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课程标准
中职语文课标
中职语文课标
中职语文课标是指中职教育阶段所制定的语文教学标准。
该标准旨在规范中职语文教学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中职语文课标包括课程目标、知识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评价等方面。
其中,课程目标主要有四个方面:语言应用能力、语言文化素养、语言策略意识和语言交际能力。
知识点则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修辞、文学欣赏、实用文书写等方面。
在教学内容方面,中职语文课标强调“以生为本”,注重让学生学会用语言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也逐渐从传统的“灌输式”向“启发式”转变,注重发掘学生的兴趣和潜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最后,学生评价也是中职语文课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标要求学校要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和特点,综合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
总之,中职语文课标是中职教育教学管理的重要参考依据,也是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的重要保障。
- 1 -。
2024版中职语文教材大纲
2024版中职语文教材大纲2024版中职语文教材大纲是为了指导中职语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而制定的教学纲领。
以下是对2024版中职语文教材大纲的详细介绍:一、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具备良好的阅读理解、写作、口语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二、教学内容1. 语言知识:包括汉语拼音、汉字、词汇、语法等基本语言知识。
2. 文学作品:包括古代诗歌、散文、现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
3. 实用文:包括应用文、说明文、议论文等实用文体的阅读和写作。
4. 文化常识:包括中国古代文化、现当代文化、外国文化等方面的常识。
5. 听说训练:通过听力练习、口语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三、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
2. 情境教学: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 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
4. 电教手段: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参与度、合作程度等。
2. 终结性评价:通过期末考试、学业水平考试等方式,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总结性评价。
3. 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及时的反馈,指导学生调整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采用2024版中职语文教材,内容包括语言知识、文学作品、实用文、文化常识等。
2. 辅助教材:选用与教材相配套的辅导书、练习册等辅助教材,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 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室、网络资源等现代教育技术设备。
六、教学建议1. 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打好语文学习的基础。
中职《语文》课程标准
中职《语文》课程标准表1课程基本信息一、课程性质与任务《语文》是模具制造技术专业(本科)“3+4”分段培养中职段必修的一门文化基础课程,其作用在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及思想道德修养,为学生顺利进行专业课的学习奠定语言文化基础。
本课程的任务是在遵循语文课程固有特点,即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基础上,结合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专业特点以及培养目标,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理解能力,审美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等应用能力。
同时,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着重对学生进行人文滋养和情感渗透,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念,最终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终身幸福打好精神的底子。
二、课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帮助学生具备一定的语言和文字功底,掌握一定数量的字词;(2)背诵一定量的名言警句和诗词名篇;(3)掌握必要的文学常识,了解一定程度的传统文化知识;(4)较好地掌握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和一般应用文的写作技能。
2.能力目标(1)提升学生工作和生活所需要的语言能力,如有逻辑地、得体地口头表达自己的观点、意见等,能掌握讲演和辩论的技能要求,能进行简短的即席发言和有准备的口头发言;(2)能基本读懂各类常见文章并分辨文章的优劣,并能准确把握其要旨,在搜集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分析、评论,掌握一定的文学欣赏规律,分析评价文章的思想性、艺术性,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并能做到中心突出、联想丰富、文句通畅、表达清楚、结构完整;(3)能用文字条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思想,掌握基本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的写作方法,熟练掌握常用应用文的写作。
3.素质目标(1)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强烈感情;(2)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个性和人格品质,能够胜任并愉快地从事社会各项工作并能适应进一步升学的需要;(3)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
中职《语文》课程标准(最新整理)
解释
能掌握课文中常见虚词(也、矣、乎、哉、焉、 耳、夫、何、诸、与、因、然)的意义和用法。能辨 析一词多义现象。理解意动用法、使动用法等词类活
读:
用现象。掌握常见的句式
文言诗文
翻译
能把课文中的文言句子译成通顺流畅的现代汉 语,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要求。能借助工具书,
理解
阅读课外浅显的文言短文 能把握文言诗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基本思想,
简明
用词比较恰当,说话比较简明
条理
说话比较完整、连贯,有一定条理
分寸
说话用语符合身份
表情
说话注意表情
现代 阅
把握文章
能找出文章(作品)的中心句和关键词,并通过这些
阅 文阅读:一 (作品)的中心 关键词句,基本理解文章(作品)的中心内容
般记叙文、
读 说明文、议
分析文章
能划分文章(作品)的段落或层次,并概括其大意
本课程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 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 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 务。
二、教学时数安排
教学内容
教学时数
现代文
50
阅读与欣赏
文言文
28
口语交际
10
表达与交流
写 作
10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20
机动课时
6
考核
4
总 计
128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部分
内容
要
求
在阅读中,能正确认读常用汉字,理解常见词语,辨别常用的修辞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版)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版)《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一一个根本任务:立德树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
二普教职教,两端衔接既有高中阶段教育的共同基础,又体现职业教育特点;既衔接九年义务教育,又沟通高职教育。
三课程结构,三大模块基础模块,职业模块,扩展模块四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四个方面文化传承与参与、审美发现与鉴赏、语言理解与应用、思维发展与提升五语文课程,八大目标1.语言认知与积累2.语言表达与交流3.发展思维能力4.提升思维品质5.审美发现与体验6.审美鉴赏与评价7.传承中华优异文化8.关注、参与当代文化六课程实施,五个要点1教学要求2学业水平评价3教材编写要求4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5对地方与学校实施本课程的要求七课程的特色与亮点1立足祖国语言特点,突出语用学习语文课程是学习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2以专题组织课程内容,同时兼顾字词句篇三大模块课程内容,分为十五个专题,同时兼顾字、词、句、段、篇3弘扬“三大”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继承和弘扬中华优异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优异文化,以文化人4坚持“五育”并举,加强劳动精神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5课程评价,增设学业质量标准水平1学生在完成本课程学习后应该达到的合格要求,是毕业合格性考试的命题依据水平2参加高职院校分类考试的学生应该达到的要求,是高职院校分类考试的命题依据6提高信息素养,努力实现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优化语文学习环境,不断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下的语文教学新模式7遵循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彰显职教特色加强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职业生活的联系,突出语文实践;注重语文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通与配合,形成协同育人合力;自然融入职业道德、职业精神教育、提高学生职业素养。
中职语文课程标准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课程是学习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是学校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育文化自信的主渠道,对学生专业学习、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和语文综合实践等学习活动,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能够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吸收人类进步文化,提高人文素养,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课程目标与核心素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学生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进一步掌握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能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在语言理解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发现与鉴赏、文化传承与创新等语文核心素养方面获得持续发展。
语言理解与运用是指在读写听说的言语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的言语经验,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通过语文学习,获得的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等能力的发展,以及有关思维品质的提升。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运用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丰富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基本的语言现象,不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创造性。
语文课程标准——中职院校公共基础课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标准——中等职业院校一、课程性质与任务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
二、课程教学目标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要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养,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
指导学生学习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
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
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基础模块1.阅读与欣赏正确认读并书写3500个常用汉字。
能使用常用汉语工具书查阅字音、字形、字义,正确区分常用的同音字、形近字。
能用普通话朗读课文。
注重对文章整体感知和领会,理解重要词语和句子在文章中的含义和作用,能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中心意思和写作特点。
能辨识常见的修辞手法,体会文章中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阅读各种优秀作品,体会其丰富内涵,加深和拓宽对自然、社会、人生等问题的思考和认识。
能了解散文、诗歌、小说、戏剧等文学形式的特点。
注重阅读中的情感体验,感受教材中文学作品的思想情感和艺术魅力,学会初步欣赏文学作品。
就作品中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讨论,说出自己的理解、体验或感悟。
能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搜集、筛选和提取有用的信息。
诵读教材中的古代诗文,大体理解内容,背诵或默写其中的名句、名段、名篇。
中职语文课程标准
中职语文课程标准(总3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中职语文课程标准一、前言职业教育是对受教育者施以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需的知识,技能的训练,因此职业教育亦称职业技术教育或实业教育。
职业教育是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地位平行的四大教育板块之一。
社会的发展对我国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
必须顺应时代的需要,调整课程目标和学习内容,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构建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中职语文课程。
从而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学好各科知识,形成专业领域实际工作能力,以及今后的工作、生活和继续学习,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三个部分构成。
1. 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教学时数为160~180学时。
2. 职业模块是适应学生学习相关专业需要的限定选修内容,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安排教学,教学时数为32~36学时。
3. 拓展模块是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继续学习需要的任意选修内容,教学时数不做统一规定。
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均从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两个方面提出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通过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基础模块基础模块的主要内容分为阅读与鉴赏、应用文写作、口语交际、三个板块。
其中阅读与鉴赏和应用文写作部分在选文上注重了思想性、典范性、时效性和实用性的统一;口语交际体现于各类实训课和日常学习中。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
2、分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识①巩固3500个常用汉字的识字量,书写正确、规范;②加强词语的积累和运用,能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辨析词语的含义;③了解常用句式的特点和作用;④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五种表达方式的作用;⑤掌握与教材有关的文学常识;⑥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解释和用法;⑦掌握常用应用文书和职业岗位专业文书的格式和写作要求。
能力①口语交际能力听话能力——养成尊重他人发言的好习惯,能耐心地倾听他人的发言;在听一般语速(每分钟200个字左右)的发言、交谈、广播、报告时,能准确理解、辨析和筛选信息,作出及时、正确的反应、概括与评价,符合职业语境的交际要求。
说话能力——能用普通话进行交流,字音清晰、语调得当、意思明白。
能根据具体场合和要求,即时发表自己的意见,做到态度大方、用语得体、表达清楚、言之有物,切合职业语境的表达需要,达到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
②阅读能力——能比较熟练地品读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并能比较熟练地解读应用文;能阅读浅显的文言文。
能根据职业岗位的特点与需求选择阅读内容,养成边读边想的阅读习惯,有一定阅读速度;能概括中心,理清思路,复述要点,提取信息,品味语言,获取感受,具有一定的欣赏能力、审美能力和评析水平。
③写作能力——基本掌握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能比较熟练地写作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并具有常用应用文书和职业岗位专业文书的写作能力。
所写的文章(含文书),能做到格式正确、语句通顺、条理清楚、结构完整、中心明确。
书写端正,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具有一定的写作速度。
掌握文章(含文书)修改的方法,养成修改文章(含文书)的习惯。
(2)过程与方法①重视学习过程,懂得语文学习须经历循序渐进、日积月累、反复训练的过程。
②了解自身的学习优势和不足,关注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与进步,体验成功的快乐。
③积极参与师生教学互动、重视课堂内外结合,提高学习效率,增加语言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探求切实有效的学习方法。
中职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中职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中职语文课程标准是教育部颁布的高职院校语文教学的基本依据,它是规范中职语文课程教学活动的标准,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接下来将从课程标准的理解、阐释和实践三个方面,详细解析中职语文课程标准。
一、课程标准的理解中职语文课程标准是按照新课改要求,结合中职学生实际情况,对高职院校语文课程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的规范性文本,是中职语文教学的基本指南,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素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语文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份标准要求语文教学要与现代化素质教育的要求相一致,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其具有一定的语言能力和综合素质,适应社会的迅速发展。
二、课程标准的阐释1. 目标课程标准要求中职教育要从培养职业素质出发,加强对于各职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的指导,强调对学生品德和个性的塑造,朝着先进开放的教育发展方向努力。
这样有利于学生个人全面发展,为学生的职业和生活奠定良好基础。
2. 内容中职语文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语言文字的基础知识、专业文化、文艺鉴赏、古代文化和文学、现代文学、交际技能等。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掌握语言文字基础知识基础上,增加专业文化知识,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文艺鉴赏能力,增强与人沟通交流技巧。
3. 方法中职语文教学的方法主要包括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及灵活的教学方式,其中探究性教学与实践性教学的应用尤为重要。
使用学生感兴趣的教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学习兴趣,以及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 评价该课程标准要求中职语文教学的评价方式主要是让学生经历各种类型的考试形式并将其与教学的目标联系起来。
学生的评价不仅注重学生的成绩,还要注重学生的素质评价,尤其是与学生的计划和发展相匹配。
三、实践实践是检验教学成果的关键,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真正的贯彻标准,在实践中体现标准。
教师首先要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思路和教学设计进行调整和创新,做到理论结合实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版)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一一个根本任务:立德树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
二普教职教,两端衔接既有高中阶段教育的共同基础,又体现职业教育特点;既衔接九年义务教育,又沟通高职教育。
三课程结构,三大模块基础模块,职业模块,扩展模块四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四个方面文化传承与参与、审美发现与鉴赏、语言理解与应用、思维发展与提升五语文课程,八大目标1.语言认知与积累2.语言表达与交流3.发展思维能力4.提升思维品质5.审美发现与体验6.审美鉴赏与评价7.传承中华优异文化8.关注、参与当代文化六课程实施,五个要点1教学要求2学业水平评价3教材编写要求4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5对地方与学校实施本课程的要求七课程的特色与亮点1立足祖国语言特点,突出语用学习语文课程是学习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2以专题组织课程内容,同时兼顾字词句篇三大模块课程内容,分为十五个专题,同时兼顾字、词、句、段、篇3弘扬“三大”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继承和弘扬中华优异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优异文化,以文化人4坚持“五育”并举,加强劳动精神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5课程评价,增设学业质量标准水平1学生在完成本课程学习后应该达到的合格要求,是毕业合格性考试的命题依据水平2参加高职院校分类考试的学生应该达到的要求,是高职院校分类考试的命题依据6提高信息素养,努力实现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优化语文学习环境,不断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下的语文教学新模式7遵循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彰显职教特色加强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职业生活的联系,突出语文实践;注重语文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通与配合,形成协同育人合力;自然融入职业道德、职业精神教育、提高学生职业素养。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解读及实施建议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解读及实施建议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是在分层次教学指导思想指引下,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研究的基础上,由教育部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编制的。
主要面向中等职业学校中普通话、诗词、演讲、百家文化、写作、阅读等语文课程,旨在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打下语文学习的坚实基础,为中等职业院校学生培养基本文化修养、改进语言表达能力和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
新的中等职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将语文课程涵盖面更宽泛。
一方面,语文课程设置面向更加实际,更加紧密地结合学生需求,贴近实际,将具有实用价值的内容纳入到课程体系中;另一方面,将传统文化和中国文学与其他国文化进行深度对比,使得学生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的价值和世界其他民族文化的独特性。
一是调整课程设置。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实用性的十二学科组合,结合当前社会实践,丰富课程内容,让学生学到实用有用的知识。
二是优化课堂教学。
鼓励教师和学生共同分享学习体会,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要改进教师上课组织形式,摈弃传统教学手段,利用影像技术、互联网技术等、有效教学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是尊重学生的学习。
运用丰富的语文文本,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语文学习资源,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学习习惯,挖掘学生的语文潜能,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为学生提供更多支持。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的出台,标志着中等职业学校新课程的开启,为培养·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提供了新的思路,也将为更多高职学生打开新的世界。
我们期待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让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质量走向新的高度。
中职语文课程标准
中职语文课程标准中职语文课程标准是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语文课程的目标、内容、结构和评价方式等。
以下是中职语文课程标准的几个重要方面:课程性质与任务:语文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
课程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培养语文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
课程目标:中职语文课程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和综合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语言理解与运用: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语言文字和表达方式,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日常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
(2)思维发展与提升: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语文实践活动,发展思维能力,增强思辨能力,提高思维品质。
(3)审美发现与鉴赏:学生能够发现和鉴赏文学、文化作品中的美,提高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
(4)文化传承与参与:学生能够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参与意识。
3. 课程内容与结构:中职语文课程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三部分构成。
(1)基础模块:为基础性内容,注重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包括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
(2)职业模块:为限定选修内容,注重与职业相关的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包括职场应用写作、商务文书处理等。
(3)拓展模块:为自主选修内容,注重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和语文综合能力,包括文学鉴赏、文化交流等。
4. 课程评价:中职语文课程评价应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评价内容包括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效果等。
评价方式可以采用考试、作业、课堂表现等多种形式。
教学建议:中职语文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职业需求,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
教材编写建议:中职语文教材编写应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和学生发展的需要。
中职《语文》课程标准
中职《语文》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致力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本课程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
二、参考课时68课时三、课程目标在初中语文的基础上,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内外实践,指导学生学习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培养学生语文应用的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奠定基础。
提高学生沟通表达能力,能够在学习和生活中进行恰当的表达和交流。
学生能根据校园生活、社会生活和职业生活确定活动内容,设计活动项目,创设活动情境。
四、设计思路(一)着重提高学生适应实际需要的语文能力。
(二)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三)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五、内容纲要六、实施建议(一)教材编写建议教材编写要以本课程标准为基本依据。
教材的内容应体现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教学目标,落实各个模块的教学内容与要求。
各个模块的教学时数要与本课程标准的教学时数安排相匹配,符合规定要求。
教材应该具有鲜明的职业教育特色,反映培养目标及专业学习的要求。
(二)教学建议教学中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语文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1.加强学习和研究,努力促进专业发展。
2.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掌握学习方法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
3.积极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加强语文实践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
4.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充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有益自学的教学环境。
中职语文课程标准(完整资料).doc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课程是学习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是学校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育文化自信的主渠道,对学生专业学习、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和语文综合实践等学习活动,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能够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吸收人类进步文化,提高人文素养,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课程目标与核心素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学生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进一步掌握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能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在语言理解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发现与鉴赏、文化传承与创新等语文核心素养方面获得持续发展。
语言理解与运用是指在读写听说的言语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的言语经验,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通过语文学习,获得的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等能力的发展,以及有关思维品质的提升。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运用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丰富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基本的语言现象,不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创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课程是学习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是学校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育文化自信的主渠道,对学生专业学习、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和语文综合实践等学习活动,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能够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吸收人类进步文化,提高人文素养,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课程目标与核心素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学生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进一步掌握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能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在语言理解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发现与鉴赏、文化传承与创新等语文核心素养方面获得持续发展。
语言理解与运用是指在读写听说的言语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的言语经验,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通过语文学习,获得的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等能力的发展,以及有关思维品质的提升。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运用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丰富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基本的语言现象,不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创造性。
审美发现与鉴赏是指通过语文学习,获得的发现美、体验美、欣赏美和评价美的能力及品质。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通过阅读优秀作品、运用想象和联想、品味语言艺术,获得审美发现,进行审美体验与审美鉴赏,并努力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表现美和创造美。
文化传承与创新是指通过语文学习,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态度,以及具有文化创新能力。
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能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初步具有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吸收、传承和发展的能力,以及吸取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的能力,并在学习中拓展文化视野,不断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课程结构(一)课程模块语文课程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三个部分构成。
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1.职业模块是为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安排的限定选修内容,按专题组织。
2.拓展模块是满足学生继续学习与个性发展需要的任意选修内容。
(二)学时安排说明:实施学分制的学校,16 或18 学时折合 1 学分。
四、课程内容(一)基础模块1.读与欣赏诵读课文。
了解汉字特点,认读与书写常用字。
学习使用常用汉语工具书。
不同句式的表达及作用。
判断与改正常见语病。
缩写、扩写、改写、仿写句子。
学习精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式和加圈点、列提纲、制卡片、编文摘等阅读方法。
阅读与理解实用类文章。
阅读与欣赏文学作品。
阅读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实用类文本。
阅读多媒介文本。
诵读课本中的古代诗文,学习文言基础知识。
课外阅读各类优秀作品,养成阅读习惯,积累语言材料。
2.表达与交流口语交际进一步学习用普通话交流。
学会倾听和述说。
学习介绍、交谈、复述、演讲、即席发言等口语交际的方法和技能。
写作学习根据表达和交际需要写作。
片段和篇章写作。
记叙类、说明类、议论类文章写作。
条据、通知、书信、启事、计划、总结等应用文写作。
学习文章修改的方法。
使用常用软件及文字处理程序编辑文本。
3.语文综合实践根据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确定活动主题与内容,制订活动计划,设计活动项目,开展语文活动,展示活动成果。
学习检索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二)职业模块专题1:新闻和通讯阅读有关行业模范、大国工匠的新闻和通讯。
学习新闻和通讯的结构、语言特点和阅读方法。
快速浏览新闻和通讯,整合和运用基本信息。
写作新闻或通讯。
专题2:传记和回忆录阅读有关行业精英的传记和回忆录。
学习传记和回忆录的基本特点与阅读方法。
学习资料的筛选与整理,以及专题讨论的方法。
专题3:科普作品阅读反映现代科技发展的科普作品。
学习科普作品的基本特点和阅读方法。
理解科普作品蕴涵的科学道理。
专题4:混合文本学习由连续性文本和非连续性文本组成的混合文本。
学习筛选、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方法。
写作含有图片、表格等多种形式的广告、说明书。
专题5:敬谦词学习运用敬谦词的文本,理解敬谦词的特点、功用及使用要求。
在介绍、交谈、采访、讨论以及书信、便条中使用敬谦词。
专题6:古代诗文学习表达家国情怀、社会关爱、人格修养的古代经典诗文。
学习古代诗文常识。
接受传统文化熏陶,感悟中华传统美德对律己修身的作用,培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道德品质,提高职业修养。
专题7:微写作学习微写作在内容、结构及创意方面的特点。
学习微写作方法。
练习微写作。
专题8:洽谈与协商学习洽谈与协商的方法和技能。
在职场情境中根据需要进行有效的洽谈、协商。
专题9:调查和策划学习编制调查问卷,撰写调研报告和策划书的原则、格式与要求。
开展行业调查,编制调查问卷,写作调研报告和策划书。
专题10:求职与应聘学习求职与应聘的方法与技能。
模拟求职与应聘,写作求职信和应聘书。
(三)拓展模块1.阅读与欣赏学习绘思维导图、做批注、写心得等阅读方法。
学习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的欣赏方法。
阅读经典作品。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课本中的古代诗文,丰富文化积累。
2.表达与交流口语交际使用普通话,借助态势语表情达意。
学习讲解、采访、讨论、辩论等口语交际的方法和技能。
写作学习富有个性和创意的文章写作。
运用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写作记叙类文章。
写作说明事物或事理的说明类文章。
写作论点、论据、论证符合要求的议论类文章。
尝试写作诗歌、散文、小小说等文学作品。
写作海报、会议纪要、简报等应用文。
3.语文综合实践根据社会生活和职场生活,确定活动主题与内容,制订活动计划,设计活动项目,开展体现自主性、探究性、实践性特点的语文综合实践。
五、学业要求说明:1.“水平一”是学生学习基础模块内容应达到的要求,为学业水平合格标准;“水平二”是学生学习基础模块和职业模块内容应达到的要求,为高等职业院校招生考试的选拔标准;“水平三”是学生学习拓展模块内容应达到的要求,是为适应学生个性发展而确立的标准。
2.三个水平的学业要求呈递升状,前一“水平”已明确的要求,后一“水平”一般不再提出。
六、课程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1.总体建议语文教学要根据语文教育的规律,按照课程内容,确定教学线索,把握教学关键,创设教学情境,传授必需的基础知识和进行必要的技能训练。
教师要开展以学生自主体验、合作学习、主动探究为主要方式的言语实践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读写听说活动,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
要根据语文教学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审美教育,进行文化熏陶。
语文教学要体现职业教育特色,遵循技术技能人才的成长规律,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相机融入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学生增强职业道德意识,提高职业素养。
(1)确立课程意识,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教师应理解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把握语文课程核心素养与目标。
在教学实践中,加强反思与研究,确立师生是教学活动主体的意识、合理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的意识、促进教学中有效生成的意识。
(2)注重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熏陶感染的功能,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情感。
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感受与情感体验,尊重学生阅读与表达的自主性与独立性,要重视引导学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
(3)把握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特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应关注学生职业生涯及持续发展的需要,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知识积累,把握他们的学习水平与心理特点,重视他们的学习困难和实际需求。
要“以学定教、以教导学”,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要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活动,实行“做中教”,推动“做中学”。
要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与热情,使教学成为他们读写听说不断实践的过程,自主学习和自我体验的过程,并从中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
(4)强化职业教育特色,加强实践与应用中等职业学校的实践性教学为学生接触社会、了解职业提供了条件,也为语文课程的学习拓宽了空间。
教师要加强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职业生活以及专业课程的联系,创设与学校生活和职业工作相近的情境,尤其在职业模块的专题教学中,要按照教学内容,依据文本,运用相关语文知识,利用或设置职场情境,加强语文实践,促进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
(5)提高信息素养,有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师要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化教学手段,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改进教学方式,开发利用优质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鼓励学生有效利用信息技术,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提高利用信息技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具体建议(1)阅读与欣赏现代文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加深体验与感悟。
要通过读写听说活动,使学生了解文本表达了什么,是怎样表达的,为什么这样表达。
古代诗文教学,要激发学生阅读古代诗文的兴趣,积累文言基础知识,增加文化积累,增强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和文化自信。
(2)表达与交流口语交际教学,应避免单一的知识和方法的传授,要设置具体的交际情境,使学生在听与说互动过程中理解要领,形成能力,提高表达、应对和沟通的能力。
写作教学,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交际需要,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激发写作兴趣,开拓写作思路。
要引导学生综合运用语言文字表达真情实感。
写作评价应以鼓励为主,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3)语文综合实践语文综合实践要依据阶段学习目标、内容和学业要求,确定活动主题。
注重知识与方法的整合,语文应用能力与人文素养的融合。
指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实践,自主体验,提升语文素养。
语文综合实践的评价,要综合考查学生参与的态度、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活动的结果,突出对语文应用能力的评价,保证活动的有效性。
(二)考核与评价1.语文课程评价应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提升评价要发挥诊断、反馈、激励、导向和发展的功能,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过程中取得的进步、存在的问题,明确改进的方向,帮助他们逐步树立学习信心,提升语文素养。
2.语文课程评价要多元化坚持评价主体多元,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