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实验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preventionandcuretodiseasesandinsectpestsofgardenplant课程编码:1321144325总学时数:36学分:2开学单位:生命科学学院园林教研室适用于专业:园林适用于对象:本科(四年)一、课程的性质、类型、目的和任务园林植物病虫害预防课程就是高等学校园林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园林植物病虫害预防实验课程就是园林专业学生必修课程的一门主干专业课课堂教学教学环节;园林植物病虫害预防实验课程就是高等学校园林专业学生必修课程的一门关键专业课课堂教学教学环节。

该课堂教学教学环节所教授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就是形成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组成部分,就是一个科学工作者和园林技术人员所必不可少的。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实验课程在为学生系统地打好必要的园林工程基础,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具有其他课程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

通过园林植物病虫害预防实验课程的教学,增加收入学生对园林植物病虫害预防实验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存有比较系统的重新认识和恰当的认知,为进一步自学奠定稳固的基础。

在园林植物病虫害预防实验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中,都应当在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著重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育,著重学生积极探索精神和技术创新意识的培育,努力实现学生科学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课内实验时数:12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本课程宜从三年级第六学期开设。

以确保学生学习本课程具有所需要的工程原理、工程设计、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基础。

三、课程内容及教学基本建议[1]表示“了解”;[2]表示“理解”或“熟悉”;[3]表示“掌握”;实验一园林植物昆虫标本的收集、制作和鉴别一、目的建议掌握昆虫标本采集、制作和保藏的技术与方法,学会昆虫鉴定的一般方法,了解当地昆虫的主要目科和优势种类、天敌昆虫的种类以及生活环境和主要习性,为本地园林植物害虫的准确鉴定和综合治理奠定科学基础。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实践教学大纲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实践教学大纲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实践教学大纲一、实践教学要求《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是高职园林类专业的一门主干核心课程。

实践教学是本门课程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在技能上达到对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会诊断识别、会分析原由、会制订方案、会组织实施的植保“四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

本实践教学大纲是结合本门课程的课程体系制定而成,充分体现以能力模块为核心的高职特色。

二、实践教学内容、学时安排、以及重点和难点三、实践教学方法实训一园林植物病虫危害性的考察一、目的要求通过对当地主要农作物严重致害生物发生及为害性的观察与调查,认识各种病虫害对栽培植物的为害的严重程度,以达到提高学生从事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二、实训内容1、选择有害生物发生普遍,为害严重的农田,或利用教学影视材料,CAI课件等,让学生观察栽培植物上发生的有害生物,对其为害性有一个初步认识。

2、初步了解所观察的各种作物病虫害发生的种类;作物受害部位;害虫的口器类型及为害状;病害的病原及症状特点等。

3、根据作物受害情况,对其所造成的损失或发生的普遍程度等做一初步的调查。

三、作业报告1.谈谈对当地(或当时)栽培植物病虫害的发生情况,病虫害为害性及为害程度的认识。

写一份调查访问报告。

2.将采集的病虫为害状,用标本夹压干燥,注明病虫害名称、采集时间与地点、主要特征。

实训二昆虫外部形态的观察一、目的要求通过观察,认识昆虫体躯外部形态基本构造和特征,解剖观察昆虫内部器官的位置和构造,学会区分全变态和不全变态,掌握昆虫各虫态主要类型和形态特征,为进一步识别害虫和学习昆虫的分类打下基础。

二、实训内容1、昆虫体躯的观察2、昆虫触角的观察3、昆虫胸足的观察4、昆虫翅的观察5、昆虫口器的观察(1)昆虫口式的观察;(2)昆虫口器的观察三、作业报告1、蝗虫、龙虱的后足;蝼蛄、螳螂、金龟甲的前足各属何种类型?蝗虫、蝽象类、金龟甲类的前翅;蝶蛾类、蜂类的前后翅,蝇类的后翅各属何种类型?2、昆虫的咀嚼式口器和刺吸式口器在构造上有何区别?口器与药剂防治关系如何?实训三昆虫内部结构的解剖和观察一、目的要求通过解剖观察,了解昆虫内部器官的位置和构造,明确内部器官的功能及其与害虫防治的关系。

《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实验教学大纲

《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实验教学大纲

《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实验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适用专业:园艺所属实验室:园林工程实验室实验学时、学分:32 学时 1 学分一、实验教学目的掌握体视显微镜和生物显物镜的使用方法,掌握简易玻片标本的制作方法,认识了解常见的昆虫和病原菌,对常见病虫害能做出正确的诊断。

通过实验巩固和丰富课堂理论教学,培养学生从事植物保护工作的基本操作技能和独立工作能力。

二、实验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全面掌握当地主要园艺植物病虫的种类、危害特点及发生规律,学会正确地诊断病虫害,并开展有效的防治,熟练掌握农药的合理和安全使用技术,防止农药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三、对学生的指导和要求(一)对学生的指导:指导学生掌握有关研究手段和方法,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独立进行研究打下基础。

(二)对学生的要求: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实验指导,明确实验的目的和意义,复习实验相关的理论知识,了解实验方法、步骤、重点和难点。

在实验课上要求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实验,认真完成实验报告,并总结实验的不足之处,培养严谨的科学精神。

四、实验考核方式实验考勤占10%,操作技能占20%,实验报告占70%。

五、实验教学内容实验项目(一):昆虫外部形态特征观察(1)项目类别:必做√选做□(2)项目性质:演示性□ 验证性√ 设计性□ 综合性□(3)项目主要目的要求:了解昆虫的外骨骼、分节、分段情况及其各体段的基本构造,了解各体段上附属器官的常见类型。

(4)主要仪器:解剖镜、放大镜。

实验项目(二):昆虫的生物学特征观察(1)项目类别:必做√选做□(3)项目主要目的要求:了解昆虫的变态类型及昆虫不同发育阶段的虫态:卵、幼虫(若虫)、蛹、成虫的形态特征。

(4)主要仪器:解剖镜、放大镜。

实验项目(三):昆虫主要目特征观察(一)(1)项目类别:必做√ 选做□(2)项目性质:演示性□ 验证性√ 设计性□ 综合性□(3)项目主要目的要求:熟悉昆虫纲中直翅目、半翅目、同翅目、缨翅目的特征以及与园艺生产有关的各主要科的特征。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学教案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学教案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危害。

2. 掌握园林植物病虫害的识别方法及防治措施。

3.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观察力,提高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基本概念及分类1.1 病虫害的定义1.2 病虫害的分类1.3 病虫害的危害表现2. 园林植物病虫害的识别方法2.1 形态学识别2.2 生物学特性识别2.3 环境因素影响识别3. 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措施3.1 预防措施3.1.1 合理施肥3.1.2 增强植物抗病能力3.1.3 病虫害预测预报3.2 治理措施3.2.1 物理防治3.2.2 化学防治3.2.3 生物防治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危害。

2. 实践操作法:培养学生识别病虫害的能力,实际操作防治措施。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园林植物病虫害案例,提高学生的防治意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园林植物病虫害基本概念的理解。

2.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识别和防治病虫害方面的实际操作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案例分析,检验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和理解。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学教材。

2. 图片:各种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图片。

3. 视频:病虫害防治方法的示范视频。

4. 工具:显微镜、放大镜等观察工具。

六、教学活动安排1. 课时:本课程共计32课时,每个课时45分钟。

2. 教学活动安排:6.1 病虫害基本概念及分类(4课时)6.2 病虫害识别方法(4课时)6.3 病虫害防治措施(8课时)6.4 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16课时)七、教学实践1. 实践内容:园林植物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

2. 实践地点:学校园林实验室或校园内。

3. 实践步骤:7.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病虫害的特征。

7.2 学生实际操作,识别园林植物上的病虫害。

7.3 学生根据识别结果,选择合适的防治方法进行实际操作。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060065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教学对象:园林本科学时学分:54个学时(36学时理论,18学时实验)2个学分编写单位:编写人:审定人:编写时间:2012年5月一、课程说明1、课程简介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属于应用应用科学范畴,直接服务于城市绿化、美化、香化和园林生产。

研究内容包括病虫害的形态特征、生活(生理)特性,病虫害的分布、症状、发生发展规律、预测预报和防治等。

主要任务是保护城市的绿化面貌,保护园林植物免受或是少受外界不良环境影响和有害生物的危害使园林植物正常生长发育,其次是使得园林花卉、盆景、苗木等不因病虫害降低产量;三是防止危险性病虫害蔓延及传播。

2、教学目的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园林植物的病虫害的基本概念、园林植物侵染性病原与非侵染性病原、园林植物病虫害的识别与诊断。

3、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园林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园林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原、侵染性病害的发生与发展、园林植物非侵染性病原、昆虫的外部形态与内部器官、昆虫的生物学、园林植物昆虫分类、昆虫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教学难点:园林植物病害的诊断、园林植物病害的防治、园林植物叶花果病害、园林植物茎干部病害、园林植物根部病害、园林植物害虫防治原理、刺吸式害虫及螨类、食叶害虫、钻蛀性害虫、地下害虫。

4、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建议采用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突出理论的应用性。

课堂教学重点讲授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

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讲授。

5、考核方式考试6、选用教材武三安主编《园林植物兵差防治》(第二版)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7.17、教学参考书[1]朱天辉主编《园林植物病理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2[2]菜平、祝树德主编《园林植物昆虫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7[3]彩万志、庞雄飞等编著《普通昆虫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1[4]许志刚等编著《普通植物病理学》,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5]刘振宇,邵金丽《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09.01 8、教学环节及学时安排三、教学内容第一章园林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2学时)1、教学目标了解园林植物病害的定义,理解园林植物病害发生的原因,掌握园林植物病害的症状。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教学大纲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教学大纲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030086课程名称: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英文名称:Garden plant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Control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时: 45学分:2.0适用对象:植保专业考核方式:考试或考查科目,为了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本课程的学习水平,在考试上既要重视理论知识的考核,还要加强实际能力的考核,二者评分的比例可采用7:3。

先修课程:昆虫学通论、植物病理学通论、植物化学保护、园艺及农作物栽培学等。

二、课程简介《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主要讲授园林植物上重要病虫害的识别、发生、流行规律及防治原理与方法。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本大纲是根据植保专业教学计划以及培养目标而制定的,是该专业的一门选修课。

该门课主要阐述病虫害发生的原因和各类病原物及害虫的性状,病虫的发生发展规律和防治方法。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了解病虫害在园林建设专业中的重要性,且认识常见园林植物病虫害,为今后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基础。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本课程总学时45学时,讲授33学时,实验12学时,分两部分讲授,第一部分为园林植物病害部分,第二部分为园林植物昆虫部分。

第一部分园林植物病害部分第一章园林植物叶部病害(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白粉病类、锈病类、炭疽病类、叶斑病类的病原2、认识白粉病类、锈病类、炭疽病类、叶斑病类的症状3、掌握白粉病类、锈病类、炭疽病类、叶斑病类的防治方法。

(二)教学内容1.主要内容(1)认识花卉白粉病、锈病类、炭疽病类、叶斑病类。

(2)以大丽花白粉病、驳骨丹锈病、兰花炭疽病、菊花褐斑病(斑枯病)、月季黑斑病为重点,介绍这些病类的症状特点、病原形态、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1)认识花卉白粉病、锈病类、炭疽病类、叶斑病类的症状。

(2)掌握这些病类的防治方法。

3.问题与应用掌握这些病类的症状及防治方法(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实验一重要园林植物病害识别(一)要求:认识花卉白粉病、锈病类、炭疽病类、叶斑病类的症状特点课后练习:1、园林植物锈病有哪些病原引起的?2、园林植物锈病发病规律和防治方法怎么样?3、如何防治花卉白粉病?4、白粉病和锈病如何识别。

[精品]《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52学时教学大纲.doc

[精品]《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52学时教学大纲.doc

课程代码:80050230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教学大纲总学时:52学分:3—、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是本专业的专业技术课,主要是研究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特征、特性、发生发展规律及其防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昆虫及植物病害的基础知识、了解当前园林植物保护发展方向,掌握园林植物保护的生产应用技能,掌握常见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基本特征及重要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规律,能及时有效地进行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课题一:绪论主要内容:(一)园林植物保护的内容及任务。

(二)园林植物保护的重要性。

(三)园林植物保护的特点。

(四)园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发展概况教学要求:了解:了解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内容及其在园林绿化中的意义和任务。

课题二:园林植物昆虫基础知识主要内容:(一)昆虫的外部形态和附器。

(二)昆虫的生物学特征。

(三)园林植物害虫与环境的关系。

(四)园林植物害虫的主要类群。

教学要求:掌握:掌握昆虫外部形态、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分类基本知识,掌握园林植物主要害虫目、科鉴别技能,为害虫治理奠定基础。

课题三:园林植物病害基础知识主要内容:(一)园林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

(二)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原及所致病害。

(三)侵染性病原及其所致的病害。

(四)病原物的寄生性、致病性与植物的抗病性(五)侵染性病害的发生过程和侵染循环教学要求:了解:了解植物病害的定义,熟悉园林植物病害的病原,以及各类病原物所致病害的特点和防治途径。

掌握:掌握植物病害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

课题四: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原理及方法主要内容:(一)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基本原理。

(二)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基本方法。

教学要求:掌握:掌握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原理和方法。

了解:了解各种防治方法的特点。

课题五:园林植物主要虫害防治主要内容:(一)食叶害虫。

(二)吸汁害虫。

(三)园林植物钻蛀害虫。

(四)地下害虫。

教学要求:掌握:掌握主要园林植物害虫的形态,掌握其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教学标准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教学标准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教学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是高等职业教育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从事园林植物生产、栽培养护所需的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知识和基本技能,重点强化学生园林植物病虫草识别与综合防治技能的培养,要求学生领会“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为今后从事园林植物养护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1.素质目标(1)具有诚实守信、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2)具有较强的表达能力和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3)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吃苦耐劳和团队协作的精神;(4)具有通过各种媒体资源查找所需信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5)具有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业创新能力;(6)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能遵守职业道德规范;(7)具有知识、技术及时更新及追踪新技术发展的能力。

2.知识目标(1)了解园林昆虫、病原菌形态特征及生物学基本知识。

(2)熟悉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生发展规律。

(3)理解园林植物病虫害综合治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4)掌握园林中常用农药的基本知识。

(5)掌握当地常见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危害特点、发生发展规律和防治措施。

3.能力目标(1)能鉴别本地常见的园林植物病虫种类;(2)能进行园林植物病虫标本采集、制作和保存;(3)能初步鉴别农药的优劣;(4)具备使用、配制常用农药的能力;(5)能运用物理机械、生物、植物检疫等综合防治病虫害;(6)能制定适合各类园林绿地的综合防治方案。

三、参考学时64学时(理论教学32学时,实践教学32学时)。

(四)课程学分4学分。

(五)课程内容和要求(六)教学建议1.教学方法(1)课堂教学应尽量采用项目教学法、现场教学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标本、录像和图片等教学手段,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以兴趣小组活动为载体,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岗位职业素养,为就业打好基础。

(2)本课程教学内容应结合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实际和季节变化,进行时间和空间上的合理配置,适当调整教学内容,以利于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

《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

《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

《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基本信息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学是为园艺专业本科开设的专业课,学生在学习植物生理学、遗传学、生物化学及土壤学等基础课和专业课之后,学习本课程。

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学是以生物科学为理论基础, 与应用技术相结合,讲述园艺植物病虫害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并运用植物保护的基础理论知识学习、掌握果树、蔬菜等园艺植物的病虫害症状、特点和发病规律,其主要任务是使园艺专业学生运用己经学到的植物病虫害的相关知识去思考综合防治在生态农业、无公害农业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解决生产实际中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学的基本理论、原理和方法,了解国内外园艺植物保护领域发展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

2. 能力目标:课堂教学重点突出基本概念和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实用技术,要把课堂讲授与园艺植物生产紧密结合备课过程中随时补充新内容,及时介绍国内外的先进理论和技术及方法,使学生及时了解到本学科的重要进展及发展动向。

同时联系山东省园艺植物生产的实际情况,灵活进行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的生产管理,为将来从事园艺专业的工作打下基础。

3. 素质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园艺产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和前沿问题,掌握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能够综合防治现代园艺植物生产基地规划病虫害以及相关组织管理的能力,掌握主要园艺作物的生物学特性、综合防治方法、绿色生产方式、有机生产方式等, 培养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强、创新意识浓、应用型的专业型人才,为从事园艺植物生产和科研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主要内容和要求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基本方法及综合防治2、熟悉园艺植物病虫害的防治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3、了解国内外园艺产业的发展现状【教学设计建议】首先介绍国内外园艺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而讲述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的的基本方法和综合防治的具体内容,然后讲述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学和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实验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Prevention and cure to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of garden plant课程编码:1321144325总学时数:36 课内实验时数:12学分:2开课单位:生命科学学院园林教研室适用专业:园林适用对象:本科(四年)一、课程的性质、类型、目的和任务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是高等学校园林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实验课程是园林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主干专业课实践教学环节;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实验课程是高等学校园林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专业课实践教学环节。

该实践教学环节所教授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是构成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科学工作者和园林技术人员所必备的。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实验课程在为学生系统地打好必要的园林工程基础,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具有其他课程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

通过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实验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对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实验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有比较系统的认识和正确的理解,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实验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中,都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努力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本课程宜从三年级第六学期开设。

以确保学生学习本课程具有所需要的工程原理、工程设计、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基础。

三、课程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1]表示“了解”;[2]表示“理解”或“熟悉”;[3]表示“掌握”;实验一园林植物昆虫标本的采集、制作和鉴定一、目的要求掌握昆虫标本采集、制作和保藏的技术与方法,学会昆虫鉴定的一般方法,了解当地昆虫的主要目科和优势种类、天敌昆虫的种类以及生活环境和主要习性,为本地园林植物害虫的准确鉴定和综合治理奠定科学基础。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学教案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学教案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危害。

2. 掌握园林植物病虫害的识别方法及发生规律。

3. 学习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4. 提高学生对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认识和重视。

二、教学内容:1. 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基本概念及分类1.1 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定义1.2 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分类1.3 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危害表现2. 园林植物病虫害的识别方法2.1 形态学识别方法2.2 生态学识别方法2.3 分子生物学识别方法3. 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发生规律3.1 病虫害发生的条件3.2 病虫害发生的发展规律3.3 病虫害发生的预测预报4.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基本方法4.1 物理防治法4.2 化学防治法4.3 生物防治法4.4 园林管理防治法5.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5.1 病虫害防治的原则5.2 病虫害防治的策略5.3 病虫害防治的操作技术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危害。

园林植物病虫害的识别方法及发生规律。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2. 教学难点:园林植物病虫害的识别方法及发生规律。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技术操作。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基本概念、分类、危害、识别方法、发生规律、防治方法及技术。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加深学生对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认识。

3. 实践操作法:安排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园林植物病虫害基本概念、分类、危害的掌握情况。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园林植物病虫害识别方法、发生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实践操作考核:评价学生在实地考察中的操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学》2. 课件:PowerPoint 演示文稿3. 图片:各种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图片4. 视频: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实践操作视频5. 网络资源:相关学术期刊、论文、websites七、教学安排:1. 课时:64 课时(理论课48 课时,实践课16 课时)2. 教学计划:第1-8 课时: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危害第9-16 课时:园林植物病虫害的识别方法第17-24 课时: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发生规律第25-32 课时: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基本方法第33-40 课时: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第41-48 课时: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八、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兴趣。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培养方案(含教学大纲)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培养方案(含教学大纲)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培养方案(含教学大纲)«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组一、课程性质及课程培养目标本课程是园林技术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要紧为城镇园林治理部门、都市园林绿化公司、园林苗圃、园林花木公司、公园、风景名胜区等企事业单位,培养从事园林绿化、美化、花卉生产及经营治理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

二、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具备高技能型人才所必需的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基础知识、差不多原理和差不多技能,能够识别园林植物要紧病虫害并把握其发生进展的规律和防治技术,学会病虫草害标本的制作、储存与鉴定方法,把握病虫害调查与测报的差不多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注意渗透思想道德教育,以实现全面素养培养的教育目标。

1、职业岗位目标:«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为园林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主干课程,要紧为花卉苗木的栽培治理和养护等职业岗位〔群〕能力提供知识和技术支撑。

为城镇园林治理部门、园林绿化公司、园林苗圃、园林花木公司、公园、风景名胜区等企事业单位,培养从事园林绿化、花木养护、花卉生产及经营治理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

按照职业岗位目标指向,确定课程知识目标、课程技能目标和职业能力目标。

2、课程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把握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所必需的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差不多原理和基础知识。

把握园林植物要紧病虫害形状特点及识别鉴定的基础知识;发生进展规律和推测预报知识;园林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原理;园林植物要紧病虫害的识别鉴定和具体综合防治措施知识。

3、课程技能目标:能够把握园林植物要紧病虫害的标本采集、制作、储存方法和识别鉴定技术;把握园林植物要紧病虫害调查与测报的差不多技能;园林植物要紧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学会常见农药的配制和使用方法,把握常见药械的使用和修理技能。

4、职业能力目标:本课程除完成上述课程知识目标和课程技术目标外,始终将教书育人贯穿于教学工作的全过程,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和如何做事。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教学大纲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教学大纲

农业昆虫学自学指导主编黄敏学习建议1、开始学习本教材之前,请按目录浏览全书;2、分章节学习,学完一章后整理该章的学习笔记,通过比较、归纳、加工所学内容;3、听必要的面授辅导课有利于提高自学本教材的效果和效率;4、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最好边学习、边接触实际、边总结;5、完成每章后的复习思考题;6、自习时间分配建议(见表)。

自学时数分配表(22周每周4学时复习1周)章节学时时间作业备注绪论 2 7月5页1-5题8 7月33页1-5题第一章害虫防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第一节虫害发生的原因和虫灾防治的基本途径第二节害虫虫情调查方法第三节害虫防治的主要方法第四节害虫的综合防治10 7-8月83页1-5题第二章水稻害虫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种类识别及为害第三节发生与防治第四节水稻害虫综合防治6 8月99页1-5题第三章小麦害虫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种类及为害第三节发生与防治第四节小麦害虫综合防治6 8月126页1-5题第四章杂粮害虫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种类及为害第三节发生与防治第四节玉米害虫综合防治8 9月173页1-5题第五章蔬菜害虫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种类及为害第三节发生与防治第四节南方保护地蔬菜害虫综合防治4 9月190页1-4题第六章地下害虫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种类及为害第三节发生与防治6 9-10月217页1-5题第七章棉花害虫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种类及为害第三节发生与防治第四节棉花害虫综合防治6 10月233页1-4题第八章烟草害虫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种类识别及为害第三节发生与防治6 10月250页1 -3题第九章甘蔗害虫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种类及为害第三节发生与防治12 11月344页1-5题第十章果树害虫第一节柑桔害虫第二节苹、梨、桃害虫第三节南方特色水果害虫6 12月367页1-5题第十一章茶树害虫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种类及为害第三节发生与防治第四节茶虫综合防治4 12月392页1-5题第十二章仓储害虫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种类及为害第三节发生与防治第四节仓储害虫综合防治复习 4 12月总时数88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了解植物保护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农业昆虫学的内容和任务。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教学大纲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教学大纲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教学大纲课程说明课程编码:0505304,课程总学时(理论总学时/实践总学时):72(54/18),周学时(理论学时/实践学时):4(3/1),学分:4学分,开课学期:第3学期。

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园林技术(专)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园林植物病理和昆虫学的基本知识,掌握园林植物主要病虫害发生、发展规律,调查统计和预测预报方法,以及病虫害的综合防治的原理和方法,为保证园林植物的健康生长和园林生态安全奠定良好的专业基础,为毕业生今后从事园林植物的生产、科研、技术推广服务和经营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适用专业与学时分配适用于园林技术(专)专业。

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如表1。

三、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基本掌握当地主要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规律、有效的防治方法以及预测预报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掌握合理、安全使用农药技术,防止农药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生产绿色果蔬食品。

初步形成发现、分析和解决生产上实际问题的能力。

并注意渗透思想教育,逐步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观念,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具体要求达到以下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昆虫识别基本知识;2、掌握病害诊断基本知识;3、掌握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要点和各种防治方法;4、掌握当地主要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生规律及特点。

(二)能力目标:1、能正确识别园林植物主要害虫种类;2、能在田间正确诊断园林植物主要病原的病害;3、能独立调查统计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生发展规律,并以此制定防治适期;4、能科学、安全、合理地使用无公害农药;5、能依据所学知识对当地园林植物主要病虫害进行综合防治;6、能综分析和解决生产实际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三)素质目标:1、具有对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兴趣;2、具有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经济效益意识;3、具有从事园林植物病、虫防治工作的责任感和事业心;4、具有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精神。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教学大纲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教学大纲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计划总学时:144 实践学时:72适用专业:园林、果花专业编写人:努尔曼古丽玉素浦编写时间:2013年5月10日一、课程性质、任务《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是以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发生、发展、暴发流行规律及防治方法为主要内容的一门课程。

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以后从事园林植物养护、生产及管理等工作掌握和了解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基本技能和方法,为生产服务。

学习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主要任务是:在认识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重要性的基础上,掌握主要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发生与暴发流行规律,结合园林生产实际,制定积极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

本课程突出实用性和技术性,必须加强实验、实习等实践环节教学,通过把学到的理论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去,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并指导实践,提高应用能力。

二、课程特色本课程是园林、果花专业的专业课程。

拥有有一支教学丰富的教室队伍,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广大的平台。

结合实验实训体现职业真实情境,实践教学项目化,建立既重视过程也重视结果的学习效果评价考核方法,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知识能力和培养目标1、知识能力和培养目标①.理解园艺植物病虫害的形态、类群和生物学的基本知识。

②.理解园艺植物病虫害综合治理原理和主要措施。

③.熟悉园艺植物上常用农药的性能,了解作用原理与方式。

④.掌握常见园艺植物病虫的危害特点、发生发展规律和防治技术。

2、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①.能正确鉴别本地常见的园艺植物病虫种类。

②.能科学地进行园艺植物病虫害的调查、分析。

③.能正确地进行园艺植物病虫标本采集和制作。

④.掌握常用农药和药械的使用方法。

⑤.能依据园艺植物病虫的特性科学制定和实施治理方案。

四、课程内容园林植物病虫害研究是研究园林植物发病和虫害的原因、环境因素与病虫害发生发展与流行的关系、病虫害防治的方法。

它是植物病理学和昆虫学的一个分枝,属于应用科学的范畴,是直接为城市绿地和园林生产服务的一门科学,是园林、果花专业的一门专业课。

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 教学大纲

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  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教学目的:理解园艺植物病虫害发生发展的原因,识别园艺植物常见病虫害,综合运用园艺植物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预测预方法和安全科学使用农药知识和技术,结合生产实际,指导和实施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或化学防治,设计园艺植物病虫害无公害综合防治方案,制定园艺植物病虫害周年防治历。

教学任务: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小组为单位制定计划、实施操作、互相评价,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树立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观念,从事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能力和技能,能适应相关职业岗位群的工作需要。

第一章植物病害识别与诊断教学目标与任务:描述植物病害的症状类型及特点,区别植物病害的病状与病征,判断植物病害的病原类型,熟练运用病原物分离、培养与接种技术,诊断植物病害。

教学内容:第一节植物病害症状识别一、植物病害二、病状识别三、病征识别四、症状在病害诊断中的作用实训2-1 植物病害标本采集制作与保存第二节植物生物性病原及其所致病害识别一、植物病原菌物二、植物病原原核生物三、植物病毒四、植物病原线虫五、寄生性植物实训2-2 植物病害症状、病原物及其所致病害识别实训2-3 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实训2-4 植物病原物的分离培养与纯化教学活动:田间观察园艺植物病害症状并采集病害标本,实训室观察各类标本、图片或幻灯片,区分植物病害病状及病征类型。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自主学习法、讨论法、实习作业法、读书指导法。

第二章园艺昆虫识别与分类教学目标与任务:了解昆虫主要特征及其与其他节肢动物的关系,描述昆虫外部形态的基本构造并指出其功能,理解昆虫体壁通透性及其与杀虫剂渗透的关系,指出园艺昆虫主要目科代表种类及其分类特征,识别常见目科园艺昆虫,区分昆虫和螨类。

熟悉昆虫繁殖与发育过程中的特性及习性,采集、制作并保存昆虫标本,运用求同、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鉴别一般昆虫。

教学内容:第一节昆虫的形态识别—、昆虫与其他节肢动物的区别二、成虫三、卵四、幼虫五、蛹六、昆虫的体壁七、昆虫的内部器官实训1-1 昆虫外部形态识别第二节昆虫的繁殖与发育—、昆虫的生殖方式二、昆虫的变态三、昆虫的生长发育四、昆虫的世代和年生活史五、昆虫的主要习性第三节园艺昆虫分类—、昆虫分类的方法二、园艺昆虫主要目科实训1-2 园艺昆虫主要目科形态识别教学活动:观看昆虫标本采集录像片,利用课余时间野外采集昆虫,结合园艺植物害虫识别田间采集昆虫。

园林病虫害防治实训教学大纲2

园林病虫害防治实训教学大纲2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实训大纲《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学中除了讲授必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外,还必须加强实训环节,它对学生掌握基本理论,运用基本知识,训练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对园林植物病虫害会诊断识别、会分析原因、会制定方案、会组织实施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大纲适用于我院高职技术园艺专业。

实训主要以在实验观察为主。

1 实训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1.1 教学目标本课程实训主要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掌握病虫害识别分类的方法、防治原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生产实践问题的一般能力,通过本课程各个教学环节的教学,使学生对园林病虫害防治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有一个系统的认识。

初步具备对生产实践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管理的思想和观点解决企业生产实践问题的初步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为今后工作打下初步基础。

1.2 基本要求1.2.1 能掌握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基本知识;1.2.2 能掌握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基本方法和技能;1.2.3 能掌握当地园林植物的食叶、吸汁、蛀干、地下害虫和叶、花、果、枝干、根部病害发生发展规律及其科学防治方法。

2 实训项目与学时分配序号实训项目学时1 实训一园林植物病虫危害性的考察 22 实训二昆虫触角的基本构造和类型 23 实训三昆虫口器的基本构造和类型 24 实训四昆虫足的基本构造和类型 25 实训五植物病害症状(包括病状和病症)的田间观察 26 实训六植物病原线虫的分离 27 实训七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田间调查 28 实训八农药的配制、使用及防治效果调查 29 实训九园林植物害虫的田间识别与防治 210 实训十园林植物病害的田间识别与防治 211 综合实训 5合计 2 53 具体实训项目3.1实训1 园林植物病虫危害性的考察1。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理论教学大纲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理论教学大纲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理论教学大纲
一、理论教学要求
1.掌握昆虫基础知识,并能灵活应用于害虫识别和防治之中;
2.掌握植物病害基础知识,并能灵活应用于病害的诊断和防治之中;
3.掌握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能灵活应用于综合防治方案制定之中;
4.掌握农药基础知识,并能正确应用于病虫害的防治之中,达到经济、安全、有效的目标;
5.掌握园林植物的食叶、吸汁、蛀干、地下害虫的为害特点、发生规律,以及防防治方法;
6.掌握园林植物的叶、花、果、枝干和根部病害的为害特点、发生规律,以及防治方法。

在理论教学过程中要重点突出实践技能所需要的理论基础,并以较多的案例突出理论知识的应用;要把素质教育贯穿在整个理论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的职业道德、创新意识、独立思考能力,收集处理信息能力,获取新知识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各个方面的能力得到培养和加强。

三、理论教学方法
本课程理论课在教室进行,以讲授为主, 并辅助以多媒体及相关的录相资料,部分单元开展专题讨论和学生演讲;实验课主要在实验室进行,对主要病虫进行观察和鉴定,并辅助于课内外的标本采集制作和鉴定,以及病虫的饲养和观察,以增加学生对植物病虫的识别诊断、生物学特性和发生规律等方面的感性认识。

实训课主要在田间进行, 对主要病虫进行田间识别诊断和防治。

最后进行一次课外综合实训,对学生的会诊断识别、会分析原由、会制订方案、会组织实施的植保“四会”能力进行综合训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简介《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是上饶职业技术学院园艺专业教学计划中要求学生必修的专业主干课之一。

本课程与园林植物、花卉学、土壤肥料学及各种园林植物栽培专项技术有非常密切的联系。

课程结束后,将由学院组织统一考试。

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包括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

总论内容为园林昆虫的基本知识、园林病害的基本知识和园林病虫害防治原理和技术措施;各论内容为苗木根部病虫害防治、叶部病虫害防治、枝干病虫害防治、农药及其应用。

总论部分阐述了识别园林病虫害种类特征、掌握园林病虫害发生发展规律和防治园林病虫害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原理和方法;各论则是总论知识在各种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中的具体运用。

为了便于学生掌握基本技能,书后还附有实训实习指导。

学习本课程,对于园艺专业的学生来讲,要求学生掌握园林病虫害防治的基本知识和本地区主要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在生产实践中,学会用园林病虫害防治的知识,保护所栽种园林植物健康生长、绿化美化环境。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当地园林植物的食叶、吸汁、蛀干、地下害虫和叶、花、果、枝干、根部病害发生发展规律及其科学防治方法;本课程的特点:1、利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教学的方式,以指导和拓展学生的学习思路,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2、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淡化过多的理论知识,通过实验、实训等多种形式,以实践应用为主。

3、学生综合实训。

仅给出实训题目及实训要求以及必要的提示;学生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训内容和要求,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对植物病虫的诊断识别、分析原由、制订方案、组织实施的植保“四会”能力得到提高。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教学大纲1 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基本要求1.1 性质本课程是高等职业教育园林类专业基础理论课。

1.2 任务学习园林植物栽培管理中病虫害防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当地园林植物的食叶、汲汁、蛀干、地下害虫和叶、花、枝干、根部病害发生发展规律及其科学的防治技术。

1.3 基本要求1.3.1 掌握昆虫基础知识,并能灵活应用于害虫识别和防治之中;1.3.2 掌握植物病害基础知识,并能灵活应用于病害的诊断和防治之中;1.3.3 掌握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能灵活应用于综合防治方案制定之中;1.3.4 掌握农药基础知识,并能正确应用于病虫害的防治之中,达到经济、安全、有效的目标。

1.3.5 对当地园林植物主要病虫害能正确识别和诊断;1.3.6 能正确应用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基础知识,分析当地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制订科学、合理的综合防治方案,并能有效地组织实施。

1.4 总学时与学分数总学时数:70 学分数:4.02 学时分配建议表内容序号教学内容总学时讲课实训1 绪论 5 3 22 第一章园林昆虫基础15 9 63 第二章园林植物病害基础15 9 64 第三章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原理和方法5 3 25 第四章农药及其应用 5 3 26 第五章园林植物虫害及其防治 5 3 27 第六章园林病害及其防治 5 3 28 综合实训 5 59 课程设计 5 510 课程设计 5 511总计70 33 37 3 课程内容3.1绪论3.1.1 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内容、任务及重要性,掌握园林植物病虫害危害的特点。

3.1.2 教学重点与难点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内容和任务。

3.1.3 教学建议绪论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对本门课程有一个大概了解,由于学生刚接触本门课程,在所涉及的知识点中对于“四会”人才和园林病虫害防治方针的理解是难点,条件许可时可请当地园林局的技术管理人员到校介绍本地区园林病虫害防治情况,使学生加深理解。

3.1.4 教学内容3.1.4.1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内容和任务;3.1.4.2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3.1.4.3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特点;3.1.4.4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

3.2 园林昆虫基础3.2.1教学目的和要求重点掌握昆虫的外部形态、生物学特征、分类和识别,并能灵活应用于害虫的鉴定和防治中。

3.2.2 教学重点与难点外部形态、昆虫的分类与识别。

3.2.3 教学建议①昆虫的外部形态和内部器官是本章教学的难点。

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录像片、《昆虫世界》等科教影片、蝗虫模型、实物标本等直观手段让学生认识理解各部分的构造特点,并能做到举一反三。

内部器官部分主要讲清各器官的组成与防治害虫的关系,微观构造不宜更多讲授。

②本章的课堂实验要向学生讲清生物立体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重点观察昆虫头式、口器、触角、足、翅、幼虫、蛹的类型和8个目代表种的特征,归纳总结各目的主要鉴别特征。

③在讲授昆虫纲的主要特征时,要注意和甲壳纲、蛛形纲、多足纲的代表动物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更有助于学生领会昆虫纲的特征。

昆虫生物学的教学还可让学生观看《昆虫的一生》等教学片,使之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接受。

3.2.4 教学内容3.2.4.1昆虫概述;3.2.4.2昆虫的外部形态;3.2.4.3昆虫的生物学特性;3.2.4.4 园林昆虫的分类与识别;3.2.4.5 昆虫与环境的关系。

3.3 园林植物病害基础3.3.1 教学目的和要求重点掌握植物病害的症状、病原和流行,以及诊断原理,并能灵活应用于病害的诊断和防治中。

3.3.2 教学重点与难点侵染性病害的病原及植物病害的诊断。

3.3.3 教学建议①园林病害的概念是教学难点之一。

病害要有病理变化过程,并且造成损失。

要注意和损害的区别。

要阐明病害所具备的三个条件之间的关系,这对于指导病害防治有重要意义。

②教学中要注意区别病变、病程、侵染循环、真菌生活史和病害流行,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也是初学者难以理解容易混淆的。

病变是指病害发生过程中寄主在生理上、组织上和形态上的变化过程;病程是指病原物接触寄主到使寄主发病所经历的全部过程;侵染循环是指一种病害在整个生长季节的发病全过程;真菌的生活史是一种真菌从一种孢子萌发到再产生同一种孢子的过程,其中无性阶段的孢子常是侵染循环中再侵染的侵染源;病害流行是指群体发病规律,如大量感病寄主和大量的致病性强的病原物。

③对于病害症状类型,真菌各亚门的特征的教学应结合实物标本、玻片标本的演示进行教学,以增加直观性。

每亚门都应利用几个有代表性的种类来讲解形态特点,防止学生在理解上的片面性。

④教学中要对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因、病状和预防措施予以足够的重视,不能忽略。

因林业专业学生大部分都从事林木种苗培育和经营的工作,使他们能够在生产中正确诊断病害,合理运用栽培措施确保林木优质高产有重要意义。

3.3.4 教学内容:3.3.4.1 植物病害的概念与类型;3.3.4.2 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原;3.3.4.3 侵染性病害的病原;3.3.4.4 植物病害的发生与流行;3.3.4.5 植物病害诊断3.4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原理和方法3.4.1 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原理,重点掌握植物病虫害防治方法和技术,以及综合防治方案的制订。

3.4.2 教学重点与难点园林植物病虫害田间调查和数据处理的方法。

3.4.3 教学建议①要充分利用录像片、幻灯片、图表和实物进行教学,增加直观性,并要将课堂讲授与实验观察有机结合起来。

②本章中小蜂成虫形态和落叶松球果花蝇的形态识别是教学难点,后者要注意与家蝇的区别。

③病原菌可制成玻片标本让学生进行观察。

3.4.4 教学内容3.4.4.1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原理;3.4.4.2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方法;3.5 农药及其应用3.5.1 教学目的和要求重点掌握农药的剂型及其性能、使用方法和浓度计算,了解常用农药的特性和应用。

3.5.2 教学重点与难点农药的剂型与助剂及浓度与稀释计算。

3.5.3 教学建议①农药的稀释计算、石硫合剂熬制和背负式机动弥雾喷粉机是本章教学的难点。

稀释计算应多举例子,多做练习题,使学生加深理解;熬制石硫合剂要选择优质材料,掌握好熬制火候,教师备课时应先试做一次以便心中有数;机动弥雾喷粉机使用可请当地园林部门的技术人员讲解,使学生掌握好操作规程,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②林业技术防治法教学时应与园林植物课的有关内容联系起来,使学生深刻认识到良好的植物搭配对防止病虫害发生的重要作用。

③药械理论教学应和实验教学结合在一起边讲边做边练,有助于学生掌握技能。

④有条件时,可组织学生亲自参加用烟剂防治病虫害的生产实践。

其它施药方法也可让学生模拟操作。

⑤本章结束后,应对各种防治方法的优缺点、原理、所包括的内容列表进行归纳总结,有利于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

3.5.4 教学内容3.5.4.1 农药的类型;3.5.4.2 农药的剂型与助剂;3.5.4.3 农药的科学使用方法;3.5.4.4 农药的浓度与稀释计算;3.5.4.5 常用农药与应用。

3.6园林植物虫害及其防治3.6.1 教学目的和要求重点掌握各类害虫的形态特征和发生规律,以及综合防治方法。

3.6.2 教学重点与难点食叶害虫和枝干害虫。

3.6.3 教学建议①松毛虫的成幼虫区别、杨树黑斑病、灰斑病症状区别、松针红斑病和褐斑病区别是本章教学难点。

教学时,可用实物标本比较来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

②各害虫种类的教学要将理论讲授与实验观察结合起来,边讲边观察,以加深印象。

要多利用录像片、幻灯片、图表等辅助教学。

③本章涉及害虫多为鳞翅目种类,在教学前,可先用少量时间复习鳞翅目主要类群特征,有助于学生学习本章内容。

④授课时应备齐各种病虫害被害状标本,增加直观性,使学生容易掌握。

学生在学习时也应联想生产实践所见到的被害情况,有条件时可调查附近地区的枝干病虫被害情况,以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3.6.4 教学内容3.6.4.1 食叶害虫;3.6.4.2 枝干害虫;3.6.4.3 吸汁害虫及螨类;3.6.4.4 根部害虫。

3.7园林病害及其防治3.7.1 教学目的和要求重点掌握各类病害的症状和发生规律,以及综合防治方法。

3.7.2 教学重点与难点叶、花、果病害。

3.7.3 教学建议各病害种类的教学要将理论讲授与实验观察结合起来,边讲边观察,以加深印象。

要多利用录像片、幻灯片、图表等辅助教学。

3.7.4 教学内容3.7.4.1 叶、花、果病害;3.7.4.2 枝杆病害;3.7.4.3 根部病害。

3.8 综合实训3.8.1 教学目的和要求综合训练学生对植物病虫害的诊断识别、分析原由、制订方案、组织实施的植保“四会”能力。

3.8.2 教学重点与难点3.8.3 教学建议3.8.4 教学内容选择某一园林绿地,调查病虫害的种类、危害,并能根据发生规律制订综合防治方案和组织防治实施。

4 教材和参考书目教材: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江世宏主编重庆大学出版社教学参考书:1、彩万志,庞雄飞,花保祯等.普通昆虫学.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12、许志刚.普通植物病理学.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3、赵善欢.植物化学保护.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4、徐明慧.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相关网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