训练《富贵不能淫》

2024年中考语文备考文言文梳理与迁移训练《富贵不能淫》

第16篇 富贵不能淫
5.重点实词
(诚1:)_公_真孙__正衍__,、_确_张_实_仪__岂__不__诚. 大. 丈大. 夫丈. 哉夫:__指__有__大__志_、__有__作__为__、__有__气__节__的__男__子__
(2)安居而天下熄. (3)丈夫之冠. 也 (4)父命. 之
熄:_战__争__停__息_________ 冠:_行__冠__礼___________ 命:_教__导__、__训__诲_______
第16篇 富贵不能淫
(5)往. 之女家
往:__去__,_到___________
(6)无违夫. 子.
夫子:_这__里__指__丈__夫_______
(顺7:)_以顺_顺 _从._为__正_._者________
正:_准__则__,_标__准________
(8)与民由. 之
由:__遵__从____________
第16篇 富贵不能淫
课外迁移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洪耆燮①少贫甚。无料一日早,婢儿②踊跃③献七两钱,曰:“此在鼎中,米可
数石,柴可数驮。天赐!天赐!”公惊曰:“是何金?”即书失金人推去④等字,付⑤ 之门楣而待。俄而姓刘者来问书意,公悉言之。刘曰:“理无失金于人之鼎内,果 天赐也。盍⑥取之?”公曰:“非吾物何?”刘俯伏⑦曰:“小的昨夜为窃鼎来,还怜 家势萧条而施之。今感公之廉价⑧,良心自发,誓不更⑨盗,愿欲常侍,勿虑取之。” 公即还金曰:“汝之为良则善矣。金不可取。”终不受。后公为判书,其子在龙⑩ 为宪宗国舅。刘亦见信,身家大昌。
(选自《明心宝鉴》,有删改)
第16篇 富贵不能淫
【注释】①洪耆燮(qí xiè):人名。②婢儿:指婢女。③踊跃:跳跃。④ 失金人推去:这里指找丢失金钱的人。⑤付:同“附”,依附。⑥盍:何不。 ⑦俯伏:屈身趴着。⑧廉价:清廉的名声。⑨更:再。⑩在龙:洪耆燮的儿子。

8.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富贵不能淫

8.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富贵不能淫

8.中考语⽂⽂⾔⽂复习富贵不能淫◎第8 篇富贵不能淫:情操与志趣( 以睿智雄辩论述⼈⽣理想与担当) (⼀)阅读下⾯的⽂⾔⽂,完成1~4题。

(12 分)上使谕天祥⽈:“ 汝以事宋者事我,即.以汝为中书宰相。

”天祥⽈:“ 天祥为宋状元宰相,宋亡,惟可死,不可⽣,愿⼀死⾜矣。

” ⼜使谕之⽈:“汝不为宰相,则为枢密。

” 天祥对⽈:“⼀死之外.,⽆可为者。

”遂命.之退。

明⽇有奏:“天祥不愿归附,当赐之死。

”麦术丁⼒赞其决,遂可其奏。

天祥将出狱,即为绝笔⾃赞①,系之⾐带间。

其词⽈:“ 孔⽈成仁,孟云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今⽽后,庶⼏②⽆愧!” 过市,意⽓扬扬⾃若,观者如堵③。

临.刑,从容谓吏⽈:“ 吾事毕矣。

”问市⼈孰为南北,南⾯再拜就死。

俄有使使⽌之,⾄则死矣。

见闻者⽆不流涕。

【注释】①⾃赞:⾃我总结。

的⼈多得像⼀道墙。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即.以汝为中书宰相(2)⼀死之外.(3)遂命.之退(4)临.刑②庶⼏:差不多。

③观者如堵:围观(4 分)()()()()(节选⾃《⽂⼭先⽣全集》,有删改)2. 下⾯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法全都相同的⼀组是( )(2 分)A. 汝以.事宋者事我何以.战B. ⼜使谕之.⽈⼩⼤之.狱C. 遂可其.奏其.间千⼆百⾥D. ⾄则.死矣有龙则灵3. 请将⽂中画横线的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天祥为宋状元宰相,宋亡,惟可死,不可⽣,愿⼀死⾜矣。

4. 孟⼦关于“⼤丈夫”的著名论断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迁移强化练实词迁移(1)即①即.更刮⽬相待________________②太守即.遣⼈随其往____________③余幼时即.嗜学________________(2)外①故外.户⽽不闭________________②才美不外.见_________________③中通外.直___________________④尝趋百⾥外. _________________(3)命①五⼗⽽知天命. _______________②⽗命.之_____________________(4)临①临.溪⽽渔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临.表涕零____________________③故临.崩寄⾂以⼤事也__________④执策⽽临.之_________________虚词迁移(1)以①不以.疾也____________________②⽆从致书以.观 _______________③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________④以.光先帝遗德________________(2)之①舜发于畎亩之.中 _____________②吾妻之.美我者________________③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__________(3)其①下视其.辙___________________②其.真⽆马邪__________________③其.正⾊邪____________________(4)则(⼆)阅读下⾯的⽂⾔⽂,完成1~4题。

专题18《富贵不能淫》(真题专练)(原卷版)-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39篇文言文阅读

专题18《富贵不能淫》(真题专练)(原卷版)-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39篇文言文阅读

专题18:《富贵不能淫》(原卷版)真题专练【12023年山东省临沂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上自劳军。

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教弓弩,持满。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

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选自《周亚夫军细柳》)【乙】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替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背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被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编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选自《唐雎不辱使命》)【丙】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富贵不能淫》)13.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军士吏被.甲被:(2)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日兵:(3)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谢:14. 下列句子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不闻天子之.诏A.已而之.细柳军B. 皆布衣之.士也C. 称善者久之.D. 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15.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专题 05《富贵不能淫》知识点检测题 (教师版)

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专题 05《富贵不能淫》知识点检测题 (教师版)

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专题《富贵不能淫》知识点检测题一、理解背默题1.孟子指出大丈夫的做法是: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2.孟子指出大丈夫的处世态度是: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3.孟子指出大丈夫的操守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4.《富贵不能淫》中,“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意思相近。

5.《富贵不能淫》中,点明了景春心中的大丈夫形象是: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6.孟子指出公孙衍、张仪所奉行的所谓“妾妇之道”是:以顺为正者。

7.孟子对景春的观点连用两个问句,直接进行否定的句子是: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8.孟子通过“礼”来说明女子出嫁时母亲的嘱咐,由此得出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的结论。

9,儒家经典让我们受益匪浅,孟子在《富贵不能淫》抒发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壮志豪情,提醒人们要坚守节操。

10.《富贵不能淫》中,孟子指出女子出嫁时,母亲总叮嘱的句子是: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11.《富贵不能淫》中,景春阐述自己观点的语句是: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12.《富贵不能淫》中,“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塑造中华民族的精神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对中国历代知识分子品质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词语解释题1、居天下之广居居:原意为居住。

文中意思为居所、住宅。

2、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冠:文中作动词,意思为行冠礼。

3、富贵不能淫淫:使……迷惑。

4、贫贱不能移移:使……改变(动摇)。

5、威武不能屈屈:使……屈服。

6、是焉得为大丈夫乎是:判断动词。

7、子未学礼乎子:儿子。

8、丈夫之冠也丈夫:男女两人结婚后,男子是女子的丈夫。

)9、戒之曰戒:告诫10、必敬必戒戒:形容词,谨慎11、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得:助动词,能够12、得志得:动词,实现三、翻译句子题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中考文言文《富贵不能淫》阅读理解专项复习知识详解

中考文言文《富贵不能淫》阅读理解专项复习知识详解
【整体研读】
这一章探讨“何谓大丈夫”的问题。景春提出观点,孟子反驳,有破有立。
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是真正的大丈夫,因为他们具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的威力。值得注意的是,景春提出观点时使用了一个反问句,还用了一个加重肯定语气的“诚”,可见他对于这一观点是深信不疑的,同时也透露出他对张仪、公孙衍的歆羡甚至崇拜。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是继孔子以后的儒家大师。受业于孔子的孙子子思(孔伋)的门人,主张“仁政”。与孔子合称“孔孟”,有“亚圣”之称,著有《孟子》。
[作品]
《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孟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义”,是孔子思想的发展。其散文气势充沛,作品感情强烈,富于鼓动性;善于运用譬喻来陈说事理,辨认是非,既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又增强了说服力。宋代朱熹把它与《论语》《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译文】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便平安无事。”
孟子说:“这怎么能算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成年举行冠礼时,父亲教导他;女子出嫁时,母亲教导她,送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夫家一定要恭敬,小心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妇女之道。住在天下最宽敞的住宅‘仁’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走在天下最光明的大道‘义’上。得志的时候和老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中考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复习知识详解
《贵不能淫》
(《孟子》)

中考语文复习 文言文第18篇 富贵不能淫

中考语文复习 文言文第18篇 富贵不能淫

作品主旨
本文论述了坚守仁、礼、义,做到“富贵不能 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才是真正的大 丈夫的观点。
字词梳理
1. 重点课下注释补充
①公孙衍、张仪岂(难道)不诚(真正,确实)大丈夫哉(吗)



②安居(安静)而天下熄(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

③是焉(怎么,哪里)得为大丈夫乎?

④丈夫之冠(行冠礼)也,父命(教导、训诲)之(他)
译: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 不能使他屈服。


居• 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在)
不可久居(停留)

戒 往送之门,戒之曰(告诫)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谨慎)

得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能,能够)

得志,与民由之(实现)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领会)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德”,感恩、感激)

正 以顺为正者(准则,标准)

立天下之正位(正确)

重点句子
之,往送之门,戒• 之曰: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
‘往之女• 家• ,必敬必戒,的夫家,一定要恭敬、谨慎,不
无违夫• 子• !’以顺为正 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常
者,妾妇之道也。
法,是妇女遵循的规则。
教材原文
参考译文(重点翻译用铺底标识)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 (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 下之正位,行天下之 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 大道。得志,与民由• 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得志的时候, 之;不得志,独行其 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 道。富贵不能淫• ,贫 独自走自己的道路。富贵不能使他迷惑, 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 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 屈• 。此之谓大丈夫。”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富贵不能淫》中考复习题及答案【统编版八上第22课】

《富贵不能淫》中考复习题及答案【统编版八上第22课】

《富贵不能淫》中考综合复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2课】班级:姓名:说明:根据习题难易度,分A卷和B卷,B卷选择题涉及全六册古文知识点。

一、A卷:夯实基础类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二、B卷:能力提升类题型:【理解性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选择题】【课外文言文阅读】A卷:夯实基础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诚】真正,确实。

2、【大丈夫】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3、【天下熄】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4、【焉】怎么,哪里。

5、【丈夫之冠】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

【冠】,行冠礼。

6、【父命之】父亲给以训导。

【命】,教导、训诲。

7、【戒】告诫。

下文的“戒”是谨慎的意思。

8、【女家】这里指夫家。

【女】,同“汝”,你。

9、【夫子】这里指丈夫。

10、【正】准则,标准。

1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太道】(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12、【与民由之】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

【由】,遵循。

13、【独行其道】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14、【淫】惑乱,迷惑,这里是使动用法。

15、【移】改变,动摇。

这里是使动用法。

16、【屈】屈服。

这里是使动用法。

二、重点句子翻译: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翻译: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气、作为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翻译:这哪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3、丈夫之冠也,父命之;翻译: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训导他;4、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翻译:到了你夫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丈夫!5、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翻译:把顺从当作准则,是妇女之道。

6、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中考课内文言文专题复习语文8上五富贵不能淫《孟子》课件

中考课内文言文专题复习语文8上五富贵不能淫《孟子》课件
首页
考点全练
C.在说理方面孟子由浅入深,由此及彼,从 大丈夫之道谈到妾妇之道,深入浅出,极具 说服力。
D.孟子关于大丈夫的名言闪耀着思想和人格 力量的光辉,在历史上激励了无数仁人志士, 成为他们坚守正义的座右铭。
C(应是“从妾妇之道谈到大丈夫之道”。)
考点全练
【课外文言文阅读】 五帝本纪之一(帝尧) 帝尧者,放勋①。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 之如日,望之如云。能明驯德②,以亲九族。 九族既睦,便章③百姓④。乃命羲、和⑤,敬顺 昊天数法日月星辰敬授民时。岁三百六十六日 以闰月正四时信饬⑥百官众功⑦皆兴。
屈。此之谓大丈夫。
通假 往之女家(同“汝”,你。) 字
古今 富贵不能淫(古义:惑乱,迷惑;今义: 异义 过多,放纵。)
首页
考点全解
①丈夫之冠也(名词用作动词,行冠礼。)
②威武不能屈(动词的使动用法,使……
词类 活用
屈服。)
③富贵不能淫(动词的使动用法,使…… 迷惑。)
④贫贱不能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
首页
考点全练
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中国 人的行为准则。
B.孟子的大丈夫理论让我们知道,在现实 生活中,面对金钱利益的诱惑,不乱其心; 在危及国家民族利益的时刻,我们要敢于挺 身而出,不怕牺牲,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
课文全解
[由:遵循。淫:惑乱、迷惑。这里是使动用 法。移:改变,动摇。这里是使动用法。屈: 屈服。这里是使动用法。]
【评析:本文含蓄而幽默,孟子用“妾妇之 道”作比,分析了什么样的人才算是真正的大 丈夫。】
考点全解
①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

《富贵不能淫》原文、译文及赏析—中考必修

《富贵不能淫》原文、译文及赏析—中考必修

《富贵不能淫》原文、译文及赏析—中考必修原文:富贵不能淫孟子〔先秦〕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连诸侯都害怕,他们平静居住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孟子说:“这哪里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时,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做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

(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

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做有节气有作为的男子。

”注释:景春:与孟子同时代的人,纵横家。

公孙衍:战国时期魏国人,纵横家。

曾在秦国为相,又曾佩五国相印。

张仪:战国时期魏国人,纵横家,秦惠王时为相,游说六国连横以服从秦国。

大丈夫: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惧:害怕。

安居:安静。

熄:同“息”,平息,指战火熄灭,天下太平。

是:这,这个。

焉:怎么,哪里。

子:你。

未学:没有学。

之:“丈夫之冠也”及下文“女子之嫁也”中的“之”都是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丈夫之冠: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

冠:古代男子到成年则举行加冠礼,叫做冠。

古人二十岁既为加冠。

父命之:父亲给予训导;父亲开导他。

命:教导、训诲。

母命之:母亲给予训导。

中考文言文《孟子》二章赏析

中考文言文《孟子》二章赏析

中考文言文《孟子》二章赏析1.《富贵不能淫》《富贵不能淫》出自《孟子滕文公下第二章》,内容是孟子批驳景春关于大丈夫的错误言论。

我们可以当成一篇驳论文来阅读。

孟子在与纵横家的信徒景春谈论“何为大丈夫”的问题中,提到了这著名的三句话。

在孟子看来,真正的“大丈夫”不应以权势高低论,而是能在内心中稳住“道义之锚”,面对富贵、贫贱、威武等不同人生境遇时,都能坚持“仁,义,礼”的原则,以道进退。

针对景春的“论点”和“论据”,孟子先破后立,先批驳景春的错误观点,再阐述什么是真正的大丈夫。

我们看孟子是如何批驳的。

首先,孟子针锋相对地用了一个反问句:“是焉得为大丈夫乎?”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对景春的观点给予直接的否定。

其次,孟子进行了分析,回答了“公孙衍、张仪之流”为什么不能称为大丈夫。

第三,得出结论,公孙衍、张仪之流的所行“以顺为正”,是“妾妇之道”,不是“大丈夫之道”。

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不讲仁义道德原则,只是“以顺为正”,所行只不过是小人、妾妇奉行的是“妾妇之道”,非大丈夫所为。

在完成了批驳之后,孟子接着就阐述了什么是真正的大丈夫。

孟子的结论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富贵和地位的诱惑不能改变他的心志,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气节,威武和权势不能屈服他的志向,这样的人做大丈夫!怎样才能让自己做大丈夫呢?孟子做了两点分析。

一是“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这还是儒家一贯倡导的仁义礼智信。

“广居”、“正位”、“大道”这三个词,朱熹依次解释为“仁”、“礼”和“义”。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做大丈夫,他首先要是个仁者,他要有以天下为家的博大胸怀,要有以天下人为亲的伟大情怀,居住在天下最大的居所——“仁”里。

其次,他要是个讲礼仪的人,要有为天下而立大正的社会理想和觉悟。

第三,他是个“大道之行,为公天下”的公道主义者。

二是“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时势适宜的时候,实现志向了,就跟百姓一起实行它;时势不宜的时候,不能实现志向,就独自实行自己的道理。

8.中考文言文复习基础与拔高精品 《富贵不能淫》

8.中考文言文复习基础与拔高精品 《富贵不能淫》

第8篇 富贵不能淫《孟子》知识梳理 一、重点字词 1.通假字 往之女家______同______,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类活用 动词的使动用法 ①富贵不能淫.原意为:惑乱,迷惑,活用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

②贫贱不能移.原意为:改变,动摇,活用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

③威武不能屈.原意为:屈服,活用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词多义(1)戒⎩⎪⎨⎪⎧戒.之曰必敬必戒.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居⎩⎪⎨⎪⎧居.天下之广居居天下之广居.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不可久居.(《小石潭记》)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3)得⎩⎪⎨⎪⎧是焉得.【F 】为大丈夫乎得.【F 】志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马说》)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4)道⎩⎪⎨⎪⎧妾妇之道.【F 】也 行天下之大道.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4.重点实词(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诚:______________ (2)安居而天下熄.熄:______________(3)丈夫之冠.也 冠:______________ (4)父命.之 命:______________ (5)往.【F 】之女家往:______________ (6)无违夫子..夫子:____________ (7)以顺.【F 】为正.者 顺:______________正:______________ (8)与民由.之 由:______________5.文言虚词 (1)之⎩⎪⎨⎪⎧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妾妇之.道也与民由之.(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________________ (3)以.顺为.正者 以:____________为:____________二、句子翻译1.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初2020级中考复习资料)《富贵不能淫》知识点梳理(根据最新部编教材和教参整理))

(初2020级中考复习资料)《富贵不能淫》知识点梳理(根据最新部编教材和教参整理))

《富贵不能淫》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一、作家作品:本文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二、课下注释词语:(1)诚:真正、确实。

(2)大丈夫: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3)天下熄: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4)焉:怎么、哪里。

(5)冠:行冠礼。

(6)命:教导、训诲。

(7)戒之曰:戒:告诫。

必敬必戒:戒:谨慎。

(8)往之女家:女,同“汝”,你。

(9)夫子,这里指丈夫。

(10)正:准则、标准。

(11)广居、正位、大道:分别比喻“仁”“礼”“义”。

(12)与民由之:由:遵循。

(13)淫,使惑乱,使迷惑。

移,使改变,使动摇。

屈,使屈服。

三、其他重点词语:(1)居天下之广居:第一个“居”:居住、住进;第二个“居”:住宅。

(2)天下熄:熄:停息、太平。

(3)往之女家:往:去、到。

(4)此之谓大丈夫:谓:称作。

四、重点语句翻译:*(1)父命之:父亲给以训导。

*(2)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3)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得志的时候,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

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4)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他们一生气,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太平。

(5)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这怎么能算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6)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到了你的夫家,一定要恭敬、小心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7)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以顺从为标准的,是妇女之道。

2025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一文言文阅读

2025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一文言文阅读

16分
第5段、《邠州建学记》
维传》(节选)
(节选)(均为范仲淹作品)
2025版
语文
甘肃专版
课内外比较:《湖心亭看
课内外比较:《爱莲说》与
2022
17分 雪》与《游高梁桥记》
《芙蕖》
(节选)
12分
课内外比较:《送东阳马
课内外比较:《记承天寺夜
2021
17分 生序》(第3段)与《与徐
游》与《龙井题名记》
2025版
语文
甘肃专版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 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 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 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 任也。
(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语文
甘肃专版
【乙文参考译文】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年少时的岳飞就有气节, 沉默忠厚,很少言语,家里虽穷但他勤奋好学,特别喜欢读《左氏春 秋》、孙膑吴起的兵法。天生有惊人的力量,不到二十岁,岳飞就能拉 开三百斤的大弓和八石重的硬弩,他向名师周同学习射箭,学到了周同 的所有本领,可以左右开弓。周同死后,岳飞每月初一和十五都到周同 墓前摆上供品祭奠。他父亲认为儿子为人仁义,说:“如果你将来能够为 国家效力,应该会为国家、为正义而献身吧!”
2025版
语文
甘肃专版
年份
省卷 考查篇目
分值
兰州 考查篇目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分值
课内外比较:《富贵不能淫》 课内外比较:《出师表》
2024 与《旧唐书·列传第一百三 17分 (第6~7段)与《岳飞传》

中考语文系统复习文言文专题(八年级上册)22《富贵不能淫》复习课件(幻灯片24张)

中考语文系统复习文言文专题(八年级上册)22《富贵不能淫》复习课件(幻灯片24张)

顺从
准则,标准。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
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由:遵从。
独行其道:独自走自己 的道路。
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惑乱,迷惑。这里是使动用法。 实现
富贵不能 淫 ,贫贱不能 移 ,威武不能 屈 ,此之谓大丈
夫。"
改变,动摇。这里是
使动用法。
分析讨论
思考探究
本文的论述思路是怎样的?
文章先用景春的观点(张仪、公孙衍是大丈夫) 树立靶子,接着以妾妇之道进行类比直接批驳, 最后提出真正的大丈夫要能做到“居天下之广 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 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 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思考探究
1、孟子为什么认为公孙衍、张仪不配 称为“大丈夫”?
3、文章所论述的成为“大丈夫”的三个标准,顺序能否 颠倒?为什么?
不能。 (1)“仁”“礼”“义”是大丈夫应该坚持的根本原则, 是基础,是核心,所以必须放在最前面; (2)接下来分“得志”“不得志”两种情况讨论,是对 根本原则的一种补充; (3)“富贵”“贫贱”“威武”是三种极端的情况,具 有一定的偶然性,又是进一步的补充,因此置之最后。
作品介绍
《孟子》是孟子的言论汇编,共七篇,是孟 子和他的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合著的,记录了 孟子治国思想、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属儒家经 典著作,与《论语》《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孟子》是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 其中有许多长篇大论,气势磅礴,议论尖锐、 机智而雄辩,对后世的散文写作产生了深刻 的影响。
苏秦使锥子扎腿的时候,自己发狠道:‘哪有游说人主不 能得金玉锦绣,不能取卿相之尊的道理!’这正是战国策士的 心思。他们凭他们的智谋和辩才,给人家划策,办外交;谁用他 们就帮谁。他们是职业的,所图的是自己的功名富贵;帮你的 时候帮你,不帮的时候也许害你。翻覆,在他们看来是没有什 么的。本来呢,当时七雄分立,没有共主,没有盟主,各干各的,谁 胜谁得势。国际间没有是非,爱帮谁就帮谁,反正都一样。苏 秦说连横不成,就改说合纵,在策士看来,这正是当然。张仪说 舌头在就行,说是说非,只要会说,这也正是职业的态度。他们 自己没有理想,没有主张,只求揣摩主上的心理,拐弯儿抹角投 其所好。”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精文言文阅读 第富贵不能淫 含答案 (一)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精文言文阅读 第富贵不能淫 含答案 (一)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精文言文阅读第富贵不能淫含答案 (一)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精文言文阅读中的“第富贵不能淫”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第富贵不能淫”究竟是什么意思?《庄子·逍遥游》中说:“富贵而不淫者,得之我幸;而淫而不厌者,失之我咎。

”这句话中的“第富贵不能淫”即为不要因为富贵而沉迷于享乐之中,否则就会失去它们。

二、为什么说“第富贵不能淫”很重要?首先,富贵是人们追求的目标之一,但如果人们因为财富而沉迷于享乐,就会忽视心灵的修养,甚至会走上道德沦丧的道路。

其次,淫乐只是短暂的享受,过度追求会导致伤身伤心,最终失去所追求的富贵,而这种失去甚至会让人后悔莫及。

因此,我们应该以“道德力量”为本,控制自己的欲望,避免淫乐的诱惑,才能真正拥有财富和幸福。

三、“第富贵不能淫”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启示?无论是在家庭、社会、还是工作中,我们都会面临各种利益和权力的考验,但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追求内心真正的美好和幸福,用“道德力量”控制自己的欲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持人格的完整性,实现自我超越和内在成长。

四、如何实现“第富贵不能淫”?首先,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明确自己的目标和追求。

其次,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修养和素质,从而塑造自己的品格和人格。

最后,要时刻警惕和避免淫乐的诱惑,控制自己的欲望,从而更好地拥有和享受富贵的生活。

结语:综上所述,“第富贵不能淫”告诫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追求自身的内在美好,才能真正得到富贵和幸福。

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和道德素质,实现我们的人生目标和追求。

但同时我们也要警惕利益和权力的诱惑,避免被淫乐所沉迷。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真正的人,享受真正的幸福。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梳理及训练《富贵不能淫》课件张 (一)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梳理及训练《富贵不能淫》课件张 (一)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梳理及训练《富贵不能淫》课件张 (一)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梳理及训练《富贵不能淫》课件张随着中考的日益临近,语文的复习也愈加紧张起来。

对于语文考试,复习文言文的比重也占据了相当重要的比例。

在这里,本文将针对《富贵不能淫》这篇语文课件张进行详细的梳理和训练。

一、梳理1.文本大意《富贵不能淫》是一篇弘扬节操、贬斥淫欲、倡导修身的文章。

文章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作为开篇,通过对古代有节操的君子和纯洁的女性进行对比,引出文章的主题:人的一生不应该只追求名利,而应该坚守节操,追求精神上的高尚与完美。

2.结构要点文章结构分为三部分,各部分分别点题以引出主题,形成明确的逻辑关系:第一部分:开篇引子,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比喻现代社会中的男女关系,引出节操的概念。

第二部分:通过对古代有节操的君子的描写,抨击现代人的虚荣和淫欲,倡导自我修身和珍惜节操,以“君子有而不见,有恭而无求,有耻而不蚀”结束。

第三部分:通过对樵夫和白领两种工作方式的比较,再次点题,强调现代人应该注重精神追求,以“吾好其上,而恶其下者也”结束。

二、训练1.词语理解(1)淫:耽于情欲、肆意放纵。

(2)修身:完善自我,提高自身道德境界。

(3)恭:尊敬有礼貌。

(4)耻:惧怕失去面子。

(5)吾好其上,而恶其下者也:喜好高贵美好而痛恨下贱恶劣。

2.句子分析(1)“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分析:此句以女性形象“窈窕淑女”为切入点,与“君子”相对应,通过对美好形象的描写,引出文章的主题:珍惜节操,追求精神上的高尚与完美。

(2)“君子有而不见,有恭而无求,有耻而不蚀。

”分析:此句用“有而不见”、“有恭而无求”、“有耻而不蚀”三个反问句来表达“君子”的品质,强调君子坚持修身之道,从内心塑造崇高的人格。

(3)“吾好其上,而恶其下者也。

”分析:此句直截了当的表达了文章的主题,也是作者对人生观的深刻阐述。

通过对樵夫和白领的比较,强调了精神追求和自我要求,体现了作者从深层次上的人生智慧。

八年级语文《富贵不能淫》中考复习题精选(附参考答案)

八年级语文《富贵不能淫》中考复习题精选(附参考答案)

八年级语文《富贵不能淫》中考复习题精选(附参考答案)习题分五部分:文言实词、句子翻译、问题探究、理解性默写、阅读理解选择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往之女.家同,意思为:2.词类活用动词的使动用法①富贵不能淫.原意:惑乱,迷惑,句中意为:②贫贱不能移.原意:改变,动摇,句中意为:③威武不能屈.原意:屈服,句中意为:3.其他重点实词(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诚:大丈夫:(2)安居而天下熄.熄:(3)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得:(4)丈夫之冠.也冠:(5)父命.之命:(6)往.送之门往:(7)以顺.为正者顺:(8)独行.其道.行:道:4.一词多义(1)戒①戒.之曰②必敬必戒.(2)诚①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②帝感其诚.(《愚公移山》)③臣诚.知不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3)居①居.天下之广居②居天下之广居.③不可久居.(《小石潭记》)④居.无何(《周亚夫军细柳》) ⑤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4)道①妾妇之道.也②行天下之大道.③独行其道.④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出师表》) ⑤以咨诹善道.(《出师表》)⑥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⑦策之不以其道.(《马说》)二、句子翻译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2.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三、问题探究1.孟子为什么认为公孙衍、张仪不配称为大丈夫?在孟子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2.孟子提出的可以称为大丈夫的三个条件,位置能否颠倒?为什么?四、理解性默写1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是“大丈夫”的依据是“,”2《富贵不能淫》中用“广居”“正位”“大道”分别喻指“仁”“礼”“义”的句子是:,,。

3《孟子》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富贵不能淫》中,可以和这句话互为注解的语句是:,;,。

4孟子认为“大丈夫”在“富贵”“贫贱”“威武”三种极端情况下应做到:,,。

5孟子阐述“大丈夫”应该坚持的根本原则的语句是:,,。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基础储备练 24富贵不能淫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基础储备练 24富贵不能淫
“义”
6.其他实词(非课下注释)
(1)往.之女家 (2)以顺.为正者
往:去去, ,到 顺:顺到顺从从
(3)独行.其道
行:走走
(4)此之谓.大丈夫
谓:叫叫作 作,,称称作 作
7.重点虚词
丈夫之.冠也
往之.女家
助助词词,取,消取句消子句独立子性独 动动词词,到,立到性
(1)之母居命天之.下之.广代代 子居词词”,,代助助代指词词“,指女,“的子女”
【基础检测】
1.通假字
往之女家 “女女 ”同“汝汝 ”,你你
2.古今异义 (1)安居而天下熄. (2)与民由.之
熄:(古义)停停息息 由:(古义)遵遵从从
3.词类活用 (1)富贵不能淫. (2)贫贱不能移. (3)威武不能屈.
淫:(使动)使使…………惑惑乱乱,,迷惑 移:正词词道,助的助独指词,词立正,代取,性道指消取句消子独句子立性
((23))一以.怒顺而为.正诸者侯惧
连连词词,,就表,顺便承, 介介词就词, ,把把
(4)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怎怎么,么哪,哪里 里 (5)为以是顺焉为得.正为.者大丈夫作作乎为为是是
8.朗读节奏划分 (1)一 怒/而 诸 侯 惧,安 居/而 天 下 熄(标 2 处) (2)是/焉 得 为/大 丈 夫 乎(标 2 处)
(3)父命.之 (4)无违夫.子.
命:教教导导,训,诲训 夫子:诲指指丈丈夫夫
(5)以顺为正.者 (6)居天下之广.居. (7)立天下之正.位. (8)行天下之大.道.
正:准准则则,,标准标
广居:最准最宽宽广的广住的宅住,喻宅指,“喻仁”指
正位:最“最正仁正确”的确位的置位,喻置指,“喻礼”指 大道:最“最正礼正确的”确道的路道,喻路指,“喻义”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部分 背诵默写
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 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 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 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 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女家】这里指夫家。女,同“汝”,你。 【夫子】这里指丈夫。 【正】准则,标准。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大丈夫应该) 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 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这里的“广居”“正位”“大道”分别喻 指“仁”“礼”“义”。 【与民由之】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由,遵从。
2.下列加点词解释的有误一项是( A )(2分)
A.贫贱不能移(移动)
B.见闻者无不流涕(眼泪)
C.此之谓大丈夫(称作)
D.俄有使使止之(不久)
A项,“移”在这里是“动摇”的意思。
3. 以甲、乙两文为据,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D )(2 分) A.甲文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行文流畅,富有气势。 B.文天祥临刑之际自作绝笔,系之衣带间,这表明他早有赴
作业:
阅读《领跑》第91-92页内容(圈 点勾画),并完成相应的练习。
同学们,再见!
【注】①自赞:自我总结。②庶几:差不多。③观者如堵:围观 人的多得像一道墙。
1. 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B )(2 分)
A.独行其道
B.其真无马邪?
C.河伯始旋其面目 D.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
A、C、D三项中的“其”均为第三人称代词,译为“他(她, 它)的”或“他(她,它)们的”;B项,“其”是副词。表 示反诘。译为“岂,难道”。
A.表顺接/表转折 B.表反问,难道 C.结构助词,的 D.代词,自己
3.下列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C )
A.父命之
鹏之徙于南冥也
B.以顺为正者
不以物喜
C.一怒而诸侯惧
窥镜而自视
D.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惧有伏焉
A.代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B.把/因为
C.连词,表承接
D.怎么/在哪里
第四部分 重点句译注
第三部分 词语复习
课下注释
【诚】真正,确实。 【大丈夫】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天下熄】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焉】怎么,哪里。 【丈夫之冠】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冠,行冠礼。 【父命之】父亲给以训导。命,教道、训诲。 【戒之曰】戒,告诫。下文“必敬必戒”的“戒”是谨慎的意思。
C“.古广代居”读“书正人位的”理“想大是道“”穷分则别独喻善指其“身仁,”达“则礼兼”“济义天”下,”运与用文了中比“喻得 志论,证与;民分析由不之正;确不。得故志选,:独D行。其道”意思相近。
D. 文章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丈夫之冠”为举例论证;“广 居”“正位”“大道”为道理论证;“得志”与“不得志”为对比论 证。
富贵不能淫
《孟子》
复习目标:
1.熟练背诵,准确默写课文。 2.积累文言词句。 3.理解课文内容、主旨。 4.反复练习,提升中考应试能力。
第一部分 总体分析
一、作者回顾 孟子,名轲,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
人物之一。 二、作品回顾
《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共 七篇,一般人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 人共同编著的。本文出自《滕文公下》。
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的位 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
2.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 道”的不同。
“妾妇之道”与“大丈夫之道”本质不同:
“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利面前无 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
“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本质是对“仁、义、礼”的坚守。
一、挑战自己:不看注释和翻译,口头翻译全文。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 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 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 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 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 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 夫。”
3.孟子认为,大丈夫怎样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 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 行走在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上;
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 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坚守内心的准则。
全文脉络
首先 接着 然后 最后
引用景春的话,提出一个错误的论点。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列问题。
(甲)富贵不能淫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
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
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译注》)
(乙)从容就义
天祥将出狱,即为绝笔自赞①,系之衣带间。其词曰:“孔 曰成仁,孟云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 而今而后,庶几②无愧!”过市,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③。 临刑,从容谓吏曰:“吾事毕矣。”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 就死。俄有使使止之,至则死矣。见闻者无不流涕。(选自《文山 先生全集》)
C.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正]准则,标准。
D.得志,与民由之
[由]缘由,理由。
D项 由:遵从
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 ) A.一怒而天下惧 / 学而不思则罔 B.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C.妾妇之道也 / 不闻天子之诏 D.独行其道 / 不独亲其亲
2.对《富贵不能淫》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C )
A.景春非常崇拜公孙衍、张仪等人的雄才大略,认为他们是大丈 夫。
B.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等人只是一味顺从君王,没有独立之人 格。
C.文章以“妾妇之道”作比,指出顺从君王意志是坚守儒家仁义 之道。
D以.“讲妾仁妇德之、道守”礼作法比、,合讽道刺义公,孙穷衍达、有张道仪、之威流没武有不仁屈义,道才德称准得则上,大 丈并非夫大。丈夫。
死之心。 C.孟子认为大丈夫应该具有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精神追求。 D.“见闻者无不流涕”一句,描绘“观者”的反应,是为了
表现他们的痛惜之情。
D项,“是为了表现他们的痛惜之情”表述有误,应是:为了表现 文天祥从容就义的气节。
4.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著名论断,在文天祥身上,是如何体现 的?(3分)
文天祥被俘后面对死亡,面对威逼利诱,一身浩然正气, 从容就义,正是孟子“大丈夫”论断中“威武不能屈”的体现。
5.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得志的时候,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 走自己的道路。 6.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 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第五部分 内容分析
1.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
【独行其道】独自走自己的道路。《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 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淫】惑乱,迷惑。这里是使动用法。 【移】改变,动摇。这里是使动用法。 【屈】屈服。这里是使动用法。
中考链接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D )
A.往送之门,戒之曰
[戒]告诫。
B.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命]教导,训诲。
二、相信自己:书面翻译以下重点句子。
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他们一发起怒来,诸侯们就害怕;他们安静下来,战争停
息,天下太平。
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这怎么能算大丈夫呢?
3.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判断句) 以顺从为准则的,是妇女之道。
4.居天下之广居,立天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 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挑战中考
理解性默写
1.《富贵不能淫》中,孟子以排比句式提醒人们要坚守 节操的句子是: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文中与 这句话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3.《富贵不能淫》中,孟子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 提出了大丈夫标准的句子是:
说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新移冠,肺同炎学威疫们武情,不期想间一能,想屈挺:”的现
实意义。
身而出的医务人员是不
这句话彰显了中华民族的是真传正统的美大德丈,夫呢也?是
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行为准则。在现实生活中,面
对金钱利益的诱惑,不乱其心;在危及国家民族
利益的时刻,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不怕牺牲,
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4.《富贵不能淫》中,纵横家景春认为公孙衍和张仪是 大丈夫的原因是: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1.下面对文意理解表述有误的一观是( D )(3分)
A.这篇驳论文,开篇摆出景春的观点,然后针对其“论点 ”和“论 据”展开批驳。
B.作者运用排比句,增强文意的气势和感染力,搞示了大丈失的内涵。
用了举例论证(类比论证),举男子加 冠和女子出嫁的事例驳斥了景春的观点。
用了比喻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从正面 论证大丈夫应有的行为准则。
归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 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这个中心论点。
论证方法:驳论
文章主旨
本文孟子通过批驳景春的观点,具 体阐述了什么是真正的大丈夫,告诉我 们无论身处什么境遇,做事都要合乎礼 义,不失节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