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涉世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之”: 助词,调整音节。 助词,调整音节。 “苟”: 如果。 如果。 “若”:你。 何富贵也” 哪里富贵得起来呢? “何富贵也”:哪里富贵得起来呢? “也”: 表反问。 表反问。 “太息”:长叹。 太息” 长叹。 “安”: 哪里,怎么。 哪里,怎么。 鸿鹄” 即天鹅,比喻 “鸿鹄”: 即天鹅, 有远大抱负 的人。 的人。
13
读课文第三自然段重点理解: 读课文第三自然段重点理解: 1.理解如下句子及字词: 1.理解如下句子及字词: 理解如下句子及字词 (1)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毋斩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2)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且壮士不死即已 死即举大名 即已, 举大名耳 (3)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乃令扶离人葛婴将 蕲以东。 (4)乃令扶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将军身披坚执锐 伐无道,诛暴秦, 披坚执锐, (5)将军身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 复立楚国之社稷 功宜为王。 社稷, 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
18
三.根据句子理解虚词的意义。 根据句子理解虚词的意义。
辍耕之垄上 往、到 怅恨久之 助词,无实意 助词, 助词, 之 鸿鹄之志 助词,的 代词, 代人) 二世杀之 代词,他(代人) 代词, 然足下卜之鬼乎 代词,代事 代词, 皆下之 代词,代地方 扶苏以数谏故 因为 或以为死 认为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 以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把 以激怒其众 用 固以怪之矣 已经
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
第三段)写陈胜、吴广发动起义, (第三段)写陈胜、吴广发动起义,胜利进军 及建立政权的经过, 及建立政权的经过,昭示了农民起义的伟大力 量和历史意义。 量和历史意义。
17
二、根据句子理解下列实词的意义。 根据句子理解下列实词的意义。
若为佣耕 作,当 皆次当行 征发之列 为屯长 担任 行 乃行卜 做,进行 为 号为张楚 是 行收兵 行进,行军 行进, 为天下唱 向、对 为坛而盟 制、建造 不当立 应该 当 当此时 在,正当 皆次当行 编列 次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停留, 停留,驻扎 举国上下 全、整个 举 死即举大名耳 发动
14
2.概括本段描述了哪些内容? 2.概括本段描述了哪些内容? 概括本段描述了哪些内容 写了三方面内容。 并杀两尉; 写了三方面内容。①并杀两尉;②为 坛而盟; 胜利进军。总之, 坛而盟;③胜利进军。总之,写了起义的 经过和胜利情况。 经过和胜利情况。 3.“且壮士不死即已 死即举大名耳, 且壮士不死即已, 3.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 侯将相宁有种乎! 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的思想含义 是什么? 是什么? 这句话表达了陈胜等人敢做敢为, 这句话表达了陈胜等人敢做敢为, 要做天下主人的英雄气概, 要做天下主人的英雄气概,对封建等级 制度进行否定。这种思想在当时是难能 制度进行否定。 可贵的。 可贵的。
19
陈胜吴广乃谋曰 于是,就 于是, 乃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是 固以怪之矣 本来 固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本来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表转折关系 而 夺而杀尉 表承接关系 为坛而盟 表并列关系 收而攻蕲 表承接关系
20
四.阅读思考: 阅读思考: 1.陈胜是农民起义的领袖, 1.陈胜是农民起义的领袖,作者对这一 陈胜是农民起义的领袖 历史人物持什么态度? 历史人物持什么态度? 作者对陈胜是肯定和赞扬的。“世 作者对陈胜是肯定和赞扬的。 史记》 家”是《史记》中为那些对全国政局有 影响的王侯将相所作的传记, 影响的王侯将相所作的传记,司马迁将 陈胜与一般的王侯齐观, 陈胜与一般的王侯齐观,可见对他首先 发难的功绩是予以充分肯定的。 发难的功绩是予以充分肯定的。
8
2.思考回答。 2.思考回答。 思考回答
(1)第一段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陈胜的? (1)第一段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陈胜的? 第一段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陈胜的 这一段从籍贯、身世、 这一段从籍贯、身世、志向等方面来介绍 陈胜。 与人佣耕” 陈胜。①“与人佣耕”,表明陈胜是个被剥削 受压迫的穷苦农民; 怅恨久之” 受压迫的穷苦农民;②“怅恨久之”,说明他 对所处的贫困地位的不满; 苟富贵, 对所处的贫困地位的不满; ③“苟富贵,无 相忘” 表达出他有福同享的思想意识; 相忘”,表达出他有福同享的思想意识;④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用形象的比喻说明 了他的远大志向。 了他的远大志向。 (2)为什么先写这段 为什么先写这段? (2)为什么先写这段? 先写这段主要是表明陈胜后来发动起义并 非偶然,早有其思想根基。 非偶然,早有其思想根基。
6
课文分析
读课文第一自然段重点理解: 读课文第一自然段重点理解: 1.理解如下字词 理解如下字词: 1.理解如下字词: “……者……也”: ……者……也 表判断。 表判断。 “少”:年轻。 年轻。 “尝”: 曾经。 曾经。 爱雇为人劳动。 “佣”:爱雇为人劳动。 “辍”:停止。 停止。 “之”: 往。 “垄”: 田埂。 田埂。 怅恨” 惆怅恼恨。 “怅恨”:惆怅恼恨。
22
(3)为起义作舆论准备的办法是: 为起义作舆论准备的办法是: ①将写有“陈胜王”的布条置鱼腹 将写有“陈胜王” 中,戍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 戍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 ②广在驻地旁的丛祠中,学狐鸣呼曰: 广在驻地旁的丛祠中,学狐鸣呼曰: 大楚兴,陈胜王。 “大楚兴,陈胜王。”
23
3.总结主题: 3.总结主题: 总结主题 本文生动地记叙了陈胜起义的过程, 本文生动地记叙了陈胜起义的过程, 刻画了陈胜、吴广的英雄形象, 刻画了陈胜、吴广的英雄形象,赞扬了 他们反抗暴秦专制的历史功绩。 他们反抗暴秦专制的历史功绩。
2
文学常识 请看视频 《史记》 史记》 原名《太史公书》, 》,是我国第一 原名《太史公书》,是我国第一 部纪传体通史, 部纪传体通史,开创了纪传体和书表 的编写体例。 的编写体例。 全书共一百三十篇, 全书共一百三十篇,记载了从传 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中期长达三千多 年的历史。鲁迅先生赞其“ 年的历史。鲁迅先生赞其“史家之绝 无韵之《离骚》 唱,无韵之《离骚》”。
9
读课文第二自然段重点理解: 读课文第二自然段重点理解: 1.理解如下句子及字词 理解如下句子及字词: 1.理解如下句子及字词:
谪戍渔阳九百人 (1)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 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 失期。 度已失期 (2)度已失期。 亦死, 大计亦死, (3)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 乎?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 (4)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诈自称公子扶苏 (5)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 天下唱 多应者。 天下唱,宜多应者。
10
2.第二段主要采用了哪些方法对人物 2.第二段主要采用了哪些方法对人物 进行描写? 进行描写? (语言、动作)以记叙人物的对话 语言、动作) 为主,通过对话描写,刻画了陈胜、 为主,通过对话描写,刻画了陈胜、吴 广的革命精神和非凡的才能。 广的革命精神和非凡的才能。
11
3.第二段记述了陈胜起义的哪些史实? 3.第二段记述了陈胜起义的哪些史实?怎 第二段记述了陈胜起义的哪些史实 样看待他们所采用的迷信手法? 样看待他们所采用的迷信手法? ①秦二世元年七月大泽乡起义的时间地点、 秦二世元年七月大泽乡起义的时间地点、 发起者、参加者及其人数。 发起者、参加者及其人数。 起义爆发的原因。 天下苦秦久矣” ②起义爆发的原因。“天下苦秦久矣”, 暴虐的秦朝专制统治给人民带来无穷无尽 的灾难,造成社会普遍的怨愤和仇恨,这 的灾难,造成社会普遍的怨愤和仇恨, 是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 失期、 是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失期、法皆 秦朝严酷的法令逼使戍卒揭竿而起, 斩”,秦朝严酷的法令逼使戍卒揭竿而起, 这是起义发生的直接原因。 这是起义发生的直接原因。
16
分析总结
一、按事件发展过程,请概括三段意思: 按事件发展过程,请概括三段意思: 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
(第一段)叙述陈涉年轻时的佣耕生活,表现 第一段)叙述陈涉年轻时的佣耕生活, 了他胸怀大志,有反抗精神。 了他胸怀大志,有反抗精神。
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
(第二段)写起义的筹划过程,表现了陈胜、 第二段)写起义的筹划过程,表现了陈胜、 吴广的斗争决心和政治远见。 吴广的斗争决心和政治远见。
1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③起义前的谋划、准备。陈胜、吴广商 起义前的谋划、准备。陈胜、 定假公子扶苏、 定假公子扶苏、楚将项燕之名以号召天 争取响应,借鬼神意旨以威服士卒, 下,争取响应,借鬼神意旨以威服士卒, 笼聚人心。 笼聚人心。 采用“丹书鱼腹”、“篝火狐鸣” 采用“丹书鱼腹” 篝火狐鸣” 等迷信的方式, 等迷信的方式,这是根据当时的的具体 情况而采取的斗争策略,说明陈胜、 情况而采取的斗争策略,说明陈胜、吴 广的足智多谋。 广的足智多谋。
21
2.根据原文回答: 根据原文回答: 起义的导火线? (1)起义的导火线?
戍卒在开赴渔阳的途中遇雨失期。 戍卒在开赴渔阳的途中遇雨失期。
(2)陈胜认为起义将得到广大人民支持 的理由是: 的理由是:
①秦二世杀太子扶苏,引起人民群众对秦 秦二世杀太子扶苏, 王朝的更大不满。 王朝的更大不满。 楚人怀念楚将项燕,有强烈的复国愿望。 ②楚人怀念楚将项燕,有强烈的复国愿望。
3
十表 八书 十二本纪 十二本纪 三十世家 三十世家 七十列传 七十列传
记大事年月 记各种典章制度 记历代帝王政绩 记侯国兴亡 记重要历史人物的 言行事功
4
史 记
读准字音 1.阳 )人也 1.阳夏( jiǎ )人也 2.辍 )耕之垄上 耕之垄上, 2.辍( chuò )耕之垄上,怅( chàng )恨久 chà )恨久 之 3.嗟乎 燕雀安知鸿鹄 嗟乎, )之志哉 之志哉? 3.嗟乎,燕雀安知鸿鹄( hú )之志哉? 4.发闾左適戍( 发闾左適戍 )渔阳 4.发闾左適戍( zhé shù )渔阳 5.大楚兴 陈胜王 大楚兴, 5.大楚兴,陈胜王( wàng ) 6.置人所 置人所罾 )鱼腹中 6.置人所罾( zēng )鱼腹中
15
4.哪些词语表现了起义军的胜利进军情 4.哪些词语表现了起义军的胜利进军情 结尾一句有什么作用? 况?结尾一句有什么作用? “攻”“下”“收”“皆下”等动 ”“下”“收”“皆下” 皆下 表明陈胜、吴广起义势如破竹、 词,表明陈胜、吴广起义势如破竹、所 向披靡。 向披靡。结尾一句进一步反映起义的影 号召力之大。 响、号召力之大。 农民起义风暴席卷各地, 农民起义风暴席卷各地,猛烈地动 摇了秦王朝的统治。同时也告诉人们, 摇了秦王朝的统治。同时也告诉人们, 这场农民运动的爆发是历史的必然。 这场农民运动的爆发是历史的必然。
5
7.烹( pēng )食 7.烹 )食 8.忿 )尉 8.忿恚( huì )尉 9.尉果 尉果笞 )广 9.尉果笞( chī )广 10.徇蕲 徇蕲( )以东 以东, )、 10.徇蕲( xùn qí)以东,攻铚( zhì )、 )﹑ )﹑ 酇( cuó )﹑苦﹑柘( zhè )﹑谯(qiáo) 皆下之 11.复立楚国之社 复立楚国之社稷 11.复立楚国之社稷( jì )
司马迁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了解《 1.了解《史记》及有关常识。 了解 史记》及有关常识。 分析文章, 2.分析文章,掌握重点实词与虚词。 分析文章 掌握重点实词与虚词。 认识农民起义的原因和经过。 3.认识农民起义的原因和经过。 认识农民起义的原因和经过 背诵二、 4.背诵二、三节中要求背诵的部分。 背诵二 三节中要求背诵的部分。 能力目标 学习本文成功地塑造丰富多彩的历史人物形象。 1.学习本文成功地塑造丰富多彩的历史人物形象。 学习本文成功地塑造丰富多彩的历史人物形象 学习本文注重剪裁取舍以突出重点的写法。 2.学习本文注重剪裁取舍以突出重点的写法。 学习本文注重剪裁取舍以突出重点的写法 培养读说能力、 3.培养读说能力、说写能力、想象能力、表演能力、 培养读说能力 说写能力、想象能力、表演能力、 组织能力等等。 组织能力等等。 情感目标 树立远大理想,立志为国家多作贡献。 树立远大理想,立志为国家多作贡献。
“之”: 助词,调整音节。 助词,调整音节。 “苟”: 如果。 如果。 “若”:你。 何富贵也” 哪里富贵得起来呢? “何富贵也”:哪里富贵得起来呢? “也”: 表反问。 表反问。 “太息”:长叹。 太息” 长叹。 “安”: 哪里,怎么。 哪里,怎么。 鸿鹄” 即天鹅,比喻 “鸿鹄”: 即天鹅, 有远大抱负 的人。 的人。
13
读课文第三自然段重点理解: 读课文第三自然段重点理解: 1.理解如下句子及字词: 1.理解如下句子及字词: 理解如下句子及字词 (1)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毋斩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2)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且壮士不死即已 死即举大名 即已, 举大名耳 (3)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乃令扶离人葛婴将 蕲以东。 (4)乃令扶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将军身披坚执锐 伐无道,诛暴秦, 披坚执锐, (5)将军身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 复立楚国之社稷 功宜为王。 社稷, 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
18
三.根据句子理解虚词的意义。 根据句子理解虚词的意义。
辍耕之垄上 往、到 怅恨久之 助词,无实意 助词, 助词, 之 鸿鹄之志 助词,的 代词, 代人) 二世杀之 代词,他(代人) 代词, 然足下卜之鬼乎 代词,代事 代词, 皆下之 代词,代地方 扶苏以数谏故 因为 或以为死 认为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 以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把 以激怒其众 用 固以怪之矣 已经
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
第三段)写陈胜、吴广发动起义, (第三段)写陈胜、吴广发动起义,胜利进军 及建立政权的经过, 及建立政权的经过,昭示了农民起义的伟大力 量和历史意义。 量和历史意义。
17
二、根据句子理解下列实词的意义。 根据句子理解下列实词的意义。
若为佣耕 作,当 皆次当行 征发之列 为屯长 担任 行 乃行卜 做,进行 为 号为张楚 是 行收兵 行进,行军 行进, 为天下唱 向、对 为坛而盟 制、建造 不当立 应该 当 当此时 在,正当 皆次当行 编列 次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停留, 停留,驻扎 举国上下 全、整个 举 死即举大名耳 发动
14
2.概括本段描述了哪些内容? 2.概括本段描述了哪些内容? 概括本段描述了哪些内容 写了三方面内容。 并杀两尉; 写了三方面内容。①并杀两尉;②为 坛而盟; 胜利进军。总之, 坛而盟;③胜利进军。总之,写了起义的 经过和胜利情况。 经过和胜利情况。 3.“且壮士不死即已 死即举大名耳, 且壮士不死即已, 3.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 侯将相宁有种乎! 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的思想含义 是什么? 是什么? 这句话表达了陈胜等人敢做敢为, 这句话表达了陈胜等人敢做敢为, 要做天下主人的英雄气概, 要做天下主人的英雄气概,对封建等级 制度进行否定。这种思想在当时是难能 制度进行否定。 可贵的。 可贵的。
19
陈胜吴广乃谋曰 于是,就 于是, 乃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是 固以怪之矣 本来 固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本来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表转折关系 而 夺而杀尉 表承接关系 为坛而盟 表并列关系 收而攻蕲 表承接关系
20
四.阅读思考: 阅读思考: 1.陈胜是农民起义的领袖, 1.陈胜是农民起义的领袖,作者对这一 陈胜是农民起义的领袖 历史人物持什么态度? 历史人物持什么态度? 作者对陈胜是肯定和赞扬的。“世 作者对陈胜是肯定和赞扬的。 史记》 家”是《史记》中为那些对全国政局有 影响的王侯将相所作的传记, 影响的王侯将相所作的传记,司马迁将 陈胜与一般的王侯齐观, 陈胜与一般的王侯齐观,可见对他首先 发难的功绩是予以充分肯定的。 发难的功绩是予以充分肯定的。
8
2.思考回答。 2.思考回答。 思考回答
(1)第一段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陈胜的? (1)第一段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陈胜的? 第一段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陈胜的 这一段从籍贯、身世、 这一段从籍贯、身世、志向等方面来介绍 陈胜。 与人佣耕” 陈胜。①“与人佣耕”,表明陈胜是个被剥削 受压迫的穷苦农民; 怅恨久之” 受压迫的穷苦农民;②“怅恨久之”,说明他 对所处的贫困地位的不满; 苟富贵, 对所处的贫困地位的不满; ③“苟富贵,无 相忘” 表达出他有福同享的思想意识; 相忘”,表达出他有福同享的思想意识;④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用形象的比喻说明 了他的远大志向。 了他的远大志向。 (2)为什么先写这段 为什么先写这段? (2)为什么先写这段? 先写这段主要是表明陈胜后来发动起义并 非偶然,早有其思想根基。 非偶然,早有其思想根基。
6
课文分析
读课文第一自然段重点理解: 读课文第一自然段重点理解: 1.理解如下字词 理解如下字词: 1.理解如下字词: “……者……也”: ……者……也 表判断。 表判断。 “少”:年轻。 年轻。 “尝”: 曾经。 曾经。 爱雇为人劳动。 “佣”:爱雇为人劳动。 “辍”:停止。 停止。 “之”: 往。 “垄”: 田埂。 田埂。 怅恨” 惆怅恼恨。 “怅恨”:惆怅恼恨。
22
(3)为起义作舆论准备的办法是: 为起义作舆论准备的办法是: ①将写有“陈胜王”的布条置鱼腹 将写有“陈胜王” 中,戍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 戍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 ②广在驻地旁的丛祠中,学狐鸣呼曰: 广在驻地旁的丛祠中,学狐鸣呼曰: 大楚兴,陈胜王。 “大楚兴,陈胜王。”
23
3.总结主题: 3.总结主题: 总结主题 本文生动地记叙了陈胜起义的过程, 本文生动地记叙了陈胜起义的过程, 刻画了陈胜、吴广的英雄形象, 刻画了陈胜、吴广的英雄形象,赞扬了 他们反抗暴秦专制的历史功绩。 他们反抗暴秦专制的历史功绩。
2
文学常识 请看视频 《史记》 史记》 原名《太史公书》, 》,是我国第一 原名《太史公书》,是我国第一 部纪传体通史, 部纪传体通史,开创了纪传体和书表 的编写体例。 的编写体例。 全书共一百三十篇, 全书共一百三十篇,记载了从传 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中期长达三千多 年的历史。鲁迅先生赞其“ 年的历史。鲁迅先生赞其“史家之绝 无韵之《离骚》 唱,无韵之《离骚》”。
9
读课文第二自然段重点理解: 读课文第二自然段重点理解: 1.理解如下句子及字词 理解如下句子及字词: 1.理解如下句子及字词:
谪戍渔阳九百人 (1)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 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 失期。 度已失期 (2)度已失期。 亦死, 大计亦死, (3)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 乎?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 (4)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诈自称公子扶苏 (5)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 天下唱 多应者。 天下唱,宜多应者。
10
2.第二段主要采用了哪些方法对人物 2.第二段主要采用了哪些方法对人物 进行描写? 进行描写? (语言、动作)以记叙人物的对话 语言、动作) 为主,通过对话描写,刻画了陈胜、 为主,通过对话描写,刻画了陈胜、吴 广的革命精神和非凡的才能。 广的革命精神和非凡的才能。
11
3.第二段记述了陈胜起义的哪些史实? 3.第二段记述了陈胜起义的哪些史实?怎 第二段记述了陈胜起义的哪些史实 样看待他们所采用的迷信手法? 样看待他们所采用的迷信手法? ①秦二世元年七月大泽乡起义的时间地点、 秦二世元年七月大泽乡起义的时间地点、 发起者、参加者及其人数。 发起者、参加者及其人数。 起义爆发的原因。 天下苦秦久矣” ②起义爆发的原因。“天下苦秦久矣”, 暴虐的秦朝专制统治给人民带来无穷无尽 的灾难,造成社会普遍的怨愤和仇恨,这 的灾难,造成社会普遍的怨愤和仇恨, 是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 失期、 是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失期、法皆 秦朝严酷的法令逼使戍卒揭竿而起, 斩”,秦朝严酷的法令逼使戍卒揭竿而起, 这是起义发生的直接原因。 这是起义发生的直接原因。
16
分析总结
一、按事件发展过程,请概括三段意思: 按事件发展过程,请概括三段意思: 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
(第一段)叙述陈涉年轻时的佣耕生活,表现 第一段)叙述陈涉年轻时的佣耕生活, 了他胸怀大志,有反抗精神。 了他胸怀大志,有反抗精神。
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
(第二段)写起义的筹划过程,表现了陈胜、 第二段)写起义的筹划过程,表现了陈胜、 吴广的斗争决心和政治远见。 吴广的斗争决心和政治远见。
1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③起义前的谋划、准备。陈胜、吴广商 起义前的谋划、准备。陈胜、 定假公子扶苏、 定假公子扶苏、楚将项燕之名以号召天 争取响应,借鬼神意旨以威服士卒, 下,争取响应,借鬼神意旨以威服士卒, 笼聚人心。 笼聚人心。 采用“丹书鱼腹”、“篝火狐鸣” 采用“丹书鱼腹” 篝火狐鸣” 等迷信的方式, 等迷信的方式,这是根据当时的的具体 情况而采取的斗争策略,说明陈胜、 情况而采取的斗争策略,说明陈胜、吴 广的足智多谋。 广的足智多谋。
21
2.根据原文回答: 根据原文回答: 起义的导火线? (1)起义的导火线?
戍卒在开赴渔阳的途中遇雨失期。 戍卒在开赴渔阳的途中遇雨失期。
(2)陈胜认为起义将得到广大人民支持 的理由是: 的理由是:
①秦二世杀太子扶苏,引起人民群众对秦 秦二世杀太子扶苏, 王朝的更大不满。 王朝的更大不满。 楚人怀念楚将项燕,有强烈的复国愿望。 ②楚人怀念楚将项燕,有强烈的复国愿望。
3
十表 八书 十二本纪 十二本纪 三十世家 三十世家 七十列传 七十列传
记大事年月 记各种典章制度 记历代帝王政绩 记侯国兴亡 记重要历史人物的 言行事功
4
史 记
读准字音 1.阳 )人也 1.阳夏( jiǎ )人也 2.辍 )耕之垄上 耕之垄上, 2.辍( chuò )耕之垄上,怅( chàng )恨久 chà )恨久 之 3.嗟乎 燕雀安知鸿鹄 嗟乎, )之志哉 之志哉? 3.嗟乎,燕雀安知鸿鹄( hú )之志哉? 4.发闾左適戍( 发闾左適戍 )渔阳 4.发闾左適戍( zhé shù )渔阳 5.大楚兴 陈胜王 大楚兴, 5.大楚兴,陈胜王( wàng ) 6.置人所 置人所罾 )鱼腹中 6.置人所罾( zēng )鱼腹中
15
4.哪些词语表现了起义军的胜利进军情 4.哪些词语表现了起义军的胜利进军情 结尾一句有什么作用? 况?结尾一句有什么作用? “攻”“下”“收”“皆下”等动 ”“下”“收”“皆下” 皆下 表明陈胜、吴广起义势如破竹、 词,表明陈胜、吴广起义势如破竹、所 向披靡。 向披靡。结尾一句进一步反映起义的影 号召力之大。 响、号召力之大。 农民起义风暴席卷各地, 农民起义风暴席卷各地,猛烈地动 摇了秦王朝的统治。同时也告诉人们, 摇了秦王朝的统治。同时也告诉人们, 这场农民运动的爆发是历史的必然。 这场农民运动的爆发是历史的必然。
5
7.烹( pēng )食 7.烹 )食 8.忿 )尉 8.忿恚( huì )尉 9.尉果 尉果笞 )广 9.尉果笞( chī )广 10.徇蕲 徇蕲( )以东 以东, )、 10.徇蕲( xùn qí)以东,攻铚( zhì )、 )﹑ )﹑ 酇( cuó )﹑苦﹑柘( zhè )﹑谯(qiáo) 皆下之 11.复立楚国之社 复立楚国之社稷 11.复立楚国之社稷( jì )
司马迁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了解《 1.了解《史记》及有关常识。 了解 史记》及有关常识。 分析文章, 2.分析文章,掌握重点实词与虚词。 分析文章 掌握重点实词与虚词。 认识农民起义的原因和经过。 3.认识农民起义的原因和经过。 认识农民起义的原因和经过 背诵二、 4.背诵二、三节中要求背诵的部分。 背诵二 三节中要求背诵的部分。 能力目标 学习本文成功地塑造丰富多彩的历史人物形象。 1.学习本文成功地塑造丰富多彩的历史人物形象。 学习本文成功地塑造丰富多彩的历史人物形象 学习本文注重剪裁取舍以突出重点的写法。 2.学习本文注重剪裁取舍以突出重点的写法。 学习本文注重剪裁取舍以突出重点的写法 培养读说能力、 3.培养读说能力、说写能力、想象能力、表演能力、 培养读说能力 说写能力、想象能力、表演能力、 组织能力等等。 组织能力等等。 情感目标 树立远大理想,立志为国家多作贡献。 树立远大理想,立志为国家多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