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微型化学实验的设计

合集下载

《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微型化学实验设计

《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微型化学实验设计

《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微型化学实验设计
一、改进实验的目的
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是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重点之一,在课堂教学中,许多老师及学生都感到实验时间长,实验现象不明显。

为解决这个问题,特设计了一套进行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的微型化装置,整个装置简单,易于操作,实验效果良好。

二、实验仪器及试剂
直径约4mm、长为10cm的玻璃管两根,酒精灯一个,石灰水,乳胶管
三、实验仪器装置图及仪器的组装说明
取其中一根玻璃管用酒精喷灯将一端封口,制成微型试管,内装事先准备好的氧化铜粉末和木炭粉,另一根弯成近90。

作为导管;用乳胶管将微型试管和导管连接,然后如图所示连接好装置。

四、实验操作部分
①将直径约4mm玻璃管截取两根长为10cm,其中一根用酒精喷灯将一端封口,制成微型试管,另一根弯成近90°作为导管;
②取0.1gCuO粉末和0.01g碳粉,在白纸上轻轻混匀后,把药品小心送入自制微型试管底部,将管口稍稍向下倾斜固定于微型操作台上;
③小心敲动试管,使药品平铺在试管底壁上;
④用胶管将微型试管和导管连接,并通入盛有2ml饱和石灰水的小试管中。

如图所示:
⑤用酒精灯加热微型试管,加热约1min后,微型试管出现水珠,这是药品中含有少
量水分;加热至10min时,澄清饱和石灰水出现混浊;加热至12min移去导管,移去酒精灯,冷却后,微型试管壁附有一层红色铜,现象十分明显。

五、装置改进的意义
首先本实验所用的药品,用量较少,能在较短时间内做完,给老师上课赢得了时间;其二,实验装置所需材料简单,有利于学生课内外开展实验;其三,加深了学生对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的性质的理解,实验现象的记忆。

大学微型化学实验课程设计

大学微型化学实验课程设计

大学微型化学实验课程设计背景介绍在大学化学课程中,实验课程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传统的化学实验通常需要大量的设备和时间,导致课程的执行成本较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越来越多的实验课程开始使用微型化学技术,即使用更小的量的试剂和设备,来实现相同的实验效果。

这种方法不仅降低了实验成本,还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同时也提高了安全性。

因此,微型化学实验已经成为了现代化学课程中流行的实验方法。

课程设计目标在本课程中,我们的目标是设计一节微型化学实验课程,旨在为大学生提供各种基础化学概念的实践操作,同时保证实验效果与传统实验相当。

操作设备及试剂本次实验我们将使用以下设备及试剂:设备•一支50毫升的分配瓶•数个玻璃测试管•一只60度恒温水浴装置•一支电热板•一大本滤纸•一些草酸纸试剂我们将使用以下试剂来执行本次实验:•氢氧化钠溶液(NaOH),浓度为1.0M•硫酸(H2SO4),浓度为0.5M•醋酸(CH3COOH),浓度为0.5M•氯化铁(FeCl3),浓度为0.1M•氯化钠(NaCl),浓度为0.1M•碘酒(KI)实验步骤本次实验主要分为以下步骤:步骤1:制备标准的氢氧化钠溶液•将50毫升的纯水倒入分配瓶中•用计量匙量取4克的NaOH,将其溶解在水中•用纯水补足总容积至50毫升步骤2:测试醋酸浓度•取一管试剂,加入一些NaOH溶液,并用纸张测试其弱酸性•加入一些FeCl3溶液并观察颜色变化步骤3:测量硫酸的浓度•取一管试剂,加入一些NaOH溶液,直到出现沉淀•加入一些KI溶液,观察颜色变化并计算出硫酸浓度步骤4:生产氢氧化铁•将NaCl和FeCl3混合在一起,并在水浴上加热•加入一些NaOH溶液,并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评价方法本次实验将根据以下几个评价标准来评估实验效果:•实验完成时间•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实验的可重复性•实验的环保性结论本次微型化学实验课程设计结合微型化学新技术,使用更少的设备和化学品,来实现高效、安全、低成本的实验。

中学化学中微型化学实验设计案例分析

中学化学中微型化学实验设计案例分析

中学化学中微型化学实验设计案例分析化学实验是中学化学学科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于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理解化学知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实验教学中,由于安全、经费等限制因素,许多复杂的实验难以完全呈现给学生,而微型化学实验则提供了一种更加经济实用、易操作的选择,从而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全面的实验体验。

针对微型化学实验,本文将以自制“凝固点测量器”为例,探讨微型化学实验的设计过程及实验效果分析。

一、实验目的通过自制“凝固点测量器”,完成对溶液凝固点的测量,掌握测量凝固点的基本方法及测量数据的处理方法。

二、实验器材与试剂器材:盖碗、尺子、小勺、手摇红外加热器、直插式温度计试剂:硫酸铜、纯水三、实验步骤1. 将10ml纯水加入盖碗中,并在水中加入适量铜硫酸。

2. 将盖碗与温度计放入容器中,并用尺子测出容器中水的深度。

3. 启动手摇红外加热器,开始向水中加热。

期间需不断搅拌盖碗内的溶液。

4. 当溶液烧开时,即开始计时。

温度计每隔30秒记录一次水温,直至水温上升到约70℃左右。

5. 记录并清理所有实验器材,并将测得的数据及实验结果进行处理。

四、实验数据处理1. 计算出水的密度及水的质量。

2. 计算出在不同温度下溶液的密度。

3. 利用实验测得的数据,建立凝固点与温度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绘制出对应的曲线图。

五、实验结果分析如图所示,当水温上升到末次测量时,溶液的浓度约为40g/L,其温度为68.7℃。

则可利用凝固点与浓度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及所得到的浓度值,计算出此时溶液的凝固点约为3.2℃。

同时,由于实测的数据量较大,因此得到的曲线函数关系式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及精确性。

六、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需注意安全,特别是在加热时要避免烫伤。

2. 在加热过程中需不断搅拌盖碗内的溶液,以免出现溶解不均等情况。

3. 温度计需定时测量水温。

4. 测量时需减少测量误差,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七、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的设计及实验操作过程,不仅帮助学生了解了微型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及具体实验步骤,还介绍了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安全和操作方面的注意事项,从而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实验教学讲解。

钠与水反应微型化学实验设计

钠与水反应微型化学实验设计
体 发生 装置 固定 在铁 架 台上. 四、 实验 操作 步 骤
1 将 组装 好 的气 体发 生器 固定 在铁 架 台上 . . 例: 学校实 验 室 的废 液 缸 中收集 了学 生在 实 验 室 制取 C z后 残 留 的废 液. 红 同学 想 探 究 废 液 溶 质 O 小 的成分 , 你一 同参 与探 究并 回答 下 列 问题 : 请 [ 出问题 ]废 液 中 的溶质 是什 么物 质 ? 提 [ 出猜 想 ]小 红认 为废 液 中 的溶 质 只有 c c 作 a I. 你认 为 还可 能有 的溶 质是 . 填 化学 式 ) ( [ 阅资 料]c cl溶 液呈 中性 . 查 a [ 验与结 论 ]① 小 红取 少 量 的 c c 溶 液 和 废 实 al
二 、 验 仪 器 及 试 剂 实
5 mL塑料针 筒两 个 、 旧输 液 管 ( 输 液控 制 开 废 带
关、 注射 针 头 ) 酒 精 灯 一 个 、 架 台 ( 铁 夹 ) 火 柴 、 、 铁 带 、 酚酞试 液 、 属钠 、 油. 金 煤
三 、 器 装 置 图 仪
4 打 开 气 体 开 关 , 整 右 边 的注 射 器 , 左 边 注 . 调 使 射 器 内 的液面 与 管 口相 平 , 防止 注 射 器 内存 有 空气 , 关 闭输 液控 制 开关. 5 向上提大头针 , . 使钠块脱落 , 反应开始 , 观察现象. 6 反应 停止 后 , 燃酒 精 灯 , 开气体 开 关 , . 点 打 用灯
染水 质
证 明她 的猜想 , 由是 理 是 , 验 中可能 看 到的现 象是 实
. .
③如 果要 证 明你 的猜想 是 正 确 的 , 选 择 的试 剂 你
总之 , 好化学 实验不仅 要 明确 实验 目的 , 真 观 学 认 察实验 现象 , 确详 实 地记 录现 象 , 析原 理 , 要善 准 分 还 于总结 , 多动 脑 筋 , 进 实 验装 置 或 操 作方 法 , 于 尝 改 勇

二氧化硫制备及性质微型实验创新设计

二氧化硫制备及性质微型实验创新设计
3.
5 可反复操作,直至完全反应
4 个输液器滴壶中的反应速率很快,现象鲜明
但转瞬即逝,学生操作时可以通过两处止水夹的开
3.
2 实验药品微量化,实验现象明显化
随着实验装置的微型化,实验药品也相应实现
关控制反应的即时停止和发生,继续推动注射器内
了微量化,进一步降低了实验成本.输液器滴壶无
观察 4 个滴 壶 中 颜 色 的 变 化.微 型 微 量 化 的 设 计
5 mL 待
检验的紫色石 蕊 试 液、酸 性 高 锰 酸 钾 溶 液、品 红 溶
氢氧化钠溶液,加入右侧锥形瓶中至其容积的1/3,
NaOH 溶液浸湿 的 棉 花 团 来 密 封.其 他 药 品 暂 不
加入,
2.
5 mL 注射器在橡胶塞上不拔出,暂 时 用 来
密封小孔.按图 1 所示连接好实验装置,试管用铁
4 mL70% 硫 酸 注 入 试 管
中,启动系列实验反应.
2.
3.
4 观察现象,分析结果
依次观察编号 1、
2、
3、
4滴壶中试液颜色的变
化,填好实验记录表(见表 1).
表 1 二氧化硫性质实验现象与结论
滴壶的编号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SO2 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既节约了资源,又 给 学 生 提 供 了 动 手 实 践 的 机 会,
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也丰富了学生的化学
2 实验设计
2.
1 实验用品
药品:亚 硫 酸 钠、
70% 硫 酸、紫 色 石 蕊 试 液、
/L 酸 性 高 锰 酸 钾 溶 液、品 红 溶 液、

微型化学实验的设计方法

微型化学实验的设计方法
教材 新探
5 8

微I I l l 验I 设I I I 型 化 学 实I 的l 计 方 法
■ 潘 大宇
微 型 化 学 实验 是 公 认 的能 体 现 绿 色化 学 理 念 的 种新技术和新方法 。它是指在微 型化 的仪器装置 中进 行 的 化 学 实验 , 具 有 试 剂 用 量 少 、 省 时 间 、 它 节 节 约 药 品 、 少 或 无 污 染 和 提 高 实 验 安 全 程 度 等 优 减 点, 如再配合实验现象的放大措施 , 以达到甚至超 可 过传 统 的 化 学 实 验技 术 , 在化 学 实 验 教 学 中 , 到 了 收 较好 的教学效果 。微型化学实验也是可持续发展战 略在化学实验教学 中的具体 体现 。因此 , 推广 微型 化学实验的研究和开发必将是化学实验教学发展的 个 重 要 方 向 。 我 们 应 该 利 用 微 型 化 学 实 验 的 特 点, 充分发挥其在化学 实验教学及化 学科学研 究领 域 中 的重 要 功 能 , 极 开 展 、 究 、 计 微 型 化 学 实 积 研 设 验 。本 文 就微 型化 学 实 验 的设 计 方 法 , 一 下 自 己 谈
一Hale Waihona Puke 一的看 法 。 微 型 化 学 实 验 的设 计 原 则


概括起来 , 微型化学实 验设计应 遵循 以下基本
原则 : 1科 学 性原 则 。 . 科 学 性 原则 是微 型 化 学 实 验 设 计 的 首 要 原 则 。
所谓科学性 , 首先是指实 验原理 、 实验装 置 、 验操 实 作程 序 和方 法 的 正 确 性 , 必 须 与 化 学 理 论 知识 和 即 化学实验方法相一致。其次 , 实验设 计要具 有科学 思想和科学方法 的教育 因素 , 如果在 设计 中缺乏科 学 态 度 和 方 法 , 会 出 现科 学 性 错 误 。 就

铜与浓稀硝酸反应微型实验(共7张PPT)

铜与浓稀硝酸反应微型实验(共7张PPT)
端,并将 铜与浓、稀硝酸反应的实验是现行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中占据重要地位的一个实验。
(1) 添加药品与连接装置: 在U 形管和小试管中各放入一小块铜片。
橡皮塞塞住,如上图连接装置。 (1) 仪器: 操作台1 个、U 形管1 支、小试管1 支、注射器2 支、橡胶塞2 个。
铜与浓、稀硝酸反应的实验是现行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中占据重要地位的一个实验。 片刻后,推动注射器B 使空气进入,很快U 形管B 端液柱上可以看到无色气体逐渐变为红棕色的气体。 (1) 添加药品与连接装置: 在U 形管和小试管中各放入一小块铜片。
3NO2 + H2O === 2 HNO3 + NO↑ 3Cu + 8HNO3( 稀) === 3Cu(NO3)2 + 2NO↑ +4H2O
实验现象、操作及步骤
(2) 开始实验: 推动注射器向小试管加入4 ~ 5 滴浓硝酸,使铜片和 浓硝酸发生反应,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硝酸铜的产生) ,产生红棕 色的 NO2气体。用手触摸U 形管大管端外壁烫手,可知是反应发热。
添加药品与连接装置: 形管和小试管中各放入一小 (1) 在U 而U 形管B 端液柱上的气体仍然保持无色,该现象表明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无色的NO 气体。
2NO + O2 === 2NO2 片刻后,推动注射器B 使空气进入,很快U 形管B 端液柱上可以看到无色气体逐渐变为红棕色的气体。
块铜片。向U 形管加水至浸过弯管部分以形成液封,并将小 红棕色的NO2气体渐渐充满U 形管的A 端,NO2气体不断溶解于管内液封的水中,生成稀硝酸,U 形管里的铜片此时会在其表面不断出现小气馏水吸收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氮后形成的稀硝
酸,进行铜与浓、稀硝酸反应实验现象及反应产物的对比,

初中微型化学实验的教案

初中微型化学实验的教案

初中微型化学实验的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电解水制备氧气,观察氧气的性质。

实验原理:在电解水的过程中,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氧气则在实验中被收集起来。

实验器材:干净的试管、盛水的容器、电池、导线、导电板、夹子、酸性或碱性废液、盐桥、电压表、氢气收集器。

实验步骤:
1. 准备好实验器材,将盛水容器中的水加入适量的盐桥和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插入电池的两端,接通电路。

2. 将试管倒置于容器中,用夹子夹住试管的一端,另一端与导电板相连,以收集氧气。

3. 观察电解水的过程,等待收集到一定量的氧气后,关闭电路,取出试管。

4. 用一根火柴点燃试管中的氧气,观察氧气燃烧的现象。

实验注意事项:
1. 小心操作电路,避免发生电路短路或其他安全事故。

2. 实验中的氢气是易燃的气体,注意避免火源附近操作。

3. 实验后及时清洗实验器材,注意保持实验室环境整洁。

实验结果:观察到电解水时有氢气冒泡生成,氧气在试管中逐渐积聚,氧气能够支持燃烧现象。

实验评价:通过本实验,学生可以了解氧气的性质和制备方法,并培养了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延伸实验:可以进一步观察氧气的重量、稳定性以及与其他气体的反应等性质。

利用微型实验仪器电解水实验报告

利用微型实验仪器电解水实验报告
③当多用滴管中产生较多气泡时,将滴管尖嘴插入井穴板中盛放的肥皂水中,用火柴点燃吹起的肥皂泡,观察实验现象;
④实验一段时间后,观察电极(大头针)的变化,解释其变化原因,说明该如何解决问题。
【实验记录】
电解2H2↑+O2↑
A、自来水:阴极产生气泡,阳极产生绿色絮状沉淀,溶液逐渐变黄。产生小且少的一些气泡,无法点燃。久置后灰绿色沉淀变黑,溶液变清澈。
E、去离子水:因为纯净,在几分钟内几乎无现象,无电流也无明显气泡
【实验分析】
①由于纯水中可自由移动的离子数量少,因此电解纯水的速率很慢。
②加入稀硫酸,硫酸强碱盐,氢氧化钠等强碱溶液,溶液中放电的离子仍是H+,OH--,因此电解的物质仍然是水
③由于大头针是铁质的,在电解水过程中容易被氧化而生锈。
0512根
带胶塞的导管2根大试管2支
红外灯1盏
盐酸碳酸氢钠
【实验过程】
在相同的红外灯条件下比较二氧化碳及空气的温度效应强度,验证二氧化碳是否对红外长波辐射有强烈吸收。
①二氧化碳及空气制备
用盐酸和碳酸氢钠反应,并用大试管收集二氧化碳,用点燃的火柴伸到试管口,若熄灭,说明已收集满。收满后塞上胶塞。用另外一个等体积的大试管收集空气做对比实验;
设置数据采集器:采样速率为10m/s;采样样本总数为持续
量取NaOH溶液于50ml烧杯中。
开启磁力搅拌器,调节适当的搅拌速度。
开始采集数据,进行滴定操作
实验操作完毕,读取所消耗的盐酸体积。观察软件中的图像,并分析图像拐点。将NaOH溶液换成NaOH与氨水一比一混合溶液,重复上述操作。
图二、盐酸滴定氨水过程pH变化
利用微型实验仪器电解水实验报告
华南师范大学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郭学号:1239专业:化学班级:08化三科目名称:中学实验教学实验项目:6、1利用微型技术电解水的实验探究实验性质:探究性实验时间:

微型化学实验研究

微型化学实验研究

《化学实验教学研究》实验报告
实验设计项目 微型化学实验研究 实验时间 星期 二 √
晚上 姓 名 方胜敏 学号 222009316011185 同组人 李媛(142) 实验研究方案及实验记录表格:
[制备实验装置]
(1)清洗
将青霉素药瓶、瓶塞、注射器、输液管清洗干净。

(2)打孔
用与输液管直径相同的铁钉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在瓶塞上烫小孔(在其
中6瓶塞上分别烫两个小孔,在其中一个瓶上烫一个小孔)
(3)连接装置。

如图(注意整套装置要密封不漏气)。

[实验步骤]
(1)在青霉素瓶放入少量(约2g )高锰酸钾粉末,第(1)、(3)、
(4)、(5)、(6)瓶中依次加入浓硫酸溶液、品红溶液、淀粉钾溶液、
硝酸银溶液、氧化钠溶液。

(2)取注射器吸适量浓盐酸溶液,将注射器针头插入青霉
问题讨论:
指导老师:_______________ 1.浓硫酸溶液
2.集气瓶
3.品红溶液
4淀粉KI 溶液
5.AgNO 4溶液
6.NaOH 溶液
素瓶塞,如图。

(3)慢慢地推注射器活塞,使盐酸滴入瓶青霉素瓶中,与高锰酸钾接触,立即有黄绿色的气体产生。

氯气经过瓶(1)、(2)后依次进入各个小瓶,都有气泡产生。

瓶(3)中红墨水颜色逐渐变浅,瓶(4)中淀粉碘化钾溶液从无色变为蓝黑色,瓶(5)中硝酸银溶液出现浑浊。

瓶(6)中的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多余的氯气,以防扩散到空气中污染环境。

[实验效果] 制作简易,操作方便,现象明显,效果独特。

现象:(3)中先变黄然后褪色,(4)变蓝黑,稀释后呈蓝色,(5)中变浑浊。

微型化学实验,节约药品,节约时间。

趣味化学实验教案大全初中

趣味化学实验教案大全初中

趣味化学实验教案大全初中
实验名称:彩色火焰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不同金属在火焰中的颜色变化,了解金属的燃烧特性。

实验材料:烧杯、酒精灯、镊子、盐酸、氢氧化钠、锌粉、铝箔、盐、硼酸等金属或金属化合物。

实验步骤:
1. 将烧杯放在桌子上,倒入少量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制备出氢氧化钠酸性溶液。

2. 分别取一根镊子夹一小块锌粉和铝箔,在氢氧化钠酸性溶液中进行清洗。

3. 将清洗干净的锌粉或铝箔放在镊子上,点燃酒精灯。

4. 将锌粉或铝箔在酒精灯火焰中燃烧,观察产生的火焰颜色。

5. 重复以上步骤,添加少量盐或硼酸等金属化合物,观察火焰颜色变化。

实验原理:金属在燃烧时会释放出特定的颜色,这是由金属原子在激发态的电子跃迁引起的。

不同金属原子的电子跃迁能量不同,所以产生的颜色也不同。

安全注意事项:
1. 实验过程中要小心操作,避免发生意外。

2. 学生必须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

3. 实验结束后,要彻底清洁实验器材。

拓展实验:
1. 将不同种类的金属或金属化合物放在火焰中燃烧,比较它们产生的火焰颜色。

2. 利用火焰颜色进行金属成分鉴定实验。

3. 分析金属原子的电子结构,探讨火焰颜色变化的原因。

以上是趣味化学实验教案,希望能给您带来一些灵感,欢迎尝试和创新。

祝实验成功!。

钠与水反应微型实验创新设计

钠与水反应微型实验创新设计

课例研究师:这个问题提的很好,请大家对照我们的定义想一想这个问题,有没有哪位同学可以回答这个问题?生乙:我认为在x=1处,不具有单调性,因为由定义知函数的单调性是在某个区间D 上具有单调性。

师:回答正确。

这里我还要补充说明一点,虽然对于这个函数y=f (x)在区间(-5,-2),(1,3)上是减函数,但我们不能说函数在区间(-5,-2)(1,3) 上是减函数。

这次教学采用师生问答的形式,老师旨在引导,学生充分自主,以学生自主的学习为主,意在适应新课改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以突出平等、合作与交流、相互理解、转变角色等新观念,使师生间的教与学相互促进。

具体的突出了研究函数时我们常用的数形结合的思想和研究函数性质的步骤,即第一步,观察图象,描述函数图象特征;第二步,结合图、表,用自然语言描述函数图象特征;第三步,用数学符号的语言定义函数的性质。

在增函数的研究过程中,让学生自己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再用数学语言定义,大胆的让学生去尝试,重在锻炼学生的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语言的概括能力、语言的严密性和准确性。

在研究减函数时完全将课堂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学会用类比的思想方法处理问题的技巧和能力,例题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结合定义,根据图象能够用数学语言解决问题,进一步巩固知识和加强应用能力。

在学生参与的同时有效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1.汪江松主编,重难点手册高中数学1,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人民教育出版社数学教材必修1;3.人民教育出版社数学教材必修1教师教学用书.一、设计思路钠与水的反应实验是中学化学重点实验项目之一,而现行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中教科书化学必修一关于钠与水反应的实验装置存在以下不足:一是敞口进行,存在安全隐患。

钠与水的反应没有专门的反应容器,而反应在敞口的烧杯或培养皿中进行,由于钠与水的反应比较剧烈,钠容易溅出反应容器,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

二是气体不易收集。

在用排水法收集氢气时,需要将盛满水的试管倒置于烧杯内,但水容易溢出来,使操作不便。

乙烯的制取与性质一体化微型实验设计

乙烯的制取与性质一体化微型实验设计

.NaOH溶液< 酸性 K MnO.,’溶液甲乙图1传统实验室制取乙烯的装置在制取乙烯气体的微型化实验中,我们除了选用一些实验室常用的仪器之外,也可以选用生活中的微 型仪器改进实验装置。

可以用五氧化二磷代替浓硫 酸,五氧化二磷是酸性氧化物,与无水乙醇反应也能产 生乙烯,而且还有干燥、吸热等效果,反应方程式[4::3CH3CH2O H + P205 ^^3CH2 =CH2 +2H3P 04利用微型实验仪器,可以使反应现象明显,药品用 量少,减少环境污染,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社 会责任方面的学科核心素养。

―、仪器和药品微型注射器、微型圆底烧瓶(带支口)、KDM 型控温 电热套、W 管、尖嘴玻璃管、小烧杯、棉花。

五氧化二磷、无水乙醇、氯化钠溶液、酸性高锰酸钾 溶液、溴水、澄清石灰水。

图2乙烯的制取及性质检验一体化微型实验装置三、实验步骤1. 仪器组装按照图2从左到右依次组装仪器:将注射器插进橡 胶塞中,用橡胶塞将圆底烧瓶塞紧,置于铁架台上;然后 用橡胶管将W 管与圆底烧瓶的支口连接,再用橡胶管将 W 管的另一端与尖嘴玻璃管连接。

2. 检查气密性组装好仪器之后,将尖嘴玻璃管置于水槽之中,用 热的湿抹布捂住圆底烧瓶,过一会儿,水槽中的尖嘴玻 璃管管口吐出气泡,说明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3. 乙晞的制取和除杂在圆底烧瓶中装人少量五氧化二磷,塞上橡胶塞, 把装有无水乙醇的注射器插人橡胶塞,伸进圆底烧瓶, 根据需要控制注人无水乙醇的量。

在圆底烧瓶的支口 处塞一团用氯化钠溶液浸湿的棉花,可以吸收挥发出来 的乙醇,以达到除杂的目的。

将圆底烧瓶置于水浴中, 用控温电热套进行加热,使反应温度保持稳定。

4. 乙烯的性质检验(1)乙烯与溴水的加成反应。

在W 管的第一个凹处注人少量溴水(注意不能封*安徽省质量工程项目“合肥师范学院安徽国星生物化学有限公司实践教育基地”(项目编号:2019sjjd 36);“化学工程与工 艺专业卓越工程师培育创新项目”(项目编号:202〇zyrc133)研究成果。

《氨分子的扩散微型》化学实验设计

《氨分子的扩散微型》化学实验设计

《氨分子的扩散微型》化学实验设计
一、实验目的
氨分子扩散的实验是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重点之一,在平时课堂教学中,许多师生都抱怨实验过程中有刺鼻的气味,会形成污染,并且大多数这个实验都是演示,由于演示仪器不可移动,导致后排座位的学生观察效果不好,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为解决这个问题,特设计了一套氨分子的扩散微型化装置,它不仅适合于教师演示,而且也适合于学生实验,整个装置简单,密封性好,易于操作,实验效果良好,整个实验只需2分钟左右的时间,就可验证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性质和浓氨水的挥发性。

二、实验仪器及试剂
5 mL塑料针筒三个,果冻盒两个,苏打水塑料瓶两个,双面胶,剪刀
浓氨水,蒸馏水,酚酞溶液
三、实验仪器装置图及仪器的组装说明
先把其中的一个苏打水塑料瓶瓶底沿瓶底的折痕剪掉,再把另一个苏打水塑料瓶瓶底依然沿着折痕剪掉,注意后一个的瓶底要多剪掉一些,如图1所示;再把两个果冻盒的底部粘上双面胶,并固定在塑料瓶内合适的位置上,再盖好盖;最后在把注射器插在相应的位置上,如图2所示。

四、实验操作
先用一支注射器吸取5mL的蒸馏水,滴在1号果冻盒里,再用第二支注射器吸取3mL的酚酞溶液,滴在1号果冻盒里,观察;再用第三支注射器吸取5mL的浓氨水,滴在2号果冻盒里,片刻后观察。

五、改进的意义
首先,这套装置能在短时间内做完氨分子扩散实验,给老师上课赢得了时间;其二,实验装置所需材料简单,代用品多,有利于学生课内外开展实验;其三,整个实验过程中,实验效果明显,此装置密
封性很好,不会带来污染,体现了绿色化学的理念;其四,装置可所以移动,可拆卸,清洗方便,并且装置可重复使用。

化学有趣实验教案模板初中

化学有趣实验教案模板初中

化学有趣实验教案模板初中
标题:颜色变化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让学生掌握化学反应过程中颜色变化的原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和实验操作能力。

实验材料:红色石蕊试剂、氢氧化钠溶液、盐酸溶液、试管、试管夹等。

实验步骤:
1. 将红色石蕊试剂滴入一只干净的试管中。

2. 再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试管中,观察颜色的变化。

3. 将盐酸溶液滴入试管中,再次观察颜色的变化。

实验结果:
1. 当氢氧化钠溶液滴入试管中时,红色石蕊试剂变成了蓝色。

2. 当盐酸溶液滴入试管中时,蓝色溶液又变成了红色。

实验原理:红色石蕊试剂发生了两种不同的化学反应,一种是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生蓝色溶液,另一种是与盐酸反应产生红色溶液。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中使用化学试剂时应戴手套和护目镜,注意安全。

2. 实验结束后,将试管等实验器材清洗干净。

3. 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操作。

延伸实验:可以让学生尝试在实验中改变试剂的比例或浓度,看看会出现什么样的颜色变化。

通过本实验,学生不仅可以体验到化学反应中颜色变化的神奇,还能理解其中的化学原理,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希望本实验能为学生带来学习上的乐趣和启发。

使用针筒的一组微型化学实验

使用针筒的一组微型化学实验

使用针筒的一组微型化学实验浙江省玉环县玉城中学(317600)陈献忠经过消毒后的医疗废弃针筒由于具有来源简单,废物利用,规格多,精确度高(一般可达到0.1mL),透明观察容易,气体或溶液体积控制方便等特点,广泛地应用于微型化学实验。

1、针筒用于两种溶液混合体积变化的微型实验:⑴用针筒抽取2mL的水和2mL染色酒精(可加少量的品红而配制),充分混合后,再用针筒量取,发现体积少于4mL。

⑵同上操作,取2mL二硫化碳和2mL染色乙酸乙酯充分混合后,总体积大于4mL。

2、针筒用于气体在水中溶解性实验:⑴用针筒抽取1mL水,分别再抽取2mL氯气、40mL二氧化硫等气体,充分振荡后测定溶液体积,验证气体的水溶性。

⑵用针筒抽取1mL水,分别再抽取大量的氯化氢或氨气,充分混合后,测定溶液体积,验证极易溶于水的气体溶于水后,溶液体积不等同于原有水的体积。

3、针筒用于气体反应:⑴用针筒抽取一定量的二氧化氮,通过压(拉)活塞调节压强,观察气体颜色变化,验证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⑵用针筒抽取3mL二氧化氮,再抽取少量水,充分振荡,观察气体颜色和气体体积变化,反应到无色后,再抽到少量空气,继续观察气体颜色、体积变化。

⑶用针筒抽取2mL硫化氢,再快速抽取1mL二氧化硫,充分反应后,可观察到水珠、淡黄色固体析出,气体体积趋向于零。

4、针筒与其他仪器组成装置,利用针筒实现反应物质容积的控制:⑴微型喷泉实验:仪器:针筒、青莓素瓶、吸管、烧杯实验一:如图1装置,将吸管浸入烧杯(未画出)的水面下,拉动活塞吸气,水位不断上升,挤压活塞,水位回落,研究喷泉现象及产生原因。

图1实验二:如图2装置,通过针筒向该装置中先加入少量浓硫酸,再加入1mL 浓盐酸,振荡,使氯化氢气体充满整个小瓶,针筒改装水,把装置倒置,吸管插入石蕊溶液中,挤压针筒并读数,观察到红色喷泉现象,研究针筒加水体积与喷泉现象产生的关系。

⑵控制参加反应的气体体积: 图2实验一:如图3装置,开始推入一定量的氯气,使氯气与热的红磷反应,红磷燃烧,形成白雾,冷却后,白雾凝聚成液滴附在试管壁,再推入一定量的氯气,小液滴变成白烟,冷却后,白色固体附在试管壁上。

初中化学幽默小实验教案

初中化学幽默小实验教案

初中化学幽默小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能够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原理,并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化学反应的理解。

实验器材:醋、小苏打、水杯、搅拌棒
实验步骤:
1. 将醋倒入水杯中,大约倒入1/4杯的量即可。

2. 将小苏打撒在醋上,并迅速搅拌。

3. 观察醋和小苏打反应产生的气泡。

实验原理:醋是一种酸性物质,而小苏打是一种碱性物质。

当两者混合在一起时,会发生中和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从而形成气泡。

实验注意事项:
1. 在进行实验时要小心操作,不要将醋或小苏打误食。

2. 实验结束后,及时清理实验器材。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酸和碱中和反应产生的气泡,这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示例,帮助我们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实验的过程中,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SO2制取与性质一体化微型实验

SO2制取与性质一体化微型实验

SO2制取与性质一体化微型实验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SO2是二氧化硫的化学式,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和化学品。

在工业和农业生产过程中,SO2的制备和应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SO2的制备主要有化学法、燃烧法和还原法等,其中化学法较为常用。

本文将介绍SO2的制备与性质一体化微型实验,通过实验操作,让读者了解SO2的制备方法和性质。

实验材料及仪器:1)硫粉、糖、浓硫酸、稀硫酸、小瓶、试管、玻璃棒、枪管、导管等。

实验方法:1)将硫粉(3g)和糖(3g)混合,并加入小瓶中。

2)直接加入浓硫酸(10mL),并用玻璃棒搅拌均匀。

3)将枪管插入小瓶中,枪管一端连接导管,另一端留有出气口。

4)在试管中倒入稀硫酸(5mL),然后将试管倾斜,在试管口处放置洗笔架。

5)打开小瓶的出气口,用导管将SO2气体通入试管中,观察试管中的变化。

实验结果:1)加入浓硫酸后,小瓶中开始冒白色气体,这是SO2气体。

2)通过导管通入试管中,试管中的稀硫酸呈现了深浅不同的颜色,呈现了SO2气体的性质。

实验原理:SO2的制备过程即硫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的过程:S(s)+ O2(g)→SO2(g),这是一种四步反应,第一步即为温度上升;第二步是二氧化硫的自动还原。

二氧化硫的这一性质也为它以后的性质奠定了基础。

SO2气体是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对皮肤和黏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长时间接触可引起眼炎、鼻炎、咽炎和支气管炎,甚至肺水肿和肺损伤。

在实验中要特别注意安全防护。

SO2能够与水和酸混合生成亚硫酸,是一种强还原性气体,对有机物能够有所氧化。

经过实验操作,我们成功制取了SO2气体,并观察到了SO2气体的性质。

SO2具有刺激性气味,对皮肤和粘膜有刺激作用,同时具有强烈的还原性。

在实验操作中,我们要特别注意安全防护,避免直接接触SO2气体,防止对身体造成伤害。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对SO2的制备方法和性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了SO2的危害性。

电解饱和食盐水微型化学实验案例的设计

电解饱和食盐水微型化学实验案例的设计

电解饱和食盐水微型化学实验案例的设计作者:林捷来源:《化学教与学》2018年第02期摘要:利用注射器针筒及铅笔芯和充电宝设计微型实验,实验仪器常见,节约实验成本,操作简单方便,反应迅速,现象明显,利于课堂分组,也方便学生家庭实验,使学生实验的动手率达到百分百成为可能。

关键词:电解饱和食盐水;漂白液;化学工业;实验改进一、設计思路1.问题提出氯碱工业是课标要求的五大基本化学工业之一。

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对化工技术知识存在学习障碍,容易产生“懂化学原理,不懂化工技术”的现象。

为追求化学原理的真实性,化工题成为近年高考新宠,如交换膜技术。

但此类题得分率均不高,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建立相应化工模型。

笔者认为可尝试先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出发,再回归教材实验分析,再分析化工生产与实验室的不同点。

克服学生对化工分析的认知恐惧障碍心理。

电解饱和食盐水是氯碱工业的主要反应,也是电解原理的一个重要应用。

不同版本的电解饱和食盐水装置有所不同,鲁科版《化学反应原理》教材中“电解饱和食盐水”实验使用u型管做发生装置,并要求学生设法检验两极附近溶液组成的变化并判断气体产物。

笔者认为该装置有两个缺点:电极距离太远,离子移动速度慢,电解过程缓慢;教材中强调实验现象的过程和结果的分析,忽略了有毒气体的控制和处理。

氯气有毒对人体有强烈刺激性,若检验时有部分氯气泄漏在教室空气中将危害人体健康、污染空气,这与绿色化学的理念不符合,将此装置进行分组实验更是不现实。

2.本实验案例的设计思路以小明家办喜事,不小心把染红鸡蛋的有机染料弄到衬衫上,如何通过自己制备漂白液这样的生活实景导入。

通过前面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电解的原理,联系已有知识容易想到可以用电解食盐水的方法,通过产生的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可以制备次氯酸钠溶液。

生活化问题要生活化方法解决,药品和仪器应在家里随手可得,所以笔者想到的电解仪器和药品该是手机充电头或者充电宝、铅笔芯、USB数据线、碗、饱和食盐水,就可以指导学生在家里自己动手制备次氯酸钠漂白液。

化学实验简单初中教案

化学实验简单初中教案

化学实验简单初中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探究物质的酸碱性质,了解酸碱性质对物质的影响。

实验材料:
1. 硫酸(浓盐酸)
2. 碳酸氢钠(小苏打)
3. 紫菜汁溶液
实验步骤:
1. 将一小部分硫酸倒入试管中。

2. 用滴管向试管中滴加碳酸氢钠溶液,观察并记录下反应现象。

3. 将一小部分紫菜汁溶液倒入另一个试管中。

4. 用滴管向试管中滴加硫酸,观察并记录下反应现象。

实验现象:
1. 碳酸氢钠与硫酸反应产生气泡,并放出气味。

2. 紫菜汁溶液在加入硫酸后颜色变红。

实验结论:
1. 碳酸氢钠是一种碱性物质,与酸反应会产生气泡。

2. 紫菜汁溶液是一种中性物质,但在酸性物质作用下会发生颜色变化。

实验延伸:
可以让学生尝试使用其它物质,如醋、苹果汁等,分析它们的酸碱性质,并进行进一步的实验探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组微型化学实验的设计沈 戮(湛江师范学院 化学科学与技术学院,广东 湛江 524048)摘 要:本文根据微型化学实验的特点,着重介绍设计了一组有代表性的、有利于学生参与和有创意的微型化学实验。

实验可操作性强,特别适合于中学课堂教学,对推广微型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绿色化学;微型化学实验;实验设计在当今世界范围的基础教育改革中,化学课程改革都把焦点放在化学实验上,而且都趋向于通过实验学习化学,将化学实验作为化学课程的重点内容。

我国现在实行的化学课程标准,也把实验探究置于课程的中心地位,强调“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进行实验探究活动”。

按新颁布的课程标准编写的新教材除了大力加强实验在全书中所占的比重外,还大力改革实验内容,使实验简单化、微型化和生活化,以适应21世纪绿色化学的发展要求。

但是,在化学课程标准的实施过程中,由于常规化学实验不能随时开展和实验经费、化学实验室等严重不足难以开展随堂学生实验。

大多数中学开展化学实验十分艰难,而且将会长期都无法达到化学课程标准的实验要求。

所以目前各中学实际开放的学生实验极少,大量的实验只能借助于演示实验,甚至是黑板上画画,嘴巴上讲讲的“实验”。

化学实验成为制约培养和发展学生化学能力,动手能力,创造思维的重要的“瓶颈”。

然而,以绿色理念为指导兴起的微型化学实验,却以优异的实验功能给新课程的化学实验预示着乐观的前景。

因此设计一些有利于学生参与的微型实验可以有效地促进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和化学新课程的实施。

下面介绍依托湛江师范学院研制的中学化学微型实验仪器[1]而设计的一组便于开展有创意的中学微型化学实验。

1.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热稳定性的比较1.1 反应原理2NaHCO 3 Na 2CO 3 + CO 2↑+ H 2OCO 2 + Ca(OH)2CaCO 3↓+ H 2O Na 2CO 3不反应1.2 实验装置微型实验装置见图1。

1.3 实验步骤和操作在具支试管的底部加入固体NaHCO 3约0.2 g ,在具支试管的侧泡处加入约0.2 g 的固体Na 2CO 3。

在小试管中盛约0.5mL 澄清石灰水。

如图1所示进行装置仪器。

先用酒精灯加热装碳酸钠的侧泡处几秒钟,观察,石灰水没有变化。

再把酒精灯移到具支试管底部加热碳酸氢钠,再观察,很快看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1.4 实验评价150~180℃ 150~180℃ 图1 NaHCO 3与Na 2CO 3热稳定性的比较本实验将两个实验并入一个微型装置中进行成为可能,减少实验仪器和药品,操作前后连贯,实验简便快速,现象对比鲜明。

2. 钠与水的反应2.1 反应原理2Na + 2H 2O2NaOH + H 2↑2.2 实验装置微型实验装置见图2。

2.3 实验步骤和操作在具支试管中,加入水至侧泡的中部,再加1滴酚酞试液,用胶头封住支管。

把一小块米粒大的钠投入试管中,然后用肥皂液抹在其管口(抹肥皂液时,应在管口稍停留一会,有利于形成肥皂泡)。

可看到金属钠浮在试管的水面上,迅速熔成闪亮的小球作无规则游动。

观察到在钠游动的附近溶液颜色变红色,说明反应生成了NaOH 。

当试管口形成一个比较大的肥皂泡时,将点燃的火柴移近肥皂泡,能听到氢气清晰的爆鸣声。

2.4 实验评价由于危险而备受关注的钠与水反应和氢气的验证实验,在该微型实验使钠在密闭的容器中反应,安全快捷[2],操作简单、现象明显。

该实验不仅为学生对钠与水的反应、反应生成物的检验、反应中热量的变化以及金属钠的熔点、密度等的认识提供了丰富的第一手材料,而且实验具有趣味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浓硝酸、稀硝酸跟铜反应3.1反应原理Cu + 4HNO 3(浓)Cu(NO 3)2 + 2NO 2↑ + 2H 2O 3NO 2 + H 2O2HNO 3 + NO↑ 3Cu + 8HNO 3(稀)3Cu(NO 3)2 + 2NO↑ + 4H 2O 2NO + O 22NO 23.2 实验装置微型实验装置见图3。

3.3 实验步骤和操作在U 形管和具支试管里各放入一小块铜片。

向U 形管加水至浸过弯管部分以形成液封,用套有乳胶管的尖嘴管塞住U 形管的细管口。

装置如图3所示。

向具支试管加入4~5滴浓硝酸,使铜片和浓硝酸发生反应,溶液由无色变为蓝绿色(硝酸铜的生成),产生红棕色的NO 2气体。

用手抚摸试管底部烫手,可知反应是放热的。

红棕色气体经乳胶管渐渐充满U 形管的大管端,随着NO 2气体不断溶解于管内液封的水中,可观察到U 形管里原与水不反应的铜片此时会在其表面不断出现小气泡,而U 形管小端的气体仍然保持无色,该现象表明铜与NO 2气体溶于水的反应产物——稀硝酸作用,生成无色的NO 气体。

片刻后,让U 形管小端里的NO 气体浓度高些时,将一支多用滴管对着尖嘴管上方的乳胶管口吸气,很快地多用滴管内可看到逐渐变为红棕色的气体。

由此证明U 形管小管端的无色气体NO 被吸入多用滴管后与滴管里的空气反应生成红棕色的NO 2气体。

3.4 实验评价 图2 金属钠与水反应实验装置 图3 铜与硝酸反应实验装置在经典的浓硝酸与铜的实验中,由于产生较多的剧毒气体NO 2无法消除而严重地污染环境,本实验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了对环境的污染问题。

反应中产生的NO 2被限制在微型气体发生器内,与水发生反应生成NO ,NO 通过不断充入空气来消除,直至最后全部耗尽,转化成稀硝酸,减少三废。

该设计能充分利用资源(前一个反应的产物是后一个反应的重要反应物),进一步降低实验成本。

并在短时间内完成各项反应,操作简单,大大提高了实验效率。

实验中涉及到的知识点多,实验的设计有利于对所学有关知识的综合应用(浓、稀硝酸的氧化性比较;NO 2与NO 气体理化性质差异及其转化关系;酸、碱、盐的反应规律),既拓宽了实验内容,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4. 电解食盐水4.1 反应原理阳极:2Cl - -2e -Cl 2↑(氧化反应)阴极:2H 2O +2e -H 2↑+ 2OH -(还原反应) 总反应:2H 2O + 2NaCl2NaOH + H 2↑+ Cl 2↑ 2KI + Cl 22KCl + I 2(遇淀粉变蓝) 4.2 实验装置微型实验装置见图4。

4.3 实验步骤和操作U 形管内加入饱和食盐水至支管口处,U 形管的细管口端插上铅笔芯作电极,粗管口端插上回形针作电极,并塞上胶塞,两电极经导线分别与电源的两极相连接。

接通电源,片刻后,将湿润淀粉碘化钾试纸放在细管口上(阳极),可观察到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色,并用手轻轻在细管口上扇动,能闻到氯气的气味,证明电解食盐水时在阳极上有氯气生成;用肥皂液抹在粗管的支管口,待肥皂泡增大后,将火柴的火焰移近肥皂泡,能听到清晰的爆鸣声。

说明电解时在阴极有氢气生成。

实验毕,断开电源,分别向两管口滴入1~2滴酚酞溶液,可观察到在细管口端没有颜色变化而粗管口端则变红色,表明在阴极区生成了碱。

4.4 实验评价该实验现象明显,阴阳极区生成氢气和氯气不用收集,且验证简单,实验快捷,趣味性高。

5. 一氧化碳的制备及性质5.1 反应原理3CO + Fe 2O 32Fe + 3CO 2↑ CO 2 + Ca(OH)2CaCO 3↓+ H 2O5.2 实验装置 微型实验装置见图5。

5.3 实验步骤和操作 在具支试管的底部加约1mL 甲酸,在侧泡处放置氧化铁粉末约0.04g (约一颗花生米大小体积)。

用直形通气管和滴管胶头组成滴管吸入适量浓硫酸,紧塞在具支试管的管口。

再在另一支侧泡具支试管中加入↑+ H 2O △ 电解 图4 电解食盐水实验装置 图5一氧化碳的制备及性质微型实验装置约0.5mL 澄清石灰水。

如图5装置仪器。

向具支试管中滴入浓硫酸,并用微型酒精灯稍微加热具支试管底部,使生成一氧化碳。

在尖嘴管口点燃一氧化碳,可以看到浅蓝色火焰。

再把酒精灯加热装有氧化铁的侧泡处,约1min ,可看到红色的氧化铁变成了灰黑色粉末,用磁铁靠近时黑色的粉末被吸上来,证明氧化铁被还原为成Fe 。

且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反应有二氧化碳生成,但当没有用酒精灯加热氧化铁之前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表明一氧化碳不与石灰水反应。

5.4 实验评价该微型装置设计简单、巧妙、安全。

大大降低了CO 和其它试剂的用量,只用一盏酒精灯就可以作为加热源和尾气的处理,使学生即可观察到CO 燃烧时发出的蓝色火焰,又消除CO 对大气的污染,增强了环保意识。

6. 硝酸铜的热分解6.1 反应原理2Cu(NO 3)22CuO +4NO 2↑+O 2↑ 6.2 实验装置微型实验装置见图6。

6.3 实验步骤和操作在具支试管中加入约0.5g 硝酸铜粉末,在U 形管底部装上碱石灰,如图6连接实验装置。

在具支试管底部加热,硝酸铜受热熔化而分解,放出大量棕红色NO 2气体充满U 形管的粗管口端,随着气流通过U 形管底部的碱石灰,红棕色气体消失。

在另一端(细管)无色的U 形管中,伸进带火星木条,看到木条复燃。

具支试管底部有黑色的物质生成,由此证明硝酸铜加热分解产物是:氧化铜、二氧化氮和氧气。

6.4 实验评价实验设计巧妙,试剂的用量少,用时短,对硝酸盐分解的产物检验简单明了。

反应中有毒气体通过U 形管底部的碱石灰吸收,可避免对空气污染。

该实验装置还适用于其它硝酸盐分解实验,如Pb(NO 3)2、KNO 3、AgNO 3等。

7. 结论从上述微型实验的设计及实践中,可以看到微型化学实验比起常规实验更加简单易行、安全可靠、趣味性高、实验现象明显,因此学生的参与实验的积极性更高。

能从中获得了更多的化学知识,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仪器精巧,改变了传统化学实验在人们心目中的不良印象。

又由于实验时间快捷,验证简单,在很大的程度上给学生创造了人人动手做实验的可能,改变了过去“一人做,多人看”的局面,为学生实验和边讲课边实验提供了方便。

从而便于学生的自主探究,真正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1] 刘一兵.沈戮, 一套值得推广的多功能微型化学实验仪器[J],化学教学,2005.6:16~17[2] 李春辉,应用微型化学实验进行课堂教学的实践[J],发明与创新,2007,7:153~156△图6 硝酸铜的热分解微型实验装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