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细菌的感染与免疫概要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致病的微生物。
致病性:细菌引起感染的能力称为细菌的致病性
或病原性。
毒力:细菌的致病性强弱,即致病性的强度,是
微生物与宿主、微生物与微生物之间相互 依存、相互制约。
不同动物、不同年龄、不同部位、微生物 平衡各具特征。
正常菌群的分类:原籍菌、外籍菌。
1.原籍菌(常住菌):宿主出生后在体内建
立并持续存在,有规律的定植于特定部位,定殖区
域内的菌类及其数量基本保持稳定,成为宿主不可
缺少的组成成分,失调时可迅速重建。 免疫原性
合理应用抗生素
生态防治 ——应用微生态调节剂
益生菌是定植于人体肠道内,能产生确切健康功 效的活的有益微生物的总称,如双歧杆菌和乳杆菌。
益生元是能够被肠道内有益细菌分解吸收,促进
有益细菌生长繁殖的物质。
保护好宏观生态环境和微生态环境
四、机会性致病菌及其主要特点
1. 某些细菌在正常情况下并不致病,当在某
低,机体并不对其产生免疫应答。——优势菌群
眼结膜
葡萄球菌、干燥杆菌
外耳道
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 绿脓杆菌、非致病性分枝杆菌
鼻咽腔
人 体 各 部 位 的 正 常 菌 群
阴道
大肠杆菌、乳杆菌 白念珠菌、类白喉杆菌
葡萄球菌、甲,丙型链球菌 肺炎球菌、奈氏菌、类杆菌等
口腔
葡萄球菌;甲,丙型链球菌 类白喉杆菌、肺炎球菌 奈氏菌、乳杆菌、梭杆菌 螺旋体、放线菌、白念珠菌
二、正常菌群生理作用 1.生物拮抗作用 正常菌群有较强的自身稳
定性,原籍菌能阻止外籍菌的定植。
★占位性保护作用 ★竞争营养 ★改变PH ★抗生素与细菌素的作用
2.营养作用 细菌的酶35%可与人共用。大肠
埃希菌合成的维生素B、维生素K可供人体利用。
3.免疫作用
抗原刺激
结果 促进宿主免疫器官发育成熟 持续刺激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 限制了它们本身的危害性 对有共同抗原的致病菌抑制、杀灭 如无菌饲养的小鸡回盲部淋巴结较普通小鸡 小4/5,改为正常饲养,2周后恢复正常;双歧杆 菌诱导分泌型IgA阻断以大肠杆菌为代表的肠内 细菌对肠粘膜上皮的吸附与穿入。
4.抗衰老作用
双歧杆菌通过产生SOD,清除O2-,保护 组织细胞,具有抗衰老的作用。健康乳儿的 肠道双歧杆菌约占肠道菌群的98%。随ຫໍສະໝຸດ Baidu年 龄增长,老年肠道产H2S和吲哚的芽胞杆菌 类的增多加速衰老的过程。
5.抑瘤作用
将等量的亚硝基胍(MNNG)滴入无菌大鼠和 普通大鼠结肠内,无菌大鼠癌发生率较正常大鼠 高2倍。
些条件改变的特殊情况下可以致病,这样的细菌
称为条件致病菌或机会性致病菌。 2.由正常菌群在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寄居部 位改变或菌群失调等特定条件下引起的感染称为 机会性感染。
3.条件致病菌的致病条件
(1)免疫功能低下
(2)寄居部位改变
(3)菌群失调
4.机会性感染与易感性宿主
(1)基础疾病与易感性宿主 恶性肿瘤、自身免疫病、移植术后、烧伤等。 (2)医源性因素与易感性宿主 ①治疗基础疾病过程中造成免疫抑制 ②外科手术使局部和全身的抗感染能力下降 ③各种临床检查手段增加感染机会 ④老龄化人群也是机会感染的高危人群
和引起疾病。
(二) 微生态失调
1.概念:是指正常微生物群之间,及其与宿主之
间的微生态平衡,在外界环境影响下被破坏,由 生理组合转变为病理组合状态称为微生态失调。
2.诱发因素
机体免疫功能下降 使用抗生素 正常菌群寄生部位转移(外科手术、腔镜 检查等)
环境污染
3.防治
增强机体免疫力
皮肤
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白念珠菌 丙酸杆菌、类白喉杆菌、 非致病性分枝杆菌
尿道
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 非致病性分枝杆菌
肠道
大肠杆菌、产气杆菌、变形杆菌 绿脓杆菌、葡萄球菌、厌氧性细菌 真菌、乳杆菌,双歧杆菌等
非致病性分枝等
2.外籍菌(过路菌):主要来自土壤、水、
空气和动物所接触的环境中的细菌,由非致病菌 或机会致病菌组成,定殖在宿主数小时或数周而 不能永久性定居者。如果宿主免疫功能受损或常 居菌群发生紊乱,过路菌群可在体内定植、繁殖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第一节
正常菌群与机会致病菌
一、正常菌群(正常微生物群)
1.概念:寄居在正常人的体表和与外界相通的 腔道粘膜中的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对人体无害(有 些对人体有益)的微生物, 称为正常微生物群, 其中以细菌为主,通称正常菌群。 一个健康人体内有 1013 个细胞,但栖息的细 菌则达1014个。粪便干重的1/3是细菌,每克粪便 的细菌总数为:1000亿个。
双歧杆菌和乳杆菌一方面可以降解亚硝酸胺 为仲胺和硝酸胺盐,另一方面可活化巨噬细胞, 提高吞噬能力。
三、微生态平衡与失调
生态学: 微生态学: 生物 微生物 环境 宿主(环境)
医学微生态学 :人体正常菌群
微生物 微生物
微生物
微生物 环境
宿主
宿主
(一) 微生态平衡
是指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正常微生物群 与宿主在不同发育阶段动态的生理平衡。
2. 分布:
人体表面、口 腔、鼻咽腔、外耳 道、眼结膜、胃肠 道、尿道、阴道都 有正常菌群。
人体常见的正常菌群
部位 主 要 菌 群
皮 肤 葡萄球菌、类白喉棒状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丙酸杆菌、白假丝酵 母菌、非致病性分枝杆菌。 口 腔 葡萄球菌、甲型和丙型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奈瑟菌、乳杆菌、类 白喉棒状杆菌、放线菌、螺旋体、白假丝酵母菌、梭菌。 鼻咽腔 葡萄球菌、类白喉棒状杆菌、肺炎链球菌、奈瑟菌、类杆菌。 外耳道 葡萄球菌、类白喉棒状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非致病性分枝杆菌。 眼结膜 葡萄球菌、干燥棒状杆菌、奈瑟菌。 胃 一般无菌 肠 道 大肠埃希菌、产气肠杆菌、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葡萄球菌、 肠球菌、类杆菌、产气荚膜梭菌、破伤风梭菌、双歧杆菌、乳杆 菌、白假丝酵母菌。 尿 道 葡萄球菌、类白喉棒状杆菌、非致病性分枝杆菌。 阴 道 乳杆菌、大肠埃希菌、类白喉棒状杆菌、白假丝酵母菌。
第二节 细菌的致病作用
细菌侵入机体后,生长、繁殖、释放毒性物质 等,引起机体不同程度的病理改变的过程,称为细 菌的感染或传染。 细菌进入机体能否引起感染取决于两方面的因 素,一是机体的的免疫力,二是细菌的致病力,其 结局根据病原菌和宿主两方面力量强弱而定。
病原微生物:又称病原体,指能引起感染或宿主
致病性:细菌引起感染的能力称为细菌的致病性
或病原性。
毒力:细菌的致病性强弱,即致病性的强度,是
微生物与宿主、微生物与微生物之间相互 依存、相互制约。
不同动物、不同年龄、不同部位、微生物 平衡各具特征。
正常菌群的分类:原籍菌、外籍菌。
1.原籍菌(常住菌):宿主出生后在体内建
立并持续存在,有规律的定植于特定部位,定殖区
域内的菌类及其数量基本保持稳定,成为宿主不可
缺少的组成成分,失调时可迅速重建。 免疫原性
合理应用抗生素
生态防治 ——应用微生态调节剂
益生菌是定植于人体肠道内,能产生确切健康功 效的活的有益微生物的总称,如双歧杆菌和乳杆菌。
益生元是能够被肠道内有益细菌分解吸收,促进
有益细菌生长繁殖的物质。
保护好宏观生态环境和微生态环境
四、机会性致病菌及其主要特点
1. 某些细菌在正常情况下并不致病,当在某
低,机体并不对其产生免疫应答。——优势菌群
眼结膜
葡萄球菌、干燥杆菌
外耳道
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 绿脓杆菌、非致病性分枝杆菌
鼻咽腔
人 体 各 部 位 的 正 常 菌 群
阴道
大肠杆菌、乳杆菌 白念珠菌、类白喉杆菌
葡萄球菌、甲,丙型链球菌 肺炎球菌、奈氏菌、类杆菌等
口腔
葡萄球菌;甲,丙型链球菌 类白喉杆菌、肺炎球菌 奈氏菌、乳杆菌、梭杆菌 螺旋体、放线菌、白念珠菌
二、正常菌群生理作用 1.生物拮抗作用 正常菌群有较强的自身稳
定性,原籍菌能阻止外籍菌的定植。
★占位性保护作用 ★竞争营养 ★改变PH ★抗生素与细菌素的作用
2.营养作用 细菌的酶35%可与人共用。大肠
埃希菌合成的维生素B、维生素K可供人体利用。
3.免疫作用
抗原刺激
结果 促进宿主免疫器官发育成熟 持续刺激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 限制了它们本身的危害性 对有共同抗原的致病菌抑制、杀灭 如无菌饲养的小鸡回盲部淋巴结较普通小鸡 小4/5,改为正常饲养,2周后恢复正常;双歧杆 菌诱导分泌型IgA阻断以大肠杆菌为代表的肠内 细菌对肠粘膜上皮的吸附与穿入。
4.抗衰老作用
双歧杆菌通过产生SOD,清除O2-,保护 组织细胞,具有抗衰老的作用。健康乳儿的 肠道双歧杆菌约占肠道菌群的98%。随ຫໍສະໝຸດ Baidu年 龄增长,老年肠道产H2S和吲哚的芽胞杆菌 类的增多加速衰老的过程。
5.抑瘤作用
将等量的亚硝基胍(MNNG)滴入无菌大鼠和 普通大鼠结肠内,无菌大鼠癌发生率较正常大鼠 高2倍。
些条件改变的特殊情况下可以致病,这样的细菌
称为条件致病菌或机会性致病菌。 2.由正常菌群在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寄居部 位改变或菌群失调等特定条件下引起的感染称为 机会性感染。
3.条件致病菌的致病条件
(1)免疫功能低下
(2)寄居部位改变
(3)菌群失调
4.机会性感染与易感性宿主
(1)基础疾病与易感性宿主 恶性肿瘤、自身免疫病、移植术后、烧伤等。 (2)医源性因素与易感性宿主 ①治疗基础疾病过程中造成免疫抑制 ②外科手术使局部和全身的抗感染能力下降 ③各种临床检查手段增加感染机会 ④老龄化人群也是机会感染的高危人群
和引起疾病。
(二) 微生态失调
1.概念:是指正常微生物群之间,及其与宿主之
间的微生态平衡,在外界环境影响下被破坏,由 生理组合转变为病理组合状态称为微生态失调。
2.诱发因素
机体免疫功能下降 使用抗生素 正常菌群寄生部位转移(外科手术、腔镜 检查等)
环境污染
3.防治
增强机体免疫力
皮肤
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白念珠菌 丙酸杆菌、类白喉杆菌、 非致病性分枝杆菌
尿道
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 非致病性分枝杆菌
肠道
大肠杆菌、产气杆菌、变形杆菌 绿脓杆菌、葡萄球菌、厌氧性细菌 真菌、乳杆菌,双歧杆菌等
非致病性分枝等
2.外籍菌(过路菌):主要来自土壤、水、
空气和动物所接触的环境中的细菌,由非致病菌 或机会致病菌组成,定殖在宿主数小时或数周而 不能永久性定居者。如果宿主免疫功能受损或常 居菌群发生紊乱,过路菌群可在体内定植、繁殖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第一节
正常菌群与机会致病菌
一、正常菌群(正常微生物群)
1.概念:寄居在正常人的体表和与外界相通的 腔道粘膜中的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对人体无害(有 些对人体有益)的微生物, 称为正常微生物群, 其中以细菌为主,通称正常菌群。 一个健康人体内有 1013 个细胞,但栖息的细 菌则达1014个。粪便干重的1/3是细菌,每克粪便 的细菌总数为:1000亿个。
双歧杆菌和乳杆菌一方面可以降解亚硝酸胺 为仲胺和硝酸胺盐,另一方面可活化巨噬细胞, 提高吞噬能力。
三、微生态平衡与失调
生态学: 微生态学: 生物 微生物 环境 宿主(环境)
医学微生态学 :人体正常菌群
微生物 微生物
微生物
微生物 环境
宿主
宿主
(一) 微生态平衡
是指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正常微生物群 与宿主在不同发育阶段动态的生理平衡。
2. 分布:
人体表面、口 腔、鼻咽腔、外耳 道、眼结膜、胃肠 道、尿道、阴道都 有正常菌群。
人体常见的正常菌群
部位 主 要 菌 群
皮 肤 葡萄球菌、类白喉棒状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丙酸杆菌、白假丝酵 母菌、非致病性分枝杆菌。 口 腔 葡萄球菌、甲型和丙型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奈瑟菌、乳杆菌、类 白喉棒状杆菌、放线菌、螺旋体、白假丝酵母菌、梭菌。 鼻咽腔 葡萄球菌、类白喉棒状杆菌、肺炎链球菌、奈瑟菌、类杆菌。 外耳道 葡萄球菌、类白喉棒状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非致病性分枝杆菌。 眼结膜 葡萄球菌、干燥棒状杆菌、奈瑟菌。 胃 一般无菌 肠 道 大肠埃希菌、产气肠杆菌、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葡萄球菌、 肠球菌、类杆菌、产气荚膜梭菌、破伤风梭菌、双歧杆菌、乳杆 菌、白假丝酵母菌。 尿 道 葡萄球菌、类白喉棒状杆菌、非致病性分枝杆菌。 阴 道 乳杆菌、大肠埃希菌、类白喉棒状杆菌、白假丝酵母菌。
第二节 细菌的致病作用
细菌侵入机体后,生长、繁殖、释放毒性物质 等,引起机体不同程度的病理改变的过程,称为细 菌的感染或传染。 细菌进入机体能否引起感染取决于两方面的因 素,一是机体的的免疫力,二是细菌的致病力,其 结局根据病原菌和宿主两方面力量强弱而定。
病原微生物:又称病原体,指能引起感染或宿主