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5 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利用三角形全等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2、数学思考目标: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培养建模意
识。
3、问题解决目标:会构造全等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
4、情感态度目标:通过生动、有趣、现实的例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数
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利用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构造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
教与学的方法:
(1)教学方法:情境探究、师生互动、引导探索
(2)学习方法:自主探索、分层推进、分组讨论
教学准备:有帽檐的帽子、直尺、三角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前面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判定两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总共有哪几种?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有关三角形全等的内容:(板书)3.5 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情境1:
一位经历过战争的老人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在一次战役中,我军阵地与敌军碉堡隔河相望,为了炸掉这个碉堡,需要知道碉堡与我军阵地的距离.在不能过河测量又没有任何测量工具的情况下,一个战士想出这样一个办法:他面向碉堡的方向站好,然后调整帽子,使视线通过帽檐正好落在碉堡的底部.然后,他转过一个角度,保持刚才的姿态,这时视线落在了自己所在岸的某一点上,接着,他用步测的办法量出自己与那个点的距离,这个距离就是他与碉堡间的距离.
你能用你所学知识解释其中的道理吗?
1、思考方法:通过自己的身高和帽檐构造了三角形中相等的边和角度,从而构造出全等三角形,再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的性质完成测量任务。
2、建立数学模型,解释道理。
AC、A′C′表示某一个人站
的位置,点B、点B′分别表示第
一目标、第二目标.则:
实际问题 数学问题 数学模型(全等
三角形) 抽象 构建 解释 −→−⎪⎩
⎪⎨⎧'∠=∠'
'=='∠=∠A A C A AC C C ο
90 △ABC ≌△A ′B ′C ′−→− BC =B ′C ′ 这里要提醒学生注意:(1)调整“帽檐”是为了确定俯视角,“保持姿势”说明俯视角不变。(2)此处运用了“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情境2:
如图,A 、B 两点分别位于一座山的两端.小明想测量A 、B 间的距离,但又不能穿过山测量,你能帮他想个办法吗?
学生分组讨论,上黑板演示,教师引导、鼓励学生。
先在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 点和B 点的点C ,连接AC 并延长到D ,使CD =AC ;连接BC 并延长到E ,使CE =CB ,连接DE 并测量出它的长度,DE 的长度就是A 、B 间的距离.
你能说明其中的道理吗?
建立数学建模,尝试解释道理,并有条理地表达。
在△ABC 和△DEC 中,
因为AC=DC (已知)
∠ACB=∠DCE (对顶角相等)
BC=EC (已知)
所以△ABC ≌△DEC (SAS)
所以AB=DE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三、能力练习,合作交流
1、一个人站在一座纪念碑和一栋高楼大厦中间,他如何想办法估测纪念碑的高度,你是怎么做的呢?(时间多就练习,没有时间就不做)
2、利用全等三角形测距离的道理是什么?你想到了什么地方可以利用这个方法吗?
四、课堂小结
1、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
2、老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归纳、概括
抽象
实际问题 数学问题 数学模型(全等
三角形) 构建
解释
五、布置作业
1、教科书P109,习题4.10 第 1、2题
2、按故事中那位战士的方法,找出教室或操场上与你距离相等的两个点,并通过测量加以验证。
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
在△ABC 和△DEC 中,
因为AC=DC (已知)
∠ACB=∠DCE (对顶角相等)
BC=EC (已知)
所以△ABC ≌△DEC (SAS) 所以AB=DE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