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的习性与行为
昆虫记昆虫习性
昆虫记昆虫习性昆虫种类这么多,因此,它们的生活方式与生活场所必然是多种多样的,而且有些昆虫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本能的表现很有研究价值。
可以说,从天涯到海角,从高山到深渊,从赤道到两极,从海洋、河流到沙漠,从草地到森林,从野外到室内,从天空到土壤,到处都有昆虫的身影。
不过,要按主要虫态的最适宜的活动场所来区分,大致可分为五类。
⑴在空中生活的昆虫:这些昆虫大多是白天活动,成虫期具有发达的翅膀,通常有发达的口器,成虫寿命比较长。
如蜜蜂、马蜂、蜻蜓、苍蝇、蚊子、牛虻、蝴蝶等。
昆虫在空中活动阶段主要是进行迁移扩散,寻捕食物,婚配求偶和选择产卵场所。
⑵在地表生活的昆虫:这类昆虫无翅,或有翅但已不善飞翔,或只能爬行和跳跃。
有些善飞的昆虫,其幼虫期和蛹期也都是在地面生活。
一些寄生性昆虫和专以腐败动植物为食的昆虫(包括与人类共同在室内生活的昆虫),也大部分在地表活动。
在地表活动的昆虫占所有昆虫种类的绝大多数,因为地面是昆虫食物的所在地和栖息处。
这类昆虫常见的有步行虫(放屁虫)、蟑螂等。
⑶在土壤中生活的昆虫:这些昆虫都以植物的根和土壤中的腐殖质为食料。
由于它们在土壤中的活动和对植物根的啃食而成为农业、果树和苗木的一大害。
这些昆虫最害怕光线,大多数种类的活动与迁移能力都比较差,白天很少钻到地面活动,晚上和阴雨天是它们最适宜的活动时间。
这类昆虫常见的有蝼蛄、地老虎(夜蛾的幼虫)、蝉的幼虫等。
⑷在水中生活的昆虫:有的昆虫终生生活在水中,如半翅目的负子蝽、田鳖、龟蝽、划蝽等,鞘翅目的龙虱、水龟虫等。
有些昆虫只是幼虫(特称它们为稚虫)生活在水中,如蜻蜓、石蛾、蜉蝣等。
水生昆虫的共同特点是:体侧的气门退化,而位于身体两端的气门发达或以特殊的气管鳃代替气门进行呼吸作用;大部分种类有扁平而多毛的游泳足,起划水的作用。
⑸寄生性昆虫:这类昆虫的体型比较小,活动能力比较差,大部分种类的幼虫都没有足或足已不再能行走,眼睛的视力也减弱了。
有些寄生性昆虫终生寄生在哺乳动物的体表,依靠吸血为生,如跳蚤、虱子等。
昆虫的习性与行为(普通昆虫学)
假 死 蛾
通讯
昆虫与植物利用气味物质进行交往、联络通讯,是一种很普通的现象。它们利用 “ 气味语 言 ”—— 灵敏的嗅觉、味觉来来调节自己的行为。
主要分类:
视觉通讯(Visual communication) 声通讯(Acoustic communication) 触觉通讯(Tactile communication) 行为通讯(Behavior communication) 化学通讯(Chemical communication)
这种通讯方式在直翅目、同翅目、半翅目、双翅目、 鳞翅目等昆虫中较常见,主要功能是在昆虫的生殖、 聚集和报警中起重要作用。
例如:雄蚊群的"嗡嗡"声吸引雌蚊前来交配;雄蝉的"知知"声引诱 雌蝉来交尾等。雄蚊 Nhomakorabea雄蚊
雄蝉
蝉
触觉通讯(Visual communication)
触觉通讯是以接触感觉 作为媒介的通讯方式, 也就是昆虫靠身体的相 互接触传递信息的通讯 方式,只有当同种或不 同种的个体接触时才能 发生,是昆虫种内或种 间近距离的重要通讯方 式。
谢 谢!
视觉通讯(Visual communication)
视觉通讯是以视觉信 号作为媒介的通讯方 式。
在蝴蝶等部分昆虫中,雄性 个体常有较雌性更鲜艳的体 色,可能在示爱时有取悦对 方的作用,与昆虫的视觉兴 奋有关。
声通讯(Acoustic communication)
声通讯是以音频信号作为媒介的通讯方式 。
枯叶蝶
假死(Thanatosis)
假死(Thanatosis) 是指昆虫受到某种刺激 而突然停止活动、佯装 死亡的现象。 如:金龟子、象甲、叶 甲、瓢虫和蝽象的成虫 以及粘虫的幼虫,当受 到突然刺激时,身体卷 缩,静止不动或从原栖 息处突然跌落下来呈"死 亡"状,稍后又恢复常态 而离去。
昆虫记中昆虫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昆虫记中昆虫的生活习性和特点主要的昆虫有:蝉、狼蛛、螳螂、蝎子和蟋蟀。
1、蝉的特点和习性:每年蝉的初次出现是在夏至。
在阳光曝晒的道路上有好些小圆孔,孔口于地面相平。
蝉的幼虫就从这些圆孔爬出,在地面上变成完全的蝉。
蝉喜欢顶干燥、阳光顶多的地方。
普通的蝉喜欢在干的细枝上产卵。
它选择最小的枝,像枯草或铅笔那样粗细,而且往往是向上翘起,差不多已经枯死的小枝。
2、狼蛛的特点和习性:狼蛛有两颗毒牙,可以立刻致它的猎物于死地。
狼蛛的居所大约有一尺深,一寸宽,是它们用自己的毒牙挖成的,刚刚挖的时候是笔直的,以后才渐渐地打弯。
3、螳螂的特点和习性:螳螂拥有另外一种独特的东西,那便是生长在它的前足上的那对极具杀伤力,并且极富进攻性的冲杀、防御的武器。
与它的长腰相比,螳螂的大腿要更长一些。
而且,它的大腿下面还生长着两排十分锋利的像锯齿一样的东西。
在这两排尖利的锯齿的后面,还生长着一些大齿,一共有三个。
4、蝎子的特点和习性:蝎子是沉默寡言、生活隐秘、天生无趣的隐修士。
它们不能容忍与同类共居。
所以胜方吃掉败方,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瘦小的雄蝎为了爱而付出了生命的代价——雌蝎残忍地吃掉了它的新郎。
一段较为漫长的妊娠之后便是雌蝎产卵、幼蝎出世,母亲独自哺育儿女,直到它们谈婚论嫁,各奔东西为止。
5、蟋蟀的特点和习性:蟋蟀对于自己的住所,以及它们天生的歌唱才能,是非常满意而又愉快的。
蟋蟀宁可放弃那种现成的天然而成的洞穴,因为,这些洞都不合适,而且它们都建造得十分草率,没有安全保障。
蟋蟀愿意自己建造巢穴。
昆虫记一种昆虫的习性
昆虫记一种昆虫的习性
毛虫的生活习性:一般只在某种或某些植物上生活,并以其为食,直到变为成虫。
而后交配并寻找此类植物产卵。
它们一般以寄主的叶或果实为食。
蝈蝈的生活习性:后足强健、大腹,善跳跃。
生于原野草丛、矮林、灌木,平时隐藏于草中,或在植物茎杆上爬行、栖息、觅食。
主要吃植物的茎、叶、瓜、果等。
1、毛虫的生活习性:一般只在某种或某些植物上生活,并以其为食,直到变为成虫。
而后交配并寻找此类植物产卵。
它们一般以寄主的叶或果实为食。
2、蝈蝈的生活习性:后足强健、大腹,善跳跃。
生于原野草丛、矮林、灌木,平时隐藏于草中,或在植物茎杆上爬行、栖息、觅食。
主要吃植物的茎、叶、瓜、果等。
3、蝉的生活习性:常见的蝉科动物是蝉,俗称知了(蛭蟟)、蛣蟟或借落子。
蝉的幼虫生活在土中,在地下“潜伏”四年后钻出地面。
最长寿命长约60~70天。
4、蝗虫的生活习性:蝗虫俗称“蚂蚱”,属直翅目。
以禾本科植物为主要食物,是农业害虫。
蝗虫一般属于兼性滞育昆虫,多以卵在土壤中的卵囊内越冬,寿命大约6个月。
成虫与蝗蝻都是夜伏昼出,无明显趋光性。
5、螳螂的生活习性:螳螂是一种肉食性昆虫,善于利用“心理战术”猎捕各类昆虫和小动物属于益虫。
螳螂的生活环境为草丛,为
了避免被天敌发现,一般的螳螂颜色多为绿色,除绿色外黄色也比较常见。
昆虫的生活习性
繁殖方式:多数昆 虫实行群体繁殖, 以增加生存机会
通讯方式:通过化 学物质、触角接触 等方式进行通讯交 流
昆虫的防御习性
昆虫的防御方式多种多样,包括假死、变色、释放臭气等。 一些昆虫通过拟态来防御,使自己与周围环境相似,从而躲避天敌。 有些昆虫会利用自身的刺或毒毛来防御,使捕食者不敢靠近。 还有一些昆虫通过集结成群来提高防御能力,共同抵御天敌。
声音交流:部分昆虫通过发出特定 的声音进行交流
视觉交流:利用颜色、形状和动作 进行交流,如蜜蜂的舞蹈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化学交流:释放化学物质进行通讯, 如信息素
社会等级:某些昆虫具有明确的社 会等级,如蜜蜂和蚂蚁
昆虫的社会习性: 分工合作,共同 生活
社会等级:不同 等级的昆虫有不 同的职责和权力
昆虫的社会习性
昆虫社会中的分工:工蚁、兵蚁和产卵的雌蚁 合作行为:共同照顾蚁后和幼虫,共同建设蚁巢 等级制度:不同分工的昆虫在群体中有不同的地位和权力 交流方式:通过触角、身体姿态和化学物质进行信息传递
群居习性:昆虫通常以群体形式生活,如蜜蜂、蚂蚁等 分工合作:昆虫在群体中有明确的分工,如工蚁、兵蚁和产卵的雌蚁 通讯方式:昆虫通过触角、化学物质等方式进行信息交流 等级制度:昆虫社会存在严格的等级制度,如蚁后、雄蚁、雌蚁等
防御机制中的一 种方式
防御天敌的一种 有效手段
不同昆虫的化学 防御方式各异
汇报人:XX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XX
01 昆 虫 的 取 食 习 性
02 昆 虫 的 栖 息 环 境
03 昆 虫 的 繁 殖 习 性
04 昆 虫 的 移 动 习 性
05 昆 虫 的 社 会 习 性
昆虫的习性与行为ppt课件
12
2、取食行为
昆虫的取食行为多种多样,但取食的步骤大体相似。 如植食性昆虫取食一般要经过兴奋、试探与选择、进食、 清洁等过程,而捕食性昆虫取食的过程一般为兴奋、接 近、试探和猛扑、麻醉猎物、进食、抛开猎物、清洁等 过程。有些捕食性昆虫还具有将被取食猎物的空壳背在 自己体背的习性,如部分猎蝽的若虫、部分草蛉的幼虫 等。
对于其小范围、小数量的群集属于临时性群集,而 对于其大面积、大量个体的群集则属于永久性群集。
18
2、 扩散
扩散(Dispersal)是指昆虫个体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空 间变化的现象。根据扩散的原因可将扩散分为主动扩散和 被动扩散两类,前者是昆虫由于取食、求偶、避敌等因而 “主动”但相对缓慢地形成的小范围空间变化;后者则是 由于水力、风力、动物或人类活动而引起的几乎完全被动 地空间变化。
20
3、 迁飞
迁飞(Migration)是指昆虫通过飞行而大 量、持续地远距离迁移。迁飞是昆虫种的遗传 特性,是一种种群行为。
21
目前已发现有不少主要农业害虫具有迁飞的特性, 如东亚飞蝗、粘虫、小地老虎、甜菜夜蛾、稻纵卷 叶螟、稻褐飞虱、白背飞虱和黑尾叶蝉等。
对这类迁飞性害虫需要有全国性乃至国际性的测报 和防治对策。
把夜间活动的昆虫称为夜出性昆虫(nocturnal insect), 如绝大多数的蛾类;
把那些只在弱光下(如黎明时、黄昏时)活动的则称弱光 性昆虫(crepuscu-far insect),如蚊子,交配在凌晨或 傍晚。
当然,还有些昼夜均可活动的昆虫,如某些天蛾和 蚂蚁等。
6
日出性昆虫
日出性昆虫
林业有害生物控制技术教学培训课件:13 昆虫的习性和行为
昆虫习性和行为
根据昆虫所取食食物范围的广狭可将其食性分为单食性、寡食性和多食性3类。
单食性
单食性是以某一种植 物为食料,如三化螟 只取食水稻,豌豆象 只取食豌豆等。
寡食性
寡食性是以1个科或少数 近缘科植物为食料,如 菜粉蝶取食十字花科植 物,棉大卷叶螟取食锦 葵科植物等。
昆虫习性和行为
趋化性是昆虫对一些化学物质的刺激所表现出的反应,其正、负趋 化性通常与觅食、求偶、避敌、寻找产卵场所等有关。如有些夜蛾, 对糖醋酒混合液发出的气味有正趋性;菜粉蝶喜趋向含有芥子油的 十字花科植物上产卵。 趋温性、趋湿性是指昆虫对温度或湿度刺激所表现出的定向活动。
昆虫习性和行为
昆虫的群集性同种昆虫的大量个体高 密度地聚集在一起生活的习性,称为 群集性。许多昆虫具有群集习性。
昆虫习性和行为
(1)昆虫的扩散 扩散是指昆虫个体经常的或偶然的、小范围内的分散或集中活动, 也称为蔓延、传播或分散等。
(2)昆虫的迁飞 迁飞或称迁移,是指一种昆虫成群地从一个发生地长距离地转移 到另一个发生地的现象。是种在进化过程中长期适应环境的遗传 特性,是一种种群行为。
昆虫习性和行为
假死是指昆虫受到某种刺激而突然停止活动、佯装 死亡的现象。 如金龟子、象甲、叶甲、瓢虫的成虫以及粘虫的幼 虫,当受到突然刺激时,身体卷缩,静止不动或从 原栖息处突然跌落下来呈"死亡"状,稍后又恢复常 态而离去。
昆虫习性和行为
保护色又称隐藏色,是指一些昆虫的体色与其背景色非常相似,从而躲过捕食性动 物的视线而获得保护自己的效果,这种与背景相似的体色称为保护色。如枯叶蝶停 息时双翅竖立,翅背面极似枯叶,甚至有树叶病斑状的斑点。
昆虫的生活习性和种类
生态农业与昆虫保护
生态农业的定义和特点 昆虫在生态农业中的作用 昆虫保护的方法和措施 昆虫利用的例子和效益
生物防治与害虫控制
生物防治:利 用天敌昆虫、 微生物等生物
来防治害虫
害虫控制:通 过物理、化学 等方法控制害 虫的数量和危
害
生物多样性: 保护各种昆虫, 保持生态平衡
害虫监测与预 警:监测害虫 的活动和危害, 及时采取措施
居生活
膜翅目昆虫的 种类繁多,已 知的种类超过 20万种,占昆 虫总数的10%
以上
鞘翅目昆虫
特征:前翅坚硬,后翅膜质 代表种类:金龟子、天牛、象鼻虫等 生活习性:多为植食性,部分为肉食性或杂食性 分布范围:全球各地,种类繁多
昆虫的经济价 值
食用价值
昆虫富含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 昆虫可以作为食品原料,如炸蝗虫、烤蝉等 昆虫还可以作为饲料,如养鸡、养鱼等 昆虫还可以用于制药和化妆品等行业
昆虫的生活习性和 种类
汇报人:XX
目录
01 昆虫的生活习性
02 昆虫的种类
03 昆虫的经济价值
04 昆虫对人类的影响
05 昆虫的保护与利用
昆虫的生活习 性
昆虫的繁殖方式
卵生:昆虫将 卵产在适宜的 环境中,如土 壤、植物、动
物等
胎生:昆虫直 接将幼虫产在 体内,如蜜蜂、
蚂蚁等
卵胎生:昆虫 将受精卵留在 体内,直到孵 化后再产下, 如蝴蝶、蛾等
观赏价值
蝴蝶:色彩斑斓,形态各异,被誉为“大自然的精灵” 蜜蜂:勤劳能干,被誉为“勤劳的使者” 甲虫:色彩丰富,形态奇特,被誉为“大自然的艺术品” 螳螂:凶猛善战,被誉为“昆虫界的勇士”
昆虫对人类的 影响
害虫对人类的危害
昆虫记的昆虫习性
昆虫记的昆虫习性一、节肢动物1、蠕虫:蠕虫是属于线形动物,它们软躯体完全包裹在一个干燥的外壳中,多数体表有细的毛,用于触觉和感温。
它们的行为习性很单纯,最重要的是捕食,还会反复翻动身体来感应环境变化。
2、甲虫:甲虫属于甲壳纲节肢动物,主要由头胸部和腹部组成。
它们有四对腿和两对翅膀,以及一种以碳来吸收二氧化碳做呼吸的喙。
有些甲虫可以爬行,有的可以飞行。
3、蝾螈:蝾螈是属于肢质动物,它们的外壳有淡黄到绿色的囊状膜,具有很好的保护功能。
它们的运动是游泳,穿行,用尾部跳跃。
游泳时会用肢节按进排水,将其产生通力以快速前进。
二、介形虫1、蚴虫:蚴虫属于侧翅目伊蚴科,它们有二对翅膀,身体有棘刺。
它们在白天多在植物上取食,夜间就暂时休眠。
它们大多数时候活动缓慢,但偶尔也会快速穿行。
2、蛔虫:蛔虫也属于介形虫,它们拥有卵丝状的身体,外表被短毛覆盖着,用来汲取水分。
蛔虫的习性非常多样,有些喜欢在水中游动,也有的喜欢在土壤和腐熟的有机物上取食。
3、海蛞蝓:海蛞蝓是一种常见的海洋介形虫,它们只有一个足,有4只眼,身体有很多支架。
它们喜欢在海穴中住,通常在水深处排列,也会出现在海底丛林等水池中。
有的海蛞蝓行动迅速,却有些则很慢。
三、蜣螂1、蜣螂:蜣螂是一种飞行性昆虫,有许多分支类群,他们身体中部包含着一对翅膀和头部,移动有助于飞行。
蜣螂的主要习性是觅食和繁殖,它们喜欢在太阳明媚的天气出没,也可以使用融化的霜冻,把它们的目标物留住。
2、螳螂:螳螂是属于蜣螂家族,它们有三对相同长度腿,头部有眼睛、触角和口器等特殊器官,用来感应环境变化和食物质素。
螳螂的习性类似于普通的蜣螂,它们也会寻找阳光明媚的地方,通过触角和口器来感应环境变化。
3、扁蝉:扁蝉又称赤蝉,是一种鸣叫性的地卵蜣螂,它们的眼睛呈凸起的,眼后面有一组两个弯曲的触角,用来感应环境变化。
它们的鸣叫习性有一定的规律,通常在日出时向东南方冰鸣。
昆虫的习性与行为
第六章昆虫的习性与行为习性habits是昆虫种或种群具有的生物学特性,亲缘关系相近的昆虫往往具有相似的习性,如天牛科的幼虫均有蛀干习性,夜蛾类的昆虫一般有夜间出来活动的习性,蜜蜂总科的昆虫具有访花习性等等.行为behavior是昆虫的感觉器官接受刺激后通过神经系统的综合而使效应器官产生的反应.研究昆虫行为的科学称昆虫行为学insect ethology.该方向的研究自1973年Frisch,Lorenz和Tinbergen以其出色的行为学研究获得诺贝尔奖后进展非常迅速,出现了大量的论着.第一节昆虫的主要习性与行为一、昆虫活动的昼夜节律昆虫的活动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与自然中昼夜变化规律相吻合的节律,即生物钟biological clock或昆虫钟insect clock.绝大多数昆虫的活动,如飞翔、取食、交配等等均有固定的昼夜节律.日出性或昼出性昆虫diurnal insect:白天活动的昆虫;夜出性昆虫nocturnal insect:夜间活动的昆虫;弱光性昆虫crepuscular insect:只在弱光下如黎明时、黄昏时活动.由于自然中昼夜长短是随季节变化的,所以许多昆虫的活动节律也有季节性.昆虫活动的昼夜节律表面上看似乎是光的影响,但昼夜间还有不少变化着的因素,例如湿度的变化、食物成分的变化、异性释放外激素的生理条件等.二、食性与取食行为一食性feeding habit 食性就是取食的习性.昆虫多样性的产生与其食性的分化是分不开的.通常人们按昆虫食物的性质,而把它们分成植食性phytophagous:以植物活体为食,约占昆虫总数的40%一50%,如粘虫、莱蛾等农业害虫均属此类.;肉食性carnivorous:以动物活体为食;腐食性saprophagous:以动、植物尸体、粪便为食;杂食性omnivorous:以动、植物活体、尸体、粪便为食.根据食物的范围,可将食性分为多食性polyphagous:以多个科的植物为食料,约占昆虫总数的40%一50%.寡食性oligophagous:是以1个科或少数近缘科植物为食料,如菜粉蝶取食十字花科植物,棉大卷叶螟取食锦葵科植物等.单食性monophagous:是以某一种植物为食料,如豌豆象只取食豌豆等.昆虫的食性具有它的稳定性,但有一定的可塑性.许多全变态昆虫成虫期的食物与幼虫期的完全不同,其他变态类的昆虫成虫与若虫或稚虫的食性相似.二取食行为昆虫的取食行为多种多样,但取食的步骤大体相似.如植食性昆虫取食一般要经过兴奋、试探与选择、进食、清洁等过程,而捕食性昆虫取食的过程一般为兴奋、接近、试探和猛扑、麻醉猎物、进食、抛开猎物、清洁等过程昆虫对食物有一定的选择性,用以识别和选择它的食物的方式则是多种多样的,但多以化学刺激作为决定择食的最主要的因素.三、趋性taxis趋性就是对某种刺激有定向的活动的现象.根据刺激源可将趋性分为趋热性、趋光性、趋湿性、趋声性等等.根据反应的方向,则可将趋性分为正趋性和负趋性两类.不论哪种趋性,往往都是相对的,对刺激的强度或浓度有一定程度的可塑性.了解昆虫的趋性可以帮助我们管理昆虫,如人们利用昆虫的趋性可以采集标本,检查检疫性昆虫,进行害虫和天敌的预测预报,诱杀害虫等活动.四、昆虫的群集、扩散与迁飞一群集性 aggregation 昆虫的群集性指同种昆虫的大量个体高密度的聚集在一起的习性.根据聚集时间的长短可将群集分为临时性群集和永久性群集两类:前者只是在某一虫态和一段时间内群集在一起,过后就分散;后者则是终生群集在一起.但有时二者的界限并非十分明显.二扩散 dispersal 扩散是指昆虫个体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空间变化的现象.根据扩散的原因可将扩散分为主动扩散和被动扩散两类,前者是昆虫由于取食、求偶、避敌等因而"主动"但相对缓慢地形成的小范围空间变化;后者则是由于水力、风力、动物或人类活动而引起的几乎完全被动地空间变化.昆虫的扩散主要受到自身生理状况、适应环境的能力及外界环境条件的限制,对多数陆生昆虫而盲,地形大河、高山等、气候温度、湿度等、生物食物、天敌等、人类活动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昆虫的扩散与分布.三迁飞migration 迁飞是某种昆虫成群而有规律地从一个发生地长距离地转移到另一个发生地的现象.并非所有的昆虫均有迁飞习性,但常见的农业害虫多具有迁飞习性.研究害虫的群集、扩散及迁飞的规律非常重要,很多有群集性的农业害虫还同时具有成群迁移的习性.五、拟态、伪装与假死一拟态mimicry 一种生物模拟另一种生物或模拟环境中的其他物体从而获得好处的现象叫拟态或称生物学拟态biological mimicry.根据拟态系统的虫态、被拟对象的实质、拟态者的生物学益处、发现者的姓氏、被拟对象的个数、拟态同一模型的拟态者的物种数可将拟态分成多种类型,如根据拟态发生的虫态可将拟态分为卵拟态、幼虫拟态、若虫拟态、蛹拟态、成虫拟态,根据所拟的对象可将拟态分为形状拟态、颜色拟态、化学拟态、声音拟态、光学拟态、行为拟态等等.最常见的拟态有两种类型.一类叫贝氏拟态Batesian mimicry,贝氏拟态对于拟态系统中的拟态者是有利的,而对模型昆虫是不利的.一些昆虫具有同它的生活环境中的背景相似的颜色,这有利于躲避捕食性动物的视线而得到保护自己的效果.这类拟态者的体色称为保护色protective color.昆虫的保护色还经常连同形态也与背景相似联系在一起.一些鞘翅目、半翅目、双翅目、鳞翅目昆虫等模拟具有蛰刺能力的胡蜂的色斑型,通常人们把昆虫的这类色斑型称为警戒色warning color.有些昆虫既有保护色,又有警戒色.第二类常见的拟态叫做缪氏拟态Mullerian mimicry.其模型和拟态者都是不可食的,捕食者无论先捕食其中哪一种,都会引起对两种昆虫的回避.因此,该类拟态无论对拟态者还是对模型都有利.昆虫的拟态现象颇为复杂,有时几种昆虫间会形成一个拟态环.二伪装camouflaging 伪装是指昆虫利用环境中的物体伪装自己的现象.伪装多为幼虫或若虫所具有.三假死death feigning 假死是指昆虫在受到突然刺激时,身体卷缩,静止不动或从原停留处突然跌落下来呈"死亡"之状,稍停片刻又恢复常态而离去的现象.不少鞘翅目的成虫和鳞翅目的幼虫具有假死性.假死性是昆虫逃避敌害的一种有效方式.根据昆虫的假死性,我们可以利用触动或震落法采集标本或进行害虫的测报与防治等.六、昆虫的通讯每种昆虫都有自己的通讯系统以满足各自特定的需要,使同种昆虫个体间在一定空间内协调发展,同时通讯信号对昆虫种间关系也有一定的影响.昆虫的通讯方式主要有化学通讯、视觉通讯、听觉通讯、触觉通讯、行为通讯等.一化学通讯 chemical communication 化学通讯是昆虫通讯的常见方式,涉及一系列的外激素,该通讯方式在刺激生殖行为、觅食、召集个体聚集、调整种群密度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对进行两性生殖而雌虫无翅不能飞翔的昆虫化学通讯更为重要.化学通讯是一种有效的通讯方式.二昆虫的发光与视觉通讯昆虫的发光insect biolumines-cence有两种情况,一类是由于发光细菌的存在,另一类是昆虫自身的发光,通常所说的发光昆虫即指此类.自身发光的昆虫有4个目,即弹尾目、同翅目、鞘翅目和双翅目,其中以鞘翅目种类发光最多;发光的虫态有卵、幼虫或若虫及成虫;发光的部位可及头、胸、腹,甚至全身,发光的时间有的是在受刺激时,有的仅限于交配求偶时,有的则是在捕食或通敌时发光.发光的意义主要有3个方面.一是防御,二是有的昆虫的发光还会起到报警的作用,三是最重要作用是捕食.视觉通讯visual communication在昆虫中普遍存在而且变化较大,个体间需要直接的视线,是昆虫短距离通讯的重要方式之一.三昆虫的发音和听觉通讯发音昆虫达16目之多,不但成虫能发音,有些幼虫,甚至蛹也能发音.发音方式可分为3大类.第1类是昆虫正常活动的副产品,这类发音昆虫不具独特的发音器,其声音是昆虫飞行、求偶、取食活动的产物.第2类发音是昆虫的身体碰击其他物体的结果.第3类昆虫的声音是由昆虫体上特殊的发音器官所发出;它又可分为两类,一种是摩擦发音,即发音器的两部分相互摩擦而发音,另一种是膜振动发音.听觉通讯audio communication是昆虫近距离和较远距离的有效通讯方式之一.昆虫用不同类型的听器接收同种昆虫个体或异种所发出的各类音频信号,判别发音者的状态,并做出相应的反应.四触觉通讯tactile communication 触觉通讯是指昆虫靠身体的互相接触传递信息的通讯方式,只有当同种或不同种的个体相遇才能发生.七、昆虫的交配行为昆虫的交配mating behavior行为复杂多变.交配的过程与取食的过程颇为相似,一般包括兴奋、接近、求爱、跨骑、拥抱、交合、清洁等步骤.其中以求爱和交合较为复杂.求爱的方式多种多样,包括舞蹈、发音、触摸,甚至送"彩礼".八、昆虫的学习行为学习行为learning behavior 是指动物后天获得的行为,如经验性的学习行为、印记学习、习惯化、条件反射、尝试与错误、推理等.昆虫的学习能力在不同类群中有一定差异,同种昆虫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学习能力差别很大,并且各种昆虫有一定的学习临界期限.九、昆虫的社会行为终生孤独生活的昆虫很少,绝大多数种类的个体在其生活周期中总有一段时间生活在一起,形成所谓的"昆虫社会".对于社会性昆虫的定义及类型的划分,不同学者的见解不尽相同;Michener1974曾将昆虫分为孤独性solitary、亚社会性subsocial、公共性communal、准社会性quasi-social、半社会性semisocial和真社会性eusocial昆虫6类.但很多学者为了实用的方便,把除孤独性和真社会性以外的昆虫通称为前社会性presocial昆虫.真社会性昆虫指白蚁和膜翅目中蚂蚁、蜜蜂等昆虫,这些昆虫的个体间有明显的等级分化caste dixerentiation和分工,甚至同一个体的成虫在不同的时期也有明确的分工.。
昆虫记中的昆虫习性
昆虫记中的昆虫习性1、蚂蚁:蚂蚁是目前研究最广泛的昆虫之一,由于其群体集群识别、种间合作等行为,被科学家们视为昆虫行为学中最典型的案例。
它们往往以大群的形式出现,一旦发现粮食,就会迅速组成一队,踩着“征服之路”,将其带回到其领地中。
它们的群落意识是很强的,不管是在领土防守或生存搜寻,都会以集体的行动来实现,把任务试图分配给每一个蚂蚁,协同完成有成效的工作。
2、蝴蝶:蝴蝶的外表活泼可爱,是大家熟悉的有趣昆虫,它们以花为食,它们的翅膀可以反射出五彩斑斓的光芒。
蝴蝶在昆虫种类中,被称为一个特别优秀的种族,它们被称为“自然艺术家”,它们总是以美丽灵动的姿态上橡树枝,静静地观望着周围的世界。
它们非常善良,只要有敌意的生物或物体即将打破它们安静的家园,它们就会以飞舞的姿势出现,给予警告。
3、蜜蜂:蜜蜂是一种多功能昆虫,主要负责采集花粉和花蜜,并将其带回箱子。
它们的翅膀翱翔的速度非常快,并能够像小飞机一样在空气中轻灵灵地旋转和转弯,仿佛一架坐拥着她们的大型客机。
它们还有非常出色的数学能力,因为它们可以记住1000多种植物形状、色彩、香味、风味等多种特性。
4、蜻蜓:蜻蜓是一种具有多种功能的昆虫。
据研究表明,它们的视力强烈,能够看见5米外的移动物体,而且能够看清1.5米外的物体。
它们通过自己的侦查范围寻找猎物,而且追捕能力很强,可以高度依靠独特的翅膀波浪舞动,持续飞行若干小时,快速攻击猎物,在短时间内游戏结束,真可谓“旱鸭子”。
5、螳螂:螳螂凭借其强大的护体能力和极强的感官细胞,在蜘蛛界中可以说是实力将军,猎食的能力也很强大,可以追逐飞鸟而来的昆虫,击毙坐在头顶的苍蝇以及钻进墙缝的蚂蚁等。
它们非常喜欢多彩的物体,它们在这些光彩夺目的物体上会经常赖床,保持自己的安全。
此外,螳螂还具有集体协作的能力,分工明确,以队伍结构进行昆虫狩猎。
昆虫记32个昆虫的特点简介
昆虫记32个昆虫的特点简介1. 蚂蚁:社会性昆虫,有分工和合作的行为。
2. 蜜蜂:也是社会性昆虫,收集花蜜制造蜜蜂、蜂蜡和王浆。
3. 蜻蜓:身体修长、飞行速度快,成虫可飞行长达数百公里。
4. 蜘蛛:有八只脚、可以吐出丝线捕捉猎物。
5. 螳螂:长相奇特,捕捉昆虫靠前肢的锯齿。
6. 蝴蝶:身体娇小、翅膀色彩缤纷,是花卉的主要授粉者之一。
7. 蝗虫:形似蝉、有翅膀,有时成群飞行破坏农作物。
8. 蟑螂:属于害虫,可以适应各种环境和食物。
9. 蚊子:雌性会吸血,可以传播疾病。
10. 蚜虫:甘蔗、四季豆等作物的害虫,吸食植物汁液。
11. 蛇:有毒和非毒两类,以啮齿动物等为食。
12. 蛤蜊:生活在海滩和泥滩上,生活在沙泥底部。
13. 蛾子:不会吃东西,主要是飞行和繁殖的昆虫。
14. 蛇蜓:长相像蜈蚣,但是只有一对脚。
15. 蚊蝇:体形小、繁殖力强,有时会成为人类疾病的传播者。
16. 蚕虫:生产丝和丝绸的昆虫。
17. 蚂蟥:吸血昆虫,会在人和动物身上寄生。
18. 蚂蚱:又名草蜢,主要生活在草地和农田。
19. 蝈蝈:又名蚂蚱,喜欢吃植物、谷物等。
20. 螺:柿子、菜根、药用植物等的害虫。
21. 蝼蛄:能够发出很大的声音,属于蝉科。
22. 蜗牛:慢性动物,生活在陆地和水中。
23. 蜡螟:属于害虫,在棉、毛皮、食品等上寄生。
24. 蜗虫:长有特殊的肢体用于附着和攀爬。
25. 蜚蠊:主要是居住在人类的家里,传染疾病。
26. 虻虫:主要生活在水域边缘,会吸人和动物的血液。
27. 虱子:主要寄生在人和动物身上,会传播疾病。
28. 虫蠕:主要分布在土壤和水中。
29. 虫蛉:属于害虫,寄生在其他昆虫体内。
30. 蝉:雄性有特殊的声音噪音,常常被人们称为“夏天的噪音”。
31. 蛤:属于软体动物,生活在淡水和海水中。
32. 蚱蜢:长有弹跳的后腿,喜欢吃草、叶子等。
昆虫的习性
昆虫的习性
1、昆虫活动的昼夜节律。
绝大多数昆虫的活动如摄食、求偶、交配等均有它的昼夜节律。
2、昆虫的趋性。
昆虫对外界刺激所产生的定向反应,称为趋性,并且昆虫的趋性主要有趋光性和趋化性两种。
3、昆虫的群集性。
很多昆虫都有大量个体群集一起的现象,群集现象可分成两类:暂时性群集和永久性群集。
暂时性群集一般只出现于昆虫生活史的某一虫态和一段时间内,形成群集的条件消失后群体就会分散,并不营集体生活。
永久性群集则是昆虫终生群聚在起,一旦群集,很久也不会分散。
4、昆虫的迁飞。
昆虫典型的迁移现象,是指一种昆虫成群地从一个发生地长距离地迁飞到另一个发生地。
5、昆虫的食性。
按食物的性质可将昆虫的食性分为:植食性和腐食性。
昆虫的觅食和繁殖习性
感谢观看
THANKS
在觅食中扮演重要角色
03 声音识别
识别食物来源或危险信号
昆虫的触觉觅食
触角的作用
主要触觉感知器 官
触觉觅食重 要性
在行为中扮演关 键作用
触角感知能 力
感知食物的质地、 温度和湿度
总结
昆虫的觅食行为是复杂而多样的,化学感应、视 觉觅食、听觉觅食和触觉觅食是昆虫获取食物的 重要方式。这些觅食行为在昆虫的生存和繁殖过 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
系统平衡
觅食和繁殖 习性差异
社会性昆虫的行 为与个体昆虫有
所不同
昆虫的觅食和繁殖习性研 究
研究昆虫的觅食和繁殖习性不仅可以帮助人们了 解昆虫的生存策略和行为模式,而且对于生态系 统的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 02
第二章 昆虫的觅食行为
昆虫的化学感应
01 感知化学物质
辨别食物和危险
目标
维护昆虫种群的多样性 保持昆虫数量的稳定性
医学昆虫学应用
昆虫在医学领域具有 重要应用价值,如传 播疾病的蚊虫、食腐 昆虫等。了解医学昆 虫的生态行为和传播 途径有助于预防和控 制传染病。昆虫在医 学领域的应用为人类 健康和医疗提供了重 要支持。
昆虫行为研究的意义
揭示生物多 样性的形成 和演化机制
昆虫作为生物界中最 为成功的类群之一, 具有独特的适应能力, 可以快速适应环境的 变化。饥饿和繁殖是 昆虫行为的主要驱动 力之一。
昆虫的觅食行为
获取营养和 能量
昆虫通过觅食来 获取所需的营养
和能量
受多种因素 影响
昆虫觅食方式受 气候、季节和生 境等因素的影响
觅食方式多 样
昆虫的觅食方式 包括猎食和植食
昆虫的生活史与行为习性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式等。
生长特点:幼虫 期昆虫的生长速 度较快,需要摄 取大量的食物来 满足其生长发育
的需求。
蛹期是昆虫生命周期的一个重要阶段,是昆虫从幼虫到成虫的过渡阶段。 蛹期的主要特点是昆虫不取食、不活动,处于静止状态,通过内部的发育和变化最终形成成虫。
蛹期的长短因昆虫种类而异,一些小型昆虫的蛹期非常短,而一些大型昆虫的蛹期则长达数月甚至更久。
昆虫的迁徙行为
定义:昆虫为了繁殖、寻找食物或逃避不良环境而进行的长距离移动行为。 迁徙方式:飞行、爬行或跳跃等。 影响因素:气候、食物、天敌等。 意义:维持种群生存与繁衍,促进物种多样性的保护。
定义:昆虫从一处 地点移动到另一处 地点,通常在几公 里以内
目的:寻找食物、 繁殖、逃避天敌 等
迁徙方式:飞行、 爬行、跳跃等
成虫期:昆虫的成虫阶段是其生命周期的最后阶段,此时昆虫具有繁殖能力,并完成其种群延 续的任务。
定义:幼虫期 是昆虫生长发 育的阶段,通 常以取食和蜕
皮为特征。
蜕皮次数:幼 虫期通常会经 历多次蜕皮, 每次蜕皮后身 体都会发生变
化。
取食方式:幼 虫期昆虫的取 食方式多样, 包括咀嚼式、 吸收式和刺吸
影响因素:气候、 地形、食物等
繁殖:迁徙有助于昆虫寻找更适宜的繁殖地,扩大种群分布范围 食物:迁徙有助于昆虫寻找更丰富的食物资源,保证生存和繁衍 气候:迁徙有助于昆虫躲避不利的气候条件,如寒潮、干旱等 进化:迁徙有助于昆虫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促进物种的进化与演变
昆虫的社会行为
群居生活:共同筑 巢,分工合作
等级制度:有明确 的分工和等级,如 蚁王、蚁后、工蚁 等
交流方式:通过触 角、身体姿态等方 式进行信息交流
昆虫的生活习性
昆虫的生活习性
昆虫的生活习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食性:昆虫的食性非常多样,包括植物、腐烂物质、动物等。
根据食性的不同,可
以将昆虫分为植食性、腐食性、肉食性和杂食性等。
2.活动习性:昆虫的活动习性也各不相同,有些昆虫结网、挖洞、翻动土壤、游泳、
跳跃或飞行等。
3.繁殖习性:昆虫的繁殖习性各异,包括卵生、胎生等。
此外,有些昆虫具有孤雌生
殖和多胚生殖等特殊的生殖方式。
4.栖息环境:昆虫的栖息环境也非常广泛,包括陆地、水域和空中等。
不同种类的昆
虫有不同的栖息环境和生活习性。
5.行为特征:昆虫的行为特征也非常丰富,包括求偶、产卵、保护后代等。
这些行为
特征都是昆虫为了适应环境而演化出来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昆虫的习性与行为习性(habits)是昆虫种或种群具有的生物学特性,亲缘关系相近的昆虫往往具有相似的习性,如天牛科的幼虫均有蛀干习性,夜蛾类的昆虫一般有夜间出来活动的习性,蜜蜂总科的昆虫具有访花习性等等。
行为(behavior)是昆虫的感觉器官接受刺激后通过神经系统的综合而使效应器官产生的反应。
研究昆虫行为的科学称昆虫行为学(insect ethology)。
该方向的研究自1973年Frisch,Lorenz和Tinbergen以其出色的行为学研究获得诺贝尔奖后进展非常迅速,出现了大量的论著。
第一节昆虫的主要习性与行为一、昆虫活动的昼夜节律昆虫的活动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与自然中昼夜变化规律相吻合的节律,即生物钟(biological clock)或昆虫钟(insect clock)。
绝大多数昆虫的活动,如飞翔、取食、交配等等均有固定的昼夜节律。
日出性或昼出性昆虫(diurnal insect):白天活动的昆虫;夜出性昆虫(nocturnal insect):夜间活动的昆虫;弱光性昆虫(crepuscular insect):只在弱光下(如黎明时、黄昏时)活动。
由于自然中昼夜长短是随季节变化的,所以许多昆虫的活动节律也有季节性。
昆虫活动的昼夜节律表面上看似乎是光的影响,但昼夜间还有不少变化着的因素,例如湿度的变化、食物成分的变化、异性释放外激素的生理条件等。
二、食性与取食行为(一)食性(feeding habit) 食性就是取食的习性。
昆虫多样性的产生与其食性的分化是分不开的。
通常人们按昆虫食物的性质,而把它们分成植食性(phytophagous):以植物活体为食,约占昆虫总数的40%一50%,如粘虫、莱蛾等农业害虫均属此类。
;肉食性(carnivorous):以动物活体为食;腐食性(saprophagous):以动、植物尸体、粪便为食;杂食性(omnivorous):以动、植物活体、尸体、粪便为食。
根据食物的范围,可将食性分为多食性(polyphagous):以多个科的植物为食料,约占昆虫总数的40%一50%。
寡食性(oligophagous):是以1个科或少数近缘科植物为食料,如菜粉蝶取食十字花科植物,棉大卷叶螟取食锦葵科植物等。
单食性(monophagous):是以某一种植物为食料,如豌豆象只取食豌豆等。
昆虫的食性具有它的稳定性,但有一定的可塑性。
许多全变态昆虫成虫期的食物与幼虫期的完全不同,其他变态类的昆虫成虫与若虫或稚虫的食性相似。
(二)取食行为昆虫的取食行为多种多样,但取食的步骤大体相似。
如植食性昆虫取食一般要经过兴奋、试探与选择、进食、清洁等过程,而捕食性昆虫取食的过程一般为兴奋、接近、试探和猛扑、麻醉猎物、进食、抛开猎物、清洁等过程昆虫对食物有一定的选择性,用以识别和选择它的食物的方式则是多种多样的,但多以化学刺激作为决定择食的最主要的因素。
三、趋性(taxis)趋性就是对某种刺激有定向的活动的现象。
根据刺激源可将趋性分为趋热性、趋光性、趋湿性、趋声性等等。
根据反应的方向,则可将趋性分为正趋性和负趋性两类。
不论哪种趋性,往往都是相对的,对刺激的强度或浓度有一定程度的可塑性。
了解昆虫的趋性可以帮助我们管理昆虫,如人们利用昆虫的趋性可以采集标本,检查检疫性昆虫,进行害虫和天敌的预测预报,诱杀害虫等活动。
四、昆虫的群集、扩散与迁飞(一)群集性 (aggregation) 昆虫的群集性指同种昆虫的大量个体高密度的聚集在一起的习性。
根据聚集时间的长短可将群集分为临时性群集和永久性群集两类:前者只是在某一虫态和一段时间内群集在一起,过后就分散;后者则是终生群集在一起。
但有时二者的界限并非十分明显。
(二)扩散 (dispersal) 扩散是指昆虫个体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空间变化的现象。
根据扩散的原因可将扩散分为主动扩散和被动扩散两类,前者是昆虫由于取食、求偶、避敌等因而"主动"但相对缓慢地形成的小范围空间变化;后者则是由于水力、风力、动物或人类活动而引起的几乎完全被动地空间变化。
昆虫的扩散主要受到自身生理状况、适应环境的能力及外界环境条件的限制,对多数陆生昆虫而盲,地形(大河、高山等)、气候(温度、湿度等)、生物(食物、天敌等)、人类活动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昆虫的扩散与分布。
(三)迁飞(migration) 迁飞是某种昆虫成群而有规律地从一个发生地长距离地转移到另一个发生地的现象。
并非所有的昆虫均有迁飞习性,但常见的农业害虫多具有迁飞习性。
研究害虫的群集、扩散及迁飞的规律非常重要,很多有群集性的农业害虫还同时具有成群迁移的习性。
五、拟态、伪装与假死(一)拟态(mimicry) 一种生物模拟另一种生物或模拟环境中的其他物体从而获得好处的现象叫拟态或称生物学拟态(biological mimicry)。
根据拟态系统的虫态、被拟对象的实质、拟态者的生物学益处、发现者的姓氏、被拟对象的个数、拟态同一模型的拟态者的物种数可将拟态分成多种类型,如根据拟态发生的虫态可将拟态分为卵拟态、幼虫拟态、若虫拟态、蛹拟态、成虫拟态,根据所拟的对象可将拟态分为形状拟态、颜色拟态、化学拟态、声音拟态、光学拟态、行为拟态等等。
最常见的拟态有两种类型。
一类叫贝氏拟态(Batesian mimicry),贝氏拟态对于拟态系统中的拟态者是有利的,而对模型昆虫是不利的。
一些昆虫具有同它的生活环境中的背景相似的颜色,这有利于躲避捕食性动物的视线而得到保护自己的效果。
这类拟态者的体色称为保护色(protective color)。
昆虫的保护色还经常连同形态也与背景相似联系在一起。
一些鞘翅目、半翅目、双翅目、鳞翅目昆虫等模拟具有蛰刺能力的胡蜂的色斑型,通常人们把昆虫的这类色斑型称为警戒色(warningcolor)。
有些昆虫既有保护色,又有警戒色。
第二类常见的拟态叫做缪氏拟态(Mullerian mimicry).其模型和拟态者都是不可食的,捕食者无论先捕食其中哪一种,都会引起对两种昆虫的回避。
因此,该类拟态无论对拟态者还是对模型都有利。
昆虫的拟态现象颇为复杂,有时几种昆虫间会形成一个拟态环。
(二)伪装(camouflaging) 伪装是指昆虫利用环境中的物体伪装自己的现象。
伪装多为幼虫或若虫所具有。
(三)假死(death feigning) 假死是指昆虫在受到突然刺激时,身体卷缩,静止不动或从原停留处突然跌落下来呈"死亡"之状,稍停片刻又恢复常态而离去的现象。
不少鞘翅目的成虫和鳞翅目的幼虫具有假死性。
假死性是昆虫逃避敌害的一种有效方式。
根据昆虫的假死性,我们可以利用触动或震落法采集标本或进行害虫的测报与防治等。
六、昆虫的通讯每种昆虫都有自己的通讯系统以满足各自特定的需要,使同种昆虫个体间在一定空间内协调发展,同时通讯信号对昆虫种间关系也有一定的影响。
昆虫的通讯方式主要有化学通讯、视觉通讯、听觉通讯、触觉通讯、行为通讯等。
(一)化学通讯 (chemical communication) 化学通讯是昆虫通讯的常见方式,涉及一系列的外激素,该通讯方式在刺激生殖行为、觅食、召集个体聚集、调整种群密度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对进行两性生殖而雌虫无翅不能飞翔的昆虫化学通讯更为重要。
化学通讯是一种有效的通讯方式。
(二)昆虫的发光与视觉通讯昆虫的发光(insect biolumines-cence)有两种情况,一类是由于发光细菌的存在,另一类是昆虫自身的发光,通常所说的发光昆虫即指此类。
自身发光的昆虫有4个目,即弹尾目、同翅目、鞘翅目和双翅目,其中以鞘翅目种类发光最多;发光的虫态有卵、幼虫(或若虫)及成虫;发光的部位可及头、胸、腹,甚至全身,发光的时间有的是在受刺激时,有的仅限于交配求偶时,有的则是在捕食或通敌时发光。
发光的意义主要有3个方面。
一是防御,二是有的昆虫的发光还会起到报警的作用,三是最重要作用是捕食。
视觉通讯(visual communication)在昆虫中普遍存在而且变化较大,个体间需要直接的视线,是昆虫短距离通讯的重要方式之一。
(三)昆虫的发音和听觉通讯发音昆虫达16目之多,不但成虫能发音,有些幼虫,甚至蛹也能发音。
发音方式可分为3大类。
第1类是昆虫正常活动的副产品,这类发音昆虫不具独特的发音器,其声音是昆虫飞行、求偶、取食活动的产物。
第2类发音是昆虫的身体碰击其他物体的结果。
第3类昆虫的声音是由昆虫体上特殊的发音器官所发出;它又可分为两类,一种是摩擦发音,即发音器的两部分相互摩擦而发音,另一种是膜振动发音。
听觉通讯(audio communication)是昆虫近距离和较远距离的有效通讯方式之一。
昆虫用不同类型的听器接收同种昆虫个体或异种所发出的各类音频信号,判别发音者的状态,并做出相应的反应。
(四)触觉通讯(tactile communication) 触觉通讯是指昆虫靠身体的互相接触传递信息的通讯方式,只有当同种或不同种的个体相遇才能发生。
七、昆虫的交配行为昆虫的交配(mating behavior)行为复杂多变。
交配的过程与取食的过程颇为相似,一般包括兴奋、接近、求爱、跨骑、拥抱、交合、清洁等步骤。
其中以求爱和交合较为复杂。
求爱的方式多种多样,包括舞蹈、发音、触摸,甚至送"彩礼"。
八、昆虫的学习行为学习行为(learning behavior)是指动物后天获得的行为,如经验性的学习行为、印记学习、习惯化、条件反射、尝试与错误、推理等。
昆虫的学习能力在不同类群中有一定差异,同种昆虫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学习能力差别很大,并且各种昆虫有一定的学习临界期限。
九、昆虫的社会行为终生孤独生活的昆虫很少,绝大多数种类的个体在其生活周期中总有一段时间生活在一起,形成所谓的"昆虫社会"。
对于社会性昆虫的定义及类型的划分,不同学者的见解不尽相同;Michener(1974)曾将昆虫分为孤独性(solitary)、亚社会性(subsocial)、公共性(communal)、准社会性(quasi-social)、半社会性(semisocial)和真社会性(eusocial)昆虫6类。
但很多学者为了实用的方便,把除孤独性和真社会性以外的昆虫通称为前社会性(presocial)昆虫。
真社会性昆虫指白蚁和膜翅目中蚂蚁、蜜蜂等昆虫,这些昆虫的个体间有明显的等级分化(caste dixerentiation)和分工,甚至同一个体的成虫在不同的时期也有明确的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